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扬州大明寺,舍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0:40 体裁作文
扬州大明寺,舍利体裁作文

篇一:看扬州大明寺有感

看扬州大明寺有感 六月花尽, 不见人间烟火。有塔九重,名唤栖灵。

以前总感觉庙宇是一个庄严的地方、太过严肃,总也进不了我的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类地方的好感增多,虽不至于磕长头、上香火,但也能领略出寺庙里独特的气氛,一个人在里面呆的久了,难免会受环境影响,心会逐渐变得沉静而空灵。

大明寺香火很鼎盛,可能是去的早了,没有多少游人,大雄宝殿前的大鼎里香火弥漫,有来得早的信徒在哪里虔诚的祈拜。大鼎后面的大香炉围着满满一圈的祈福丝带,寺院里佛乐悠扬,似乎是另一个世界,安详而宁静。

为了不亵渎佛门清净之地,我只在佛堂外照了些相片。大雄宝殿里还有一个男孩子跪在蒲团上背经书,的确是用背的,还很生涩。很难想象一个穿着时尚的男孩如此虔诚。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寺院大多不是以风景吸引人眼球,迷人的只是那种气氛。其余的与一般寺院无

二。但栖灵塔无疑是大明寺的亮点,隋文帝时期建造,后被天火所毁,现在呈现在我面前的也只是后人重建的。塔高九层,在底下看非常宏伟,只可惜外面正在修缮,于是买了门票登塔欣赏。塔的第二曾供奉了舍利,神话剧里面关于舍利的说明十分神奇,正想见识一下长什么样,无奈被供奉的太过严密,看了半天愣是没看到,加上只有一面门开着,里面的灯火又昏暗,只得作罢。沿着狭窄的木楼梯上了第三曾,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塔中塔。第三楼供奉着一座金丝楠木打造的祈福塔,精致非常。至于其余楼层,都一样的供奉着莲花台上四面环绕而坐的释迦牟尼。

抱着欣赏的心态,不觉的上了九楼。没感觉很累,只是迫不及待的来到回廊俯瞰着大明寺,顶楼风大,没有什么人,传言栖灵塔上能看到整个扬州,这话太过牵强,不过西湖、观音山之类的还是看得很清楚。“登上九重宝塔,并肩看天地皓大”河图的歌又一次被我牵强的体会了。没有想象中的高,不过一个人站在塔上,眼前的广阔与心中说不清的思绪纠缠在一起,的确另有一番味道。

等到下塔时游人已经有很多了,虽然还是佛乐飘扬,只是再也没有那种平和的气氛。于是去了藏经阁前观了一会儿鲤鱼,顺便恢复下体力。随后去了钟楼,栖灵塔的票能在钟楼撞钟三下,一声钟吉祥如意、二声钟心想事成,三声钟佛佑平安。愿望很美好,钟声很悠长。似乎耳边还有余音,下了楼,便离开了逐渐喧腾的大明寺。

现在人应该多去一些庙宇类的地方,不为迷信,也不为求什么。只是感受一下这种气氛,涤荡心灵的尘埃。人世间有太多烦恼需要放下,那暮鼓晨钟不该被人所遗忘。

2014年7月1日记

篇二:扬州大明寺导游词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领略了瘦西湖的秀色,现在请大家去参观大明寺。一听大明寺这个名字,人们一定会认为它是一个单纯的佛教寺庙,其实不然,它的范畴应该是“大明寺风物鉴赏区”由寺庙古迹、栖灵塔、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五部分组成,是国内罕见的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自创建以来,向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从1980年迎接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后,每年接待中外宾客达40万人次之多。1991年10月12 日上午,国家主席江泽民曾陪同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前来参观。大明寺山明水秀,景物纷呈,下面就让我们迈入这藏龙赐福、香云线绕的吉祥之地,去一睹它的风貌吧!

【大明寺创建历史—牌楼—山门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平远楼】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风风景区的中峰,从停车场到寺庙门口有一小段路程,让我们沿着这条平缓的石坡拾级而上,在这段时间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大明寺的概况: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杨坚60寿辰,诏令在全国 30个州内设立30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就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因此也称“西寺”。清乾隆三十年(176年)乾隆帝巡游扬州,见“大明”两字,很不高兴,便亲笔将“大明寺”改成“法净寺”。直至 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才复名“大明寺”。

各位游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庄重典雅的牌楼,只见正面横匾上篆刻着“栖灵遗址”4个字。再看背面有篆书“丰乐名区”4字,是因过去这里属大仪乡丰乐区而得名。正反两面篆书都是光绪年间盐运使姚径手书,结构工整,字体雄美。

