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第一次印巴战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2:03 小学作文
第一次印巴战争小学作文

篇一:第一次至第三次印巴战争纪实

第一次印巴战争纪实

1.“王子”阋墙,“公主”属谁

1947年,饱尝了200年殖民统治的英属印度获得了独立。随着南亚次大陆上空“米字”旗的飘落,殖民统治印度整整两个世纪的英国这位“老王”也随之寿终正寝、一命呜呼。“老王”在世期间,二位“王子”——印度教徒(后建国印度)和“穆斯林”(后建国巴基斯坦)虽勾心斗角,但碍于“老王”的“龙威”,更多的是进行暗斗。然而,随着“老王”的归天,二位“王子”却阋墙翻脸,大打出手。原因出在“老王”留下的遗嘱——“蒙巴顿方案”埋下祸根。该方案按照宗教特点把英属印度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而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并没有明确,于是战端随起。

克什米尔对于二位“王子”太重要了,在双方心目中简直就是自己的“公主妹妹”。这位“公主妹妹”的高贵之处在于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印度对此有着十分明确的认识,尼赫鲁曾经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样,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也有下分重要的价值,克什米尔俯瞰巴基斯坦,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近在咫尺。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阿里·汗在评价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时说:“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项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于是,“蒙巴顿方案”在1947年8月一出台,在克什米尔的查谟地区便有20万穆斯林居民被印度教徒杀害。在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闻知此事,;义愤填膺,10月下旬,成千上万的穆斯林部落武装分子徒步或骑摩托车从北、西和西南分三路进入了克什米尔进行“复仇”。由于克什米尔土邦政府中的印度教徒武装缺少武器,所以穆斯林武装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就先后攻占了木泽弗拉巴德、乌里、巴拉穆拉、吉尔吉特等众多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杰城、拉乔里和诺歇拉待少数战略要地,但也将其围得水泄不通。

面对来势汹汹的穆斯林武装,身为印度教徒的克什米尔大君哈利·辛格惊恐万状。他立即致信于印度政府,向其救援。印度政府求之不得,于10月27日把先头部队2个步兵营由新德里紧急空运到斯那加附近一机场。装备精良的印军一踏上克什米尔的地面,便迅速向斯利那城中进发,并很快从大君哈利·辛格的地方武装手中接管了斯利那加的防御。此时,穆斯林武装已兵临斯利那加城下,双方在城郊发生了激烈交火。于是正式拉开了第一场争夺克什米尔“公主”的帷幕。

2.主动反攻反败为胜

印度为了夺回在克什米尔的主动权,之后又派出第161旅、第50伞兵旅、第19步兵旅和第7坦克,从查谟地区进入克什米尔参战。印军把兵力部署在两个主要作战方向上,即在斯利那加和查谟各部署了一个师的兵力。印军以两地为前进基地,向周围巴基斯坦武装发动了全面进攻。

11月初,印军将兵临斯利那加城下的巴基斯坦武装击退到距斯利那加城20多千米的沙拉登地区。11月5日,印军首次使用第7坦克旅的部分兵力,支援第161步兵旅,与巴基斯

坦武装在沙拉登展开争夺战。在步兵的掩护下,印军坦克边前进边开火,给巴基斯坦武装赞成重大伤亡,印军和巴基斯坦武装在沙拉登地区的战斗仅仅持续了20分钟左右,巴基斯坦武装死伤惨重,约有500人被打死。

在查谟西部地区,到11月19日,印军大批兵力赶到,并且接防了诺歇拉和唐格尔地区哈利·辛格地方部队的守备。查谟西部地区位于皮尔潘札尔山的西南麓,区内有奇纳布河和杰卢姆河的支流多山多岭。印军为了击溃巴基斯坦武装对诺歇拉的进攻,决定对巴基斯坦武装的一个补给基地阿斯尔一克答拉进行袭击,以收釜底抽薪之效。担任这项任务的是一个代号为“查拉力量”的坦克机动分队。在1948年1月8日夜间,“查拉力量”机动分队向阿斯尔一克答拉补给基地发起进攻,坦克分队突然向巴基斯坦武装近距离直瞄射击。面对这些来势汹汹,无法阻挡的铁甲怪物,巴基斯坦武装惊慌失措。在印军坦克火力的沉重打击下,巴基斯坦武装逃离阿斯尔一克答拉的补给基地,扔下大量物资以及战死者的尸体。印军解了巴基斯坦武装对诺歇拉的包围后,已牢牢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准备进一步打击该地的巴基斯坦武装。然而,战争进行到1947年底,由于克什米尔地区大雪封山,阻止了印军的进攻行动。印军主动提出联合国调停,并借机积极备战。

3.奇袭班瓦里鏖战奔杰

1948年3月17日清晨,印军发动了新一轮进攻,以第7坦克旅开道,从查谟地区向西北的唐格尔巴在克什米尔西南的争夺战。翌日,印军占领了查谟西南重镇唐格尔,解除了巴基斯坦武装对查谟最直接的威胁。

