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真情不变怎么造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23:23 写作技巧
真情不变怎么造句写作技巧

篇一:初中语文第一次作业

初中语文第一次作业

张家港市凤凰中学 钱芳

1.结合《关于“写作”的目标、教学与评价》说说你对写作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认识。

答:课程标准对总目标的表述是:“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的能力。”这就是语文课程对写作总目标提出的要求,也是初中写作要达到的目标。

具体目标有八项:

第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是课程目标对于学生写作态度的一个基本要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孩子们在作文中说真话,述真情”。 这里的真情实感,一是感情要真实,要说真话不说假话;二是感情要是自己的,不要总说别人的话,甚至说套话;三是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要有青春的活力。实际上,写作的源头还在于做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样才有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思考、判断。

第二,具体的目标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我们要引导学生去重视自己的生活体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勤于思考,不断发现。一个成功的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一般来说都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入了解生活以后,才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写好文章。

第三,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这个目标强调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教师要采用多种的方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储备鲜活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范文展示、教师的自身示范、同学的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构思立意,列纲起草,加工修改等方面逐步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独立写作的能力。

第四,是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去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地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要求学生逐步具有文体的敏感和自觉,学会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应该创设多样的情形,促进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得到展示。

第五:写记叙文章,记叙性文章要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要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要求是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的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记叙文最主要是表达意图要明确,内容要具体充实,说明文就是明白清楚,议论文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应用文是生活中需要的常见的。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应当让学生明确这些基本要求,掌握这些文体的写作要求,循序渐进地打好写作基础,能够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第六: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的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缩写、扩写和改写,可以设计不同梯度和不同长度的专项内容,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写作内容的内在联系的感悟能力,以及对不同写作方式的运用能力。

第七: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学习修改作文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要求。初中阶段在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修改的要求,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包括遣词造句准确通顺,符合语言的规范和语感,能够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等。二是修改的交互性,就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互评的目的实际上是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然后把自己的文章改得更好。

第八:关于写作的数量和速度,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2.你是如何有效开展中学作文写作评价的?(200字左右)

答:我觉得写作评价要依据学段目标、突出重点,进行综合性评价,写作评价要依据学段目标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克服作文评价的随意性,研究和制定出不同年级的阶段性写作评价体系,使写作教学和写作评价更加科学。例如,对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评价,既应该有相对统一的评价,也应该有各自年级段写作发展目标和评价重点。

还有,要注重讲评规划,每次讲评应该有明确的讲评重点。一学年14篇大的作文,每次讲评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确立一个主题。

写作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情感、习惯与态度、价值观等评价,这方面的评价应该应用于学生写作的全过程,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侧重于活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否真实,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3.针对你在写作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某个问题,写一篇写作指导教案。(500字左右)

作文教案:《认识你真好》

一、教学目标:

?能仔细观察人物,准确捕捉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

?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接触过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有的让我们感动,令人陶醉,甚至泪流满面,当时的情景似乎又浮现在眼前。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令你激动不已、深深记着的人。

2、作文指导:

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这样一个“真好”的人,但是,要想写好、写活人物,就必须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人物的个性特征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它存在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及细节等之中。欲表现人物个性就需要从这几方面入手,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人物个性。

一、肖像描写:

进行肖像描写,最根本的要求是抓住主要特征,“以形传神”,达到外形与内情的和谐统一。如《童年的朋友》中对外祖母的肖像描写。

二、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要言如其人,读起来感到形象而逼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要写出人物的“好”来。

三、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应做到情动于内而形于外,也就是说行动要蕴含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必须是人物内在性格的外在形象表现。要把人物的“好”用恰当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来。

四、心理描写:

写人要写得深刻,就必定要写人的心理,只有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才能体现人的性格特征,塑造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的典型形象。本文应重点写“我”的心理,“我”感受到了对方怎样的“好”。

五、细节描写:

任何作品,它合情合理的故事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的生活环境,都离不开传神的细节描写。

