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3:45:24 小学作文
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小学作文

篇一:教师,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教师,做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教师,做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我却要说,教师,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从牙牙学语,母亲指出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从横竖撇捺,教师引领了我们人生的走向。

他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对我们的承诺;他用自己的白发,向我们证明自己的无悔。他以伟岸的身影,为我们竖起了人生的丰碑;他以满腔的热血,浇灌了满世界的桃林。人生何其短暂,他的精神却一路延伸。

而今,我又踏上了老师未完的里程,面对曾经的自己,想想面对的学生,不经意间,冷汗涔涔,肩上的担子,何止千斤,脚下的路程,何其崎岖。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蕴含了多少深意。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王夫之也曾说过:身教重于言传。前苏联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树立好正确的思想作风,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不应该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老师们,让我们以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去引领学生,让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再迷茫。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

老师们,让我们做一个引路人吧,无论高山和平地,无论坎坷和崎岖;让我们祛除自己的毛病,让我们塑造好自己的身影,做一个引路人。

我相信,在我们的路上,我们将表现出无限的坚贞,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引路人。

谢谢大家!

2014-3-27

篇二:做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做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优秀家长申报材料 张树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就注意对孩子的培养。

我的女儿今年14岁,现就读汀罗一中八年级,虽说我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我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关心的。我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总原则是"授鱼不如授渔",做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将来是一个有用可造之才。孩子是家中的宝贝,家长为了孩子总是把孩子看做家庭的重中之重,什么都给孩子是最好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奉献。这就是目光短浅"授鱼"效应。随着社会日益飞速发展,如何让孩子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立足发展,我认为"授渔"至关重要。

一、 培养孩子爱国情操,教导孩子克己做人

我有每天晚上七点准时收看新闻的习惯。久而久之女儿也喜欢陪我一起观看,每当国歌响起,女儿专注严肃、肃然起敬的表情就让我欣慰。虽然女儿年龄小看不太懂,但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爱国情操。

女儿喜欢阅读故事书籍,我就为女儿买了许多名人故事书给他看,有时还讲解给他听。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和讲解,他学会不少知识。与此同时,我用激励的方法教导他做人,做人就要学会克己。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是一种克己,苏秦的"悬梁刺股"是一种克己,韩信"胯下之辱"也是一种克己,刘备"三顾茅庐"又是一种克己。焦裕禄、雷锋、孔繁森、张海迪等这些伟大优秀人物,在他们身上更有时代无数克己进取、克己奉公、严以律己的感人故事。克己是一种品德,忍让、谦让由克己而生,恒心、毅力而克己而成。克己,处世能大公无私,临危能当仁不让。能克己者,其人品自高。另一方面我还让孩子明白,小鸡的理想是一粒米,而雄鹰,决不会为几粒米而斤斤计较。

法国现代化规划制度者让·莫内认为: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大声呼唤现代化的人格。这人格形成的重要的一条便是能克己。个人服从国家、个人服从集体、个人服从时代、个人服从社会,就需要克己。这个克己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让他从小、从生活点滴中培养起来。

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二、 孩子是自己的镜子,做好孩子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由于孩子的一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如何,往往会给孩子以直接影响。

由于我做事认真,女儿也从小深受我的影响,做事情都特别认真,生活上也非常俭朴。也正是因为这些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讲究吃穿打扮,使孩子亲眼目睹,自然也就以我为了榜样。

我喜欢与左邻右舍交谈,他们有困难,我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有一次,我家邻居的空调遮雨棚快掉下来了,我发现后就和邻居一起忙起来,当时,我的孩子不知不觉从家中拿了一根竹棍递给我,我笑了,邻居也笑了。孩子这一天真的举动,受到了邻居的称赞,我实感自豪!

可以说孩子是自己的镜子,我无法不努力做好,因为——我是榜样。

三、正确引导,培养兴趣,让孩子在集体中成长

自学一开始绝非是件意兴盎然的事情,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浓厚的兴趣,是很难做到坚持不懈的。所以,我利用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女儿也由好奇继而爱上看书,广收知识和参加学校课外活动,再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既愉快地学习,又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在配合学校教育中,我能主动与教师交谈,提出个人建议,并积极引导孩子自觉地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使他学会了书本上难以学习到的东西,从中更磨练和激发了他。

四、在“引导”中开启孩子

孩子是一张“白纸”,也只有在白纸上是我们才能描绘出最美最好的图画。我深知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素质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个独生子女来说不任性,不专横,不自私自利,心胸宽阔,能经得起

