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我爱莲花,因为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16:32 体裁作文
我爱莲花,因为它体裁作文

篇一:22爱莲说

子长县南沟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我爱莲花 因为它

篇二:下东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卷20151228

下东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卷20151228

一、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刘禹锡《秋词》中描写秋高气爽,鹤冲云霄景色的句子是: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抒写自己的爱国情怀的诗句

是: , 。

3、好峰随处改, 。(梅尧臣《鲁山山行》)

4、写出古诗词中一个完整的比喻句:

5.忽逢桃花林,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 6.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存者且偷生, 。

8、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9.《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 , 。

10.《爱莲说》中表明莲得优秀品质的句子是: , 。

11.你想到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12.通过《春望》中的 , 两句,我们可以想象杜甫忧国、伤

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3.《石壕吏》中全篇提纲是: , ,以下情节,都是

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不蔓不枝,??

15、《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16、《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17、此地一为别, 。 (李白《送友人》)

18、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

1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二、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 4.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5.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

6.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7.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2.解释下列词语 1

(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

3.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

5.指出仙、龙比喻什么? 山和水又类比什么呢?

6.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 ( )的节操和 的情趣。

(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

蕃( ) 濯( ) 亵( ) 鲜( )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文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句式是 ( )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4.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5.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6.《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

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

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

8、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 (四)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 清风徐.来 石青糁.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3.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 、 和 ,引出核舟的 ;第二段说明核舟的和 。 4.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5.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③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选自《列子》) 【注释】①党:朋友,有交情的人。②竖:童仆、小仆人。 ③奚:为什么。 ⑴.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亡: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⑵.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⑶.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⑷.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下东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1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垂髫:指小孩

要:同“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 惋:惊讶、惊奇

2.村人 渔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渔人 渔人

3.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语,“不管”。

4.(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咸来问讯

(4)先世避秦时乱

(5)与外人间隔

5.发现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

6.C

7.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

1.??‖苔痕??‖南阳??

2.(1)这(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官府的公文(4)使身体劳累

3.A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5.龙、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6.陋室铭 刘禹锡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三)

1.fán zhuó xiè xiǎn

2.(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B

4..C

5.(1)花之君子者也 (2)出淤泥而不染

6..富贵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7.爱慕富贵的人多,作者的知己少

讽刺了追逐名利的世态

8. 言之有理即可

如我爱兰花,因为它傲立于空谷,恰如桀骜不驯、洁身自好的隐士。

我爱竹子,因为它矗立于冬雪,恰如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的勇士。

我爱松树,因为它伫立于风雨之中,恰如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勇者

(四)1、略 2.(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4)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3.生活时代 姓名 精湛技艺 来历 大小 格局 4. 列数字 写核舟的体积之小,突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三、1.①结构助词,的 亡,丢失 ②代词,代羊 2.杨子 邻人 3.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4.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3

篇三:22短文两篇

22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二)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三)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导语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

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 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 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 常用排比、对偶句。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腼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要求:

(1)读准字音,如“馨XTn”、“犊九”。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3)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歧龙,这水就是灵水。

四、赏析课文。

1、 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讨论明确: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2、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讨论明确: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况。有人认为这种交友的习惯轻视劳动人民,是不足取的。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注意以理服人。当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

4、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讨论明确: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5、 作者又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作为铭文的结尾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只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略去了前半句,而语意却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之妙,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6、 很显然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你是如何理解文章运用 “托物言志”的写法的?

讨论明确: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心志的,这个“志”就是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在文章里没有直说,而是借“陋室”这个“物”表达出来的,即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的人群的描写,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显得含蓄、隽永。

7、 读过本文后,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畅所欲言)

( 如:不慕荣利 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 志趣高洁 清高孤傲------)

四、拓展延伸

对于作者在文中所表露出的生活态度,请分别以历史和现实的眼光来作客观的评价。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本文。

2、仿照《陋室铭》的样式学写一篇铭文。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

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技能目标 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说”这一文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铬,而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题解

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说本文写作背景。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

朗读指导: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扫清生字词

yí fán yū zhuó dí lián xiè yì yī xiǎn

颐 蕃 淤泥 濯 洗 涤 清涟 亵玩 逸 噫 鲜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重点讲学生难懂的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 “牡丹之爱”与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与此相同。

