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青舞神韵第三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30:43 体裁作文
青舞神韵第三套体裁作文

篇一:中国古典舞的“神韵”

中国古典舞的“神韵”

作者:梁晓慧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16期

摘 要 “神韵“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当中所特有的精神气质,贯穿了我们整个华夏文明,是我们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灿烂文化的精神源泉;所谓神韵是一种态度 ,是一种风雅,无神不刚, 无韵不柔,舞蹈离开了神韵则无美可言,更谈不上它独有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审美。 关键词 神韵 古典舞 艺术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点,非(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青舞神韵第三套)常讲究“神韵“。所谓“神韵”,指的是神采气度与风格韵味的统

一。“神”,表现为一种精神、气质:“韵”则体现一种品位、一种和谐与风雅。如果说“神”中透着阳刚之气,而“韵”里则含着阴柔之美。神韵相生,神至而韵足。

1“神韵”:赋予艺术生命力

(1)1581年,诞生于法国巴黎的古典芭蕾,以其向外伸展的身资,形成可开、绷、直、立的审美特征,反映出文艺复兴后欧洲文化传统的内在精神。而传统的中国古典舞则以其向内的身体动律及造型,形成了拧、倾、曲、圆的“神韵”,反映出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思想锻造的民族性格的心理外化。在中国古典舞的每一个动作,如云手、盘碗、晃手、乌龙盘打、燕子穿林等,每一个舞姿造型,如山膀、射雁、顺风旗、老鹰展翅等,最终都展示了“神韵”之美。离开了“神韵”中国古典舞蹈则无美可言,也就谈不上它独有的艺术生命和美学价值。

(2)现在我们运用中国古典舞身法动律中的“提、沉、冲、靠、含、腆、移”,“拧、倾、曲、圆(平圆、立圆、八字圆)”“以及盘碗、青龙探爪、燕子穿林、月下、思念、驯龙”等元素、短句和组合训练,正是因为有了身法动律中的“神韵”兼备,才使它具有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和训练的美学价值。

2中国古代舞“神韵”之美的由来

(1)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所谓“观其舞,知其德”(《礼记·采汇》)的说法。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表演性舞蹈艺术有了发展,专业乐舞艺人将民间舞蹈加以创造性的提高,形成了一种舞长袖、扭细腰、虚幻飘逸的审美特征。现存的战国玉雕舞女配饰和印章上,可见一对舞女外侧手做“托掌姿”扬袖。内侧手做“按掌姿”拂袖而舞形象。这一托一按、一扬一拂的舞姿造型,正合于传统的“阴阳二气对称”说所认定的美学标准。这说明,中国古典舞所独具的逢左必右、逢上必下、欲冲则含的神涌韵随的动人风姿,在当时已初露端倪。

(2)至汉代,中国古典舞蹈艺术已进入另一个高峰期。这时的舞蹈艺术,已注意到技艺的结合和对舞意的刻画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盘鼓舞》。通过汉画象砖石,可以领略它的风貌,这部把中原的优美典雅与西域的豪迈奔放风格糅合于一体的舞蹈,集中反映了汉代舞蹈刚柔并济、神韵相生的审美特征。

(3)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史中“最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由先秦两汉时的乐观向上变为悲怆之气大兴。当时,清商乐中的《前溪舞》等,都受到玄学崇尚“无为”至上之美的影响,脱尽了汉时奔放的气质,而至“如推若引且留行”般优美轻渺、委婉缠绵的风格。那时的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中的许多飞天,伎乐天画像,观之有飘飘欲仙之感,达到了“神之动物,物以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的传神境界。这种以艺术表现生动神韵的美学观,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代人衡量一切艺术品的最高美学标准。

(4)唐代歌舞大曲《霓裳羽衣舞》作品是中国古典舞蹈艺术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唐代诗人白居易形容它“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手垂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憾玉何铿锵”。藉此描写,我们足以感觉到舞蹈中神韵变化导致开合、杨柳、急缓、强弱等对比。《霓裳羽衣舞》以其舒畅、闪凝、蓄发、断续等舞蹈手段的有机结合,突出了中国古典舞蹈至今仍恪守的雍容大度、精确严谨、清晰明丽的风格。同时也为丰富舞蹈的“神韵”之美,做出了实践性的贡献。

