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2:18 作文素材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躬之厚而薄责于人

最先听到这句话,是在一次晨会上听江兴梅经理提出来的,她要求我们部门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记住这句话,并且要以这句哲语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人相处的指南。我听后感悟良多。

这句话是出自孔子的《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整句话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其中“躬自厚”是“躬自厚责”的省略,意思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能远离别人的怨恨。这又使我想到刚开始来公司时,韩董给我们讲的两句话:“认真,快,坚守承诺;苛求自己,宽恕他人。”也就是说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要我们能实实在在的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受人尊敬的、优秀的人。相反,那种“毫不责己,无理责人”的方式做人行事必将招来众叛亲离,天怒人怨的后果,这是相当可怕的。

我想,只要我们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以这句哲语为指南,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是与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彼此都先检讨一下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多向自身找缺点,少责怪别人有什么不对。这样我们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门店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相推诿,互相指责、抱怨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平时顾客投诉也会减少。那么,我们不但工作效率会提高,而且人与人之间将会更和谐,生活也会带来更多的快乐与温馨!(商品销售部:杨胜钤)

篇二:2013年甘肃省高考高分作文之二:躬自厚以交友

2013年甘肃省高考高分作文之二:

躬自厚以交友

有人说,我们没有选择最好的朋友,而是最好的朋友选择了我们。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我们似乎总是会抱怨朋友的各种缺点,可那最好的朋友却选择了他或她认为最好的我们。

是的,有人说:“要看银山兼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我们是该打开心灵,去以种种的爱与宽容迎接最真挚的友情。古有“高山流水”之交,亦有“阮康之交”,这些君子之交不正是以信任与宽容建交的友谊桥梁吗?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或许朋友是有种种过错,那我们也尚有信心去完善自我。有语云“山不过来,我过去”。人生百态,自我主观改变岂不是又一次春暖花开吗?

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可谓是亲密的思想伙伴,两位大哲学家其固有的才智创撰人类新的思想史,而这其中最功不可没的还是他们的合作实践了。正如《功夫熊猫》中的阿宝,他硬凭着自己的率真与坦诚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莫让朋友间的小小摩擦影响至金的友情。只要朋友间能坦诚宽容,那就有金石为开。左拉曾说过,人生有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只要心中充满爱,我们还怕化解不了哪种障碍。 或许,如唐人所说:“竹密不知云欲雨”,但我们尚且犹记,“山高尽见水朝宗”。毛泽东曾给友人的信中说自己时过六十,犹记儿时嬉戏。是啊,一代伟人,他的心中也有着最质朴的友情。还那一股清香的湘江水,看那一片横山的修木,他不禁泪湿信笺。

如李白杜甫,如钟子期与俞伯牙,只要坦诚相待,到处是友谊之花开烂漫。是啊,小小的天空,大大的梦想,与人相处,我们的心胸就该广阔如盛放友情的海洋,如游骋友情的旷野。 “没有隐藏的奥义”,是的,阿宝正是看到用心灵去宽容他人而得到真正的神龙秘籍,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了世人瞩目的神龙大侠。

毕淑敏曾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阐述了人生精神的奥义,至今犹记那第三间小屋,盛放我们自己。是最美好的记忆和种种友情的符号。

躬自厚,志心所向,锐甲精兵不可御也,薄责于人,亦是志心所向,于重山复海中尚可粉碎一切。理解和包容,创造出和谐与热爱的婴孩。

非躬自厚无人(“人”当为“以”)宽容,非薄责于人无以和谐共进。当有争执时,不妨委屈自己,将会是另一番春暖花开。

篇三:2013年重庆市高考作文题审题法

2013年重庆市高考作文题审题拟题浅谈 语文教师最缺什么?有人说缺思维。我以为最缺的是支撑思维的材料。一个人,背诵的东西太少了,支撑思维的,全是些空泛的、缺文化的“口水”,思维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言说,就会苍白无力,难以震撼学生。

学生语文方面最缺的,也是支撑思维的材料。学生思维缺钙,往往是因为肚子里没货造成的。还得让学生学会背诵呀。

思维的硬度,会在背诵中日新月异,逐日加粗的。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 料 审 读

