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读书人是幸福人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4:25:06 体裁作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设计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授课人 王粉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泛读课文,学会提炼文章主旨与把握文章结构。

2.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阐释的“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

义及关系。

3.学会做圈点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4.联系各自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2.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

2.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教师采用问题探究法及点拨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竞

赛、辩论等形式来自主学习,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

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阅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找作者谢冕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查询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故事、图片、音乐、歌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

流。)

四、运用网络查找读书的图片、读书的有关知识。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通过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在泛读、精读的基础上探究本课的思

路,提炼主旨,学会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可能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究竟

为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何用?让我们进入《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来探探

究竟。

1.多媒体展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多媒体展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二、检查课前预习:

1.作者(个别提问)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

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

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主编。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时报》

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等。5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以及诗歌理论

批评。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

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1898:百年忧患》、《论二

十世纪中国文学》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

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谢冕还主编过许多大型丛书,如《二十世纪中国

文学》(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等。

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读书人是幸福人》是谢冕教授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最初发表在1995年

7月19日的北京《中华读书报》上。后来收入《永远的校园》一书,由北京大

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在这本书里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

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

流、交往的幸福回忆。

2.字词

(1)字音字形提问学生加横线字的读法。

睿智 卑鄙 嗜好 上溯

答案:睿(ruì)智:卑(bēi)鄙(bǐ)嗜(shì)好

(2) 词语注释。(学生齐读)

浩瀚:广大,繁多。

加惠:施惠,给予好处。

饱览:尽情地观赏。

往哲先贤: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睿智: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结缘:结下缘分。

嗜好:特殊的爱好。

大抵:大概,大都。

三、授课内容

(一)泛读课文,感知主旨

多媒体展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学习。

1.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3. 归纳提炼主旨的方法。

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抢答,并用星级形式给予考核鼓励。然后老师点评,总

结。

参考答案:

1.中心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读书人是幸福人作文)

2. 分论点: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

相联系的人。

3. 归纳提炼主旨的方法

找每一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体现文段主要内容。一般

出现在文段开头起统领作用,或者出现在中间起过渡作用,或者出现在结尾起总

结作用。

(二)细读课文,把握结构

1.根据每一段中心句,分析结构及关系,并用板书的形式展示结构图。也可

参考课后第四题。

要求:文字简洁;突出关键词;借助线条、箭头等符号表现思路走向。此环

节,意在通过小组协作,把握文本思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思路结构:(多媒体展示) 分论点1(2段)中心论点(1段)分论点2(3段)结论(5段)

分论点3(4 段)

结构关系:总分总

(三)局部分析,体会论证方法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个别提问)

1.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阐明分论点?

2.作者具体以哪些事实为例?

3.根据查阅资料,介绍这些人物(学会做注释)

答案:1.例证 2.三本书,五个人。 3.略。

四、练习

P133三、四题。

参考答案:

(三)3.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

冶。

(四)结构提纲表略。

五、总结

议论文阅读方法:1.泛读课文,把握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2.细读课文,把握结构。

3.局部分析,体会论证方法。

4.深入课文,感受文章的深刻内涵及哲理。

(此项是第二课时要完成的任务)

六、作业(分层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由课代表课后抄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再抄在作业本上。

1.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 世界。

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请用文中的话回答)其中“精神的不平等”指哪些内容?

2.第②段句子“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

能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3.第③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

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再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篇二:读书人是幸福人(一)

靖 边 职 教 中 心 教 学 设 计

一 、教案头

篇三:6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时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时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

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

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鱼虫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

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篇四:高职语文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作品的资料。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

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文章结构

全文以总——分——总的机构方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问丈夫的总起段,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他提出了“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为读书人说独有的”“更为丰富的世界”。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2——4):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认为,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整个第3段都在论证这一点。

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第三部分(5):“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明主题。本段的中心句“读书人是幸福人。”

(五)写作特点

论述性散文——夹叙夹议——以议带叙

文章层层推进,逐章显志,把读书能从时空角度扩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物质世

界和精神世界的拥有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六)体会读书人的幸福

教师导入:“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都是古人勤奋好学的例子,正是因为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才成就了匡衡、苏秦等人的博学多才。而大家熟悉的童第周,也是由于对书籍的爱好,对学问的渴求,才成就了他在生物学上的辉煌。请同学们结合课后找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结合自己曾经读过的一部作品,谈谈自己从文章中收获的点滴感受。