(5)与此同时,汉代民间舞蹈《剑舞》以其阳刚之美在唐代风行一时,大放光华。其剑术动作英武、韵律优美,所以自古就有了搏击健身和抒情表演的功能。唐代诗人李白、岑参等,都对剑舞抒情的情景有过生动的描述。在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可以窥剑舞所展现的淋漓顿挫般的神韵:“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在“来”与“罢”中,不难体味舞者传感给观众的那股气贯长虹的动势。这“一舞剑器动四方”的神韵,传说曾令书法家张旭“灵犀”顿通,继而草书大进。画家吴道子也曾于观裴将军舞剑后心目豁然开朗,挥毫益进。表明书画圣手们从舞蹈中感悟到了传统人体文化的关系要义,获益非浅。至今保留在我国传统戏曲的古代剑舞的舞姿仍有潇洒英武、绚丽多彩之感。无论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仗剑”,还是连绵不绝、如行云流水的“行剑”,都处处再现着中国古典舞“神韵”至上的美学要旨。

(6)宋元后中国古典舞蹈逐渐被戏曲融合,并且以程式化套路的形式固定下来。如起霸、趟马、走鞭等舞蹈的套路无不包含着身法动律中的疏、密、动、静、承、转、合和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神与韵合的“神韵”魅力。因此,“神韵”作为中国古典舞蹈的美学特征,不仅未被戏曲放弃,反而影响着戏曲的发展。

可见,“神韵”之美为我国历代舞蹈艺术所尊捧。它是中国古典舞的生命之源,显示了中华民族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智慧之光,它有着相当久远的思想文化渊源。“神韵”提供给我们的美学智慧,其艺术价值时至今天仍是无法超越的。中国古典舞蹈曾因秉承“神韵”之美,有过英姿焕发的往昔,只有在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又不失民族”神韵“的风度,就能让中华民族艺术常青之树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 孙景琛.中国舞蹈史(先秦部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1983.

[2] 董锡玖.中国舞蹈史(宋、辽、金、西夏、元部分)[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3] 吕艺生.舞蹈大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篇二:强化基本功训练,凸显古典舞神韵

强化基本功训练,凸显古典舞神韵

以我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基本内涵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接着简单论述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方法,最后从基本功训练展现学生健康之美、强化基本功训练是升级舞台表演的必由之路以及基本功训练是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起点三个角度,详细论述基本功训练是展现我国古典舞神韵的基石。

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训练方法中国古典舞是艺术殿堂的一朵奇葩,在历史长河中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无数观众被古典舞独特的神韵所折服。然而,在中国古典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基本功训练中过度注重塑造学生的“形似”,课堂学习仅仅局限于模仿和复制,造成了优美的肢体语言与表演者情感投入的分离,极大地影响了舞台表演的欣赏性、情感性和艺术性,更不利于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的科学发展。

一、古典舞的基本功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内容很多,包括身体柔韧性练习如压肩、悬垂、牵引、转肩、下肢柔韧性练习、腰部柔韧性练习和关节热身练习等以及基本肢体动作练习如蹲、擦地、划圈、踢腿、弹腿、控制等,技巧性练习主要有飞脚、蹦子、小翻、撅腰等内容。基本功练习是中国古典舞表演者“登堂入室”的第一步台阶,是学生欣赏和创造古典舞神韵的起点。

二、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把杆练习法、地面练习法、身段练习法、身韵练习法等,而且难度依次加大。训练方法是古典舞学生进行基本功练习的理论指导,为学生提供了舞蹈学习的知识模块,也为学生科学设定了系统的练习内容,使高效舞蹈学习成为可能。另外,情感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没有情感的古典舞是毫无生气的“僵尸表演”,因此,在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运用性格组合练习法,有效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在肢体舞蹈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让一个个肢体造型都富有情感和生命,实现舞蹈表演的情感化和艺术化,充分展现古典舞的神韵。

三、基本功训练是展现古典舞神韵的基石

(一)基本功训练展现学生健康之美

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单腿蹲、双腿蹲、组合蹲、大踢腿以及舞蹈轴心的腰部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增强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内容,学生在完成每个肢体造型的过程中进行着等同于体育锻炼的健身活动,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是一种艺术化、情感化、审美化的体育活动。学生在举手投足间用肢体语言抒发着自己对古典舞、对艺术之美的理解与表现,而且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具有一定的运动强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能够调理肌肉组织尤其是腿部肌肉纤维细长化发展,为学生造就“惹火”美腿,从而有效塑造学生的绝佳形体美,还能增强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柔韧性,使学生具有气质美、健康美和形体美,帮助学生成为健康、阳光的时代英才。