细节要典型。要选择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有意义的细节,选择能有力服务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的细节。如《赵普》中对赵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3、学生写作《认识你真好》。

篇二:六年级语文 张玉川

六 年 级 语 文 调 研 试 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卷首寄语:在最近这段时间,我们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今天就让我们尽情采摘成功的果实吧! 一、拼得准,填得好。(10*1分)

chéng kěn xiū rū xuàn rǎn xiàn mù lí míng

pái huái zhuàn xiě

jìng m? bǔ rǔ

bēi wēi

二、用“√”画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和字形(8*1分)

作(dāng dàng)

兴 奋(xìng xīng

) 藐 视(miǎo mǎ

o) 外 宾(bīng bīn)

稳 (键 键) (勘 堪) 测 (峻 竣)工 诚 (恳 垦) 三、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10*1分)

五采斑斓( ) 礼直气壮( ) 无敌放矢( ) 谈笑风声( ) 豪不介意( ) 振耳欲聋( ) 迫不急待( ) 浮想联篇( ) 大意凛然( ) 坚真不屈( ) 四、根据要求写成语(4*1分)

1、形容场面热闹的成语: 、 。 2、描写注意力集中的成语: 、 。 3、反映秋季特点的成语: 、 。 4、带有贬义的成语: 、 。 五、知识延展( 5分)(创新题)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

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在你的读书生涯中,一定有使你百读不厌的好书吧,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最喜欢读的是哪一本书?为什么喜欢读这本书?请你把它推荐给大家。

六、比一比,再组词(8*1分 )

眺 ( ) 欲 ( ) 塞 ( ) 羞 ( ) 跳 ( ) 裕 ( ) 赛 ( ) 差 ( ) 七、按要求写句子。(5*1分)

1、这么可爱的一只小鸟,难到我们不应该放了它吗?(改为陈述句)

2、蝉儿很爱鸣叫。(改为拟人句)

3、小军应该去看望生病的同学。(改为双重否定句)

4、采茶姑娘摘下嫩芽。(扩句)

5、如果你有了心的书房,你会用哪些名言警句或诗词来布置?写两句看看。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0分 )

(一)给家乡孩子的信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 )我有才华,( )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

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发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发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给你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它们”是指 。 3、上文是著名作家 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讲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中,作者多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请把你感触最深的一处抄写下来 。 读了这段话,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作者 的高尚品格;感悟到比生命更有价值的是 。

4、巴金爷爷讲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是 。在我们熟悉的人物中,可以称得上“生命开花结果”的有 、 等。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一个排比句。

(二)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的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块,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记,用心想。”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才明白,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而草率的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重点的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从此,他每读完一段书,就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点,且留心把重要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囫囵吞枣: (2)日积月累: 3、(1)陈正之以前是怎样读书的?

(2)听了朱熹的忠告后,他又是怎么读书的?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九、作文( 30分 )

真情不变怎么造句

人间的真情无处不在。你在生活中肯定也感受过来自朋友、老师、同学、家人等的情谊,也许短短一瞬,却让你久久难忘。请你选择一件事情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求事情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450字左右。

标题:

同学们:本次试题都做完了吗?请再耐心检查一遍吧,要仔细呦!另外,把字写得漂亮些呦!

篇三:六语

六 年 级 语 文 调 研 试 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卷首寄语:在最近这段时间,我们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今天就让我们尽情采摘成功的果实吧!

一、拼得准,填得好。(10×1=10分)

chéng kěn xiū rū xuàn rǎn xiàn mù lí míng

pái huái zhuàn xiě

jìng m? bǔ rǔ

bēi wēi

二、用“√”画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和字形(8×1=8分)

当 作(dāng dàng

) 兴 奋(xìng xī

ng) 藐 视(miǎo m

ǎo) 外 宾(bīng bīn) ....