(七)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1.体会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排比

例如: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总结:这排比句,运用古今中外八个事例,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也即分论点。使论据显得全面而充分,论证显得有力且可信。

比喻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总结:通俗明白地说明了读书能使人向善。

(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总结:证明了读书使人避恶的功能,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2.体会部分句子含义。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小结:一本好书,能给人以人格上的影响,使人向善。

(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小结:好的书籍,能提高人的认识,提高人判断是非的能力。

(3)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小结:阅读可以使人获得自身经历、经验之外的无限多的知识。

(八)思考题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总结: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

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

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3、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对人的影响的?

总结: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总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在文章开头,作者明确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还拥有现实世界之外更为丰富也更为浩瀚的世界,接着,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

5、第三段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

总结:本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特点。

【小结】

同学们,大家看到,也听到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名人,之所以有后来令人赞叹和羡慕的成就,主要是和他们读书的刻苦分不开的。可以这么说,是书让他们成功,是书让他们收获了幸福的人生。而大家也看到,虽然我们读书不多,但一些好的篇章足以令我们有所触动,回味无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卷有益”等都是对书的作用的最好诠释。

不管同学们以前读了多少书,不妨从现在开始,接触书籍,亲近书籍,慢慢地,你会发现,你从书本中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让我们试着让自己成为一个爱书人,读书人,最终成为作者笔下的幸福人。

我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大家还有谁认为读书是苦差事的? 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红凤工程”。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 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

【作业】

1、摘录名人谈读书的格言。

2、读一本好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或心得。

3、收集古今中外勤奋苦读的事例,并回忆一篇或一部曾经使自己有所感触或有所收获的作品。

篇五: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自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文章,进一步了解议论文。

2.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等阅读方法。

3.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1.掌握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2.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学会相应的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片,这是希望工程的标志图片,题目叫做“我要读书”!这个女孩叫苏明娟,是一个贫困失学的儿童,大家认真看这张图片应该可以在小姑娘的眼中找到那种对读书的渴望。那么,老师想了解一下你对读书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你读书的感受: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乐中有苦

教师引导 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真诚的孩子, 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通过这个调查,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然而,北京大学的王冕教授却说“读书是幸福,读书人是幸福人。”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78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冕的幸福生活……

二、讲授新课

(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二) 了解完作者,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对字词的预习情况,请大家抬头看幻灯

片,解释下列词语,并注意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如果你对这些字词还不是很熟悉,老师希望你能把这些字音标注在书上。

浩瀚(hàn):广大;繁多。

加惠(huì):施惠,给与好处。

崇高(gāo):雄伟高大。

陶冶(yě):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上溯(sù):往上推求或回想。

睿智(ruì):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卑鄙(bēi bǐ):

奸诈(jiān zhà):虚伪,狡猾。

往哲先贤: 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三)讲解论文三要素:好,大家预习的不错,希望大家对这些字词好好的掌握!接下来呢我们来看文章,预习文章了的同学应该知道,这是一篇议论文,那么我想先请同学回顾一下,议论文的三要素有哪些?好,大家回答的很正确!议论文的三要素就是(板书)

论点

论据

论证 灵魂 躯体

服饰

(四)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好。在了解完议论文的三要素之后,我们就来整体一下感知这篇文章,首先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大家跟着文章的录音,来一起默读这篇文章,思考读书为什么在大家看来是一件苦差事,而作者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呢?并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在听录音朗读完文章后,希望大家体会到了作者所说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为了更好地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全文各自然段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第1、5段是总说,2、3、4是分说。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能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与好书结缘使人具有崇高追求、高尚情趣,使人“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大家可以看到最后一自然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中心论点,与开头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那作者严密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能好好借鉴作者的结构。

(五)精读美读——具体分析

在了解文章的结构后,我们就来精读美读文章,也就是具体分析文章了。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在这位同学读的过程中大家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并请另外三个同学回答一下。

1、(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同学回答)TS:“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

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 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富的世界。”

(2)找出文中作者关于“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的语句。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呢? TS: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直接阐明了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他总结出了“两个世界”的观点( “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一个是人所共有的“现实的世界”,另一个就是“为读书人所独有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那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其实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

(3)作者说“精神的不平等”体现在哪方面?