困难的考验,记得我小孩还在上幼儿班的时候,在暑假里与他姐姐打乒乓球,当他打输了时,他又是摔拍子,又是哭脸,过后,我语重心长地开导说“女儿啊,看你输了球就哭鼻子,摔拍子,真没风度,再一个,你现在打不赢姐姐没关系,你多练练不就打得赢了,你不会打,姐姐还愿意陪你,你还真应该感谢姐姐呢”。经过开导女儿心情好多了,以后再也没有摔过拍子了。

孩子成长与家庭是分不开的,什么小皇帝,小少爷与家庭的教育是有关的,换句话说,是惯坏的,孩子本无错。对孩子的“朦胧”行为---即无所谓“对”与“错”的行为,我加以引导,边引导边开启,使他朝一种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在“交流”中提高孩子

孩子是家庭中一员,我平常同他这样说,“父母只是比你的年龄大,同你是处于平等地位,愿意与你交朋友,你有什么话就同我说,有什么困难我帮你解决。”所以我的孩子回家后经常与我谈起他学校的事,班级里的事,有一次,他回家对我说:“妈妈,我当上了卫生值日生,下午会晚点回家”。他还说,他班因为卫生扣了分,没有评上流动红旗,老师要选一位负责的学生管理卫生,他举了手,老师选了她。我听后肯定地说,女儿,你真不错,你作为班干部能为班上着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学晚一点回来没关系。女儿还真认认真真当起了卫生值日生,可到第三天放学回家后却对我说,“妈妈当卫生值日生真累,又要捡垃圾,又要扫地,有的同学不扫,还要我帮他扫,我不想当了”。看着满脸灰尘的女儿,我笑着说,“才当了三天的卫生值日生就打退堂鼓了?做事要有始有终,认真负责。这正是老师和同学们考验你的时候呢。”女儿听后,没说什么,他在当卫生值日生的期间仍认认真真地坚持着,回家也不叫累了。

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与老师的辛勤和汗水是分不开的;也只有在父母的呵护下,父母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才能使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健康成长,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老子曾言:"自智者明,自胜者强。"虽然我在事业和培养教育孩子上付出了一定的心血,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新时代的呼唤还有差距,我有决心、也有信心克服困难。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不

断完善自我,尽自己的爱心去培养教育他,使他茁壮成长,真正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才。这里,我不敢说我是一个非常好的家长,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家长。

篇三:李克强人生路上引路人

在李克强的人生道路上,有过七位引领他成就今天的恩师:李诚、龚祥瑞、马石江、季羡林、王照华、萧灼基、厉以宁……

国学大师李诚的得意弟子

李克强出身于干部家庭,青少年时代受父亲李奉三的影响较大。李奉三是安徽省一位地方官,曾任凤阳县县长,其后任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

1955年7月,李克强出生在安徽合肥。小时候,他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学进入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学习。合肥八中创办于1956年,以“完善自我、追求卓越”为校训,校风以“尊师、育才、砺志、求真”而著称,是一个有个性、有特色的中华名校。

然而,由于李克强成长在政治动乱的年代,步入中学时,全国所有的学校已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也被取消。

从小好学的李克强虽然成绩优异,但也只好辍学在家。当年,父亲李奉三常带着李克强与供职于安徽省文史馆的国学大师李诚谈文论道。

少年的李克强聪明好学,天赋过人,使得李诚将其视为门生,谆谆教诲,向他讲授中国的古典文学、治学的方法以及古今逸事,有时还认真地给他说文解字、开读书目录。他要李克强读《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国史,幷给李克强整段整段地背诵《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等古文选。

李克强每有看不懂或听不明白的地方,他就用平和的语调给他讲解。拜李诚为师的5年时光,李克强在“停课闹革命”的日子里学业不但没有荒废,相反学识与日俱增。

到农村去,插队“帝王之乡”

1974年3月,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李克强也离家到农村插队。

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有“帝王之乡”之名。从城市来到这块偏僻贫穷的地方,李克强可谓历尽艰辛。由于水土不服,他曾经一度全身皮肤溃烂。然而,他照样坚持田间劳动,一年到头大都用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挎包装着干粮和咸菜下地劳动。渐渐地,农村生活习惯了,农活也大多会做了。艰苦的劳动生活锻炼了李克强的筋骨,磨砺了他的意志。

