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航母怎么放鱼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1:19:52 作文素材
航母怎么放鱼雷作文素材

篇一:浅析“辽宁”号航空母舰的鱼雷防御系统

中国航母进行鱼雷防御武器系统试验

2月26日9时,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顶着浓雾,驶离大连造船厂码头,首次开赴青岛某军港靠泊。

最近,官方媒体报道了“辽宁”舰前往青岛途中,进行鱼雷防御武器系统试验的消息,文章明确提出,“辽宁”舰装备有“某型鱼雷防御系统”,并“检验了舰指挥员、武器长使用某型鱼雷防御武器的组织指挥能力和舰员实际使用该型武器的协同能力”。从文章的其他描述和配图来看,该系统为中国海军舰艇普遍采用的多用途火箭式深水发射装置发展而来。

鱼雷:21世纪舰艇的最大威胁

官方之所以突出报道我航母的反鱼雷能力演练,并非没有所指。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各种高新技术被相继应用于鱼雷, 使鱼雷变为一种难以防御的致命武器, 对大中型水面舰艇而言, 这种来自水下的威胁变得越来越令人忧虑。西方军事专家曾经预言: 21世纪舰艇的最大威胁可能来自于水下的鱼雷攻击。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英阿马岛海战中, 英军用重型鱼雷将阿根廷排水量18 000 吨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送入了海底。而另一方面,各国如今都迫于造价与运行成本的压力,不得不采取“减员增效”的方法来保持水面舰队的总体作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一艘主力水面舰艇将是难以承受的损失,因此,水面舰艇的反鱼雷能力被摆到与防空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

官方媒体报道了“辽宁”舰前往青岛途中,进行鱼雷防御武器系统试验的消息

各国争相发展鱼雷防御系统

随着鱼雷的出现和其技术的不断发展,舰艇便开始面临着鱼雷的严重威胁,如何利用现有武器有效地防御鱼雷攻击已成为各国海军水下防务的重点。目前, 世界各国发展了多种水面舰艇反鱼雷装备与器材, 归纳起来可分为软杀伤性与硬杀伤性2类。它们通过各种方式与鱼雷报警声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水面舰艇反鱼雷系统。软杀伤性装备或器材按工作机理可分为2大类:一类为噪声压制, 另一类为诱骗。使用软杀伤性装备或器材的目的是使鱼雷偏离真正的目标, 消耗鱼雷的有效航程, 为舰艇对抗赢得更多的时间。现役的软杀伤性装备与器材主要包括拖曳式声诱饵、自航式声诱饵、悬浮式声诱饵、漂浮式干扰器及自航式干扰器等。典型装备有美国的AN /SLQ-14噪声干扰器、MK2-20型声诱饵、AN /SLQ-25A 型拖曳式声诱饵、以色列的ATC-1拖曳式声诱饵以及英国“海妖”拖曳式声诱饵。

鱼雷防御系统最早出现在二战早期, 当时是为了对抗直航鱼雷, 这些系统包括反鱼雷网和拖曳式炸弹。声自导鱼雷的出现导致了老式拖曳式机械噪声发生器的诞生。目前拖曳式水声对抗系统AN /SLQ-25A 仍然是西方水面舰艇的主要鱼雷防御装备。在过去几十年中, AN /SLQ-25A 得到了不断改进, 以有效对抗性能日益先进的鱼雷。武器的发展一般都是现有矛,后有盾,鱼雷防御技术也不例外,防御技术的开发总是滞后于鱼雷的威胁, 鱼雷研制者开发出一种武器,对抗器材研制者就开发一种对付这种武器的对抗器材,于是鱼雷研制者又开发出改进型武器来对付这种对抗器材, 如此周而复始。如果对新的鱼雷不了解或了解很少, 就非常难以开发出对应的对抗器材。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就必须发展硬杀伤武器——以不变应万变。1984年启动的美国国家SSTD 项目, 标志着人们已开始真正关注现代硬杀伤武器的开发。20年来, 美海军通过先期技术演示验证一直在开发鱼雷防御系统, 并已开始启动开发和生产硬杀伤对抗鱼雷系统的采办项目。随着技术的发展, 硬杀伤手段今后必将占据鱼雷防御的主导地位。

AN/SLQ-25鱼雷对抗装置

硬杀伤性装备或器材的工作机理是直接毁伤鱼雷, 使其失去攻击能力。目前已经问世或在研的硬杀伤性装备与器材有: 反鱼雷拦截网、反鱼雷深弹、火箭助飞式水雷以及反鱼雷鱼雷。在上述装备器材中除了反鱼雷深弹在俄罗斯海军的舰船上有装备以外, 其余均没有大量服役的报道,而此次官方媒体报道的中国航母“辽宁”舰前往青岛途中,进行鱼雷防御武器系统试验的报道,则是比较罕见的披露了中国水面舰艇装备了硬杀伤性鱼雷防御系统的消息。不过,硬杀伤鱼雷防御固然能直接摧毁来袭的鱼雷,貌似是舰艇一劳永逸解决威胁的有效手段,但是需要了解的是,硬杀伤如同导弹防御一样,需要强大的探测、定位、火控和武器自身寻的和攻击等一些列体系支持,技术难度相比于软杀伤大很多。

中国的火箭深弹鱼雷防御系统

师承苏俄:火箭深弹几乎是中国海军的标配

中国海军一向很重视传统的反潜武器——火箭深弹,中国海军主要的火箭发射炮有:发射62式火箭深弹的类似俄海军RBU一1200的5联装8l式发射器(装备“江湖”级护卫艇、“海南”级猎潜艇1,发射8l式火箭深弹的12联装75式发射器(射程2.5千米)(装备“旅大”级/“旅沪”级/052B型驱逐舰),发射改进型8l式火箭深弹的6联装87式发射器(射程延长到5千米)(装备有“江卫”级/054型护卫舰、“海青”级猎潜艇)。此外,从俄罗斯购买的“现代”级驱逐舰上装备有2座6联装火箭发射炮RBU一1000。

我们看到,中国所装备的大中型水面战斗舰艇上普遍装备了反潜火箭深弹系统,这方面具有浓厚的“苏联特色”,火箭深弹系统简捷方便,如能开发利用,则将大大增强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护能力。

