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卖艺二胡独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37:15 字数作文
篇一:浅谈欣赏二胡独奏
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一曲二泉映月深入人心。 《二泉映月》作为中国近现代民族器乐创作的优秀代表,以逻辑严谨的结构以及对人生的深切感叹,展现了古老民族的东方神韵,被视为我国民族乐曲的瑰宝,享誉世界。它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其中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继长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2)。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让听者随着那动人旋律回望那段艰辛历史,深刻感受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二泉映月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它来自于阿炳的家乡——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泉水,世称“天下第二泉”。无锡二泉池设有漪澜堂,二泉亭等建筑。农历每月望日前后,月恋水,水怀月,同辉水韵,佳景天成。“二泉映月”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一生的经历。
阿炳本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是江苏省无锡东亭人,是当地“雷尊殿”一位道士——华清和的儿子。华清和名号为“华雪梅”,擅长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其中,以琵琶演奏最为精通。华彦钧4岁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4岁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卖空,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华彦钧天资聪颖,自小学习十分刻苦。冬天,为了弹好琵琶,他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指功;夏夜,他在练二胡时将双脚泡在水里,以防蚊虫的叮咬;真可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由于这种勤学苦练,他在13岁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16岁时已得到了无锡道教界的一致公认。此后,华彦钧不顾父亲和道教长辈们的指责,沉迷于与浪迹天涯的民间艺人的交流和切磋之中,并由此广泛学习了各地丰富的民间音乐。华彦钧的民族器乐演奏植根于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民族底蕴,它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从民间艺术遗产中超凡脱俗,创作、改编、演奏出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
中年时的阿炳害眼疾无钱医治而失明,从此流落街头,靠卖艺糊口。他在黑暗和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他在饥寒交迫中度日,但却人穷志不穷,面对恶势力的欺凌和淫威,他从不卑躬屈节,而总是与之抗争,对之声讨。在音乐艺术上,他总是广取博采,勤学不辍,深深直根于民族民间的音乐土壤,从而使自己的吹拉弹唱无所不
精,创作上也有所建树。由于上述种种情况,使阿炳的乐曲和琴音民族风格浓郁,并且很自然的带有一种忧郁愤懑的情调和拧折不弯的大丈夫气概。这些,也许就是《二泉映月》所以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原因,也正这首乐曲感人的魅力所在。
《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强烈地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这来自于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音乐所表现的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而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另外,《二泉映月》音调和中国江南一带的民间音乐及戏曲音乐等有着很深的渊源联系,给人以十分亲切之感。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这样富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为之陶醉,百听不厌呢?
《二泉映月》不仅是在国人心中影响巨大,也是世界人民的瑰宝。它不仅在国内深得人民喜爱,也在国际乐坛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它以它深沉、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着千百万人的心弦。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演奏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双目失明后,阿炳的命运在其眼前一片漆黑的一刹那,被确定下来了,他已没有了丝毫挣扎的余地,身上的力气全用尽了。阿炳因为1950年那次录音保留了他创作的六首乐曲:即今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这是一件万幸的事情。作为民间艺人,他艰苦的一生也许只是有史以来无数血泪人生其中的一次。幸好他有了一个机会,不仅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用音符来表达,还能借助音乐这种工具来感染其他的心灵。
在阿炳有限的生命里,无数痛苦的磨练造就出他辉煌的音乐史,《二泉映月》是他迸发出的灿烂火花,给予世人精神世界的满足,无与伦比。听着悠扬意远的《二泉映月》,仿佛将我们带到那段艰辛的时光,感受阿炳顽强的意志??
