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秋兴赋并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8:33:47 体裁作文
秋兴赋并序体裁作文

篇一:潘岳《秋兴赋并序》

《秋兴赋并序》 潘岳

(序)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厔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

辞曰: 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览花莳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憀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彼四戚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难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

野有归燕,隰有翔隼。游氛朝兴,槁叶夕殒。于是乃屏轻箑,释纤絺,藉莞蒻,御袷衣。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月朣朦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独辗转于华省。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俛首而自省。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仰群俊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讵识其躁静。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迹兮,殆不践而获底。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鯈之潎潎。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岁。

[注释]

1.掾:(yuàn)

2.厔:(zhì)

3.莳:(shí)

4.憀:(liáo)

5.隰:(xí)

6.隼:(sǔn)

7.箑:(shà)

8.晷:(guǐ)

9.絺:(chī)

10.嘒:(huì)

11.闼:(tà)

12.髟:(biāo)

13.绂:(fú)

14.澨:(shì)

15.鯈:(tiáo)

16.潎:(piē)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秋兴赋并序)

[作者介绍]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今郑州中牟县人。美姿容,聪敏,有文采,乡里称奇童。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令时,在县中广植桃李,一时传为美谈。

篇二:拟秋兴赋

拟秋兴赋

序:暮秋之初,阴雨连绵,吾蜗居久已。即日天朗气清,晓风拂面,舒爽自然,遂偕友游于燕郊。山涧层林尽染,山腰落木萧萧。漫水桥头,微波不兴。友欣然引梦得之言以娱,曰:“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浩瀚之气发乎于心而行乎于腔,众人皆回望之,嗤笑之,友不以为然。吾亦有感而慨然赋之,以状眼前之景。效安仁之《秋兴》篇,故曰“拟秋兴赋”。 正文:

四时忽已易节兮,叹朔秋之短促。霪雨作而不开兮,士多情而惆怅。昔秋如约而至兮,雨过始觉冬来。抚芳草之零落兮,念盛夏而秋衰。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永定粼熠而东兮,银河降于天际。临川而缅夫子兮,登高必怀摩诘。恐年华之不待兮,悲异乡之归思。抚壮弃秽而北上兮,学成不惑将南下。嗟来日之幽怨兮,秋心抒而无尽。

继而行于谷涧,涉于流溪。银杏摇曳,色黄将殒,露似珍珠,镶错其间。时劲风戾而飘衣兮,顷虚谷深而传响。俄而珍珠洒面,扇叶绕肩,幽谷天籁,清溪潺涓。吾与友皆如临仙境,位列仙班。拂袖起而欲穷兮,屐履驻而不前。频回首而留恋兮,忘红尘以结庐。悔当初之虚度兮,知来日之可追。

日隐没于山林兮,月微见于东山。蝉觉凉而匿声兮,雁知夜而静藏。蟋蟀祟于草尖兮,蚱蜢颤于落木。身将归于喧室兮,净心美景相伴。逍遥游于山水兮,放旷处于时间。优哉游哉,受益颇多。

篇三:文言文说明文推荐

曹刿论战--《左传》

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 角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秋水--《庄子》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卜 居 -- 屈原

渔 父 -- 屈原

风 赋 -- 宋玉

神女赋 -- 《宋玉》

过秦论(上)--贾谊

七 发 -- 枚乘

鸿 门 宴 -- 司马迁

霸 王 别 姬 -- 司马迁 完 璧 归 赵 -- 司马迁 归田赋 -- 张衡

苏武牧羊 -- 班固

述行赋并序 -- 蔡邕

登楼赋 -- 王粲

前出师表 -- 诸葛亮

洛神赋 -- 曹植

陈情表 -- 李密

思旧赋并序 -- 向秀

隆中对 -- 陈寿

秋兴赋并序 -- 潘岳

《兰亭集》序 -- 王羲之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并序 -- 陶渊明 严光传床头捉刀人 -- 刘义庆 芜城赋 -- 鲍照

北山移文 -- 孔稚珪

恨赋 -- 江淹

别赋 -- 江淹

与宋元思书 -- 吴均

夜亭度雁赋 -- 萧绎

《哀江南赋》序 -- 庚信 春赋 -- 庚信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 骆宾王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 王勃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王维 与韩荆州书 -- 李白