插队期间,李克强每天从田间披着晚霞归来,心底铭记李诚教诲,自学从合肥带来的书籍,夜幕降临之后还往住挑灯夜读。同时,他还尝试着把自己的知识用于实践,带领农民科学种田,推广水稻良种,深得农民的拥护和公社党委的赏识。

1976年5月,他终于站在了党旗下,举起了右手,庄严宣誓。这一刻,他意识到自己真正长大成人了。

20世纪70年代末,李诚去世。正在凤阳插队劳动幷已任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李克强得到噩耗后,悲伤不已,痛定思痛后他立志成才以慰藉远去的灵魂。

1997年5月15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在《安徽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追忆李诚先生》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追忆了与恩师交往的点点滴滴,并对李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恢复高考,第二志愿才是北大

1977年8月,邓小平拍板恢复高考。李克强立刻着手准备课本,积极备考,起早贪黑,为的是那个年代一个似乎遥远的梦——上大学。

这年12月,那场在冬日里举行的考试,成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是安徽师范学院,第二志愿才是北京大学。毕竟,这一年高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听说录取比例是29比1,他担心北大录取分数线太高,尽管心仪燕园,也是只能作为第二志愿备选。

……高考录取通知终于收到,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让李克强兴奋的是,自己被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这在凤阳轰动一时。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代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而这一年的3月,李克强已带着憧憬告别了4年的插队生活,离开了日后有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的凤阳,走进北京大学。

老师称他们是“黄埔一期”

北大法律系拥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名师中最著名的当推学贯中西的宪法行政法学家龚祥瑞。

龚祥瑞早年专治政治学,曾赴英国深造,对西方政制、法治有亲身体味,兼具政治学与法学的素养。聪明勤奋的李克强很快成为龚祥瑞的得意门生。

“文革”期间,公检法被砸烂,宪法沦为废纸。教学中一些老师对宪法话题噤若寒蝉。然而,龚祥瑞在课堂上畅谈民主宪政真义,让李克强等深深感受到“恰似天降甘霖”。

在龚祥瑞那里,李克强知道了何谓真正的自由主义和宪政精神。龚祥瑞主张,宪法具有最高性,即使最高权力机关也必须遵守。龚祥瑞告诉李克强他们,宪政道路就是法治的道路,法治是走向民主的第一步。在龚祥瑞的引领下,李克强渐渐着重转向外国宪法和比较政治的学习。

在校期间,李克强已经在学术上崭露头角,曾经提交一份论文《法治机器与社会的系统、信息及控制》,试图以现代控制论和系统论解释法学学科问题,被学校评为优秀论文,同时也得到龚祥瑞的好评:“它是把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新型科学方法运用到法学研究的一次尝试。”

与此同时,李克强翻译的《英国宪法史纲》由法律系打印,作为教学的参考资料。 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涌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并且向社会领域侵袭,计算机也在与法律联姻。龚祥瑞认为有必要向国内介绍这种动向,于是便草拟了一篇文章。但同时又以为自己的学生作为面向未来的一代,应该对此有更浓的兴趣。为此,他把文稿交给了得意门生李克强,并要求他作补充及至修改。

李克强后来撰文回忆:“大概因为我当时还年轻,更因为我常受先生们那种寻常心态的感染,竟然毫无顾忌地按龚先生的要求做了,而且是以平常心交还给他。龚先生收到修改稿后当即认可,并把我和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拿到一家法学杂志去发表。当时的法学杂志种类还很少,可以推测,编辑部之所以愿意很快发表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有龚先生的名字。”李克强感慨地写道:“在北大,学生与先生所具有的某种平等关系,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崇尚。面对知识与真理,无所谓个人的体面和尊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师道。”

教过七七级的北大法学院教授杨敦先亲切地称呼当年82位法律系学生为“黄埔一期”。杨敦先回忆说,“黄埔一期”思想活跃,“一般学生不能比”。杨敦先印象最深的是李克强。

从主掌“学生人大”到始建“政治代表队”

1982年1月,“黄埔一期”毕业,李克强等27位学生被评为北大优秀毕业生。

毕业前夕,李克强面临人生选择。他的很多同学选择了赴美或赴法留学,李克强用两个月的时间复习了有关课程,雄心勃勃地准备留美考试。

但是,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江看中他的领导才能及沉稳性格,先后十多次找他谈话,要求他留校担任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书记,领导学校近万名共青团员。

