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7:32 字数作文
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字数作文

篇一: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河南省宝丰县教师进修学校讲师 吕忆兰

联系电话:15938921622

摘 要 面对新课程,许多语文教师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恕我直言 一、 坚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 ;二、加强教学反思;

三、转变教研和培训方式;四、改革教师管理策略。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研方式 校本教研 管理策略

面对新课程,许多语文教师感到知识和能力明显不足,但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宝丰县教师进修学校骨干教师,恕我直言,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加强教学反思;也依赖于教研方式、培训方式和教学管理方式的改革。

一 坚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

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利用新课改的理念,开展各种调研活动。在全县中小学调研时,发现语文教师基本功不过关或者不过硬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比如,普通话不标准;教学语言干瘪;不能进行示范朗读;写字不好看;写文章做不到文从字顺;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不熟练。这些都是常见的。按理说,作为语文教师,这些都是必备的硬功夫,但事实并非如此。教师基本功训练,主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的自我锻炼,也要靠我们教研室和教师培训部门组织开展有关的研讨活动、比赛活动、培训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训练。

二 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

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贯穿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写教学后记、写教学日志、做案例分析、做课例录象分析、请同事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可以说,教学反思既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教师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 转变教研和培训方式

教学研究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经常、最复杂、最长期的工作。新课程推进中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教学实践,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教研员认为,解决这一难题,主要靠长期的经常的教学研究,靠切实转变教研风气和教研方式。

(一) 在教研作风上,要提倡民主化教研。我们教研员要力争作学术权威,但不以权威自居。在新课程面前,我们教研员要和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起成长。在教研活动中,提倡民主、平等的态度,和中小学的语文教师进行合作、沟通、交流。

(二)在教研方式上,提倡以下几种方式

1、围绕现场课例或录象课例进行研讨。

2、针对教学实践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或困惑进行讨论。

3、确定适合集体研究的大专题和适合个人研究的小专题进行研究。

4、结合教师自己的案例和别人的案例进行反思。

(三)围绕课例进行研讨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方

围绕课例进行研讨有利于调动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成为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参与者和创造者,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让教师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应用自己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对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进行分析、讨论,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认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围绕课题进行讨论,应该成为基本的教研方式和教师培训方式。

围绕课例进行研讨式评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效

1、研讨者共同参与课的设计、准备。比如,同年级组的教师共同备一节课,由一位教师执教,或几位教师分别执教,然后共同评课、讨论

2、不同的教师分别准备同一个课题的课。比如,同年级的几位老师,都独自准备上同一课,互相听课之后,大家来共同研讨。

3、和教育专家,或学校的学科带头人组成研究“共同体”,和他们一起评课,研讨。

教师带着问题听课。比如,要求教师听课后必须写一篇评课文章。这样教师听课时的状态与不带明确任务的听课大不相同,评课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4、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也是基本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方式。问题来自教师,大家都感到困惑或者都比较关心,针对性较强。组织这种活动时,可以先让每一位教师提出自己感到最困惑的问题,然后将这

些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再印发给每一位教师,待大家进行思考和探索后,再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提出一两个普遍性的问题,再在全校展开讨论。现实的情况是,教师往往习惯于提出问题,但不习惯自己研究和解决问题,而是等着别人来帮助解决。遇到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往下想”,不知道分析问题。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一定要克服“等”和“靠”的思想,要善于“往下想”,要善于分析问题。

四 改革教师管理策略

我们是课改区,普遍存在着教师参与课改学习,实践,研究与繁重工作量之间的矛盾。要达到课改要求,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语文教师本身内容复杂,任务繁多,因此语文教师感到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我在调研中发现,语文教师的负担主要来自班主任工作,其次是设计教学和批改作业,在有些学校,教师应付检查评估的负担也较重。访谈中,教师对目前检查教案的方式意见也很大,认为老师们要花大量时间去抄现成的教案,但真正自己思考和设计教学的时间很少,抄的教案和实际教学是两回事,价值不大。我认为,搞课改肯定比不改革要辛苦,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作为学校管理者,教研工作者,也应该设身处地地为老师们想想,尽量为老师们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更多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比如,形式化的教案检查,没完没了的会议等都应该是改革对象。许多老师并不是对课改和教学感到不满,而是对整天把时间浪费在有些无意义的

或者价值不大的繁琐事物上感到不满。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工作成功的体验,需要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我在师生访谈中发现,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普遍感到成功少,挫折多。这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想一想,教师凭什么卖力干工作?他们一方面要凭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凭自己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也凭校长的人格魅力,凭学校管理人员的人为关怀。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对课改的推进和教师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带着良好的精神状态研究课题,投入课改,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坚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加强教学反思,转变教研和培训方式,改革教师管理策略。

篇二: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可以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而前者却是前提。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

第一,语言素养。结合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副好口才。我着重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谈谈课堂上教师的语文素养。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的话语没有语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动人心,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打动人心,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怎么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呢?

