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克服错别字的方法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17:56 写作技巧
克服错别字的方法作文写作技巧

篇一:作文教学中错别字的规避方法

作文教学中错别字的规避方法

作者:王玉芹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09期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做好作文教学工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小学作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其中,错字、别字的存在现象较为严重,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有关的探索和研究,探寻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帮助小学生在作文时规避错别字的出现,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作文中出现错字、别字的现状及原因

识字是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从目前的小学生作文来看,错别字的存在现象十分严重,出现频率极高,是小学生的一个通病,是每个小学的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小学作文中,有的学生用拼音的形式来代替不会书写的字词;有的学生在书写的时候记不住某些字的写法,常常会用错偏旁、增减笔画;有的学生因为识字量、词汇量累积不够,往往会用自己认识的字来代替同音字等。错别字的大量存在,导致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严重影响了作文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小学作文教学效果的提高。而引发小学生作文中错字、别字大量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小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不高,识字量有限,空间辨认能力较差等。所以,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行动起来,探寻可以有效规避错别字的方法,通过共同努力来减少或避免小学生作文中的错字、别字,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错字、别字的规避方法

1.学生的写作态度要端正,养成阅读写作的好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作文学习还是其他语文知识的学习,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学生必须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即使是暂时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也不能对作文写作产生厌恶情绪;而相对较好的学生也不能自大自满。总之在写作文的时候不能抱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平时作文的时候,就要坚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所谓心到就是指作文时必须专心、用心;所谓口到就是指一边写一边念,加深对每个字、词的印象;眼到就是指要对每个字进行细致地剖析,从音到形,从形到义,把自己见到过的每个字都准确地记在脑海里;手到就是指当遇到不认识或者不明白意思的字词时,要发扬追根究底的精神,多动手查字典,把每个字都清晰地记住。与此同时,学生要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加大自己的阅读量,这样才能认识更多课本以外的字词,增加自己的词汇量。词汇量大了,写作时就可以很好地用字、用词,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错字、别字的出现。

2.把改正常见错别字作为规避的重点。

在小学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往往都是一些经常出现的字,常常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是因为在学生的记忆中,自己所写的错字、别字才是正确的,对真正正确的写法却没有一点映像。由此可见,找出学生写作时最常出现的错别字是何等的重要。由于惯性思维,学生写作时所用的字词库通常都是较为固定的,所以,只要把学生以前的作文拿出来,从中找出易见的错别字,并对对应的正确写法、用法进行强化记忆,消除学生原本的错误认识,就能有效地减少错别字的出现频率。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创建错字本,把自己在平时的作业中、写作中、练习中的错字、别字记录下来,不时地翻看,加深印象,在下次使用时就不会再写错或用错了。教师还可以适时地抽出一定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找错纠别”活动,让学生在查找别人的错字、别字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错别字的规避效果。

3.尽量不用拿捏不准的字和词。

在写作时,有的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往往会使用更多别的学生不常用的字和词。但小学生所真正掌握的词汇量是有限的,所以可能会采用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或听到的一些字词,但学生并不知道字的写法和含义,这时就会出现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现象。因此,学生在遇到拿捏不准的字词时,最好是用代替法,在脑海中搜索自己熟悉并正确的字词来代替看似很有文采但又不能准确把握的字词。此外,学生要对作文要求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不能会错意,写偏题,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在作文中出现别字的情况。

总之一句话,小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是可以规避的。要想改变目前小学生作文中错字、别字大量存在的现状,必须教师和学生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一起探寻和培养规避错别字的有效方法,减少并尽量避免在作文中出现错别字,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质量,提高教师的小学作文教学效果。

王玉芹,教师,现居山东梁山。

篇二: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方法

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方法

作者:王晓燕

来源:《教育视界》2014年第04期

一、

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多识字,写好字是低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期这一段时间出现错别字的机率特别高。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别字。虽然孩子机械记忆的能力较强,但是易记也易忘,回生率很高,伴随着识字量的增大,错字、别字大量增加,而且一旦写错,要想纠正往往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仍是收效甚微。那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观察不够认真。

