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嫦娥一号什么时候发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23:14 字数作文
嫦娥一号什么时候发射字数作文

篇一:嫦娥二号发射时间

嫦娥二号发射时间 10月1日18:59"57'

2010年09月30日 10:25:00 重庆晚报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郑瀚 制图

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昨日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今日开始加注火箭推进剂

嫦娥二号发射场区指挥部昨日研究决定,拟于今日开始加注火箭推进剂。

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介绍说,运载火箭若开始加注低温推进剂,则意味着必须发射。因为前两级加注的推进剂偏二甲肼和四氧化氮剧毒,且第三级将注入液氢,液氢沸点为-252.7℃,易爆炸。如果改变发射计划,卸载推进剂将付诸更大的成本和承担更大安全风险。

发射日选在国庆是巧合

专家介绍,探月卫星的发射日期选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日月的运动规律、太阳对飞行过程中能源采集的影响,还有发射场的气候、火箭运载能力的限制和卫星能力的限制等,要综合这些因素来选择发射窗口。像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窗口,一年大概也就三到四次机会。

陶钟山介绍说,这次嫦娥二号任务大致开了3个发射窗口,分别在10月1日晚上7时左右,2日晚上8时10分左右,3日晚上10时20分左右。

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表示,发射日期选在国庆期间是巧合。

发射瞄准“零窗口”

中国探月工程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嫦娥二号将力争实现“零窗口”发射,为后续实施变轨和开展科学试验提供良好条件。

“零窗口”发射是指在一定长度的发射窗口时间内,紧贴窗口上沿即最优时间实施发射。如发射窗口为1时至1时30分,“零窗口”就是指1时整。

“如果在‘零窗口’发射,卫星无需中途修正就能进入预定轨道,可以节省燃料从而为后续工作留下更多动力。”陶钟山说。

嫦娥二号卫星携带燃料为1300多公斤。计算表明,在35分钟的窗口时间内,“零窗口”发射能比按照后沿发射节省180公斤燃料。

天气条件无不利影响

据悉,从目前情况来看,10月3日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气以阴天间多云为主,有阵性降水。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预警中心的判断,预计今日到国庆假期前期,空间天气平稳,太阳活动水平低,对嫦娥二号发射没有不利的影响。

专家称,即使发射当天有“毛毛雨”,也不会影响嫦娥二号的发射。

奔月飞行约112个小时

按照任务计划,嫦娥二号将由“长三丙”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然后奔月飞行约112小时。

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实施近月制动及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工作轨道。之后,卫星择机变轨,进入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验证轨道机动和飞行技术、拍摄图像后,返回100公里圆轨道,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

嫦娥二号赴月不“唱歌”

2007年,嫦娥一号奔月后,向祖国传回歌曲和语音祝福,让国人感到欣喜。但此次嫦娥二号升空后的一系列任务以及试验活动中,目前并没有计划音乐曲目回传和语音祝福回传的项目,主要原因是嫦娥二号肩负的任务比较重,搭载的器件也多,出于任务操作以及载荷的考虑,所以没有“唱歌”计划。

二号VS一号

有6个“不同”

■关键技术不同

嫦娥二号将开展6大技术验证:一是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二是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三是验证距月面100公里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术;四是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五是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术,月地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降落相机技术;六是对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此外还要完成4类科学探测:获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至优于10米,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月壤特性以及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频段不同

与嫦娥一号使用的S频段相比,嫦娥二号首次使用X频段。

■轨道设计不同

嫦娥二号轨道设计有四点变化:一是嫦娥一号是由运载火箭送入环绕地球的椭圆轨道,再利用卫星自身推力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而嫦娥二号则是由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二是近月制动点轨道高度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变为嫦娥二号的100公里;三是环月轨道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变为嫦娥二号的100公里;四是嫦娥二号将把轨道高度降低至100公里×15公里,对目标区域进行成像。

■轨道高度不同

相比200公里×200公里轨道,低轨道飞行会带来更大的红外热流和月球摄动影响,对轨道预报、轨道控制、测定轨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携带相机不同