牌楼东侧的围墙上,石刻“淮东第一观”,是北宋诗人秦少游的诗句,为清代书法家蒋密所书。牌楼前两侧的两只石狮为清代乾隆时重宁寺遗物,1961年移到这里。

游客们:同一般寺庙有所不同的是大明寺的山门殿同时也兼作“天王殿”。请大家进殿内参观,进门首先看到正南面供奉着弥勒佛坐像,左手握布袋,右手持佛珠,据称他是释边牟尼的弟子阿逸多。佛教说他将在释边牟尼涅果后成为“未来佛”。两侧有一副对联:“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此联为明太祖朱元璋所撰。弥勒的后面站像是韦驮,他左手擎须弥山,右手按“降魔杵”,护持释边牟尼讲经说法,因而被称为佛教上的护法神。在大殿的东西两侧排列着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能护持国土;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能令人善根增长;西方广目天王,左手持宝珠,右手握龙,能够静眼观察,护持民众;北方多闻天王,左手按银鼠,右手持伞,能护持人民财富,多闻福德。

在山门殿的后面是大雄宝殿。首先我们来到了殿前庭院,请看东面有桧柏,西面有黄杨,正中置有两尊室鼎。大雄宝殿为清代重建,面阔三门,前后回廊,檐高三重,为欧山顶建筑。二层檐下悬挂着“大雄宝殿”横匾。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面写着“国泰民安”,阴面刻着“风调雨顺”。

各位访随我进入殿内,请看跌坐在正中莲花高台上的是释达牟尼。站在大佛东侧的是边叶,西侧是阿难,他们都是释过牟尼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边叶在灵警山主持了佛教信

徒的第一次集会;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聪明智慧,擅长记忆,跟随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讲经说法的内容写在贝叶树的叶子上,后来成为佛经。大佛东面首坐是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西面首坐是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同其他寺庙一样,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泥塑群像,观世音是西方极乐世界上首菩萨,她能解救人世间的一切苦难,因而被称为大慈大悲的菩萨。

游客们:现在我们去参观藏经楼。藏经楼是大明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于1985年4月投资40万元重建。前面我们看到二层五槛的单檐硬山顶的建筑便是藏经楼。其匾额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在屋脊的上面嵌有“法轮常转”,阴面刻有“国泰民安”。进人大厅,只见正面供有释这牟尼佛的汉白玉坐像,这尊坐佛像由香港弘勋法师赠送。在坐佛东侧供奉着白玉卧佛祖师,这尊卧佛原系缅甸政府赠送高贯寺,后转赠给了大明寺,放在藏经楼内。

穿过“文章奥区”圆门,只见一幢高三层,阔三间,单檐歇山式的楼阁矗立在我们面前,上面悬挂着“平远楼”匾额。此楼初建于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楼名取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之意而命名。让我们进入楼前庭院,只见院内这块横匾上刻着“印心石屋”4 宇,这是1835年道光皇帝为嘉庆年间进士陶澍而题。陶财原籍湖南安化县,居住在洞庭湖畔,因他家门口潭水中有块石头,方正如印,名叫“印心石”,陶海从小跟随父亲读书,书斋就在“印心石”北岸,故名“印心石屋”。

印心石屋旁边这株枝繁叶茂的名贵花木就是扬州市市花——琼花,树龄已超过300年,是扬州最古、最大的一株琼花。琼花是我国古代一种名贵的花卉,每年五月盛开,花八朵五瓣,花瓣如白玉盘,花美似玉蝶群舞。相传隋场帝曾到扬州看琼花,因而琼花便名扬天下。每年春夏之交,前来赏花者络绎不绝。

平远楼前还布满了莲花,东侧为“唐招提寺莲”,西侧为“唐招提寺青莲”,中间为“中日友谊莲”。据说:1980年春,为庆贺“日本国宝鉴真和尚像中国展”来扬州大明寺展出,武汉植物研究所派专人把这3个莲花品种送到这里,种植莲花的古石盆是明、清时代的古物,由扬州市园林管理处专门选择配置。

【鉴真纪念堂—鉴真生平—栖灵塔】

各位游客:唐朝著名高僧鉴真是中日的友好使者。为了纪念鉴真在中日友好史上的历史功绩,1973年在大明寺内建造了鉴真纪念堂。从大雄宝殿往东走,迎面看到的这幢建筑便是新建的纪念堂。纪念堂接唐代建筑遗规并参照日本店招提寺“金堂”的风格设计,由正殿、碑亭和回廊组成,线条刚劲,结构工整,雄浑朴实。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主持了设计方案,这是他生前设计的最后作品。院内种植着樱花、松树,绿草如茵,整幢建筑显得简朴古雅,庄严肃穆。纪念堂南还有有关鉴真东渡事迹的介绍及史料陈列,整个区域共占地2540平方米。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鉴真的生平: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市)人,生于688年,卒于763年。14岁出家扬州大云寺,20岁时游历于长安、洛阳等地,专攻佛教律学。26岁返回扬州,55岁当了大明寺住持,传戒讲律,兴寺建塔,塑造佛像,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佛学大师。唐天宝元年(742年),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从长安专程来到扬州,邀请德高望重的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欣然同意,经过一番准备,