4月,印军又从诺歇拉向拉乔里进攻,以解拉乔里之围。拉乔里是位于德维河上的一个军事重镇,在其南郊的德维河上有一座命名为班瓦里的大桥,是拉乔里南面的门户。在这之前,巴基斯坦武装虽然几次攻占拉乔里未果,但利用攻占的班瓦里大桥等咽喉要地对拉乔里进行了严密封锁。印军要解拉乔里之围,必须先夺取班瓦里大桥。在巴基斯坦武装设防严密的情况下,印军想从正面进攻谈何容易。印军认真研究了敌情后,随决定以奇袭行动巧夺之。1948年4月8日夜,印军夺取班瓦里大桥的战斗正式打响。与以往战斗枪炮齐鸣形成鲜明对比,印军的进攻悄无声息。在夜幕的掩护下,朦胧中看到印军的十几辆坦克开进河中,每辆坦克之后都跟着一群“黑压压”的步兵。在前进中印军保持了最大程度的静默,坦克在水中的行驶速度平均只有2千米/小时,步兵涉水也尽量避免弄出响声来。就这样,印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前出到巴基斯坦武装的桥头阵地前,十几辆坦克然后突然从河水里冒了出来,猛扑敌阵地,以直瞄火力对巴基斯坦武装的火力进行了“点名”,巴军做梦也没想到印军会从水路向其发起进攻。由于打击突然,加之印军火力异常凶猛,巴军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成了炮下鬼。原来,印军通过考查发现德维河水浅,勉强能通过坦克,为达成奇效,印军决定“不走旱路走水路”,印军的冒险得了回报,结果大获全胜。还准备长期固守拉乔里的马军得知班瓦里大桥突然失守后,无心恋战,稍战即逃,印军于4月12日从班瓦里大桥轻取拉乔里。印军在取得西南和西部的胜利后,其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平均距离巴基斯坦已经不足50千米,对巴形成了直接威胁。

面对如此不利态势,巴基斯坦总督真纳命令巴正规部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准备与印度一决雌雄。巴基斯坦增援部队赶到克什米尔后,巴军总数达到了5万人,而印度军队也有4万之众。后两军在奔杰地区展开了激战。奔杰是距离斯利那加西南73千米处的一个战略要地,建在海拔3000多多米的高地上,易守难攻。战争先期,巴基斯坦武装就对就对奔杰发起进攻,但由于守军凭借奔杰地势险要,巴军一直没有攻下,巴正规部队介入后,为夺回克

什米尔腹地的主动权,巴军再次向奔杰发起强大进攻。双方均投入大量兵力参战,奔杰地区一时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弹片嘶叫。穆斯林士兵和印度教士兵的宗教热情都被疯狂的进攻和顽强的抵抗激发起来,怨毒恨火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双方不断改变战术,反复冲杀,阵地几易其手。奔杰像一台“搅肉机”,鲜血不断渗透的山地上,遍布着支离破碎的肢体和双方濒临死亡的伤员。两军都竭尽全力要战胜对手,为此,双方不断投入新的兵力,战争规模逐步升级,但都一进难以战胜对手,随后战斗进入对峙状态。

4.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在克什米尔北部,印军实施了打通喜马拉雅山连接克什米尔东西两部分的要道的战斗。乍吉山口战斗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乍吉山口位于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东北63千米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低点。通过它有一条千回百折的贸易要道,连接起了斯利那加和列城。从斯利那加到乍吉山口,先是一段可以通行卡车的公路,然后,由于山势渐高和地势复杂,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了。乍吉山口在地理位置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脸要价值,使印军认认到必须尽快地占领该地。

在9月5日黑夜,印军对乍吉山口的巴基斯坦武装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后又在14日早晨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但均遭到失败。印军不甘心失败,决定再次发起攻击。印军在总结前两次教训时认为,光使用步兵参战,没有坦克的火力掩护是无法夺取这一山口的,但是,要想使用坦克,就必须想法把坦克秘密从查谟运到斯利那加,然后再从斯利那加把坦克运到公路的尽头,而后再从公路上沿羊肠小道发动进攻。从常理上说,这条运送坦克的道路并不适合坦克的通行,尤其是羊肠小道行人尚可勉强通过,而行驶坦克则难上加难。但印军决定克服各种困难,把坦克开到乍吉山口当面上去。

担任这次作战任务的是第77步兵营,第7坦克旅则配合其作战。为达成出敌不意,第7坦克旅的指挥官对坦克的运送进行了严密的伪装:把所有的坦克的炮塔全部卸掉,坦克底盘和炮分开由拖车和卡车载运,用帆布一遮盖看起来就像正常运送武器弹药一样。这不但迷惑了巴军,同时也减轻了坦克经过桥梁时的重量。就这样,印军把至少7辆坦克秘密地运至公路尽头一处秘密的坦克待击地域内。之后,印军把后有坦克炮塔重新安装到车体上,恢复了坦克的原貌。并对公路尽头到乍吉山口之间的羊肠小道进行了修缮,使这条只能通行人畜的小道勉强可以通行坦克。此外,印军在待击地域内还对步兵和坦克协同秘密进行了训练。攻击的时间初步确定在10月22日,但是由于恶劣天气作祟,印军的进攻不但被迫三次推迟,而且由于乍吉山口连口降雪,山路变滑,印军指挥官内部也发生了分歧。步兵指挥官指出,如此恶劣的天气和地形,士兵不仅难于攀上山口,而且还会遭受不必要的伤亡,因而主张取消这次行地行动。但是,印军另外一位卓越的指挥官——第7坦克旅旅长极力坚持这次进攻,认为利用这种天气进攻正好能出敌所料,达成突然性。最后,印军指挥机构决定,让坦克部队担任主角,坦克在前面开道,步兵随后跟进。

1948年11月1日上午10时45分,由7辆坦克组成的印军攻击部队。虽然恶劣的天气影响了坦克的行动,但是,印军的坦克还是克服了山道雪滑的情况,不断前进,并向巴军目标猛烈开火。在印军坦克突然而猛烈火力的打击下,巴基斯坦武装惊慌失措,由于没有有效的反武器,巴军无法阻挡印军坦克的冲击。巴基斯坦武装在遭受了重大的伤亡后,败下阵来。到下午2时,印军就全部占领了乍吉山口。印军步兵在下午5时左右也陆续抵达山口。印军从巴基斯坦武装手中终于夺回了有着重要战略价值的乍吉山口,打通了克什米尔东西的联系。