5,指名朗读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三、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

2、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莲 君子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 ?不妖) -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中? ?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气质 (亭??亵玩焉) ----清高 小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这种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怎样?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流露出作者鄙视的情感?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对照板书,齐背课文。

四、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五、能力训练。 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

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

篇四: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考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 考号:

(2)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也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拜年、电话拜年、书信拜年、手机短信拜年和网上拜年等。在春节来临之际,请你用手机短信的形式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拜年。(3分)

亲爱的同学: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方格内,要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褶.皱(zhě) 潮汐.(xī) 陨.石(yǔn)

B.镂.空(lóu) 嫉.妒(jì) 丧.事(sàng) C.笨拙.(zhuó) 藩.篱(pān) 提.防(dī) D.栖.息(qī) 濒.临(pín) 地壳.(qià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因地治宜 自出心裁 安家落户 不折不扣 B、五彩斑斓 天衣无缝 衰草连天 草长鹰飞 C、啸聚山林 物竞天择 束手无策 充耳不闻 D、卢沟晓月 惟妙惟肖 周尔复始 相安无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

A.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B.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C.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完好的遗桥了。

D.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造,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 5、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2分)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他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6、综合性学习(5分)

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某中学八年级一班开展了一次以“亲近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从下列我国传统的节日中选一个来谈谈该节日的风俗。(2分)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7、名著填空(3分)

他来自农村,到北京后选择了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但他虽历经奋斗,却仍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请问他是谁?出自哪部小说?

他是: 作品: 他最大的梦想是: 8、古诗文默写(6分)

(1。 (2。

(3)《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 。 (4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可爱者甚蕃.

(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亭亭静植.( ) (4)陶后鲜.

有闻( ) 10、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2分)(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C、而.旗尾略不沾湿 D、而.

计其长曾不盈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2、除了写莲,文中还写了菊和牡丹,试谈谈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9题(12分)

太空垃圾——人类自设的隐患

人类为了追求更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理地球上的垃圾等有害物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在延。它不仅 ,而且还 ,其中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垃圾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 。

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军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骸,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甲】这些东西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每年2%至5%的速度递增。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乙】由于这些物体通常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运行,因此如果与其他物体相撞,每小块将产生相当于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力。【丙】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丁】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宇航服,人们肉眼很难看清的油漆片和涂料粉末也能给宇航员带来生命危险。

科学家还认为,大块的宇宙飞船残块将不断下落,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在大气层中烧毁,另一部分则掉在地球上。然而,飘荡在地球上空的核动力装臵,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的脱落更具有特别的危险性,它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臵,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1978年苏联带有核装臵的“宇宙一954”星掉在了加拿大北部的土地上;1983年,“宇宙1420”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幸亏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未造成严重后果。

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订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因为人类清除这些垃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

13、据本文的说明条理,将下列三个短语分别写在第一段文字的空白处。(3分)

依次是: 、 、 A、给地球增加一层污染源 B、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C、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

14、下面资料是从文中摘出来,在文中已标明的【甲】、【乙】、【丙】、【丁】这四个位臵中,应把

它放在哪个位臵?(1分)

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

15、太空垃圾这种隐患是人类自设的,其原因是:(1分)

16、从文中摘录一条能够说明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注延”的资料?(1分)

17、根据本文内容,概括说明太空垃圾构成隐患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本文多次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

19、“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中“可能”一词能不能去掉?为

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12分)

①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

l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着虬曲苍劲的胡杨树。放眼望去,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

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③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威胁。唯独胡杨林遇到的威胁是最残酷无情的。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必须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荒原漫漫,朔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一片一片饱经风霜、斜插横卧的胡杨林,凄凉中含有悲壮,孤寂中注满宏阔。

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胡杨,它的树干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的佳肴;甚至它的流出的“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已濒临灭绝的野骆驼、黑鹳,世界上罕见的蜂鸟、珍稀名贵的新疆大头鱼全赖胡杨林的庇护而生存……千百年来,它臵身荒野,迎战风沙,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⑤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也使人想起那些正在大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建设者……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凭着最强大的忍耐力、最顽强的生命力,就可以成就千年不

