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人格缺陷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3:16:03 字数作文
人格缺陷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话题作文训练-面对缺陷

2008年春季初二语文阅写

话题作文训练(一)

姓名: 日期:

话题一 面对缺陷

一、材料积累:

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4个手指,他是一名优秀的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但是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几乎所有的条件,但是各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手就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之后,安迪终于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在试镜的时候安迪按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以最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由于安迪真诚、自信、充满魅力的主持,安迪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为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美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于他面对缺陷的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赞美,观众接受了他的缺陷。

安迪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坦率地面对自身缺陷的态度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以“面对缺陷”为话题写一篇800安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材目自拟。

二、思路领航:

1) 选拔人才时要看到人才的长处,不能只看到缺陷。如一个刚正方直的干部非常年轻有为,但有时性格比较暴燥,此时就应该取其长而弃其短予以重用。

2) 谈人的性格:突出的优势与突出的缺陷常常是并存的。如聪明的人往往不够勤奋,性情温和的人往往缺乏魅力,能言善变的人往往会流于八面玲珑。

3) 缺陷还是优势,要看环境的要求。如谦虚谨慎在中国是美德,到了美国就成了没有能力的表现,人才就有被埋没的危险。

4) 缺陷也是一种美,如维纳斯的雕像,比萨的斜塔,各种历史遗址或废墟等,自有其完整或完美所不能替代的美。

5) 正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扬长避短,才能成功。如著名的科学家扬振宁,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差,因而放弃应用物理而转向理论物理学,才成为诺贝尔奖的得主。

三、经典例文赏析:

(一)关键构思

1) 从人们对待缺陷的态度这一角度展开论述。

2) 以“厕所工程”等事例形象地说明“人与缺陷对坐”中的得与失。

与缺陷对坐

对于天生的尤物,我们总是要求完美,以赋予美好事物神话的性质。然而客观世界却并不存在客观完美,从这一点看,似乎总是有悖于人之常情,当然,这本也无可厚非,因为世界的多元化本身就注定了其并不总是满足和服务于人们的主观意愿。因此,尽管人们殚精竭虑地去粉饰涂抹那些种种的不尽如人意,却依旧难以触及到缺陷自身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它作为客观世界一部分不可或缺的“直实身份”。

对此,早在几千年前的老子便已有认识,于是他将他辩证的色彩世界观寓于《道德经》留给后人,时间之水流逝到了今天,却似乎并未唤来人们思想意识领域内的“惊蛰”,在林林总总的缺陷

面前,人们依旧不吝惜他们软弱无力的伪装,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其结果注定是重复上演“于事无补”和“庸人自扰”的肥皂剧罴了。

记得多年之前,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即将远行的富翁将自己的豪宅托付给一位友人照料,富翁走后,友人便入住进来。起初,这里别具匠心的园林小品使他感觉如履仙境,欣喜不已。不久,他感到内急,便去如厕,忽然间他感到与奢华的豪宅相比,这里的厕所显得局促了不少,便不悦起来,他决定为富翁改造厕所。于是,他聘请了许多工匠,大兴土木,忙得昏天黑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厕所扩建好的那一天,富翁归来见友人愁眉不展便问其原因。

友人讲:“自从你走后,我整日忙着改造厕所,而园中的那些亭台轩榭,池鱼假山,异草繁花却并未来得及欣赏,如今你回来了,我将不得不离开这里了。就这样,友人又搬回了原来的寒宅,不久之后,悒悒死去。

的确如此,生活中的“厕所工程”耗尽了无数人的心血与青春,然而生活中有更美丽的、更实在的景致,在我们的周围静静地敞开,等待着有心人去观赏,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就能越过尘世的种种牵绊,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在这里,生活本身比所有挖空心思的浪漫揣想都迷人。

据说鸵鸟被追急时会把头钻进沙里,自认为平安无事,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事实上,这也正是我们许多人的真实写照。当然,人类逃避自身缺陷的伎俩远要比鸵鸟的高明睿智多了。在他们那里,善于伪装敷衍的本能早已发展成为投机取巧的滑头主义和明哲保身的市侩哲学。

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只参加过某名牌大学业余补习的作家,未成名时,参加某个演讲比赛,在接受评委们的考核时,他总是不失时机地渗透自己的名校身份(事实上只是业余补习)。日后他成功了,成了一个知名作家,当记者采访问及他曾就读的高校时,他却对参加补习的事缄口不提了,而且还一再强调自己并未上过学,弦外之音当然是矜夸自己的天分了。那时那刻,“缺陷”也成了比“优势”更闪耀动人,引以为荣的“尤物”了。

诚然,对于生命中的种种缺陷,我们自当无法否认,而另一方面,我更不建议人们去做一个时时刻刻只关注自身缺陷的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颓废之徒。在一切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成熟与健康的心态——在失意时,不夸饰缺陷的影响,在得意时,不否认缺陷的存在,并且对自身缺陷抱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当然,这里的宽容并不是不屑一顾的傲慢,也非修养见解上的策略,更不是韬光养晦,以退为进的姿态,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人格,一种境界,是对客观存在的洞察,也是看透了生存究竟之后的觉悟。

就如诗中所讲的:竹密岂阻流水过,山高无碍白云飞!

