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高卢战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6:53 体裁作文
高卢战记体裁作文

篇一:读《高卢战记》有感

读《高卢战记》有感

这几天我看了凯撒写得《高卢战记》感触颇深。《高卢战记》虽说是凯撒征服高卢的记录,但也是一本史料价值极高的史书。通过这部战记,我们可以了解凯撒的政治谋略和上古时期蛮族人的情况。《高卢战记》,共八卷,主要记述凯撒在高卢作战的经过,从公元前58年至52年,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 除了伊尔久斯续写《高卢战记》卷八,其他七卷均出自凯撒笔下。

读完《高卢战记》可知全文主要写:凯撒征服高卢前,罗马人口中的高卢是指意大利的卢比孔河和比利牛斯山以北,莱茵河以西直到大西洋的广大地区。以阿尔卑斯山为界,分为内高卢和外高卢。以现在的波河为界,内高卢又可以分为河南高卢和河北高卢。在外高卢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北方的比达尔人、西南方的阿奎丹尼人和中部的高卢人所居住的地区。公元前121年,罗马人征服外高卢的阿罗布洛及斯族人并建立行省。

凯撒征服高卢是从帮助爱杜依人打击厄尔维几人开始的。至公元前56年全高卢已是威慑于凯撒之下,日耳曼人的一支也被他打得溃不成军。路加会议后,凯撒两次征服不列颠。第一次,由于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冒进,结果损失严重,且向他臣服的部落仅有两个。第二次,凯撒集中优势兵力,并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降服了不列颠。随后,凯撒还平定了几次高卢人的大叛乱,使得罗马行省在高卢的范围越来越大。由于克拉苏在安息战死,元老院要求凯撒交出一些兵团,迫使他在公元前49年回到意大利,接下来就是他与庞培的内战。

纵观整个《高卢战记》,文章处处表现了凯撒的智慧。

第一是优秀的领导能力和战略指挥能力。恺撒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出身,在青年时期逐渐成为反对派的领袖,他除了在游民阶层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之外没有别的政治资本。而这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政局动荡,罗马统治集团中无论哪一派领袖都从实际经验中体会到要掌握政权必须有一支武装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恺撒在执政官任期届满时竭力设法到高卢行省去担任行省长官,目的就是趁在高卢的机会训练起一支自己的军队,作为政治上的后盾;同时,在高卢大事开拓疆土,掳掠奴隶,还可以为自己在罗马的奴隶主阶级中取得声誉,又可以乘机积聚起一大笔财富来作为今后政治活动的资本。

恺撒于公元前58年开始作为高卢行省的最高长官,以其特有的魅力使他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基本吞并了整个高卢地区。但他在高卢的统治也不稳固,对高卢行省的平叛也是他领导才能的突出表现。尽管在他控制的高卢行省中有为了对罗马统治争取自由的部族发动起来反抗,但是都在恺撒拥有的军队打击下变得顺从。其中的原因有一些部族迫于罗马军队的威力,同时也有对恺撒的敬畏。

战争是无情的,恺撒在平叛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危及到军队的时候,恺撒以其威望和魅力发表演说来激励士兵以提升斗志来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萨比斯河战役中,当军团受到沉重压力而且几乎处于被围困又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后备力量的情况下,恺撒在后军中的一个士兵手中抢过一面盾——因为他来时没有带,就向前线赶去,一面叫着百夫长们的名字,一面鼓励其他的兵士,吩咐他们把连队标志移到前面去,连队与连队之间要拉开距离以便能更自由地运用剑。恺撒的到来给士兵们带来了希望,他们的精神重新振作了起来,各人都想在统帅的亲眼目睹之下展现出自己即使身处险境还骁勇善战到何种程度,这就使敌人的攻势得到了遏止,并在士兵们的勇敢抗击下获得了战斗的胜利。

第二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常常以智谋取胜,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在比尔及诸族叛乱中,恺撒与高卢人在一条小河和巨大的山谷两面对峙者,恺撒认为以他这样微弱的兵力在这种不利的地形和敌人作战是件极危险的事情,同时他也知道西塞罗那边已经解了围大可以从从容容,放慢速度,因而在那边停了下来,并尽可能找到有利地形给营寨筑起防御工事。他带的军队只有七千人,而且没有行李,营寨本来就很狭小,他再用缩小营里过道的方法把它压缩到最小限度,以此来引起敌人的极度轻视。恺撒则试图以假装胆怯,把敌人引到自己这一边来,好在峡谷这一面的营寨前方作战。即使做不到他也想在探出一条路来以后可以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下度过小河和峡谷。天明时高卢骑兵与恺撒的骑兵作战,恺撒命令骑兵败退回营。同时又下令在营寨周围用较高的壁垒防护起来,营门也用障碍物堵住,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越混乱、越装得害怕的样子越好。高卢人受了这些情况的诱惑就真的把军队带过去,在地形不利的地方列下阵来。恺撒就下令从各个门突然一起向外冲,并派出骑兵,很快就使高卢人飞奔逃走。恺撒在这次战斗中以其智谋取得了胜利。

第三是个人作用与团队的合作相结合。在军队的作战过程中既要有个人的领

导作用也要有军队的合作精神。恺撒的平叛过程中少不了各个军团之间的合作,虽然恺撒为了使高卢行省全全在他的掌控之下而将他的军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当一地的反叛已经到了不能平叛时,恺撒就会命令附近的军团或者战斗力强的军团赶赴叛乱之地共同镇压以达到平叛的目的。在公元前57年的比尔及人之役中,在恺撒的军队遭受包围时,由于拉频弩斯所派第十军团的救援使得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各个军团的相互协作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高卢战记》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记录战争的历史,在此书中还充分体现了凯撒卓著的政治手段。

大凡著书立说多有作者的主观性色彩,凯撒作《高卢战记》则是要为自己辩护。既然如此,为了不让元老贵族和政敌有责难的余地,凯撒充分发挥自己的史才,用第三人称记载,处处透出客观色彩。