他率同弟子和工匠于第二年启程东渡。先后十年,历经五次都遭失败,牺牲36人,鉴真也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但是他夙志不移!决心不变,终于在753年12月20日中午,在日本秋妻屋浦登陆,东渡成功。这年鉴真已是66岁高龄了。次年二月,鉴真一行来到日本首都奈良,受到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 年,76岁病逝。他对日本的佛学、医学、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传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他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和他圆寂前弟子为他塑造的干漆夹红坐像都已成了日本国宝。再看纪念堂前碑亭内横卧一方汉白玉巨碑,上镌“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9个大宇,为郭沫若手书。碑阴刻着赵朴初撰写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长篇碑文。纪念堂南的“晴空阁”设有鉴真事迹陈列室,展示鉴真生平的文物资料。

游客们:现在我们再去瞻仰栖灵塔。有寺庙的地方必有塔,通常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是印度梵文中塔的别称。栖灵塔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初建,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国第三大都会,繁华程度仅次于长安、洛阳。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塔赋诗赞颂。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一代胜迹化为焦土。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州 “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国选址重建。瑞祥法师圆寂后,由能修法师主持栖灵塔的重建,于1993年8月 27日开机钻探,总造价达1000万元以上,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总高度为70米,建成后的栖灵塔气势雄伟,雄踞蜀冈,成为大明寺的标志性景观。登 l塔顶,扬州景观尽收眼底。

【仙人旧馆:平山堂—谷林堂—欧阳文忠公饲】

仙人旧馆位于大明寺西侧,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文忠公词三部分组成。穿过院墙的八角形门洞,我们就来到了古风流溢的“平山堂”,此堂是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造的。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原在北宋朝廷为官,后因参与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失败后遭到政敌打击排挤,被贬官扬州等地,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政事之余,他常到蜀同游玩,因爱大明寺西侧“可穷千里目”,便筑平山堂于此,在扬州任上,作为游宴之所,以此寄情于山水诗酒。在这里登堂南望,“江南诸山,合青吐翠,飞扑于眉睫而恰与堂平”,故名“平山堂”。平山堂北檐有清人林肇元所书“远山来与此堂平”的横匾,更点明了堂名含意,实际上“平山堂”是那些失意文人议论朝政、发发牢骚的地方。这从欧阳修的《朝中措·平山堂》词中可略见一斑,记得词是这么写的:“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盅。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这首词后来被人刻石嵌人廊壁。

“平山堂”匾力同治九年盐运使方浚颐所题,堂右边的匾额“坐花载月”,由光绪四年清人马福祥所题,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系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怀念欧阳修之韵事而题,书法流畅,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了一点,大家不要认为堂堂总督写了错别字,而是用字灵活巧妙,其意在于表示欧阳修的风韵千古流传。这里有一件韵事:一天,欧阳修命人准备荷花千余朵,分插在盆中,然后进行饮酒的游戏:在盆中抽取一枝荷花在客人中传递,得到者顺次摘去其花瓣。当花瓣尽时,所在之客饮酒。这类游戏往往持续到深夜,太守常常披星戴月而归。故后人常以“风流宛在”、“坐花载月”等词来追忆往事,井书匾挂在堂上。站在平山堂前,视角极为开阔,令人心旷神情,因此,清代彭玉群写有“放开眼界”之匾挂在正门之上。

当人们提起欧阳修时,必然会想到他的学生苏轼(苏东坡)。从平山堂往后走数米便是“谷林堂”,这是苏东坡56岁任扬州知府时为纪念欧阳修而建的,堂名取自他自己的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以诗的第一、二句的第二个字“谷”、“林”为堂名。谷林堂面北朝南,面阔5间。东山墙与大明寺大雄宝殿相连,堂上悬挂的“谷林堂”横匾,系扬州雕刻家黄汉候集自苏东坡法帖临摹的。

穿过谷林堂,绕过后假山,沿路向北,有欧阳文忠公调,沉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两淮盐运使欧阳正塘募资建造。祠内有欧阳修石刻像,由于反光原理,远看白胡须,近看黑胡须,吸引了许多游人。堂上悬“六一宗风”横匾,原为欧阳正精所题,后遭损坏,1980年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补书。

【西苑芳圃—天下第五泉—鹤冢】

自谷林堂穿过西面偏月门,循石雕而下,我们就来到了西苑圆门回,门额上有砖刻“芳圃”二字。“芳圃”为西苑别名,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此园四周山庄起伏,园中有水池,池东堆砌着黄石假山,造型如狮子盘山图,构思精美怡人。

