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太仓浏河镇轨道规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0:20:58 作文素材
太仓浏河镇轨道规划作文素材

篇一:太仓-浏河镇-上海

1.名词释义

1、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2、胃的别名。本以太仓喻胃,后径称胃为太仓。

2.中医名词

太仓①人体器官名,指胃。《灵枢·胀论》:“胃者,太仓也”。以其容纳水谷,故名。②《灵枢·根结》:“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 ③中脘穴之别名。见《针灸甲乙经》。

3.行政区划名称——江苏省太仓市

邮编:215400

区号:0512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地处北纬31°20′~31°45′、东经120°58′~121°20′。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总面积为822.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85.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173.9平方公

里,陆地面积为537平方公里。内陆土地面积为6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66万公

顷。

【地形地貌】 太仓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全境地势平坦,自东北向西南略呈倾斜。东部为沿江平原,西部为低洼圩区。地面高程:东部3.5米~5.8米(基准:吴淞零点),西部2.4米~3.8米。

【水运口岸】 太仓港地处长江入海口南侧,太仓市东部。口岸位于长江白茆沙南水道,上至白茆河口,下至浏黑屋,中心位置在七丫口,即北纬31°37′00"、东经121°14′00"。口岸线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5公里,距吴淞口仅13海里,是距长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港区范围内岸线基本平直且边滩稳定,终年不冻不淤,深水区开阔、稳定,能满足5万吨级船舶回转水域的要求,是长江下游地区最佳港址之一。

【气候】 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历年年平均气温15.5℃,降水量1078.1毫米,日照1960.9小时,无霜期226天。2004年平均气温17.1℃,比常年高1.6℃。年降水量1148.9毫米,比常年多70.8毫米,全年雨日105天,6月14日入梅,7月15日出梅,计32天,梅雨量为411.5毫米。年日照时数2255.8小时,比常年偏多294.9小时。

“金太仓”的来历

清代诸家轩著《坚瓠集》载有“吴评”一则:“吾苏辖一州七县,旧时评语曰:‘金太仓、银嘉定、铜常熟、铁崇明、豆腐吴江、叫化昆山、纸长洲、空心吴县’。言金银富厚,铜臭,铁刚,豆腐淡,叫化龌龊,纸薄,空心虚伪也。”经考,上述说法,系指官缺的肥瘠,就是说在太仓做官收入最厚,银低一等,铜铁再低一等,豆腐只够苦开销,叫化(乞丐)是穷,要贴开销,纸是薄,空心是空欢喜。这反映了当时一州七县的经济状况。

浏河镇

江苏省苏州太仓市浏河镇

地理位置

浏河镇位于太仓市东部,东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与上海宝山、嘉定县接壤,为长江口的第二道门户、太仓市沿江的重要集镇、江苏省最大的渔业基地。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出海要津,古代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明代航海家郑和统领大明船队,先后七次从刘家港起锚,泛海通使西洋,号称“天下第一码头”。当年郑和出海祭神的天妃宫,现存有后殿建筑,风格雄伟。近年又新辟郑和纪念馆,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游览胜地。抗倭名将戚继光检阅、操练水师所筑的阅兵台,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启蒙就学的明德楼,正在修复之中的百岁国画大师朱屺瞻先生的梅花草堂,都是人们游览的绝佳处。

浏河镇是江苏省太仓市东部濒江临海的重镇,为万里长江第一港。元代称浏家港,漕运勃发,海贸隆盛,被誉为“六国码头”。明代大航海家郑和在此七下西洋,成为与当时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大海港。今天浏河以她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综合实力,被誉为“江尾海头第一镇”,是全国1887家重点镇之一。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5个社区,常住人口5.6万人。

区域概况

浏河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北靠上海航运中心组合港----太仓港开发区,东枕长江,南接上海宝山、嘉定区,西望世界文化名城苏州。浏河镇水陆交通便捷,距上海虹桥机场35公里,太仓港码头15公里。沪太、苏浏两条国家一级公里在境内交

汇,离沿江高速、苏昆太高速公路仅5公里。

浏河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是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著名百岁寿星画家朱屺瞻的故乡。有着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浏河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郑和纪念馆、天妃宫(玛祖庙)、紫薇阁、梅花草堂、戚继光阅兵台、新闸桥(林则徐建)、老浮桥、望江亭、明清古街等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河豚、刀鱼、鲥鱼、鮰鱼等长江时鲜,她独有的“三鲜聚会”(即在同一桌上河鲜、海鲜、江鲜同时登场)的食文化早就闻名四方。

郑和《通番事迹碑》记曰:“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这确凿的证明,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郑和船队每次返航也都是以太仓为收泊地。

太仓浏河镇郑和纪念馆

2008年10月15日 16时24分 来源:太仓旅游信息网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生于1371年。明朝因其担任内宫大太监又称“三保太监”,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

从永乐三(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这位世界航海业的先驱者,曾在太仓浏家港率领二百多艘的庞大船队,扬帆启航,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历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总行程13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多,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伟大壮举; 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郑和纪念馆座落于太仓浏河镇,展厅分上、下二层,底层正中是一座3米高的郑和手握航海图的座像。座像背后与左右两侧墙面上三幅巨型磨漆壁画《鹏起浏江》面积达80平方米。它不仅再现了当年郑和奉召首次从浏家港下西洋,访问东南亚、东非各国出洋时的壮观场面,更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三幅壁画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画面线条明快流畅,人物栩栩如生,富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郑和船队中十几艘宝船“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由于光学与视角的关系,无论游人站在大厅的哪个角度看,都给人以群船迎面驶来的极为奇妙的感觉。