经过马石江的多次思想工作动员,李克强终于选择了留校。其实,做学生工作,于李克强是轻车熟路。作学生时,李克强就是校园里一位思想活跃、言词犀利的学子,曾被选为北京大学法律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

当时北大学生会学习香港一些高校学生会的制度,也尝试创立了权力很大的北大学生议会常代会,专门监督和制约学生会。常代会由每个系、每个年级推选一名代表参加,讨论和决定与学生有关的大事,是全校学生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构,被誉为“学生人大”。

李克强担任过北大学生议会常代会主席,他的校友回忆说:“在(学生会)常代会上……在文科学生中,李克强发言较多,而且见解尖锐深刻。”

担任团委书记后,李克强将北大的共青团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非常活跃。

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大共青团出现干部数量匮乏、业务素质差、基层组织不健全等问题。李克强心想:要设法挽回10年浩劫的损失,必须全面提升共青团事业。他决心加强团组织的队伍建设,为各级团组织培养骨干,为共青团事业培养人才。于是,他着手创建北大团校。

很快,北大团校成为学生心目中响铛铛的“政治代表队”。最吸引大学生的,是团校每项活动都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相联。学生们说,在团校不仅学习了理论、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我们不同时期遇到的各类认识问题。

终身难忘“马、季”两师

当时,李克强仍然师从龚祥瑞,专攻《外国商法》,写出过经济论文《经济改革中市场的法律控制》,翻译了《改进法律机制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并在龚祥瑞的指导下,与杨百揆、刘庸安翻译了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的名著《法律的正常程序》。该译著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如今仍然一版再版。李克强是第一译者。

在翻译《法律的正常程序》时,英国的法律著作中常有一些古词语,既难懂且难译。一天,李克强遇有一词,实在弄不通,恰好因为参加校外的一次会议,与国学大师季羡林同住在西苑饭店,就向季先生请教。季羡林先生当即做了回答,但同时又说:“你可以先这样。”李克强当时还不理解他说的意思,当天晚上又发现季先生没有住在饭店,次日季先生返回,即向李克强说明了这个词的由来,多种含义解释得十分详尽。“我不敢想象季先生是否因为这件事而返校,但我敢肯定季先生当晚认真地查阅了这个词。也许,季先生幷不是一定要向我传授某种知识,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诠释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含义。”

多年之后,李克强回忆起这件事,仍然感慨不已,在他看来,马石江把自己带入了共青团事业的工作之中,而季羡林让自己懂得了如何为学与处世。为此,“马(石江)季(羡林)”两师同样让李克强终身难忘。

王照华的点将与两位经济学家的点拨

当上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后,李克强保持不少求学时的锐气,虽然在北大莘莘学子中受到欢迎,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校外其他行业背景不同的团干部中,就常常鹤立鸡群,显得“另类”。他经常在一些场合对一些重大政治、社会议题发表思想相当解放的独立看法,招致其他领域的团干部的非议。

在1982年北京市共青团七大上选举全国共青团十一大代表时,这名北大团委书记居然落选。不过,李克强本人似乎并不太介意这些,但是,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王照华点将干预,李克强列席了团十一大。

1982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共青团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17人组成常务委员会,王兆国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李克强被选为团中央常委。曾有评论说:至此,李克强进入政坛快车道。

不久,李克强被正式调到团中央工作,由燕园来到前门东大街10号楼。他出任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全国学联秘书长。

1983年12月8日,共青团十一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增补李源潮、宋德福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为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在书记处分工中,他分管学校口。

两年后,共青团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增选年仅30岁的李克强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

1990年3月,李克强作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考察

组,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这个当年刘邓大军战斗过的地方,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老区的现状震撼着李克强等考察组同志的心灵,也更坚定了他们实施“希望工程”的决心。

两个月后,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金寨诞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新生事物! 很快,“希望工程”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和享有崇高声誉的民间社会公益事业。一般人不知道,“希望工程”的一些重要管理制度出台都是李克强亲自督办的。

共青团十三大闭幕以后,李克强当选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有人说,李克强总能先人半拍。在团中央工作期间,他就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李克强当过知青,知道农村经济凋敝,每到年初许多地方就闹“春荒”,没有饭吃农民就成群结队出去讨饭。在读北大在职研究生时,他关注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他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指导老师是经济学家萧灼基。后来,师从经济学家厉以宁,在1995年拿到博士学位。