稳 (键 键) (勘 堪) 测 (峻 竣)工 诚 (恳 垦) 三、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10×1=10分)

五采斑斓( ) 礼直气壮( ) 无敌放矢( ) 谈笑风声( ) 豪不介意( ) 振耳欲聋( ) 迫不急待( ) 浮想联篇( ) 大意凛然( ) 坚真不屈( ) 四、根据要求写成语(4×1=4分)

1、形容场面热闹的成语: 、 。 2、描写注意力集中的成语: 、 。 3、反映秋季特点的成语: 、 。 4、带有贬义的成语: 、 。 五、知识延展( 5分)(创新题)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在你的读书生涯中,一定有使你百读不厌的好书吧,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最喜欢读的是哪一本书?为什么喜欢读这本书?请你把它推荐给大家。

六、比一比,再组词(8×1=8分 )

眺 ( ) 欲 ( ) 塞 ( ) 羞 ( ) 跳 ( ) 裕 ( ) 赛 ( ) 差 ( ) 七、按要求写句子。(5×1=5分)

1、这么可爱的一只小鸟,难到我们不应该放了它吗?(改为陈述句)

2、蝉儿很爱鸣叫。(改为拟人句)

3、小军应该去看望生病的同学。(改为双重否定句)

4、采茶姑娘摘下嫩芽。(扩句)

5、如果你有了心的书房,你会用哪些名言警句或诗词来布置?写两句看看。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0分 )

(一)给家乡孩子的信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 )我有才华,( )我

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发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发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给你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它们”是指 。 3、上文是著名作家 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讲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中,作者多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请把你感触最深的一处抄写下来 。 读了这段话,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作者 的高尚品格;感悟到比生命更有价值的是 。

4、巴金爷爷讲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是 。在我们熟悉的人物中,可以称得上“生命开花结果”的有 、 等。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一个排比句。

(二)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的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块,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记,用心想。”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才明白,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而草率

的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重点的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从此,他每读完一段书,就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点,且留心把重要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囫囵吞枣: (2)日积月累: 3、(1)陈正之以前是怎样读书的?

(2)听了朱熹的忠告后,他又是怎么读书的?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九、作文( 30分 )

人间的真情无处不在。你在生活中肯定也感受过来自朋友、老师、同学、家人等的情谊,也许短短一瞬,却让你久久难忘。请你选择一件事情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求事情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450字左右。

标题:

篇四:作文从造句起步

作文——从造句起步

南京市青云巷小学 金魁

2004年12月 鼓楼区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5年2月在区学期初教研上做了专题讲座

【内容概要】

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采,才能有所创造。《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根本精神之所在。我曾经尝试过用大量的作文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细节,以图让他们能在作文中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细节的描述。这种方法虽然收到一些效果,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时有限的,总不能用作文占据他们有限的学习时间吧?但平时不训练,孩子们的作文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有什么办法既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心灵又不耗费时间呢?面对这些现实情况,我开始把眼光盯在了造句这种极为平常的训练上,采取了以造句训练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丰富学生心灵体验的方法。一切从心灵开始,作文——从造句起步。

【正文】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通过写作指导让学生把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把他们个人的生活体验,把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真诚而恰当地表现出来,以促成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逐步完善。即使学生长期生活在“三点一线”,甚至是“全封闭”的环境中,几年来,依然认识了不少同学和老师,接受了不少知识和信息,领略了不少生活的色彩,亲历了许多细微的事情。家庭、学校和所感知的外部世界,这一切该引发起学生们多少甜美的或是苦涩的回忆,勾起我们多少思绪绵长的联想和想象?它又蕴含了多少启人心智的哲理?日月星辰、雨雪风霜、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一切,可以言说的实在是太多了。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生活对孩子们并不刻薄,他们缺少的倒是灵敏地感悟、深入地思考、真诚地展现和自由地表达,缺少的是发观美的眼睛和知情明理的才识。但小学生涉世未久,毕竟不可能有丰富的阅历,所以论及写作,敏于感悟,勤于采撷,就近开掘是非常重要的。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深深感受到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对生活中人和事的淡漠,对生活的观察和心灵体验的不足