二楼展厅陈列着各种图片和实物等200余件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史料,展示了郑和不平凡的生平和伟大的航海业绩,展示炎黄子孙和世界各国人民对郑和的深切缅怀。

鉴于郑和纪念馆的历史性和纪念属性,一九九五年先后被命名为苏州市、太仓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七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OO一年被命名为“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等。

http://zhenghe.china5000.cn/zhjj.htm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太仓市已制订连接本市轨交11号线初步规划

上海市民或可坐轻轨去太仓

------------------------------------------ www.jfdaily.com 2008-5-26 稿件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宋杰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可能将第一次延伸到其他城市。记者从昨天在江苏太仓市举行的“2008上海轨道交通论坛”上获悉,相关方面正在考虑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到太仓,太仓市为此已经专门预留了3500亩土地。

相关方面的初步规划为,从嘉定北站往太仓方向延伸,增加两站,在陆渡预留用地地块内设终点站,与苏州即将建设的市域轨道交通等实现转乘,而太仓方面规划将嘉定至太仓段运营管理直接纳入上海市轨交11号线系统。

轨交11号线或将延至太仓

此次“2008上海轨道交通论坛”,除了意欲促进长三角在轨道交通上进一步合作外,也对外发布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上海和太仓之间可能将修建城际轨道交通,即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可能延伸到太仓市内。

太仓市市长谢鸣在论坛透露,已将上海轨道交通延伸至太仓纳入了《太仓市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太仓市还委托了上海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和上海规划院对此进行课题研究,从各个层面上分析上海轨道交通向太仓延伸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影响等。其中已经出炉的《上海-太仓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研究(初稿)》,从经济技术层面就沪太轨道交通对接作了详细的分析,已提出了两种模式、五种方案,并对各自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太仓已预留3500亩土地

据了解,该规划项目已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发改委等部门进行了汇报,并且得到了支持。太仓市也和上海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且和嘉定发改委就轨道交通对接事宜取得了一定共识。

记者昨日就此事询问上海申通地铁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对方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示由于涉及到两地各方面协调工作,该项目还仅仅处在初步沟通阶段。

据介绍,太仓市为该规划项目已在陆渡镇预留了3500亩土地,规划设置免费或低收费的“停车+换乘”设施。上海市轨交11号线的嘉定北站距离太仓市只有10公里左右,相关方面的初步规划为,从嘉定北站向太仓方向延伸,增加两站,在陆渡预留用地地块内设终点站,与苏州即将建设的市域轨道交通等实现转乘。而且太仓方面规划将嘉定至太仓段运营管理直接纳入上海市轨交11号线系统。

打造太仓-嘉定经济板块

记者了解到,连接上海和江苏南通的沪通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近期通过评审,并有望在年内开工。该线路将在太仓设立站点,从而大大加强两地的联系。但相关专家表示,该线路属于客货运混合的传统铁路,还无法满足城际之间市民的大规模往返。而上海的11号线若延伸到太仓,在此和苏州将要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对接,整个苏沪之间的交往便捷度将上升到一个新层次。

谢鸣也表示,以沪太轨道交通建设为突破口,将实现两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加强和提升太仓-嘉定经济板块。而且国家将太仓港定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干线港、组合港,

篇二: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

《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草案)公示

发布日期:2010-10-18 来源:太仓日报 作者:佚名 人气:569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太仓市是2005年江苏省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县级城市之一,发达的经济水平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太仓辉煌的昨天和今天。为顺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我们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进一步察民意、听民声、聚民心、汇民智,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草案)予以公示,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参与详细方式见本版)。

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本规划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保民生、促就业、调结构的宏观形势,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将太仓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良的现代化城市的指导思想下,以区域协调、城乡一体、资源节约、保障发展为原则,明确了修编的重点。即:突出临沪优势,全面对接上海;积极利用港口,带动城市发展;积极谋划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合理构建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加强生态保护、促进节能减排;挖掘文化、景观资源,塑造太仓特色。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区范围为太仓市域,总面积822.9平方公里。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本规划科学确定了城市发展目标。

规划内容综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产业发展上,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第一产业方面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应用现代技术的高效农业及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休闲观光农业。第二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潜在优势产业,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逐步转移或淘汰。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航运代理和专业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商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为此,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高度关注并提出相应措施。特别是土地保护方面,规划从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以实现土地的高度集约化利用。(图1:市域四区划定图)

规划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声环境治理、固体废物治理等多个方面明确了目标和具体措施,为太仓市低碳社会建设提供了保障(图3-市域环境保护规划图)。

市域空间层面上,规划形成“中心城区—镇—村庄”的城乡体系和“双城三片”的市域空间结构,“双城”指由主城与港城构成的中心城区,“三片”指沙溪、浏河、璜泾。沙溪镇定位为历史文化名镇、集文化旅游与工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镇。浏河镇定位为对接上海、服务港口的滨江生活服务、生态休闲城镇。璜泾镇定位为港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工业及生活配套完善的综合镇。同时,从城乡统筹发展、集约集中建设的角度,规划村庄61个,其中,新型农村社区44个,特色村17个。(图2:市域空间利用规划图)

