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教室里的读书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25:15 字数作文
教室里的读书声字数作文

篇一:琅琅读书声

琅琅读书声,浓浓书香情

binhesongling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我班学生语文素养,活跃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进行了一系列的班级读书活动,现将我班的主要做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的氛围

1、教室布置书香气。在黑板上方,开设“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读书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生园地”粘贴有关读书知识及学生制作的读书小报。在书柜旁粘贴图书管理制度、学生档案袋、推荐书目、“读书之星”评比栏,营造出了一种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想起读书的氛围。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让学生有书读,实现资源共享,学期初我号召每个学生积极捐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要求每人捐书2本以上,放到班级的图书角,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至今,我班的班级书柜已有图书200多册,借阅次数达500次以上。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闲暇时间的阅读,也为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供了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3、落实好读书时间。为了让读书活动有序开展,我认真制订了“书香班级”的读书计划。计划中为了保证学生读书时间,安排学生每

天中午到校半小时是读书时间。每周星期五下午前一节固定为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第二节是学生读书交流时间。每周星期一、五是学生借书和还书时间。

4、让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读学生推荐的好书,和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5、征集读书名言。在学生当中根据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和感受征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可以把这些优美的名言制成漂亮的书签贴在教室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营造班级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1、为学生开出推荐书目。我通过对孩子和家长的调查,了解当代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知识和经验,每月为学生开列相应的推荐书目供他们选择阅读,并在班级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写明推荐理由,让同学们互相影响,养成选择读好书的习惯。

2、倡导有序阅读和定量管理。为了使孩子们读书走向持久性发展,我积极倡导有序阅读和定量管理。我为孩子们规定了每人一学期的最低阅读量为6万字,背诵诗歌不少于20篇,写读书心得不少于5篇。还在阅读的体裁、题材、书目进度、时间和计划安排上提出了供学生选择的建议,并让孩子们制定出读书计划,要求他们按计划有步骤地读书。

3、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积累。为了营造书香班级的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和学生们制定了“我读书,我快乐”的班级读书

口号,定期举行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想,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坚持写读书笔记。并建立读书档案卡,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自己的读书卡,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兴趣。将好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并得到启示。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简洁、实用的读书方法是搞好读书活动的关键。本学期,我不仅告诉学生读书的重要性,还重点在学生读书方法上下功夫。本学期,我专门在班级里上了一节阅读指导课,加强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再引导学生品读自己搜集的读书名言,让他们懂得读书要有选择,要广泛,要善于挤时间,更要善于思索、质疑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我又结合一篇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展开阅读。我的具体做法是:

1、告诉学生读书要在心中有个自读提纲:比如①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②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③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2、重点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①圈点勾画: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②做批注: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除上好阅读指导课,我还分别上了一节阅读推荐课和一节阅读交

流课。推荐课上,我向学生推荐了一本意大利的获奖作品《爱的教育》,整篇小说融入了人世间种种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爱的教育。同时也进行了生生之间的推荐,激发了学生读更多书的兴趣。

我常常教导学生这样一种道理:“你交流一点知识,我交流一点知识,对一个人来说就知道了很多知识。”在读书活动中,我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交流课上,学生对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讲一讲”、“演一演”、“评一评” ,大家畅所欲言,一节课下来,还觉得意犹未尽,充分调动了阅读寓言的兴趣,进一步形成了阅读寓言故事的习惯。

四、积极开展读书实践及展评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本学期,我在班内积极组织开展了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赛诗会、语文乐园竞赛活动等。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通过读书获得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一些好书,大家一起进步;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古诗朗诵比赛。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运用知识拓展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2、写读书笔记:学校一直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因此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用于摘抄佳句佳段,编写阅读提纲、写体会等。每月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树立起优秀学生典型,成为“读书之星”评选的依据。

3、建读书档案卡:让每个学生制作一张读书卡,展示自己的才

艺,卡上写上读书格言、我读过的书、我记下的诗、我的读书收获等内容。通过展示、评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制作读书档案卡的兴趣。