由于深弹武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低廉、操作使用简便、可靠性高等特点,且对反舰鱼雷具有硬杀伤和软杀伤的双重效果, 因此, 深弹武器可以在水面舰艇拦截鱼雷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深弹武器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引信的改进,使用火箭深弹拦截鱼雷将成为可能。尽管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从20 世纪60~70 年代开始在舰艇上已不再装载火箭深弹系统,但前苏联却别具一格,大部分战斗舰艇都装备有火箭深弹系统,而且将火箭深弹系统由完全用于反潜转向反潜、防鱼雷兼顾。如驱逐舰以上大型水面舰艇上装备的РБУ-1000、РБУ-12000 火箭深弹系统,以防鱼雷为主,反潜为辅;护卫舰以下反潜舰艇上装备的РБУ-6000火箭深弹系统,则以反潜为主,兼顾防鱼雷。

前苏联“基辅”号航母号上的RBU-6000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左右舰舷,分布安装有二座国产12管火箭深弹发射炮,同时在左舷后部也安装有1座国产12管火箭深弹发射炮,这种布置和其前身“瓦良格”的姐妹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类似,该舰同样在舰尾两舷处各布置了1座RBU-12000十联装火箭发射炮,射程12千米。

俄罗斯海军装备的火箭深弹系统弹药中,就有反鱼雷弹种,中国海军既然把深弹发射装置命名为“某型鱼雷防御系统”,这说明中国海军同样也在利用火箭深弹系统的火控和发射装置,研制新型反鱼雷弹种,这类反鱼雷弹药一般主要有诱饵和拦截弹。诱饵弹用于欺骗主被动自导鱼雷,但是对尾流自导鱼雷没有作用;拦截弹安装有战斗部,战斗部是利用炸药在水中爆炸,产生冲击波和震动,造成来袭鱼雷机械失灵或故障,甚至摧毁、消灭来袭鱼雷,达到破坏、干扰来袭鱼雷的目的。

辽宁”号的左右舰舷,、左舷后部安装有一座12管火箭深弹发射炮

“辽宁”舰考虑到了全方位的鱼雷防御

随着潜艇携带的鱼雷航程的不断提高,如美国MK48 鱼雷航程达46km,俄罗斯超大型“65”型反舰鱼雷航程可高达100km,使得潜艇可以在远距离全方位对水面舰艇发射鱼雷攻击,然后引导鱼雷导向目标。特别在使用尾流自导鱼雷攻击时,更是利用舰艇尾流来攻击水面舰艇,而且水面舰艇在发现来袭鱼雷后,一般都要进行机动规避,置鱼雷于舰尾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把拦截鱼雷的重点区域放在舰艇的中后方。为此,发射炮的安装位置可进行以下二种配置:一是把舰艇的深弹发射炮从现有舰艏两舷位置挪位到舰艇的中后部;二是在舰艇的中后方两舷加装二门反鱼雷深弹发射炮。考虑到现阶段深弹反潜和防鱼雷的共同需要以及舰艇舰桥等的影响,我们认为应在舰艇中后方两舷再各安装一门专用于反鱼雷的深弹发射炮,这样舰艇在实际作战中就可以反潜、防鱼雷兼顾,更加机动灵活,应对自如。

此前,中国海军的主要水面舰艇的火箭深弹发射炮主要考虑舰艇前方反潜的需要,都安装在舰艏前方的两舷处,没有考虑到舰尾拦截来袭鱼雷的需要。而“辽宁”号航母却采用了左、右、后这三个位置来安装发射炮,这明显是考虑到了更全方位的防御。

火箭深弹系统对鱼雷的拦截简单分析

从目前的舰载火箭深弹系统看,其有效射程已基本满足水面舰艇拦截来袭鱼雷的技术要求。原因主要有:一是舰载声纳系统对来袭鱼雷的报警距离有限。水面舰艇装备的声纳系统对来袭鱼雷的报警距离,在良好水文条件下,舰壳声纳约为4km,拖线阵声纳约为5~8km。实际上,在近岸海域,舰艇对来袭鱼雷的报警距离往往达不到上述要求;二是存在着深弹系统的反应时间。火箭深弹系统从舰载声纳给出鱼雷信息到判别、计算、决策、控制发射,直到深弹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入水到一定深度爆炸,至少需要1 分钟的时间。而深弹系统对来袭鱼雷的拦截距离,取决于舰载声纳对鱼雷的报警距离和系统的反应时间,因此,深弹的拦截距离要小于等于舰载声纳发现来袭鱼雷并识别的距离,减去深弹系统的反应时间乘上鱼雷的速度值。一般来说,现代反舰鱼雷的速度都在35kn 以上,一般为50kn左右,以此推算,要想使用火箭深弹有效拦截来袭鱼雷,深弹的

最大拦截距离应是鱼雷报警距离减去1km 左右距离。因此,在拖线阵声纳使用受限的近岸浅海海域,深弹实际的拦截距离,一般不会超过3km。故仅从拦截鱼雷的角度看,水面舰艇的火箭深弹系统能与舰载声纳配套,满足拦截来袭鱼雷距离的要求。

火箭深弹对鱼雷的拦截示意图

此外,火箭深弹对鱼雷有一定的破坏半径,如果多枚齐射,则可形成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摧毁来袭鱼雷的弹幕,达到一定的拦截概率。同时,由于潜艇发射反舰鱼雷有一定的规律(方向和深度),同时大部分反舰鱼雷(尾流自导鱼雷除外)在最后捕捉和攻击目标时,都要发射主动声波,这就给舰艇声纳利用相位检测技术探测鱼雷和使用火箭深弹拦截来袭鱼雷提供了可能。不过,利用火箭深弹系统硬杀伤鱼雷,不仅要求射角、仰角、定深准确,而且要求火箭深弹发射的时机准确,使发射入水的深弹恰好在来袭鱼雷附近爆炸。因此,如果要实现火箭深弹系统对鱼雷的拦截而成为成熟有效的“鱼雷防御系统”,则有必要进一步对火箭深弹系统进行一定的改进。

舰艇对抗鱼雷面对的难题及深弹武器系统的改进

绝大多数情况下向水面舰艇发射反舰鱼雷的作战平台是潜艇。随着潜艇隐身性能的不断提高,水面舰艇已经很难保证能在大于反舰鱼雷射程的距离发现潜艇,更无法及时察觉潜艇向其发射鱼雷的举动;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即潜艇的水下机动能力越来越强,只要海域稍稍开阔一点,水深足够,预测潜艇会从哪个方向发起攻击将变得没有意义。 另外,虽然有些国外的鱼雷报警声呐声称能在10 km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发现来袭鱼雷,但这是在良好水文条件下,使用拖曳基阵时所能达到的最好水平。在实际使用中,特别是在声学环境复杂的浅海,很少有鱼雷报警声呐能达到如此优异的性能,如果目标是安静型鱼雷,或者是舰尾方向的来袭鱼雷,现有鱼雷报警声呐的实际表现更是远低于这个水平。

