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顶碗舞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27:45 英语作文
顶碗舞作文英语作文

篇一:顶碗舞

顶碗舞

胡埭中心小学六(6)班 李创

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在艺人手里翻来折去,就能创造出无比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剪纸!

在语文书上,有许多剪纸作品,比如:《好朋友》、《拉骆驼》、《蒙古包学习》??其中,最漂亮的要数《顶碗舞》了。小姑娘娜依跳着优雅的舞蹈,头上顶着三只玻璃碗,碗顶在她头上一动也不动。观众看了个个都啧啧赞叹:“哇!娜依跳的顶碗舞真美啊!“有的还献上用野花扎成的花环,娜依见了高兴得合不拢嘴。 娜依不是一开始就会跳顶碗舞的,而是小时候刻苦练习,经过无数次失败才成功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娜依在小时候看到有人在头上顶一只碗跳舞,碗像粘了强力胶水一样,一直都没有掉下来。娜依见了羡慕不已,决心要成为一名杂技明星。

从此,娜依起早贪黑,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娜依都坚持跳舞。妈妈劝她说:“不是谁都能学会的,你练了三年都没学会,还是不要学了。”可娜依并没有灰心丧气,继续练习。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娜依的舞蹈越来越优美。

于是,娜依便想顶着三只碗跳舞。可是娜依家境贫寒,用家

里仅有的三只玻璃碗练习,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有一天,娜依趁父母去农田干活,偷偷拿了三只碗顶在头上跳起了舞。可是娜依刚跳,碗就掉到地上摔碎了。正巧,父母干活回来了,发现娜依旁边有几块碗的碎片,便大发雷霆,把娜依狠狠地惩罚了一顿。娜依依然不顾疼痛,反而在心中想:怎样才能让碗掉到地上不摔碎呢?忽然,娜依看见一位樵夫从家门前走过。一根木头掉了下来,樵夫连忙伸手去捡。娜依看到木头竟然完好无损,顿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把家里的木头收集起来,做成了三只木碗。

娜依又开始练习顶碗舞,可是碗好像在跟娜依作对似的,娜依往左跳,碗就往右偏;娜依往右跳,碗就往左偏。碗像喝醉了酒的大汉,怎么也站不稳,不一会儿就从娜依头上掉了下来。娜依继续练习,可碗又掉了下来。这样练了摔,摔了练??经过无数次失败,娜依终于成功了,许多村民都来观看娜依的表演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娜依的舞蹈水平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告诉你,娜依还在世界舞台上获过奖呢!

篇二:六年级看图作文:跳顶碗舞的女孩

六年级看图作文:跳顶碗舞的女孩

六年级看图作文:跳顶碗舞的女孩

小兰是一个朝鲜族女孩。从小到大,她都生活在一个朝鲜族村庄,而朝鲜族的顶碗舞更是与她朝夕相处,日夜相伴。每当祭祖、丰收、过节时,村里的姑娘们总是以跳顶碗舞的方式来庆祝。

小兰的姥姥也是一位跳舞的好手。虽然她年纪很大了,也不能跳舞了,但仍然帮姑娘们排练。姥姥曾经给了小兰一张剪纸,剪纸上就是一个姑娘在跳顶碗舞。这个小女孩穿了一件绣花的朝鲜族裙子,戴着一顶小巧的帽子,头上扎着一朵花儿,帽子上顶着三只小碗。她的身后是一片花海,而这个小女孩更像是一朵娇艳的鲜花,在群花的簇拥下翩翩起舞。这张剪纸一直被小兰压在箱底。今天偶然找了出来,在经过姥姥的一番讲解之后,小兰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姥姥,姥姥,瞧,您以前给我的剪纸。”小兰说:“您剪得那么漂亮,一定是想让我也学习顶碗舞,将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对么?”