一是逻辑链角度:大豆(借助盐卤) 豆腐。

大豆是前提——具有潜质;

盐卤是“钥匙”——正确方式(方法、途径等);

豆腐是升华——命运改变价值体现。

二是关键语角度:“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盐卤——正确的方式(思路、钥匙、凭藉、点化、遇合、创新等);

大豆 豆腐——命运改变,潜质挖掘,价值实现,人生升华,正确定位,华丽转身等;

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创造的空间,融入与悦纳。

点睛生色 · 顾盼生姿

1. 化用型 示例:《素衣莫起风尘叹》

《路转,溪桥忽见》

《我以私酒润君笔》

《借力上青云》等

2. 哲思型 示例:《变则通,通则达》

《参差多态方可获大自在》

《执子与通子》

《顺境而变,随机而动》

《易而适之论》

《小改变,大影响》

《外化而内不化》

《融入与悦纳》

《“不变”难以应“万变”》

《成功无偶然,善假于物也》等

3.隐喻型 示例:《心存猛虎意,身以蔷薇姿》

《彼岸花开,易道取之》

《璞玉需琢》

《我不是一只永远的丑小鸭》

《化蝶》

《破茧》等

4.时尚型 示例:《由土肥原到白富美的逆袭》

《看我七十二变》

《“大豆”终结者》

《彼岸花开,易道取之》

《做一颗有“思想”的大豆》

《“豆”中窥人》

《你只是需要一点“卤”》

《“转角”遇到“卤”》

《精美的“豆腐”会唱歌》等

5.点题型 示例:《转化的智慧》

《转身的魅力》

《正确的钥匙》

《换一种思路》

《方法——发挥潜能的钥匙》

《生命需要点制》

《找准位置,彰显价值》

《升华》等

6.妙词型 示例:《柔软你的身段》

《要创才能新》

《乐于新,成于华》

《心存猛虎意,身以蔷薇姿》

《生命枝头,“变”之花开》等

作文储备与训练走向

? 丰厚的积淀与学养

? 敏锐鲜活的热点嗅觉

? 哲学根骨支撑的思考力

? 谋篇布局的能力

? 准确而有冲撞力的语言

根性失守 · 鱼目失神

一是空泛失当

《量变与质变》《存在的价值》《科学发展永不止步》等

二是黑白思维

力+不放弃=成功》等

三是审题跑偏

《各有所长》等

四是另起炉灶

在行》 《思念——回忆的世界》等

一、打通读写,抱团取暖

二、中国好声音的启示— “看得见”的提升

示例:《论升华》《论两面性》《论精华与糟粕》《中国的多样风格》 示例:《换个角度就能成功》《是金子就会发光》《无求则亡》《努 示例:《静待花开》《我们都是好样的》《论两面性》《精华与糟粕》 示例:《谈谈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梦》《宁静致远》《绿色营养我

中国好声音——

盲听——回归声音本色,回归音乐梦想,摒弃一切干扰因素

导师——不再是评委,作冷冰冰的结论性评价,而是给以细致精到的指点。

提升——选手在导师的针对性点拨下,得到有效提升。

作文训练启示——

(猜题,套作,过分功利等)。

(二)转身为导师——细化专题指导:针对思维与语言,细化指导环节

提炼材料

运用材料

谋篇布局

表达方式(语言)

? ?

(三)“看得见”的提升——落实专项修改

审题立意

拟题点题

提炼材料

选材用材

谋篇布局

语言锤炼

? ?

作文是练好的改好的,不是教好的。

携手共进

共创辉煌

高三作文训练:讲求科学思维,突破作文瓶颈

作文的万能素材是最不靠谱的,每年到了高考作文的时候,屈原就要跳河,勾践就要尝胆,韩信就要受辱,苏轼就要被贬,贝多芬就要耳聋,陶渊明就要种田,最可怜的是司马迁,无论什么语境和主题,只要需要论据,他就要出现??(《高了个考》)

通过一个题目,带出学生对社会、生活、历史、自然的观察、思考与感悟。

不是引到唐诗宋词、李白杜甫、报纸上宣传的好人好事那儿。除了记忆能力(背材料)之外,其他能力在哪儿?