在综合交通方面,规划明确了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多方式协调发展、多层次便捷衔接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综合目标。在区域、市域、中心城区三个层面明确了具体目标。用区域货运交通设施引导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公共交通引导市域空间集约发展、交通分区政策调控等先进理念对铁路、轨道、干线公路等重要交通要素作出了科学部署。(图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空间景观方面,规划根据太仓市资源禀赋特点、城市发展特质,明确景观目标为:1、保护以密集水网、田园民居为依托的生态特色,建设“水绿太仓”;2、传承以海洋文化、娄东文化为渊源的文化特色,建设“人文太仓”。构建了“一核、四廊、五片、七湖、多轴多节点”的市域特色空间结构。(图5-市域空间景观规划图)

▲中心城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篇章。在空间结构上,规划确定了中心城区双城的布局结构,双城即主城和港城。

主城为沪通铁路—杨林塘—太仓西南市界围合区域,总面积186.7平方公里。主城包括城中、南郊、陆渡、金仓湖四个组团。港城为浪港—滨江大道—339省道复线—沪通铁路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108.7平方公里。港城规划为“一区两园”的空间结构。“一区”指港城中部的综合配套区;“两园”指分布在港城南北两侧的工业园。

主城主要统筹城厢、陆渡、新区、双凤和南郊,实施“东拓、南延、西控、北优”的空间发展策略,重点向东拓展发展空间,延续南向发展态势,控制城市向西蔓延,优化北部空间布局。

港城统筹浮桥,重点向西、向北发展,优化南部空间。

规划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80万人。其中,主城60万人,港城20万人。

在“双城”的空间格局确立后,总体规划在城市中心体系方面作出统筹安排,规划主城形成“一主两副一特”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一主”指以上海路为轴线,形成带状拓展、集聚两端的城市综合中心。“两副”指陆渡组团、南郊组团副中心。规划金仓湖组团中心为突出生态休闲、旅游服务功能的特色中心。

港城以七浦塘两岸为空间载体,形成综合服务中心。

在中心体系框架下,规划统筹安排了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图7-主城用地规划图、图8-港城用地规划图)

▲旅游发展上,规划确立了“一江一古镇,一城多节点”的旅游空间结构。“一江”指长江及沿线串联的港口、“江、河、海”交汇的浏河、湿地、风景区,“一古镇”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溪镇。“一城”指主城,“多节点”指市域中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围绕“一江一古镇,一城多节点”的旅游空间布局框架,重点组织串联沿江地区、主城和沙溪古镇的“一带双环”的旅游线路,带动市域内部主要旅游资源利用,加强区域旅游联系。同时,规划还设置三级旅游服务设施体系,与旅游资源、旅游线路充分的衔接。(图6-市域旅游规划图)

▲在保障优先、整体协调、集约节约、和谐社区的原则下,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居住用地布局。

主城居住用地划分为8个居住片区,分别为:西北片、东北片、老城片、新区片、南郊片、陆渡南片、陆渡北片和金仓湖片。

港城居住用地划分为3个居住片区,分别为:港城北片、港城南片、港城西片和浏家港片。

在用地布局的基础上规划对居住社区服务、中小学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出科学安排。 工业用地规划方面,规划主城工业用地主要布局在204国道以东以及苏州路与沿江高速公路道口地区,包括德资工业园、高新产业园等产业发展载体。南郊组团204国道以西,建设临沪产业园,与嘉定工业园区、昆山开发区相协调。

港城工业用地布局在港城南北两翼。依托太仓港建设,使其成为太仓创新型产业的集聚示范区。

按照“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居民出户步行5分钟以内能够到达一片不小于0.2公顷的绿地”的目标,规划主城绿地系统结构为:“一环一网多节点”,港城绿地系统结构为:“四廊四轴一区两园”,精心建设水绿太仓。

在建设保障体系方面,总体规划对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防洪、消防、抗震、人防等综合防灾体系作出了统一安排和合理布局。(图9-市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是城市建设的纲领,是城市管理的依据,总体规划涉及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广泛发扬民主,提高规划透明度,听取各方面的呼声,吸收各方面的智慧,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使城市规划更加合理,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逐一汇总、梳理、分析,作为规划成果完善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让我们群策群力,为将太仓建设成为争先进位的创新城市、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生态优良的宜居城市、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而努力。

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排名“第七”

世界500强企业太仓占16席

篇三:一篇总规说明书- -

太仓市浏河镇总体规划

(2010-2030)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2010年12月

第二部分

太仓市浏河镇总体规划(2010-2000)