(二)关键构思

1. 以想像的故事展开:“我”乘坐“完美”列车,跨越时空去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寻求“完美”的答案。

2. 以“我与名人对话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缺陷的看法。

缺陷

什么是缺陷?翻了翻字典,上面赫然写着“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于是我撇了撇嘴,投去不屑的目光,然后毅然背起行囊,踏上了一辆寻找“完美”的列车。

我翻开自己的“完美”名册,第一页上分明写着“鲁迅”。我于是告诉列车长“去绍兴!”他点了点头,然后便轻轻地按下一个按钮??刷!突然间,我感到车窗外的景色如闪电般疾驰起来,但等到我再次回过神的时候,它们又原地静静地呆在那里,不见一丝动静了。

“到了!”列车长冲我笑笑。

“哦!”我竟来不及惊讶列车的神速,便飞一样冲下去,直奔向“百草园”,我知道那里是鲁迅先生最钟爱的地方。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间或也会听到“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和蟋蟀的琴声”但这园中分明又加了一个小亭和一条绕亭而流的小溪,正是从那亭中传来阵阵琴声,和着流水潺潺,组成了一幅绝美的乐章。看那亭中之人,正方脸、浓胡须、一簇簇与社会不调和的竖着的头发。

“那一定是鲁迅先生了!”我像是已得了胜利一样,花一般的笑容已经在脸上荡开了。

“什么?完美?我?哦,不不不??”当鲁迅先生听明白我的来意后,竟不假思索地做了否定的回答。这无疑是极令我失望的。

“为什么不呢?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已经成了中国白话小说的经典,您的杂文一直是后人争相模仿的对象,您的??”

“不,你错了!”鲁迅先生打断我的话,“的确,我是一个取得过很多成就的人。然而成就却绝不代表着完美。我花了一生的时间使自己向完美靠近,可是我最终发现,这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罢了。虽然我改掉了很多毛病,但依然有着许多明显的缺陷。例如,我的尖刻。不错,它确是让我的文章显得犀利,尖锐。但久而久之,它已经溶进了我的生活,使我慢慢变得偏激起来。我否定了中国诗坛从古到今所有的诗人,我‘骂’遍了一切主张用‘改革’而不是‘革命’方式去解决矛盾的人;就连我的好友郁达夫,在他决定‘隐退’的时候,我不是也给予了最辛辣的讽刺吗?我并不很尊重他人的某些自由,也不很体谅他人的感情,甚至??“他突然停下来,久久没有说话,我感到他的呼吸变得沉重且急促起来。

然而,当他重新抬起头时,我看见的便又是和善的微笑了,“对下起,我不能给你所要的东西,到别处试试吧,孩子!“

就这样,我沮丧地回到车上,变得有些灰心起来。然而回想起鲁迅先生的微笑和鼓励时,我又打开了那本“完美”名册,翻到第二页,“对,爱因斯坦!”我叫了起来,自信像是立刻突然再生一样,重新布满了全身。

“快,去美国!“我立刻喊来列车长,又一次,瞬间便到了。

“怎么出国也这么快?”我有些纳闷,然而这个疑问也只像蜻蜓点水般掠过我的脑海。因为我是那么急不可待地奔向了美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理所当然的,我在那儿找到了爱因斯坦。

“你还真够幼稚的!”他竟毫不客气地对我说,“不是因为你寻找完美,而是因为你居然找到了我的头上!知道吗,年青人?突出的优势往往与突出的缺陷并存。像我,在物理上具有极大的天赋,那便决定了我一定在某方面有着大的缺陷。说实话,我是一个相当怪癖的的人,不合群,留着独有的‘爆炸头’,脾气坏极了,连对我的妻子也不客气。天啊,快给我走开,别再妨碍我工作了!他的坏脾气像是又上来了,把我不由分说地赶出了实验室。

“真是个疯子!“我自言自语道,突然我想到了牛顿,“对,去找牛顿!“我心想。费了好大的一番周折才在英国的一个小村庄里找到了牛顿的住所,那是乡间一套很不起眼的房子。我敲了敲门,许久没人来开。于是我推开门,走进里屋,却刚好撞见牛顿坐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他的怀表。”天哪!”我想也没想,便逃了出来??

??之后,我又拜访了爱迪生、富兰克林、黑格尔、列宁、孔丘??无一例外的,他们都让我失望而归。

“难道世界上真找不出没有缺陷的完美的人吗?”我沮丧至极,懒洋洋地坐在列车上,把那本“完美”名册翻到了最后一页。“马克思”——一一个鲜明有力的名字立刻使我重新振作起来。“就

是他!我坚定地告诉自己。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演绎出人类思维最美丽结晶的伟人,无论在事业或家庭中都取得辉煌成就的人,一定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哦?你是来找完美的?”在威严的大英图书馆,我找到了马克思。“那你一定不会成功的,年青人。”他把头从山一样的书堆中抬起,“因为这根本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完美是有的,但它只能出现在共产主义社会,现在离我们还很远很远??我劝你不要再浪费时间去找它,还是回过头来,做一块通向完美的奠基石吧??

我回到“完美列车上,默默地坐在那儿。突然,我问列车长,“这车好棒,你是怎样驾驭这样完美的列车的?”

“不,它不完美!”列车长微笑着回答我,“因为它有缺陷,它只能运输你的思维,而永远不能控制你的行动。它是很快,可只限于增强你的意识,仅仅是意识??”

我似乎开始明白,是缺陷让这个世界变得五颜六色、多姿态多彩,而也正是缺陷,才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能够真正地称其为“人”。于是,我再一次翻开字典,把“缺陷”的诠释郑重地用红笔勾了下来??

(三)关键构思

人格缺陷作文

1.提出一个极富创意的问题:拥有双臂的维纳斯美不美?