作者在提出 “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后,还由此想开去,提出了以是否具有阅读能力来对幸与不幸作区分。认为:“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种丧失是“不可补偿的”。由此,作者在财富不平等和权利不平等之外,又提出了“精神不平等”,这是由“拥有或丧失”阅读能力所体现出来的。 通过了解

第一段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所提出的的观点十分新颖,表述也是直截、明朗。

2、那么,阅读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呢?我们来看这二段 ,先请同学朗读第2段,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 “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是指什么?教师引导:我们能在有限生命中获得自身经历、经验,而且不同时空的他人的世界获得无限多的知识

(2)阅读究竟能带给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第2自然段对做了概括说明,“能多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正是通过阅读“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通过老师的分析,大家能找出这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呢?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 “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世界。”

3、那么,阅读除了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知识”外,还由什么作用呢? 来看第3段, 首先有请第1、2、3小组的同学朗读第3段,在读的同时同样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两个问题。(1)首句中的“不仅——而且——”是什么关联词?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阐明分论点?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读完了课文,老师想先请同学回答一下第3段得中心句是哪一句?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找完中心句我们再来看这一句也就是首句这里不仅,而且是什么关联词呢,由此我们想这句话又起什么作用呢?有请同学回答。

对,是关联词,这句话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自然段2说明读书能使知识增广,自然段3说明读书能使人格高尚,作者认为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他用整个第3段来说明这一核心思想。

那本段又是怎样来论述这一核心思想的呢?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阐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段呢,主要是通过举例子,也就是举例论证来阐明分论点的,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呢,就是排比了,大家可以看到文中这一段话“”。大家可以看到,作者就说:人们正是从读往哲先贤、当代才俊的书才学得人格和学会做人的。这是总说,

后面是运用这一系列的8个排比句来作具体说明,用《论语》、《史记》、《正气歌》、马克思、鲁迅、列夫·托尔斯泰、歌德、拜伦 ,众多实例,一一援引,又表述得言简意赅。最后作总结,“一个读书人,是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4)接下来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先由4、5、6、7组的同学朗读,同时请大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一、本段开头作者指出“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而不说“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为什么?(作者这里强调这里所指的读书人不是卑鄙和奸诈的读书人,这里所指的书籍是对人能起积极作用的书籍。 )

二、请寻找并读出“读书使人向善”的句子。(一旦与此种……美好境界前行。)

三、书有好书和坏书。那么,好书和坏书给人什么影响?

好书:使人向往高尚、厌恶暴力、同情弱者

使人情趣高雅、趋避凡俗

(引用) 笛卡儿:读书使人向善、

坏书:宣扬暴力、消极情趣等

(引用) 雨果:读书使人避恶

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读书要读品质优良的一类,并且直言自己“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厌恶暴力,同情弱小,心灵纯净,富于正义感,情趣变得高雅,从幼年到成年,一步步向人间美好境界前进。”

作者接下来又引用了笛卡儿和雨果的名言,一说“向善”,一说“避恶”,也都证明了优秀的书籍多有对人的教育、感化功能。

有谁能概括一下这一段的中心句:“与书结缘,就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能使人向善,使人避恶。”

(5)至此,文章完成了论述。

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名主题。

中心句:“读书人是幸福人。”

三、归纳小结

1.体会为什么作者会从这些方面来谈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师引导:这些方面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个层次,知识面的扩大(获得),精神的感化(影响),行动受到精神的感化而更趋向真善美(实践)。

2.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是否还有人认为读书是苦差事?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红凤工程”,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大家有没有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扮演小老师的魏敏芝,就是实实在在的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开始讲课时老师也给大家看过《我要读书》这张照片,也就是希望工程的标志。图中主人公“大眼睛”苏明娟,也是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一题,并写在作业本上。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