最后,与抗击反舰导弹的情况有所不同,水面舰艇在对抗鱼雷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得到方位信息,距离信息很模糊甚至缺失。此外,来袭鱼雷具有哪些制导方式?当前是否处于自导状态?如果处于自导状态,正在使用那种制导方式?这些问题都很难快速判断。而且受水声环境的影响,或者受自身施放干扰器材的影响,水面舰艇在发现来袭鱼雷后无法保证能对其进行不间断地跟踪。

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拦截效果, 对于传统的火箭深弹发射系统应该做一些如下的改进:尽快改进提高水面舰艇火箭深弹武器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引信采用电设定, 能自动装填, 在硬件设计上尽快满足当前部队的实战需要。尽快提高鱼雷报警声纳报警的及时性和报警距离的准确性, 以提高水面舰艇拦截鱼雷效果,如能预报鱼雷距离、鱼雷速度, 拦截效果将更加明显。在装备中应用,在反潜火控系统中可增加火箭深弹拦截鱼雷的作战软件功能模块, 提高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

考虑到反潜和鱼雷防御的多种弹药需求,未来可以采用多功能发射器

不过,我们也看到,“辽宁”号航母的火箭深弹发射炮在外形上,与以往中国舰艇装备的火箭深弹发射炮外形上有较大的区别,由于资料的局限性,我们无法获知这种型号的火箭深弹发射炮只是在外形上做了更改,还是已经按照上文所述的内容,进行了相关的改进。

总之,充分挖掘深弹系统拦截鱼雷的作战效能,最终形成水面舰艇极具特色的火箭深弹反鱼雷作战能力,既可以提高舰艇的防护能力,又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缩短装备周期,无疑是一条既省钱又省时、省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条适合当前国情的路子。

篇二:中国航母之梦如何实现

中国航母之梦如何实现

作者:陶短房

昨天是2015年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里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中国已启动第二艘航空母舰设计和建造,从而证实了近一年来网络军迷和外国分析家们七嘴八舌的“看图说话”。

航母研发、建造代价不菲,维持航母编队的存在和运行更需要持续不断的高投入,说它是“富贵兵器”毫不夸张。如今我国不但拥有了以“辽宁”号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还即将成为地球上屈指可数、主要依靠自身研发制造能力建成并维持双航母编队的海军之一,这也体现出中国国力、军力和经济力的提升。

俗话说得好,好马配好鞍,对于航母战斗群而言,“好马”自然是航母本身及其护航战斗舰艇,“好鞍”则既包括有形的,如航母及其护航舰艇上搭载的各种武器、雷达光电设备、材料、主辅机,配套齐全的全套舰载机,后勤辅助舰艇和门类齐全的各种舰载机,也包括无形的,如研发、维修、改进和技术保障能力、训练水平、战略战术素养、海上持续力、活动范围等等。 中国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终于逐步为自己的海军舰队配上航母这样的“好马”,而在为“好马”配“好鞍”方面也有许多令人瞩目的手笔,如“辽宁”号入役时焕然一新的雷达、舰载自卫武器,以及不久前展示在世人面前、远较此前强大的“歼-15”阵容和训练水平等。但毋庸讳言,这些“好鞍”距离世界最先进水平尚有差距。

目前全球范围内拥有或“准拥有”航母战斗群的海军有十支,拥有或可能即将拥有双航母的则不到其中一半,而在这些“航母”海军中,除了美国“鞍马鲜明”、“软硬俱全”外,其余几家不尽如人意。

这其中有些是原本有这样的实力,却因国力衰落而不得不“一切从简”(如航母发源地之一英国);有些原本就“先天不足”,在鞍和马之间只能先保马(如国力不济且存在关键“缺门”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自身研发建造能力欠缺的印度、巴西);也有些其实连“马”都快养不起,

又遑论“鞍”(如唯一的航母几乎变成“展览船”的泰国,和最后一艘航母业已退役的阿根廷)由此可见,拥有“好马”固然不易,“好马配好鞍”则更难。

不难看出,要实现“鞍马齐全”,强大的国力、稳定的经济和投入、发达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制造业、清晰的军事战略学说和决策缺一不可,而这一切又无不取决于国家能否持久保持安定、繁荣和进步。在新的一年里,中国人要延续“好马配好鞍”的“航母之梦”,就不仅要关注军事建设、发展本身,更应关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篇三:一种模块化组合式高速航母及其建造方法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高速航母及其建造方法

姜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海上军事装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模块化组合式高速航母及其建造方

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是可移动的海上作战平台,航母主要是以舰载机为攻击武器,现有技

术的航母以美国的米尼兹级和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最为先进,但是仍存在由很多不足,体积庞大,工艺复杂,世界上还未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建造,航母上的核反应堆,基本上是一次性使用,投资大浪费大,甲板虽然是直通式甲板,但是舰首前部的跑道是弹射起飞跑道,后部的跑道是拦阻降落跑道,跑道的边缘是停机坪,此种设计造成跑道的利用率低,事故发生率高,舰载机降落跑偏撞向停机坪造成舰载机连环爆炸损坏的事故不止一次,虽然直通甲板全场320米,但是全部依赖四套舰载机弹射器,关键的缺陷还有所有待起飞的舰载机全部停放在露天甲板上,一旦跑道受到攻击损坏,所有舰载机只剩下挨打的份,因此此种跑道布局严重影响航母的整体作战性能。

就目前来说中国的造航母的水平还赶不上美国的造航母水平,因为美国的航母建造技术从

二战至今也在不断完善,现在已经从米尼兹级升到福特级,排水量都在十万吨以上,而且都是核动力,核反应堆都使用军用级的高浓缩铀的堆芯,一次填料至少能用40年,堆芯的使用寿命与航母的使用寿命相等,整个服役期内不用更换堆芯,中国近期还研制不出军用级的高浓缩铀的堆芯,但是为了打破美国海上霸权,中国必须要造核动力航母,核反应堆就是必须要过的门槛,虽然中国已经掌握低浓缩铀的核反应堆,在建造核电厂、核动力潜艇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如果用低浓缩铀建造福特级的航母,就意味着,造的快报废的快,目前中国虽然有造大吨位航母的能力,但没有生产高浓缩铀堆芯的关键技术,因为换芯必须把航母的上半部分全部拆除才能进行,而且上半部分正好是航母的最重要的作战部分,从性价比上计算,更换堆芯的造价和换芯周期与建造一艘新航母相等,使用成本高,对环境有污染,得不偿失,如果要在排水量和使用寿命上赶超美国,就必须解决即使用廉价的低浓缩铀而不报废航母的上半部分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能使用廉价的低浓缩铀的核反应堆,也能使用常规动力,还不