篇二:二胡名曲精选
二泉映月 -- 阿炳
阿炳(1893—1950),真名华彦钧,民间盲艺人,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阿炳一生受尽苦难,母亲秦氏在他出生后一年多就去世了;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时,双目失明;1950年12月4日去世,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由于社会动乱、生活困窘,他大半生都是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人间辛酸苦辣,创作《二泉映月》时他已经双目失明。
主题是命运,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与磨难的流浪艺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强不屈。全曲婉转流畅、跌宕起伏,是一首变奏曲式的曲子。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诉、如悲如怒,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不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哀痛,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江河水 -- 黄海怀
《江河水》原为双管独奏曲,取材于东北地区“辽南鼓乐”中的笙管曲牌《江河水》和《梢头》,后这首音调凄楚,情绪哀怨的器乐曲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出现时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六十年代初,黄海怀将其移植成二胡独奏曲,以民族弓弦乐器具有的缠绵哀怨的艺术特色,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这首脍炙人口的乐曲流传得更为广泛。最特别的是乐曲中一音一顿的弓法处理,犹如声声重锤扣击人们心扉,悲愤激昂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赛马 -- 黄怀海
乐曲表现了草原上蒙古民族节日赛马时的热烈欢乐景象。乐曲以强劲的节奏,表现烈马奔驰的神态,音型像挽动的缰绳,松紧相间,风掣雷电的,陕速音流伴以轻捷跳跃的节奏表现出群马奔腾的场面。最后以密置的碎弓不断增强力度,在强大的气势中戛然结束。
良宵 -- 刘天华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刘天华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乐曲表达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此曲创作于五四时期,音乐形象单一、娴静。由于历史的局限,音色略带忧思,这也正好反映了作者虽处良宵之夜,但对自己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充满了忧虑感。
乐曲在结构上分前后对称的两部分,为单二部曲式结构。乐曲以均匀从容的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作基础,通过轻盈柔和、洒脱自如的旋律,表现了一种抒情、清新、明快、怡然自得的情绪。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刘天华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汉宫秋月 -- 蒋风之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比如,《汉宫秋月》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 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空山鸟语 -- 刘天华
《空山鸟语》是一首技巧性很强的二胡独奏乐曲,是刘天华学习、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机盎然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曲初稿产生于1918年,到1928年才定稿,整整磨了十年之久,弓法、指法、旋律、节拍,力求尽善尽美。乐曲标题采唐代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之意,以富于民族性的旋律,在民间传统演奏手法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创作技巧,构成一首结构完整、富有诗意的乐曲。乐曲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其旋律生机勃勃,乐观向上,优美抒情,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心情。这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流波曲 -- 群星
民间艺人孙文明的代表作。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幼年双目失明,因丧父生活贫困,只得背井离乡,以算卦糊口。后专攻胡琴演奏,靠卖艺为生。乐曲是他流落他乡困苦生活的自我写照。解放后,随着生活改善、心情开朗,先后创作了《弹六》《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等八首二胡曲。并在演奏技法上进行探索和创造,如《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在《人静安心》一曲中尝试采用四胡八度定弦,以奏出八度和音;创造类似洞箫音色的技巧用于《夜静箫声》等。
听松 -- 阿炳
《听松》,又名《听宋》。据阿炳说:“宋朝时候,金兀术给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 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跌宕起伏,刚劲有力。
月夜 -- 群星
《月夜》,二胡独奏曲,1918年初稿,1924年定稿。乐曲通过对皎月清风、幽静夜空那文雅、静美的意境的描绘,抒发出作者诗意般的浪漫情怀,旋律异常优美、恬静。
这首曲子便是他在月夜下有感而作。乐曲细腻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
感情和思想。据作者说,此曲及《除夜小唱》是就二胡的音区及其音质上的优点而拟的谱,虽然用别种乐器也可以演奏,但总不如二胡上能将其意想表现得美满,所以定为二胡独奏谱。
病中吟 -- 刘天华
《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乐曲表达了一个有志者在逆境中的内心痛楚及坚决奋斗的意志。 1915年,作者遭受失业、丧父、贫困之厄运,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
篇三:关于街头的卖艺人的采访提纲
关于街头卖艺人的采访提纲
生活中,存在着这么些人,没有固定工作,整日游走街头以谋生,他们就是街头上的卖艺人,他们或说唱,或演奏乐器,或表演杂技?在长沙我们也不难看到这样的艺人。在长沙五一广场到黄兴路步行街口这一段小逛,就可以见到一些卖艺人,有拉二胡的,有玩杂技的,有弹吉,好不热闹?