园内有两座御碑亭,一碑是摹刻清康熙帝题刻杭州灵隐寺诗;另一碑刻乾隆的游平山堂诗。有朋友会问,康熙所题杭州灵隐寺之五言诗,为什么立于扬州?这里曾有康熙南巡的一段典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第二次南巡途经扬州,当时的扬州知府是满洲正白旗人,其兄高承爵与皇帝关系密切。高承爵奉旨先到杭州考察,然后又赶回扬州伴驾前往杭州。后来康熙回京都时,高承爵又送皇帝至山东增县的三公桥上,在御舟中皇帝大悦,赐《灵隐》诗一首,并钦升高承爵为江南江苏按察使。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高承爵于这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将此碑立在大明寺内。

游客们:这里有两口“第五泉”,一在东岸上,碑石上刻着“第五泉”三个大字;另~个在西侧池中,为清雍正年间凿池时发现的,当时的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第五泉,并建井亭于其上。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被称作“天下第一泉”的有四个:江苏镇江中冷泉、江西庐山谷簾泉、北京玉泉、济南的突泉,而被称作天下第五泉的只有扬州一个。在泉亭的四周还有观瀑亭、待月亭、柏木厅、船厅等建筑。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再—一介绍,请朋友们自己游览。 在第五泉东面依墙筑着一块石碑,上刻“鹤冢”二字,顾名思义,这就是鹤的坟墓。游客们对北宋诗人林和靖的逸事可能略知一二,传说他一生孤高自好,不娶不仕,隐居杭州孤山,喜欢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清光绪十九年,住持和尚星悟禅师在平山堂也养有两只鹤,极为珍爱,任凭双鹤戏耍自如。后来一只仙鹤患足疾而死,另一鹤也悲痛欲绝,最后绝食而亡。星悟禅师深为感动,将双鹤埋葬在此,并立一石碑,上刻“鹤家”。

各位游客:大明寺从初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这段历史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多次修葺,才有今日之新貌,来之十分不易。大明寺既有美丽的湖光山色,又有古老的宗教寺庙,更有鉴真、欧阳修、苏东坡在此留下的历史印迹,观物赏景,融为一体。大明寺之行,我想用“美景信人,文物丰富,流连忘返,令人陶醉”来概括,或许是恰如其分的吧!

篇三:扬州大明寺佛教文化案例分析

扬州大明寺佛教文化案例分析

专业:0711旅游管理

一 简史

(1)佛教的产生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2)流传

佛陀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主要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诸派,盛行于斯里兰卡,并传遍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

(3)在我国的发展

①从南北朝开始,我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有佛寺数百座。

②隋唐时期是我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他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③明清以后,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弛,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④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他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

⑥中国实行改革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使中国佛教获得新的发展。

(3)主要派别

我国佛教主要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这三大派别:

汉传佛教——主要派别有: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法相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等,至今影响较大的有禅宗和净土宗。

藏传佛教——现在主要有五大派: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噶当派。

中国南传佛教(即云南上座部佛教)——大概可分为:润派、摆庄、多列、左抵四派。

二 江苏扬州大明寺

1 文化特点

(1)地理位置

扬州大明寺 舍利

大明寺地处城北蜀岗--瘦西湖风景区的蜀岗中峰。它依山面水,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园林风光于一体的宗教旅游胜地。

(2)名字的变化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年间(公元四五七--四六四年)故称“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又因其位于唐城之西,亦称“西寺”。唐时,栖灵塔毁于雷火,宋代重建,不久又毁。于后,寺名亦由栖灵寺复名大明寺。到了清代(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看到“大

明”二字很不高兴,认为扬州人思念大明朝,故敕名为“法净寺”。这样一直延续到一九八零年,鉴真大师的塑像从日本“回国探亲”,才得以恢复原名“大明寺”。

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雄踞扬州市蜀冈中峰之上,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

大明寺景区根据不同的风光特征,可划分为四大景区:宗教区、文人雅士区、东花园区、西花园区。

宗教区为全寺的中心,业已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核心的清代建筑群落。明寺的山门即为天王殿,殿内供奉弥勒佛,天王殿后直对大雄宝殿,其间庭院内古木参天,东西分别植有桧柏与黄杨,中间立宝鼎两尊,香烟缭绕,木鱼之声不绝于耳,令人心怀虔诚,整襟恭行。