全书引用了第三人称,给人一种距离感,似乎凯撒自己对于自己的一些列成功并非那么好大喜功,而是一直处于一种平淡的态度。但是稍加祥读,便能读出其中的味道。在频频出现的战事吃紧的情况下,凯撒亲自出现鼓舞士气反败为胜,以及自己时时刻刻展现出来的先见性。对于自己的敌人平淡而乏味的描述,虽然似乎介绍了他们的风土人情,给予了相同的,超出蛮族应有的重视,但是实际上文字之间透露出对于他们蔑视。即使抬高对手,也是在作战的勇力上面,从而反衬出自己部队所面临的困难和艰险,也就更加显示出了部队的专业和功劳。和维钦托利的惊世大决战,在凯撒的笔下,变成了一次高卢人纯粹凭借人数围攻罗马人的徒劳。唯一的危机在凯撒的鼓舞之下很顺利的得到了解决。不过这次战役的具体细节在历史已经得到了公认的还原,维钦托利这个蛮族少有的将才,引诱罗马人对自己实行包围,并且进而实现了对罗马军团的反包围。如果不是蛮族人的骨子里性格容易急躁,容易自暴自弃,缺少一种韧性,那么凯撒的命运估计也和克拉苏一个样子了。

想必凯撒也注意到了用文章来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并且获得他们的同情或者支持。 比如在卷三记载八百个日耳曼人袭击罗马五千骑兵的一场战斗中,称呼罗马军队是“我军”,自称就用“凯撒”或“他”。这场战争也是值得怀疑的,书里写道:“敌人因为渡过莫塞河去抢劫粮食的那批骑兵还没回来,目前所有的骑兵不到八百人,但当他们一看我军为数五千左右的骑兵时,立刻发动进攻。”虽

然他们凶猛勇敢,信奉攻势邪教,可也应该懂得敌我力量悬殊时要讲究策略。所以到底是五千罗马骑兵剿杀八百日耳曼人,还是八百日耳曼人袭击五千罗马骑兵,一时间难以说清。据凯撒记载,此战罗马骑兵损失七十四人,然后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凯撒决定自己渡过莱茵河征战日耳曼人。这种自卫反击,寻找借口去征服整个高卢以及日耳曼地区就是凯撒史才的体现。也惟有如此,罗马的元老贵族才会有所收敛。

此外,他还善用别人的话来回击政敌,吹捧自己。比如,第一卷曾记载日耳曼人阿里奥维司都斯一段话:“如果他杀死了凯撒,就可以讨好许多罗马的显贵和要人,他是直接从他们之间的使者们口中得知的,凯撒的死可以替代换来所有这些人的感激和友谊。”

尽管古典时期的史学家追求客观冷静地记载历史,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把没法解释的现象归因于天命和神意。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罗马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国家,他们把希腊奥林匹斯山的诸神改造成自己的神。所以,凯撒的《高卢战记》也是摆脱不了神命史观的影响。比如,他在记载罗马人被厄尔维几人羞辱时说:“这一役,不知是偶然凑巧还是不朽的神灵作的安排,曾经带给罗马人一场奇欺大辱的这个厄尔维几人的部落,首先遭到了惩罚。”此外,凯撒还热衷于记载蛮族崇拜神灵的例子,比如在与阿里奥维司都斯率领的日耳曼人作战时记载:“原来日耳曼人中有一个习俗,作战有利是否,要由他们族里的老奶奶们经过占卜,请教过神谕之后再宣布。她们说:如果在新月出来以前作战,神意不会让日耳曼人得胜。”

另外凯撒还懂得用神命史观来为政治服务。战争都讲究师出有名,凯撒为了寻找征战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借口,往往会借用神意。比如,刚才说到的厄尔维几人羞辱罗马人,不朽的神将授命凯撒踏平他们。笔者觉得,凯撒懂得用神命史观来为政治服务是其史才的体现。

凯撒的《高卢战记》记述了自己征服高卢的全过程,处处表现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政治手段。另外此书多处记录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习俗、刑法和社会组织等,而这些材料对后世的人来说也是研究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第一手史料。

篇二:高卢战记 作者:凯撒

内容精要

《高卢战记》记载了一位英雄的光荣战绩的平实记录。这本书发表于公元前51年。恺撒的一位副帅希尔提乌斯曾为此书续写了第八卷,把战争叙述到公元前50年。恺撒的另外一部作品《内战记》3卷,记录了从他率军从高卢回师,渡过鲁比康河,踏上意大利本土开始,至庞培在法尔萨路斯战败,逃到埃及而死以及恺撒在埃及的一些情况。 恺撒,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军事家。他出身于罗马一个古老但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恺撒所写的《高卢战记》,共七卷,记述他在高卢作战的经过,从公元前58年至前52年,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关于它的写作过程,历来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这是他每年向元老院和人民会议做的书面汇报,因此每年写成一卷;有人认为这是他在公元前52前51年间的冬天一次写成的。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可能他先是每年撰写一卷,作为书面汇报,后来因为需要,又再加工连成一气,成为现在的形式的。第一卷(公元前58年)介绍高卢概况,日耳曼人对高卢的进攻,恺撒的反击以及日耳曼人在维松提奥被战败;第二至六卷分别叙述恺撒同高卢诸部族的冲突和战争以及对不列颠的两次远征;

第七卷(公元前52年)记述高卢人利用意大利的内乱发动大规模骚乱,恺撒自意大利重赴高卢,加以平定,最后攻克阿莱西亚并俘获其领袖维尔琴革托里克斯。

在高卢的多次战役中,尤其以恺撒与日耳曼人中的一支部落的战斗最为精彩。

克耐犹斯·庞培和马古斯·克拉苏任执政官的那一年冬天,日耳曼人中的乌西彼得斯族和登克德里族,大批渡过了莱茵河。渡河的地方离开莱茵河所流入的那个海不远。他们受到了日耳曼人中最强大的苏威皮人的威胁和侵占,被逐出自己的领土,在日耳曼的许多地区流浪了三年之后,到达莱茵河。这块地方原来是门奈比人居住的,杀掉这些人之后,日耳曼人占有了他们的船只,渡过河来,占据了他们的全部房舍。