2.立足于维纳斯来谈缺陷,谈的是“缺憾美”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

我静静地看着那尊优雅高贵的维纳斯雕像,不禁被她深深吸引。倒不是为她姣好的面容,窈窕的身姿,而是由于她那双断臂所带来的浮想让我愈加不能看透她的美丽。我在心中纳闷:她,该拥有怎样的一双皓臂,才配得上这完美的身躯呢?

与我有相同疑问的人有很多很多,这就足以证明维纳斯的创造者是多么高明。

他蔑视世俗对完美的追求,不停留于眼睛的取悦,因此毅然地斩掉了维纳斯的双臂让人们去注意缺陷,让人们为缺陷或扼腕叹息或浮想联翩。这样,维纳斯就扣住了人的心灵,不知不觉中为她神驰心游,自然就更能流芳百世了。

维纳斯的创造者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证明:缺陷也是美丽的。这与以往人们对美的看法大相径庭。以往,人们对美总是要求完整与圆满。因此,“美”只有到“完”时,才算达到了美的极致,而美中如有缺陷,哪怕是一点,也被贯以“美中不足”的名目加以批判。而断臂的维纳斯却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美,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完美。

倘若维纳斯拥有了双臂,那么她无疑是完整的,也许是完美的。人们对她的完美只可欣赏,只可赞赏,却失掉了令人的心灵驰骋遨游的能力。久而久之,她也终将沦为一只完美的尤物,除了完美,不会再给人带来什么新鲜感。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不懂得缺陷美。其实,缺陷是对完美的另一种看法。它不同于完美。它不确定,不单一。在这里,缺陷是对完美欲言又止的表达,是对完美包罗万象的诠译。人们只能依据缺陷的部分去猜测完整的部分,这样,完美不再是专一的,也由于这不专一,才能使更多的人有想像的余地。由此,这缺陷带来的完美,永远能吸引人们,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如果承认了缺陷美,也就不必忙着为维纳斯找胳臂了。在你我心中,都有一个完整又完美的维纳斯女神的形象。她或者直臂俏立,或者弯臂交叠,或者玩弄着饰物。不管怎样,这些完美的形象都是人们语言所不能描绘,人类双手所不能雕刻。

篇二:“缺陷”话题作文导写及评点

“缺陷”话题作文

 请你以“缺陷每个人都有他的缺陷和短处,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怎样看待自己或别人的缺陷。”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一、精彩构思

1、感悟生命 结合个人成长经历,阐释自己对自身缺陷和生活的态度。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家庭,是一个患有侏儒症的中学生,家庭的不幸和个人的缺陷曾让我一次次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但是,老师、同学和邻居们对我及我家无偿的帮助,数也数不清。一次次的磨炼,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让我心灵的翅膀越来越强壮。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像一只雄鹰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2、猪八戒与镜子 编写寓言,阐明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缺陷的观点。

话说猪八戒在天上做神仙做烦了来到人间,看到人间时兴开什么美容院,无论男女老少都能给你包装一番。八戒走进美容院,被镜子中的自己吓了一跳,随即他愤怒了,心想一定是镜子在说谎。于是镜子被八戒用拳头砸成了无数片,然而,在无数的碎片中有无数个八戒。

3、“尺”与“寸”的故事 编写童话,通过“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故事,讲述不能求全责备的道理。

“尺”和“寸”是两个长度单位,它们一向互相看不顺眼。“尺”总是嫌“寸”太短,小模小样的,能干什么大事;“寸”却觉得“尺”太长,粗手粗脚,哪能干细活。主人新买了布回来准备做衣服,“尺”和“寸”都跃跃欲试。只见主人先用“尺”量了衣服大致的长度,然后用“寸”精确估量,一件衣服总算做好了,而“尺”和“寸”也明白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

4、断臂的维纳斯 编写童话、阐明“残缺也是一种美”的观点。

断臂的维纳斯刚被发现的时候,人们为她的美所倾倒,但也对她失去了双臂的痛苦无限同情。一天,全世界的雕塑家们都接到一封信,说如果谁能给维纳斯镶上完美的双臂,将被评为最伟大的雕塑家。于是,雕塑家们设计了各种方案:有手捧着鲜花的,手拿利剑的,双手交叉放着胸前的??,但这时人们已经习惯了看断臂的维纳斯,将这些方案一一否定。于是,到现在维纳斯还是没有手臂。

5、]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4个手指,他是一名优秀的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但是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几乎所有的条件,但是各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手就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之后,安迪终于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在试镜的时候安迪按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以最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由于安迪真诚、自信、充满魅力的主持,安迪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为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美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于他面对缺陷的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赞美,观众接受了他的缺陷。安迪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坦率地面对自身缺陷的态度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6、选拔人才时要看到人才的长处,不能只看到缺陷。如一个刚正方直的干部非常年轻有为,但有时性格比较暴燥,此时就应该取其长而弃其短予以重用。

7、谈人的性格:突出的优势与突出的缺陷常常是并存的。如聪明的人往往不够勤奋,性情温和的人往往缺乏魅力,能言善变的人往往会流于八面玲珑。

8、 缺陷还是优势,要看环境的要求。如谦虚谨慎在中国是美德,到了美国就成了没有能力的表现,人才就有被埋没的危险。

9、 缺陷也是一种美,如维纳斯的雕像,比萨的斜塔,各种历史遗址或废墟等,自有其完整或完美所不能替代的美。

10 正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扬长避短,才能成功。如著名的科学家扬振宁,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差,因而放弃应用物理而转向理论物理学,才成为诺贝尔奖的得主。

11、古诗说:“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是呀,茉莉、米兰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些馨香;玖瑰虽是色香俱佳,可又全身是刺