文人雅士区里,人文景观丰富,欧阳修的讲学、游宴的平山堂、苏东坡所建的谷林堂及欧阳祠等都是历来文人墨客所中意的景观,故而这里也留存下了许多著名文人的墨宝与诗句。

东花园以栖灵塔为主体形成了独特的赏景区域,也堪称为大明寺的标志,暗含包容万物之玄机。栖灵塔风格仿唐,于塔上眺望,视野开阔,扬州城美景尽显,醉煞千人。

西花园风景区则以“天下第五泉”为主体,四水环绕,以康熙、乾隆碑亭为次,亭榭巧合,参差错落,池水波光,景树荷浮,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大明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坚持以礼佛弘法为主旨,以旅游效益为推进,并形成以佛教文化为主线,扬州与其它地方文化互为补充的文化发展格局,将项目区建成既有鲜明特色又功能齐全,适应多种旅游需求的现代化佛教文化旅游区。

一、资源本底分析 1、地方文化梳理 2、核心旅游资 3、资源体系构建

二、客源市场分析与开发方向

1 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为科学、客观地了解僧伽佛教文化旅游区及周边旅游市场情况,准确把握旅游客源市场现状,进行游客感知度调查

2、旅游市场划分与开发方向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确定僧伽佛教文化旅游区未来的客源市场。三、

三、项目开发

(1)要加强与周边景点的配套,连点成线,开发特色佛教旅游线路。

(2)要大力挖掘僧伽文化。僧伽文化是悟空寺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是区别周边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

(3)利用观音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强化僧伽的观音原身形象,做大观音文章。

(4)长三角的优裕区位条件决定了旅游区要开发适合长三角地区旅游者特点的旅游产品。

四、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1、空间布局

基于上述理念的指导,旅游区的空间布局总体结构框架是:“两片”联动,“两轴”延伸。

2、功能分区与项目策划

(1)入口景区;(2)佛境人居;(3)澄江福地;(4)佛指人生;(5)慈航普渡;(6)舍利圣境;(7)舍利圣境;(8)南楼遗韵;(9)悟空访隐。

五、生态景观建设

中国僧伽佛教文化旅游区的资源条件和宗教旅游的性质,决定了必需高度重视生态景观建设。其生态景观建设将应用我国传统的园林手法加以创意设计,同时辅以西方园艺小品点缀。

六、产品开发及活动策划

1、产品开发

僧伽佛教文化旅游区产品开发的总体思路是通过“重点驱动,热点带动,新品促动、整体联动”,建立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促进僧伽佛教文化旅游区的全面发展。

2、活动策划

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当今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节庆活动是迅速启动旅游市场,增强旅游区知名度,提高旅游品牌形象和打开“游客之门”的金钥匙。结合僧伽佛教文化旅游区实际,可以推出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

3、旅游线路策划

当今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已经与个人的个性相结合,成为一个展现个性的活动。因此本旅游区在线路策划时以多样性、时间性、组织管理、突出特色、注意节奏和韵律等6项原则为基准,主要涉及4条线路。

篇四:大明寺

大 明 寺

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刘宋大明年间(457~464),依当时年号“大明”而叫大明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大明寺曾被乾隆皇帝在1765年第四次下江南时改名为“法净寺”。由于大明寺是国际文化使者鉴真大和尚的祖庭,国家出于对外交往的需要,1980年重新恢复为大明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对外开放的寺庙,目前是国家4A级景点。

这里地理位置很好,北据蜀岗,南濒瘦西湖,是“前有照,背有靠”的风水宝地。寺内有隋代的栖灵塔、唐代鉴真大和尚的纪念堂、北宋欧阳修的平山堂、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行宫遗址等古迹,大明寺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寺。

大家先选个角度照相留念,把山门、牌楼、石狮,还有远处的栖灵塔都照下来,我去办理一下门票手续。

各位游客都照了吗,没有拍好的请继续,我们边照边听。

照片里牌楼上的四个篆体字叫“栖灵遗址”,讲的是隋朝皇帝敕建的栖灵塔;等一会转过去还可以看到背面的四个字“丰乐名区”,这么好的字眼,出自以前我们这儿的地名。

牌楼前的青石狮子是按皇家御用规格镌刻的,头正腰直,高大威猛,说明了寺庙的赫赫身份——皇上行宫旧址!

东面序墙上看到五个石刻大字“淮东第一观”了吗,这个“观”可不是道教的“观”,大明寺是佛教,这句话出自宋朝我们扬州的名人秦少游的诗,“游人若论登临美,需作淮东第一观”,是对这里的赞美。

西序墙上还有五个字“天下第五泉”,全国号称什么第一的可多了,像这么说自己是“第五”的到不多见。

东面的“第一”很自豪,西边的“第五”又很谦虚,这些石刻都是清代留下的原物。

好了,我们团队的客人把各人的东西带好,现在我们要点人数进山门了。为什么不叫大门叫山门呢,是因为“自古名山僧占多”,寺庙大多建在名山圣地,大家约定俗成就把寺庙的大门叫山门了。