(二)强化基本功训练是升级舞台表演的必由之路

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实含义,“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天边美丽的彩虹”。中国古典舞是一门艺术,而基本功训练就是要实现有形的肢体造型向无形的艺术之美过渡,而表演者还要与音乐节奏完美融合,乘着音乐节奏的小舟驶向通往艺术殿堂的码头,其难度可想而知。音乐是古典舞展现独特神韵的艺术平台,更是引领表演者翩翩起舞的导航仪和增效剂。所以,古典舞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是进军舞台表演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与音乐的艺术融合是走上舞台的前提条件。学生要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揣摩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协调一致,形随心动,心随乐走,形神兼备,相得益彰。音乐是一种无形而有声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古典舞是有形而无声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的结合使抽象的艺术更加直观、更加具体,所以,学生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做到肢体造型与音乐节奏的和谐统一,是舞蹈学生成功进行舞台表演的重要保障,更是完美展现中国古典舞独特神韵的基本条件。另外,音乐欣赏也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有力抓手,优美的音乐旋律和个性十足的节奏感能够带领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遨游于音乐殿堂,有效促进学生的古典舞学习。“书读百遍始通神”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一遍遍肢体舞动中才能逐渐理解古典舞的音乐节奏、艺术内涵和情感内涵,才能将个人情感在音乐节奏的引导下和渲染下与古典舞的艺术内涵融合为一体,使自己的古典舞表演真正做到情感化和艺术化。因此,强化基本功训练是升级舞台表演的必由之路。

(三)基本功训练是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起点

对于学生而言,基本功训练是他们对中国古典舞艺术之美的主动认知过程,古典舞的神韵在学生一个个肢体造型中得以展现,在学生的情感投入与宣泄中得以升华。而以“一切动作皆情语”为核心的性格组合练习法是帮助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捷径,能够有效缩短舞蹈学习课堂与古典舞表演舞台的现实距离,帮助学生创造出有情感、有生命的艺术作品。

学生对于古典舞神韵的理解和表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基本功训练一点点认识古典舞的艺术美、思想美和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高雅艺术的净化与陶冶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学生还能认识到真正的艺术之美,在古典舞创造的艺术盛宴中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欣赏品味。因此,在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不再是肌肉运动和体育锻炼,而是具有思想性、情感性的艺术造型,是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艺术符号。学生在认识美、鉴赏美的基础上就会进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自由发挥阶段。学生在舞蹈方面的创造力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起点。因此,学生要积极欣赏并研究优秀古典舞作品,深层次地吸收经典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表演技巧,在学习中模仿,在模仿中展现个性,在个性的完善过

程中创造艺术之美。以古典舞《千手观音》为例,残疾人的精彩表演使学生似乎忘记了学习舞蹈作品中的表演技巧,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后完全被表演者整齐划一的舞蹈阵容创造的强大气场所折服,表演者身上所承载的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学生看到“扼住命运咽喉”的勇士形象,更让学生看到表演者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对待艺术的“超人”态度。《千手观音》已经不再是舞蹈作品,而是一部具有情感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史诗,是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极佳教材。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强化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让一个个肢体造型情感化、思想化和艺术化,凸显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神韵,为社会大众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浩.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后身韵时段”.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9).

[2]陈苗.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理念.江汉大学学报,2007,(04).

[3]李冉.浅论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职业圈,2007,(06).

[4]周雅琼.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11,6.

篇三:第三套广播操舞动青春第二课

第二周 第二次课 教案(二)

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反思:

1. 重复练习与分解练习过多,影响教学进度。

2. 注意示范特别是镜面示范,以及提示示范时动作的规范性。 3.注意教态,用标准的口令引导学生练习。

篇四:第三套广播操舞动青春教案

第三套广播操舞动青春教案一

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反思:

1. 讲解过于琐碎不够精炼,影响学生抓住动作要点。

2. 注意示范特别是镜面示范,以及提示示范时动作的规范性。

第三套广播操舞动青春教案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