“哎呀,傻闺女,这只是剪纸的一小部分意思。既然你今天来了兴致,姥姥就先给你讲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小女孩,生得浓眉大眼,聪明睿智。她呀,和你一样,也十分用功,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除了学习,她还有一项特长,那就是跳顶碗舞。在家中,妈妈是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从小的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的生活环境,她的舞跳得很好。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后来在一场车祸中,她的父母不幸去世,一位和蔼的老妇人收养了她,并出钱供养她读书。她高兴极了。可此时的她,却开始如痴如醉地喜欢上了跳舞。那时的她,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一个舞蹈的道具——瓷碗呀!瓷碗象征着善良、纯洁和高尚,而当时的她只能使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木碗。”

“有一天,一位好心人见她的舞技妙不可言,便给了她一只小小的瓷碗以示赞美。当时的她因为这只瓷碗高兴了很久——出门时要将小碗随身携带,睡前要将小碗仔细擦拭,有时甚至落下课去练舞。因为有了小瓷碗,她跳舞时就像上足了发条似的,不知疲倦,不知停歇。她还创作了自己的舞蹈风格——粗犷中映着柔情,不羁中洋溢着矜持。。。。。。”

“很快,她的舞技就已经炉火纯青了。”

“不久,她收到了一张从顶碗舞的发源地吉林延边寄来的一张比赛报名表。可就在此时,那位收养她的老妇人生病了,并且这一病,便卧床不起。”

“这个时候,小女孩理应照顾这位收养了她的老妇人。可她却认为这次比赛机会难得,十分重要,于是毅然带着小瓷碗乘上了飞机,去延边。。。。。。”

“比赛的那天终于来了,女孩子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带着她的小瓷碗来到了赛场。比赛上,她曼妙的舞姿使评委们无不赞叹,最终夺得了第一名。”

“出了赛场,她本想一路奔跑着回去,可却再也跑不动了,想走,可脚却怎么也迈不开,像塞了铅一样沉。她想:跳舞应该会好些吧,也许是我太激动了。于是她跳了起来。可这一跳,却再也停不住了,她已无法用意念控制自己!”

“她跳到了机场,又跳回了那个小村庄。”

“可她却停不住了!她跳过了自己的房子!跳过了田边,跳过了溪流,跃过了山涧,跃过了谷底,舞过了老妇人的坟墓,舞过了自己的课桌、自己的学校。。。。。。”

“一瞬间,她明白了自己的痴迷、忘我和选择了一条坎坷、艰难的路。也明白了如果只靠跳舞,是不会成功的。那一刻,她停了下来,她终于停了下来!”

“她开始苦读书,在离高考仅剩一年的时候开始刻苦学习。。。。。。”

“可最终,她失败了,她与自己的大学梦失之交臂,与这个唯一能走出大山的机会失之交臂。。。。。。”

“姥姥,你是希望我要爱学习,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分吗?”姥姥注视着小兰,说:“嗯,孩子,姥姥正是这个意思。其实。。。。。。其实那个小女孩就是我!”说完,姥姥站了起来。“我呀,就是因为不能权衡事情的利弊,所以,这辈子都没能走出大山呀!”说玩,姥姥走出了房间。这时,坐在一旁的太姥姥发话了:“你姥姥哪有一直跳,跳到停不下了呢?这只是一个精神上的不停旋转,一个陷阱。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一技之长是好的,但不能忘记自己的本分,自己的理想、希望。人有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是好的,但也要用在该用的地方,合适的场合。还有啊,人要有梦想,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吃喝玩乐和短暂的风光,要有长远的考虑。”

太姥姥说完,也笑呵呵地走了,只留下小兰独自陷入了沉思。

篇三:顶碗舞

顶碗舞

顶碗舞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舞蹈,顾名思义,就是顶着碗跳舞。

今天,电视上播放了一则通知,:一个月后,本市将举行首次顶碗舞大赛,冠军奖获得从小就喜爱舞蹈的依娜一听到消息,顿时喜出望外:我一定要参加,以我的技艺,怎么会不赢呢?

于是,依娜拿出三只碗,顶在头上。可毕竟她也没练过几次这种舞,手一松,哐啷啷几声之后,碗都粉身碎骨了。她没有放弃,也许怕别人笑话他,便拿了许多碗,跑到了花草茂密的原野,开始练习。

她先顶上一只碗,很容易,跳了几次才掉了一次。他坚持不懈,不断地加碗,不停地练习。尽管练的腰酸背痛,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大赛那天,依娜头戴挂珠的小帽,身着碎花条纹的长裙,手捧着几只碗,开始跳了。