能因更换堆芯而报废整个航母的模块化组合式高速航母及其建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复合甲板模块、航行动力模块,其中:

复合甲板模块:至少由三层框架钢结构制成,包括:顶层甲板、第二层甲板、第三层甲板,

其中,顶层甲板是直通式起降甲板、第二层甲板是直通式起飞甲板,第三层甲板是维修机库甲板,第三层甲板以下是作战室、弹药油料库和公共服务舱;在第二层甲板的直通式起飞甲板上设置直通式起飞跑道;

所述的顶层的直通式起降甲板上设置有条直通式起降跑道,直通式起降跑道的功能是以舰

载机降落为主,起飞为辅,每条直通式起降跑道上至少设置有1套拦阻器,直通式起降跑道的两侧和后端是停机坪;

-1-

所述的直通式起飞甲板与顶层直通式起降甲板之间通过立柱连接,直通式起飞甲板上设置

有直通式弹射跑道,每条直通式弹射跑道上至少设置1套同步式自变速舰载机弹射器, 每条直通式弹射跑道的后部和两侧是停机坪;

复合甲板模块的平底结构上设置至少对相互平行的与航行动力模块顶部梯形接头相吻合

的导向槽,复合甲板模块通过导向槽与航行动力模块顶部连接组合在一起,每条导向槽至少连接一个航行动力模块,每条导向槽中间至少设置一个密封舱门用于与航行动力模块或护航潜艇的靠泊补给;

在双体航母建造时,复合甲板模块底部两边的两条导向槽,至少平行连接两个航行动力模

块,两条导向槽的中间开有密封门用于大型护航潜艇的靠泊补给;

在三体航母建造时,中间的一条导向槽的前部至少连接一个航行动力模块,两边的导向槽

至少连接两个航行动力模块;

所述的航行动力模块的上部是船员的生活舱,下部设置燃料库、淡水压载舱和常规动力舱

或核动力舱,航行动力模块除了为复合甲板模块提供电能外,主要功能是为复合甲板模块提供航行动力,航行动力模块的顶部设置有梯形接头,梯形接头与复合甲板模块底部的导向槽滑动插接在一起以实现两者的组合与分离,双体航母设计时,航行动力模块顶部的梯形接头长度与复合甲板模块底部两侧的导向槽长度相吻合,两个航行动力模块与复合甲板模块底部两侧的导向槽连接;三体航母设计时,航行动力模块在复合甲板模块底部按“品”字形排列。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高速航母及其建造方法,将航母分解成复合甲板模块和航行动力模块,

复合甲板模块和航行动力模块之间通过燕尾槽结构连接,在复合甲板模块的设计上,将起飞甲板与降落甲板分层分开,全部采用直通式甲板和直通式跑道,但降落甲板能够同时兼顾起飞功能,以大幅度提高航母的安全性能和作战效能;在航行动力模块的设计上,采用标准化独立船体设计,每个航行动力模块的功能是为复合甲板模块提供航行动力和电能,通过不同数量的航行动力模块与复合甲板模块的组合快速建造不同排水量不同作战功能的大排水量航母;

建造组合方法包括:流程式船坞的建造方法、复合甲板模块的建造方法、航行动力模块的

建造方法、复合甲板模块与航行动力模块组合方法和航行动力模块的维修与更换方法,其中:

流程式船坞的建造方法:包括地上船台和沟槽船坞,地上船台和沟槽船坞首尾串联在一起,

复合甲板模块在地上船台上建造,航行动力模块在沟槽船坞中建造,在地上船台上至少设置两条导向滑道,导向滑道的断面形状与航行动力模块顶部的梯形接头形状相吻合,导向滑道的长度至少与复合甲板模块的长度相当,导向滑道的间距与复合甲板模块底部的导向槽的间距相吻合,导向槽滑道端部连接沟槽船坞,沟槽船坞的长度与航行动力模块的长度相当,沟槽船坞的底部设置有槽底船台,槽底船台与地上船台上的导向滑道平行,地上船台上的导向滑道与沟槽船坞中的槽底船台设计成坡道结构,沟槽船坞的深度等于航行动力模块的高度加上槽底船台的高度;

复合甲板模块的建造方法如下,复合甲板模块表面形状参照美国的福特级航母的直通式甲

板样式,采用直通式起降甲板和直通式起飞甲板上下双层设计,建造时从舰首到舰尾按框架式结构分层分段建造,然后组合成整体后备用;

航行动力模块的建造方法如下:

结构与普通常规动力航母或核动力航母的船体部分结构相同,上部设置梯形接头,从船头

到船尾,分段建造整体组装在一起备用,要求航行动力模块上部的梯形接头部分与地上船台上

-2-

的导向滑道平行对齐,且倾斜角度与地上船台的导向滑道的坡度连贯吻合,以方便复合甲板模块整体向航行动力模块上滑动转移;

复合甲板模块与航行动力模块的组装方法如下:

使用牵引装置牵引复合甲板模块顺导向滑道向航行动力模块上滑行转移,直至复合甲板模

块整体转移到航行动力模块的梯形接头上,通过锁定机构将梯形接头与导向槽锁定,模块化分体组合式航空母舰半成品建造组合成功,向沟槽船坞中注水,待航行动力模块与复合甲板模块一同浮起后,即可驶出流程式船坞进行船体的内外装修以及舰载武器装备的安装配套,空出的流程式船坞进行下一艘航母的各个模块建造施工;

航行动力模块的维修与更换方法如下:

模块化分体组合式航空母舰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某一航行动力模块需要维修更换或系统升

级,先通过压载舱调整两个航行动力模块的吃水深度保持一致,再将需要更换的航行动力模块顺着复合甲板模块底部的导向槽利用自身的动力或通过齿轮齿条驱动机构驱动牵引滑出,将另一个航行动力模块顺着复合甲板模块底部的导向槽滑进,接替滑出的航行动力模块,接替的航行动力舱模块滑进到位后通过锁定装置固定即可,更换过程不是必需进坞,在航母靠泊港口基地即可进行更换。

复合甲板模块的建造方法如下,复合甲板模块从舰首到舰尾按框架式结构分段分层地上船

台上建造,建造好后备用,使用牵引装置牵引分段建造复合甲板模块顺地上船台上的导向滑道向航行动力模块上滑行转移,直至各段复合甲板模块全部转移到航行动力模块的梯形接头上,然后焊接成整体,通过锁定机构锁定,模块化分体组合式航空母舰半成品建造组合成功,向沟槽船坞中注水,待航行动力模块与复合甲板模块一同浮起后,即可驶出流程式船坞进行船体的内外装修以及舰载武器装备的安装配套,空出的流程式船坞进行下一艘航母的各个模块建造施工。