小学生由于受到心理,生理发育的限制,观察事物不全面,不认真,对于一些形近字产生视觉上的偏差。如,“拔”和“拨”,“己”和“已”,“未”和“末”,“异”和“导”,这些字如果教师不加指导,学生很难分辨的清。

(二)受遗忘定势等心理因素影响

学生从做完作业后交给老师批改,到教师批改后发给学生,周期往往太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记忆时间超过24小时就属于长时记忆,如果学生写了错别字,不及时改正,超过24小时后变成了长时记忆,就会深深的留在脑海里,要纠正过来就很不容易了,有时尽管在,短时期内就挣了,但时间一长,开始时留下的错误的记忆内容,还会再次出现,对正确的记忆内容产生干扰。

(三)同音互代,不假思索写另一个字

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也比较少,这就导致了经常误用同音字。这种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学生很容易张冠李戴,产生错别字,例如,立即的即,川流不息的,川,金碧辉煌的,碧,烦躁,娇生惯养,不胫而走等等,再如学生对坐,座,在,再,做,作,区分不清。

(四)不解而误

主要是指音近而意远,学生没有理解意思,生拉硬扯,造成的错别字,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古诗的默写上,而这就是语文的重点考题,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首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学生往往会写成江字,再如杜牧写的《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学

生就经常将“深”误写成“生”,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学生往往会把,“径”写成“经”。

(五)粗心而误

有些学生还会由于没有记准确或粗心大意,在书写时添删笔画,使写出来的字,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画蛇添足,如低,底字下面的点吃掉,而“纸”字的“氏”字下面却多了一点,再如写“夏天”的“夏”有些学生会漏掉一横或增加一横,春天的春,会加一横。“认”和“让”也有学生经常写错。

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一)注重第一印象,及时强化巩固

小学生对生字的第一印象最深,如果第一次感知错误,造成的错误表象就难以从他们的脑海中消除,因此要重视第一次的书写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各个感官的主动参与,在易错易混的部分用红笔标出,以示区别。另外,在课堂上应留一点时间给他他们当场书写,教师巡视查看,防患于未然,保证他们第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为此,要对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及时的巩固强化。

(二)明义纠错

用偏旁表义是汉字的特点之一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它的意思,错误就能减少。例如两点水三点水,学生很容易搞混淆,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用两点水做偏旁的字大都和冰有关如冻,冷,凉,凝等字。而有三点水做偏旁的汉字,则大都和水有关如江河湖海洋。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草字头木字旁的字和植物有关。在教学“密”和“蜜”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依据汉字的系统性,以义符、声符、本义为中心把汉字组成一个字组,大大提高了识记效率。

(三)让身体动起来

心理实验表明:身体各个器官的充分调动有助于记忆的增强。利用这一规律,我在教学一些会意字时,常常请孩子们根据字形做出相关动作,在实际过程中让他们对生字进行积极的思维。如讲授“闻”时,请孩子站在门中,做出侧耳倾听的动作,表示“闻”的本义是听;讲授“看”时,让孩子把手放在眉毛上眼四望,表明上半部分是一只手,“目”是眼睛;教学“休”时,请一位同学靠在模拟的树干上,明白“停止、歇息”之意;在动动说说中,他们不仅很快记清了字形,同时也了解了这些字的本义,学会了拆字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辨析形近汉字。

汉字识记难在记字形,汉字的识记过程就是信息的储存和检索的过程。识字时因形求义,建立音形义内在联系就是对汉字而深刻的加工,可以大大强化记忆。例如教学形近字“拨”、“拔”,在辨析时我结合“拨”的本义是“用手轻轻动”,对“拨”字进行加工,告诉孩子“拨”字留有一个小短撇,就是给别人拨弄的,而“拔”需要很大的力气,因此没有短撇,要使劲就得拉着右边的长撇。有了这种有意义的加工,学生可以马上在辨析时推论出正确的选择。