她先顶上一只碗,缓慢的跳了起来,然后加上了一只碗,依然稳稳的跳着,最后三只碗仍旧稳如泰山的立在她的头上,似乎固定不动了。再看依娜,她双手轻柔的摆动,纤细的腰肢扭动着,全身衣裙上的花纹也随着身体绚动起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终于,依娜成功了,站在领奖台上,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灿烂 江都市龙川小学六(1)班 马兆伦

篇四:顶碗舞

优秀作文

顶碗舞

实验小学六年级(263)班 岳新宇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剪纸:一个美丽的姑娘正在跳舞,她的头上顶着三个碗,她那动人的笑容足以感染所有的人。

于是,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一个故事:在一个青山环抱,水流潺潺的小村子里,住着一群勤劳朴实的人们,他们过着富足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一天,人们正在地里干活,突然,河中大浪涌起,山上树倒石裂,出现了三个凶神恶煞般的妖怪,它们手臂一挥,地里的禾苗便全部枯黄了,它们吹了一口气,人们便全染上了一种怪病。村中有一个喜欢冒险的姑娘,她一大早便外出探险,回来时,看到村里的人们已经全都有气无力,奄奄一息了。她回到家,从父母的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她发誓一定要杀死那三个妖怪。从此,她苦习武功,很快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三个月后的一天,她找到了妖怪,用箭射向它们,可妖怪却毫发未损,它们吹了一口气,便把姑娘吹入了河中。姑娘的事迹感动了西灵王母,王母给了姑娘三只神碗,并且告诉她说:“只要念动咒语,神碗就会变得巨大,便可将妖怪扣在其中,然后妖怪会化成一滩清水,喝了这水可以治好百病。”于是,姑娘又找到了妖怪,大喊一声:“吗吉希古鲁杀,耶那。”妖怪便被扣在了碗中。只一会儿的工夫,妖怪便化为了清水。姑娘把神水分给乡亲们喝,大

家的病很快就都好了,小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姑娘高兴极了,

把碗顶在头上跳起了舞。从此,人们便叫这里是“碗舞村”,每逢过节,人们便会跳起顶碗舞,以示吉祥幸福。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它蕴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我希望我国的剪纸这种民间艺术永远绽放迷人魅力,永葆青春。

篇五:浅谈蒙古顶碗舞与维族顶碗舞的相同之处

摘要:

我国是一个有多个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中的民间舞蹈也不同,但是却共同推动着中国文化。每个民族舞蹈形式都渗透着各民族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习俗和审美情趣。顶碗舞是民间舞蹈形式的一个分支,它的出现和发展,与历史、政治和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顶碗舞主要分布在蒙古族,维吾尔族,反映了国家交流与融合的这种艺术形式的生命力。顶碗舞传承,在民族特色的各个时期的一体化发展和创新,也体现了两民族相似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顶碗舞、民族、继承与发展

一、顶碗舞的起源

顶碗舞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人士特别喜欢这个节目,作为节日的一种庆祝形式,并出现在许多民族,如:傣族、蒙古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现在,大多数人看到的蒙古族跳顶碗舞和维吾尔族居多,由于不同的地域差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呈现出不同的舞蹈风格。然而,同样的头部顶着道具舞蹈,它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起源和表演的早期形式。

二、蒙古族顶碗舞与维族顶碗舞的比较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在民族的形成中伊斯兰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伊斯兰教的教条、教义、信仰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生活,伊斯兰教精神深深地注入舞蹈中。宗教文化必将会形成产物,在舞蹈方面有着巨大的体现。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族不同,不只是单纯的对物的模仿和塑造,由早期的宗教祭祀舞蹈转变为表演性、群众性舞蹈,在节日中表演,这也是维吾尔族舞蹈的个性。顶碗舞作为维吾尔族民间,在舞蹈原有的体态上丰富了民间舞蹈的形式,表演中热情洋溢,展现维吾尔族青年的朝气蓬勃。