战争进入1949年初,在联合国多次努力下,双方宣布停火,并按照当时实际兵力部署划定了停火线。印度占据了克什米尔全境五分之三的地区,人口约400万。巴基斯坦只控制五分之二的地区,人口约100万。按照停火协定,印巴双方停火后应该举行全民公决来决定克什米尔的归属。但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拒绝撤出军队,使协定成为一纸空文。从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摩擦不断,其归属问题成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5.胜因在握技高一筹

印军之所以能反败为胜,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作战指挥方面讲,印军要略高一筹。首先,果断出兵,尽占先机。印军在参加战争初期就果断地投入占优势的正规兵力,一举夺取了战场主动权。而巴基斯坦在战争初期只动用穆斯林部落武装,直到1948年印军逼近其大门口时,才投入正规兵力,因而使巴基斯坦失去了良好战机。其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战争中,印军多次创造性地使用坦克,利用出其不意的地点和方式打击巴军,打得巴军措手不及,争得好多战略要地。第三,外交斗争与军事斗争巧妙结合。1947年年底,由于气候原因,印军进攻受阻,便主动接受了联合国调停,印军利用外交斗争掩护其备战。当来年春天利于进攻时,又重新宣布开战,牢牢控制了作战的节奏和主动性权。

第二次印巴战争纪实

第一次印巴战争在联合国干预下刚一实现停火,就有一位远见卓识的军事评论家指出:“这只是暂时的休战”,他的话不幸被言中了,16年后,积压于印巴两国的恨毒怨火再次喷发出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争夺这位高贵的克什米尔“公主”再动干戈。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班加罗尔工厂按许可证生产的吸血鬼战斗机。该型战斗机属于战后第一代平直翼型喷气机,在1965年时性能已显得落后,面对巴基斯坦的F-86军刀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1.库奇兰恩“骨牌”

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的库奇兰恩,是印度河入海口附近的盐碱沼泽地,由于在雨季大部分地区被洪水淹没,印度和巴基斯坦从未在这里正式划定国境线。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地方,竟成了这次大规模战争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从1947年至1956年,该地区一直为巴基斯坦控制,巴在此建立了警察哨所。但是1956年印度破坏巴哨所并赶走了巴边防警察,建立了自己的哨所。1965年2月,印度陆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然占领了库奇兰恩的北部地区。3月起,印度以进行“箭头”演习的名义向库奇兰恩地区持续增兵,使地区的兵力达到3个旅,并夺了取了巴基斯坦的几个哨所。

巴基斯坦起初认为库奇兰恩是不毛之地,因此,对印军的侵入只是提出了抗议而未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但不久传出库奇兰恩地区可能蕴藏石油及其人矿产资源的消息。巴基斯坦坐不住了,遂向库奇兰恩地区派出了第8师的两个旅。在对峙中,双方发生了对射,冲突进一步升级。4月24日,印巴两军在库奇兰恩发生小规模的武装冲突,由此拉开了印巴第二次战

争的帷幕。

4月26日,巴基斯坦又增援一个坦克连进入库奇兰恩。为了从印军手中夺回失去的地方,巴基斯坦的第8师制定了代号为“沙漠之鹰行动”的作战计划。27日早晨6点30分,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巴基斯坦军向印军发起了猛烈进攻,并从印军手中夺回了一哨所。战斗中,发生爆炸,造成了一些伤亡。印军在巴基斯坦坦克火力的打击下,伤亡了大量士兵,被迫向东撤退了30多千米。

经过两个月的有限冲突,由于库奇兰恩地区地势狭小,水网遍布,不适合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双方终在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的调停下,于7月1日签订停火协议。

印巴在双方初战库奇兰恩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战争的火种并没有因此熄灭。印巴在库奇兰恩发生的冲突,加重了两国在领土争端中的矛盾,表明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开始恢复了战争的争夺,预示着冲突将发生连锁反应和将进一步升级。

2.大满贯行动

在印巴双方签订停火协议的当天,印度内政部长发表谈话,宣称:克什米尔是印度的一部分,是“不容辩论和谈判的既定事实”。这番言论大大激怒了巴基斯坦。8月5日,大批号称“自由战士”的穆斯林武装人员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军的哨所、补给仓库、车队进行袭击,以达到迫使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进行让步之目的。但穆斯林武装人员很快被印军所镇压,5291名穆斯林武装人员被打死。为进一步打击穆斯林武装,印军至8月下旬在停火线一带集结了6个师的兵力,并越过停火线向巴控区发起了进攻,战火燃到了巴基斯坦。8月28日,印军以两个师的兵力进攻停火线西侧的乌里河以南方向的巴基斯坦军队,并夺占了巴边防军的3个哨所。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第一次印巴战争)

面对印军咄咄逼人的进攻,巴基斯坦感到克什米尔局势的严重性。8月31日晚,巴总统阿尤布汗主持召开有陆军司令穆萨、空军司令努尔·汗等高级军官参加的作战会议,会议决定出动正规部队对克什米尔西部的查木布和乔里安地区的印军实施反击。此次反攻计划代号为“大满贯行动。”