而今,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二楼展厅陈列着该院前院长厉以宁的诸多著作,其中一本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为厉以宁与他的3名弟子合著。那是1991年8月,厉以宁把李克强、李源潮、孟晓苏3位在职博士生以前的硕士论文整理成一本书,并为书的其他章节作了补充,加上股份制的内容,定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当年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后,备受经济学界关注。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本书的所有论点后来完全被认同,渐渐变为正在实行的政策。

得到全面历练的“50后”稳健务实

1998年6月,李克强调往中原,出任河南省委副书记,一个月后接任代省长,半年后转正,时年44岁。李克强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省长,也是第一位“博士省长”。2002年,又出任河南省委书记。

2004年12月底,中央宣布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于是,他拥有一份丰富而完整的履历——从北大法律系求学开始担任学生干部,并进入共青团系统,再由团中央第一书记转任地方大员,仕途可谓“平顺”。对李克强来说,由中央到地方,由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不仅完善了履历,更重要的是能在不同的挑战前接受全面的历练,可以帮助他更有信心应付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2007年10月22日,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李克强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由此,李克强告别辽宁进入北京中南海,去为整个中国谋略施政。

3月1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李克强等4人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是副总理中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其他3人均为政治局委员),也是4人中最年轻的一个。李克强不仅是首位“50后”的副总理,而且是近20年来最年轻的一位副总理。很明显,他是中国未来政治领军人物之一。出身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李克强,也成为近年涌现出的人文社科背景官员的代表人物,这种趋势也正好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国理念的转向相契合。 (摘自《中华儿女》文/余玮)

篇四: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县三中 徐艳芬

蓦然回首,为人妻、为人母已十余年,细细品味着这十余年母亲这一身份的种种历程,有辛酸、有苦恼、有劳累,但更多时候体会到的是难以言喻的幸福与快乐,真可谓痛并快乐着!

也许这正如著名作家林清玄所说的“爱可以减轻人生的许多负担”。在一位母亲看来,所有的负担都是甜蜜的,所有的辛酸都是浪漫的,所有的未来都是美好的,因为有爱在心田。

作为一名母亲,我很注重女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很注重孩子心态的培养,孩子性格的塑造,我一直希望我的女儿拥有一种活泼开朗,奋发进取,乐观从容的良好性格,希望女儿在将来人生道路上,能奋然斗之,坦然为之,泰然处之,我也一直努力做女儿成长路上的朋友和导师。

一、用“爱心”来感染孩子

因为爱心的存在,人世间才充满了种种美好,才能让一个人在患难中看见希望,在困顿中懂得坚强,在挫折中选择拼搏。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时常拥有一颗爱心。

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母亲的眼眸中感知世间的冷暖,孩子从母亲的言行中感知人性的美妙,孩子从母亲的平和心态中感知社会的和谐,做一个有“爱心”的母亲,尤为重要,因而母亲应当言传身教,用爱心来感染孩子,诸如孝敬爸妈,关爱幼小,给老人让座,关心困难学生等等,让孩子在寻常的生活中感受到关爱和真情,以使孩子们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并懂得去感恩别人关爱和帮助,懂得付出的快乐。

二、用“信心”来激励孩子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有苦有乐,孩子应该有迎难而上的信心来面对生活中种种的挑战。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积极乐观地心态奔走在俗世中,能奋力追寻梦想,更能懂得享受辛勤付出带来的快乐。

交流沟通无疑是激励孩子树立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经常与孩子一起吃饭时问问她今天在班里的表现,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指导她大胆开展工作,学习上找竞争对手,女儿现在在班里威信特别高,连续几年被学校评为“德育标兵”或“三好学生”,她也越来越自信了。身教重于言教,在平时工作中无论参加任何活动我都尽可能的尽善尽美,这次在全县数学调讲课上一次次试讲并回家修改课件,女儿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当我拿到一等奖的好成绩时,女儿激动地跳的老高,这种无声的教育胜过千言万语啊。

细细体味,身为母亲,当孩子遭遇考试失利,情感受挫等等不如意时候不能一味地谴责或者一味地埋怨,埋怨孩子不努力,而应当给孩子一个微笑,告诉孩子这只是人生的必径之路,只要再前进一步,成功就在你的眼前。

三、用“恒心”来引导孩子

作为母亲,一定让孩子爱上读书,就是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让孩子在书中认识社会了解世界。