通过题目测验出考生对个人情感的把握程度,你是一个鲜活、有生命、有复杂情感、有思想的人。 将自己打开,能够展示自己的个性、思考、情感。

一、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突破审题瓶颈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来源于火爆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一)转身为盲听——坚守作文根本:直入思维与语言,排除干扰因素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工人——问好、道别

↓(因果) 保安——寻找并找到

↓(因果)

工人——获救

(三).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卖给老板。一位农民看了却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仔细看着自己的的画:两条绳子牵着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这时,那个农民告诉 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 章,不少于 800 字。 从丰子恺画羊的角度:文艺创作应当忠实于生活;不耻下问;认知要联系实际;突破惯性思维的影响;细节决定成败等。

从老农评画的角度:经验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

丰子恺画羊与老农评羊的角度:人人各有所长,也有所短。

(四).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注意安全:口号,模糊、抽象——请横放:措施,细化、具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注意安全:被动避险——请横放:主动防范(未雨绸缪)

不安全:用后不管,利己)——安全:不用横放,利他(利己与利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于他人利益)

二、遵循同一律,避免偏离中心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

某网友的QQ个性签名“我会坚强,如果不会,那么逞强也好!”引发了大家不同的感慨,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看法?请以“坚强与逞强”为话题作文。

概念模糊

“让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豁达胸襟,让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情愁的沉淀,让步,更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响彻天空的呐喊。”

“我们需要让步,就像高飞的雄鹰不能没有苍穹,就像欲开的花儿不能没有阳光。”

“让步”的内涵是什么,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日常生活用语,我们都知道它的日常用法,我们通常也是这个意义上理解和运用它的。如果你在文中赋予它某种特别的意义,不是不可以,但应该是在通用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并通过你的界定和解说让读者容易接受、能够接受乃至欣然接受。作为本文最重要的概念,其内涵必须是清晰的。否则,建立在这个概念基础上的判断、推理和论证都将失去明晰性。逻辑混乱,论证怎么可能有力量?上引两段话,文字很漂亮,但我们不知道作者所说的“让步”究竟

是什么意思。另外,引用也好,打比方也好,它们可以帮助说理,但不是道理本身,属于不讲道理的文字,只是言语眩目而已,并不能说服人,明眼人是不信这一套的。

概念混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材料二:宋朝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河豚鱼说》,说的是河里有一条豚鱼,在一座桥下游来游去,结果撞到了桥柱上。他不责怪自己不小心,也不知道离开桥远一点,反而生气起来,恼怒那桥柱撞了他。它气得张开两腮,竖起鱼鳍,鼓起肚子,浮到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后来一只老鹰飞过时抓住了它,撕开它的肚子把它吃掉了。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作文。 责人与责己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有学者在评价金庸时认为,一部射雕,表面上是写武侠,骨子里却全是至情至性的文人。最称心如意的是那个旷世的黄东邪,他有一个自己的岛,外人的进入是不被允许的。这岛上桃花盛开,山石奇秀,他有箫有剑有明月有好风有爱女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因此他懒得与人往还,因为他只爱他自己的岛——那只有他那样智力的人才配居住的岛。难怪有人说,做人一定要学黄东邪:你可以顽皮,你可以偶尔犯点邪气,但你一定要有一个别人无力进入的、只属于你的美丽的岛。

坚守你心中的岛(57分)

即使香销玉殒,也不向命运低头,只为坚守你心中自尊的岛;即使疲惫不堪,也要风雨兼程,只为坚守你心中信念的岛;即使帘卷西风,也要醉卧黄花笑,只为坚守你心中坚强的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心中的岛,它被我们的情感烙下了印记和名字,无论世界怎么变,它始终是封闭的,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伴我们走过一生的美丽的精神小岛。

思绪飘《红楼》,黛玉,你在坚守你心中的自尊之岛。你的生命如同一枝秋海棠,沐诗之唐风,浴词之宋雨,出落得蕙心兰质,纤染不染。封建礼教不能囚禁你,面对众人的不解和安排,你始终守着内心自尊的岛并住在那里,不让任何人打扰这一份宁静。写下“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香”,咏菊诗夺魁,月下将诗对月吟??你自尊的岛充满你独特的气息,写下令人赞叹的文字。宝玉娶钗,你的自尊之岛被入侵了,于是你选择了“冷月葬花魂”的命运,香销玉殒,泪洒潇湘。我想黛玉是无悔的,她以为宝玉戏弄自己情感,自尊才溃败。她用生命捍卫自己自尊的岛。我们要活的精彩,就必须要坚守心中自尊的岛,才能挺直腰行走于天地之间,活出尊严。