恺撒非常了解高卢人的习惯,他们浮躁、轻率,反复无常,对于日耳曼人的侵占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为了避免这场战争变得更加严重,他便比平常提早一些出发到军中去。当他到达那里时,便知道先前担心的事情,真的已经成为事实了。有些高卢国家已经派使者到日耳曼人那边去,请求他们离开莱茵河到自己这里来,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可以由他们代为预备。有这些希望在引诱他们,日耳曼人出没的范围更广了,他们已经侵犯到德来维里人的属邦厄勃隆尼斯人和孔特鲁西人的边境。因此,恺撒把高卢各邦的领袖们召来,但他认为最好把他已经掌握的消息隐瞒着,所以在对他们鼓励和安慰了一番之后,便吩咐征集骑兵,决定对日耳曼人作战。

准备好粮食,选好骑兵之后,恺撒率领军队进入日耳曼人出没的地区。在战争还没有开始之前,日耳曼人的使者就来了,他们诉说了自己来这里的原因,表示惟一害怕的就是苏威皮人,如果罗马人愿意和他们保持和平状态,要么分给他们一些土地,要么听任他们保留已经占领的土地。日耳曼人绝不先动手攻击罗马人,但在遭到攻击时,也一定会奋起迎战。

恺撒对这些话做了一番他自认为恰如其分的答复,他这番话的结论是这样的:如果他们仍旧留在高卢,他跟他们就不会有友谊。一方面,不能守卫自己疆土的人,反而侵占别人的疆土,理上说不过去;另一方面,高卢现在根本没有一块闲着的土地,可以随便送人而不致受到损害。恺撒建议他们住到同样被苏威皮人威胁的乌皮人那里。

使者愿意把恺撒的意见带回总部去,希望恺撒能够给他们三天的答复时间,在这三天里恺撒不要再移营前去靠近他们。恺撒拒绝了他们的这个要求,实际上他知道,日耳曼人在几天以前已经派出大批骑兵,渡过莫塞河;到安皮瓦里几人的领域中去掠夺战利品和粮食。他断定他们正在 等候那支骑兵回来,所以才设法拖延时日。于是恺撒说为了取得饮水,他这一天还是要前进的,但不超出四罗里路。同时,他派人传令给那些率领全部骑兵走在前面的骑兵指挥官们,不要向敌人挑战,即或自己受到攻击,也只牢守阵地,等他自己和大军走近了再说。

日耳曼人因为渡过莫塞河去抢劫粮食的那批骑兵还没回来,目前所有的骑兵不到800人,但当他们一看到恺撒军队中人数多达5000左右的骑兵时,立刻发动进攻。而恺撒的军队因为求和的使者刚刚离开,并且恰逢对方要求休战的时刻,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来不及应变,很快就陷入混乱。等到军队重新转过身来进行抵抗时,敌人依照他们的习惯,跳下马来,刺击恺撒军队的马,使军团的许多士兵摔下马来,其余的也都被弄得四散奔逃,直到看见恺撒军团的行列方才止步。在这场战斗中,恺撒军骑兵被杀死74人。

这场战斗以后, 恺撒认为他不该再接待这些使者,也不该再接受这些一面玩弄阴谋、假作求和,一面却又发动攻击的人提出来的条件。恺撒叮嘱自己的副官和士兵,如果遇到有战斗的机会,一天都不可以轻易错过。这时幸运女神来到了恺撒的身边。第二天早晨,一大批日耳曼人, 包括他们的首领们和长老们在内, 赶到他的营里来见他,仍旧假惺惺地玩弄着那套诡计和伪装。他们此来,一则是想为自己洗刷一下,说明他们与昨天违反了约定和自己的请求而做的进攻无关;再则,如果他们的欺诈能得逞的话, 还想再获得一次休战的机会。恺撒因为他们居然落到自己手里来,大为高兴,下令把他们全都扣下来,然后亲自率领他的全部军队赶出营寨。

恺撒的军队行军神速, 在日耳曼人丝毫没想到会发生什么事情之前,就赶到敌人营寨。失去首领的敌人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连武器都来不及拿起来就已经失败了。那些活命的人开始四散奔逃,恺撒派出骑兵去追赶他们。

日耳曼人听到后面的嘈杂声,又看到自己人被杀,便抛掉武器,丢下旗帜,一拥逃出营寨。当他们奔到莫塞河与莱茵河会合处的时候,许多人已被杀掉,余下的觉得逃生已完全无望,便跳进河流,由于恐怖、疲乏,以及河水的冲击,全都淹死在水中。罗马人没损失一个,甚至连受伤的都极少。

这是一场成功的战斗,因为敌人人数多达43万,在力量不均衡的条件下,恺撒以其果断英明取得了胜利。那些被扣留在营中的日耳曼人,恺撒允许他们可以自由离去,但他们因为自己曾经蹂躏

过高卢人的土地,怕遭到报复和酷刑,声称愿意留在他这里,恺撒也答应了他们的选择。日耳曼之战就此结束。

篇三:高卢战记读书笔记

《高卢战记》读书笔记

——战争中的策略

《高卢战记》是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恺撒记录的关于其在担任高卢行省最高长官时于高卢作战的经过。主要是从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2年,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里面多是恺撒在平叛高卢行省的一些小部族发起的为脱离罗马控制获取自由的战争。在战争中除了军队实力的较量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较量。

一、领导者的魅力

恺撒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出身,在青年时期逐渐成为反对派的领袖,他除了在游民阶层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之外没有别的政治资本。而这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政局动荡,罗马统治集团中无论哪一派领袖都从实际经验中体会到要掌握政权必须有一支武装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恺撒在执政官任期届满时竭力设法到高卢行省去担任行省长官,目的就是趁在高卢的机会训练起一支自己的军队,作为政治上的后盾;同时,在高卢大事开拓疆土,掳掠奴隶,还可以为自己在罗马的奴隶主阶级中取得声誉,又可以乘机积聚起一大笔财富来作为今后政治活动的资本。