所述的复合甲板模块的建造方法如下,复合甲板模块从舰首到舰尾按框架式结构分段在地

上船台上建造底部的一二层,最后将底部的一二层整体建造好后备用,使用牵引装置牵引只整体建造底部一二层的复合甲板模块顺地上船台上的导向滑道向航行动力模块上滑行转移,直至一二层整体复合甲板模块整体转移到航行动力模块的梯形接头上,通过锁定机构锁定,模块化分体组合式航空母舰半成品建造组合成功,向沟槽船坞中注水,待航行动力模块与复合甲板模块一同浮起后,即可驶出流程式船坞再对复合甲板模块底部一二层以上的各层进行框架式安装施工,复合甲板模块全部施工完,最后进行船体的内外装修以及舰载武器装备的安装配套,空出的流程式船坞进行下一艘航母的各个模块建造施工。

本发明的优异效果是:该组合式航母主要具有三大优势,1)采用模块化组合、简化造舰工

艺,减小了建造难度,加快造舰速度,能够加速赶超世界航母建造水平;2)采用动力能源冗设计,大幅度提高航速和供电负荷,大幅度提升航母的整体作战效能;3)兼顾潜艇基地功能,为潜艇提供海上隐蔽和机动补给,航母与潜艇协同构建海空立体打击能力。

将先进的福特级航母分解成复合甲板模块和航行动力模块,减小了航母建造难度,复合甲

板模块和航行动力模块之间通过燕尾槽结构连接,在复合甲板模块的设计上,将起飞甲板与降落甲板分层分开,全部采用直通式甲板和直通式跑道,降落甲板能够兼顾起飞功能,采用上述设计,将会使航母的安全性能和作战效能大幅度提高;

顶部降落甲板,在四条直通式跑道的中间两条跑道上分别分段设置两套拦阻器,可以同时

前后降落两架舰载机,其他两条直通式跑道上可以停放更多的舰载机,如果作为辅助起飞跑道,

-3-

320米的直通式跑道,一旦进入作战状态,舰载机可以不用弹射器直接从舰尾到舰首的直通式跑道上直接起飞,可以大大提高作战准备时间。

第二层起飞甲板上设置四条直通式跑道,每条直通式跑道上设置1-2套弹射器,头两架

舰载机起飞后,放下阻焰板,后边的两部弹射器紧跟着将舰载机弹射出,这样同时可以为8架舰载机提供弹射起飞准备,中间的两条直通式跑道由于长度是320米,其他舰载机可以不用弹射器就能安全起飞,加上顶层甲板的起飞数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起飞10架舰载机,组成战斗机群,后边的飞机都可以在直通跑道上连续起飞,组成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所以战斗力是现有航母的3倍以上。由于第二层起飞跑道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防攻击性,即使顶层甲板受到攻击损坏,也不影响第二层起飞甲板的舰载机起飞,即使受到攻击也能很快形成反击能力。

关于弹射器,发明已经研制成同步式自变速舰载机弹射器,该弹射器的技术已经在第

201310272662.X号专利申请中公开,样机已经顺利试车成功,而且弹射效果非常好,不仅有良好的人机功效,而且能量利用率在98%以上,采用通用柴油机或燃气轮机作动力,成本只有蒸汽弹射器的十分之一,电磁弹射器的二十分之一,动力自成体系,体积小占用很小空间,不仅不消耗航母上的电能,而且在空闲时还能为航母提供额外电能,所以能在航母上大量配置,一条直通式跑道上可以设置1-2套;

关于拦阻器,发明人也在第201210190929.6和201110407296.5号两项专利申请中公开,

由于该拦阻器体积小,所以在一条直通式降落跑道上可以设置1-2套,一套有四个拦阻器。

在航行动力模块的设计上,采用多冗余独立船体设计,将复杂的大吨位航母建造工艺简单

化、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能大幅度加快中国国产航母建造速度;航行动力模块功能是为复合甲板模块提供航行动力和电能,不同数量的航行动力模块与复合甲板模块的组合可以建造不同排水量不同作战功能的航母。即使剩下一个航行动力模块,也能驱动航母航行。航行动力模块可以整体拆分更换,为航母的维修和升级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复合甲板模块的使用寿命和战备值勤效率;

本发明的超前优化设计理念如下:

一、复合甲板模块由于不接触海水,因而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如果没有重大升级改造,

可以无限期地使用,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航母的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增加战备执勤率,

二、航行动力模块采用冗余配置,能够大幅度提高航速和续航能力,可以采用常规动力,

也可以采用核动力,不同性能用途的航母,可以灵活机动合理配置不同数量的航行动力模块来实现,比如一个航行动力模块上有四桨推进器,双船体是8桨推进器,三船体是12桨推进器,四船体就是16桨推进器,因而船体多,推进器多,航行速度将大幅度提高;

三、每个船体按一个核反应堆配置计算,多模块组合,产生的电能也是成倍地增加,有了

巨大的电能,就能支持电磁炮、激光炮等所有耗电大的先进装备在航母上使用;

四、航行动力模块如果按标准核动力单元,可以大批量地建造储备,除了战时用于快速组

建不同吨位的航母外,平时可作为民用海上核发电站使用,驻泊到沿海各地和海岛,为港口基地或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电能,战时随时召集组建航母,航行动力模块驻泊期间,不占用陆地面积,也不怕地震海啸和台风,即使退役的航行动力模块也可作民用核电站使用,通过大量建造航行动力模块,不仅能提升核电厂的发电量,还能促进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从质量上快速赶超西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式母舰,具有多功能、多用途,不仅具有传统航空母舰所具有的

-4-

水上移动机场作战平台的所有功能,还具有海上潜艇基地的功能,复合甲板模块的底部设置潜

艇泊位,护航潜艇可以在航母底下停靠补给,依靠航母的巨大容积仓储功能为护航潜艇提供和陆地基地一样的后勤保障,而且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由于上面有航母的掩蔽,护航潜艇的停靠和潜航都可以在航母下方秘密进行,卫星无法捕捉到潜艇的行踪,不仅为护航潜艇的海上作战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而且大大提高了潜艇的战斗力和护航作战范围。

传统的航母必须定期检修,一次检修最少需要三个月,检修的内容主要是船体内的动力部

分,如果采用更换航行动力模块的方法,检修就和汽车更换轮胎一样简单,更换出的航行动力模块可以随时对动力设备包括核反应堆进行检修更换,本发明的最大的优点就是更换航行动力模块的过程时间短,不会影响航母的正常战备执勤,复合甲板可以无限期的使用,大幅度提高复合甲板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块化分体组合式大吨位航母的顶层直通式降落甲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模块化分体组合式大吨位航母的第二层直通式起飞甲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航母怎么放鱼雷