12、 俗话说:“针无两头利”。有缺陷,并不代表不完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毛主席为中华民族的成立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带着战士们进行了八年抗战,打走了日本鬼子,建立了新中国,正因为毛主席,中国人民才能从水深火热的战争时期逃出来。你看,毛主席不是很完美吗?但他也有缺陷,正因为他,刘少奇伯伯被白白冤枉死了,令邓小平爷爷经历了三起三落。这些缺陷可不少呢,但都不能掩盖毛主席的功劳,不能改变毛主席在我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每当我们在议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时,肯定有毛主席的份。可见,完美离不开缺陷,缺陷造就完美。

13、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缺陷和完美的一面,我们更应该在意完美,缺陷只是完美的附属品。但我们不应该因为有缺陷而失落,因为缺陷会造就完美。

二、与缺陷对坐关键构思

1) 从人们对待缺陷的态度这一角度展开论述。

2) 以"厕所工程"等事例形象地说明"人与缺陷对坐"中的得与失

与缺陷对坐

对于天生的尤物,我们总是要求完美,以赋予美好事物神话的性质。然而客观世界却并不存在客观完美,从这一点看,似乎总是有悖于人之常情,当然,这本也无可厚非,因为世界的多元化本身就注定了其并不总是满足和服务于人们的主观意愿。因此,尽管人们殚精竭虑地去粉饰涂抹那些种种的不尽如人意,却依旧难以触及到缺陷自身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它作为客观世界一部分不可或缺的"直实身份"。 (“生命意志”是叔本华哲学的一个范畴,它与整篇文章的思辨色彩相得益彰。)

对此,早在几千年前的老子便已有认识,于是他将他辩证的色彩世界观寓于《道德经》留给后人,时间之水流逝到了今天,却似乎并未唤来人们思想意识领域内的"惊蛰",在林林总总的缺陷面前,人们依旧不吝惜他们软弱无力的伪装,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其结果注定是重复上演"于事无补"和"庸人自扰"的肥皂剧罢了。

记得多年之前,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即将远行的富翁将自己的豪宅托付给一位友人照料,富翁走后,友人便入住进来。起初,这里别具匠心的园林小品使他感觉如履仙境,欣喜不已。不久,他感到内急,便去如厕,忽然间他感到与奢华的豪宅相比,这里的厕所显得局促了不少,便不悦起来,他决定为富翁改造厕所。于是,他聘请了许多工匠,大兴土木,忙得昏天黑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厕所扩建好的那一天,富翁归来见友人愁眉不展便问其原因。

友人讲:"自从你走后,我整日忙着改造厕所,而园中的那些亭台轩榭,池鱼假山,异草繁花却并未来得及欣赏,如今你回来了,我将不得不离开这里了。就这样,友人又搬回了原来的寒宅,不久之后,悒悒死去。

的确如此,生活中的"厕所工程"耗尽了无数人的心血与青春,然而生活中有更美丽的、更实在的景致,在我们的周围静静地敞开,等待着有心人去观赏,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就能越过尘世的种种牵绊,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缺陷虽然存在,但在毕竟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这里,生活本身比所有挖空心思的浪漫揣想都迷人。

据说鸵鸟被追急时会把头钻进沙里,自认为平安无事,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事实上,这也正是我们许多人的真实写照。当然,人类逃避自身缺陷的伎俩远要比鸵鸟的高明睿智多了。在他们那里,善于伪装敷衍的本能早已发展成为投机取巧的滑头主义和明哲保身的市侩哲学。

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只参加过某名牌大学业余补习的作家,未成名时,参加某个演讲比赛,在接受评委们的考核时,他总是不失时机地渗透自己的名校身份(事实上只是业余补习)。日后他成功了,成了一个知名作家,当记者采访问及他曾就读的高校时,他却对参加补习的事缄口不提了,而且还一再强调自己并未上过学,弦外之音当然是矜夸自己的天分了。那时那刻,"缺陷"也成了比"优势"更闪耀动人,引以为荣的"尤物"了。

诚然,对于生命中的种种缺陷,我们自当无法否认,而另一方面,我更不建议人们去做一个时时刻刻只关注自身缺陷的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颓废之徒。在一切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成熟与健康的心态--在失意时,不夸饰缺陷的影响,在得意时,不否认缺陷的存在,并且对自身缺陷抱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当然,这里的宽容并不是不屑一顾的傲慢,也非修养见解上的策略,更不是韬光养晦,以退为进的姿态,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人格,一种境界,是对客观存在的洞察,也是看透了生存究竟之后的觉悟。(在对比中更深刻地阐明了“宽容”的内涵,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深度。)

就如诗中所讲的:竹密岂阻流水过,山高无碍白云飞!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

我静静地看着那尊优雅高贵的维纳斯雕像,不禁被她深深吸引。倒不是为她姣好的面容,窈窕的身姿,而是由于她那双断臂所带来的浮想让我愈加不能看透她的美丽。我在心中纳闷:她,该拥有怎样的一双皓臂,才配得上这完美的身躯呢?