课堂上的语文教师,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都反应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的灌溉与滋养。其实,讲解也好,朗读也罢,身为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慢慢的,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慢慢地,你和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涵养起来了——这也许是我们最简单可行的语文方式。

第二,语文素养。这的“语文”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不是仅仅是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比如面对一篇童话,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童话,基于童话体裁应该如何教学。这正如美术中的素描课,老师的课堂要有素描课的特色,而不能用油画的方法来教学一样。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而不是像大部分老师那样,所有的课文一律用“讲读”的方式来上。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是需要教师深思和加强的。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才能真正说得上独具特色,不至于温温吞吞,任由别人冠以似是而非的评说。

第三,文学素养。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

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因为语文课堂,重要的媒介还是语言,这里还就语言来说文学性。理科教师常常被要求语言干净,这一点对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适用,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师的文学语言呢,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语文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为此,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调整自己,摆脱工于心计的市井之气,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感的幸福,这样语文教师就走向了大气象——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成为三尺讲台上,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书香四溢的大书! 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一句话,什么样的教师也就带出了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也就拥有了什么样的深度课堂。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

篇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接触过的班级情况,借鉴许多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观点,现归纳以下几点经验: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读书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可以通过把学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自己不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在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事实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都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功底,但也不必讳言,有不少语文教师自离开大学校门、参加教育工作以后,却很少注意到当前的文艺动态,已很少去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大部头的著作,只满足于“吃老本”。现在的语文教材,较多地强调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较多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研讨、评价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学在学生的前列,方能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要有较强的课前策划能力。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教学要素的方方面面。善于解读文本、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课前教学策划的重点。教学策划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生的准确分析上,建立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所做的预设上。良好的教学策划,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教学策划不是为了限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

有方向感。从根本上说,策划是生成的基础,没有充分的策划,就不可能产生精彩的生成。

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课堂教学除了要合理安排知识点外,还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情绪、态度,及时给予教育、评价、激励、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成功的授课是策划与生成的结合体。高质量的策划是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就是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策划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当教学不再按照策划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策划,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要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养的过程。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具有反思的条件和能力。语文教师只有多读多写,以写促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反思对教师的自主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三、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事。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语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清晰。具体的讲,真课题就是指贴近教学实际的课题,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的课题,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这些选题要角度小,有价值,有新意。切切不能假、大、空。

总之,语文教师追求的根本价值,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奋斗,在追求奋斗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四: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摘要:想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就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所包含的教师的读写能力、课程视野、文化底蕴、教育技艺、职业境界、人生态度等方面,本文笔者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独特的社会角色,其教学对象是6-12岁的小学生。教师不仅肩负着培养在启蒙阶段的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重任,同时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关注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朗读能力、书写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国家推进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本文笔者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一、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培养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朗读能力

首先,准确发音,掌握一定技巧。准确,是朗读的第一要素。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将课文读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虽然我们要求不给学生作朗读技巧的指导,但是教师掌握朗读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朗读的语速、停顿、重音等,都是对文学作品的有声创造,是表情达意的方式。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读,给学生示范,小学生有较强的模仿

力,能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读书风格。 其次,对朗读的作品有自身独特的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语文课文也相对比较浅显,但课文背后却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朗读只是方式,目的在于以声传情,教师不仅要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的脉络,更要有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理解。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文化积淀,借助一定的语言技巧,通过朗读把深层的含义表达出来。第三,对语调的处理建立在对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文章是一个整体,而教师在朗读时可能只是读片段。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分析课文,在确定句子的语调时,联系全文中心思想,掌握文章主旨和基调,在朗读时要注意把这样的基调贯穿于全文。

2、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写一手好字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写字的好差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教学一线许多教师的经验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字写出来都很像自己的语文教师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教师写的字,学生每天边看边学,就像字帖一样,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自己写字时便会无形中加以模仿。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师还要能够准确分析字的每一笔分别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同时自己在书写时也要遵照这样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强调的是广度,而文学素养的积累则着眼于深度的挖掘。只有教师的文学素养提高了,才一能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一个必要条件。传统的语文课往往重视课文

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篇的积累、分项练习的巩固等,这就把语文当作了一种工具,只重视了它作为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其情感性的一面,大大削弱了语文的美感,忽视了其对审美、熏陶的重要促进作用。这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不相吻合的。对文学的追求,能够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母语,热爱文学,对其终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终身学习,做科研型教师

i、更新自己的学习观念。

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且具有顽强的毅力。学一样事情、读一本书是简单的,然而要能坚持学习,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职责,明确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而自觉地进行长期的学习。语文教师应当广泛涉猎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2、学会辩证地处理信息。