在精心计划和充分准备后,9月1日凌晨3点30分“大满贯行动”正式开始,巴军炮兵部队向驻守在查木布和马达拉的印军进行了3个小时的炮火准备,6点30分,得到坦克和重炮加强的巴军第12步兵师,在马利克少将的指挥下,向据守查木布的印军第191旅发起猛攻。双方在查木布的周围发生了激烈的坦克战。到上午9点时,巴军坦克部队强行接近了德瓦。9点15分,为了解救查木布的紧张形势,印军从马达拉抽出一批AMX型坦克到查木布,在行进中,遭到了巴基斯坦坦克部队的阻截。双方在查木布一带发生了激烈战斗,巴军不顾伤亡,最终在下午2点占领了德瓦,其先头部队抵达了查木布,迫使印军不断后退。为了阻止巴军坦克的进攻,下午4点30分,印军轰炸机从高空俯冲轰炸,大量地杀伤了巴军的坦克和步兵。双方在查木布展开了空前的血战,几经拼2杀双方均遭到了巨大的伤亡。

巴军在进攻查木布的同时,在9月1日下午4点,还组织和加强了力量,在查木布北面的马达拉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印军步兵进行了猛烈反击,但是,在巴军强大的炮火轰击下,渐渐顶不住了。巴军前进到距印军在马达拉的最高指挥部300码的地方后,遇到了已经没有退路的印军的顽强抵抗。为了阻击轰鸣前进的巴军坦克,印军使用了人体战术,印军士兵接

篇二:第一次印巴战争

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蒙巴顿方案规定让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印度参战部队有2个师及若干土邦部队约4000余人,巴基斯坦参战的多为部落武装约5万人。印、巴军队经过1年多的争夺战,双方伤亡惨重,胜负难分,后在联合国干预下于1949年1月停火。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余为巴方控制。这次战争没有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历史渊源

1947年2月1日,蒙巴顿【L. Louis Mountbatten 英国海军中将、东南亚盟军总司令(1900~1979) 】在伦敦正式接受了大英帝国驻印度总督的职务。任内提出关于次大陆独立1948年6月 的“蒙巴顿方案”,将原英属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划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实行分治,该方案导致印巴分治和长期纷争。

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简称,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西北部,印巴分治前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其中穆斯林占总人数的77.11%,印度教徒占20.12%,余为锡克教徒和佛教徒。克什米尔地处亚洲心脏,周围分别与俄罗斯、中国、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

教派阋墙

克什米尔

1947年,饱尝了200年殖民统治的英属印度获得了独立。随着南亚次大陆上空“米字”旗的飘落,殖民统治印度整整两个世纪的制度也随之寿终正寝。在世期间,印度教徒(后建国印度)和“穆斯林”(后建国巴基斯坦)虽勾心斗角,但碍于威殖民统治者的威力,更多的是进行暗斗。然而,随着殖民统治者的离去,不同教派却阋墙翻脸,大打出手。原因出在原殖民统治者留下的遗嘱——“蒙巴顿方案”埋下祸根。该方案按照宗教特点把英属印度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而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并没有明确,于是战端随起。

要地之争

克什米尔对于二者——印度教徒(后建国印度)和“穆斯林”(后建国巴基斯坦)太重要了,因为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印度对此有着十分明确的认识,尼赫鲁曾经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样,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也有下分重要的价值,克什米尔俯瞰巴基斯坦,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近在咫尺。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阿里·汗在评价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时说:“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项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于是,“蒙巴顿方案”在1947年8月一出台,在克什米尔的查谟地区便有20万穆斯林居民被印度教徒杀害。在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闻知此事,;义愤填膺,10月下旬,成千上万的穆斯林部落武装分子徒步或骑摩托车从

北、西和西南分三路进入了克什米尔进行“复仇”。由于克什米尔土邦政府中的印度教徒武装缺少武器,所以穆斯林武装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就先后攻占了木泽弗拉巴德、乌里、巴拉穆拉、吉尔吉特等众多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杰城、拉乔里和诺歇拉待少数战略要地,但也将其围得水泄不通。

面对来势汹汹的穆斯林武装,身为印度教徒的克什米尔大君哈利·辛格惊恐万状。他立即致信于印度政府,向其救援。印度政府求之不得,于10月27日把先头部队2个步兵营由新德里紧急空运到斯那加附近一机场。装备精良的印军一踏上克什米尔的地面,便迅速向斯利那城中进发,并很快从大君哈利·辛格的地方武装手中接管了斯利那加的防御。此时,穆斯林武装已兵临斯利那加城下,双方在城郊发生了激烈交火。于是正式拉开了第一场争夺克什米尔的帷幕。

印军攻势

印度为了夺回在克什米尔的主动权,之后又派出第161旅、第50伞兵旅、第19步兵旅和第7坦克,从查谟地区进入克什米尔参战。印军把兵力部署在两个主要作战方向上,即在斯利那加和查谟各部署了一个师的兵力。印军以两地为前进基地,向周围巴基斯坦武装发动了全面进攻。

11月初,印军将兵临斯利那加城下的巴基斯坦武装击退到距斯利那加城20多千米的沙拉登地区。11月5日,印军首次使用第7坦克旅的部分兵力,支援第161步兵旅,与巴基斯坦武装在沙拉登展开争夺战。在坦克的掩护下,印军士兵边前进边开火,给巴基斯坦武装赞成重大伤亡,印军和巴基斯坦武装在沙拉登地区的战斗仅仅持续了20分钟左右,巴基斯坦武装死伤惨重,约有500人被打死。

