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养不教父之过下一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7:47 高中作文
养不教父之过下一句高中作文

篇一:养不教,父之过

“养不教,父之过”

爸爸教我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有一天爸爸想出去打麻将,妈妈不给去,我就说了一句:“养不教,父之过!”爸爸妈妈非常吃惊,然后都笑了起来,妈妈笑着说:“对,看你,要给小孩做个榜样。”爸爸有意瞪了我一,结果爸爸说:“对,对,对,好,好,好,我再也不打麻将了。”从那以后到现在,我都没看到爸爸打麻将。

爸爸工作很忙,有一次,我语文书不会背,我说:“爸爸,你教我背《蚕姑娘》,好不好?”爸爸正在电脑前工作,他不耐烦地说:“去,去,去,我有事,你自己想办法。”我把书打开,可是课文那么长,我看到就晕了,我急了,可怎么办呢?我就对着爸爸的背影随便说了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爸爸听到了,立刻转过头来,对我笑,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然后说:“是,是,是,教你背书!”

我发现,当爸爸想做什么坏事,或者我有什么困难时,只要我讲“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就特别有用。到婆婆家吃饭时,我把这些“故事”告诉了公公婆婆,公公婆婆听了都呵呵地笑!一桌的人都会笑!

篇二:养不教、父之过

养不教、父母之过

孩子生下来,你给他吃给他穿把他养大成人就行,至于以后他会怎么样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说白了就是放任他们自生自灭。如果是这样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和对孩子不负责,那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好比一张白纸,加什么东西、填什么颜色,最后变得五彩缤纷。这张白纸的头一笔就需要我们和孩子共同来去完成,而到底这头一笔到底是该横、撇、竖、捺或者什么颜色,父母在这里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 有这样一句好说的很具体:上梁不正下梁歪。那就是你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你怎么说,孩子怎么记。因为他们刚接触到这个世界,对什么事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他们分不清好或者坏,那他们就开始从他们最亲近、最信任的父母身上去学,父母一个动作一句好,对他们来说这是游戏,这是和父母的一种交流,他们就会乐此不疲重复的去做,直至养成一种习惯,毫不夸张说他们就是超级模仿师。所以父母的一个动作、一个习惯同样的也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好的会保留、坏了也同样的会保留。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要沟通多交流,为什么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从父母身上懂得什么是责任,自己该怎么去挑起这份责任、而不是去逃避责任。要让他们明白想要比别人强,就要比别人付出的多,要想比别人看的更远,就要比别人站的更高。

我们要先认清自己,了解孩子。站在自己的人生高度去俯视孩子要求孩子,用自己的人生标准去教育要求孩子,那我们就是让孩子自卑的原因,让孩子被动的原因。老子英雄儿混蛋。站在孩子的人生台阶下面去仰视孩子,自己的成就和孩子没关系,单纯的看待孩子的成长,去鼓励欣赏表扬孩子,把孩子推动起来。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虎子

篇三:国学经典知识大赛

四年级国学经典伴我行知识大赛

必答题

(共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是指( ) A佛陀 B和尚 C塔 D屠刀

2、“近水知( )性,近山识( )音”下面答案全对的一项是( A鱼 、鸟 B鸟、鱼 C 虫、鸟 D虫、鱼

3、“昔时贤文,诲汝谆谆”中加点字的读音是( ) A huǐ B měi C huè D wǔ

4、“听君一席话,胜读( )年书”中应填( ) A一年 B十年 C百年 D千年

二、天空

1、观今宜鉴古,

2、人心似

3、贫居闹市无人识,

4、一年之计在于

5、美不美,

6、山中有直树,

抽签答题

(共48题,口答,每生两题,答对得十分,打错不扣分)

1、“读书须用意,”下一句是( )。(答案:一字值千金)

2、“近水楼台先得月”下一句是( )。(答案:向阳花木易逢春)

3、“山中有直树”下一句是( )。(答案:世上无直人)

4、“路遥知马力”下一句是( )。(答案:事久见人心)

5、“莫道君行早”下一句是( )。(答案:更有早行人)

6、“知己知彼”下一句是( )。(答案:将心比心)

7、“长江后浪推前浪”下一句是( )。(答案:世上新人撵旧人)

8、“远水难救近火”下一句是( )。(答案:远亲不如近邻)

9、“两人一般心”下一句是( )。(答案:无钱堪买金)

10、“有意栽花花不发”下一句是( )。(答案:无心插柳柳成荫)

11、“城门失火”下一句是( )。(答案:殃及池鱼)