吊古战场文 -- 李华

师说 -- 韩愈

进学解 -- 韩愈 范晔 --

送穷文 -- 韩愈

祭十二郎文 --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 韩愈 陋室铭 -- 刘禹锡 庐山草堂记 -- 白居易 《荔枝图》-- 序白居易 种树郭橐驼传 -- 柳宗元 捕蛇者说 -- 柳宗元 钴姆潭记 --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 柳宗元

篇四: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

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隐士思想,但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会得到的;陶诗之情,同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反朴归真,他的淡泊,是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归。如果就诗论诗,归园田居并无多少疑难之处,任何强加的桂冠只会导致学生的不满或不屑。所以,对归园田居的学习,既要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更要注重从侧面挖掘诗人的诗心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诗人,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建构。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从而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4、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

在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的同时,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精彩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

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退隐,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

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归园田居》《饮酒》等。

三、文本解读

(一)、学生齐读读课文,注意字音

羁(jī)、 拙(zhuō)、 亩(mǔ)、 荫(yìn) 、暧àì 、 吠fèì

(二)、听配乐录音,更正字音,把握诗中情感。

(三)、疏通课文,解释重点字词(结合课下注释)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里:村 落 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四)、解题:

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围绕“归”我们思考解决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 从何而归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什么?(官场生活)

2、把“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3、“羁鸟”、“池鱼”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 为何而归

明确:

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B、守拙归园田

提问:怎样理解“守拙这个词”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

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拓展:

“羁绊”、“池鱼”潘岳《秋兴赋并序》“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陶渊明之前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一诗时,就曾取潘文中“池鱼笼鸟”之意写了“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 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提问:找出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并且请同学们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这一副图景。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空旷的田园背景下点缀着茅屋,熔注作者自得心情。榆柳覆郁,桃李飘香,自然真情,全在字里行间。炊烟袅袅,弥漫飘渺,胜似仙境,美似神仙。鸡鸣狗吠,一副和谐祥和之景象。 提问:这幅图景给大家带来什么感觉?

明确:恬静、优雅、宁静、和谐、朦胧

提问:为何把这幅图景渲染得如此之美?

明确:这一切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拓展:“鸡鸣”“狗吠”

篇五:学者龚鹏程:书法与文学

焕耀篇章:书法与文学

龚鹏程

书家写作,常见的题材,一是经典文句,儒道佛三教典籍;二是诗文辞赋,古来流传名篇佳制;三是自作诗文、书启文札;四是教示童蒙的文字,如千字文、急就章、家训之类,像智永、张旭、怀素、高闲、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名家就都有千字文传世。传统书家大抵不出此范围。

我过去曾写过《佛道经典书帖考》,讨论书法家以佛道经典为题材的作品,收在《书艺丛谈》中。今拟再说说书家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

一、

古来流传诗文佳制,今存最早的名迹可能是王羲之《乐毅论》、《孝女曹娥碑》、《东方朔画赞》。而这些也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作品,梁陶弘景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经》、《曹娥碑》、《乐毅论》是也。”

《乐毅论》四十四行,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为第

一。写的是魏夏侯玄(泰初)的文章,书付其子官奴。官奴,可能是王献之。此帖遒古秀丽,智永谓乃右军楷书第一,不无见地。据他说:“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陈

天嘉中,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兴王,王作牧境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良久,匪朝伊夕。始兴薨后,仍属废帝。废帝既殁,又属余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

此本后来流入唐内府,太宗命拓予亲王大臣。褚遂良《搨本(乐毅论)记》说:贞观十三年(639)四月九日,命直弘文馆冯承素摹搨,分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征、杨师道六人,“于是在外乃有六本。”武平一《徐氏法书记》载:“至高宗又敕冯承素、诸葛贞搨《乐毅论》及杂帖数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在外方有。”所以流传出来的拓本不少。然而真迹却没了,据唐韦述《叙书录》说:内府所藏的《乐毅论》,“长安、神龙之际,太平安乐公主奏借出外搨写”,“因此遂失所在”。今存以越州石氏本搨本为好,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方朔画赞》,晋夏侯湛撰,收在《文选》中,应属当时名作。书法史上与他相关的名作则有两件,其一是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颜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颜真卿四十六岁。碑阳赞十二行,阴记十七行,行楷三十字。额亦二,一篆书,一隶书,皆十三字。东坡颇学此碑,认为:“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