在查谟西部地区,到11月19日,印军大批兵力赶到,并且接防了诺歇拉和唐格尔地区哈利·辛格地方部队的守备。查谟西部地区位于皮尔潘札尔山的西南麓,区内有奇纳布河和杰卢姆河的支流多山多岭。印军为了击溃巴基斯坦武装对诺歇拉的进攻,决定对巴基斯坦武装的一个补给基地阿斯尔一克答拉进行袭击,以收釜底抽薪之效。担任这项任务的是一个代号为“查拉力量”的坦克机动分队。在1948年1月8日夜间,“查拉力量”

机动分队向阿斯尔一克答拉补给基地发起进攻,坦克分队突然向巴基斯坦武装近距离直瞄射击。面对这些来势汹汹,无法阻挡的铁甲怪物,巴基斯坦武装惊慌失措。在印军坦克火力的沉重打击下,巴基斯坦武装逃离阿斯尔一克答拉的补给基地,扔下大量物资以及战死者的尸体。印军解了巴基斯坦武装对诺歇拉的包围后,已牢牢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准备进一步打击该地的巴基斯坦武装。然而,战争进行到1947年底,由于克什米尔地区大雪封山,阻止了印军的进攻行动。印军主动提出联合国调停,并借机积极备战。

突袭鏖战

1948年3月17日清晨,印军发动了新一轮进攻,以第7坦克旅开道,从查谟地区向西北的唐格尔巴在克什米尔西南的争夺战。翌日,印军占领了查谟西南重镇唐格尔,解除了巴基斯坦武装对查谟最直接的威胁。 4月,印军又从诺歇拉向拉乔里进攻,以解拉乔里之围。拉乔里是位于德维河上的一个军事重镇,在其南郊的德维河上有一座命名为班瓦里的大桥,是拉乔里南面的门户。在这之前,巴基斯坦武装虽然几次攻占拉乔里未果,但利用攻占的班瓦里大桥等咽喉要地对拉乔里进行了严密封锁。印军要解拉乔里之围,必须先夺取班瓦里大桥。在巴基斯坦武装设防严密的情况下,印军想从正面进攻谈何容易。印军认真研究了敌情后,随决定以奇袭行动巧夺之。1948年4月8日夜,印军夺取班瓦里大桥的战斗正式打响。与以往战斗枪炮齐鸣形成鲜明对比,印军的进攻悄无声息。在夜幕的掩护下,朦胧中看到印军的十几辆坦克开进河中,每辆坦克之后都跟着一群“黑压压”的步兵。在前进中印军保持了最大程度的静默,坦克在水中的行驶速度平均只有2千米/小时,步兵涉水也尽量避免弄出响声来。就这样,印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前出到巴基斯坦武装的桥头阵地前,十几辆坦克然后突然从河水里冒了出来,猛扑敌阵地,以直瞄火力对巴基斯坦武装的火力进行了“点名”,巴军做梦也没想到印军会从水路向其发起进攻。由于打击突然,加之印军火力异常凶猛,巴军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成了炮下鬼。原来,印军通过考查发现德维河水浅,勉强能通过坦克,为达成奇效,印军决定“不走旱路走水路”,印军的冒险得了回报,结果大获

全胜。还准备长期固守拉乔里的巴军得知班瓦里大桥突然失守后,无心恋战,稍战即逃,印军于4月12日从班瓦里大桥轻取拉乔里。印军在取得西南和西部的胜利后,其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平均距离巴基斯坦已经不足50千米,对巴形成了直接威胁。

攻防激战

面对如此不利态势,巴基斯坦总督真纳命令巴正规部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准备与印度一决雌雄。巴基斯坦增援部队赶到克什米尔后,巴军总数达到了5万人,而印度军队也有4万之众。后两军在奔杰地区展开了激战。奔杰是距离斯利那加西南73千米处的一个战略要地,建在海拔3000多多米的高地上,易守难攻。战争先期,巴基斯坦武装就对就对奔杰发起进攻,但由于守军凭借奔杰地势险要,巴军一直没有攻下,巴正规部队介入后,为夺回克什米尔腹地的主动权,巴军再次向奔杰发起强大进攻。双方均投入大量兵力参战,奔杰地区一时炮火连天,血肉横飞,弹片嘶叫。穆斯林士兵和印度教士兵的宗教热情都被疯狂的进攻和顽强的抵抗激发起来,怨毒恨火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双方不断改变战术,反复冲杀,阵地几易其手。奔杰像一台“搅肉机”,鲜血不断渗透的山地上,遍布着支离破碎的肢体和双方濒临死亡的伤员。两军都竭尽全力要战胜对手,为此,双方不断投入新的兵力,战争规模逐步升级,但都一时难以战胜对手,随后战斗

进入对峙状态。[2]

出奇制胜

在克什米尔北部,印军实施了打通喜马拉雅山连接克什米尔东西两部分的要道的战斗。乍吉山口战斗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乍吉山口位于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东北63千米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低点。通过它有一条千回百折的贸易要道,连接起了斯利那加和列城。从斯利那加到乍吉山口,先是一段可以通行卡车的公路,然后,由于山势渐高和地势复杂,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了。乍吉山口在地理位置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价值,使印军认认到必须尽快地占领该地。

在9月5日黑夜,印军对乍吉山口的巴基斯坦武装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后又在14日早晨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但均遭到失败。印军不甘心失败,决

篇三:印巴战争中的中国角色

印巴战争中的中国角色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我们不但提供大批军事援助,还直接出兵!

1965年5月,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巴印边界库奇兰恩地段发生争端并导致武装冲突,接着巴军在克什米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攻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拉加附近,战局对巴有利。但不久印度从侧翼进击,军队直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截断了巴军后路。巴军从克什米尔败退,集中全力守御拉合尔。

在保卫拉合尔的战斗中,巴坦克部队在大炮和步兵之前向印军冲锋,结果损失严重,亟须坦克补充。考虑到当时的国内情况周恩来总理不得不从现役部队使用的坦克中拨出一部分支援巴基斯坦,此事使巴军及阿尤布总统万分感激。

随着第二次巴印战争的升级,巴总统一再要求中国方面出兵进行支援!