2

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伟业。

..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四、作文(40分)

25、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②卷面整

洁,书写规范。③讲述真话,表达真情。 (1)你还会遇到一点点委屈就哭鼻子吗?你还会躲在妈妈的怀里或爸爸的背上撒娇吗?你还会玩小学时才玩的游戏吗?…… 现在的你也许开始喜欢上了MP3, 迷上了小说,玩起了篮球…… 因为你已经长大了,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自然界有个普遍规律—弱肉强食,原因就是强者充满力量,弱者不足以与之抗衡。当我们面对挫折、困难、甚至绝境的时候,也需要有力量去坚持、拼搏、奋斗……请以为题写一篇作文。

3

15、(1分)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 16、(1分)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每年2%至5%的速度递增。(或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臵,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 17、(2分,一点一分)太空垃圾与其他物体相撞,有巨大的破坏力;太空垃圾中的核装臵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18、(2分)举例子 列数字 19、(2分)不能,“可能”表猜测,科学家对太空废弃物的数量无法确定,只能猜测。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

20(4分)虬曲苍劲,生存环境,残酷无情,作用(或价值) 21、(2分)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 22、(2分)不腐烂。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23、(1分)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 24、(3分)提示:如能结合两方面辩证地谈更好。 四、作文(40分) 25、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三方面考虑给分。如果确定为抄袭文章,以15分以下给分。错别字三个扣一分,不重复扣分,最多扣三分,扣完为止;不够字数,每50字扣一分;卷面酌情扣分,最多扣3分。评分可参考下面等级:

一类文:36——40 语言流畅优美、条理清楚、能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好的文章,鼓励给满分。 二类文:32——35 语言流畅、病句少,条理清楚

三类文:28——31 语言通顺,表意清晰,有明确的中心,有一定的条理。

四类文:24——27 语言一般,有一定中心,能基本说清意思,有废话,不吸引人。 五类文:24分以下 病句多,表意不清,条理混乱

2011--2012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略 2、A 3、C 4、D 5、参考: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6、(1)如: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等(2)得体即可7、祥子、《骆驼祥子》、有一辆自己的车8、(1)长河落日圆(2)恨别鸟惊心(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略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9、(1)多(2)沾染(污秽)(3)立(4)少 10、B 11、(1)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2、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13、(3分,对一个得一分)C A B 14、(1分)丁

4

篇五:爱莲说教案

爱 莲 说

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1. 设谜导入 (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2、利用电脑软件(千姿百态的荷花,配古曲《水中莲》),。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爱莲说》,大家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请大家说说,你觉得莲花美么?美在哪里?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三、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教师补充字词:

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噫( ) 鲜( ) 宜乎( )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七、 总结课文

1、 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菊 (衬托)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美

托物 言志

六、分析课文

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

讨论并归纳:比作君子。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洁净而又庄重)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总结: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我们同学体会得很好。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一起朗读一下这个长句。(予独爱……)

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讨论并归纳: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我们来讨论一下。君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课文注释: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隐逸者呢?(课文注释: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那么,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的用意是什么呢?用作陪衬。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现在我们明白了,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不慕名利。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问题3: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讨论并归纳:“菊之爱……宜乎众矣。”在这三句之前,作者有一个表示感叹的词“噫!”表示作者要发表感慨了。他的感慨是什么?生答:感慨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总结:对,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烈的鄙视!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点拨: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4、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写到菊和牡丹?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5、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七、反馈练习

1、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农村的赌博风,孩子之间的攀比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八、归纳复习

1、 识记、积累文言实词

(1)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予独爱莲 (4)出淤泥而不染

(5)濯清涟 (6)香远益清

(7)亭亭净植 (8)不可亵玩焉

(9 (10

(11)陶后鲜有闻

2、 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哪一句是千古名句?

4、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思想(主题) ?

九、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写自己对莲花的感受(200字左右)

教学设计理念:

1、结合新课标及教参设计的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欣赏古诗文,体会古诗文意境的能力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2、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再配以深情优美的音频朗读,把学生带入莲的高洁清雅的品质氛围中去,力图用情境感染学生,便于理解文章精髓,进而陶冶学生情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