恺撒于公元前58年开始作为高卢行省的最高长官,以其特有的魅力使他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基本吞并了整个高卢地区。但他在高卢的统治也不稳固,对高卢行省的平叛也是他领导才能的突出表现。尽管在他控制的高卢行省中有为了发对罗马统治争取自由的部族起来反抗,但是都在恺撒拥有的军队打击下变得顺从。其中的原因有一些部族迫于罗马军队的威力,同时也有对恺撒的敬畏。一些部族如雷米人在恺撒的帮助后得到罗马的保护,他们在恺撒向他们提出要求时也尽量满足恺撒。

战争是无情的,恺撒在平叛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危及到军队的时候,恺撒以其威望和魅力发表演说来激励士兵以提升斗志来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萨比斯河战役中,当军团受到沉重压力而且几乎处于被围困又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后备力量的情况下,恺撒在后军中的一个士兵手中抢过一面盾——因为他来时没有带,就向前线赶去,一面叫着百夫长们的名字,一面鼓励其他的兵士,吩咐他们把连队标志移到前面去,连队与连队之间要拉开距离以便能更自由地运用剑。恺撒的到来给士兵们带来了希望,他们的精神重新振作了起来,各人都想在统帅的亲眼目睹之下展现出自己即使身处险境还骁勇善战到何种程度,这就使敌人的攻势得到了遏止,并在士兵们的勇敢抗击下获得了战斗的胜利。

二、以智谋取胜

在比尔及诸族叛乱中,恺撒与高卢人在一条小河和巨大的山谷两面对峙者,恺撒认为以他这样微弱的兵力在这种不利的地形和敌人作战是件极危险的事情,同时他也知道西塞罗那边已经解了围大可以从从容容,放慢速度,因而在那边停了下来,并尽可能找到有利地形给营寨筑起防御工事。他带的军队只有七千人,而且没有行李,营寨本来就很狭小,他再用缩小营里过道的方法把它压缩到最小限度,以此来引起敌人的极度轻视。恺撒则试图以假装胆怯,把敌人引到自己这一边来,好在峡谷这一面的营寨前方作战。即使做不到他也想在探出一条路来以后可以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下度过小河和峡谷。天明时高卢骑兵与恺撒

的骑兵作战,恺撒命令骑兵败退回营。同时又下令在营寨周围用较高的壁垒防护起来,营门也用障碍物堵住,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越混乱、越装得害怕的样子越好。高卢人受了这些情况的诱惑就真的把军队带过去,在地形不利的地方列下阵来。恺撒就下令从各个门突然一起向外冲,并派出骑兵,很快就使高卢人飞奔逃走。恺撒在这次战斗中以其智谋取得了胜利。

在围攻及尔哥维亚过程中,恺撒却用拉开军队距离的方式隐藏两个军团,为渡河做准备。两军在互相能看得到对方而且差不多面对面安下了营。敌人为要防止罗马人筑桥过河就到处都布置了哨岗,因此恺撒遭到很大的困难。为要避免这一点,他把营寨筑在一片林中,正对着维钦及托列克斯命令拆去的一座桥。次日,在命令两个军团隐藏好以后,他让其余的军队按照习惯,带着全部辎重前进,他把几个营故意拉得很开,使军团的数目看来仍旧象往常一样。这支军队奉命走得愈远愈好。当他根据天色,估计到他们已经安全进入营地后,便开始在原来的桥基上重新建筑桥梁,因为桥的下部仍旧完好,这工程很快就告完成,军团也就被带过河去,在选定一个适当的地点扎营后,他又把其余的军团重新召回来。这样就给敌人一错觉,保存了实力。

在恺撒的得力助手拉频弩斯方面,则同样运用了以强示弱的方式来诱导敌人,同时还运用了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来取得战斗的胜利。在面对英度鞠马勒斯的进攻时拉频弩斯凭借自己守在一座天然地势和人工设防都极好的营寨里,完全不用害怕会有什么危险落到自己头上来,他也不愿意让任何可以取胜的机会错过。因此,拉频弩斯把他的士兵关在防御工事里面,同时还用一切方法给敌人加强印象,使他们以为自己在害怕。英度鞠马勒斯就带着与日俱增的轻视心,继续到罗马营赛来。直到有一天夜里,拉频弩斯把他从所有邻近各邦设法调来的骑兵都接了进来,同时还设置了守卫,并要求严守机密。次日,英度鞠马勒斯仍旧照每天的习惯到罗马军的营寨来,用极傲慢的语言叫罗马军出去作战。到傍晚时刻,由于听不到我军一句答话,他们认为已经闹够了,便三三两两零散着退走。这时拉频弩斯认为时机成熟就派他的全部骑兵突然从两个门冲出去,他给士兵们这样的指示和禁令:当敌人受惊,四散逃走时(他预先就料到将会发生这样的事,而且正如他所料),他们应当一起奔向英度鞠马勒斯,在没看到他被杀以前,任何人不准先忙着杀伤别人。因为拉频弩斯不愿意让他在大家忙着追赶别人时。乘机逃脱,所以给能够杀死他的人设下了重重的赏格,还派出几个营去支援骑兵。事实证实了他的计划,因为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去追逐一个人,他们终于在渡河的地方捉住英度鞠马勒斯,并杀死了他,把他的头带回营来。在他们回营途中,骑兵们放手追逐,杀死尽可能追到的全部敌人。这件事情以后,恺撒感到高卢安静了不少。除了这些智谋以外还有在拉频弩斯击败德来维里人时采用的以退为进策略等等,这些智谋都为罗马军队取得最后的胜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阵法的运用和防御工事的修建

罗马军队依靠他们独有的阵法在很多战队中取得了胜利,以致还有一些反叛的部族向罗马人学习。一次在阿凡历古姆的战斗中,维钦及托列克斯召集了一个会议,安慰和鼓励他的兵士,叫他们不要意志消沉,也不要为了失败而烦恼。他说罗马人所以取得胜利,既不是依靠勇气、也不是在堂堂正正的战斗中获得的,只是全凭谋略和攻城的技巧,这些却正是他们高卢人不懂的东西。从维钦及托列克斯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罗马人在谋略和攻城技巧

