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泉涓涓而始流的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36:43 写作技巧
泉涓涓而始流的而写作技巧

篇一:而的用法

而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你父亲执掌铨选官吏的工作,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

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种树郭橐驼传》) .

早些抽你们的丝,早些纺你们的线

(二)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

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 ..

地势偏远,南海深邃;天柱高耸,北极星远悬。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

学》)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

楚怀王贪婪,相信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了。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

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而”连接的动词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如: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

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

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

站在高处向别人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很远的地方还是能看得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

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谓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

我曾踮起脚跟往远处看,不如登上高处看的范围广。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

于国也》)

冬冬敲响战鼓,兵器刚一接触,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你是干什么的?”

5.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 ) .

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可是前面的狼又跟了上来 。

6.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所以”。如: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劝学》 .

这山如果藏有美玉那么它上面的花草树木就会显得特别的滋润有光泽,深潭里能孕育出明珠的话那么山崖也不会变的苍凉贫瘠。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

刘表厌恶(有嫉妒的意思)他的才能,不能任用他

7.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

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

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秦国用城池来求换和纸壁而赵国不应许,理屈(的一方)在于赵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如: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

(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登记官吏百姓的户籍,查封官府金库,等到将军的驾临。

几种关系的判别

一、并列与递进

并列与递进都属于并列类的关系,在语意上有相近之处。不同在于,并列关系前后连接的词语,在性质特征上,属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或同一层面、同一角度的内容,而递进关系则后一词语比前一词语在内容、程度等层面上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二、承接与修饰

承接与修饰分属于并列与偏正类关系,但在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也较容易混淆。承接关系是指前后两个词有先后顺序上的关系,修饰关系是指前面的词有表示性状、情态、工具、方式、伴随性动作等意义。

课堂练习: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

(6)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阻抑它的生机,拿这样的病梅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花都病残了。

(7)吾尝终日而思矣

我曾经整天思索

(8)而母立于兹

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9)军悸而坏都舍

军队惊乱如同大房屋崩塌。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

篇二:所 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练习有答案

【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恰逢征收促织,成不敢压榨相亲,又没有钱可以赔偿)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夜晚派兵包围我所住地地方)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嬴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我用来礼待侯赢的方法已经足够完备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之说以远离亲人来为君(不知道指谁,如果是给皇帝写的话估计是皇帝了)做事,是倾慕君的高尚品质) 【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说的身居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战胜敌国) 【所在】 1.到处。 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石头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的,到处都是这样

) 2.所在之处,处所。 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原来还有一个这么好的地方,先回府衙去。)

一 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某所,而母立于兹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7、则以兵围所寓舍 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所以遣将守关者 14、所以游目骋怀

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7、父去里所,复还 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二 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三 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于8月13日在街头斩首)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难道赵国的国王因为一块玉(和氏璧)而对秦国欺诈(反悔)吗?)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现在用实际情况来验证它)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请你立太子为王。好断了秦国的欲望)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那些贿赂秦国的国家而败亡。》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涓涓泉源细水慢流。)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我)接受任命以来,日夜忧叹)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用)逆(的方式)使我烦忧)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本来已经觉得这件事够怪的了)②日以尽矣。(日子已经没有多少了)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如果不能不说,那就是说说王道吧)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向南攻取南边的百越之地(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也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把它设置为桂林郡,象郡。)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并且嘲笑李勃的鄙陋。)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项羽被问的都回答不出话来了)

一 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自以寿不得长 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 宫之奇以其族行 8 农民以鬻子者

9 无以,则王乎!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 不赂者以赂者丧

1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4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15 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6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7 请其矢,盛以锦囊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9 余船以次进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1 高祖以圣武定鼎 22 以相国守代

23 以资政殿学士行 2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5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7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8 木欣欣以向荣

29 作《师说》以贻之 30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 背晋以归梁

32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二 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三 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

答案

(九)所

一、1—3名词,场所、位置;4—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7—8“所”字结构做定语;9—11“为??所”表被动;12—13“所以”,表原因;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17左右;18“座、套”。

二、CD(A地方 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三、1、可译为??的原因2、表示被动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一 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2、某所,而母立于兹(这个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立的地方)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钝,(但)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 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我在患难中,有时侯用诗来记述个人的遭遇。)

7、则以兵围所寓舍 (晚上派士兵包围其所住的地方) 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我拜访的那个屠户朱亥,这人是个贤人)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 使 是使动用法。 为国是治国 劫就是胁迫) 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现在如果不赶快去,恐怕被曹操抢了先)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嬴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 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