小相悬,而气韵良是。” 谓其渊源于王羲之。

王羲之书,又名《东方曼倩祠颂》,今以台北故宫藏唐人临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越州石氏本最善。

曹娥碑乃汉末邯郸淳作。蔡邕闻讯来观,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后来曹操与杨修读这个碑,更是有名的故事。

既然早就有《绝妙好辞》之誉,王羲之写得也从容安雅。但结体稍横,似乎比《黄庭经》、《乐毅论》更多隶意。宋高宗认为它“纤劲清丽,非晋人不能如此”。文征明谓其“古雅纯质,不失右军笔意”。赵孟頫、虞伯生则推崇为“正书第一”。

原碑早佚,后来由宋朝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新临摹,保存至今,也是书法史上的名迹。今碑高2.1米,宽一米,行楷体。 其后王献之也常写古人名作,据说尤好写《洛神赋》,写过多本,可能与后来智永喜欢写《千字文》一样。

其墨迹在宋代有两本: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其中唐硬黄纸本有柳公权的题跋,赵孟頫认为是唐摹本,亦有人以为是柳公权临本。此本初为北宋周越所得,摹刻流传,后有南宋越州石氏翻刻本。《宣和书谱》载,麻笺本北宋时入内府。后二墨本均佚,仅存刻本,但因辗转翻刻,已不足观。南宋时,贾似道觅得麻笺本九行,后又得四行,合为十三行,刻于苍色石上,美其名曰“碧

玉”,故该本被称为碧玉版本,又称《玉版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明万历年间出土于杭州西湖葛岭南宋贾似道半闲堂旧址。献之正书,唯此而已,故十分珍贵。《广川书跋》说:“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严整。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遒紧之态,神化为劲直疏秀。”

唐人写传世文篇,则以欧阳询为最早,如《张翰帖》即是。录自《晋书·张翰传》,笔法险劲。但今藏故宫博物院者可能是唐人钩填本,快利不及张旭《古诗四帖》。

张以五色笺抄录庾信《步虚词》、谢灵运《王子晋赞》等,狂草纵横,正与诗中超迈凌虚之气相发。其中庾信《步虚词》曰:“浑成空教立。元始正图开。赤玉灵文下。朱陵真气来。中天九龙馆。倒景八风台。云度弦歌响。星移空殿回。青衣上少室。童子向蓬莱。逍遥闻四会。倐忽度三灾。”涉及道教的真文信仰,而这个信仰跟书法是直接相关的(其道理,我已反覆讲过),毋怪张旭会写它。

褚遂良《枯树赋》年代也早,但仅有刻本传世。款题贞观四年书。共三十九行,四百六十七字。书势奇正纵横,错综变化,以《听雨楼帖》本为精。此赋是庾信暮年所作,感伤遭遇,其中“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尤动人情,乃千古名作,得褚书与之笔墨相发,足称佳构。

又,褚遂良书《倪宽赞》内容取自《汉书·卷五十八》。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5.6厘米,横576厘米。藏台湾故宫博物馆。《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赵孟頫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撄之。”胡广说:“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历代推崇均甚高。 另,常见之剧迹为陆柬之写晋陆机《文赋》、明刘基跋,说:“晋陆之辞,唐陆之诗,可谓二美”,洵然!行楷而间有草字,文词与陆机原作微有异同。他另曾写《兰亭诗》,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已论过。

柳公权也写过《兰亭诗》,但真伪仍有争议。

除了这些名家之外,敦煌遗书中还可看到《文选·陆机短歌行等残卷》、《玉台新咏》卷二残卷等,同样有书艺上的价值。 宋代书家如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都以自写诗文函札为多,写前人名作的,反而以宋徽宗为着。徽宗曾写东坡《后赤壁赋》,此卷草书曾与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合装,今藏北京故宫。这种书画与诗文配合,相濬相发的情况,后来也成为一种习惯,影响深远。而徽宗以帝王之尊去写东坡之赋,亦饶深意。艺术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