规划说明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 ............................................................................................................................................. 1 一、 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出新要求需要深化落实 .................................................................................... 1 二、 区域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需要统筹应对 ............................................................................................................ 1 三、 地方形势变化需要重新谋划战略 .................................................................................................................... 1 第二章 现状分析 ..................................................................................................................................................... 1 一、 自然条件 ........................................................................................................................................................... 1 二、 经济发展概况.................................................................................................................................................... 2 三、 人口发展概况.................................................................................................................................................... 4 四、 镇村体系概况.................................................................................................................................................... 5 五、 土地利用现状.................................................................................................................................................... 7 六、 历史文化保护及旅游发展概况 ...................................................................................................................... 10 七、 道路交通现状.................................................................................................................................................. 10 八、 水系及岸线利用现状 ...................................................................................................................................... 12 第三章 相关规划分析 ........................................................................................................................................... 14 一、 上版镇总体规划回顾与评价 .......................................................................................................................... 14 二、 上位规划要求.................................................................................................................................................. 17 三、 相关专项规划.................................................................................................................................................. 20 第四章 规划总则 ................................................................................................................................................... 21 一、 规划目的与指导思想 ...................................................................................................................................... 21 二、 规划原则与依据 .............................................................................................................................................. 22 三、 规划期限与范围 .............................................................................................................................................. 22 四、 工作思路与规划重点 ...................................................................................................................................... 23 第五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23 一、 发展条件分析.................................................................................................................................................. 23 二、 发展目标 ......................................................................................................................................................... 24 三、 功能定位 ......................................................................................................................................................... 25 四、 发展战略 ......................................................................................................................................................... 26 五、 人口规模与城市化 .......................................................................................................................................... 26 第六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 28

一、 镇村体系等级规模 .......................................................................................................................................... 28 二、 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 28 三、 镇域空间布局.................................................................................................................................................. 28 四、 镇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 29 第七章 镇域空间管制与区域协调规划 ................................................................................................................ 31 一、 镇域空间管制.................................................................................................................................................. 31 二、 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 31 第八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 32 一、 城镇性质 ......................................................................................................................................................... 32 二、 城镇规模 ......................................................................................................................................................... 32 第九章 镇区用地布局 ........................................................................................................................................... 33 一、 规划用地范围.................................................................................................................................................. 33 二、 规划布局原则.................................................................................................................................................. 33 三、 空间发展方向.................................................................................................................................................. 33 四、 空间结构 ......................................................................................................................................................... 33 五、 用地布局总体思路 .......................................................................................................................................... 33 六、 各类用地规划.................................................................................................................................................. 33 第十章 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 37 一、 绿地系统规划.................................................................................................................................................. 37 二、 水系规划 ......................................................................................................................................................... 37 第十一章 空间景观规划 ....................................................................................................................................... 39 一、 现状分析 ......................................................................................................................................................... 39 二、 规划原则 ......................................................................................................................................................... 39 三、 规划目标 ......................................................................................................................................................... 39 四、 总体景观结构.................................................................................................................................................. 39 五、 重要景观节点及界面 ...................................................................................................................................... 39 第十二章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 40 一、 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 ...................................................................................................................................... 40 二、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 40 三、 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 40

第十三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43 一、 保护原则与目标 .............................................................................................................................................. 43 二、 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 43 三、 历史文化特色.................................................................................................................................................. 43 四、 镇域保护框架.................................................................................................................................................. 43 五、 古镇区保护 ..................................................................................................................................................... 44 六、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 44 七、 文物古迹保护.................................................................................................................................................. 45 八、 历史环境保护.................................................................................................................................................. 46 九、 其他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46 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46 第十四章 旅游发展规划 ....................................................................................................................................... 47 一、 区域定位与协调 .............................................................................................................................................. 47 二、 旅游区性质 ..................................................................................................................................................... 47 三、 规划原则 ......................................................................................................................................................... 47 四、 功能分区 ......................................................................................................................................................... 48 五、 旅游交通和游线组织 ...................................................................................................................................... 48 六、 旅游市场开拓.................................................................................................................................................. 49 第十五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

太仓浏河镇轨道规划

................................................................................................................. 49 一、 给水工程规划.................................................................................................................................................. 49 二、 排水工程规划.................................................................................................................................................. 50 三、 供电工程规划.................................................................................................................................................. 51 四、 电信邮政工程规划 .......................................................................................................................................... 52 五、 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 53 六、 燃气工程规划.................................................................................................................................................. 53 七、 环境卫生规划.................................................................................................................................................. 53 第十六章 环境保护规划 ....................................................................................................................................... 55 一、 环境质量现状.................................................................................................................................................. 55 二、 规划原则 ......................................................................................................................................................... 55 三、 环境功能区划.................................................................................................................................................. 56 四、 规划目标 ......................................................................................................................................................... 56 五、 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 ...................................................................................................................................... 56

六、 生态环境建设.................................................................................................................................................. 57 七、 规划实施措施.................................................................................................................................................. 58 第十七章 综合防灾规划 ....................................................................................................................................... 59 一、 防洪排涝规划.................................................................................................................................................. 59 二、 消防规划 ......................................................................................................................................................... 61 三、 防震减灾规划.................................................................................................................................................. 61 四、 人防工程规划.................................................................................................................................................. 63 第十八章 近期建设规划 ....................................................................................................................................... 65 一、 规划重点 ......................................................................................................................................................... 65 二、 规划规模 ......................................................................................................................................................... 65 三、 用地布局 ......................................................................................................................................................... 65 四、 综合交通规划.................................................................................................................................................. 66 五、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 66 第十九章 远景规划构想 ....................................................................................................................................... 66 一、 展望年限 ......................................................................................................................................................... 67 二、 展望目标 ......................................................................................................................................................... 67 三、 发展方向 ......................................................................................................................................................... 67 四、 规划结构 ......................................................................................................................................................... 67 五、 规划布局 ......................................................................................................................................................... 67 第二十章 实施措施与建议 ................................................................................................................................... 67 一、 政策与法规保障建议 ...................................................................................................................................... 67 二、 土地供应与环境管制措施建议 ...................................................................................................................... 67 三、 规划宣传与公众参与措施建议 ...................................................................................................................... 67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