上是先进于蛮族和小部族的,这种说法也在实际的战场上得到了验证。方阵的运用是罗马、希腊常用阵法,“盾龟”战法是兵士们先密集作一个方形或圆形,外围的兵士把长方形的盾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垂直地挡在自己的胸前护住身体,后面的各列兵士把盾像伞一样举在顶上,也是一一接连,以防上面落下的矢石。这种阵列一般在被包围时或接近敌人城墙时使用,士兵们还可以在密不透风的盾的掩护下挖掘敌人的工事,或站在盾上爬上敌人的城墙。盾龟阵法的运用使恺撒的军队减少了不少的伤亡,保存了实力。

当时的时代是处于冷兵器时代,在战争中必须修建防御工事作为战术的一部分来抗击敌人保全自己的军队战斗力。防御工事的修建一是要选址即看什么地方适合修建,既能防守又易出击;而是要在工事里面增加其他战斗工具,为防守增加保障。恺撒的军队不管在哪个地方作战都修建了防御工事,并且防御工事的修筑对战争的胜利也有积极的作用。在维钦及托列克斯领导的高卢反叛中,恺撒就修建了防御工事,并且在防御工事里面增加了辅助的武器。因为在维钦及托列克斯叛乱中,高卢人不时用很大的兵力从城墙的几道门里同时突围出来,攻击恺撒军队的工程,因而恺撒认为应当在这些工事之外,再适当的增加一些工事,使这道防线可以由更少的兵力防守。于是,采伐了许多树干和坚韧的树枝,把树枝顶端的皮剥去以后再削尖,在挖掘了一道五罗尺深的连亘不断的沟之后,把这些木桩直立着排在沟内,把它们的底部钉牢,使人无法拔掉它,只有树干的尖端伸出在地面上。它们一共有五行,一层一层地连在一起,互相衔接,又互相穿插,任何人冲进它们,必然会使自己被这些极尖锐的木桩戳穿。他们把这叫做“阴阳界”。在这前面,又挖有象梅花形似的斜对角的坑,深三罗尺,逐渐向坑底收缩倾斜。里面安放着人腿粗细的圆木桩,顶上削尖,且用火熏硬,有一部分伸出地面,高度不超过四指宽。同时为了使它们坚韧和牢固起见,在它们底下垫有一罗尺厚踩得很结实的土(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高卢战记)。坑的其余部分放着树枝和柴草,用来掩盖这个圈套。一共挖了八行这样的坑穴,相距各三罗尺。根据它们的外形,他们称之谓“百合花”。在所有这些工程前面,又有一罗尺长的木材,顶上钉着坚固的铁钩,彼此相隔不远地整个埋在土中,布满各地,他们叫它做“踢马刺”。这些辅助武器的出现给高卢人一大打击,为战争的最后胜利缓解了压力。四、联盟的缔结

在战争中由于自身实力有限或者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发动战争的一些部族就与和自己有相同目的的部族联合共同反抗罗马的统治,争取部族的自由。在面对强大对手时恺撒同样也要寻找同盟者,他主要是联合那些受他保护并忠心于罗马的部族,这样才能防止突然的反叛。在公元前52年的高卢大叛乱中,高卢人为了高卢的自由而策划发动的战争。在发动战争前高卢人做了准备,他们彼此之间按照传统的最庄严的会盟形式,在集合着的军旗面前用宣誓和荣誉来保证他们在开始战争后大家不袖手旁观,丢开他们不管,当场的人也都异口同声赞扬了他们,并且宣了誓。这次的联盟与他们的常用方式不同,采用的是会盟的形式,而不是经常用的交换人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害怕事情会泄漏,同时也是表明这次战争的神圣,所以选择盟誓。面对高卢人的强大攻势,恺撒也做了一些工作。他同样利用自己的威望在一些忠于自己忠于罗马统治的部族中进行联合,将部族中挑选一些人质作为忠于罗马的保证,这样就使自己的实力得到更大的加强以抵抗高卢人的进攻和进行反击。

五、个人作用与团队的合作

在军队的作战过程中既要有个人的领导作用也要有军队的合作精神。在恺撒的军队遭受敌人强大的军事进攻时,这两种精神就显得重要了。个人的作用可以增加军队的斗志,在军队的合作中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西塞罗驻守的阿杜亚都卡在日耳曼人向进行劫掠时遭到严重的打击。在这支部队里面有一位叫巴古勒斯,曾经在恺撒手下担任过首任百夫长,虽已经五天没有进食,但考虑到自己和大家的安全,他赤手空拳就从营帐中跑出来;看到敌人已经逼到眼前,形势已是千钧一发,他随即从身边人的手中抢过武器,自己首当其冲地把住大门,他的这一行为带动了其他人。他将军队的勇气重新点燃,使各个士兵都壮着胆子赶到壁垒上各自的位置摆出防守者的姿态。

恺撒的平叛过程中还少不了各个军团之间的合作,虽然恺撒为了使高卢行省全在他的掌控之下而将他的军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当一地的反叛已经到了不能平叛时,恺撒就会命令附近的军团或者战斗力强的军团赶赴叛乱之地共同镇压以达到平叛的目的。在公元前57年的比尔及人之役中,在恺撒的军队遭受包围时,由于拉频弩斯所派第十军团的救援使得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各个军团的相互协作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六、拥有得力的助手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恺撒就是这样的,他的军队里不仅有拉频弩斯那样得力的助手,还有像第十军团那样既勇敢又忠心的军团。在面对高卢人的叛乱中给予恺撒以最大、最忠心的帮助,这也是恺撒到高卢行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作为自己政治资本的重要原因。 总之,在恺撒所作的《高卢战记》中表现出来的战争策略主要是以恺撒在战争过程中实行的。他的这些策略不管是在当时高卢人中还是后来人在战争过程中都经常学习和实行的,可见他的战略思想在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篇四:高卢战记与凯撒