大明寺挺节约的,没有砌专门的山门殿,是让天王殿下放兼职代劳的,所以一进山门我们就看到了这满身盔甲的四大天王。他们手上拿的法器都有说法,南方增长天王的宝剑取其锋利(风)、东方持国天王的琵琶取其音调(调)、北方多闻天王的华盖遮其风雨(雨),最后

一个是手绕小龙的西方广目天王取“长器当顺”(顺)的意思,就是“风调雨顺”。

其实天王殿里面身份最高的塑像还不是天王,天王殿中间佛龛里供奉着一位下来视察工作的菩萨,菩萨坐中央,天王立两旁,这是人家佛门接待领导的规矩。这菩萨大家挺熟的,就是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教的书上说弥勒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继承人,中国是礼仪之邦,弥勒现在虽然是菩萨,可未来是佛,老百姓也就“就高不就低”的称呼他为弥勒佛了。

六百多年前,曾经当过小和尚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弥勒拟了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称赞弥勒的宽容和乐观。

弥勒背后佛龛里是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金盔金甲,手持降魔金刚杵,威风凛凛,面朝大雄宝殿,是寺庙的守护神。

相传弥勒慈眉善目,对香客总是笑脸相迎,主持的寺庙香火旺盛,但他过于慈善,疏于管理,竟连自己的鞋子都被人拿走了。而韦驮又过于严厉,香客感到害怕,主持的寺庙香火冷落。佛祖经过协调,各用所长,弥勒在前面笑迎八方客,韦驮在后加强内部管理,佛门香火终于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

寺庙里的塑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弥勒的塑像滑稽夸张,韦驮的塑像逼真写实,一个轻松,一个严谨,两种风格,富于变化,这就叫艺术,看了让人喜欢、高兴。

韦驮有两种基本造型:一种是双手合掌,横杵于手臂前方,意为十方丛林,欢迎云游四方的和尚进庙吃住,一切随缘;另一种是手握杵拄地,意思是子孙丛林,说白了就是不接待外人在此处吃住。

大家看看大明寺是十方丛林还是子孙丛林?云游的僧人进来一看,知道了,金刚杵着地,今天得另找地方随缘了。

顺着韦陀的目光,我们来到两棵大树下,这两棵都是银杏,一雄一雌,已有两百八十岁了,东边的这棵雌的每年都结白果。

站在树下,我们看到东院是文章奥区,西院是仙人旧馆,正面的香海后面是大雄宝殿,我们先参观大雄宝殿。

大雄是佛祖的尊号,供奉佛主的地方就叫大雄宝殿,这是寺庙里最为重要的场所。大雄宝殿是规格很高的建筑,这里是重檐歇山顶,而且是最顶级的三重檐口。大殿屋面坡度很大,看起来特别高耸,檐角自然上翘又形成了一道弧线,显得整个大殿即庄严又有生气。大殿

屋脊上有“风调雨顺”四个字,中间那个镜子叫“佛光普照”。

我们大明寺的佛光可不同别处,1966年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要砸烂寺庙的佛像,当时国家考虑到对日本宗教外交的需要,由周恩来总理指示封闭庙宇,才使得寺庙幸免于难,里面的佛像就成为我们江苏省唯一的一组清代塑像。

大殿里的佛像雕塑于清同治九年(1870),中间是佛祖释迦牟尼,他是古印度一个小国的王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出生地在现在的尼泊尔。他看到人世间的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就舍弃王位,外出苦修,寻找答案,六年后在菩提树下静坐苦思觉悟成道,以“六道轮回”等为教义,创立了佛教。

这里的佛像是用金箔重新装修的。古代用金箔装璜佛像是因为汉代第一个决定引进佛教思想的皇帝——汉明帝刘庄晚上梦见释迦牟尼是满身闪着金光的,既然皇帝看到的释迦牟尼是金黄的,所以大家就全部用金箔来装饰佛像了,后来罗汉们也跟着沾光加了金身。黄金的延展性很好,将很簿很簿的金箔裹上去,叫“贴金”。古代贴金是用国漆。漆抗腐蚀性好,又防水,附着力强,不容易剥落。

佛像的身后是佛焰,圣人生前是不会闪光的,那是后人崇拜的结果,显示圣人的召感力。

释迦牟尼胸前的符号是佛家的标志,由古印度的火焰图腾演变过来。这个符号代表着能量、光明、吉祥,是万德吉祥的意思。1300年前,曾在庙里念过经的武则天当上大周皇帝的时候,把这个符号命名为“万”字符。

但是,这个符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的双“S”符号非常相像,大战结束后,佛教在日本召开世界代表大会,决定不用“万”字符,改用“五色旗”,表示普渡众生。我们大明寺的佛像是清代的,所以有“万”字符。