一、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出新要求需要深化落实

《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对浏河镇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规划浏河镇到2030年总人口规模达到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3万人,城镇建设用地为15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5平方米。太仓市域将形成“一市双城三片”的结构,浏河镇滨江临海,具有“江尾海头”的独特区位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突出滨江特色,以生活功能为主,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以及服务业,紧密对接上海、服务港口产业,是体现太仓滨江现代化城市特色的重要地区。同时,在浏河镇新建水长为全市供水,新建污水处理厂,并对现有的其他基础设施进行技术改造。

对浏河镇科学准确的定位与规划将积极促进浏河镇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了具体深化落实太仓总规的宏观要求,浏河镇需要进行新一轮的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二、区域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需要统筹应对

浏河镇所处的区域发展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正深刻影响着浏河镇未来的发展态势。首先,上海处于快速郊区化的过程中,根据规划,郊区外环线即将建成,轨道交通将延伸至与浏河接壤的宝山、嘉定区;其次,太仓主城区采用东进战略,浏河位于太仓主城以东主城发展方向上,同时随着港城战略的实施,其地位明显提升,港城需要向南拓展,寻求与主城的连接,浏河镇正处于港城与主城的空间拓展方向上;第三,客运枢纽站场位于浏河与太仓市区之间,浏河的交通区位条件进一步改善;第四,太仓实施滨江城市战略,而在太仓市的滨江岸线中,大部分被仓储码头和工业用地侵占,浏河滨江地区是太仓市唯一的生活性岸线,伴随太仓正在寻求转型发展,浏河独有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能够成为促进带动全市产业升级的关键承载空间。

三、地方形势变化需要重新谋划战略

浏河镇在近几年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随着地方发展形势的变化,需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来应对。目前太仓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力度,在市域城镇布局规划中提出“中心城区——镇——村庄” 的三级体系,重点进行村庄重组与新农村社区集中建设,浏河镇也要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进行村庄的撤并,加快推进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同时在镇域中,农业示范园、渔港和工业园区的项目均在开发建设之中,滨江开发策略导致该地区未来开发潜力巨大,浏河镇特色资源优势彰显,吸引力增强,未来应该从更长远的整体框架考虑,按照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规划构建合理的城镇建设骨架,形成浏河特色的产业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建设的效率。

第二章 现状分析

一、自然条件

1、区域位置

浏河镇位于太仓市东部,东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与上海宝山、嘉定接壤,距离上海市中心40公里、上海虹桥机场35公里,距苏州76公里、常数54公里、昆山36公里、太仓54公里、太仓港码头15公里,为长江口的第二道门户、太仓市沿江的重要城镇、江苏省最大的渔业基地。 2、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浏河镇历史久远,建制于汉唐,历来是江南地区出海要津。三国时是吴政权的海防要地。晋唐时成为著名的海滨渔村,属昆山县惠安乡所辖。北宋景祐元年,苏州知州范仲淹亲至海滨,孕育成澛漕口集市,港口始盛。南宋初,北方大批移民南迁,在娄江口南岸又形成张家行镇。南宋末年屡遭剽掠而衰。元初,一跃成为国内东部沿海的贸易大港,被誉为“六国码头”。位于镇中的天妃行宫香火大盛,因此又称天妃镇。元末,刘家港被浙东割据者侵略,成一片瓦砾。明初,刘家港海运恢复生机,成为明王朝的东部门户。大航海家郑和以此为基地七下西洋,刘家港再度辉煌,成为明王朝的“东方大港”。弘治十年,建太仓州,境内刘家港地区从昆山惠安乡、嘉定乐智乡划出,组成太仓州东乡。明末,浏河年久失修,港市衰微。清康熙时又开海禁,浏河港近海贸易再度勃兴。雍正三年,析太仓州置镇洋县。浏河地区属镇洋县南乡。其时,浏河港商贸活跃,是称雄长江口的北洋海贸中心。乾隆年末,又暗沙横亘刘河口,海舶须候潮进港。晚清至民国初年,境内分设浏河,浏新,何桥3乡行政建置,又重视兴修水利,浏河港市复又兴盛,物品种类多,交易量大,街市异常热闹,被称为“小上海”。民国13年江浙军阀在境界内展开激战,浏河镇遭到毁灭性破坏。民国21年,“三一事件”,

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浏河镇又遭日军两次侵袭,街市断墙残垣,商贸一蹶不振。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较长时间分属浏河乡、浏河镇两个行政建制。改革开放后,1985年浏河乡并入浏河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境内成为单一的行政建置,2000年新塘并入浏河。 3、地理特征