毛主席拟定出兵援巴,周总理修改“最后通牒”

总参及外交部经过研究,认为印度军队在最近两年内一直在西藏西部及中锡(金)边界挑衅,当时中锡之间已划定边界,而印军在边界山口如乃堆拉山口一带修筑大批工事,几年间共修有大小工事约有56个,肆无忌惮地破坏着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考虑到中锡边界以南为中印及东巴最近交接处,于是我国决定准备在此地区给印度以打击,以支持巴基斯坦!在此之前,先给印度政府下一个“最后通牒”式的照会:“限印度于三日内拆除它在中国锡金边界一侧和跨中锡边界线上的所有侵略工事,并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

自然,我们除提出最后通牒式照会外,还有一些军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两面夹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锡边界上的一切工事,退还了其掳劫的藏族同胞和牲畜等。这是我国政府危机处理能力最有效的一次。

在这个照会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印度政府在美帝国主义及其同伙的支持下,一贯对它的周围邻国推行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政策……现在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中国政府一贯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应该像印巴两国向克什米尔人民保证的那样,在尊重克什米尔人民的自决权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这就是中国不介入印巴争端的含义。但是,不介入绝不等于不问是非,决不等于中国可以同意克什米尔人民的自决权利遭到剥夺,也决不等于中国可以同意印度借口克什米尔问题侵略巴基斯坦。中国的立场过去是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只要印度有一天还在压迫克什米尔人民,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克什米尔人民要求自决的斗争,只要印度有一天还在对巴基斯坦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巴基斯坦反侵略的正义斗争……。

这段话是周恩来总理指示写的,并在 《人民日报》上以头版头条新闻登出,它给世界各国的信息是很明确的。

当时中国向巴方提供了一大批武器装备,有歼六战斗机数十架、59式坦克近300辆等,由于生产时间不够,基本上都是从我军正使用或库存的装备中直接抽调的,而且是先供货不收钱,价格留待战后再谈。同时我国还免费为巴方提供这些装备的人员操作培训。形势最紧张时,我国甚至还派出参谋人员加入巴方总参谋部,实际上是直接指挥了部分战斗行动。

此战以后,我国继续向巴方提供装备、培训的援助,并协助其建立了一些相关的工业设施。先后提供过强五攻击机、歼七战斗机、海军反舰导弹,合作研制了K—8教练机、哈立德主战坦克、FC—1战斗机等。

备注:在中国的直接影响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我们只向巴提供了一些飞机和常规武器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情况较为复杂。东巴基斯坦(原称孟加拉邦)的居民多半是印度教徒。1947年英国人让印、巴独立时,把孟加拉邦一分为二,东孟加拉归巴基斯坦,西孟加拉属印度。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因为政治上、军事上的不平等,引起东巴基斯坦人的不满。1970年东巴基斯坦的穆吉布·拉赫曼坚持东巴基斯坦自治独立。于是,印度从西孟加拉邦出兵,在苏联的支持下进攻东巴。巴基斯坦在印度强大兵力面前,无力保卫东巴,于是求救于中国。

巴军总参谋长、海空军司令及巴总统叶海亚的特使连续来到北京见周恩来总理。这时,全国正处于“文革”的混乱中。西藏同内地一样政治局势不稳定,西藏军区司令员被揪斗。但是由于印度的入侵,我们就不能不管了。鉴于当时我国的情况,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只有在政治、外交上给以支持,谴责并声讨印度对巴的侵略行动。我们在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些飞机、常规武器,但像上次那样准备出兵的设想就谈不上了。

备注:在此次战争中,印度占领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东巴基斯坦正式独立。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篇四:中国在印巴战争中的重要角色

中国在印巴战争中的重要角色

发表于 2008-12-02 09:13:12

中印边界控制线

据印度电视台报道,印度正在考虑暂停与巴基斯坦的停火协议,政府甚至在考虑终止与巴基斯坦的全面对话进程。

印度强烈的战争信号,巴基斯坦自然不敢大意!巴军方紧急把驻守在巴阿边境的10万部队调到印巴边境,以应付突发事件。

印巴局势,又失控的危险!印巴战争,一触即发。

真的不知道印度是怎么考虑的,和平与发展才是世界特别是印巴两国的主题阿。一旦暂停停火协议,就意味着战争有随时发生的危险!难道前三次战争还不过瘾,还要打第四次不成?印度怎么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呢?不是印度疯了就是印度自认为比以前更牛比了。尽管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强硬政策能增加印度个别民族的爱国热情,不过,印度更应该好好考虑中国在两次印巴战争中的作用!巴基斯坦与中国是全天候的好朋友,中巴之间的军事密切程度超乎外人想象。事实上,中国在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战争中都是坚定的支持巴基斯坦的。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我们不但提供大批军事援助,还直接出兵! 当时中国向巴方提供的一大批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从我军正使用或库存的装备中直接抽调的,同时我国还免费为巴方提供这些装备的人员操作培训。形势最紧张时,我国甚至还派出参谋人员加入巴方总参谋部,实际上是直接指挥了部分战斗行动。

比如,在保卫拉合尔的战斗中,巴坦克部队在大炮和步兵之前向印军冲锋,结果损失严重,亟须坦克补充。考虑到当时的国内情况周恩来总理不得不从现役部队使用的坦克中拨出一部分支援巴基斯坦,此事使巴军及阿尤布总统万分感激。

随着第二次巴印战争的升级,巴总统一再要求中国方面出兵进行支援!