静览一缕春风,郑愁予,你在坚守你心中的信念之岛。我仿佛听见你三月里达达的马蹄声,踏过芬芳;我仿佛听到你说“我只是一个过客”。我张望,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向更远方走去,去找你的精神小屋。我张望,我看到了你心中的信念之岛在风雨之中给了你宁静,你就这样坚守着这信念的岛,什么苦难化成的刀枪都无法进入。信念是落叶飘零还被涂抹阳光的颜色。我想,它是最美的。我们要活得无悔,就必须坚守心中信念之岛,才能风雨兼程,无悔地说:“我活得有意义。”

篇四:作文指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事例: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曾听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妻子在做饭,丈夫在一旁帮忙。只听丈夫说道:“把油热一下。”“再加点儿水,要干锅了!”“慢点儿,别搁那么多盐。”“快翻一下豆腐。”“怎么还不放花椒!”……“哎呀!”妻子终于忍不住,白了丈夫一眼:“你怎么这么烦人,我会做饭!”丈夫笑了笑,说:“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开车时你在一旁喋喋不休我是什么感受。”

忘记这句话的不只是美国,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很多悲剧就源于这种自私的遗忘。医疗事故与假药的制造者,他们没有亲人吗?他们从未看过病人亲属那一双双焦急与期盼的双眼。自私蒙住了他们的双眼。假冒伪劣的制造者,为何不去“享受”他们的“杰作”?可他们从未听到受害者无辜的申诉。自私捂住了他们的耳朵。面对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熊掌,猴脑的食客们,为何忍心下筷?同为地球的公民,动物为何就不能拥有生存的权利呢?自私,偷走了我们的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非禅语,却同样是救赎我们的良方。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家干净整洁,就请不要将垃圾从窗口扔到楼下;如果想用音乐使生活更美好,就请不要让“夜半歌声”惊扰邻居的美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手中的一把钥匙,只要你将它插入“多想别人”的锁眼,再转动“多为别人”的把手,一个新的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 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分我的命啊!”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因此,对他人的失意、挫折和伤痛,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

你是你,我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但你把我当成你,我把你当成我,这样就换了位,再思考一下……

一对夫妇坐车去游山,半途中下车。听说后来车上其余的乘客没有走多远,就遇到了小山崩塌,结果全部丧命。女人说:咱们真幸运,下车下得及时。男人说:不,是由于咱们的下车,车子停留,耽误了他们的行程。不然,就不会在那个时刻恰巧经过山崩的地点了……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任何人都有被冒犯、被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父亲讲,一次他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他进去后才松手。父亲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听了这话,我心里热热的,联想很多。

我不信冥冥中的上帝,但我坚信自然中的法则。“换位思考”就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法则。

换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谕。古往今来,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真理的身上布满伤痕。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伤右手,我们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和果。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马克思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

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

——卢梭

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

——《增广贤文》

阿米什的恩典》是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所信奉基督教的阿米什人的学校。14岁的玛丽贝斯课余时间会给低年级的小朋友讲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叫德克的人因为信了耶稣而被关进了监狱,他在某个冬天逃出来。士兵追赶他,追在前面的一名士兵掉进了冰窟里,看着后面追上来的人,和在冰窟里挣扎的士兵,他掉回头把士兵救了上来,自己却被后面追来的人抓了回去,烧死了。

(一)值得43年记忆的教育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男孩,不小心将隔壁女邻居窗上的玻璃打碎了。事后,这个男孩很害怕,担心被抓住。但很多天过去,每天面对的女邻居并没有找他。

出于良心的自责,小男孩攒了3个星期的零用钱--15元,准备为女邻居修好窗户。但当他把那15元用一种渠道送给女邻居后的第二天,女邻居给了他一袋饼干。当男孩把饼干吃完后,却在饼干袋里发现了15元钱还有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我为你骄傲!”