图3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三航行动力模块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多航行动力模块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航行动力模块的置换示意图;

图8是复合甲板模块下隐藏护航潜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单个航行动力模块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单个航行动力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组合式多提航母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流程式船坞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复合甲板模块1、航行动力模块2、顶层甲板3、第二层甲板4、第三层甲

板5、直通式起降跑道6、拦阻器7、直通式弹射跑道8、自变速同步式弹射器9、密封舱门10、导向槽11、护航潜艇12、梯形接头13、地上船台14、沟槽船坞15、导向槽16、槽底船台17。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模块化分体组合式航母及其建造方法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模块化分体组合式航母及其建造方法, 是将航母分解成复

合甲板模块1和航行动力模块2,复合甲板模块1和航行动力模块2之间通过燕尾槽结构连接,在复合甲板模块1的设计上,将起飞甲板与降落甲板分层分开,但降落与起飞的功能能够相互兼顾,形状采用福特级航母的上部标准甲板形状,全部采用直通式甲板和直通式跑道;

如图8-10所示,在航行动力模块2的设计上,采用独立的船体设计,功能是为复合甲板模

块1提供航行动力和电能,通过不同数量的航行动力模块2与复合甲板模块1的组合快速建造不同排水量不同作战功能的航母;

模块化分体组合式航母包括:复合甲板模块1、航行动力模块2,其中:

如图6-9所示,所述的复合甲板模块1,复合甲板模块1按框架钢结构建造,至少按三层

设计,顶层甲板3是直通式起降甲板、第二层甲板4是直通式起飞甲板,第三层甲板是维修机

库甲板5,第三层甲板以下是作战室、弹药油料库和公共服务舱;复合甲板模块1的底部为平底

-5-

篇四:飞行小知识:各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培训方法

航母形成战斗力,关键是培训出一批高素质的舰载机飞行员。而培训时间约需三年时间。各国对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十分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美国舰载机飞行员选拔条件:

1.年龄为18~32岁,必须是美国公民;

2.获得美国国内的学院或大学学士学位,或是从马里兰州的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毕业;

3.从未接受过激光矫正视力手术,视力不能低于0.5、矫正视力不低于1.0,不能是色盲,深度视觉不能有缺陷;

4.身高最高不能超过1.96米,男性不能低于1.58米,女性不能低于1.47米;

5.职务必须是军阶为海军少尉以上的军官;

6.参选人员还必须进行基础测试和生理测试。

美军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主要来自佛罗里达州的海军航空学院和海军航空兵军官候补生学校。

他们首先要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和地面训练,包括基本军事科目、航空基础理论、海上求生与自救等。预训结束后,学员将被派往海军训练航空联队(训练中队)接受初级飞行训练、基础飞行训练和高级飞行训练,通过全部课程者才能成为一名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按照美国海军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程序,通过陆上模拟起降考核的飞行员,首先要用T-45教练机在航母上进行初步训练,再使用双座战斗教练机练习实际起降。通常,普通战斗机飞行员要通过500~600小时的飞行训练才能执行战斗任务,而舰载机飞行员不仅要完成这些基本内容,还需要克服航母起降的种种困难,训练时间远长于此。

俄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一般都是选拔年龄仅十几岁的少年军校学生,然后对其进行艰苦的训练和学习,在年满30岁后才能真正驾驶舰载机在航母上进行实际起降作业。

一、走出去训

走出去学,主要是针对没有航母飞行员经验的国家。

2011年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根据英法两国的协议,英国皇家海军已派遣首批顶级飞行员前往法国接受培训,以使这些精英在英国联合攻击战斗机以及新的航空母舰开始服役之前积累丰富的飞行经验。英国皇家海军此次派出的30名飞行员中已有5人开始在法国巴黎的三军防务学院学习法语,他们将在这里学习16周,课程结束后在“戴高乐”号航母上服役3年,其间他们会参加驾驶法国阵风战斗机的训练。

由于英国联合攻击战斗机要等到2020年才能交付使用,而新航空母舰的建成也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在法国受训期间,英国皇家飞行员驾驶法国战斗机时仍然穿着英军制服;在航母上,他们与法国士兵一样按等级享有相应待遇,大家同吃同住。这是英国皇家海军首次把国内的飞行员派往法国进行培训。此外,还有一些飞行员被送到美国进行培训。英国皇家海军表示,在两艘新航母服役前,英国舰队需要培养一批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英国国防部一位发言人也称,同法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次合作能够保持我们的飞行技术水平,有助于增强未来航母的攻击能力。此外,英国与美国之间也有类似计划,在未来10年英国将一直保持有4名飞行员在美国航母上学习驾驶F/A-18战斗机。英国海军的举措表明,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光靠在地面模拟训练设备上训练远远无法满足要求。

二、基地训练

俄罗斯从2010年开始在俄罗斯南部亚述海附近建造一个海军飞行员训练场。俄罗斯海军早些时候曾表示,为了确保维持“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未来航母航空联队飞行员的训练,必须建造一个新的训练场。

目前,俄罗斯使用位于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尼特卡”海军飞行员训练中心来训练飞行员,这是目前俄罗斯唯一可用的训练场。但最近乌克兰不太愿意让俄罗斯在这里训练飞行员。“尼特卡”是苏联时期建造的,目的是训练飞行员在航母飞行甲板上起飞和着舰。“尼特卡”训

练中心安装了滑跃起飞甲板、阻拦装置、弹射器装置和光学助降系统。2008年前,俄海军航空兵第279独立团的飞行员曾定期在“尼特卡”训练。该团就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搭载的苏-33战斗机部队,也是俄海军唯一装备该机种的部队。但2008年俄格冲突后,乌克兰禁止俄罗斯飞行员使用该基地,直到2010年才重新恢复俄军使用权。

三、模拟训练

2011年12月,俄罗斯“动力学”科技设备中心将建立苏-33舰载机飞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模拟训练场。训练场包括模拟训练台、用于飞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训练的自动化模拟设备、机组人员备用作业部位。