与嫦娥一号携带的CCD立体相机不同,嫦娥二号卫星安装了3台监视相机与一台降落相机。 ■制导导航与控制不同

嫦娥二号GNC(制导导航与控制)产品实现了3大技术创新:实现了近月与环月的辅助导航;实现了更加灵活的轨道控制;实现了载荷与敏感器互用,紫外敏感器增加了拍图与传图功能,能够拍摄月球的130米分辨率的紫外图像,并能覆盖月面80%以上的区域。

简讯 嫦娥二号奔月示意图

航天专家深度解读探月八大秘密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那么,开展月球探测究竟有何意义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关专家说,中国一贯主张以和平的目的探索月球和外层空间,扩展和深化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一贯主张和平利用月球资源和外空资源,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具有经济、科技和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揭秘一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可以充分展示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航天技术发展水平的象征,是提升国家地位的载体,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揭秘二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维护我国月球权益的需要。尽管联合国在1984年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中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不得据为己有。但是,随着当前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正加紧实施月球探测计划,如何维护中国的空间利益已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我们只有开展月球探测并取得一定成果,才具有分享开发月球权益的实力,才能维护我国合法的月球权益。

揭秘三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带动和促进我国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的发展。月球探测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会促进宇宙学、空间天文学、空间材料科学等的创新与发展。 揭秘四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矿产,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同时,利用月球具有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环境,既能生产特殊强度、塑性等性能优良的合金和钢材,还能生产诸如超高纯金属、单晶硅、光衰减率低的光导纤维和高纯度药品等。

揭秘五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促进深空探测活动的发展。月球探测工程将实现首次对地球以外的星体和空间环境进行近距离的探测。月球探测仅仅是我国深空探测计划的第一步发展目标,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将为我国进行更大范围的深空探测进行技术上的准备。

揭秘六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牵引和推动作用。

揭秘七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促进空间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深入。月球环境是进行空间天文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场所。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没有尘埃污染,没有磁场,月球的背面没有地球的光反射,屏蔽了地球的低频噪声,月震很微小。月球有漫长的黑夜,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探秘》》

月球氦3 八吨即可供中国一年能源之需

研究发现,月球表面土壤中富含大量的氦3,初步估计有上百万吨。而利用氘-氦3参与的核聚变发电向人类提供能源,是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

如果能够解决将氦3运回地球这一问题的话,8吨的氦3就可以解决全中国一年的能源供应总量。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嫦娥二号携带新型伽马射线谱仪奔月,将更加精确地探测出月球上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进而发现月球表面资源富集区。

嫦娥二号和一号

其实是“双胞胎”

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的“身份”是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其实它与嫦娥一号卫星是一同生产完成的,最初它的身份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在嫦娥一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后,它的身份逐步演变成了目前的先导星。

发射嫦娥二号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

进展》》

■各项测控系统准备就绪,三艘远洋测量船已到达预定海域就位

■“嫦娥二号”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以来执行的第60次航天发射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跻身世界十大发射场

■发射当天,发射塔6公里范围内的约2000名村民将转移,方案已制订

篇二:嫦娥一号的发射轨道

“嫦娥一号”的发射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被送入一个椭圆型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200千米,最远为5.1万千米。探月卫星用1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为500千米,最远为12.8万千米,需要用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月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 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千米高度的极月圆轨道绕月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卫星奔月总共需114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千米。而过去,我国发射的人造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万千米左右。

篇三:“嫦娥一号”发射流程

“嫦娥一号”发射流程

嫦娥一号什么时候发射

36小时:部分系统进行最后“体检”。

12小时:进入发射前功能检查状态。

8小时:进入发射程序,各系统进行辅助准备。

7小时:加注液氧。

5.5小时:加注液氢。整个加注过程持续到发射前2分钟。

2小时:进入射前系统。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这时开始下发。

40分钟:3号塔架回转平台开始展开。

15分钟: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90秒:转电。从地面给系统供电,变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60秒:从塔架后伸向前塔的橘黄色电缆摆杆此时摆开,准备为火箭点火、发射。

40秒:01号指挥员开始报告倒计时。

30秒:牵动。是过去发射系统的专有命令,尽管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有关系统,但这一程序沿用至今。