佛像的基座,通常都是用莲花瓣装饰,称之为莲花座,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着纯洁高雅,而荷茎中空,又有佛门万事皆空的含义。

佛像两边还有几尊塑像,东面的那尊叫药师佛,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他的意愿是消除众生一切病痛。西面的是阿弥陀佛,能接引念佛的人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佛祖前面两尊站立的塑像,年长的叫迦叶,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中的大弟子。他以苦行著称佛门。释迦牟尼涅磐后,迦叶功业卓著,召集500弟子举行第一次结集颂经,以确定佛教经典。年轻的那位叫

阿难,侍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他擅长记忆,第一次佛教结集时,能背诵出佛祖生前讲的许多经文。

大殿上方东西两侧开有天窗,这种做法是清代中叶以后才出现的,使得光线透过天窗汇集在佛祖身上,显得法相分外光明。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神台上,塑有十八罗汉。罗汉传到中国的时候只有十六个,后来不断地演变,有很多种说法,比如说增加了降龙、伏虎罗汉,就成了现在的十八罗汉了。

明代智沧溟禅师重建大明寺时,由地下挖到“大明禅寺”刻石,从此以后,大明寺就供奉着禅宗六祖的坐像。禅宗始祖达摩是印度僧人,他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图破壁”,把“禅”传入中国,被尊为禅宗始祖。六尊塑像中最有名的是六祖慧能,他的偈语总是被写在各种介绍佛教的书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以惹尘埃”。佛教的偈语,内容深奥,“禅”讲的是个“悟”字。

正对大雄宝殿后门的,是南海观世音的大型泥塑。

观世音是中国香火最好的菩萨,唐代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简称观音。观世音是菩萨心肠,普洒甘露,救苦救难,因此人们叫他大慈大悲观世音。

观世音身旁侍立的男孩是善财童子,这组“五十三参图”就是他求学的故事,观音是他的第27位老师,也是对童子点化最深的老师,童子为感谢老师的浩荡师恩,学成后又回到老师身边,侍应左右。童子对面的女孩叫龙女,8岁就开始听经,据说观世音菩萨曾救助过她的长辈,龙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发愿终身侍奉观音。这样,观世音身前就有了一组童男玉女的塑像。

尽管宗教很严肃,可也有轻松的地方,大家往右边看到唐僧师徒一行五人西天取经的塑像了吗?

看完去西天取经的,我们再到后面看看到东瀛传经送法的,下一个景点是鉴真纪念堂。

鉴真(688~763)是唐朝时的扬州人,少年出家,后来在佛经义理、庙堂建筑、雕塑绘画、行医采药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成为一代高僧。鉴真受日本遣唐使的邀请,东渡讲学,历经十年,连续五次失败,第六次是唐天宝十二年(753)随日本遣唐使的船,以66岁高龄、双目失明之身东渡成功,为日本带去了盛唐先进的文化、成熟的中医中草药、建筑技术和佛教信仰,十年后于公元763年在日本圆寂。

公元1963年是鉴真逝世1200周年,日本国定为“鉴真年”,以纪

念这位“日本文化的恩人”。当时,中日尚未建交,为冲破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国家决定在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堂,开展宗教外交,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

纪念堂由梁启超的长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由于文化大革命,1973年才建成。1980年,纪念堂迎来日本的鉴真像回国省亲,日本国唐招提寺长老赠立了长明石灯笼,鉴真纪念堂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纪念地。

鉴真纪念堂是从南面的四松堂陈列室开始的,向北是门厅,门眉上的“鉴真纪念堂”横匾出于当代著名金石家桑榆之手。

门厅内存放着清光绪三年法净寺大铜钟和乾隆勅题法净寺石碑。 再过来就是我们看到的由郭沫若题写的“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 纪念碑由梁思成教授和陈从周教授两位著名的建筑专家讨论设计为卧碑,突破了中国古代卧碑无边的传统,创造性的设计了一个边框,表明是现代设计的建筑;卧碑边框内正面配以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碑文,背面刻录赵朴初居士的铭文,两面都象是打开的卷轴,体现了鉴真对文化的贡献;碑脚处有佛焰,说明是佛门建筑;覆莲座造型又是中国所特有的,点出了纪念对象是中国高僧;最经典的是中间的缠枝花卉,雕刻了唐代特有的卷叶草纹饰,不仅说明了朝代,还揭示了鉴真在中医、中草药方面的建树;碑体侧面形成的烛台形状,体现了为怀念大师而进行的祭奠活动。整块卧碑雕塑语言令人叹为观止。

文化泰斗郭沫若先生的题词,佛教领袖赵朴初居士的撰文,加上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设计,史学界便有了“三绝碑”的敬称。