街头艺人也是有定义。它指在街头的公共场所为公众表演拿手绝活的艺人,包括一些音乐家、画家、行为艺术家等。通常是为了取悦路人并获得捐赠。表演形式繁多,例如演唱,乐器演奏,作画,杂耍表演等等。街头艺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乞讨型;另一类为艺术型艺人。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街头艺人的表演。他们的表演又被称为街头艺术。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街头艺人的表演。 他们的表演又被称为街头艺术。 街头艺人比较传统艺术表演者有分别,后者会出现于室内场地。 而街头艺人表演的场地是免费的,未必得到当局认许,经常会因为阻街被票控。
针对这一人群,很多地区还没有颁布明确的法规来规范,不过在08年4月,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罗怀臻等12位代表提出的“建议制定《上海市城市街头艺人管理条例》”的议案审议结果报告得到常委会的表决通过。这个报告肯定了街头艺人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先行制定管理办法。我想不光是上海,在各省市都需要相关的管理条例来规范,这不仅是为了当地治安,更给了这一特殊人群的一种保护。而制定这样的管理条例,我们首先就是得去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更好的帮助他们保障他们的权益。加强街头艺人的管理对繁荣城市多元文化,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我们也有自己对社会的见闻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也会看见许多在街头卖艺的艺人。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街头卖艺者是一群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说熟悉,是因为我们经常能够在地铁车厢或过道、以及街边的某个地段看到他们吹拉弹唱的身影,一边为路人献艺,一边赚取些银两,看上去怡然自得,十分惬意;讲陌生,则因为他们的生活相对有些另类,不为一般人所了解。当我们走过街头,看着他们为生存而不顾异样的目光,我们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的生活,如何走上卖艺之路?他们的收入如何?是否关注过他们的现状,有无合法身份?是否关注过他们的过去,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关注过他们的未来····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想知道却又无法轻易捕获得知的。
在五一这段时间,我利用这一宝贵的小长假对长沙市和武汉市的街头艺人做了初步了解,来调查他们的现状,以此来引起人们和社会对他们更多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拟定的采访提纲如下:
一、采访地点:
1. 湖南长沙市长沙步行街和黄兴南路步行街(以下称为a点):长沙步行街北起司门口南到南门口,全长838米,街面宽23-26米,包括近万平方米的黄兴广场,商业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是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及旅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黄兴南路步行街是长沙市五一广场商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三湘第
一街”。经过多年的发展,步行街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 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司门口(b点):武汉市内拥有800年历史的老商业街,在武商量贩、中百仓储、苏宁电器等大型连锁卖场助阵下旧貌换新颜。天丽百货、阳光时尚广场等几家私营的中型商场也提升了司门口百货业的档次,但传统的司门口商圈——解放路沿线依然还是专卖店的天下。这些从精品店过渡到专卖店的街边小店,服装款式时尚,价格也便宜。周围是户部巷和武昌区渡轮码头,包括了今解放路的主要商业闹市区。
3. 湖北武汉市汉口区汉口吉庆街(c点):“白天逛汉正街,晚上游吉庆街”,武汉人素有此说。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中外来宾和八方游客在这里欢聚。这里已成为领略武汉都市风情的窗口。 采访对象:三个地点的大部分街头艺人。如长沙步行街的王府井百货前表演绝活的男性长发艺人、唱歌的男青年等。
二、采访时间:2010年4月末——5月上旬。
三、采访的注意事项:关键在于记者与被采访者的问答,其实就是采访过程,简言之就是要“采得好,访得好”。首先,要做到采得好就要在采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准备包含两方面,一是了解信息,包括采访者的信息、动态,甚至是这个行业的信息,以及他们的相关信息,务求完整准确;二是问题设计,切忌过大过空,要求紧密围绕主题,但不能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当然这些事先的问题只是一个提纲,便于采访过程中心里有个整体概念和时间把握的度。其次,临场采访时做到随机应变,巧妙提问。什么不怯场,不害羞那是最基本的要求。采访过程中,要不卑不亢,说话得体、真诚、客观。提问简明扼要,但是内容必须充实,与主题无关的话少说,口气绝对不能生硬。还有看到自己准备的问题无法激起被采访者的说话欲望时不妨用点激将法,或者被采访者在感兴趣的问题上一发不可收拾时可以适当的制止。
四、采访提问内容:
一: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这个地方卖艺的呢?方便告诉我您的手艺是师从何处吗?
