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曹操电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15:28 字数作文
曹操电视字数作文

篇一:论曹操

论曹操

论文摘要

《三国志演义》中的曹操,是统治阶级营垒中一个集功罪善恶于一身的乱世英雄。传统的“奸贼典型”论与近年来兴起的“又奸又雄”论,以及影视剧编导中的无往而不奸的编演模式,不仅没有如实反映出曹操性格的复杂组合,而且大大降低了古典名著《三国志演义》中曹操形象实际上已经达到的美学高度。其实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形容曹操显得更真实:“美恶并举,有贬有褒”、“主次变换,重心转移”、“善恶难辨,亦美亦丑”,曹操的性格具有二重性、流动性、模糊

【关键词】二重性、 美恶并举、有贬有褒、主次变换、重心转移、

罗贯中《三国志演义》中的曹操,本是统治阶级营垒中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统一的乱世英雄。但历来被视为“奸贼的典型”。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引》曾说他“假忠欺世”,“万古贼奸”;毛宗岗更斥之为“一生奸伪,如鬼如蜮”,“是千古第一奸雄”。直到今天,不仅一般读者把曹操看作反面人物,就是中国社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也认为“曹操奸诈,一举一动都露出一副奸诈相”,“罗贯中用斥责和讥笑的态度描绘出一个令人厌恶的曹操形象”。这些看法,把一个本来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简单化、绝对化了,大大降低了古典名著《三国志演义》实际上已经达到的美学高度。学术界虽有人早已意识到曹操性格的复杂性,但其所论,往往是把“奸雄”二字释为又“奸”又“雄”,对所谓“奸”与“雄”,即“奸诈性格”与“雄才大略”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机械的、静态的罗列,因而也未能很好阐明曹操性格的复杂性。现趁电视剧《三国演义》连续播放之机,对曹操性格的复杂组合进行一番详细论证,来同广大编导、观众及学界同仁交流、讨论。

一、美恶并举 有贬有褒

刘备曾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为使曹操与刘备在这些方面

形成鲜明对照,《三国志演义》确实写了不少曹操的急、暴、谲,诸如:故杀吕伯奢,兴兵报父仇,借头压军心,许田迎众贺,假手杀祢衡,肢解吉太医,族灭董国舅,勒杀董贵妃,横槊刺刘馥,许都纵火案,忌恨杀杨修,多疑杀华佗,以及为称魏公、魏王而杀荀攸、荀攸、崔琰、伏皇后、伏完、穆顺、赵俨等,并对此类欺君、诡诈、残暴、利己的言行,直言不讳地予以贬斥:“此是曹操奸雄处”,“此是曹操平生最不是处”。

但是,上述丑德恶行,并不是曹操性格描写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曹操性格元素中,事实上还存在着与欺君、诡诈、残暴、利己截然相反的另一极表现。不信请看:

十常侍专权时,“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曹操提出先正君位,然后图贼,忠义凛然,顺乎民意。董卓纵横朝廷,残害百姓。曹操先是自告奋勇冒险刺杀董卓,后又发矫诏会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扶汉救民,既忠且义。破下丕俘陈宫后,曹操本有“留恋之心”,无奈陈宫愤然下楼就戮,士兵“牵之不住”,曹操只得“起身泣而送之”,并令“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吾府中恩养。怠慢者斩!”罗贯中不仅特意用小字补注后事:“后曹公养其母,嫁其女,待之甚厚”,而且热情赞颂说:“此乃曹公之德也。”可是,到了毛宗岗修改本《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小字补注不见了,“回许都吾府中恩养”被篡改成“回许都养老”,然后斥“德”为“诈”,大骂曹操“假惺惺”,“一味权诈”,“真狼人哉”!简直令人视之瞠目!关羽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关羽不辞而别,“诸将皆不平”,意欲“赶上诛之”。曹操坚持守信不追,“使归其主,以全其义”。对此,裴松之等人均认为“斯实曹氏之休美”。罗贯中也深怀同感,他把曹操“不追关公”和“不杀玄德”两件事联系起来,实事求是地评论说:“可见的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毛宗岗不以为然,不仅删去这些称颂,而且巧言舌辩:“此非曹操之仁,有以容纳关公;乃关公之义,有以折服曹操”,说曹操“虽似君子而终怀小人之心”,实在令人难以信服。官渡破绍后,在袁绍图书中发现一束许都官员和曹军将士私通袁绍的书信。荀攸建议“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并“尽皆将书焚之,遂不再问”。对此,罗贯中引史官赞诗说:“尽把私书火内焚,宽洪大度播恩深”,并认为这是曹操后来能得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围攻冀州时,敌将发老弱残兵及妇女小孩出降,以解城中饥色。曹操知百姓欲“就食”,便让其到自己后军中去讨粮食。破城后,又下令:“河北居民遭兵军之难,尽免今年租赋。”显系恤民、爱民之举。如果把曹操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考察,我们更会发现:曹操戎马生涯三十余载,虽曾有过濮阳、宛城之败,赤壁、潼关之窘,还算不上是常胜将军。但在平徐淮,战官渡,征柳城,击当阳,讨关西,算合肥,解襄、樊等大战役中,不仅表现了叱咤风云