凯撒与《高卢战记》

凯撒是古罗马共和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西方一些学者称颂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和最伟大的天才。或许这样的评论有些言过其实,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凯撒的确具有多方面的才干,他精于权谋、擅长演讲、文词不俗、雄韬伟略,他是那个时代著名精干的政治家、骁勇善战的军事统帅、滔滔不绝的演说家还是文采横溢的大作家。除此之外,凯撒还颇具史学才识,也算得上是罗马共和时代的一流历史学家,作为历史学家来说,凯撒能与罗马大史学家李维、塔西陀和萨拉斯特齐名。他留下的史作《高卢战记》与《内战记》在西方史学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史学家的凯撒,给后人留下的一部史学名著——《高卢战记》。此书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2—51年,全书共八卷,前七卷是由凯撒亲自撰写,每一卷各记载一年的史实,最后一卷据说是有其副将续写而成。《高卢战记》一书记述了凯撒在高卢地区作战的经过,包括公元前55、54年入侵不列颠的经过,是凯撒生平所写下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在西方史学界评价很高。《高卢战记》一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战争史书之一。不过对于此书的史学思想,史学界论述较少,一般认为,凯撒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具有政治性的,是为了拉拢其他人来支持他竞选。也有人说,这本书其实是凯撒自己为自己树立的丰碑,是想要表现自己的功绩,影响罗马人民的视听,以便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事实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管如何,《高卢战记》一书足以代表凯撒在史学上的成就,在历史战争类回忆史书中无疑是一部佳作。

凯撒在史学上的成绩与他经略高卢之举是大有关联的。《高卢战机》就是在征战高卢的戎马军程中写成的。凯撒在担任高卢总督期间,主管三个行省的政务,可以说是政务繁重,加上连绵不断让人焦头烂额的战争,他还能抽出时间来完成这部著作,其中的用心,可见一般,或许他是抱有某种目的的,如果不是有一定的目的,我想他也不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在战争空余之时舞文弄墨。那么,我们先看看凯撒写这本书时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形势,也些,能发现他写书的一些动机。凯撒所生活的年代,罗马共和国正发生着严重的政治危机。此时,罗马已不是那个地中海旁的小小城邦,而是一个囊括了整个地中海的大国。在这个庞然大物里,奴隶主与奴隶、贵族与平民、当权者与无权者、元老贵族与骑士民主派之间的斗争矛盾错综复杂。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和随后的斯巴达起义,沉重的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以格拉古兄弟为代表的改革运动,则充分反映了贵族与平民、富者与贫者的激烈矛盾。在统治阶级内部,元老派与民主派争权愈演愈烈。在这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中,各方人马都费尽心思拉拢人民。凯撒由于出生和青年时期的经历,义无反顾的站在了民主派的行列中。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达到其背后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凯撒同其他两大巨头暂时联盟,对抗元老院的打击。但是,凯撒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在他看来,与庞培、克拉苏的联合只是自己向上的垫脚石,他想独揽大权,用其掌握的军事力量达到政治上的独裁。为了实现他的这个野心,凯撒才在他的执政官任期届满之后,竭力设法到高卢地区担任行省长官,或许他一开始就打好了要去高卢培养自己军事力量的主义。凯撒从公元前59年初出征高卢,直至前49年回到意大利,在高卢地区待了长达九年之久。《高卢战记》一书大体上是公元前52—51年间写成的。此时,他刚平定了一次大的起义,高卢地区的局势基本上趋于安定。然而,罗马的政局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克拉苏战死东方,庞培嫉视凯撒,元老院的政敌也在背后造谣中伤他。大概是为回应政敌们的攻击,证明征服高卢的重要性,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同时也给国内支

持自己的人提供宣传资料,争取人民的支持,所以凯撒写下了这本著名《高卢战记》。

不论凯撒是出于什么目的才写下的这本书,撇开凯撒写书的意图不谈,单看这本书的写作手法和叙事文笔来说,凯撒确实是极具史才。归纳下来,凯撒的叙事手法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寓功过是非于客观冷静的叙事之中,极具迷惑性。

针对其政敌的诬赖陷害之词,凯撒随时可以用慷慨激昂的演说、措辞尖刻的言论来反击,这对于他来说并不难,但是凯撒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以直陈事实经过的形式,委婉地、曲折地回击,也同样达到了为自己行动辩解的目的,这正是凯撒的高明之处。书中在叙写事实时,都是采用正面叙述的方式的,作者看似漫不经心的样子,并没有直接提到一句为自己申辩的话,实际上无不是有为而发的。如果在这些地方,我们轻视一眼而过的话,那么很容易就被凯撒所迷惑。正是这种客观冷静的叙事方式,才迷惑了大多数的人。因为,不了解当时政治斗争的背景,不理解其写作特点的话,人们就根本发现不聊其中会有什么问题。

其二,用第三人称的形式,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

从体裁上来说,《高卢战记》其实是一本凯撒关于高卢战争的回忆录,而大多数的回忆录类型的著作都是以第一人称来书写的。凯撒在本书中,除几处细微之处用第一人称所写,其他由始至终都是以第三者居之。他采用这种表述方法,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保持客观的叙述,另一方面则表示他把这本书当作随手而着的一样,以表示谦虚。所以当读者看完这书后,大体都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这本书是由一个与所描述事件毫不相关的人,描述了一个个与己毫不相关的事件。作者貌似不动一点声色,不露一丝感情,平静异常,看似客观。这样读者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作者所要达到的效果。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写作方法对于影响公众的舆论无疑是很有作用的,在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支持率。