直接导致了他们作文材料的干涩。例如我新接班时曾经让学生写过一篇反映母爱的文章,大多数学生写的材料不是母亲在自己生病时悉心照料自己,就是写母亲在学习上多么关心自己。能着眼于生活细节的孩子很少,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我们的孩子怎么了,难道他们体会到的母爱只有这些,生活中母亲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难道只是在这些时刻他们才能留下印象。母亲在平时生活中关心自己的一个个细微的情景真的在孩子的脑海中不留痕迹吗?这又一次提醒我,引导孩子用心灵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细节是多么重要。否则,孩子毕业时还是写出那些空洞的作文,还是借助“作文选”才能找到写作材料,还是在作文中违心地留下印迹。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

我曾经尝试过用大量的作文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细节,以图让他们能在作文中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细节的描述。这种方法虽然收到一些效果,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总不能用作文占据他们有限的学习时间吧。可是平时不训练,孩子们的作文很难写好。有什么办法既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心灵又不耗费时间呢?我开始把眼光盯在了造句这种极为平常的训练上。面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造句训练为突破口,充实学生心灵体验的方法。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渐进的教学观点:

(一)课堂引路,改变学生的造句观

通常,教师们认为造句这种训练旨在让学生理解词语和其用法,或者是学会某种句式,但在我眼里,造句是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绝佳途经。在当今分数仍然当道的时期,教师们、学生们在遇到造句这种练习的时候,往往只注重造句的正确性,而忽视了造句的本质——为学生们的作文打基础。不少学生没有真正重视过造句,认为只要造对了,得到分数了就行。所以即使到了高年级,学生造出的句子还是呈现出简单化的问题。例如要求学生用“酷爱”一词造句,有学生这样造:“我平时酷爱读课外书。”“我的爷爷是个老教师,平时酷爱书法。”“我的表姐是南大中文系的,她酷爱写作。”面对这样苍白的造句,作为一位教师,你是给分,还是不给分?

由上例可见,大多数学生对造句练习的认识是不当的,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要加以引导,转化。要引导学生通过造句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充实自己的心灵体验。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中有一个关联词“一边??一边??”要求学生造句。课堂上,有学生说道:“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我就问他:“你造的这个句子是完整的,但你为什么造这个句子呢?”他答道:“这不是您要求我们造的

吗?”

当时我灵机一动,追问:“那么,你觉得这种习惯好吗?”他答:“不好。”“不好在那里呢?”这个同学一下愣住了 ,别的学生说道:“这样既不利于消化,又容易受电视影响,养成拖拉的毛病。”

我继续启发:“如果你们在造句时把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表现出来,能够提醒自己的家长、亲戚、老师、同学,让他们改掉一些坏习惯岂不更好。”于是就有一个大胆的学生说:“老师,有一次晚上我回教室拿作业本,发现你还在改作文,你一边改作文,一边在抽烟。我觉得你的这个习惯很不好,对你的身体不利,你能不能改一改?”

我当即表扬了他,并对他的关心表示感谢。同时也告诉其他学生,这样的句子既具体又具有实际作用,非常好。又有学生说:“我们班王翔飞同学经常一边吃零食,一边写作业,这样既写不好作业,也不卫生,我真心希望他能改掉这个习惯。”一席话说得王翔飞还挺不好意思,不过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同学善意的劝告。

我进一步启发他们:“这个关联词不仅可以用来告诫别人,还可以用来表示自己对别人的赞赏,你能试试么?”立即有人作出反应:“我们班袁晶同学经常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难怪她知识那么丰富,我要向她学。”还有人说:“我妈经常一边打毛衣,一边陪我做作业,我有时真觉得对不起她。”学生渐渐地投入了真感情,素材也多了。