12、“水太清则无鱼”下一句是( )。(答案:人太紧则无智)

13、“山中自有千年树”下一句是( )。(答案:世上难逢百岁人)

14、“画虎画皮难画骨”下一句是( )。(答案:知人知面不知心)

15、“养子不教如养驴”下一句是( )。(答案:养女不教如养猪)

16、“古人不见今时月”下一句是( )。(答案:今月曾经照古人)

17、“易涨易退山溪水”下一句是( )。(答案:易反易覆小人心)

18、“当时若不登高望”下一句是( )。(答案:谁信东海海洋深)

19、“贫居闹市无人识”下一句是( )。(答案:富在深山有远亲)

20、“谁人背后无人说”下一句是( )。(答案:哪个人前不说人)

21、“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意思是( )。(答案:认识的人很多,可是彼此知心的没几个)

2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 )。(答案:离水近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中,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2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 )。(答案:读书必须下苦功夫,才会有文辞精妙的文章)

24、“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意思是( )。(答案:钱财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千金的是仁义和道德)

25、“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意思是( )。(答案: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

2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意思是( )。(答案:对故乡的东西倍感美好,对同乡的人倍感亲切)

27、“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意思是( )。(答案:有钱人说真话有人相信,贫穷人说话别人怀疑)

28、“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意思是( )。(答:案闹市是赚钱的地方,只有安静的地方才能休养身体)

29、“自恨枝无叶,莫怒太阳偏”意思是( )。(答案:自己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毛病,不要总是强调他人的影响)

30、“责人之心责己,恕人之心恕人”意思是( )。(答案: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

31、“渴时一滴如甘露”下一句是( )。(答案:醉后添杯不如无)

32、“救人一命”下一句是( )。(答案:胜造七级浮屠)

33、“出家如初”下一句是( )。(答案:成佛有余)

34、“知者减半”下一句是( )。(答案:省者全无)

35、“欲求生富贵”下一句是( )。(答案:须下死工夫)

36、“先到为君”下一句是( )。(答案:后到为臣)

37、“在家不会迎宾客”下一句是( )。(答案:出路方知少主人)

38、“求人须求英雄汉”下一句是(

39、“宁可负我”下一句是(

40、“人情似纸张张薄”下一句是(

41、“百年成之不足”下一句是(

42、“运去金成铁”下一句是(

43、“无钱休入众”下一句是(

44、“平生莫作皱眉事”下一句是(

45、“茫茫四海人无数”下一句是(

46、“积金千两”下一句是(

47、“一人一般心”下一句是(

48、“酒中不语真君子”下一句是(

)。(答案:济人须济急时无) 。(答案:切莫负人) )。(答案:世事如棋局局新) )。(答案:一旦坏之有余) )。(答案:时来铁似金) )。(答案:遭难莫寻亲) )。(答案:世上应无切齿人) )。(答案:哪儿男儿是丈夫) 。(答案:不如明解经书) )。(答案:有钱难买针) )。(答案:财上分明大丈夫) ) )

抢答题

(共10题 答对一题得20分,打错一题倒扣10分)

1、在增广贤文中,说明了做好一件事情很不容易,但毁坏一件事情却轻而易举的一句话是“ ” 。( 答案: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2、贤文中,告诉我们要有仁爱之心,要乐于助人的句子是“ ” 。( 答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或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3、有时我们做事也要考虑到别人的立场,贤文中一句话也说明这个道理,这句是“ ” 。(答案: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4、了解一个人是很困难的,贤文中有一句话也说明这个道理,这句是“ ” 。( 答案: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5、在贤文中有一句话与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意思相近,强调父母教育子女的重要性,这句是“ ” 。( 答案: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6、告诉我们由于近便因而能占到便宜的贤文是“ 。( 答案: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7、贤文中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答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或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篇四:“养不教,父之过”-----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养不教,父之过”-----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三字经》作为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经典可谓妇孺皆知,而其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更是家喻户晓。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地位。家庭是第一道染缸,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然而,今时今日,我国不少家庭的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

我觉得,首先是不同的育儿观念造成的。

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一些父母还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希望。基于这些企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

然而,西方国家的家长育儿与中国家长截然不同。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要从小就形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独立生活能力来自从小的锻炼。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参加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增长才智,并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其次是不同的育儿方式方法造成的。

中西方由于育儿观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导致教养孩子的方式方法也完全不同。西方国家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普遍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和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动手中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