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13、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 遣:派遣 将:将士 备:防备)

14、所以游目骋怀(所用来放目远眺,开阔胸怀的景象。)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父去里所,复还 (这老头,“去里所”,就是离开了一里地左右,“复还”就又回来了) 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离宫 : 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别馆 : 1.行宫;别墅。 2.客馆。)

译文“我之所以这样做 是把国家当前的利益放在个人恩怨之后啊”,蔺相如这些话,足以让天下人钦佩。像他那样官居显位,能做到这样,怎么是其他的人比得上的呢?分析他的言语,观察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所说的话并非是小人之作装样而已。就像是作为伯仲之位的信陵君,平日和众人坐在一起(引申为与民为伍),从来不过分摆架子,前去拜访屠夫朱亥,这样的气度岂是平常人做能比的?因此这两个人都是用实际行动人使人道德高尚的人啊。

文言虚词练习(十)以

一、 1—3动词“以为”“认为”;4—5动词“使用”;6动词“做”;7动词“率领”;8动词“有”;9动词通“已”,“停止”;10—12介词“因为”“由于”;13—14介词“在,从”;15介词“在??的时候”;16—18介词“拿,用,把,凭”;19—20介词“按照”;21介词“依靠”;22—23介词“凭借??的身份”;24连词,表并列;25—27连词,表因果;28连词,表修饰;29—30连词,表目的“来,用来”;31表承接;32副词,通“已”,已经。

二、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三、1、名词,可译为原因 2、动词,可译为认为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4、介词,可译为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可译为因

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可译为在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

一 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你们就不说话了。) 2 自以寿不得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 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燕太子丹想出了派荆柯去刺杀秦王的计谋,燕国便马上招来了祸端) 5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没有人体味我的才能.若是有人体味你那么筹算怎么做呢吗 ) 7 宫之奇以其族行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 8 农民以鬻鬻拼音: [yù]子者(农民有卖孩子的)9 无以,则王乎! ((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1 不赂者以赂者丧(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那些贿赂秦国的国家而败亡)

1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就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来命名它的) 13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京师长安)

14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15 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没有借这个时机根据朝廷法度,竭尽自己的才思) 16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7 请其矢,盛以锦囊 (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19 余船以次进(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1 高祖以圣武定鼎 (高祖用自己的英明神武打下江山) 22 以

相国守代(以相国的身份守卫代国)

23 以资政殿学士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分出行) 2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容易攀登的地方,你易他也易,自是人多;而陡峭艰涩之处,到的人就少的多了。

25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26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

27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当时,诸侯各国因魏公子贤德,宾客众多(食客三千说的就是他= =),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28 木欣欣以向荣(草木繁荣茂盛。欣欣:草木茂盛的样子

29 作《师说》以贻之 (写了这篇名叫《师说》的文章来赠送给你 30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它们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 31 背晋以归梁((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

32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士兵买来鱼煮了吃,得到鱼肚子里面的信,本来就认为这事很奇怪了 译文:古人持烛在夜晚出行,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我貌赛潘安(古时美男子),则出行可以不用顾虑.不然,以我现在的容貌出现在当地,则怕吓到别人.所在向来以书为伴,效仿孟子书中的那种做不到就不做的豪情,,羡慕那种拿着火把进入很深的洞穴的勇气。沉醉在树木欣欣向荣的生长,泉水慢慢流下的美景中。我畅游在书的海洋中,用来满足天地之间的乐趣。如果这样的话,及时授予我皇帝的位子,我也会抛弃,怎么能够因为一个称号的原因而舍弃了我心神上的高兴呢?我虽然康熙六年就到了京城,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和权贵有交往,上面所说的都是我的真心话,希望你能够明察,那样你就不会有“贤才没有被重用,忠才没有被提拔”的感慨。

篇三:文言虚词“以”用法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A用作名词 译为"原因"

例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B用作介词。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 1.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4.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 6.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 7.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8.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 9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10.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11.(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C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表修饰关系更好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D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篇四:以 而的用法

【以】的用法及其举例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泉涓涓而始流的而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篇五:归去来兮辞理解默写答案

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

10.《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3.《归去来兮辞》中“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6.《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7.《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是: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8.《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9.《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0. 《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2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几句描写了诗人的理想人生: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

23.《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