与我有相同疑问的人有很多很多,这就足以证明维纳斯的创造者是多么高明。

他蔑视世俗对完美的追求,不停留于眼睛的取悦,因此毅然地斩掉了维纲斯的双臂让人们去注意缺陷,让人们为缺陷或扼腕叹息或浮想联翩。这样,维纳斯就扣住了人的心灵,不知不觉中为她神驰心游,自然就更能流芳百世了。

维纳斯的创造者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证明:缺陷也是美丽的。 (这句话既明确切有了自己的观点,也承上启下地过渡到论述为什么“缺陷也是美的。”)这与以往人们对美的看法大相径庭。以往,人们对美总是要求完整与圆满。因此,"美"只有到"完"时,才算达到了美的极致,而美中如有缺陷,哪怕是一点,也被贯以"美中不足"的名目加以批判。而断臂的维纳斯却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美,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完美。

倘若维纳斯拥有了双臂,那么她无疑是完整的,也许是完美的。人们对她的完美只可欣赏,只可赞赏,却失掉了令人的心灵驰骋遨游的能力。 (维纳期折魅力所在便是由于缺陷而给予众多欣赏者驰骋想像的空间。)久而久之,她也终将沦为一只完美的尤物,除了完美,不会再给人带来什么新鲜感。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不懂得缺陷美。其实,缺陷是对完美的另一种看法。它不同于完美。它不确定,不单一。在这里,缺陷是对完美欲言又止的表达,是对完美包罗万象的诠译。(缺陷中蕴含着众多的完美,是增加了而不是削弱了完美的魅力。)人们只能依据缺陷的部分去猜测完整的部分,这样,完美不再是专一的,也由于这不专一,才能使更多的人有想像的余地。由此,这缺陷带来的完美,永远能吸引人们,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如果承认了缺陷美,也就不必忙着为维纳斯找胳臂了。在你我心中,都有一个完整又完美的维纳斯女神的形象。她或者直臂俏立,或者弯臂交叠,或者玩弄着饰物。不管怎样,这些完美的形象都是人们语言所不能描绘,人类双手所不能雕刻的缺陷美的极限!

完美与缺陷

昙花虽美,却只绽放一夜;牡丹虽美,却华而不实;维纳斯虽美,却没有双臂。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完美与缺陷往往共存。————题记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完美,而伴随他一生的却是一个又一个遗憾,一个又一个缺陷。完美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理想的寄托点,然而理想中的完美往往有些虚无飘渺,只有缺陷才是真实的。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也有雷电轰鸣,狂风怒吼。有美丽怡人的夏威夷,风光无限的威尼斯,也有冰天雪地的两极,不断喷发的火山,惊心动魄的海啸和地震。完美总是与缺陷共存。 也许会有人说:“世界并不完美,多么令人遗撼!”而我要说:“世界因缺陷而美丽!”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天地不分,浑沌一团,好似无懈可击,而正是盘古那一斧辟出的缺陷,才辟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女娲补天时,尚有一块没有补全,而正是因为这一缺陷,让大地有了四季之分和风雪雷电;大地东倾,应该也是个缺陷,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缺陷,才有了百川入海,泉水叮咚,江河瀑布,才有了孔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才有了“奔流到海不复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同样,昙花正是因为短暂的开放,才显得美妙绝伦。是的,世界因缺陷而美丽!

人的一生也一样。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或大或小的缺陷。“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是何等的凄凉。然而正是因为那“花飞花谢飞满天”的景象和黛玉的悲剧,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敢人形像;贝多芬耳聋之后,音乐创作有了质的飞越,谱写出了《英雄交响曲》这样纯属精神的音乐;英国的海伦、中国的张海迪,她们都有先天带来的残疾,而她们并没有放弃自己,依靠自己的顽强意志奋斗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们的身体是残缺的,而她们的心灵、她们的精神是完美的。她们的人生因缺陷而美丽,因缺陷而辉煌!

朋友,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缺陷,树立起理想中的完美,并为之不懈努力吧!

缺陷与完美

月儿无法永圆不缺是缺陷,花开无法永开不败是缺陷,天空不能永保湛蓝亦是遗憾。但缺陷并不仅仅表示凋零、陨落,有时它是一种慑人心魄的美。

比萨塔的倾斜是缺陷,圆明园的凄凉是缺陷,维纳斯的断臂亦是缺陷。但这种种缺陷不会给人以悲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精神的化身。它们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美就美在它的不完整。

有些缺陷是真正美丽的缺陷,因为它们才使我们一次次的热血沸腾,一次次的热泪盈眶。 或许你会说坦然地面对外物不难,但是面对自己或是周围人的缺陷可那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有些人过于自卑,总是乐于往自己身上掩盖,甚至是扒拉缺陷。眼睛小点儿,就割;脸皮黑点儿,就抹;身体胖一点儿,就减!真是没有必要!要是满大街跑的都是大眼睛、白脸皮、身材苗条的靓妹帅哥,那可就真的一点都没有意思了!

你会觉得世界很单调,世界不再多姿多彩,也不会因此而美妙。

缺陷既然已经属于你,你就应该正确的面对它。善待缺陷,善待自己吧!如果拥有一颗晶莹剔透、美丽善良的心,为什么还要奢求完美呢?

不必太在意自身身体上的缺陷,努力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使自己更充实,更有内涵,做一个开朗、善良,并且积极进取的人。我们无法使自己外貌完美,但我们绝对有能力使自己内心完美,不会被缺陷和完美的种种所累!

试着去做一个内心无缺陷的人,细心地体味完美的滋味!