在那一刻,这个男孩惊诧了。从此,他明白了世间一件宝贵的东西,它叫宽恕!在43年后,他用笔记下了这个故事。

看完这个故事,一是感动,二是沉思。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经历值得作者铭记40几年?

她并不是谆谆教诲,也不是苦口婆心的解说,却在被教育者的心中激起这么大的波澜。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是严厉的责罚,是请家长来,还是……事实上我们明白,我们所有的方法都不如故事中的那位女邻居做的好。

所以,我认为,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一是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二是要有一颗智慧之心。多一些心灵的理解与信任,多一些积极的引导。

有个强盗闯进禅院朝七里禅师喝道;“把钱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七里禅师指指木柜说:“钱在抽屉里,你自己拿吧,但留一点给我买食物。”

强盗得手后正要逃跑,七里禅师把叫住:“收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说声谢谢啊!” 强盗扭头随便说了句“谢谢”就跑掉了……

后来那个强盗因抢了东西又被捕了,衙差把他带到七里禅师面前:“是他抢了你的钱吗?”

七里禅师说:“他没有抢,钱是我给他的,他也谢谢我了。”

这个人服刑满以后,立刻来叩见七里禅师,求禅师收他为徒弟。

“天使”在人心中,”魔鬼”也在人心中。“天使”会变为“魔鬼”,“魔鬼”也会变为“天使”。魔鬼经过感化、教育、改造,也可以向天使转化。

“你一只脚踩扁了路边的小花,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第一次看到含义如此隽永而富有诗意的句子,我即被深深地打动。原来有关宽恕的诠释可以这样优美而令人感动。

上苍造物,何等超绝,在赋予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一颗宽恕包容之心,就像那小花,从不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人生的际遇,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遭遇,逢坎坷不颓废,遇泥泞不骂娘。时时处处都秉持一颗宽恕包容之心,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快乐。

有一位名厨曾有名言说: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符合每一个人的胃口。厨艺如此,做人亦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别人未必都合自己的胃口,而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这样看来,做人就应该存宽恕包容之心。也难怪孔子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讲的就是恕道啊。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说,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精神一定充实;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心灵一定纯洁;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灵魂一定美丽。

篇五:材料作文:一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

一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非常美丽,但它却有一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喉咙里好像塞满了痰。女主人带它去看兽医,不料检查结果出来,鹦鹉完全健康。原来,问题出在女主人身上,因为她抽烟,经常咳嗽,这只鹦鹉是在尽力模仿主人的声音。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分析:

一是从“主人”来看:他注意到了“鹦鹉”出现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却在于自己。暗含着生活哲理——人看到别人的缺点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毛病却很难;当出现“麻烦”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省自身;我们的言行都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人,特别是老师、家长、“上级”等,身教甚于言传。女主人,因为她给的环境,让鹦鹉未向好得方向发展。告诉我们“不好的环境影响人的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从鹦鹉角度:它“忠心耿耿的学习主人,最终学到的是坏毛病,以致被主人误解。也含有生活哲理——学习他人要有选择,要择善而从,否则永远只是“鹦鹉”。

例文:

不惧对自己下刀,不拒对别人放手

李圣南

“都是你的错!”常有人这样喊道。

可当他愤怒地用手指着别人的鼻尖时,他是否注意到了呢?他的食指指向对方,但中指、无名指、小拇指都反别着而统统指向了自己!

是的,我们总被一种心态冲昏了头脑,觉得千错万错都是别人有错,但恰恰错在我们自身却视而不见。

无独有偶,一位女士为她咳嗽不止的鹦鹉求医问药,心念定是小鸟得病。但检查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

小鸟是健康的,它只是忠实地模仿女主人吸烟后咳嗽不止的声音罢了。有人不禁要问,女士自己常咳嗽,她应该知道地比谁都清楚啊,又为什么怀疑到鸟身上了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

为什么这种问人不问己的病态屡屡成为常态?因为我们看人有眼,却没有一双心中的眼来看觑自身啊!