课后我鼓励他们多造几句,读给描述对象听,再把别人听后的表现记载在句后,看看自己的句子有没有用。学生普遍反映有一定效果。我觉得这种方法可行,便一直将其作为常规练习,学生造句不枯燥了,有兴趣了,罕有应付的现象。有时他们为了造一个好句子还会主动来问我有关用词、生活常识、科学知识等问题。我的探索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二)平时练习,点拨引路,丰富学生心灵体验

自从开始探索造句和学生心灵体验以及作文的关系这一研究主题以来,近一个学期我都将造句作为每天学生必有的作业,坚持了整整一学期,我常常利用课文中现有的词汇,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真实的细节,在造句中表现真实的个人感受,写成语段,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我引导学生把造句作为培养自己发现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经,平时细心地观察生活,学会在观察中思考、感悟。我给学生提出了四个要求:造出的每个语段要有主题,有具体内容表现主题,写真实的人、事、物,表达出个人真实的见解和感受。

每篇课文中都有不少好词,如果从每篇中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切身体会进行造句练习,无异于进行一个个作文片断的练习。教师根据实际

进行选择,不一定非要选那些深奥的,因为我们的目的在于借助词汇这个训练点练习观察、写作,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通过平时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不仅仅是把目光放在学生会不会运用某个词汇上。所以选词不必太伤脑筋,要把精力用在如何让学生好写,能写,如何评价学生的造出的句子上。

例如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极为大气,也极为精辟的诗歌,其间好词佳句层出不穷,但我却把眼光盯在了“中国”、“自豪”、“羊群”这三个不起眼的词语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受分别写出语段,把自己想和老师同学或者其他人说的话写出来。

我以“自豪”为例谈谈我的引导方法。我引导学生首先从所给词语入手,尽可能寻找和这个词相关的一切信息,然后将信息中自己最想评述的,最想向别人介绍的内容写出来。其次,让学生自由造句,确定自己句子的主题,要让学生明白,造一个句子,也是要有主题的,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不能盲目地写。于是一个后进生写出了这样的句子:“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我感到非常自豪。”

学生造出的这个句子有鲜明的主题,但是不够具体,感情也是浅层次的。这时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就很重要了。我在肯定了这个句子主题鲜明,真实之后,问全班学生:“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中,你知道有哪些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呢?谁能说说?”学生说:“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建筑,值得我们自豪。”“中国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值得我们自豪。”“……”

有了这么多的材料,这位学生想把这个句子写具体没有什么难度了,但这个句子还缺少一点个性,缺少一些自己的思考。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中国的确有不少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但中国历史上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值得我们自豪呢?”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他们立刻就提到了鸦片战争,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一个又一个他们所知道的屈辱的历史事件立刻在教室里再现出来,谈到这些,学生们真的开始义愤填膺了。

我不失时机地说:“那么,我们刚才谈的这些内容是不是也可以写进这句话中呢?”学生的回答显然是肯定的。我又问最先造出这局话的孩子:“从自豪这个词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灿烂的文明,也见证了中国屈辱的历史,你是个小学生,更是个中国人,有什么感受呢?”他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这么多素材和感情积淀的基础上这个孩子造出了一个语段:“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我们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我们有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城,我们有地动仪、圆周率……但是,我们也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被日本人侵略的历史;在世界许多发达的国家,中国人被瞧不起,中国的经济还很落后。我是一名小学生,更是一名中国人,我爱自己的国家,我不愿我的祖国被瞧不起,我要努力学习,将来让我们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个句子虽然最后的语气有些稚嫩,但说出了孩子的真实感受。“自豪”一词不仅让他写出了值得自豪的好句子,也丰富了他的心灵世界,给自己上了一节有意义的人生小课。

刚才的例子中,借助了其他学生的言论和教师的引导,帮助后进生写出了比较具体、有真情实感的句子,但是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定势。所以我在平时的引导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指导过的句子,只允许句子的始作者进行完善,其他同学不要再造相同的句子,按照老师引导的方法去思考,你一定能造出很好的句子。