二:您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三:这里的游客对您的表演一般都是什么反应?
四:您觉得在这个地方卖艺,能达到您的目的或者是能得到您想要的东西了吗? 五:您现在为自己挑选接班人了吗?(如果有的话)他的表现令您满意吗? 六:来到这之后,有什么事情是让您比较感动的呢?
七:您有遇到过什么不公平的待遇吗?
八:您打算一直在这里做下去吗?有没有换地方的想法呢?
九:您对湖北应城每日百元揽走14名武汉街头艺人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若是对方不清楚这件事情就要和对方解释清楚)
十:这里的管理对您的演出有什么影响吗?
十一:您对这个地方关于卖艺人的管理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
十二:您能对未来有什么展望吗?
十三:感谢您的合作,祝你健康快乐。
注:可根据当时谈话内容适当的对问题进行增减
文章部分引用出处:百度百科
百度知道
中国经济网
篇四:男孩天桥拉二胡卖艺 妈妈称让孩子懂得自力更生
天桥上的二胡男孩
闹市区的夜幕下,一个稚嫩的小男孩拉着他的二胡,时而低头,时而后仰。投入的姿态和富有穿透力的琴声,让来往的人群停下了匆匆的脚步。
这两天,你是否也在西市街天桥上,为这样的琴声驻足过?但你知道吗,他叫雷阳,并不是个以乞讨为生的孩子。
这两天的西市街附近,你有没有因为他的旋律驻足
一小时能赚217元,他打算用这笔钱给家人买礼物 他喜欢这种挑战的感觉
记者见到雷阳的时候,他穿着深蓝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衣服上扣着一个迷你扩音器。有意思的是,在男孩的前面,还放着一个储钱罐,里面已经塞满了大大小小的纸币和硬币。 说他不是个乞讨的孩子,是因为他上街拉琴的理由其实很无厘头。前两天,雷阳的妈妈和阿姨相约出门逛街,但又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家,便把他也带上了。
“我们去逛街,你在天桥卖艺,等你赚了钱妈妈也给你买衣服。”妈妈当时是这样和他说的。 听到这个提议,雷阳当时就连声说好。他学二胡4年了,平时也参加过不少演出,但在天桥上卖艺还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拉二胡的时候边上站着很多人,很多人夸我,还有人往储蓄罐里扔钱,还有一些人在拍照。”面对这些,雷阳还有些害羞,感觉心跳都加快了不少。
一晚上下来,他明显喜欢上了这种挑战的感觉,第二天主动提出要继续出来卖艺。“街头卖艺的方式锻炼了我的胆量,让我更加自信,并且还赚到了钱,希望可以坚持到暑假结束。” 雷阳能赚多少钱?