的英雄气概、深通韬略的指挥天才、从谏如流的统帅风度,而且通过驱兵百万,南征北战,为抑制汉末封建割据的恶性发展,促成由乱而治的天下一统,作出了千古不磨的历史性贡献。关于这一点,曹操自己所说“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决非吹嘘不实之词。

从上述一类表现中,我们完全可以窥见曹操性格的另一大系列:忠君、诚实、宽厚、仁慈、重义、爱才、勇敢、多智等。它们与刘备所说的急、暴、谲,同样都是曹操性格的基本要素。曹操性格的整体,就是由这正、负两个系列中那些看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组组组合单元,即欺君与忠君、诡谲与诚实、残暴与仁慈、义气与不义、爱才与忌才、愚蠢与多智、胆怯与勇敢、利己与大公、罪过与功德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庞大系统。毛宗岗等人批评《三国演义》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竭力夸大曹操性格系统中的负极因素,并把这丰富、复杂的性格系统片面归结为一个“奸”字。如果我们今天仍象过去那样用单侧面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曹操性格,用传统的“奸贼典型”论来编导和表演曹操形象,那就只能造成对曹操形象的片面肢解。曹操在《三国志演义》中第一次出现时,作者还曾介绍说:“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智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除“论赵高”一句略含贬意外,其余都是热情赞赏。曹操气绝身亡后,作者的盖棺定论也是有贬有褒。贬词所言“丑恶”,一是“秉圭升玉辇,带剑上金銮”;二是“杀人虚堕泪,对客强追欢”。仅仅如此而已。而褒词所讲“功德”,却涉及很多方面,诸如生活作风上的“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待士用人上的“知人善察”,“随能任使”;文采风度上的“登高必赋,对景必诗”;沙场征战中的“运筹演谋”,“芟刈群雄”;初露头角时的“胸蟠星斗气凌云”;老大将终时的“总御皇机,克成洪业”。结论是:“明略最优”——“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功德”最大——“当时若使无公在,未必山河几处分”。这些画龙点睛式的盖棺定论与作者赖以立论的大量描写,都告诉我们:《三国志演义》里的曹操是统治阶级营垒中一个集功罪善恶于一身的乱世英雄。作者对曹操的态度不只是善恶并举,有贬有褒,而且在用盖棺定论对其一生作整体性评价时还是功大于过,褒多于贬的。这似乎至今尚未引起我们后世读者和编导的足够注意。

二、主次变换 重心转移

一分为多,多又合而为一,构成了曹操性格的整体。但是,这种合,并不是美丑、善恶、长处短处的机械相加和等量组合,而是一种有重心的、流动着的辩证组合。

所谓有重心的组合,是指人物性格虽因元素本身的不同性质而呈现出双向性,但总有一种性格元素处于性格组合单元的主导地位,从而使每个二极组合单元总是表现出自身的定向性。所谓流动着的组合,是指人物性格组合单元虽因重心不同而呈现出某种定向性,但这种定向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的,而必然在不同的时空情景中呈现出主次变换、重心转移的历史差异性。曹操一生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就是由这种有重心的、流动着的辩证组合体现出来的。

在《三国志演义》前三十则中,曹操虽有幼年诈风,欺父欺叔;故杀吕伯奢,“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徐州报父仇,“大军所到之处,鸡犬不留”的丑德恶行,但其性格的主要特征却是仗义除奸,匡扶汉室。他旗帜鲜明地站在十常侍、董卓及其余党李傕、郭汜的对立面,不仅未见丝毫篡逆之心,而且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忠直感人、谋略超人、胆量过人的汉朝忠臣。就是“移驾幸许都”,其缘起也是出于为汉朝廷、汉皇帝着想。书中明明写道:“帝在洛阳,百事未备,城廓崩倒,欲修未能”。李傕、郭汜兵临洛阳,献帝便产生了离洛阳,“投曹操”的想法,而且事实上已带领百官,步出洛阳,“望山东而进”。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提出“许都地近鲁阳,城廓宫室,钱粮民物,足可备矣,可幸銮舆”,正合献帝之意,解了朝廷之危。况且首倡徙驾迁都者,并非曹操,而是董昭、荀彧等大臣、谋士。曹操不过是在他们多次劝说下,由疑而“决”,“决”而遂行的。毛宗岗妄言迁都之策“非为朝廷,专为曹操”,说“操之迁帝许都,与卓之迁帝长安,傕、汜之迁帝坞,无以异也”,不过是用一种主观臆断的“奸绝”偏见,来硬套此时的曹操罢了。