纪念堂主殿是梁思成先生参照鉴真在日本传教的奈良唐招提寺金堂设计建造的。用了规格最高的庑殿顶,正脊两端鸱尾弯曲向内,是典型的唐代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最大的天敌就是火灾,鸱尾是龙的九子之一——鸱吻尾巴的特写,龙性嬉水,看到鸱尾,就是提醒注意消防,火烛小心的意思。直到今天,人类最先进的消防理念依然是“防大于救”。

主殿平缓的屋顶,出檐很宽,加上三层厚重的斗拱,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势。而斗拱下的廊柱,两端稍细,中间饱满,呈腰鼓形,体现出盛唐以丰满为美的特点。四周回廊相报,方棂漏窗,显得厚重而大气,一代唐风,跃然眼前。

鉴真纪念堂是梁思成先生一生的经典之作。1984年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章,2004年获得“全国百年经典建筑”称号。

篇五:扬州大明寺导游词

扬州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它既是一座佛叫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

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成功后,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这就打破传统格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时代感。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莲的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一直成为佛教的象征。莲花座之上有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原来梁思成在快设计完毕时感

到“唐”这个字不好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为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体建筑金堂样式,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为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保持了中国盛唐的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本当时建筑的特点,现在纪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当然是体现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点。

纪念堂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高大的台基上粗可两人合抱的檐柱,柱为腰鼓状,柱头斗拱三重,线条浑圆飞动,正殿中央坐像为鉴真干漆夹像,是我市雕塑艺术家刘豫按照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结跏趺坐,合闭双目,神态安祥。殿前石灯笼是鉴真大师象回故里时,现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长老所赠,已经十多年,长明不灭,站在灯前,不由使我们想起郭沫若先生对鉴真的赞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平山堂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迩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欧阳修最爱莲花,其后调任安徽阜阳,到任第二天,他就来到该城的西湖之滨,见湖面开阔,但杂草丛生,于是遍植瑞莲和黄杨,使西湖顿改旧观,夏日时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于是他写诗道:“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

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可见他是按照扬州瘦西湖的景致安排阜阳的山水。堂前朱漆红柱上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清太守伊秉绶所作,上联以山喻人,显现当年高朋慕名而至,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造句既佳,书法古朴,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天下第五泉

扬州人爱喝茶。喝茶先得种茶。扬州种茶历史悠久。

五代毛文锡《茶谱》中称“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旁蜀岗有茶园,其茶甘香,味如蒙顶。”(蒙顶,是四川峨嵋蒙山之顶,山顶之茶是唐珍品,白居易曾作诗云“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当时蜀岗茶还作为贡品进贡,至今蜀岗有茶树五百亩,其茶以芽尖鲜嫩,条索紧密,汤色明亮,清香浓重为宇内称道。扬州不仅茶叶好,而且讲究泡制,首先是水,最好的冲茶水当为五泉水。唐代状元张又新写《煎茶水记》,说唐代宗时李秀卿出任湖州刺史路经维扬,逢陆羽,李早闻陆之大名,十分倾慕,相聚甚欢。当他们的船泊于扬子江边准备吃饭时,李秀卿说,“陆君善于别茶天下闻名,而扬子江南零水又殊绝,难得今日二妙千载一遇,岂能错过?”陆羽欣然应允,于是李秀卿令谨慎可靠的军士携瓶操舟,深入扬子江南零取水,陆羽准备好茶具相候。不一会,水取来了,陆羽以杓扬其水,说:“这是扬子江中水不假,但不是南零水,而是近岸之水。”军士说“我划船深入,而且有百人做证”。陆羽不言语,让他端起盆,把水倒入另一盆中,倒及一半时,又以杓扬之,说“以下都是南零水了”。兵士惊吓不已,跪地请罪。原来他最初确实是在南零取的水,可惜近岸时,舟荡水泼了一半,于是就近以江水加满。李秀卿和宾客都大为惊叹,恳请陆羽口授天下之水的优劣,陆羽说:扬子江江南零水第七,惠山水第二,虎丘水第五,丹阳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陆羽之后的刘伯刍也是位学识渊博者,把江淮最宜于烹茶的水分为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

下第七。 扬州蜀岗中峰大明寺水名列第五。北宋欧阳修守扬州时,曾品尝该泉水,并在井上建“美泉亭”,还撰《大明寺泉水记》,称赞泉水之美。苏东坡守扬州时曾记道:“大明寺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的水,以塔院为胜。”真是: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过去此处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说,明代大明寺僧沧溟曾掘地得井,嘉靖中叶,巡盐御史徐九皋书“第五泉”三字,青石红字,字形丰腴壮丽,人称此为下院井。水岛上一井,是乾隆二年汪应庚开凿山池种莲花而得,并于井上建环亭,著名书法家,吏部王澍书“天下第五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