4、出读书小报: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读书、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心得体会等,每月出一期“读书小报”,班级定期组织全班学生参观、评比。同时,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让学生制作一些精美的书签、封面设计、诗词配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各显神通,有许多精美的作品出现,也充分展示了学生才能。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学生的读书活动也影响了家庭的娱乐,也影响了父母的读书。我班许多家庭都不由自主地形成了家庭读书乐。家庭读书,由于每个人的文化程度不同,职业需求不同,还有兴趣爱好不同,所选择的读书内容也应因人而异。 而家庭读书又有其特殊的意义所在,它除了能够提高我们个人的文化素质外,还能够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搞好家庭读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班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开校初我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将创建书香班级、创建书香家庭的计划发给家长,争取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为孩子创建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使学校和家庭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孩子的读书活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拓展了读书活动空间。

六、取得的成果

通过开展开展读书活动,在本班学生中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

篇二:校园里的读书声

校园里的读书声

赛文学校英语组 徐立方 13985950362

每每感叹90后的学生是垮掉的一代,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不经历风雨彩虹,不知什么叫人生疾苦。偶尔感叹,教书无趣,不得已而为之,总觉无法找到共鸣之处;特别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这种想法就愈加浓烈。不知是社会风气如此,还是我落伍了。反正那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却找不到,整个校园除了打闹声,球场上的欢呼声外,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感到很绝望,偌大的校园,就是少了点书香之气。无奈,彷徨,思索充斥着我的大脑。

夜深了,天凉了。寒冬悄然将至,撵走了那些嘻嘻哈哈之流,一幅皎洁的明月高挂天空。 我放快了往家赶的脚步,不过似乎也沾不了多大便宜,既然每周有5个自习,不过能求一丝安慰罢了。突然,一阵朗朗的读书声想过耳畔。那时,我刚好要走到学校的大门口。我回头一看,是个初中部的男孩。他在草坪上扯破喉咙的读英语,那种蹩脚的英语也只有我能听懂,我也没在意,于是就回家了。

可是,接下来的几个晚上,都会有那小子的身影。他会像李阳那样,不顾及周边的人,疯狂的朗读。他的这一执着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每晚走过那里都会放慢脚步的去聆听他那蹩脚的发音,他的读音确实太烂了。可是,当他的声音引起了赛文对面住户的不满,从对面传来“读小声点”的嚎叫时,我彻底被这小子的行为感动了。是啊!我们的校园也不全是来享福玩耍之流,至少让我看到了希望。不知为何,那晚的月亮总是要更加明亮些,我回家的心情忽然好了许多。

篇三:让课堂响起琅琅读书声

让课堂响起琅琅书声

【内容摘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语法、修辞、逻辑方面都能得到有系统的规范化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各年级段循序渐进的训练,要实现这一阅读目标还是得从小学低段抓起。本文就从激发朗读兴趣、加强朗读指导、注重朗读评价三方面浅谈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低段朗读兴趣的培养的策略。让我们下点功夫,从小抓好朗读这一关。

[关键词] 小学低段、朗读指导 兴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孩子们那声声整齐清脆的读书声永远是校园当中最美的旋律,当琅琅的读书声在校园里响起,如同花儿在吐露芬芳,阳光照耀心田,让人心中充满了美好的希望。朗读是在形式上把书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响亮、清晰的声音语言。也是朗读者自身学习字词句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1]。(徐世英《谈朗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规定的基本的语文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是公认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但不少低年级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识字教学,对课文朗读训练流于形式、蜻蜓点水。甚至以为只要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就行,严重忽视朗读训练的指导。读课文成了走过场,缺乏兴趣与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情感。

心理学表明,最佳的朗读需要情感的投入。学生情感的表现,是受周围

环境氛围的影响。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创设情境,调动他们的朗读兴趣,激发朗读情感,必能使他们对朗读内容,思想感情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 导语创设情境,奠定基调。

在辩论中讲究“先声夺人”,在课堂中老师也要用特色的语言抓住学生

的注意,营造课堂学习的情境。例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时,我通过向学生介绍奥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奥运会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体育盛事,以及能够举办奥运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告诉他们中

国也一直在争取奥运会的举办权,但2000年,中国以两票微弱的票差痛失了机会,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在2004年,我们申奥运成功了。经过这一番了解,学生的国家荣誉感被唤醒了,他们感受到了当时中国人名想带奥运回家的迫切心情,也感受到奥运会申办成功的不易,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奥运申办成功后人们欢乐激动的心情。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朗读课文时也就能很容易读出北京人们、全国人们申奥的喜悦。