移驾许都后,曹操位高忘义,权欲薰心,“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出入朝廷“长带铁甲军马数百”,“朝中大臣有事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一切“赏功罚罪,并听曹操处置”,把自己推到了众矢之的的位置。而君臣、上下、左右、朝野的不满,又促使他把一切聪明才智都用作保护自己、战胜对手的精神武器,从而使奸、谲、暴逐渐上升为他性格中的主导因素。但是,这只是就曹操性格运动在移驾幸许都以后的大致趋势而言的。如果深入到作品实际中加以具体考察,我们则会看到移驾许都后不同时期曹操性格的一些更为复杂的动态组合情况。 赤壁之战前,曹操身受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对来自皇帝及保皇大臣们的威胁,曹操起初虽有疑虑,但无实据。当他察觉“众皆”不满,发现皇帝与董承密谋害己,搜出衣带诏后,便立即产生“诛其君而吊其民,择有德者而立之”的想法。后虽因谋士劝阻,没有付诸行动,但却杀了一批密谋害己的保皇大臣,并明确宣布:“但有外戚内族,不曾禀奉于吾,辄入宫门者,腰斩之。守御不严者,罪同。”从这以后,汉献帝便成了一个傀儡,曹操对他确实再也无忠心可言。曹操与袁绍、袁术、孙策、孙权、吕布、刘备等人之间的矛盾斗争,表面也象忠奸

矛盾,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孙、刘、吕动不动就斥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罪恶“甚如王莽、董卓”。实际上,袁术率先“淮南称帝”,袁绍“亦有篡国之心”,孙氏兄弟均有“据江东”,“建号帝王”之意,刘备也是以扶汉室为幌子与曹操争王天下。两方之间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忠奸之别。《三国志演义》写曹操与袁、孙、刘、吕的军事争斗,也并不是为了表现曹操对汉朝廷和汉皇帝的忠奸与否,而主要是通过曹操破袁绍、擒吕布、驱孙权、逐刘备,突出曹操的多智谋,善用兵。至于面对部下和士民的不信任情绪,曹操采取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的策略。其中除对“裸体骂曹操”的祢衡借刀杀之;因误听谗言而把孔融“灭夷其族”;明知蔡瑁、张允是“谄佞之徒”,反加以显官“权且用之”,打算“成事之后,便当杀戮”以外,其余均能以诚相待,施之以仁,如留恋陈宫,恩养其母;厚待关羽,言而守信;恭迎许攸,信而不疑;尽焚私书,通袁不究;抚民忧民,罢兵冀州;赈济降民,以解饥色;收复冀州,尽免租赋等,因而“贤俊多妇”,百姓感服。对此,不仅曹操手下人称赞其“至心待人,推诚而行”,“恩之所加,皆过其望”,就是他的敌人,也是承认和深惧的。这三个方面的情况,说明赤壁之战前,虽然对汉献帝奸而不忠已愈来愈成为曹操性格的显著特点,但在暴与仁、谲与诚、急与宽、愚与智这些二极组合单元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还不是急、暴、谲、愚,而是宽、仁、诚、智。也就是说,宽厚、仁慈、诚实、多智,也是这时期曹操性格的突出特点。

但是,当扫平中原,旌麾南指,孙权、刘备皆胆战心寒,终日不安时,曹操便有点利令智昏,骄傲轻敌了。周瑜连施反间计、诈降计、连环计,他都中了圈套。自己已经坐在火山口上,还得意忘形,饮酒作乐。程昱、荀攸几次劝他“提防火攻”,他摆出一副“明天时”、“察地理”、“知兵法”的姿态置之不理。直到黄盖战船逼近,程昱再谏“来船必诈”时,他才以之为“然”,急命“去止”,但是已经无法挽回了。“盈江战舰一时空”,自家败走华容道。他显然不是败在物质力量的弱和少上,而是败在战役指挥的骄与愚上。在愚与智这组二极组合单元中,智此时已退居到性格矛盾的次要和服从地位,而骄与愚却反宾为主,成为这一性格单元中的主导因素。

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心中尝欲雪赤壁之恨”,但三国鼎足之势已成,要想在短时间内吃掉孙、刘,统一天下,已不可能,便陶醉在以往的丰功伟绩之中。自恃功高,傲视天下的心理,加上失去政权、军权必为人所害的忧虑,促使他权欲更增。刚刚当众表白完“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一转眼却要封魏公,加“九锡”;称魏王,造王宫,并为此接连杀害了好心劝阻的荀彧、荀攸、崔琰和竭力反对的伏皇后、伏完、穆顺、赵俨,逼迫汉献帝立自己女儿为正宫皇后。还杀了站在红旗下的朝官三百人、才高如己的杨修、闻名华夏的神医华