浏河镇位于太仓东部,长江西岸,属沿江冲积平原,地势比较平坦。境内地面高程大多在4.2~5.2m之间,平均4.5m。沿江堤坝地势略高为4.2-6.4米,其余镇域内大部分土地呈从东向西地势逐渐降低的趋势。

境域系滨江水系,以浏河为干河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五里一纵浦,七里一横塘”,毛细

沟、泾、漕密如蛛网。 4、气候条件

浏河镇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历年年平均

1

篇四:太仓市重点提升五大传统产业旅游规划

太仓为“东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元代,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为重要的是元统治者开发漕运,加强南北经济交流,拓展海上对外贸易的治国兴邦之策,加快了太仓旅游规划发展,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对外开放,使太仓在不到百年的短短时间内,成为了“天下第一码头”的东南大港。

旅游规划项目的创新地方特色名菜、培育特色餐饮品牌、推进特色餐饮街区、建设引进中高级餐饮管理人才。做足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快捷化、娱乐化、规范化,树立一流的餐饮服务形象,拉长旅游消费链,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创新餐饮业软开发,推出特色餐饮系列,旅游规划方案还设计不同档次的餐饮产品。与旅游节庆有机结合,举办美食节,推出自助餐、主题宴会。在主要景区配置旅游餐厅,在市区打造美食街。主打双凤羊肉美食街、海运堤主题餐饮美食街、浏河三鲜美食街。

太仓市旅游规划项目方案鼓励建设星级酒店,提升星级酒店在旅游接待住宿设施中的比例。重点建设特色体验型主题酒店。近期建成五星级酒店5个,四星级酒店6-10个,三星级酒店15-20个,提升全市旅游服务环境;建设航海主题酒店。中远期(2016—2030年)规划建设五星级酒店8个,四星级酒店15-18个,三星级酒店15-30个;建设乡村风情和情侣主题酒店。

旅游规划方案不仅注重旅游商品的特色化、系列化、规模化、网络化;创建精细化、产业化、礼品化、商标化的旅游购物商品体系,还注重了旅游购物品的品牌树立;注重旅游商品的地方特色、推出太仓特色纪念品;建设精品旅游购物网点,加强旅游商品的宣传促销;重点旅游规划开发土特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知识性三类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重点推出浏河水产品、现代农业园区的农副产品以及沙溪的特色产品三大太仓特色美食旅游商品体系,重点建设城区及浏河镇、双凤镇、沙溪镇四大旅游商品集散中心。

完善酒店配套文化娱乐设施;打造滨水文化娱乐休闲体系;增设主题乐园;添设景区及度假娱乐设施;以大型节庆活动为龙头,带动其它文化娱乐活动。到规划期末,到旅游规划项目期末,太仓应拥有具有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至少8家,具有入境游业务资质的旅行社达到15家以上;使现有国内旅行社得到有效整合和旅游规划提升,旅行社从业人员素质达到相应的行业标准,导游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旅游规划项目方案通过“扬帆金太仓”郑和航海节、“江海金太仓”江海河文化节庆链、“福地金太仓”民俗旅游节庆链等节事活动的举办,遵循“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旅游规划原则,举办系统的旅游规划商项目推介会。不同的节事活动期间,根据节事活动主题性,确定不同的项目招商重点,提高旅游规划项目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避免因招商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造成的招商成功率不高。

篇五:新浏河风光带文化活动策划方案

绿岸抒情

——新浏河风光带暨南郊新城区人居文化活动策划方案

门类:美术、摄影、散文征稿 系列健身游戏比赛

相约鹊桥青春联谊会

主题:阳光〃绿色〃水岸〃风情〃人居

和氏璧文化策划传播机构

居住文化:绿色与浪漫温馨的环境

(此文可配合活动启事的刊出,同步在报纸上刊发)

家,是一个宁静温暖的港湾,因为宁静温暖而美丽温馨。

家的构成除了人外就是房子。有人说:好房子不是盖出来的,应该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如今,中国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包括住宅在内的每个建筑要与自然、环境完美地结合,这样才能使整个家更加的完美。在自然和环境中,水和绿色始终是居住文化的核心。

浏河,又名娄江,太仓别名娄东,就是因处娄江之东而来。因此,说浏河是太仓的母亲河一点也不为过。如今的娄江早在数十年前经重新开挖拓宽,所以被称为新浏河。

在今天的新浏河两岸,如今正建设起一条融绿色景观长廊,所以得名新浏河风光带。这条风光带与滔滔娄水相依相偎,蜿蜒而行,穿越太仓最繁华的古城区,又延伸向生机勃勃的开发区,北岸的绿树花丛与万紫千红千红的灯火交相辉映,南岸排排水岸新街与正在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楼、幢幢别墅相映成趣,而再往南一点点就会接到“欢迎你到繁华都市上海”的短信,因为新浏河南岸几百米就是上海地界了,所以说站在这里就已一脚踏进了上海的门槛也是十分准确的。到了新浏河风光带,特别是在南郊新城区,可以说是与上海(嘉定)真正的同饮一江水、同发一种音了。

有位来自上海的地理文化研究大师就这样感叹:这样的区位优势、地理条件,如此美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走遍东南恐怕再难觅第二处了。