(二)图文结合 如临其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孩子们从直观的影像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能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北京》这一课,介绍了北京天安门,现代化建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情况,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富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现代气息的城市。但是大部分孩子没有去过北京,对课文所描写到得景物只能凭借想象。在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结合课文内容插入了北京风景名胜,现代化建筑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更好的了解北京。比如第二自然段描写道,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文对照,孩子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朗读起来也如临其境。

(三)背景音乐 渲染感情。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音乐不能激发或者抑制的。音乐有时是直接的心灵对话,且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在语文中恰当地引入音乐,使之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非常有效。在教学《两只鸟蛋》时,在上课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来到鸟的世界。你们听。”随后我播放了百鸟朝凤的音乐(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教室里的读书声)。孩子们一个个凝神谛听,在欢快清脆的唢呐声中,那活泼欢快的小鸟简直呼之欲出,好像就在我们身边似的。在《一株紫丁香》这篇诗歌的朗读指导中,我播放了《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那动情的曲调在教室里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那动听的旋律,深情的歌词都在孩子心里激起一种美好的情感。接下来,我以去掉歌词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深情地朗读这首诗歌。随后让他们也来在背景音乐中集体朗读。孩子们的情感随着音乐渐渐达到高潮,而深情的朗读则是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

二趣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

(一)角色朗读走进课文情节

《坐井观天》这一课,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构成。同时小鸟和青蛙的语言极富童趣,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学习。在课堂上,在初步学习课文以后,就把重点放在趣味朗读,品读感悟上。目标是用声音,语气来把两种动物的特点表现出来,朗读时着重让孩子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先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先自己熟读,接着扮演青蛙,他们扮演小鸟进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经过多次角色扮演朗读练习之后,我提高难度,请两位小朋友上讲台来演一演,而且要真正说而不是读。当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鸟和青蛙的头套时,孩子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小手都高高举着,戴上头套后,“小鸟”和“青蛙”在讲台上配合有趣的动作,生动的表情,动听的语调,将大家都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朗读的情绪高涨,在一次一次有趣的朗读中了解到了故事的内容,小鸟和青蛙各自的特点,以及“争论”的内容和形式。课堂轻松有趣,下课铃声想起,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二)合作朗读 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欲和好胜心强,竞赛的形式能很好地激发他们潜在的热情与能力。竞赛读的形式很多,男女生赛读,小组赛度,个人赛读都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起到一个比一个读的好的效果。老师作为课堂中的一员,也可以参与到朗读中去,跟他们比一比、赛一赛。一段话比一比读得更有感情,赛一赛谁背得好、背得快。碰到由三字歌,成语,短语所组成的课文,老师与学生对对子,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课堂因为师生互动而趣味横生。读书是枯燥的,我们要把枯燥的读书变为富有生气的读书,因此必须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如接龙读、范读、引读、配乐演读、品演、赛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保持较高的读书兴趣。

(三)打节奏帮助儿歌朗读

低年级孩子在朗读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挨腔挨调,喜欢唱读,即使老师提出要求叫给他们纠正,不一会又会再现。尤其是在下半节课,处于课堂

疲劳状态,孩子的朗读热情很难调动。当课文是儿歌的话,我就根据节奏性强的特点,用拍手来定速度。《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三字歌形式的儿歌,轻松、欢快、活泼。在朗读时,我带领学生拍手打节拍,响亮的朗读伴随着清脆的击掌声,孩子们读得这样整齐,欢快,响亮,仿佛是在内心快乐地歌唱,每一个孩子的小手都在拍打着节奏,每一个人都在用心高声朗读。这样以来,朗读也变成了一件快乐愉悦的事情。能读好当然不在话下。有时课外练习中有小儿歌,很多学生也会边读边拍手,因为他们很喜欢这种形式。朗读是多种器官一起参与的活动过程,老师应该多开发多利用。

三、适当评议,提高朗读能力

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朗读训练必须抓好评价环节。课堂评价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互动的平台。评价时要突出科学性,多元性,互动性。首先,评价的前提是认真听,从咬字,节奏,语调,情感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一)老师评