篇二:曹操-辩论赛

(二辩、三辩)陈词如下:

(反方):对方辩友请注意,据历史记载:曹操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论事迹,大汉朝的篡逆者表面上看是曹丕,但实际上幕后黑手正是曹操,他才是真正的篡逆者。论人品,曹操的奸诈可谓妇孺皆知,京剧里一说大白脸,都知道是曹操。就连完全不喜欢京剧的小年轻,也知道京剧里有个大白脸曹操。说起奸雄一词,大部分人脑海中跳出的第一个人物形象是谁? 恐怕十有八九是曹操吧。可见,他的奸臣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如此品行之人,怎能给他翻案呢?

(正方):其实,我方认为,曹操并不能简简单单的用“坏蛋”二字来概括,奸猾也并非他性格的唯一特点。因为据后来研究历史的人发现,越研究得深,越发觉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英雄。所谓的“篡逆”也并非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原因如下:1、乱世初期,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弟称号刻玺[xǐ]于北方的乱世中,唯有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2、曹操虽然大权在握,但一直尊重汉献帝的权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献帝手里。如此忠心于主子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再说他是奸臣呢?

(反方):想必对方辩友也都了解三国吧?那一定知道曹操是怎样一个整日沉迷于女色的人吧?“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曹操,不正是败于美色之中吗?你们又可曾知道,曹操身边的人,从来没有他的心腹之人,为什么?不正是因为曹操他疑心太重了吗?他

从来没有信任过任何人。他从来都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对的。也正是由于他的自高、自大,最后自己落此下场。

(正方):诚如对方辩友所言,曹操是有诸多缺点,可关于曹操的性格方面,我个人觉得易中天先生所讲的《可爱的奸雄》很有意思,值得对方辩友去研读一下。特别是最后的总结更是妙趣横生: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这矛盾对立的性格,都集中到了曹操一个人身上,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些?不正是因为曹操的大气吗? 大气磅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呀!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也是这样一个大气加霸气的人吗?他晚年做事不也非常武断吗?难道我们也就此来评价他为奸臣么?所以,我方认为,充其量,他只不过是一个性情中人罢了。试问在做的各位,谁没有缺点呢?生活中的我们,不都是这样的性情中人吗?难道我们就此也给自己冠以白脸奸臣的“美名”吗?

(反方):但对方辩友,你要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是很有心计的人。表面上,他可以和你握手言欢,可以和你嘻嘻哈哈,但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而且入骨三分。想当初,那个先前卖草鞋、此刻又寄人篱下的刘备,尽管刘备在他手下时一再韬[tāo]光养晦,装聋作哑,曹操还是一眼看穿了他:“今天下英雄,惟使君(指刘备)与操耳!”吓得刘备当场就掉了筷子。果然,刘备再也装不下去,找个机会就逃之夭夭了。假如你和这样心机之重人

共处一室,你不会心有余悸的感觉么?这样的人不是奸臣,又是什么呢?

(正方):我看对方辩友韩剧是看多了吧?反观我们现在的某些肤浅的文学作者或电视剧,人物形象相当肤浅,都是符号式的。看一眼就知道是反面角色,而且坏人一定是特别坏,而且是坏到骨子里的。好人一定特别好,而且一定受坏人欺负,还必须要忍耐,要是一副菩萨面容,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好人。所以,当我们单纯的认为曹操是坏人,是大白脸时,我们就太肤浅了。人是复杂的,不是那么单一纯粹的。

(反方):电视剧我是没少看,但我一定分得清好与坏、奸和忠的。想必对方辩友看《三国》时,也一定记得有这么一段吧:说曹操在练兵的时候,能将残疾的士兵鼓起士气去为他杀敌人,快死的人都可以派上战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奸臣呀!这足以证明他的城府之深。 另外,曹操能将自己最宠的人出卖,他不信任何人,曹操最于不择手段来得到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强占而来。在满朝百官面前,把自己说得清如水。大臣明知道曹操是个坏人,但也不能说他坏,还要力鼎曹操保性命。曹操说一,朝中没人敢说二,曹操做事从来都是诡秘的。连身边的人也无法琢磨他下一步棋。曹操能出卖身边所有的人,还不够奸吗?在朝中把自己扮到明如镜,清如水,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心狠手辣,不择手段,那这不是奸诈的表现吗?