模拟训练台是训练场的主要部分,在由俄罗斯“动力学”科技设备中心2002年建立的奥斯特洛夫舰载航空兵作战培训中心的苏-33训练系统基础进行改装,当时的舰载航空兵作战培训中心是根据联邦海军和空军的订购而建。“苏-33舰载机机组辅助作业部位”,实际上对训练台所有关键设备都进行了深度改装,采用了全新的高效计算机系统、新的显像系统、新的连接设备。训练台显像系统进行充分更新,包括影像发生设备的完善(由“恒量-设计”公司研制)和新型的视准仪。训练台增加了辅助人员作业部位,可使两人进行工作。改装后苏-33训练台的训练能力显著增强。用于苏-33工程技术人员和飞行员训练的自动化设备由“动力学”科技设备中心设计。在本国的训练场中首次使用了由“恒量-设计”公司研制的信息-模拟设备。目前,正在进行新训练系统的初步试验,初步试验完成之后将开始国家试验。 美军在初级训练阶段,学员要在涡轮螺旋桨飞机和飞行模拟器上训练100小时以上,学会基本飞行技巧、夜间飞行、编队飞行以及特技飞行。然后依成绩、表现以及个人意愿分配至不同机型进行专项训练。

直升机飞行员将进行6个月的训练。喷气式战机飞行员将要学习气象学和空气动力学课程,并驾驶训练机。其他还有海上巡逻机飞行员以及驾驶涡轮螺旋桨飞机的飞行员,培训飞行小时数依机种而定,都在100小时以上。

四、舰机合练

目前,按照美国海军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程序,通过陆上模拟起降考核的飞行员,首先要用T-45教练机在航母上进行初步训练,再使用双座战斗教练机练习实际起降。通常,普通战斗机飞行员要通过500-600小时的飞行训练才能执行战斗任务,而舰载机飞行员不仅要完成这些基本内容,还需要克服航母起降的种种困难,训练时间远长于此。

篇五:如何对抗双航母战斗群

对抗双航母战斗群战术

双航母战斗群的防御部署和火力配系:

打击航母,首先了解一个航母战斗群的防御部署和火力配系。以双航母编队为例,根据防空(AAW)、反潜(ASW)、攻击(STK)、反舰(ASUW)、两栖战(AMW)、水雷战(MIW)和后勤支援(LOC)等7种新的作战模式要求,将采用如下编队方式:

总兵力:

2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每艘航空母舰各载有1或2个反潜巡逻机大队(6架或12架S-3B)和1或2个反潜直升机大队(6架或12架SH-60F);

6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岘;每艘巡洋舰载有2架SH-60B反潜直升机,

8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I型或Ⅱ型);每艘驱逐舰载有1或2架SH-60B反潜直升机。

4艘攻击型核潜艇(“海狼”、“洛杉矶”,“弗吉尼亚”级);

2艘专用弹药运输船和补给船

一、中央核心:

2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和 2艘专用弹药运输船和补给船组成的整个舰队的核心,两艘航母平行在战斗风向上平行排列或呈梯队排列,间距在1链(185米)到5链(925米)之间,两艘补给舰在航母侧后方1链到5链之间;

反潜火力配系:航母所载的反潜直升机通常配置在航母的前方,距航母11~15海里。

防空火力配系:3座“海麻雀”防空导弹系统总备弹量72枚,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

二、内防区防空圈:

编队中4艘防空导弹巡洋舰、4艘驱逐舰呈环形部署在核心外围8—10海里处,每舰间距4--5海里,采用环形部署可保证航母转向机动时队形稳定,所形成的防空圈不至产生空隙。

防空火力配系:

1、按照高防空要求,配置440枚“标准”防空导弹(每艘巡洋舰110枚防空导弹和12枚战斧)拦截中距离的来袭飞机和导弹。

2、目标接近至距舰队约15公里时,可使用约192枚“北约海麻雀”点防御导弹和约20座

高平两用炮进行拦截。

3、最后一道防空反导防线由约16套“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和RBOC电子战系统组成“密集阵”可对100~200米的低空掠海目标进行末端拦截。

三、防空圈外是内防区反潜屏障。

4艘反潜驱护舰(按照1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配置)呈半园形部署在编队核心前方20—25海里处,目的是将潜入内防区的敌潜艇拦截在使用鱼雷武器距离(20—40公里)之外,各反潜舰间距在一般温深条件下大约为15—26海里。

反潜火力配系:

战斗群内各舰所携共约220枚MK46、MK44鱼雷和160枚“阿斯洛克”(ASROC)反潜导弹,可对10公里内的敌潜艇实施攻击。

四、中防区防空前出

进入高威胁区或预警机已明确报知敌空中威胁方向时,编队防空指挥官可派出2艘防空舰沿威胁方向前出20-30海里担任外层防空任务,有时可担任编队防空指挥舰。

防空火力配系:

1、按照高防空要求,配置110枚“标准”防空导弹拦截中距离的来袭飞机和导弹。

2、目标接近至距舰队约15公里时,可使用约48枚“北约海麻雀”点防御导弹和约20座高平两用炮进行拦截。

3、最后一道防空反导防线由约16套“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和RBOC电子战系统组成“密集阵”可对100~200米的低空掠海目标进行末端拦截。

五、中防区反潜配置

距航母前方100海里处部署2艘攻击型核潜艇,担任编队前方和侧翼的反潜警戒或实施区域反潜,编队后方30海里部署1艘攻击型核潜艇,以防敌艇尾追攻击。另有1艘攻击型核潜艇先于编队3—4天隐蔽出航,提前赶到编队必经咽喉要道或预设待机区实施侦察警戒、驱潜等作战行动,以保障编队水下安全,掌握航线上和待机区的战术态势。

六、外防区防空和反舰配置

距航母165公里处,由F—14、F/A—18或EA—6B担任空中战斗巡逻(CAP),一般采用双机编队,主要对空,作为前沿预备力量拦截突入之敌。同时,F/A—18兼有反舰任务,随

时准备与EA—6B配合消灭向航母编队接近之敌小型舰船。尤其是各类高速导弹攻击艇;

距航母200—250公里处通常部署有1—2架E一2C预警机,可向全编队防空和反舰武器系统提供预警和目标指示,并且对在中防区和外防区的所有留空飞机实施指挥控制,

距航母325公里处,一般设有1—3个CAP,由2—5架F—14担任空中巡逻,其任务首先是寻歼敌战斗机,确保制空权;二是保护预警机和外防区内远程航空反潜兵力的安全,三是消灭一切来犯的空中目标,特别是攻击机和巡航导弹,

七、外防区反潜配置

编队的远程航空反潜任务由舰载S—3B与岸基P3C担任,作战距离一般为350到400公里,P3C的作战范围更大,可直至1000公里以上。这两型反潜机均携有“鱼叉”反舰导弹,可兼作反舰兵力,同时又受到巡逻中的F—14的掩护。

分析:

1、以上为高防御状态下的双航母编队的全部防御力量配置,除舰艇之外,有2架预警飞机和至少3个防空战斗巡逻编队和1个反潜战斗巡逻编队共计8架舰载机和2架直升机参与防御巡逻,按照巡逻编队每天3次不同轮换计算,总计有24架舰载机和6架直升机为防御巡逻。每艘航母预留20架飞机用于控制制空权和防御空中突防作战,按照每艘航母携带90架飞机计算,双航母编队用于进攻性打击打击的飞机总计有116架,每艘58架。

2、以高防空防御状态分析,战斧与标准导弹按照12:110比例配置,则用于对地和对舰打击的巡航导弹数量为96枚;

最外圈战斗群的防御分析和攻击推算:

E一2C预警机一般配置在航母编队正前方200公里处一架或左右侧22.5度前方250公里处各一架,单预警机可覆盖距离从航母核心圈计算为前方600公里纵深800公里正面范围,双预警机配置可覆盖前方600公里纵深,1200公里正面的范围。

预警机最外圈距离航母核心325公里的CAP编队距离预警圈边缘距离为275公里,从我方预警飞机前出侦察边缘发现敌航母外围巡逻飞机,我预警飞机距离航母核心圈距离为725公里范围,距离对方预警机距离为525公里,距离敌前出警戒舰队675公里,属于敌航母编队直接攻击的作战边缘距离,并且有125公里不被敌预警飞机发现的安全距离。我预警飞机可继续前出50公里,对敌巡逻编队进行锁定和呼叫打击。

我总计动用:

预警飞机两架,双机编队5个,巡逻和对敌巡逻兵打击;

第一批对舰作战飞机40架,各携带远程反舰导弹四枚,用于打击敌前出警戒舰艇;

第一批制空作战飞机100架,用于制空权掩护作战;

第二批制空作战飞机100架,用于制空权掩护作战;

整个战局推演和战损分析:

一:突袭巡逻兵

我预警飞机发现敌巡逻机群以及方向之后,我预警飞机可指导我方战机升空,先以三个双机编队从三个方向突入进行作战,前出125公里后距离敌预警机400公里,距离敌巡逻编队275公里,按照1300KM/H的飞机速度和500米/秒的导弹速度计算:

敌迎战,迎击状态下6分钟双方相对距离为150KM时,可相互锁定发射,按照1:1.5的攻防损伤,我方损失3架,敌方一个巡逻编队被歼灭;敌退却,我五个巡逻编队中2个继续巡逻和保护预警飞机,另三个编队向敌预警机进击。

二、攻击预警飞机迫使其收缩

如敌后撤等待救援编队,航母中层防空圈前出30海里(55公里)的两艘舰艇携带的防空中程导弹有效射程110公里,因此165公里处即成为预警机相对安全位置,预警机后撤85公里时间为4分钟左右;

三、攻击前出警戒舰艇编队

如我飞行至敌前出警戒舰艇前方280公里,在敌导弹防御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舰导弹,从被预警机发现到实行发射,我飞机总飞行距离为190公里,飞行时间为9分钟,按照导弹500米/秒的飞行速度,导弹飞行9分半钟,以前出双舰110枚标准导弹和48枚海麻雀4:1的防御比例,可防御40枚反舰导弹的攻击。

我一个双机编队各挂弹四枚计算,5个编队针对其中之一进行40枚导弹打击可破掉其双前出舰艇的导弹防御体系,发射后撤离战场,此时距离被发现9分钟;

第二波打击在第一波打击后半分钟展开,各编队根据指引对前出两舰艇各自发射剩余反舰导弹,发射后撤离战场,此时距离被发现9分半钟;

第19分钟,前出警戒舰艇被击沉或击伤。

我前两波攻击部队和我第一批出战战机第9分半钟撤离战场,此时飞行距离为670公里,从预警机发现我战机开始计算航母舰载机增援时间,按照航母每分钟可起飞4架计算,起飞后距敌100公里距离可以根据预警机锁定目标计算,敌方起飞飞机离开核心圈为200公里,距离我飞机为135公里,第一批到达飞机为4架;计算其个携带4枚空空导弹,总计发射16枚,被我释放干扰后1/2命中,我方损失8架飞机,此批编队返航。

四、拦截打击

我剩余飞机返航,此时接应的制空空战战机100架在两架预警机引导下进入我基地前方战区迎击,在我方陆基防空力量的配合下,分高空、中空、低空对敌战机进行拦截和打击,如敌前出到核心圈外700到800公里范围,我第二批出动的制空战机100架出动,视第一批编队的缠斗情况先行迂回,准备在其返航徒中500KM处寻找其加油机编队进行打击,并对其飞行路线进行阻滞,使其在缠斗中消耗燃油而导致可能出现的降落故障,如有可能,我少量编队以紧密尾随之势跟随敌机返航,如有需要以必死之决心对其航母进行破坏性打击。

战损分析:

1、按照第三步骤结束敌开始后撤计算,我方损失战斗机8架,发射160枚反舰导弹,击中敌巡洋舰一艘、驱逐舰一艘(暂判定一伤一沉)。

2、如敌军进行空中报复,同时发射战斧导弹对我陆基机场进行打击,按照在我陆基防空力量配合下我与敌机战损比例1:1.5计算,我200架飞机全军覆没,敌机损毁133架,未能打击其航母本身,敌携带战斧导弹发射100枚,在我防空导弹、防空炮火拦截以及电子干扰下命中率为四分之一,共计有25枚命中目标,造成我一定损失。(这种可能几乎不会,因为当美舰队战机损失133架之时,我部空军必定倾巢而出,在敌防空导弹射程之外使用反舰导弹进行饱和攻击,近防区632枚防空导弹和航母配载72枚防空导弹按照4:1的拦截,我需要动用200枚反舰导弹破防,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点杀了,计算再用100枚反舰导弹。)

[B]修改方案以及战损重新评估:

1、发射反舰导弹后战机飞离,但预警飞机需在距敌核心区400公里处指导导弹攻击,因此首批编队应在距敌核心区280KM到330KM处对抗敌航母舰载机9分半到10分钟,等于从敌预警机发现后的第9分钟到第19分钟属于保护预警机作战时间,按敌每艘航母每分钟起飞四架,飞行200KM到可以发射中远程打击的射程需要飞行9分半钟左右,从开战到撤出战斗的10分钟敌总计可投入80架飞机实施进攻,在双方无地面火力支持的情况下,按照我与敌战损交换2.5:1计算,想要击毁敌前出舰艇需要将第一、二批次战机突前进行拦阻,并需要增加100架战机在我有效防空配合地区进行第二道拦截;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