所谓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

第一,宁苦而不娇。西方国家的家长特别重视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欧美等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提倡在逆境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孩子的独立性。在美国,几个月的孩子就要独自喝水喝奶,1岁多的孩子基本是自己吃饭,2~3岁便已独居一室。在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抱着孩子的美国人,他们主张孩子要尽早地独立行走。如果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他的母亲竟然会一声不吭地等在那里,而孩子也习以为常地、一声不响地爬起来继续赶路。

第二,家富而不奢。西方国家的家庭,经济条件多数优于中国国民的家庭,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如德国的家长给孩子零用钱的原则是:定期发给,数额多少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而定。如孩子需预支某些“必需品”用钱时,家长会断然拒绝,其良苦用心是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在美国,即使是家里很阔绰的大学生,也不愿伸手向他们的父母要钱花,而是坚持一面上学,一面“打短工”。因为他们觉得去劳动挣钱并不丢人,总比完全依赖父母供养要好。一位18岁时就被父亲鼓励离家“出走”的女大学生说,她父亲的观点是,“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受教育;二是要有独立性”。美国首富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这句蕴含着哲理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三,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

子自己知错改错。溺爱、姑息和迁就孩子,不仅害孩子,也害父母自己。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和朋友,我们都应该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家教意义重大,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

篇五:养不学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学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浅谈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家校共创的启示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华美德传教史。但近百年的内忧外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的急速涌入,给中华传统美德带来严峻的冲击和考验,一夜间,人们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躁动和陌生。人们开始为后世子孙的培养和发展担忧,也急切盼望中华传统美德的回归。学生接受德育是多方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疑是这场教育的中心支柱,让我们透过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和古代家庭教育的点滴,共同探讨当前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中国古代的书院德育教育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与教育历史,而书院在悠久的中国文化教育史中上居于重要地位。其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组织,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优良的私人教育传统。在古代社会中,那些执着于传道的儒家士人常常表现出一种学术独立、自由讲学的精神,他们远离世俗,寄情于书院,其中多有山林隐士和地方饱学之士。袁枚讲:“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人肄业之所也。”书院虽有 “传道授业”的职能,但与后世具有学校性质的机构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师资上来看,历代书院出任院长的人几乎都是学坛巨子,学有专长,不少人在学术上自成流派,并广泛招聘一些志同道合的饱学之士任教,不少教师本身就是这些学坛巨子的追随者,他们大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忠诚于书院的教育。书院里坐堂讲学、研修的学人一般都不是急功近利的人,他们奉行达则兼济天下,隐则独善其身的原则,在一个依山傍水,风景幽静的环境里,专心教学和治学。从生源情况来看,尽管“选俊秀之有识度者为道学生”是书院招生的总体要求,实际上书院学生的来源是多层次的,有童生、生员,有贡生、监生,还有举人。实际上绝大多数书院都是从童生到举人兼收,学术地位越高的书院,贡生、监生、举人越多,而学术地位低的书院则以童生、生员为主。

古代教育家不主张孤立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主张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同时进行。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并在实施教学时,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思想品德修养被贯穿在各

种学科中讲授,强调“立于礼,成于乐。”他还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思无邪”,指的就是思想感化。也就是说,他认为《诗》三百首中,每一篇都是寓含纯正的道德教育的。荀子专门写有《乐论》,认为立乐可以“管乎人心”、“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用忠实于事实的史籍以及历代名人的高尚操行来教育后代是历代思想家的一种优良传统。

书院将德行的修养当作学习的最高目标。在“修德”的基础上兼教书、史、韵、技等,即在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着德育教育。无论是哪门哪派,无一不崇尚以德立身这一主题。书院在教学过程中,订有不同的《学规》、《学则》、《教约》或《守则》等,不仅指明了为学的次序、节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指明了为学的方向——道德教育或道德修养。朱熹在他所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教条》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以及如何“修身”、“处世”和“接物”,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德育教育。同时,书院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他们从日常的行为举止出发,重视合理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书院教学过程中,注意的不只是读书,还教人如何端坐,如何走路,如何说话。在书院的《学规》中,把“学礼”、“学坐”、“学行”、“学立”、“学言”纳入学生的学习范畴,有的学规甚至明确规定“容貌必庄”,“衣冠必整”,“虽盛暑不得辄去鞋袜”等。书院教师在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学习方法掌握的同时,特别重视身教,以“人师”自任自勉。山长和一般教师都(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养不教父之过下一句)是在道德修养、学问研究等方面十分出色的人物。他们极重视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感染学生,书院所订的“学规”、“学则”等,教师要率先执行。