还是用刚才的例子。在这个学生会造之后,教师不能就此罢休,否则其他孩子的思路会受限制,我又引导其他学生:“其实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刚才这个例子只是沧海一粟,比如让我们自豪的可能是学会了做一道菜,也许是为父母献上一杯茶,或者是哪天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只要我们多想想获得自豪感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并把这些细节、体验写下来,我们就能造出好句子,就能真正感到自豪,感到造句的魅力。”

再如,另一个学生造的句子:

“暖流——晚上,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端来了一杯热菓珍,虽然是寒冬,但我感到了一股暖流。”

我给了全班孩子这样的引导:“孩子们,母爱真的很伟大,在我们不经意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来自于母亲的暖流,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你感觉到多少这样的生活细节了呢?不妨写下来,多写一些细节,用排比句记录下来,一定很好。”

紧接着,全班同学就纷纷发言,捕捉到了一个又一个体现母爱的生活细节,他们之间相互启迪,相互点拨。在听了班上同学的发言后,他交上的作业,把这句话改成了:

“暖流——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妈妈端来了一杯菓珍,暖流在热气中散发;早晨,我在妈妈的提醒下睁开眼睛,暖流在牛奶杯中散发;考试没考好,母亲给我一个鼓

篇五:句子训练

造句这种语言训练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得很普遍,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字词教学退居次要地位,用得相对少了。其实,中学阶段进行造句训练,对夯实语文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仍是很重要的。因此,初中造句的训练还应多进行。根据个人实践,笔者将初中造句训练分为词语、句式、情景三大类。举例说明如下。

一、词语造句

分两种类型。

1.单词造句。用新课中的生词造句,这是造句训练的基本形式。选作造句的生词最好是使用频率高的,表现力强的,易误用、错用的。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心惊肉跳”、“头晕目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鉴赏”、“人声鼎沸”等等。还可选用一些副词、介词、连词等虚词,使学生体会它们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如“竟然”、“偏偏”、“才”、“完全”、“几乎”、“可能”、“从??到??”、“越??就越??”等等。

2.多词造句。用几个词连起来说一段话,要求语句连贯、顺畅,语意明确、合理。它又可分为几种形式。

(1)用同篇课文内两三个同类词语造句。如《信客》中的“风尘苦旅”、“穷愁潦倒”、“低眉顺眼”等。

(2)用一组同义词或反义词、贬义词或褒义词,或同反义词搭配,或褒贬义词搭配造句。如“溃败”、“溃散”、“溃逃”、“溃退”;“殉难”、“遇难”、“牺牲”、“毙命”等。

(3)用几个不同词性的词造句。词语数量可以从两三个逐渐增加到四五个。如《绿色蝈蝈》中的“隐隐约约”、“毫不犹豫”、“劫掠”、“津津有味”等。

(4)多个关联词造句。可以从课文选取多个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进行多重复句和语段的造句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桥之美》中“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用加点的词造句)。

二、句式造句

用在表达上有特殊效果的句式练习造句。

1.双重否定句。常见的句式如“不能不”、“不得不”、“不是不”、“无不”、“没有??不??”、“没有??否则??”、“非??不可??”等。这种用句式加强语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或改写体会掌握。

2.肯定句和否定句。这两种句式,在表达同一意义时肯定句语气强于否定句。可以从课文中摘出例句,让学生进行转换练习,以体会二者在表达上的区别。如《背影》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改为否定句),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改为肯定句),非自己插嘴不可”(改为肯定句,体会表达上的变化)。

3.主动句和被动句。这两种句式,因受事、施事的对象不同,而使其在表达上有了特殊性。有时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使句意明确,主语一致,语言连贯、顺畅。练习可从单句仿写逐步过渡到句式转换。如《蜡烛》中“老妇人育乞西本来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层,??第二层被炮火轰毁了,她就搬到楼下去住??”(注意每句中加点词与画线词之间的关系,把主动句与被动句互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4.修辞格造句。修辞格的运用,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这种造句训练,能培养学生锤炼词句的习惯。近年,各地中考仿写、改写句子的试题,多以这种形式为主。这类造句训练,可分为单用、叠用两种。单用,即一句话只用一种修辞方法,可多选用现在考查较多的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偶、反问等进行训练。如比喻句中本体不变的改写: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孔;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安塞腰鼓》)