从缺陷中领略完美

每当别人遇到伤心事而落泪时,我们总会热情地去开导。而当我们也同处困境时,我们又怎样呢?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们每做完一件事,都会有付出,也会有所得。我们每仔细观察一件物品,都会发现它的缺陷与完美。

的确,再完美的事物也有它的美中不足,在丑陋的事物也有它的美之所在。穷人的孩子的最大梦想莫过于拥有几间宽敞漂亮的大房子,而富商的孩子却渴望自己拥有一块绿油油的田野,他们彼此羡慕彼此的生活,却不知自己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每时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在生活中,完美与缺陷是对立存在的。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美,不善于发现美。

也许我们不曾遭到失败的打击,便不会有成功时的纵情高歌;

也许我们不曾尝到失去的苦楚,便不会有拥有时的珍惜;

也许我们不曾经理战争的残酷,便不会感受到和平的幸福美满;

也许我们不曾有过被判的伤痛,便不会体会到忠诚的可贵;

也许我们不成经受思念的折磨,便不会领略团聚时的幸福。

正因为有了缺陷的存在,才使得美更加完美。

只要我们能从缺陷中领略完美。美,将无处不在。

面对缺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有缺陷的,但缺陷并不一定是坏事,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对。

茉莉花香气宜人,它没有雍容华贵的外表,但它没有因平凡的外表而受冷落,反而以沁人心脾的清香赢得人们的喜爱。缺陷不仅不能遮盖住美丽,还能铸造美丽。一个平静的清晨,乌江边,项羽拔剑自刎。项羽的失败,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也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缺陷。但正因为此,才成就了他与虞姬传颂千古的爱情,才给历史留下了这美丽的篇章,才能让我们在回顾历史时拨开战争的硝烟,为这美丽的亘古的爱情热泪盈眶。维纳斯,世间一切美丽的化身。无数的艺术家曾想像出无数双不同姿态的手臂,假想似的安在维纳斯美丽的双肩上,结果他们无不在否定了自己的设计之后感叹,只有那个无臂的维纳斯才是最完美的。

既然万物都逃不过缺陷,那么怎样才能将缺陷变成美丽呢?这就需要一个平和的心境。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已成为丑陋的代名词,他那几何形状的脸,四角形的鼻子,马蹄形的嘴,杂草似浓密的红眉毛下小小的左眼,完全被肉瘤遮住的右眼足以使我们这些读着“触目惊心”,但他是美丽的,他诚实善良的心灵,宽广的胸怀让他美丽起来,美丽的让我们赞叹。他是坦然的,心境平和,所以他美丽。 面对缺陷,你是否准备好了勇气和积极的心态?简·爱,一个贫穷、矮小、不漂亮的姑娘,但她在面对缺陷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善良、勇敢、执著使我们所喜爱和和传颂。贝多芬,强者的代表,在两耳失聪后,以顽强的意志抵住强大的压力,创作出了旷世佳作。失聪,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小小的缺陷,但对于一个依靠听力生活创作的音乐家来说,也许不仅仅是个遗憾,简直是世界末日,但贝多芬用它的勇气、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告诉自己也告诉是人,面对缺陷,一定要有行动力,有向上战胜它的勇气,有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站起来的信心。

如果飞得高,就会飞到闪电之上。只要有一双翅膀,无论是什么颜色,无论是否残缺,都应努力飞翔,因为,你是生来就有翅膀的,它就在你的心中。

篇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

2015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3(学案)

编写人:王苏梅 审核:魏颖

一.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例3:(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检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

我的立意:

篇四:徐汇二模作文评析

徐汇二模作文题:

《汉书·艺文志》中有“安其所习,毁所不见”一语,大意是指:人往往安于自己所习惯、所熟悉的事物,对从没见过,或未能直接、间接经验过的事物,则常常予以否定。

对这种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⑴题目自拟;⑵全文不少于800字;⑶不要写成诗歌。 有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兼顾两者的立意:留其所习,纳所不见;有容乃大;新旧的碰撞

2.积极应对“不见”: 积极面对改变与未知;敢为人先;不做“套中人”; 破除思维定式;探所“不见”

3.宽容对待“不见”: 请宽容对待“不见”; 包容未知;

4.主动破除“所习”: 摆脱习惯的束缚;乐于尝试;走出无知山谷

附例文:

1\ 做事须谨慎

学无止境,我们知道的东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而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有充分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有用的,正确的东西,才能做出正确判断,然后做出正确的行为。反之,则会酿成大错。所以我们在面对不确定的事物时,不能盲目进行判断,要谨慎观察,谨慎思考,谨慎判断,才能正确的评价事物获得正确的结果。

所以,谨慎就是一块坚固的盾牌。当面对不确定的事物时,我们不知道他是好是坏,表面看上去华丽美好的东西,如果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判断,可能发现美的很简单,很纯真,但却有可能发现是一个诱人的陷阱,如若失足,便成千古恨。如若那些失足的人,当初判断之时,不自己为是,或是盲目判断,谨慎一点,或许会好得多。谨慎,会在灾难前守护我们。

而有些人们都厌恶的东西,你并不了解,这时,谨慎就是一把钥匙,拥有他,才会看到门的另一面。

在人口越来越密集的大城市中,诱惑让人们的心动摇,失去了很美好的想法,当你看到了一个孤儿时,你怀着的是对其同情与其父母无情的厌恶,而当你深入了解一下,若知道了他的父母因为救他而失去生命之时,你会觉得自己很愚蠢。这时谨慎会让你去发现,去寻找真理,而不是在人群中若有若无地抗议,指责或反对等。会让你在浮躁与未知中发现美。

所以,谨慎地行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在时常生活中要养成这个好习惯。 首先要不断地学习,谨慎的判断源自于正确的世界观,是非观,价值观,而谨慎的行为取决于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方法等这些东西只能通过学习而获得。在生活中,我们要留意细节,这是学习的关键,因为学习这些细节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自身的意识。

我们若想要自己的生活远离可避免的灾难与无知行为酿成的祸患,就必须养成做事谨慎的习惯,只有这样在面对未直接经历的事情不会盲目判断,根据自己所努力学习的知识进行裁决,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决定与行为。