考虑到中锡边界以南为中印及东巴最近交接处,中国决定在此地区给印度以打击,以支持巴基斯坦!在此之前,先给印度政府下一个“最后通牒”式的照会:“限印度于三日内拆除它在中国锡金边界一侧和跨中锡边界线上的所有侵略工事,并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

自然,我们除提出最后通牒式照会外,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两面夹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锡边界上的一切工事。这是我国政府危机处理能力最有效的一次。

在中国的直接影响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由于国内原因,中国政府只是在口头上的语气超过上一次。不过,中国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情况较为复杂。东巴基斯坦(孟加拉邦)的居民多半是印度教徒。1947年英国人让印、巴独立时,把孟加拉邦一分为二,东孟加拉归巴基斯坦,西孟加拉属印度。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因为政治上、军事上的不平等,引起东巴基斯坦人的不满。1970年东巴基斯坦的穆吉布·拉赫曼坚持东巴基斯坦自治独立。于是,印度从西孟加拉邦出兵,在苏联的支持下进攻东巴。巴基斯坦在印度强大兵力面前,无力保卫东巴,于是求救于中国。

这时,中国正处于“文革”的混乱中。西藏同内地一样政治局势不稳定,西藏军区司令员也被揪斗。但是由于印度的入侵,我们就不能不管了。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发展到东巴被占领,印军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镇拉合尔,即将突破巴军防御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则中国政府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权力。正是这道声明迫使印度政府放弃了以武力彻底解决印巴问题的想法,挽救了盟友巴基斯坦。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很显然,一旦发生第四次印巴战争,中国肯定会强力支持巴基斯坦的。想当年,之所以第三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处于被动的局面,不就是因为你印度趁中国处于文革的混乱之际发动战争的嘛!用军事的角度说,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肯定是以大欺小的霸道行为;对中国来说,印度的当时的举动完全是小人作风。

想想看,在中国的国际援助中,有几次失败过?唯一的一次就是印度的趁火打劫!在中国的眼皮底下、巴基斯坦的无助的眼神里,印度强行肢解巴基斯坦。作为全天候的好朋友,中国深切体谅巴基斯坦的痛苦,因为中国的藏南谷地也被印度侵占一大块。就这一点,中巴就有共同的感受---切肤之痛,治好的良药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以及各种机场在西藏落地生根,中国打击印度的后勤准备是让国人放心的。

如今,印度政府想暂停已经持续5年的印巴实控线停火协议,肯定是严重忽视了中国的存在。难道只准你的霸道行为小人作风,就不能有我的支持朋友的君子行为吗!你印度胆敢对巴战争,中国就奉陪到底且师出有名。

到那时,巴基斯坦在用中巴合制的军火狠狠打击印度的同时,中国也会在藏南谷地上采取军事行动从而彻底解放该地区的人民。

总之,印度的所作所为只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巴玩火会引火烧身的!

篇五:1971年印巴战争:毛泽东为何不出兵

1971年印巴战争:毛泽东为何不出兵

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因宗教成为一国

在英国主持下的印巴分治主要是以宗教为划分标准的。由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同属于穆斯林聚居区,英国据此把这2个相隔2000多公里的地区组成了1个国家,即巴基斯坦,内部分为东巴地区和西巴地区。

但 是在历史上巴基斯坦并没有管理过孟加拉,孟加拉也没有管理过巴基斯坦。虽然两者都是穆斯林聚居区,但在语言,文化,饮食和服饰,生活习惯上完全不同。孟加 拉人甚至认为,孟加拉的黄麻和茶叶出口换回来全国大部分外汇,但这些钱却用于发展巴基斯坦,从而感到很不平。到70年代,孟加拉当地开始出现一些希望获得 更多权力的暴力冲突。

资料图:孟加拉游击队在殴打被俘的巴基斯坦军警人员。

孟加拉宣布起义与巴基斯坦军交战

1971年3月,第8东孟加拉步兵营突然占领吉大港电台宣布武装起义。很快又有5个东 孟加拉步兵营,准军事组织孟加拉步枪队以及武装警察相继宣布起义。在孟加拉的巴基斯坦正规军队,大约有4个旅,其中18个营是巴基斯坦人组成的,剩余6个 营由孟加拉人组成的。另外还有一些炮兵和装甲团,但也是巴基斯坦人占据多数。

动乱爆发后,巴基斯坦政府军立刻出动剿灭反叛力量。他们以营和 连为单位,据守重要城镇和交通要道,并且派出机动部队随时出动进行打击。造反的孟加拉步兵营,步枪队和警察,还有洗劫了军火库的老百姓,不甘示弱也开始袭 击巴基斯坦军队独立哨所和营地,但这些杂牌军缺乏协调和统一指挥,效果并不显著。

孟加拉造反军逃入印度获印军援助

很 快巴基斯坦第9师和第16师作为轻装部队被空运到孟加拉。他们一到达即组建营级战斗队对各地造反势力进行快速打击。虽然他们通常只是采用营级部队行动,但 大多数作战行动都可以得到空军,炮兵和坦克支援,这种混合打击模式和快速行动,使巴基斯坦军队很快就占据上风,重新控制孟加拉大部分地区。

经过巴基斯坦军队行动以后,孟加拉包括达卡在内的城镇已经恢复正常商业活动,政府部门重新开始办公。与此同时,在孟加拉交界的印度还停留着大量难民以及逃入印度的孟加拉造反军。