10秒:点火倒计时。

0秒:点火。

(“嫦娥一号”发射的窗口预留了35 min,就是说从24日18时05分到40分的区段内,可以发射。如果在18时40分发射,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 kg,对总共只有1 200 kg燃料的“嫦娥一号”是一个很大的损失,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寿命。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 min内火箭不能正常发射,只有推迟到明年发射。)

发射过程: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602秒成功发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级分离。

18:09整流罩分离,火箭飞出大气层。

18:10火箭二三级分离。

18:15火箭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18:25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26三级火箭二次点火。

18:28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闭。

18:29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205 km,远地点50 930 km,周期16 h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18:36卫星指控转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18:59卫星太阳能帆板打开。

10月24日19时15分确定发射成功。

(完)

篇四: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资料简介

嫦娥一号简介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任务“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

1.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

(1)第一次变轨。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 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第3

圈时,远望三号测量船在近地点顺利发现目标,把相关数据传送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时把有关指令发至“嫦娥一号”卫星。实行这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由24小时周期轨道进入48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 “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后,先后开启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和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

3.实现绕地、月转移

31日17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接到指令,发动机工作784秒后,正常关机。17时28分“嫦娥一号”在48小时周期轨道上运行1圈后,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只进行了一次中途修正,就直飞月球捕获点。

4.环绕月球运行

(1)第一次制动。11月5日11时3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刹车”动作,月球捕获卫星,卫星成功进入12小时绕月椭圆轨道。这次制动的目的是,降低“嫦娥一号”卫星的飞行速度,以防逃逸月球。

(2)第二次制动。11月6日11时3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二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环月小椭圆轨道。第二次近月制动主要目的是使“嫦娥一号”进一步降低飞行速度,使其进入“过渡”轨道,从而为卫星最终进入工作轨道做准备。

(3)第三次制动。11月7日8时24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点火,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8时35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关机,第三次近月制动结束。“嫦娥一号”卫星从近月点高度212公里、远月点高度8617公里的椭圆轨道,成功调整到周期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月圆圆形轨道,从而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

至此,“嫦娥一号”经过长途跋涉,耗时13天14小时30分钟终于成为月球的一颗“人造卫星”。

嫦娥二号简介

嫦娥二号是中国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它是建基於探月工程一期的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且命名为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主要是用作试验、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设备,降低往后工程的风险,同时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嫦娥二号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发射,嫦娥二号任务迄今共投入9亿元人民币。

嫦娥二号任务相比嫦娥一号任务,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 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

* 试验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制

* 验证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 验证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

* 试验全新的着陆相机,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

* 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卫星进入月球100公里圆形工作轨道之后,进行轨道调姿,将对月面虹湾地区进行15公里高度,精度优于10米分辨率的拍摄,以便为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器于2013年左右登陆月球做准备。

嫦娥三号简介

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12月10日成功降轨。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2月2日1时30分,担负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展开奔月之旅。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此前,月球车全球征名,短短十天,64万网友选择了“玉兔”。如今,“嫦娥”再次

奔月,怀揣“玉兔”、怀揣亿万中国人的飞天梦,展示中国力量,书写中国传奇。 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按照任务安排,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把嫦娥三号送入近地点210公里、远地点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在轨飞行约5天,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进入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运行约4天后,变轨进入15公里乘以100公里的椭圆轨道;再运行约4天后,从高度约15公里的近月点开始动力下降。着陆后,探测器择机释放月球车,着陆器开展就位探测,月球车开展巡视勘察。

嫦娥三号任务的七大看点:第一,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如果嫦娥三号成功落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第二,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全世界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苏联开展了2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如果月球车“玉兔”号在月面“走起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2个实施无人月球巡视探测的国家;第三,首次实现对月球探测器的遥操作。“玉兔”号月面巡视探测采用自主加地面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地面根据环境参数对“玉兔”进行任务规划,而巡视器自主完成局部规划、避障并具备安全监测、应急保护的能力;第四,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通信网。掌握了大口径高效率天线关键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快速测定轨和月面定位目标;第五,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将分别搭载4台科学载荷,用于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月空间和月表环境探测与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第六,首次在我国航天器上采用同位素热源和两相流体回路技术,确保探测器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第七,首次研制建设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篇五:卫星发射资料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再次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