汉字的数量庞大,可供探究的内容很多,我觉得自己还需在教学中继续探索,让汉字教学更为生动化,形象化,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写出规范、正确的汉字。

篇三: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字形相近的易错。如,‘陷’写成‘’,‘菜’写成‘莱’等。

二、马虎造成的多笔或少画。如,‘步’写成‘’,‘真’写成‘’等。

三、同音字误用。如,组词时用‘相’字组成了‘相(香)蕉’、‘木相(箱)’,用‘扬’字组成了‘山扬(羊)’、‘太扬(阳)’等。

四、受上下文字干扰出错。如,‘犹豫’定成‘犹’、‘温暖’写成‘暖’等。

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情况下进行组词、造句,让学生在反复运用中理解字义,掌握所学的字。

2、学会识字、记字的方法,如对一些字形近字,抓住其不同之处以编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如,识记‘辩’、‘辨’、‘瓣’、‘辫’说成‘辩论要用言,辨别加撇点,花瓣、豆瓣都用瓜,女孩用丝扎小辫’。还可通过阅读拼音课文、查阅字典来识字、记字。

3、利用字义区别同音字。如,‘相’字有以下几个意思①表示动作来自双方(互相);②表示比较的结果(相似);③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认清了‘相’的字义,就不会出现前边的错误了。

4、对比训练,加深印象,通过对笔画、偏旁、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汉字进行对比,可杜绝错别字的出现。如,‘刀’与‘刁’字是提,不能混淆。

识记汉字有哪些方法

1、形象记忆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根据汉字造字规律来识记,既有趣,又形象。

中国汉字有一部分是象形文字,它来源于生活中实物的形状特点。如“山、石、田、水”等等。在识记这部分字时,把汉字形象化,很快就能记住这些字。

2、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是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复杂体。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也就是将三者联系组合的过程。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在掌握读音的基础上,利用比较法,辨认和识记汉字,同时理解字义,也就是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良、浪、娘、粮”良的韵母“iang”是声旁,“浪”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旁,“娘”是女性,部首是“女”旁,“粮”是粮食如大米,所以部首是“米”旁。又如“狠”和“狼”也是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的字,观察凡是有“艮”(读音:gěn)的,读音里包含韵母en,而包含“良”的,韵母部分有ang,所以“狠”的读音就应该是hěn,狼的读音就应该是“láng”。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还可以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加深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眼、手、口、耳齐动法。

学生字,首先认真观察,找一找有没有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自己动手书空,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自己不能简单正确识记时,还要用耳朵听别人的方法。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能有效的调动感官快速识记。

4、循环记忆法。

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只需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练习加以巩固,即使是当时学得好的,长时间没有再现,也会逐渐遗忘。针对这一现象,要注意循环重复,当天抄写当天学的生词三遍,第三天再抄一遍。第五天再听写,如此循环巩固,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

5、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法。

丰富学生字词积累,并能提早做到读写结合,经常起读书,读报。

[

篇四:批改作文

我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大家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次,再提第二条要求。这样10几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9个方面写出批语了。以下9个方面,每个方面给5分,一篇作文满分为45分。

1.格式是否正确

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错,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老师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老师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8.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

9.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由于我讲课用的

时间极少,批改作文的任务多数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十个方面的批语,一般情况一篇作文的批语都在200字以上。有一次我们班学生写作文《仙人掌》,这篇文章的平均字数才600,可全班同学批语的平均字数却有260字。有一位同学用红笔写满了两页作文纸,仍意犹未尽,在第三页又写了几行,批语竟达560字之多。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有一名学生问我:“老师,您猜我最爱上什么课?”我说:“不是体育,就是音乐!”“都不对,我最爱上批改作文这节课。”“为什么?”“我特别愿看别人的作文,又很愿给人家挑毛病。”