资料图:孟加拉游击队在街头使用刺刀处决被俘巴基斯坦军警。

知道主义:我们关注社会,史政,军事及人文知识。添加微信号“知道主义”定期推出更多精彩内容。 现在对于印度是一个机会,就是通过一场战场把孟加拉从巴基斯坦分裂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现在驻扎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军队最多只有3个师,虽然训练有素,只是 由于都是民航机紧急空运而来,所以严重缺乏装甲车辆和火炮等重武器,而且储备物资也非常缺乏,没有进行持续大规模作战能力。 印度将在冬季开战 届时中国无法出兵

如果印军出动进入孟加拉,那么中国也是一个问题,战争一旦爆发,那么巴方的盟友中 国很可能集结部队增援,并开辟新战场。印度认为在1970年解放军驻藏部队拥有15万士兵,可以集结2-3个师发动一场局部战役。印度的机会就是在10月 以后发动战争,因为那时候喜马拉雅山将大雪封山,解放军无法越过山脉发动进攻。

印度首先做的是在与孟加拉超过2000英里边境线上建立起众多难民营,以安置那些从孟加拉逃入的难民。对1万名孟加拉游击队进行援助,这些孟加拉人被改编为3个战斗旅和1个105MM榴弹炮团。

印度军队本身也存在着众多问题。军队装备比较陈旧,种类繁多,有来自西方国家,也有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有本国生产。所有装备都面临着缺乏零件,弹药紧缺问题。最近引进的新装备也还没有形成战斗力。战场建设滞后,所需的公路和铁路,营房和库房等等都没有着落。

资料图:印度人在检查坦克。

印度集合装甲部队将闪击巴基斯坦

印度现在有1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3个炮兵旅,2个独立步兵旅, 2个装甲旅和1个独立伞兵旅。45个空军中队,包括苏7战机,米格21战机。但是巴基斯坦的实力也不弱,在西巴拥有10

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2个独立装 甲旅和2个炮兵旅。13个空军中队,巴军战机包括24架先进的幻影战机,其他大多是中国造歼6战机。

巴基斯坦不利的地方在于西巴与东巴(孟 加拉)是被印度领土分隔开的2片国土,难以相互支援。巴基斯坦在孟加拉军事力量只有4个轻型步兵师35个步兵营,24个准军事大队。炮兵和装甲力量是6个 野战炮团,1个M-24轻型坦克团,1个M-24轻型独立坦克营。空军只有20-25架朝战时代的F-86佩刀战机。这些轻装部队并不足以进行一场局部战 争。

印度为进攻孟加拉准备的力量是6个山地师和步兵师,3个独立步兵旅,3个装备T-54和PT76坦克的坦克团,3个独立装甲营,2个机 械化营和1支炮兵部队。与在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军队兵力对比,大约是2比1。印度第4军军长S.辛格将军将负责东部战区的全部作战事宜。此人以不墨守成规和 富有进取精神而闻名于印度全军。

资料图:印度空军苏7式战机在空袭巴基斯坦地面目标。

廓尔喀部队乘直升机切断巴军退路

11月底,印度已经决定越过边境攻击在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军队。战争爆发后,印度廓尔喀 部队就乘坐直升机发起先头攻击,以切断巴基斯坦军队退路。印度军队主力则兵分三路,从东面,西面和北面发动进攻,多路并进,直逼孟加拉首府达卡。而在西线 印军则采取守势。主要进行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在西线基本是印度军队力图打击巴基斯坦空军基地,阻止巴基斯坦装甲部队集结和推进。巴基斯坦则利用空军进行防 空战和有限反击。地面作战较少。

11月22日,印巴双方爆发首次空战,4架巴基斯坦F-86战机截击印军蚊蚋战机,战斗结果是3:0。 印军夜间也大胆进行坦克穿插不停顿

在 战争开始阶段战斗非常激烈。比如在巴卢加特角,1个营巴基斯坦部队竟然顶住了印度1个旅长达19天的进攻。印度廓尔喀部队在PT-76水陆坦克的协助下, 成为印度军队进攻尖刀部队,绕过巴基斯坦部队坚固阵地。向薄弱位置突进,进行大胆的迂回作战。就是在夜间,印度人也不停止进攻,T-55坦克使用红外瞄准 器准确的轰击巴基斯坦人火力点。

巴基斯坦无力在东西两线同时发动反击,只能在西线采取攻势,在东线的孟加拉采取守势。希望在西线夺取印度有意义的地区以迫使印度停战。

在 西线担任主攻任务的是印度第15军,他们在首战表现不错。但是很快就遭到巴基斯坦军队的反击,其中印度第10步兵师遭受比较严重的打击。在海上,为了掩护 封锁卡拉奇的印度航母部队,印度海上巡逻机和反潜直升机不停顿升空进入大海,搜索被视为强劲对手的巴基斯坦法制潜艇部队。百密一疏,最后仍然有一艘隶属于 印度海军的苏制护卫舰遭到巴基斯坦潜艇击沉。

资料图:巴基斯坦步兵在河口阵地阻击印军前进。

印军1个边防连重创巴基斯坦1坦克团

1971年12月3日下午16时30分,巴基斯坦宣布进入战争状态。21分钟后, 巴基斯坦空军的第一波战机起飞,幻影3,F-104和F-86战机编队飞向预定印军目标。幻影3这种在60-70年代威震世界的战机,再次大振神威。无论 是携带1000磅重型炸弹轰炸印度机场,侦察印军装甲部队行动还是空战印军猎人战机,苏7战机,米格21战机都没有问题。经过超过200个作战架次出击 后,巴军幻影3战机毫发无损。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