点评:文章看似从文题中引申出观点,但观点与文题的关联度不高,定为与文题内涵有偏移的类档四类文。围绕从“做事须谨慎”这一观点,从阐述其意义到论证如何谨慎这个层面,思路基本清晰。论证不很充分,语病不少。

2\第一个吃蟹的人

勇于试新,打造美好生活。

都说第一个吃蟹的人最勇敢的人,当然他也是最幸富(福)的人。勇于试新,帮助人们脱离困境;勇于试新,帮助人们脱下身体的缠绕;勇于试新,帮助人们走向下一个纪元。

刘伟,在中国达人秀中出名,并成为第一届达人总冠军,他面对残疾带来的痛苦只不过一笑而过。他在广大人民面前证明了他是一个普通人,但在我们大家的眼里,他比普通人还伟大,我们定义他为中国的伟人。他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健将,但老天仿佛给这个普通人开了个玩笑,让他失去了双手,但也许老天又不忍心伤害他的愿望,又是给他留了一双“翅膀”----他成功征服全世界的脚。他没有因为失去了双手而自暴自弃,而是用他的双脚创造出了美丽的音乐,他是灵魂的演员,他用人们认为不能的双脚演出了一场完全的音乐盛典,他的名字将会永存于每个人的心底,因为他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他是灵魂的演员,创造双脚的美丽。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他只不过是一农民,却创造出了全世界的食物。在杂交水稻问世之前,人们一直为食物问题发愁,尤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但因为他使中国解决了食物问题;使世界明白了中国的崛起。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水稻,他创造了人们无上的财富,但他却不是最有钱的人,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农民,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民使我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

他是世界的农民,创造世界的财富。

居里夫人,伟大的科学家。她是跨跃(越)百年的美丽;是人类的先驱者;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众所周知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一起努力,发现了镭。她勇于创新,勇于对大自然探索,她敢在雨天拿着风筝做试验,她敢于面对人们害怕的东西,所以她是当知无愧的伟人。

她是百年的美丽,创造人类的进步。

在生活中,我们不求向那伟人一样敢于创新,但也要善于观察;在学习上要把老师的知识变为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上应有适当的主观思想,把工作做到最好。

第一个吃蟹的人,是凭借勇敢走向成功。而那些伟人是凭借信念取得成功。他们勇于创新;勇于挑战;更勇于发现。他们是人类进步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明灯,他们带领我们进入美好的人生。

点评:“第一个吃蟹的人”隐喻试新,与文题存在偏移,有些若即若离,故定为三类下。存在几个问题:其一是三个例证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论证中的说理变成了“例证”为主,而且以“刘伟”用脚弹琴这一例证来论证“试新”,没有针对性;其二是三个论据没有分析其在哪一点上“试新”,角度不明晰,层次间缺乏逻辑性;其三,语言表述上生涩,有语病。

3\兽性

啊,没错,趋利避害是人类作为一种动物本能。没有见过的未知事物常常携带着未在的风险,故而人的第一反应是恐惧,逃避,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这并不是说如此的行径就名正言顺地继续下去了。人作为目前已知的惟一一种智慧生物,竟然仍在按照百万年来的积习生活,并还试图以此正名,便是一桩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了。

拿这两天闹得挺热烈的PX项目来说吧,民众们不了解PX这种化工原料,便以为有剧毒进而上街游行,抗议建厂。但要知道,在这个信息化程度如此高的时代,上网查一查相关的资料并不是什么难事,再不济各地的图书馆以至书店也都有相关资料可寻(皆指明PX低毒,比酒精毒性还低),但纵观局势,真正在理性的探究与沟通的,寥寥无几。这不得不促使我们扪心自问,是什么让我们沦落为兽性的木偶,任其摆布?

是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人文素养的缺失,更是教育的缺失。面对未知的事物,我们既无翻阅资料、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亦无“放下身段”、亲身了解的人文素养,有的只是茹毛饮血的原始兽性,又怎有底气自称文明人?!

于是教育又成了一个躲不开的话题。所谓教书育人,即是教人知识、育人人格,使他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文明人。然而今日的教育,不论早教、中学还是高等教育,往往轻视甚至直接忽略人格的培养,只要技能过关,即可盖上合格的印章,准备“出厂”。殊不知早已本末倒置。人不先为人,却已先灌进了半肚子墨水,终摆脱不掉那种戾气,不过只是会用工具的猩猩,而已。

不过,现在已有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也正逐步地推广开来,力图将中学阶段没有培养好的基本人格与科学文化素养重新塑造起来,这是可喜的进步,但仍不可沾沾自喜。法国国旗上的“自由、平等与博爱”已书写了数个世纪,卢梭的“人皆生而平等”也已推行了上百年的时间,至今仍有诸多尚待改进之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走向文明即是挣脱本能,这注定不会是一条坦途,更不会是一条捷径,但坎坷之途才将终抵群星。惟有挣脱兽性的束缚,才能窥见人而为人的本真罢。

点评:文章从最近的PX项目引发的抗议事件谈起,提出“毁所不见”是因为科学精神的缺失,立论新、角度小而准。但从文章的第五段开始阐述造成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时,却将论题泛化了,论点在阐述过程中将“科学精神”偷换成“人格培养”,没能“从一而终”是本文的缺陷,但有修改价值,定为二类中。

4\为有源头活水来

龙应台曾说:“当公民社会不再依靠君权、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后,文化便是将公民联系起来的社会粘合剂。

多变的世界必将统摄多变的社会,进而繁衍出多变的文化。当新航路开辟前,我们也许还可以为各自国土文化的优越性而沾沾自喜,但当时代的潮流和种种客观因素将不同文化融汇到文化的风暴中心时,问题便产生了:在强有力的“冲击与挤压”下,各自的文化将如何蜕变找到新的出路?