(正方):曹操固然有狡猾的一面,但他的历史功绩难道我们就

可以磨灭掉么?他的才华可谓人尽皆知-——平定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唯才是举之开明措施、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机变权谋、引一代风尚之粲[càn]然文采,政治、经济、军事、文学,无不有所建树。作为古代官员,他位极人臣;作为历史人物,更是堪称绝对的偶像派,时至今日,仍然拥有众多拥趸[dǔn]。不可否认,曹操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人物,他的魅力从表层上讲在于他的强势,实为三国时代最重要之角色。早期的曹操在涉及社稷民生等方面还颇有忧国忧民之情怀,他的诗(《蒿[hāo]里行》)就曾这样描述: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可以吟出悲天悯人的诗句,足以见他对待他人之情深义重了?另外,曹操一生节俭,他四方兴修水利屯田。就连西晋的史学家陈寿都这样来评价他——称他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对方可知道,陈寿不但为人非常严谨,做学问更是如此,如此严谨的他,居然对曹操用了“超世”这个词,曹操的杰出就可见一斑了。 (反方):曹操的历史功绩谁都不会忘记,但对方辩友如果留意的话,你们一定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曹操的奸臣形象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了。

苏东坡就讲到,在北宋的时候,民间有很多讲史的,就是说书的,说三国,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了,大家拍手称快。那么说明至少在北宋的时候,曹操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恐怕连小孩子看戏,

白脸一出来就知道是曹操吧?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曹操?,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

(正方):那现在,我们就和对方辩友一起来细数一下曹操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我方认为,大家之所以不喜欢曹操,是因为自古以来大家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其实细数起来也无非就是这三条:一是说曹操这个人为人奸诈。但是我方认为这个不能算数,因为兵不厌诈嘛,打仗的人总是要诈它一诈的,要说起敌人,你说他是奸诈狡猾,说自己就叫足智多谋,我感觉实际上就是一回事,兵不厌诈么?第二件事情呢说他篡汉。这个事情跟我们没有关系,这个王朝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姓刘呢,为什么就不能姓曹呢?说这个姓曹的代替姓刘的就是奸,这个说不过去。那么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人们感觉曹操这个人太坏了,讨厌他。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虚构;那么这个事情史书上大体上是这样一个记载的:曹操因为董卓要迫害他,于是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吕伯奢家,曹操到吕伯奢家里的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惨案。这个故事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说的是吕伯奢不在,吕伯奢的儿子和吕伯奢家里的那些客人看见曹操带着钱财很多,起了歹心,要抢劫曹操,这个时候曹操起来拔出剑来把这些人杀了。这个叫做正当防卫。那么第二个记载是说,曹操住在吕伯奢家里面听见吕伯奢的孩子在那弄锅碗瓢盆,有声音,曹操自己又是受

篇三: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多疑性格解析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多疑性格解析

[摘 要]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述东汉末年到晋朝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数个政治集团为夺取政权而进行激烈、你死我活的争斗的长篇历史小说。电视剧《三国演义》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曹操是剧中备受瞩目、最为关键、最具争议的角色。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魏国头面人物,多疑、诡诈的性格极其突出并伴随其一生,纵有文韬武略,最终也还是难成千古一帝。他性格的形成,是由三方面的原因所致: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遭人鄙夷的童年;令人胆战心惊的战争环境。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多疑性格的体现;多疑性格的根源

罗贯中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他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这部小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三国演义》,演绎了自东汉灵帝年间至晋朝百年以来诸多政治集团之间,为争权夺利展开的龙虎争斗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军事冲突。英雄出于乱世,乱世成就英雄。从群雄逐鹿,雄豪并起,至曹操、刘备、孙权魏蜀吴三国成鼎立之势,再到天下一统,剧情跌宕起伏,动人心魄。

一、曹操多疑性格的体现

电视剧伊始,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曹操,是一位奸雄的形象。曹操志存高远、气吞山河。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却带着另一副面具:屡次猜忌,过分敏感、神经质、狡诈多端,绝非常人可比。

曹操杀董卓败漏后仓皇逃跑,反被追杀。途经中牟县被擒,县令陈宫连夜提审,曹操如实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愿望。

陈宫感念其正义的事业而释放了曹操,自己也弃官不做,收拾盘缠,并决定跟随他。两人行驶三天到成皋,投奔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借宿。吕伯奢深明大义,欲与曹、陈把酒言欢,却苦于家中无好酒,便去西村买,很久未归。曹操认为吕伯奢只是父亲老友而非至亲,怀疑他出去的动机不是买酒。吕伯奢临行前命下人杀猪款待二人,下人便在庄后磨刀。曹操听见磨刀声想看个究竟,偏巧听见下人说:绑起来杀了如何。曹操误以为自己和陈宫要被杀,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杀了吕家八口之后,才看见绑在树上将被杀掉的猪,方知误杀了人。二人出村口遇见买酒之后兴冲冲骑驴归来的吕伯奢,吕并不知全家早已被曹、陈二人所杀,打算留两人吃罢饭住宿一宿再走。曹操拒绝。没走多远又返回,拔剑索性将他也杀了。陈宫震惊,厉声质问曹:你明知吕家一家是被误杀,况且我二人杀了吕家八口已是大错特错,实属不义,为何要错上加错又杀了吕伯奢?曹操的回答是:宁可我负天下人,怎可教天下人辜负于我。陈宫听后缄默不语,无言以对。也就是这一论调,使得对他有救命之恩、原本要追随他的陈宫望而却步,与其分道扬镳。不知是否造化弄人,吕布战败后,陈宫成为曹操的阶下囚,但直到死也没同意做曹操的手下。