1984年,我让我担任班主任的两个班的学生投票表决:是老师给批改作文好,还是互相批改好。共106名同学投票,98人认为互相批改好,只有8名同学认为老师批改好。同学们分析,这8名同学为什么愿让老师批改呢?同学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刚转到班级不久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尝到互相批改的甜头。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什么好处呢?十几年的实践,使我觉得有五点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如果认真找,还可以找出互批作文更多的好处。不能否认,世间万事万物有一利便有一弊,有一得便有一失,互相批改作文既然有好处,便也一定有弊端,特别是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的班集体,弊端可能会更明显,倘组织引导不好,会弄得一塌糊涂。正因为如此,试行学生互批作文的教师才更应认真思考,细致分析,耐心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以兴利除弊。16年学生互批作文的实践告诉我,互批作文,利大于弊,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我是不会再重走被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老路了。如果有变化,那就是再探索更好、更科学、更节省时间的作文批改之路。

进行“互动”批改

1、互定标准。批改时,我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训练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在评改中作到有的放矢。并引导学生严格掌握评改作文的一般要求。例如: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在初步明了评改作文标准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评改作文的特殊情况。

2、互改习作。正式批改时,具体操作如下:(1)改。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修改标点符号。(2)画。以沙里淘金的精神掏出文中的美词美句,并用波浪线画出。(3)评。写评语,弃空话套话,主要谈自己阅读此文的感受。(4)传。作文批改完成后,作文本在小组内交换传阅,由两位组长共同把关,选出两篇佳作。(5)荐。即推荐佳作。每组推荐选出两篇优秀习作,由组长先说推荐理由,然后朗读原作。这五步完成后,教

师把组上推荐出的优秀习作进行确认、整理、指导,特别优秀的由教师推荐发表。

3、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加强评改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交流时,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迷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通过互谈体会,达到了交流、互动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作文教学的尝试中,我认为学生互评作文有四点优势:一是评改及时,学生兴趣浓厚;二是学生互评作文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三是起到了以好促差、以差警好的作用;四是“解放”了教师,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写作。

如何批改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有力、有效的作文指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写作中克服不足,发扬长处,不断提高水平。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总是强调对学生的作文必须要篇篇精批细改,总批、眉批一应俱全。而我认为,这样做只能事倍功半。学生的作文本交到教师手中,教师要进行紧张的作文批改,前后所花时间大约一星期。以后,教师还要花费时间进行作文评讲等。这样做无论如何是从提高作文批改效果,还是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方面都收效甚微,因为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每天只在钻研作文。

那么,新课改下应该怎样才能在作文批改更有效地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克服错别字的方法作文

一、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

精批细改固然有好处,而事实上教师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因为教师不是每天只在批改作文。而且,精批细改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虽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改,学生未必都愿意花大力气去看,还有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懂教师的批改符号,结果只能是“望号兴叹”;也有的学生只关注教师给出的等级,并不关心批语和修改意见。因此,主张在批改作文时应有针对性地抓住其中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与收获。所谓抓主要问题就是要从大处着眼,抓住文章表现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以及立意角度、结构、语言等主要方面,使学生能辨明优劣,从而引起高度重视。当然抓主要问题,每次应当本着每篇作文侧重一点的原则,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二、采取多种方式批改

1、学生自改

学生自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让学生把习作展现出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创新意识得到呵护、培养。

学生写好作文后,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切题。如不切题,找出原因,选择好切题的内容。这是关键,因为文不对题,下面的工作就没有做的必要了。其次,要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如有不足,立即补充。再次,检查否有病句和错别字,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在学生自改中,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但教师应从精批细改中的主体地位脱离出来,作为组织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在活动中多给学生指导,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我们提出的,仅仅是参考意见,决不能作为“圣旨”来执行。

2、在自改的基础上互改

学生自改作文后,要求学生当堂互改。互改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通过互相修改,学生们可以更多地发现别人习作中的新颖观点、优秀立意、好词佳段等,更可以通过自我比较,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已批改习作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当然,学生的自改和互改,事前应指导,事后要检查,否则不但徒劳无益,而且有害。