为了看清别人的错,我们睁圆双目,不择手段。近视的戴上眼镜,仔细地搜寻对手文件上的瑕疵,鸡蛋里挑骨头;烈日下使用太阳镜,立刻让眩晕的双目变得闪亮,让挑剔的眼光无孔不入;网络上采取人肉搜索,一批又一批英勇的纠客奋斗在找茬的前线,让那些犯了小错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前不久被网民痛批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看到那么人多无中生有地谩骂他“做派”,他几近崩溃!我们把别人逼得一无是处,却把双手插进口袋,不舍也不敢来直面自己、挑剔自己,这便是问题所在。

这种看不见自己有错的“盲人”,终将摔倒。因此,我们应不惧对自己下刀,不拒对别人放手。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鲁迅也认为,一个人应不断解剖自己,内心才能得到完善。涅赫柳多夫也有自我省察,即“心灵的扫除”。请拿出勇气来,不惧对自己动刀;也请存一颗宽厚之心,不拒对别人放手!

如果我们如此,世界便会少了那些无谓的争吵。 如果鹦鹉的主人如此,为自己做一个生化全套体检,她的病痛也能早日消除,小鸟也能免受检查之苦。

勿以手指人,请以手指心吧!以手指人,无礼也无理;以手指心,有礼亦有理啊!

让环境适合心境

陈嘉慧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间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声耳。”清初文人涨潮很懂得利用环境,

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最适宜的栖息地。

材料中的鹦鹉是可爱的,它以假乱真地模仿女主人的咳嗽声。但它又是可怜的,渐渐被污浊的环境所侵噬而不知。它只是一只鹦鹉,一只没有思维任人摆布的生物,自然不知其中利害关系。而我们人类呢?我们这个有思维有情感的种群,又有多少人明白“环境影响心境”的道理呢?

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大家都懂,难的不是道理,而是各人的心境。

有人自诩:“我意志坚定。”

是的,我承认,世上确有人“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否则“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会传为佳话流传千古。“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更多的人,是在环境中迷失了自我。这时,更应该从环境中挣脱出来,认真审视:这样的环境与我的心境是否匹配?如果不是,我该怎么办?

改变环境?就一个普通人而言,这是很难办到的。改变心境?何必为了外在的环境而让内心失去依托呢?只需换个环境即可。

美国作家波特的书《空谷幽兰》,讲述了这么一群人:他们生活在幽深的终南山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极少下山,早已“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坚守着内心的那一份纯净,不愿被污浊所侵扰。他们就是中华民族最后的隐士。

似乎陶渊明以后,“隐士”这个概念就很少被提及,但他们确实存在着,如空谷幽兰一般固守各自的心境,不再被纷纷扰扰的世俗所羁绊。

当然,我并不是让大家都去隐居,只是说明,世界确实有这么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心境寻找一片环境,这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是很好的启示吗?换一片环境,守一片心境,如此而已。

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寻境可以邀灵。

正人先正己

一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非常美丽,但它有一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喉咙里好像塞满了痰。女主人带它去看兽医,不料检查结果出来,鹦鹉完全健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女主人是个烟奴,时常吸烟,且吸烟后时常咳嗽,久而久之,鹦鹉便学会了这种声音。然而女主人还带它去看医生。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果你不想“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话,你就必须“正人先正己”。孟子曾说:“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人要自律,正人先正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确定好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尤为重要。只要既不自大自傲,好为人师,又不自卑自贱、甘为奴仆,才能保持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只要能正确对待自己,处事待物都容易了。孟子的见解,当为通理。“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恭敬别人,自然不会侮辱;自己节俭,自然不会去掠夺。而你尊敬人,人也会尊敬你;你掠夺人,人也会掠夺你。因此,正人先要正己。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这句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

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下属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这正如《颜氏家训·治学篇》所说的那样:“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不正,尚且难以自处,如何还能为他人师呢?

素材:

1.“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是模仿的反面例子,那就是盲目。大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不赞成学生一味地模仿他,而是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2.孟子小时,家住墓边,他常学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就是孩子不懂事的表现。“孟母三迁”的故事,并非有普遍意义,教育孩子还是从主观方面入手。

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的孩子,七岁的孩子,父母和老师的影响至关重要,这种影响就是言传身教。这将决定孩子的未来。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