仿照以上句式,再续写一句:

一样,是。

本体改变的改写:仿照以上句式,写三个句子:

节日的礼花,在天空绽放。一样,是;

一样,是;

一样,是。

叠用,即几种修辞格同时运用在几句话中。如: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难道没想到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

?虽是一棵,

却能抗击风雨;,

?如果能这样,你的人生也就无愧了。”(填写与上下文句式和意义一致的句子。)

三、情景造句

情景造句,即限定一定的内容或语言条件,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造句。这类造句学生自由思维空间较大,能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时可以和句式、修辞的训练结合进行。教师需要从逻辑到修辞作具体的、富有启发性的指导。

1.限定情景。比如:

(1)拟口号、标语、广告词等。如为教室拟定两三条有激励性的大标语;为学校举行的救助贫困生活动拟两三条口号;为班级教师节座谈会拟写一二百字的发言稿等等。

(2)拟写对联。如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对句。如“周敦颐独爱莲”(对下句);以范仲淹和欧阳修为主人公写一幅对联等等。

(3)仿照描写。如仿照《故宫博物院》中“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苏州园林”的写法,描写自己所熟悉的一种建筑。

2.限定语言。比如:

(1)用100字左右描写“运动场”中“同学们”的“笑声”。

(2)自己设定情景,用50字左右具体描写出一种“辛苦”。

(3)写一段话,介绍你的班级,段落是总分或分总关系。

以上所列的造句训练形式,可根据学生实际语言水平和教学内容,随年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课内到课外,灵活选用,循序渐进。有的句式练习,如主动句、被动句、修辞格等,重在培养语感和习惯,让学生体会其在表达中的基本作用。理论知识不必涉及太深,更多的知识留给学生到高中去学习。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不少地区的中考先后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仿写句子,并且所占分值不低,2至6分不等。这种题型的出现,把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可以这样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仿句训练,既是应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一、仿句考查题型例谈

仿句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一个完整的名句做例句,让考生按要求仿写。如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试题第6题:

依照下面的例句,以“你渴望理解吗”或“你希望成才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2.限定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来仿写。如2002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第25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____________

浪花是部首,____________

涛声是音序,____________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____________

3.出现关联词语,让学生模仿造句。如2002年重庆市的模拟考试题第22题:

仿照第10段画浪线的句子(“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以“XX忽而??忽而又似??”为形式造一个句子。

4.提供原句和仿句的开头,要求仿写出与原句大致相同的句子,内容上要求适合原文语境,语意贴切顺畅。如深圳市2002年中考模拟试题第18题:

根据所给文字的开头,再写一个与例句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要求放在此文语境中做到语意贴切顺畅。

原句:“画儿?不,它不是画。有谁在哪幅画里能听得见那潺潺的流水声,能闻得到那泥土和野草的芳香呢?”

曲儿?不,____________?

5.对联的形式。对联本来就是一对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上下联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或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对出另一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仿写句子的过程,只是对联本身还有音韵和平仄的要求,比一般的仿句练习难度更高。如2001年吉林省的中考试题第30题:

①上联:读好书乐趣无穷

下联:____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学子论古今。

不管哪种形式的仿句,所选的例句都比较有创意,能力层次比较高,生动形象,十分精警。内容上,或是生动的描写,或是精辟的议论,形式上,一般都使用较常见、要求中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对偶等,既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语境的理解和把握,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原句进行信息提取的能力。所以答这种题需要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加强仿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仿句训练方法例谈

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仿句训练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阶段、分题型训练的方法进行。

第一阶段,用关联词语仿写句子。训练题举例:

1.原句:“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吧,但这些事情,是无论哪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维护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友邦惊诧”论》) 要求:用“即使??但??无论??就??”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2.原句:“那时候,只要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江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要是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教人多么惊喜呀!’”(《我的叔叔于勒》) 要求:“用“只要??总要??要是??那??”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3.原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白杨礼赞》)

要求:用“我赞美××,就因为××不但??尤其??”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这种类型的训练以课文的原句为蓝本,学生不会因陌生而无所适从,要答好并不难。要注意的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原句所表达的关系一致。

第二阶段,限定修辞手法仿写句子。训练题举例:

1.阅读《狮子和野牛》后,请仿照“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这个句式完成下边的句子:____________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也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

2.“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嗅得出四季的不同?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疾徐?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

3.“当某种细菌入侵人体,人体内的信号队伍马上播发紧急警报,并且告诉‘白细胞兵团’,敌人在何处,兵力有多少,同时立即扫清白细胞部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派出‘部队’包围‘侵略者’,个个细胞严防死守,不让它们逃跑突围,等‘大部队’一到,一场恶战就开始了。”请以蜜蜂采蜜为内容,模仿这段话的形式,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4.对出下联,表现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上联:站起来当伞,给群众遮风挡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修辞手法,仿句题中考查得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对偶。这种题目需穿插在文段阅读中进行。这种练习,让学生能真正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而不是死记条条框框,能体会到仿句的真正目的——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第三阶段,仿写名人名言。精选名句举例:

1.一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就愈感觉失去时间的痛苦。(但丁)

2.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雨果) 3.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做自己的主人。(罗曼·罗兰)

4.人们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事情,总是会碰到偶然的机会的。(巴尔扎克)

5.人生无论在极坏的时候或是最好的时候,总是美的,而且向来是美的。(德莱塞) 6.河床越深,水面越平静。(莎士比亚)

这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的综合训练,提示语越来越少,促使学生先读懂原句的深刻内涵,发现原句的形式特点,再组织成精粹的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学生自己写名言的过程。

三、仿句训练的三原则

1.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考试中仿句题型的不同,学生对给关联词语写仿句比较熟悉,对对联形式比较陌生,适合于集中时间训练。前者便于学生掌握规律,快速过关;后者便于学生快速了解对联这种文化形式的特点,少走弯路。而名人名言的仿写适合于分散训练,让学生天天都能与名言打交道,加强文化熏染,以利于学生写出精粹的语言。穿插在阅读文段中的仿句训练更需分散进行,因为学生的时间紧、功课重,不可能做大量的课外阅读文段的练习。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把握好训练的度,效果会更好。

2.要求从严,给分从宽,鼓励为主的原则。

不管哪种形式的仿句训练,学生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老师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评判。同时,部分学生的答题难免稚嫩或肤浅,老师应该以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对于形神皆备的好仿句,更应该大张旗鼓地推介。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对仿句这种新题型的畏惧情绪,

才能让他们真正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在训练中摸索到仿句题的解题诀窍,写出既符合命题者要求、又有真情实感的语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3.“形似”与“神似”兼顾的原则。

对仿写的句子,老师应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所谓“形似”是指仿句与原句在句子结构、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关联词语等方面相同或相近;所谓“神似”就是指仿句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与原文的语境相契合。一个好的仿句应该是“形”“神”兼似原句,却又不拘泥于原句的新句子,属于学生自己创造的名言佳句。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好的仿句还要求思想健康,尽量减少调侃、黑色幽默的成分,杜绝错误的思想言论。比如,在仿写雨果的名言“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时,有学生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升官好比登山,金钱是登山的阶梯,没有阶梯,只好掉了下来”。无疑,这个句子是“形似”的,但是不能算好的仿句。原句是从正面阐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仿句却是宣扬不健康的处世哲学,很可能给学生不良的引导。

总之,仿写句子,作为一种新的考试题型,作为一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手段,已经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必须面对它,重视它,让我们与学生共同努力,锻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名言!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