人居文化,顾名思义,必然首先通过住宅予以体现。文化始终贯穿在住宅的环境和理念中。所谓的人居文化就是“以人为本”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良的居住空间和交流空间。太仓新浏河风光带及南郊新城区,借鉴了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在设计之初就给这里的人们留足了参与、运动、健身的场地。在充分考虑了社区人际交往环境的整体性、流动性,突出了空间的互动性和随意性,强调了绿色设计,借鉴境外居住区建设中环境保护,注重可持续发展,可居住性,绿色建筑,可步行性等先进理念;社区风格以简约、浪漫格调为主,突出重点,创造特色。

文化,是人类从昨日走向明天的进程中留下的印记。文化,也是人类行为的精神内涵,是一种生活氛围,一种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的特殊财富。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居住作为人最主要的行为之一,也是文化的一项基本内容。

居住文化的广义概念,就是包括家居、城市和环境规划,即居住环境生态化。我国传统民居历来注重生态环境,我们的祖先总是尽量选择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建造住宅。即使地处寸土寸金闹市的民居,也设计了可以种花植草、气息清新的庭院和天井,或者是叠石为山、聚水为湖、绿树掩映的私家园林,并通过建筑结构的变化来改善日照、通风、温度,防止噪声侵扰和灾害侵入(如高院墙、风火墙等等)。总之,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小生态环境。

新居住文化在继承这个传统的同时,又依托于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把生态理念的实践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又向深度和广度挖掘拓展,形成了“生态”理念,并建设了一批“生态”、“绿色”、“健康”住宅小区,使居住环境的整体性、根本性、系统性、科学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改善居住环境就是提升生命质量。这是现代人的居住文化认识。新浏河风光带及与此相连的南郊新城区,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浪漫温馨和绿色生态的地方。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太仓,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但又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港口城市,中西文化交融是太仓的一大新特色。如今又是德国在华投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其他欧美国家和台湾地区的企业也集中此地。中外投资家看中太仓,最大程度上是因为太仓优越的地理条件,优秀的人文环境,美好的生态环境。

新浏河风光带全长5公里,两岸总面积近百公顷。北岸已成为具有居住、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开放式滨河公园。建有休闲广场、亲水建筑、土山、喷泉等景观,形成以“水”为主题的景观广场区,有网球场、喷泉广场、观光走廊、休憩茶座等,现已成为太仓城市景观的一个新亮点,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准则得到全贯彻,突破传统绿化模式,在凸现“生态”、“人性”、“景观”、“文脉”四大理念,强调沿河绿化、景观、文化的融合,简约浪漫、特色突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得到了系统的贯彻体现。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源的现代造园科学思想充分发挥了作用。

这里,沪太合作有着广泛的基础,民间交往不断,政府之间的交流也十分密切。新浏河两岸的开发得到了近邻上海特别是嘉定区相关方面的积极参与,两地携手共建,给两当地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二、活动的构思

太仓是一个人文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在中国文坛影响深远,以娄东画派闻名于世的美术绘画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作为江南丝竹发源地吹拉弹唱老少皆会,中国舞蹈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桥牌之乡、中国摄影之乡、中国微型小说之乡也是名副其实,以古时子冈玉雕和当代麦秸画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也享誉国内外,民间收藏丰富多彩,人们知书达礼、尚文崇教,对文化及相关活动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人们都乐于参加各种种样的文化活动。从太仓走出了众多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巨匠大师,多年来太仓在国际国内的比赛中也屡有获奖,所以提及文化艺术及活动,在包括上海、苏州和嘉定、昆山等周边城市人们的心目中,也是对太仓肃然起敬的。

此次活动,活动以普及性大、知名度强、参与率高的项目为主导,围绕新浏河风光带的阳光与绿色、水岸与风情、人居与文化的主题,设计多种多样的人们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文化艺术和健身体育、游戏技艺类的活动,以多姿多彩的内容吸引人们的目光,以富有意义的项目赢取人们的兴趣,以简易便利的方式吸收人们的参与。通过活动,以文化的形式提升新浏河风光带及两岸住宅区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新浏河风光带和南郊新城区的品位,以高品位塑造高附加值的高端品牌影响力。

绘画、摄影、散文创作比赛可以直接以新浏河风光带为对象,描绘这里的美丽景色、文化情调、水岸风情、人居环境,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比赛可以调动千百双眼睛对新浏河风光带及南郊新城区进行高度关注,可以让大家去发现这里的美,反映这里的美,传播这里的美,记录这里的美,热爱这里的美。这些项目在太仓的普及率高,而且不受年龄、职业、籍贯的制约,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喜欢参与。

街舞、自行车特持、轮滑、滑板等充满现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项目,能吸引年轻人的参与,而且在太仓及周边地区无论青年男女都有不少发烧友。在新浏河风光带举办这样的活动,把人们引导到这里,比赛的场地条件也特别理想,景色和风光可以成为活动的背景,不论是来到现场,还是看到报道,都会对这里留下

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的。

呼拉圈、抖空竹、滚铁环、跳房子、踢毽子、跳橡皮筋这些传统?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绽嘞钅浚唤黾虻ヒ鬃觯芄雌鸪赡耆说拿篮眉且洌谒堵叹爸衅肺痘尘傻那捉欢嗌倌暝蚰芴寤岢け捕钡耐ぃ鼋舸慕涣鞴低āK哉庑┫钅恳捕季哂泄惴旱暮耪倭Α⑽Α⑶缀土Γ蘼勰信仙俣蓟崂钟诓斡搿?/p>