曹操因患有头疾,发作时头部疼痛难忍,找了很多人来医治均不见好转。手下推荐找当时的神医华佗诊治。有书记载说华佗年且百岁,容颜还如壮年人一样,周围人称他为仙人。华佗查看后只医治了一次,曹操病情大好。曹操后来又发病,华佗认为曹操的病根是有风涎在头部。医治的办法就是让他先喝下麻肺汤,之后用利斧劈开脑部,将风涎拿出。曹操大怒,疑心华佗加害于他,对其严刑拷打,欲杀之。贾诩劝曹操莫杀华佗,说他妙手回春医术精湛世间少有。曹操置若罔闻,可惜一代医学大师死在狱中,世世代代敬仰华佗的人为此唏嘘不已。华佗一案也是由于曹操心生疑窦而成为千古奇冤。

曹操的多疑、敏感使他无论对敌对友的设防都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连自己睡觉时也怕被周围人暗害,堪称“梦中杀人”,这个理由使衷心服侍他的侍从做了刀下冤魂。多疑的性格,使曹操在前行的路上屡屡受挫,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有些甚至已无法挽回。由于多疑,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间计,痛失两位水上名将:蔡瑁、张允。曹操与周瑜开战时,曹操手下军兵绝大多数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蔡瑁、张允原来是荆州刘表的部下,后投降了曹操。由于和东吴对抗时间很长,水战方面经验颇足,就连东吴也感觉这样的头领十分棘手。可惜曹操却听信谗言,随便地杀了两人,造成军中无人能更好地指挥水军的尴尬局面。再后来,曹操又中了庞统的连环计,结果导致他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由于多疑,诸葛亮略施小计于草船中借了曹军十万支箭,令曹军气势大挫。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留下设七十二家疑冢的遗命,“千万不能让后人知道我葬在何处,恐被人发掘”。从这件事我们更能看出曹操多疑之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曹操是一个具有多重人格,内心充满矛盾的人,其核心性格多疑贯穿其一生,有些甚至是凭空而来的疑虑,让他性格扭曲,失人心、失人才、失民心,失去内心的安宁,失去最宝贵的健康。一代政治奇才陨落,却无法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

二、曹操多疑性格的根源

(一)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

曹操生活在东汉魏晋时期,那时人们的思想是援道入儒,使儒、道合二为一。一方面追寻道家人性上的解放,另一方面又不能摆脱对儒家礼教的遵从,并竭尽全力让二者融为一体。达官显贵也好,市井百姓也好,建功、立业、忠君的儒家思想已深入骨髓,无法剥离,曹操也不例外。曹操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生活、成长。出任洛阳北都尉、继而出任东郡太守时的曹操,刚直不阿,不向权贵低头,品质优良。曹操拒绝与董卓狼狈为奸,逃离是非之地聚众伐董。此时的曹操,满心报国之志,一心匡扶社稷江山,治理乱世,治理朝纲。而这之后,在铜雀台与群臣饮酒时,向众人表达了“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做征西将军”的初衷。曹操的内心世界里,儒家思想一直支撑着他,希望自己死后封作“征西将军”。手握重兵、权倾一世、爵位显赫后的曹操,初衷早就荡然无存,与过去的自己大相径庭。膨胀的贪欲之念,使他做梦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不难看出,他由一开始入城见帝,拜于殿街之下,到剑履上殿,杀国舅,弑伏皇后,僭越之心已显端倪。许劭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谓是对曹操生平的解读。也难为曹操,穷尽一生,血火拼杀,万万人之上,却终未登上皇帝的宝座。在浓

厚的儒家情结的作用下,他在进与退之中煎熬挣扎。这种矛盾,使他一方面忧天下而忧,一腔热血洒满乾坤,一方面,喜怒无常,暴虐滥杀,废天子,一步登天的欲望时刻萦绕于心,甚至在梦里。 (二)遭人鄙夷的童年