3、在学生自改、互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批改与讲评。

三、注意问题

1、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的习作,是逐步练习提高的,理应多看优点,多鼓励。哪怕有点滴进步,教师也应倍加爱护,分享喜悦。“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即说明了鼓励是一剂催人奋进的良药,以免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循序渐进,不求全责备

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一篇作文更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每次作文都有一个侧重点,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批改时,应针对侧重点加以褒扬。如要求写人物外貌,达到了这个要求,哪怕其他方面写得不好,也应给予极高的评价,带着宽容态度激励他,每步走好走稳。这样长期训练,必将有效。

3、多就少改

教师批改时,应尊重学生原意,理顺即可。避免“越俎代庖”,改得“鸡零狗碎”,学生却不解其意,出力不讨好。

4、评语亲切中肯

评语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中肯、诚挚的批评能提高其写作的热情。评语要晓之以理,也需动之以情。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无论大至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还是小到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乃至恰到好处地活用了课本中某一句子,都应给予热情、亲切的褒奖。对差生更应抱有希望,给予信任,加以鼓励。评语应给学生力量、信心和乐此不疲的兴趣。尖锐的批评若能有亲切的氛围,也能如春雨入土,催发新芽嫩苗。

5、顾及全篇,照顾局部

即抓住作文的主旨,高屋建瓴说出全篇主要的好处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也指出局部的好处和不足。只有这样,评价和指导,才能具体而切实。但因注意评语不要面面俱到,在全篇的背景上,只侧重某一二方面即可,使议论不失依据。如果不能对全篇作出恰当的评价,必然会削弱评语的作用。

6、评语避免表面化形式化,要指出深层隐蔽问题

评语表面化,是指只写出面上的优点和问题,如文中事件、观点及错别字、病句、不正确的标点等,这些应当评,但不会使学生豁然开朗。评语要深入到学生思维过程中去,摸清其思路,通过暴露的问题,揭示其隐蔽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如作文的主题、立意、构思,以及为之服务的观察、联想和写作方法等,这是反映思维本质和学生智力水平的问题。比如,学生写读后感易犯的毛病是,把自己感受的全部见解、感受在第一段里统统写光,后文却无话可说。于是再举三两个例子,聊充篇幅。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且都出在思维方法上:第一,不善把自己的思想、感受进行分解,思维缺乏条理性;第二,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受的形式,构思为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过程,缺少思维的渐进性。学生遇到这种情况,相当苦恼,而又补救乏术,而评语如能深入一层,抓住存在于思维过程中的弱点,从构思谋篇方面加以点拨,指出隐蔽的问题,学生就会懂得如何改进。

7、多种批改方式相结合

作文教师背后批或当面批,也可由学生自改或互改。这样既可减轻教师负担,又能避免学生将作文写过就推给教师。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应讲求实效。如有时间的话,应多提倡面批,教师边改边问,学生边答边想,效果显著。面批作文要注意教师讲解剖析的同时,老师学生都应有记录,否则但凭记忆,学生很难将老师的所有修改意见都贯彻实施。

8、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自然千姿百态,社会丰富多彩。个性有差异,作文也各有特色。学生作文各呈其长,不拘一格,或刚或柔,或华或朴,或庄或谐,或长或短。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批改时就要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对象,应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尺度来写不同评语。学生不善敏锐感受生活,文章内容贫乏,就启发他观察和开拓写作源泉;学生知识面窄,就要求他多读书看报,通过多方面的积累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学生构思,表达基础差,则应降低要求,指导他写好一件事,写清一段话,打好作文基础。对较差学生,尤其要不拘一格,雪中送炭。这样,避免同一指挥棒下众口一声,千篇一律的弊病。另外,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还应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一方面可以放手给学生自批和互批,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只提出宏观修改意见的方式略批,不必精批详批,相反,还要多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因为学生已经有能力按照教师的指导独立自主完成修改;而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则要尽量细化,多面批,少略批——因为学生很可能还不能完全看懂老师的评语,相反,面批中教师可以尽量细致地教给学生具体的修改方法,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记录感受到批改的过程,取得较好的效果。