其三,借他人之口或通过插入语,回击政敌,吹捧自己。

作者在第一卷第中,写了他与日耳曼人的首领的一段对话,阿里奥维斯都说:“如果他杀死了凯撒,就可以讨好许多罗马的显贵和要人——他是直接从他们自己的使者们口中得知的——凯撒的死可以替他换来所有这些人的感激额友谊。”在这里,凯撒借日耳曼首领之口,道出了政敌们对他的险恶用心,这样的事实远比他自己声嘶力竭的反驳要强有力得多。全书为了突出他的个人品质,抬高自己,作者也常常采用插入语的形式。他在叙述战争时,从不忘记通过偶尔出现的插入语,或吹嘘自己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或显示自己的优秀品质,或说明部下对他的无限忠诚。例如,在战斗陷入困境时,由于他的到来,“给士兵们带来了希望”;当全军在强敌面前,“恐慌差不多占据了大家的心,简直达到了令人疯狂的地步”时,由于他的到来就“消除”了。他也会借人之口,以表明自己的“公正无私”、“宽大为怀”等等。这种形式,虽然就短短一两句话或几个字。但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恰到好处却又回味无穷。如同神来之笔,时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这“龙”就是凯撒自己,这些“点睛之笔”都是凯撒的自我美化。

总之,凯撒的《高卢战记》之所以具有极大的魅力,千百年来仍在学界民间传播,主要是在于作者的杰出的史才。或许,我们今天对“史才”的看法理解与古人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把历史著作写的简洁透彻、清晰明了,这就应该是每个史学工作者应努力达到的基本目标,也是“史才”之基础。

往事如烟。高卢征战,距今以过去两千多年。但是,尽管岁月飞逝,凯撒这位戎马高卢的伟人却随着《高卢战记》一书在世间的流传而愈发的被人们所记住。究竟是凯撒成就了《高卢战记》还是《高卢战记》成就了凯撒,这或许也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论文分析

严格说来,上篇文字并不算不上是一篇标准的论文,初写这篇文字的目的,不过是由于拜读凯撒的《高卢战记》之后,心有所感,于是有感而发记载下心里所得,因为就一个资料来源,并没加读其他书籍著作,所以写得有点不着边际。下面就那四个原则来分析一下本文。

首先,就科学性而言,本文还远远达不到标准。所谓科学性就是指论文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科学性原则是论文的生命,是衡量论文的首要条件。没有科学性,论文就将失去它的价值。科学性原则要求论文设计严谨周密,论据真实,研究方法可靠,运用科学的原理进行严密细致而富有逻辑的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要求论文的内容、观点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含有作者主观臆断的成分。本文史实取自真实史料,来源于历史真实文献就内容的真实性来说,论文的资料大体都是真正确凿可靠的,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论文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资料所述的真实情况。当然,至于历史文献记载的是否真实,那就无法考证了。

其次,就论文的创新性来说,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学识积累的限制,其实也只是在前人的脚印上踏步。创新性是论文的灵魂,是衡量论文质量的主要标准。创新性是指论文在学术上或技术上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新的发现。而本文虽是自己写成,勉强算得上是“文本”创新,然内容上、论点上都是都是前人曾写过的东西,所以很难挖掘出什么新的东西。当然,这和个人能力有很大的联系。总之,本文还是缺乏创新,还是在传统中打转。

再次,就应用性原则来说,由于学科的限制,文科的论文大多都停留在理论探索上,真正能带给人实用的论文只在少数。 应用性是指论文的实用价值。撰写论文,目的就是推广自己的成果、经验和思想,以解决实际问题。就本文来说,要本文来说,要达到这个目的,还差的远。而且文科的论文作品大多都没什么社会实际实用价值,多数都只能在思想领域起作用。而本文远远没达到影响思想的水平,故就论文的应用性原则来说,本文基本无什么作用。

最后,就可行性原则而谈,其实可行性和应用性基本是一个道理,在文科领域中难得有所实践。而本文也没有提出什么可进行的项目或猜想,这饿也算是文章的败笔了。

总之,不管从哪方面看,这篇文字都是不合格的。充满了败笔,缺点比比皆是,还有待改进。有待作者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不断积累。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写出更好的文字。

篇五:浅谈《高卢战记》中凯撒对高卢的征服

浅谈《高卢战记》中凯撒对高卢的征服

摘要:《高卢战记》是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恺撒记录的关于其在担任高卢行省最高长官时于高卢作战的经过。主要是从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2年,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里面多是恺撒在平叛高卢行省的一些小部族发起的为脱离罗马控制获取自由的战争。在战争中除了军队实力的较量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较量。

关键词:凯撒 征服高卢 高卢社会 《高卢战记》

一、凯撒在高卢

恺撒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出身,在青年时期逐渐成为反对派的领袖,他除了在游民阶层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之外没有别的政治资本。而这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政局动荡,罗马统治集团中无论哪一派领袖都从实际经验中体会到要掌握政权必须有一支武装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恺撒在执政官任期届满时竭力设法到高卢行省去担任行省长官,目的就是趁在高卢的机会训练起一支自己的军队,作为政治上的后盾;同时,在高卢大事开拓疆土,掳掠奴隶,还可以为自己在罗马的奴隶主阶级中取得声誉,又可以乘机积聚起一大笔财富来作为今后政治活动的资本。

恺撒于公元前58年开始作为高卢行省的最高长官,以其特有的魅力使他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基本吞并了整个高卢地区。但他在高卢的统治也不稳固,对高卢行省的平叛也是他领导才能的突出表现。尽管在他控制的高卢行省中有为了发对罗马统治争取自由的部族起来反抗,但是都在恺撒拥有的军队打击下变得顺从。其中的原因有一些部族迫于罗马军队的威力,同时也有对恺撒的敬畏。一些部族如雷米人在恺撒的帮助后得到罗马的保护,他们在恺撒向他们提出要求时也尽量满足恺撒。

战争是无情的,恺撒在平叛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危及到军队的时候,恺撒以其威望和魅力发表演说来激励士兵以提升斗志来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萨比斯河战役中,当军团受到沉重压力而且几乎处于被围困又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后备力量的情况下,恺撒在后军中的一个士兵手中抢过一面盾——因为他来时没有带,就向前线赶去,一面叫着百夫长们的名字,一面鼓励其他的兵士,吩咐他们把连队标志移到前面去,连队与连队之间要拉开距离以便能更自由地运用剑。恺撒的到来给士兵们带来了希望,他们的精神重新振作了起来,各人都想在统帅的亲眼目睹之下展现出自己即使身处险境还骁勇善战到何种程度,这就使敌人的攻势得到了遏止,并在士兵们的勇敢抗击下获得了战斗的胜利。