信息的多元化、网络化将各种最新的信息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无限种可能。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看,应当学会甄别,学会选择,把最适合学生传播给他们。

3、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尤其是现在的学校纷纷提出“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会安排讲座、沙龙、外派学习等方式,介绍前沿理论,提供学习的平台。

4、以课堂为抓手,学以致用。

教师应当抓住学习的机会,熟悉自己领域的先进理念,将自己掌握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在实践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自主实践,认真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

四、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要想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必然要提高教师对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视,培养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能力。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教学中的很多事物,学生是没有直观感受的,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对事物的图片、音像资料加以展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这些有趣因素,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后,能够唤起学生的热情,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在于对它的合理运用。教师应当认识传统媒体和电教等媒体各自的优势所在,发挥各自的长处,从而切实提高效率,将各种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实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最佳运用。

五、培养教师学会合理进行自我调节

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不能被个别学生的过激行为所误导,经常用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宽容地接纳别人。经常保持与家长的联系,改善家校关系,给家长提出一些教育建议。在遇到和家长之间的误解时,应当冷静处理,必要时请出学校领导予以协调。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不要过于苛责,但是也要客观评价。遇到心理困扰,能够通过各种

方式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缓压力。教师还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如通过运动、旅游等调节自身的身体疲劳;通过读书等疏导自己心里的不愉快。只有教师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抵御来自外部的侵袭,才能以健康、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

总而言之,做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我们长期踏实的努力!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感,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斌燕,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五:(论文)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论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论文摘要

语文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和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只有通过持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科研意识、情感艺术、风格特色等专业素养,才能出色完成所担负的语文教育使命。

关键词: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语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因而语文教育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石,也是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同时还是每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育的成效,关键在于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师,其工作成果无疑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并在家庭、学校、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反映。正因如此,语文教师是一个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要通过持续地学习,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科研意识、情感艺术、风格特色等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出色完成肩负的教育使命。

一、 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来提升专业素养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以及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科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确立正确、科学、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起点。语文教师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诠释新课程,才不会阉割课程改革的灵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刻把握语文教育的实质,确立明确的专业理想,并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终身学习中提升自我。

诚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没有知识的补充和积累,就会落后于时代。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终身学习的任务。“从现代教师论的发展看,当今国际教育界的共同认识是:其一,强调教师同医师、律师一样,也是一种专门职业,一种必须经过严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而获得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的、他者无可替代的职业。其二,强调教师就职前的教育与就职后进修的连贯性。尤其强调在职进修比就职前教育更为

重要。其三,强调大学阶段的教育不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完成教育,而是旨在为日后的在职进修,提供的基础教育。”[1] 当今社会的发展,新知识、新理念、新理论层出不穷,教师几乎天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向研究探求型,由道德的灌输者变为人格完善者和心理保健者,由对学生的塑造者转向引导者,由教育教学工艺的操作者变为教育科学成果的创作者和开发者。因而,作为新一代教师,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民族素质的奠基者,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民主法制建设的促进者,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能,从而完全胜任这样一个全新的角色。

二、 通过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来发展专业素养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理由很明显,从宏观上说,它可以使教师原有的旧观念、旧方法、旧技术得到更新,进而使教师开阔视野,激发思路,增长见识,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首先,对语文教材的研究是语文教师教学科研的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语文教师轻视对教材的研究,认为这方面的文章无异于写一般的教案。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好的教材方面的研究文章,应该是源于对教材准确无误地把握和理解,就其精彩内容、精深思想、高超的写作技巧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其中不仅表现出作者对教材的感悟能力和知识结构,更渗透了作者处理教材的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其中内容往往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理论、伦理学甚至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说,写作教材研究方面的文章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进行科研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个过硬的研究教材的基本功,就不能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语文教师。

其次,对语文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是语文教师进行科研的起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走向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

再次,对语文教学进行专题研究是研究性教师取得成绩的关键。语文教师必须始终不渝地投身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包括教育思想、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材建设、语文课程设置、教材教法、作文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内容。没有对这些方面厚实的基础研究,很难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基础上再作一些专题性研究,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应该说,基础研究和专题性研究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三、 通过不断强化人格力度来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在认知方面的能力,主要决定着他能否有效地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而教师的人格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强化语文教师的人格力度就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内外对于好教师的个性修养,都做过很多的研究和统计分析。譬如,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等人通过调查,认为优秀教师的性格特点是:在事业上有强烈的成就欲,希望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坚信自己工作的收获和价值;非常热爱教育事业;非常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对学生满怀一片爱心;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同时又能够虚心求教,精益求精;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能沉着果断地妥善处理教育教学中的意外情况;能自始自终地认真执行已经指定的教育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有独立见解,不会轻易受别人的暗示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且具有自我调节、应付挫折的能力,注意从知识、兴趣和个性方面不断提高自己。