9、改后复批

作文在教师批改之后,学生通过自己对教师所提出的批改意见的理解完成修改,修改完后,教师还要进一步审阅,检查学生修改情况,对于修改尚不完善的,应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通过复批,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批改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形式,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作文的修改。这一点,我镇在作文教学中已经应用,且收效明显。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但应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批改方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求实求活,不断总结。这样,作文批改才不会失去它在作文教学中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在不断的作文练习与修改中获得进步,得到提高。

如何批改作文(2008-12-09 18:40:30)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因此,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用心写作文评语,使作文评语具有六“性”。

一、准确性

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遵循小学生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规律,要做到正确、客观,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要求全责备。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比如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多有不通时,就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了事,而应具体指出语病的根源,属于何种毛病,应如何避免等,像再世华佗一样,开出“对症良方”来。

二、情感性

教师写作文评语要以情去感染人,要以己心去发现他心。可落笔直呼其名,还可多情地加上个“小”字,敞开自己心扉,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字字句句轻扣学生的心弦。这样,学生阅读了老师深情的评语后,感受到老师是用心在关注他,用情在欣赏他,用爱在发现他,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大大提高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

曾经教过一个姓冯的女生,女孩什么都好,就是一直郁郁寡欢,好像生来就与欢笑无缘。真的是生性如此,还是另有隐情呢?几次试探性的交谈都未获得结果。后来在《我的××》一文中,她吐露了因自己的疏忽而使弟弟不幸落水身亡的悔恨心理,写得质朴感人。我读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质朴的语言,纯朴的感情,令人潸然泪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更何况当时的你只是五岁的娃娃,哪能预料祸福?老师觉得错不在你,你不能总生活在阴影里。爸妈虽有失子之痛,但能有你这样懂事的女儿,也是一种最好的补偿,他们会感到幸福的!老师、同学和你父母都真心期盼着见到你灿烂的笑脸!”这位女生读了这段评语后,十分感动,从此,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

篇五:100个最常见错别字详解

100个最常见错别字详解

1、按(安)装

“安”与“装”同义,都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规格把机械或器材(多指成套的)固定在一起的地方。由于“安装”是动词因此易误作“按装”。还有“安排”也易误作“按排”。“安排”的“安”指“使有合适的位置”。

2、甘败(拜)下风

这里的“拜”指“拜服”,引申为“承认不如别人”,不可写为“败”。

3、自抱(暴)自弃

这里的“暴”指“糟蹋、损害”,写成“抱”就不好解释了。

4、针贬(砭)

“砭”(biān)是古代用以刺激人体皮肉治病的石针。“针砭”比喻深刻批评。

5、泊(舶)来品

“泊”指“停船靠岸”,是动词语素;“舶”指“航海大船”,是名词语素。“舶来品”指航海大船运来的物品,旧时指进口的商品;写成“泊来品”就不好解释了。

6、脉博(搏)

这里的“搏”指“跳动、搏动”,写成“博”语意不通。

7、松驰(弛)

“松”和“弛”同义,都指“松懈、松散”;写成“松驰”就不好解释了。

8、一愁(筹)莫展

这里的“筹”指计算用的筹码,引申为计策。写成“愁”是望文生义所致。

9、穿(川)流不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河流中的水那样流淌,永不停息。“川”指“河流”,写成“穿”也是望文生义所造成的。

10、精萃(粹)

“精粹”指“精炼纯粹”。“粹”是“****”的意思,常组成“荟萃”一词,如“精英荟萃”也不能缩简为“精萃”。

11重迭(叠)

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中删去了“迭(叠)”,恢复了“叠”字的使用。“迭”现在只用于“更迭、迭次”等词语中。