他悄悄告诉我们,有一次他和妈妈一起数钱,惊讶地发现一个小时就赚了217元。这些钱,他打算用来旅游,也打算给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买礼物,他妈妈还开玩笑说要他自己赚学费了。 这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赚了钱还要分给乞讨的人
雷阳现在是柳湖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卖艺的事,学校的老师也知道。“学校有时也会组织孩子们去做公益义卖,我觉得挺不错呀。”班主任叶老师说。
“他是个非常细腻的孩子,观察能力很好。”叶老师告诉记者,班里有次写命题作文,叫《感恩》,“很多孩子都写了感恩父母和老师,就雷阳写了件小事,从中观察到同学们之间的感恩。” 雷阳的这种细腻和懂事,从他的卖艺生活中也能看出一二。当演出结束的时候,记者看到,雷阳碰到一些乞讨的人,会把自己赚到的钱分一小部分给他们。
在叶老师看来,雷阳这孩子一点都不让人操心,这当中很大的功劳都要归他的母亲。“雷阳妈妈应该算是个艺术家,以前在深圳工作,为了孩子才回到金华生活。”
一人卖艺全家出动
希望孩子从小懂得自力更生
昨晚,记者刚在雷阳身边坐下,他的妈妈吴月芳也出现了。“这是我儿子,我带她出来锻炼一下。”她说。
其实,对于雷阳的教育,妈妈吴月芳用尽心思,偶尔也会“别出心裁”。
雷阳妈妈告诉记者,由于比较忙,平时陪孩子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她的教育观念就是男孩子要白手起家,要靠自己的努力。“我和老公都是家里的老大,老公年轻时供弟弟妹妹上大学,生活比较清贫,现在生活好了,但还是希望小孩子懂得自力更生。”
她悄悄告诉记者,不要以为雷阳是一个人在天桥拉琴,其实全家都出动了。“我就坐在85°C里喝着咖啡默默观察;他的爷爷在边上的花坛抽烟,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孙子;他的表哥在天桥装模作样地看风景观望着。”说完,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专家观点
把钱用作公益会更好
浙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周红霞告诉记者,在她眼中,雷阳在天桥上拉二胡并不是一种卖艺的行为,而是一种生活体验,是对小孩子拉二胡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至少目前来看这样的生活体验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能不能赚到钱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得到了一种自我认同和满足感。”周红霞说,“这样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如果这笔钱不单单是自己花销,能用于社会公益方面,会更加有意义。”
市区宾虹小学校长李武南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让孩子把拉二胡筹集来的这些钱作为公益任务也许会更好一些,“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更有益处。”
"
篇五: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作品鉴赏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作品鉴赏
2012级 音乐文化学 41213153 王莎莎
【摘 要】: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创作的一首民族风格十分浓郁的二胡独奏曲, 也是作者苦难、曲折一生的写 照; 作品旋律委婉流畅、意境深远, 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憧憬,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本文从 曲式结构、旋法特点、情感表现 3个方面,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二泉映月; 华彦钧; 艺术特征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1893~ 1950) 又名阿炳, 江苏无锡人, 自幼随其父华清和学 习各种民族乐器, 13 岁已学会琵琶、二胡、笛子等多 种乐器, 18岁时已被公认为技艺杰出音乐人才。华 清和死后, 华彦钧经常同民间艺人交往、交流、切磋, 不仅使演奏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更重要的是 在这一时期他学习、接触和掌握了大量的不同风格 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以 及演奏风格的形成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28年他因眼疾双目失明, 被人称为 瞎子阿 炳。