总之,古代书院教育重视道德教育,主 张在老师的指导和感染下,学生通过“自修—质疑—讨论—自省—自察—躬行实践”的层次进行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二、中国古代的家庭美德教育

和中国古代书院德育教育意义同样深远的还有中国古代的家庭德育教育。中国古代长期处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那时的家庭既是全家人共同生活的组织,也是一个从事生产的单位,因此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把“家”视为社会的基层组织,认为“天下之本在家”,并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他们认

为:“齐家”,就是要家长首先按照伦理标准,修养自己的身心,然后以身作则教育全家的人,只要一家人教育好了,推而广之,便可以影响一方、一国,从而实现“国治”“天下平”的政治理想。这样,中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家训”、“家范”、“家诫”、“家教”等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虽然有不少烙着封建社会极深印迹的糟粕文化,但更多的积极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借鉴。

“心未疑而先教谕,则化易成也”、“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强调的是早期教育;为子孙“选左右”、“择邻处”认为环境对人是“无言之教”,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爱而不教必沦于不肖”、 “名曰爱之,其实害之”要求家长对孩子不能盲目溺爱;“量资循序”方能“优而游之,使自得之”,说的是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按照成长规律施教;为子孙着想除了要“广置田庐”还要“教之以义方”等等都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深远的指导作用。

中国古代《家训》林林总总,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寻常百姓,或立书成册,或以口相传,在精美或是粗俗中,彰显持家之道、教育之法。比如唐末柳玼的《柳氏家训》,是家训中行文最美的一篇,他告诫子孙不要依仗门第高而骄傲自大;宋代袁采在《袁氏世范》主张子女幼小时,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们;子女长大了的时候,不要缺乏对他们的慈爱;霍韬的家训是明代家训中最有特色的,它将劳动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曾文正公家训》是清代曾国藩的家训,他始终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严谨治家。他所建构的家庭教育理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至今仍有警醒意义。

《曾文正公家训》是曾国藩部分家书的汇编。曾国藩出身于素有良好家风的封建地主家庭,自幼受中国传统儒学的影响,成年后久历宦途,丰富的学识和广博的社会阅历使他深谙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尤其是在耳闻目睹了“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而起,仕宦、商贾之家之衰,皆因家教不严、家风不正所致的现实,更坚定了他严谨治家的决心。在他看来,“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为了阻遏败家毁德亡身之道,保持曾氏家族永盛不衰,培养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贤子弟”,所订的“书(读书)、蔬(种菜)、鱼(养鱼)、猪(喂猪)、早(起早)、扫(到扫清洁)、考(诚修祭祀)、宝(善待族邻)”八字家规,严格教育子弟,

在曾国藩的严格督导下,长子曾纪泽成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官,协助李鸿章建立北洋海军有功;次子曾纪鸿成为较有建树的教育家。

因此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熏陶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

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字经》本是幼儿识字课本,其实,它更主要的还是识礼课本,是不可多得的中华传统美德传播的经典教材,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简短的两句,既道出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两条基本途径,又阐明了施教者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形式上看,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独立的,但从内容上来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贯穿着一个主线,那就是“尚德修身”,教育孩子学会待人、处事、接物,成为于家于国有用的人。那么,大家再来看看当前的教育,从理论上来说,当前的家校教育比古代成熟得多、科学的多、立体的多,但实际上却是茫然的多,扭曲的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孩子上大学特别是上名牌大学是家长的夙愿,社会考察评价学校更是划定了一条无形的准则:高考成绩是否突出。这样,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空前的统一,那就是向学生要分数。事实上,绝大部分家长没有辅导孩子学科成绩的能力,所以把“教育”的任务一股脑儿抛给学校,自己在家里一边做些溺爱孩子的后勤工作,一边频繁和学校“合作”,对学校施压。不能否认,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都有德育教育的内容,但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旦双方教育重心偏离了“德”字,这样的双边教育也就名存实亡了。势必步入社会环境逼家长、家长逼学校、学校逼学生、学生反抗社会的怪圈。从极端角度来说,有些孩子步入歧途,痛定思痛,谁之过?曰:“养而教,父无过”。曰:“教而严,师无惰”。家长老师确实没有过,他们都尽力了。家长老师都有过,重分数轻德育的教育观点已经偏离了教育的主航线,焉能不翻船?

在呼唤中华传统美德回归的今天,实施“家校同创”德育工程,就是要唤醒学校、家庭把教育重点回归到“尚德修身”这条主航道来。真正做到学生“以学

为主,兼学别样”、教师“以德为主,教书育人”、家长“以德服子,兴家立业”,这样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繁荣。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