二、高卢社会与战争进程

凯撒时代的高卢分为三个部分:山南高卢、那尔波高卢和野蛮高卢。山南高卢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几件已经被罗马征服,而剩下的两部分还未被征服。从整体看,高卢各部落之间的生产力水平相差很大,有的仍处于氏族社会发展阶段,有的已经出现了显著的社会分化,高卢中部的一些不足甚至已经产生萌芽状态的国家权力机构。为了掠夺土地和财富,高卢各部族之间互相敌视、战争连绵不断,这就为凯撒查收他们的内部纷争,进而出兵入侵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凯撒在书中评论,揭露了国家是否具有明辨是非的识别能力的问题,这一点却往往被一些心胸狭窄的史学家们所忽略。凯撒征服高卢的方式与手段,似乎暴露了他作战计划的周密性和作战目的的明确性。他没有毛现象留守在家园的赫尔维提人发动战争,而是一直等到他们挑起战争,试图以武力进入行省是,他才经行战战争骂他最大限度的履行着道德规范。埃督依人担心赫尔维提人的迁移威胁自己的利益,随想凯撒求援。于是卡塞率军跨越阿尔卑斯山进入高卢北部地区,在比布拉克的附近击败赫尔维提人,迫使他们返回原住地。(1)而凯撒的进军方向和作战风格,也为我们了解他所推行的扩张计划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线索,在她进军高卢的第一年,他确实连续打了几场艰苦的硬仗。这些战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初到高卢时的作战计划的一些情况。凯撒曾企图一举消灭起义军,他带着六个军团迅速突入阿维尔尼人所在的地区,在首都盖尔戈维亚附近与维钦盖托列克斯短兵相接,激烈交战。凯撒以突击的方法数次攻打高卢人的营地,均被击退,还损失了46个百夫长和将近700名士兵。

(2)总之凯撒在征服高卢的过程中计策百出,诸如在比尔及诸族叛乱、在围攻及尔哥维亚中。

在比尔及诸族叛乱中,恺撒与高卢人在一条小河和巨大的山谷两面对峙者,恺撒认为以他这样微弱的兵力在这种不利的地形和敌人作战是件极危险的事情,同时他也知道西塞罗那边已经解了围大可以从从容容,放慢速度,因而在那边停了下来,并尽可能找到有利地形给营寨筑起防御工事。他带的军队只有七千人,而且没有行李,营寨本来就很狭小,他再用缩小营里过道的方法把它压缩到最小限度,以此来引起敌人的极度轻视。恺撒则试图以假装胆怯,把敌人引到自己这一边来,好在峡谷这一面的营寨前方作战。即使做不到他也想在探出一条路来以后可以在比较安全的情况下度过小河和峡谷。天明时高卢骑兵与恺撒的骑兵作战,恺撒命令骑兵败退回营。同时又下令在营寨周围用较高的壁垒防护起来,营门也用障碍物堵住,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越混乱、越装得害怕的样子越好。高卢人受了这些情况的诱惑

就真的把军队带过去,在地形不利的地方列下阵来。恺撒就下令从各个门突然一起向外冲,并派出骑兵,很快就使高卢人飞奔逃走。恺撒在这次战斗中以其智谋取得了胜利。

在围攻及尔哥维亚过程中,恺撒却用拉开军队距离的方式隐藏两个军团,为渡河做准备。两军在互相能看得到对方而且差不多面对面安下了营。敌人为要防止罗马人筑桥过河就到处都布置了哨岗,因此恺撒遭到很大的困难。为要避免这一点,他把营寨筑在一片林中,正对着维钦及托列克斯命令拆去的一座桥。次日,在命令两个军团隐藏好以后,他让其余的军队按照习惯,带着全部辎重前进,他把几个营故意拉得很开,使军团的数目看来仍旧象往常一样。这支军队奉命走得愈远愈好。当他根据天色,估计到他们已经安全进入营地后,便开始在原来的桥基上重新建筑桥梁,因为桥的下部仍旧完好,这工程很快就告完成,军团也就被带过河去,在选定一个适当的地点扎营后,他又把其余的军团重新召回来。这样就给敌人一错觉,保存了实力。

恺撒的平叛过程中还少不了各个军团之间的合作,虽然恺撒为了使高卢行省全在他的掌控之下而将他的军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当一地的反叛已经到了不能平叛时,恺撒就会命令附近的军团或者战斗力强的军团赶赴叛乱之地共同镇压以达到平叛的目的。在公元前57年的比尔及人之役中,在恺撒的军队遭受包围时,由于拉频弩斯所派第十军团的救援使得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各个军团的相互协作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总之,在恺撒所作的《高卢战记》中表现出来的战争策略主要是以恺撒在战争过程中实行的。他的这些策略不管是在当时高卢人中还是后来人在战争过程中都经常学习和实行的,可见他的战略思想在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高卢战记》的意义和评价

《高卢战记》记录翔实、言辞简洁,长流传。历代史家对凯撒及其著作均有着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罗期以来一直被视为研究这一时期高卢地区历史的重要史料,并且作为拉丁语的入门教材在西方广泛马史学的发展特色及《高卢战记》的写作特点,重点探讨作为史家的凯撒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及贡献。从《高卢战记》的文风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精心撰写的著作,凯撒不仅继承了罗马历史散文的传统,而且还有所发扬光大,他的言词简洁、生动,文风严谨;他谦虚的把这部书叫做随记,表示自己不敢自诩为著作,只是直陈事实,工人参考而已(3)在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上都有独到之处。凯撒虽无心为史,但他作为统军将帅亲笔写下了整个战争的经过,从而开创了历史写作的新体裁,也奠定了他在罗马史学中的地位。

注释:(1)罗马军团 魏凤莲 北京大学出版社 p106

(2)罗马军团 魏凤莲 北京大学出版社 p108

(3)高卢战记 凯撒 商务印书馆 p8

参考书目:

1、罗马军团 魏凤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高卢战记 凯撒 商务印书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