曹操的童年是不幸的,是遭人鄙夷的。在对于一个人性格塑造最为重要的人生之初,这种不幸伴随他很多年。曹操本姓夏侯,其祖父曹腾是侍候皇太子读书的小太监,由于左右逢源,机敏过人,接连服侍了四五个皇上,这时地位已极高,于是便领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以沿袭自己的爵位,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曹嵩从此扶摇直上,一步登天,位列三公。人类历史上,宦官历来为人所不齿,曹氏家族虽位高权重,仍不能幸免于此。曹嵩虽身居显位,腰安富恤,只因是宦官的养子,和名门豪族比起来社会地位不知要低多少。此时曹氏一门依然是不得享有政治特权的“寒族”,官僚士大夫的白眼,主流社会的排斥,又加上常遭人唾弃,使曹家人的心灵痛苦又无奈。这些无形中渗透给了曹操。曹操被骂为“赘阉遗丑”已是司空见惯。很难想象,幼小的曹操是多么惶恐而自卑,多么悲伤又无助。即使锦衣玉食也难以抹去心中累累的伤痕。如此家庭成长起来的曹操,从小就没有安全感可言,生活上便放荡不羁。打鸟狩猎,舞枪弄棒,回家很晚,让人牵挂。叔父很看不惯侄子的所作所为,向其父亲曹嵩告曹操的状。曹操怀疑叔父不喜欢他,就想离间其父与他的关系,使父亲不再对叔父的话深信不疑。一天,曹操偶遇叔父,就按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佯装口歪眼斜,像极了中风,叔父火急火燎地禀告曹嵩。曹嵩去看儿子,见曹操没有丝毫异常,很诧异,问曹操:叔父说你中风,你现在不是好好的?曹操告诉父亲绝无此事,是叔父讨厌他才诅咒他。曹嵩从此再也不听信弟弟的话,曹操更加为所欲为。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多疑,幼小的曹操便开始对人加以提防,对叔父都如此。普通人家的孩子恐怕不会这样。父亲爱护曹操,给他起阿瞒的名字,或许不只希望他大吉大利,更隐藏着不想让外人得知自己儿子是宦官后代的良苦用心吧。非正统血脉的自卑感像空气一样弥漫,无形中,又像一颗种子一样生根发芽,也或者,曹操至死都还为此深深叹息。曹操自尊心大受打击,这种不安,这种永远不及高贵正宗血统的想法,是否与他终生相伴,成为他一生无法摆脱的噩梦,使他的灵魂无法在红尘以外安息呢?人生的遗憾,说出来还好,可悲的是有口难言。曹操不能释怀,直到百年。童年的自卑令曹操如鲠在喉,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信任他人,他多疑,他神经质,他刚愎自用,甚至达到了偏执的程度无法自拔。人海茫茫,他却怅然若失,不知自己身居何处,他曾放浪形骸,桀骜不驯,极力逃避现实,掩饰自己内心的悲愤和苦涩,他拭目以待,看准时机不惜以毁灭的方式发泄内心说不清的东西。步入社会以后,曹操已完全摒弃了少年时的贪玩和不更事,他在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曹操力求在乱世中求得利禄功名,强大自我,改变深埋于心的自卑情怀,改变自己的命运。那时起他发奋读书,勤于学业,十分刻苦,苦心人天不负,曹操终有所成。

(三)惊心动魄的战争环境

《三国演义》的全部历史,是人民的血泪史,也是千万英雄奋争的战斗史。据说曹操年少时,太尉桥玄很看好他,认定他就是能挽救社会危局的人。曹操果真就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破黄巾,灭了袁术,收复袁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驰骋万里,纵横天下,将中国北方统一,从战乱中救民于水火。曹操一生经历了多少坎坷磨难连他本人也很难说清。这些富有刺激性的事件使曹操原本多疑的性格又加深了一步。这位受世人敬仰的一代天骄,有过不少离奇的遭遇,可谓九死一生。濮阳中计被困差点丧命,割须弃袍那次也险些命丧黄泉。金戈铁马,与死神数次擦肩而过的曹操,神经紧绷,丝毫不得懈怠,无时不被心惊肉跳的紧张氛围所困,日复一日,心神疲惫至极,焦虑之情与日俱增。众所周知,每个人心里承受力都有一个限度,曹操的心理负荷早已打破这个局限,他的精神经常高度紧张,从而焦虑过度,长此以往导致身体、精神均患上疾病:风疾、头痛,过分多疑,等等。

三、结 语

电视剧《三国演义》,好像一曲英雄颂歌,感人心扉,勾魂摄魄;又宛如一首杰出的史诗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一个个名贯古今的故事,一个个铭刻肺腑的名字,令人不能忘怀。那段历史已与我们渐行渐远,回头望,唯有绵绵的江水奔流不息。曹操的一生,如赵武陵王一般锐意改革;同张仪一样狡诈多变;酷似嬴政雄霸天地间;又仿佛孙武用兵如神。他功勋卓著,他智慧超群。他又是气质非凡的诗人,他同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一道开创了有名的“建安风骨”。他是中国历史上绝对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五百年一遇的人才。往事越千年,可惜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终究无法成为千古一帝。性格决定命运。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抱憾终生的背后,留给世人的是深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燕敏.曹操形象的演变及其伦理意义[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 张弓.《三国志》曹操史料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 向涛.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多面性[J].青年文学家,2009(18).