当国人开始普通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已滞后于时代的嬗变许多了。究其根源,就如同《汉书》中“安其所习,毁所不见”一语所言,国人秉持了千古遗留的毛病:死守所习惯的,排斥一切未曾经验过的。文化的归宿可想而知,中国尚未变革的文化躲在阴晦的角落里,逐步耗尽它的优越性,苟延残喘地带领迷失的国民仓皇怯惴地活着。

从某种程度上,中国旧有的框架式文化已经终结,它成了一潭“死水”,眼巴巴地看着他国交织、褪去繁冗教条的文化如激流般向前奔涌。当前,我们是真真切切地缺失了一切融合优化的文化----由于国人曾经的否定与排斥。文化不是挂在墙上已风干的油画,不能用鲜艳的画笔去涂沫,相反,文化是极具生命力、奔涌不止的大河,它需要干流、支流、逆流、漩涡,甚至是决堤的浪潮来不断地补给、交汇、冲击,若强行堵塞看似不必要的支流,那么文化的源头就相当于堵塞,文化就死了。

我们需要文化融合。就我们的邻邦来看,日本人身体壮,脑清目明,其国土文化是由东亚大陆文化、亚洲古典宗教及资本主义与欧美先进理念融合起来的一套“东瀛经验”,其优越性早已比先前照搬中国一套再略微修整的大和文化要优越得多。而我们,本就拥有文化的资本却不懂甚至是抗拒或不辩是非地整合。我们曾有文化融合的经验,但“融合”在我们眼中就如同“拼图”,这种拼贴文化的草率也就早已背离了文化融合的初衷,是变相的“否定”。石库门就是血淋淋的事实,它首先被清空,久栖其中的市民被“驱逐”,进而以欧式建筑美化,假意融合了欧美先进的文化风格,招徕了大批富人,石库门口却建起了售票窗口。这种“融合”不要也罢!

鲁迅死前曾言:“我谁也不会原谅”(原文是:我一个也不宽恕)。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鲁迅死前为何会说出如此触目惊心的话?恐怕他在众人皆睡我独醒的境界中体悟到了固有的腐朽文化对人性的荼毒:它压制了天才的诞生,让呆若木鸡的具有劣根性的人们面对不公平当起沉默的大多数,让社会在前进的步伐显得更加地步履蹒跚。我想鲁迅不会暝目了,只有当社会焕然一新,文化重振旗鼓时,他才会安息,但这需要世人的共同努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摒弃“安其所见,毁所不见”的陋习,使文化融合,一切的进步便水到渠成了。

点评:本文的亮点在立论的角度小且新。从文题引申出来的观点是:文化不能固步自封,应该吸纳各方文化,在“不断地补给、交汇、冲击”中吐故纳新。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对比说理,将几千年的守旧与日本大和文化的融合对比,将照搬与扬弃对比。引证不太精准,且有错别字。

且放笙歌

年岁更迭,墙角牵牛尝了几回四月天,江畔荞麦又望过多少次明月。大多数的我们,沉默地活着,任背着黄土大地的时空向前奔涌。我们正如这样——“安所习,毁不见”地生存着温厚地拥挤在时空中。

国人素来有“举止温厚”的文化个性,这是千年以来便被传承的。班固知我们的“安”,老普拉提尼也欣赏这样的“安”,却不知我们长久以来的自给自足中,耕耘出另一根深蒂固的劣性,便是畏于新。

苍茫大地中埋着我们的根,似乎成了一道背影。我们背着如此背影横跨了极盛的汉唐明清,却不闻大洋另一头蒸汽船的骄傲,或是航海时代热切的呼唤。当西方从中世纪黑暗中冲破,我们依旧乖巧随顺地拘囿于原本的熟悉。

每个人都会有影子。要是不愿意背负它,那只有躺下。

我们只是缺少破旧立新的胆。我们怯,怯于揭开那“半遮面”,怯于独上高楼,因为不知那尽收眼底的天涯路上砌着多少美好。可是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胆啊。谁敢言秦皇汉武如匹夫之懦弱?谁敢言王莽一分汉室为二乏了胆量?又有谁敢言康乾盛世的万里疆界是信手拈来?我们不是没有过“毁习”之勇,只是那且放笙歌的精神之于普遍的安于习实在渺小。

也许,只有繁华似锦般的美好之景,才会让我们不心生畏怯吧,何妨将那些未知的谜染上一抹神秘而迷人,赋予它们亲切的力量?正如可可夏奈尔对内心那无知的美的追求,是寻那在水一方的佳人那般的,不止不休。

当建筑成为遗迹,当秋天散落黄叶,当老人结出白鬓??一切都不可阻挡地驶向历史洪流,安之若素的姿态不过是洪流之中的暗隅。文化的前进还会迎来此去经年的(愁)惆怅感怀,而所有“毁其不见”的所谓畏惧也终会沉入海底。万象更新,势不可挡,且行且珍惜。

我们无法拔出文化身之根,也无妨,何况那是令人自豪的根。我们唯一要做的,便是觉察、感受到心中萌动的胆量与气度。盲目之苦于心,不该属于敢于敢于在时空的奔涌的我们。且放笙歌,放一曲彰显我们美名之歌,更放出一曲向往新时代的歌。

篇五:作文立意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 “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 “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 “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 “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 “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 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 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 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 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 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 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 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心动不如行动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