完善教师人格修养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养成理解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且能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要理解别人,就需要有豁达的心胸。这就要求能够不报任何偏见地容纳同行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思想和情绪,以及价值观念;能够关切身体、智力、社交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能够敏锐地观察、深刻地理解和积极地同情学生的需要、情绪反映、情感冲突和各种困难。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需要待人以诚,不以个人的权威和职业地位对待学生,同时也不伪饰自己的弱点。了解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要了解自己的优点、长处与短处、缺点,要充分注意扬长避短;要不断地增强自信,积极进取,体验成功。应该指出的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提高修养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因为,语文教师的职业范围内有更多机会和先贤大师对话,语言直接将其引领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去,文学又给其打开了一个具有心理时空的情绪化的艺术世界。在这样一些独特的领域中遨游,语文教师就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就会有更多机会获得来自古今中外的丰厚的精神营养,用以完善自己的人格。

总之,在当今教育现代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背景下,对现代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人格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崇高的献身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真诚的民主意识、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严格的依法执教意识。事实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教育自己,教师在不断付出爱的过程中也不断得到爱的回报。“最有成效的教师是那些不仅增长了他所教学科的知识的人,也是增长了对课堂内外的生活了解的人,对于有些教师来说,课堂是一个车辙,年复一年地腐蚀越来越深;但对另外一些教师来说,课堂是一个迷人的生活实验室,在其中他们对所教的学科、他们的儿童和他们如何

学习,以及关于他们自己,无论是作为教师和个人,都增长了更多的理解能力。”

四、通过不断培养情感艺术来强化专业素养

“文以载情”,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欣赏,与作品相沟通,深刻地理解作家的情感。要达到学生与文本情路的通畅,教师要能投入和驾驭自己的情感,用充满美感和激情的信息流,导引学生情感的迸发。这样的学习就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淡漠的语文教师是不完全称职的教师。

对于语文教师情感艺术的培养,一般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即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看成神圣的职责。有了这种爱,自然就有钻研业务的热情、探索教学方法的热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教师的热情必然感染学生,从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情感交流必然顺畅。其次,教师要锻炼自己过硬的“说、读”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有好的口才,能说会道。而能够做到“口若悬河”的前提则是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用词准确,幽默风趣。语文教师要擅长朗读和抒情,读的功夫不过关,情感就不能充分释放,学生又怎么能受到感动,情感交流的渠道自然受阻。从一定程度上说,语文教师情感艺术发挥的水平是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通过不断打造风格特色来加强专业素养

教师的风格品牌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艰苦打造的过程。打造风格品牌,就是有目标的追求、有步骤的实践、有标准的锤炼、有规范的量度,这些就是风格品牌形成的要素。

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乃至品牌,教师要对自己既往的教学经历、发展水平、教学方式、认知特点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积累和提炼自己的教学特点,注意典型事例的积累,如对教材的新认识、启发学生的新手段、教学环节的新链接。然后,按照自己理想的风格形态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比对,进而进行有辨别力的调整,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有目标的追求。

形成风格的重要步骤是进行理论概括,要通过经常性的概括使经验的操作逐步上升为理论的阐说,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把它分类、归纳,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实践活动变得系统化、理论化。这样,自己的教学活动自然就有了风格的影子,经过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乃至品牌。

在形成风格品牌的过程中,对教师创新潜质的挖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的劳动天然地带有创造性,一个教师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事实上,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研究成果,已经说明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创造新知识的人。树立创新意识,要敢字当头,敢想、敢说、敢试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呼吁广大教师,为了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语文教师应该向轻车熟路告别,踏上新的征途。这种“告别”就是创新。语文教育改革的今天和明天,需要更多的教师具有接受新观念的敏感性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努力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力,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这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重任。当然,光有敢字还是不行的,还要善于学习、巧于实践。一位哲人说:“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语文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意补充新知,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各学科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日益明显,这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上来。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不停地把时代新信息反馈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因此,教师的充电就不仅为教学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够启发教师创造的灵感,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当前全球掀起的“学习革命”,给我们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用生命学习”、“每时每刻都处于学习状态”、“学习空间无限拓展了”,这些新颖的学习理论对肩负工具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前进行的继续教育,正是让广大教师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充实自我的一个好形式。语文教师更应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做到闻道在先,术业精湛。“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拥有高品质的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才能与现代教育接轨,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掌握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

总之,语文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创造性劳动。学生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建立,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辛勤培育。从事这样一种艰巨的工作,若不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是难以胜任的。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 刘杰.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美)林格伦著、章志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