12、渡(度)假村

在现代汉语中,“度”的基本义指时间上的经过,“渡”的基本义指由此岸到彼岸。因此,“欢度春节”“度日”“度假村”的“度”不能写作“渡”。

13、防(妨)碍

“妨”与“碍”同义,都指“阻碍”,故“妨碍”指“阻碍”;写成“防碍”则变成“防止阻碍”的意思了。

14、幅(辐)射

“辐”指车轮中边接车毂和轮圈的一条条直棍儿。“辐射”指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写成“幅射”就不好解释了。

15、一幅(副)对联

量词“副”用于成双配对或成套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眼镜、一副象棋、一副扑克牌”。

对联由上下两联构成,属于成双配对的东西,故用“副”而不用“幅”。

16、天翻地复(覆)

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中恢复了“覆”字的使用,多用于“覆盖”“覆灭”“颠覆”“天翻地覆”等词语中。

17、言简意骇(赅)

“赅(gāi)”是“全、完备”的意思,“言简意赅”即“语言简练,意思完备”的意思;写成“言简意骇”就解释不通了。

18、气慨(概)

“概”指“气势、风度”,“气概”指人在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和气势,写成“气慨”就不好解释了。

19、一股(鼓)作气

原指战斗开始时,擂第一通战鼓振作士气,后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鼓”指擂战鼓,故不可写作“股”。

20、悬梁刺骨(股)

说的是古人读书犯困时将头用绳子系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股”指大腿,故不可写作“骨”。

21、粗旷(犷)

“粗”与“犷(guǎng)”同义,都是“粗野”的意思;写成“粗旷(kuàng)”不好解释。

22、食不裹(果)腹

意为“吃不饱肚子”。“果”指“饱”,写成“裹”解释不通。

23、震憾(撼)

“震”指“震动”,“撼”指“摇撼”,“震动”即指“震动、摇撼”,写成“震憾”不好解释。

24、凑和(合)

“凑”指“拼凑”,“合”指“结合到一起”;写成“凑和”就不好解释了。

25、侯(候)车室

这里的“候”指“等待”,写成“侯”语意不通。

26、迫不急(及)待

意为“紧迫得来不及等待”。“不及”即“来不及”,可见“及”不可写成“急”。

27、既(即)使

“即使”是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既”可组成表示推论因果的连词“既然”。

28、一如继(既)往

意为“完全同过去一样”。“既往”指“已往、过去”,不可写成“继往”。

29、草管(菅)人命

意为把人命看作野草一样,指任意残害人命。“菅(jiān)”指一种野草。

30、娇(矫)揉造作

“矫”指使弯的变成直的,“揉”指使直的变成弯的,故“矫揉”不可写作“娇揉”。

31、挖墙角(脚)

意为“拆台”,比喻从基础上破坏。这是惯用语,语素是固定的,《现

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地提示:“脚”不要误作“角”。

32、一诺千斤(金)

意为“一声答应,价值千金”,形容说话算数,绝对守信用。“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如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33、不径(胫)而走

意为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没有宣传、推行就迅速地流行开来。“胫”指小腿。

34、峻(竣)工

“竣”指“完毕”。“竣工”指“工程完成”,写成“峻工”就解释不通了。

35、不落巢(窠)臼

比喻文学作品等不落俗套,有独创性。“窠臼”本指鸟兽的窝和舂米工具,比喻老套子、旧格式。“窠”读kē,不能读成cháo或写作“巢”。

36、烩(脍)炙人口

意为“美味的食品人人爱吃”,比喻优秀的文艺作品,人人赞美和传诵。“脍”指切细的肉,“炙”指烤熟的肉。“脍”读kuài,不读huì,也不能写成“烩”。

37、打腊(蜡)

“打蜡”指“涂蜡,使器物保持光洁”,写成“打腊”就不好解释了。

38、死皮癞(赖)脸

形容胡搅蛮缠、死不要脸的无赖形象。“赖”指刁钻撒泼,不讲道理。

39、兰(蓝)天白云

“蓝天”指蔚蓝色的天。“兰”不表示“蓝色”,不可能组成“兰天”一词。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