当学生读书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当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要改进。评价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对于老师而言,如何用你的语言去引领孩子,激起他们的兴趣也是很值得研究学习的。同时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要中肯,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在课文朗读时,评价语言最好能与课文内容结合,做到读中感悟,读悟结合。

(二)生评师

遇到难读的课文,老师发挥范读的作用,让学生来听一听,评一评,说一说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这样的朗读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学生不光知道好,还要能说出为什么好,怎样才能读好。老师也可以在读的时候故意出点小纰漏,比如加字漏字,语调平淡,语速过快等,让学生来“挑挑错”,通过这样老师读,学生评的方式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较快掌握要领,找到方法。

(三)生生互评

学生与学生之间评,小组与小组之间评,男女声之间评,这些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都能对朗读起到示范与引导的作用。

叶圣陶也指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捕捉朗读机会,用智慧和方法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堂常常想起琅琅读书声,让孩子在琅琅书声中读文识字,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验作品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会美好的情感,使学生的阅读、语言、思维、交际和作文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1](徐世英《谈朗读教学》)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郭根福.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教育科学研究,2004(3)

[4]钟启泉.张华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 [M]. 广西师范出版社,2003

篇四:要在语文课上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要在语文课上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朗读,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自古以来的语文教育都非常重视朗读。古人写文章讲究“气”,其中就包含着语感和文感;而一个人的语感和文感好了,再加上有情感的基础,写起文章来就能做到“一气呵成”。那么语感、文感乃至情感怎么来培养呢?我认为方法之一就是反复朗读;反复朗读,甚至还可以培养一个人体悟语言内涵的能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只要在反复朗读中有所领悟,那么学习上的许多问题就好解决了。 可是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却很少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教师的分析讲解太多太细,他们往往喜欢把一篇文章“撕破揉碎”了进行分析讲解,唯恐漏掉了某个知识点;另外语文课堂上的练习和考试也渐渐多了起来,势必要减掉一些环节,减什么呢,自然是朗读了。况且在有些教师眼里,朗读是无关紧要的。试想一节语文课,时间那么有限,教师设计的任务又那么多,于是学生朗读的时间就被挤掉了。老师常常会布置学生“下去读”(即用课余时间去读),可是实际上又会有几个学生能“下

去读”呢?因而学生自己去朗读、去领会的机会少了;在课堂上听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又常常是听得“一头雾水”,如此下去,学生的语文水平怎么能不下降呢!结果是适得其反啊。

其实朗读的作用是不容我们忽视的。经验证明,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篇章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朗读得好,可以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还可以来感染学生,使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唤起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感情色彩的领会,从而更好地受到思想教育。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说多读可以帮助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同时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熟悉语言的结构和规律,能培养其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可见,朗读能获得多方面的效果。因而我认为,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在语文课堂上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要在语文课堂上响起朗朗的读书声,首先是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做为语文教师,自己也应该尽量多地掌握有关朗读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如怎样停顿、怎样把握重音、怎样控制语调、怎样掌握语速等等),然后运用到课堂上去指导学生。在课堂上,

一方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朗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强化口语训练。如果学生自己重视朗读了,不但口头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而且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竟会收到如此效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要在语文课堂上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其次是要求教师能进行良好地示范。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怎样训练学生朗读呢?教师必须率先垂范,用优美的朗读去感染学生,去熏陶学生,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欲望。要达到这一点,做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必要时应该进行专门自修。可以说教师的示范,更能使学生产生朗读的迫切愿望;一旦产生了这个愿望,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就会很高,自然就会跃跃欲试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课堂上教师切莫都用录音机、多媒体来替代自己的朗读,要知道教师亲自示范的作用,是机器所无法比拟的。当然适当运用录音机和多媒体来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朗读的技巧,提高其朗读水平,这是可取的,不能一味排斥的,但要把握好时机和次数,要把握好一个“度”。