[4] 王玲.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5).

[5] 李中琴,杨祎.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再分析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6] 王作宾.浅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二重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5).

[7] 凌云峰.正统观念与曹操形象的变化[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篇四:我看曹操

我看曹操

在现今的电视剧中,曹操常以一个”挟天子令诸侯“的奸贼形象出现。那曹操,是一个奸贼吗? 众所周知,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到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那里避难。半夜,听到磨刀声,尤其是一句”先绑了再杀“,他迅速冲出房门,持刀将他们全杀了。发现真相,他知道是误杀。逃离时遇到吕伯奢,由于担心东窗事发,曹操毅然将他灭口——”宁可我负天下人 ,毋宁天下人负我“。

后来,曹操率军南征北战,但他患有头痛疾病,难以忍耐,便找来华佗为他医治。医好后,曹操担心华佗治标不治本,想留下华佗。华佗乃一代神医,况且医者父母心,他当然想悬壶济世,岂愿受曹操束缚。华佗借口妻儿有病,要回家中。曹操因此将他杀了——”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

曹操如此多疑,又心狠手辣,似乎无所不用其极。可他的传世佳作《短歌行》、《观沧海》无不显示了他的爱才之心,容人之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真有爱才之心?

对此,杨修之死,后人颇有争议。依我看,杨修确有旷世奇才,可他却恃才放旷,屡次道破曹操玄机,

如”一合酥“等,这犯了曹操的忌讳。另外,杨修介入曹家世子纷争。自古以来,介入这种纷争无非就是这种结果——不成功便成仁。杨修自然而然就成了这场争斗的牺牲品。

另外,曹操对战败的关羽仍礼贤有加。他还将赤兔马赠与关羽。当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极速传达下来的居然是通关文牒。再者,赵云救少主刘禅,七进七出曹营,如入无人之境。赵子龙武艺高强自然无话可说,但若非曹操爱才,就是乱箭也将赵云射死。

看来,曹操虽是一个多疑,宁枉毋纵之人,但他确有爱才之心。鄙人认为,当今连续剧只是为了剧情需要,才把曹操塑造成一个”贼“的形象。

鄙人看来,曹操雄心壮志,文韬武略,挫而不折,但做事有时不择手段。抛开政坛,他的诗文亦是千古闪烁。他生活随意,能对酒当歌,问问人生几何。如此一人,堪称千古传奇人物。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篇五:曹操的“人妻控”-为抢别人老婆害死自己的儿子

曹操的“人妻控”:为抢别人老婆害死自己的儿子

导读:曹操在性要求上还有个小癖好,就是尤其热衷熟女,这个习惯,在他青春期时就已经存在《三国志》也有记载,他的多名妻妾均是“猎获”别人的妻子而来。

譬如,刘夫人曾是袁绍之妻,杜夫人是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尹夫人是李暠之妻。用现在话讲,曹操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人妻控”。

上别人老婆的床,尽管刺激,但还是有风险的,毕竟,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像杜夫人的老公秦宜禄那么好欺负。秦宜禄被曹操戴了“绿帽子”,还死心塌地地在其手下打工,后来张飞看不起他的为人,一枪把他刺死了。

建安二年(197年)初,曹操出兵宛城,攻打当地的土皇帝张绣,张绣做的是“小本买卖”,顶不住曹军的猛攻,只好投降。可曹操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得点便宜就开始抽风,于是忘乎所以地打起了张绣寡居的婶婶的主意。

张绣的这位婶婶,也确实美貌丰润,秀色动人,颇有少妇风韵,曹操自然是神魂颠倒。仗着自己是胜利者,曹操把她据为己有,通宵达旦在帐内淫乱。

三国人物曹操

一个堂堂七尺男儿,长辈被人侮辱,这比戴了“绿帽子”还让人郁闷,更何况,张绣投降曹操实属无奈。愤恨之余,他率军夜袭曹操大营。当时曹操正忙着和张绣婶婶对酒淫欢,没有一点防备,当然被杀得丢盔卸甲,一路狼狈跑到舞阴(河南泌阳)这个地方才喘了口气。 这次失败,曹操损失不小,自己的亲兵队长典韦战死,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命丧乱兵之中,就连曹操本人也中了一箭。而曹操之所以能够侥幸逃脱,还是多亏了曹昂让给他的一匹好马“绝影”。

曹操电视

相关阅读推荐:袁绍谋士陈琳是怎样的人? 曹操为何不杀陈琳?电视剧《新洛神》剧情简介 曹操父子四角恋曹操的老婆:曹操的女人为何大多不能善终? 相关专题:曹操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