南郊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降生地,传产中发生在太仓南郊的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不仅比其他地方早,而且更具有爱情、亲情、友情的温馨,太仓人给著名的传说更多地赋予了情味的和谐纯洁。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在太仓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姑娘节”,象征着爱情与智慧、情感与美丽、青春与开放。如今更是被喻为“中国情人节”。

南郊现在虽是新城,但这里浸透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基因。牛郎织女降生地的美丽传说植根于此,使这片如今充满朝气的热土富有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江南丝竹鼻祖魏良辅、张野塘翁婿在此改编昆曲水磨腔;元明时的漕运时南北通津的起始点就在于此,是当时江南鱼米之乡丰富物产的集聚地,2009年度国家一级新发现文物的海运仓遗址就在于此……南郊是太仓的南郊,也可以说是嘉定的“北郊”,是新浏河南岸的魅力之骄。

活动内容既显得平民化,又高雅清新,也还新鲜有趣,而且还是体现和谐社会、生态理念、精神文明的活动,都能引起当地和周边媒体的注意,成为竞相报道的焦点。高雅的活动、高品位的比赛本身就是对这一片热土的宣传,就是对这一片优越人居之地的一种高质量提升,构筑良好的口碑。活动项目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社会阶层的人们,都会使人们走近这里,也需要了解这里、熟悉这里,从而也会因此而喜欢上这里。活动还是一举多得的延伸作用,可以留下十分有用的图文资料,为编辑出版相关材料提供基础。

活动由本市文化机构以主办单位的名义出面组织,邀请媒体作后援支持,再与周边城市(嘉、昆山)的文化机构联手合作,经过策划和组织推动,加上活动本身的影响力和渗透性、持久性,能集聚人气,会对相关的商业运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活动启事

(启事在媒体上公开刊播)

绿岸抒情——新浏河风光带暨南郊新城区文化活动启事

阳光〃绿色〃水岸〃风情〃人居。这是现代人的生活追求,也是本次“绿岸抒情——新浏河风光带及南郊新城区文化健身交谊活动”的主题词。

太仓是一个人文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在中国文坛影响深远,以娄东画派闻名于世的美术绘画艺术更是源远流长,生活于太仓的人们都知书达礼、尚文崇教,对文化及相关活动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人们都乐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为进一步展现和谐太仓、幸福太仓、魅力太仓、活力太仓的风采,共青团太仓市委、太仓市妇联、市民政局等联合举办“绿岸抒情——新浏河风光带及南郊新城区文化健身交谊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10年3月至10月

二、活动内容

(一)文化创作比赛:1.绘画比赛;2.摄影比赛;3.散文比赛。

(二)健身体育比赛:1.街舞比赛;2.自行车特技比赛;3.轮滑比赛;4.滑板比赛。

(三)传统游艺比赛:1.呼拉圈比赛;2.抖空竹比赛;3.滚铁环比赛;4.跳房子比赛;5.踢毽子比赛;6.跳橡皮筋比赛。

(四)“浪漫南郊〃相约雀桥”青春交谊相亲大会。

三、活动要求

围绕新浏河风光带的阳光与绿色、水岸与风情、人居与文化为主题,摄影、散文、绘画等要直接以新浏河风光带为对象,描绘这里的美丽景色、文化情调、水岸风情、人居环境,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

健身体育比赛和传统游艺比赛不设特定条件,比赛按规则进行。

四、参与条件

文化创作比赛、健身体育比赛、传统游艺比赛不分年龄、性别、户籍、职业等;“浪漫南郊〃相约雀桥”青春交谊相亲大会的参与者要求为未婚,不分男女、年龄均可报名。

五、报名办法

文化创作比赛到和氏文化策划传播公司报名,地址:……;联系电话:……;邮箱:……;QQ:……

健身体育比赛到市体育馆报名,地址:……;联系电话:……:邮箱:……;QQ:……

传统游艺比赛到和氏文化策划传播公司报名,地址:……;联系电话:……;邮箱:……;QQ:……

“浪漫南郊〃相约雀桥”青春交谊相亲大会到共青团太仓市委报名,地址:上海东路(市行政中心内)……;联系电话:……;邮箱:……;QQ:……

六、活动设奖

(略)……

本次活动秉承太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传统,除相亲大会外,其他活动均不受年龄、职业、籍贯的制约,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喜欢参与。既平民化、新鲜有趣,又高雅清新,体现和谐社会、生态理念、文明精神,是太仓文化活动史上空前丰富,而历时长、项目多,富有情趣和意义。活动结束后,还将编辑活动的图文资料。活动由本市相关单位联合主办,同时邀请周边地区的上海市嘉定区、昆山市的有关组织参与,还联络媒体作后援支持。

七、特别说明

1.所有参赛作品所涉及的名称、时间、地点等请作者核对清楚。2.所涉肖像权有作者负责。3.所有应征作品恕不退回。4.主办单位和经主办单位同意的单位或个人,可使用所有参与活动的作品、图片、资料。

绿岸抒情——新浏河风光带暨南郊新城区系列文化活动组委会

2009年12月26日

四、活动组织和程序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