要在语文课堂上响起朗朗的读书声,第三是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训练。朗读训练可用的方法很多,如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或男女生分读,或分小组分读,或个人轮流接读;一篇文章根据作者表达的感情,有的段落用低声调读,有的段落用高声调读。如果是对话较多的记叙文或小说、剧本等,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果是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就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努力做到声情并茂,美文美读。事实证明,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朗读,学生兴趣大,读得也比较认真,效果很不错。同时学生在准备朗读时,也会认真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感情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要在语文课堂上响起朗朗的读书声,第四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朗读习惯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正确的朗读开始训练,然后达到流利的朗读,再达到理解的朗读,最后努力做到有表情的朗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步步落到实处,要做到在每一步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还要做到在语文早读时必须朗读,每篇课文必须朗读,写好一篇作文后必须朗读(实际上朗读自己的作文,还可以发现作文中不

通顺的语句;哪个句子读起来觉得别扭、不顺,那么这个句子必定有毛病),见到好文章就要朗读,并经常举行诗文朗诵活动,以强化朗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才能经常自觉地进行朗读。

在进行诗歌、抒情散文和文言文的教学时,要把朗读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朗读让学生来辨味这类作品中炼字炼句的功夫,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来加强对作品的篇章结构和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方法的理解;通过朗读来加强对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和作品深厚的内涵的领会。而这些内容仅仅靠教师琐细的讲解,是很难能深入到学生内心中去的;反过来说,只有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领悟到的东西,才会令他们感到欣喜,自然就记得牢。经常进行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综上所述,由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文感和情感方面,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尤其在新课程背景

篇五:让学生大声读书

让我们大声读书

“读出声音来”“把嘴巴张开”“舌头放到位置”······在教室里,让我们站起来开口大声读书。

多年的语文学习,我早已总结出一条规律:“大声读书” 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也是学好语文的表现。开始大声读书,大声地读好书,喜欢大声读书,这就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一个进步过程。

一个小学生,嘴巴紧闭,默默地看书,看起来很专注。但你若是语文老师,上前问他,百分之八十那个学生只会低头不语,动也不动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读的是什么。也许他知道,可是他长时间闭口不出声,已不习惯说话了。我们学语文,本来是要学得更会说话,现在却看书看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这其实就是长期不出声读书造成的。长期读书却不发出声音,慢慢地对自己的声音感到陌生,且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站起来说句话,表达一个意思也没了自信。这样下去,不仅对说话有影响,就连其他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的,因为我们只是默默学,默默读书,这样不仅会慢慢失去自信心,而且人也会消极起来。

大声读书,即朗读。一个人的口语说话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初始的训练就应该是朗读。大家想,如果一个人面对着一篇现成的文字还不能流利地朗读出来,难道还指望他即兴的像模像样地说好话吗?我们的学生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羡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但是人家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也是练出来的。朗读(大声读书)应该是锻炼的第一步。

多年来,我所在的班级的同学们都会大声读书,无论学习好坏,老师都鼓励他们抓住机会放声朗读。从读出声音到流利地朗读,从自然地朗读到声情并茂地朗读。每一个同学,无论语文学得好的还是不好的,个个都显得劲头十足,积极大胆。这些都归功于“大声读书”。

大声读书,可以让我们重整旗鼓;大声读书,可以让我们找回自信;大声读书,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大声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尤其是早晨朗读的好处更多。

大声读书,对身体健康有利。早晨老师从不让我们写字,更不会在早读课上讲课。每天的早读课我们都有同样的任务:大声读书!读出声音来,嘴巴张开,舌头放到位,不吃字,不重复,自己的耳朵听见自己的读书声。(当然,不能大吼大叫扯着嗓子读)。我们通过大声读书,把在身体里淤积一夜的浊气发泄出来,很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大声读书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

大声读书,有助于强化记忆。朗读时,口、眼、耳、脑、心并用,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增加了文章向大脑输送的渠道。

大声读书,有利于培养语感,形成对语言敏锐的感悟力。朗诵时声情并茂,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的缓急和语气的轻重,则会将朗读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大大提高了语感素质。

大声读书,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在学习语言时,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有感情地朗读,使声音进入大脑后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大声读书,可以对我们进行美的熏陶。我们对诗词一类的文章大声朗读,从中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感受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大声读书,可以避免困倦和思想开小差。默读使人易生倦意,变得昏昏欲睡,而大声读书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倦意,振作精神。默读也极易让人游离于读书的内容之外,心游万仞,把小差开到十万八千里,而大声读书就可以汇聚心思,专心于读书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抛弃懒惰,激情投入,大声地读起来吧!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