由于当时社会动荡, 又因家境贫寒而流落街 头, 不得不以卖艺为生。在这一时期, 由于生活的流 动性, 也为他汲取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音乐提供了 大量的、丰富的、 新鲜的音乐素材。他的大部分音 乐作品便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阿炳一生创作了多 首不同艺术形式的器乐曲。全国解放后, 党和政府 曾计划录制他的作品, 但只录制了 6首, 他即于 1950 年病故。所以我们现在仅有他的这 6 首作品(二胡曲二泉映月、听送、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的记录,阿炳的去世使其其它的作品失传,这成了我们永远的遗憾。在这仅存的6首作品中,以二泉映月最为著名。我们针 对这首不朽作品的艺术特征作以下浅析。
一.曲式结构:
本曲由引子和 6 个段落构成。它以一个音乐主 题为基础, 在全曲中进行了 5 次变化和发展, 这是我 国民间音乐中最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具体结构是: 引子( 第一小节) + A( 主题 a、 b、 c) + A1( a1、 b、 c1、c2) + A2( a1、a2、 b、 c1、 c3、c4) + A3( a3、 b1、c5、c6) + A4( a4、 b1、c7、c8) + A5( a5、 b1、c9) A 主题由 3 个 乐句组成。第 1 乐句 a 以引子的尾音为旋律的起 点, 上行至角音, 然后相继在徵、角音上停留后, 全句 在宫音上结束。第 2句 b, 只有两个小节, 在全曲共 出现过 6次, 它从第 1乐句尾音的高 8 度音上开始, 结束在徵音上, b 的呈现打破了前面的沉静, 作者无 限感慨, 音乐开始昂扬起来。当主题进入第 3 乐句 C 时, 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 并出现了 和 新的节奏音型使旋律柔中带刚, 情绪更为激动。主题 A 的整段音乐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而转为激动昂 扬, 深刻地揭示了阿炳的内心生活感受, 表达了他的 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音乐中悲怆的情绪正是这 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人思想感情的流露。 A1, a1 是 a 的缩减。b 保持不变。c1 是 c 的引 伸。c2 将 c1 之羽音作进一步伸展, 并且用碎弓演 奏, 使人们联想起泉水涟漪中碎月的情景, 给人一种 悲怆的感觉。 A2, a1、 a2是 a 的微变, b、c1、c3 旋律出现新的 高
音点, 变宫音的出现起离调的作用。c4 进入更高音区, 出现全曲旋律的顶点音。它综合了 b 的材料, 清角音的出现使旋律具有新的色彩。本段 c 的 3 次 变化重复, 音区一次比一次移高, 加之旋律中新的因 素不断出现, 使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的心情逐渐 高潮。 A3, a3在旋律线的起伏上比 a 稍大些。b1 和 b 的变化虽然微小但其作用颇大, 即中间出现了长时 值的高音把音乐切成结构匀称的两个小分句, 这一 音之差使两者所表达的乐意不尽相同, 增加质疑的 语气。c5 是 c 的微变, 甚至可以认为它是 c 的重复。 c6 是 c 的变化紧缩, 删去了 c 的尾部一小节, 并结束 在宫音上。本段是段式结构的收缩, c 句的变化少, 它使得前 3 段音乐逐渐高潮的情绪至此暂时平静了 些许。这样更有利于下面段落的进一步发展。 A4, a4是a 和 a3 的综合, 其情绪变化不大。b1、c7 基本上保持了 c1 的面貌, 但其最后的 , 这八度的跳跃预示着下面紧接着的 c8 在音乐上的 亢进。c8 是全曲的高潮, 它是 c4 的进一步发展, 旋 律的顶点音不象在 c4 那样一带而过, 而是被强调, 并用 ff 力度强奏, 积压在阿炳心头愤慨的情绪象火 山一样爆发出来了。 A5, a5是 a 的微变。b1、C9是 c 的尾部扩充, 它 综合了 a 的音乐素材。A5 在结构上与A 遥相呼应。
二.旋法特点:
乐曲的开始是短小的引子, 这好象一声凄楚的 长叹。轻微但又非常吸引人的音调作为开端, 旋律 以迂回下行有如内心思绪万千的无限感慨叹息, 以罕见的独特的艺术手法揭开了乐曲的序幕。