为了影响女儿多读书,在她二年级暑假,我专门在文博中心办了图书借阅证,每天坚持带她在图书室做一个多小时,她看书我在旁边看杂志,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女儿受到了熏陶现在特别爱看书,几乎空余时间都在读书,很少看电视,玩手机,而且作文在同龄中写的较好,老师经常作为班里的范文来读,我和女儿都以读书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用诚信来教育孩子

我一直认为评论一个孩子的将来的成功不应单单看孩子挣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开多好的车,而应用品行来衡量,一个诚实、善良的、阳光的有正能量的孩子就是好样的。

我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母亲用诚意、善意来对待身边的人,实实在在去做身边的任何事,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能让孩子感知真诚于人一生的重要性,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是啊,作为一名母亲,正因为那份母爱在心田,所有的负荷都变成成了幸福的能量。我将继续用爱心来感染孩子,用信心来激励孩子,用恒心来引导孩子,用诚信来教育孩子,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县三中 徐艳芬

篇五:李克强 人生路上7个引路人

李克强 人生路上7个引路人 CCTV.com 2008年10月17日 10:3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王照华的点将与两位经济学家的点拨

当上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后,李克强保持不少求学时的锐气,虽然在北大莘莘学子中受到欢迎,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校外其他行业背景不同的团干部中,就常常鹤立鸡群,显得“另类”。他经常在一些场合对一些重大政治、社会议题发表思想相当解放的独立看法,招致其他领域的团干部的非议。 在1982年北京市共青团七大上选举全国共青团十一大代表时,这名北大团委书记居然落选。不过,李克强本人似乎并不太介意这些,但是,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王照华点将干预,李克强列席了团十一大。

1982年12月2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共青团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17人组成常务委员会,王兆国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李克强被选为团中央常委。曾有评论说:至此,李克强进入政坛快车道。

不久,李克强被正式调到团中央工作,由燕园来到前门东大街10号楼。他出任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全国学联秘书长。

1983年12月8日,共青团十一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增补李源潮、宋德福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为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在书记处分工中,他分管学校口。

两年后,共青团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增选年仅30岁的李克强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

1990年3月,李克强作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考察组,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这个当年刘邓大军战斗过的地方,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老区的现状震撼着李克强等考察组同志的心灵,也更坚定了他们实施“希望工程”的决心。 两个月后,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金寨诞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新生事物!

很快,“希望工程”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和享有崇高声誉的民间社会公益事业。一般人不知道,“希望工程”的一些重要管理制度出台都是李克强亲自督办的。

共青团十三大闭幕以后,李克强当选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有人说,李克强总能先人半拍。在团中央工作期间,他就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李克强当过知青,知道农村经济凋敝,每到年初许多地方就闹“春荒”,没有饭吃农民就成群结队出去讨饭。在读北大在职研究生时,他关注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他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指导老师是经济学家萧灼基。后来,师从经济学家厉以宁,在1995年拿到博士学位。

而今,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二楼展厅陈列着该院前院长厉以宁的诸多著作,其中一本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为厉以宁与他的3名弟子合著。那是1991年8月,厉以宁把李克强、李源潮、孟晓苏3位在职博士生以前的硕士论文整理成一本书,并为书的其他章节作了补充,加上股份制的内容,定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当年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后,备受经济学界关注。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本书的所有论点后来完全被认同,渐渐变为正在实行的政策。

得到全面历练的“50后”稳健务实

1998年6月,李克强调往中原,出任河南省委副书记,一个月后接任代省长,半年后转正,时年44岁。李克强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省长,也是第一位“博士省长”。2002年,又出任河南省委书记。

2004年12月底,中央宣布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于是,他拥有一份丰富而完整的履历——从北大法律系求学开始担任学生干部,并进入共青团系统,再由团中央第一书记转任地方大员,仕途可谓“平顺”。对李克强来说,由中央到地方,由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不仅完善了履历,更重要的是能在不同的挑战前接受全面的历练,可以帮助他更有信心应付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2007年10月22日,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李克强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由此,李克强告别辽宁进入北京中南海,去为整个中国谋略施政。 3月1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李克强等4人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是副总理中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其他3人均为政治局委员),也是4人中最年轻的一个。李克强不仅是首位“50后”的副总理,而且是近20年来最年轻的一位副总理。很明显,他是中国未来政治领军人物之一。出身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李克强,也成为近年涌现出的人文社科背景官员的代表人物,这种趋势也正好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国理念的转向相契合。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