二泉映月的主题旋律开始是较为平稳的波浪 式的进行, 这是继引子之后沉思的、倾诉性的乐思表演。第 5小节继之以较强的力度, 在二胡的第 2 把 位上奏出了明亮有力的短句、强劲的弓法, 多变的节 奏, 仅仅两小节的音乐, 显示了乐曲旋律的独特的个 性及旋法特点, 展现出一个新的画面, 有如奋发向 上、郁闷不平情绪的一个爆发。它是主题性格的一 个主要部分, 每一次变奏时, 这一部分旋律都几乎保 持原形, 不进行大的变化。主题旋律的最后部分, 在 二胡高音区变化出现了主题第 1 乐句旋律, 华彦钧 以其变幻不定的重音, 独特的演奏指法, 特别值得注 意的是力度的急剧变化和新的节奏音型, 使旋律铿 锵有力、富于变化、寓意深刻, 进一步抒发了作者不 平静的思绪, 达到段落的高潮。
二泉映月的主题变化重复 5 次, 旋律展开主 要表现在第 3 乐句上。它的变化特点是每次都要在 重复、强调第 3 乐句的基础上, 运用扩展的手法, 引 进新的素材, 使乐思获得发展。如第 1 次变奏中引 进的新因素、羽音的碎弓, 使人们联想到泉水中明月 的浮动, 使你陷入深深的思索, 略有凄凉之感。第 2 次变奏具有向上 5 度移宫的倾向, 给人以新颖明亮 的情绪变化。第 4 次变奏中, 第 3 乐句作了较大的 发展变化, 反复强调了全曲的最高音, 并以简练的手 法, 把乐曲再一次推向高潮。音乐高亢有力, 铿锵如金之声, 表露了作者内心 深处无法抑制的激情。全曲在变化重复中, 没有运 用江南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加花变奏手法, 而是在骨 干旋律不断重复的基础上运用扩充、补充等手法进 行新的素材, 充分运用二胡各把位不同音区、音色变 化, 使音乐层层展开, 一气呵成, 着墨甚少而音境深远。乐曲既有平静、抒情的倾诉, 又有高亢坚实深沉 有力的反问和探求, 深刻地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沉 重呻吟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具有深刻的、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 。三.情感表现:
1950 年阿炳先生录完这首乐曲之后, 有人问他 这首乐曲的名字时, 他说: 这首乐曲是没有名子的, 信手拉奏, 久而久之, 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问: 你 常在什么地方拉?答曰: 我常在街头拉, 也在惠山 泉庭上拉。 当时杨荫浏先生脱口而出: 那就叫二 泉吧。 祝诸先生说: 名为二泉, 不象个完整的曲 名, 粤曲里有三谭印月, 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 印月呢?
杨先生说: 印 字抄袭得不够好, 我们无 锡有个印山河, 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 头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下来了。
这段资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 这首乐曲本来 没有标题, 是杨、祝诸先生即兴商定, 与乐曲内容并 无密切联系。因此, 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似乎不应完 全借助于标题, 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进行恰 当的、合乎情理的分析。 我们在欣赏这首作品时, 按乐曲的情绪设想, 应 该是作者在沉痛叙述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不幸遭 遇。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盲艺人背着乐器拄着竹棍沿街流浪的形象。在皎洁的月光下远处惠山泉水在潺 潺流淌, 想象着这优美的自然景色, 失明的阿炳却按 捺不住内心的苦痛而大声疾呼, 何处是生活的出路 和希望! 他用激昂悲愤的音调, 倾诉了自己的屈辱 和痛苦, 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人间的不平。当炽热 的感情沉静下来的时候, 他又轻轻陷入了沉思, 带着 对未来朦胧的憧憬和希望, 并交织着疑问和伤感, 以 乐曲最后结束在不完全终止上, 造成曲终情未收、意 未尽的艺术境界。
华彦钧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民间音乐家, 他留给 我们的这首不朽名作将永留史册。这首作品不仅在 我国广泛流传, 也博得了世界上许多国际友人的喜 爱和赞扬。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这首作品 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 他这首作品的感受,用有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这一评价对华彦钧的二泉映月既是崇高的,也是十分恰当和当之无愧的。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