在蒙古,有蒙古祖先对萨满教信仰的历史,当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在位的当时流行伊斯兰教,道教,佛教的共存的原则,基督教实现包容性制度。16世纪后,人们觉得萨满教已经无法满足青海藏族历史发展的需要更换佛教,出现了被称为“喇嘛教”。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生活在贫困牧民,他们希望阅读“喇嘛经”祈福。用自家的财富供养寺庙、修造佛像也是他们表达自己虔诚之心的一种方式。当牧民们修建庙宇供养佛像来表达自己对祭祀活动的虔诚时,常常会将瓷碗中盛满糜乳,然后在庙宇中献上歌舞等表演。他们也会在头上顶着点燃的佛灯进行祈福,这两种活动的完美的结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独特民族风情。在蒙古,宗教文化是那样深入人心,以至于影响着蒙古族牧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他们的歌唱与舞蹈。蒙古的舞蹈端庄大气又不失稳重,人们不断将祭祀活动中的某些关键经过提炼,化为精华编辑到舞蹈当中,以舞姿传达情感,而舞蹈中头顶龙碗的形式则表达着他们坚定的信念,体现出蒙古人民虔诚的内心中所包含的那种浓厚而质朴的民族情怀。

与蒙古的信仰情况相似,维吾尔族人民所信奉的伊斯兰教不但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的信仰、教条、教义也在不同程度上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伊斯兰教精神被虔诚的人民深深地倾注到舞蹈中,因为宗教文化必然会形成产物体现在舞蹈方面。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有所不同,不是单纯的进行对象的模仿,而是已经由早期宗教祭祀舞蹈转变为具有表演性、群众性的舞蹈,这也是维吾尔族舞蹈的个性,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蓬勃的朝气。顶碗舞作为维吾尔族代表性民间舞蹈,除之前的特点之外,更是在原有的舞蹈体态上增加了丰富的民间舞蹈形式,整个表演热情洋溢,气氛热烈。

蒙古族人们对于萨满教信仰的历史非常久远,对这种古老宗教的信仰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们在位时期。当时的信仰政策相对宽容,伊斯兰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可以共存,这是非常具有包容性的制度。十六世纪后,人们认为古老的萨满教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历史发展,佛教应当时需要而被更换,不过这仅局限于上层阶级。直到十六世纪下半叶,

蒙古俺答汗迎进了藏传佛教,出现了被称为“喇嘛教”的一种宗教。生活在贫困中的草原牧民,由于内心信仰的召唤,他们希望得到喇嘛的祈福,将毕生钱财贡献到佛桌上祈求佛陀的庇佑。内心对信仰的渴望往往体现在祭祀歌舞表演中,人们头顶一只盛着乳糜汁的瓷碗,或顶着点燃的佛灯翩然起舞,这种舞蹈虽然是从元代流传下来的,却没有固定的套数,舞姿变化极为丰富,一切发挥全部凭借对信仰的渴望,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情的民族舞蹈形式。一切流行开来的宗教文化必然深深影响人们的生活,蒙古人民的顶碗舞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民国时期依然盛行,在民间舞者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它的舞蹈形式逐渐固定下来,变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端庄、稳重的舞蹈,不能不说这种舞蹈反映着一个游牧民族虔诚的内心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质朴之情。

维吾尔族人民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信仰着佛教,信仰伊斯兰教的时间并不长。然而信仰一旦固定下来必会深入人心,伊斯兰教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也对维吾尔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舞蹈,是非常直接体现这一影响的。维吾尔族舞蹈规模庞大,不但具有观赏性、民族性,也非常具有技术,因为这种舞蹈早已不是简单的模仿。这种舞蹈对舞者的要求很高,既要保持舞蹈场面的一致性,也要具有非常的观赏性,从而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美感。维吾尔族的顶碗舞早已不是为了神明而舞蹈,它体现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真挚的热爱。

(二)日常生活习俗的反映

蒙古族是豪爽热情的民族,以美酒待客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酒,不是普通的饮品,代表了蒙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是蒙古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蒙古族敬酒代表着特殊的含义,有祝福的含义,对于喝酒的方式也有讲究。饮酒器皿用的是带有花纹的银碗或专门的酒碗,这种花纹是特定的,有游牧民族吉祥的寓意。而且敬酒时一定要穿戴整齐,双手为客人奉上酒碗,一般是三碗。而作为客人,饮酒前不能一饮而尽,而是要以手指蘸取酒液向上三弹,每弹一下都有不同的祝福。饮酒的同时有祝酒歌与舞蹈是蒙古族非常高的礼仪。这里的舞蹈就是顶碗舞,舞者的道具叫龙碗,龙碗的外观于饮酒器皿很相似,而寓意都是美好的,头上顶起龙碗的数量不但证明舞者的技艺,更是代表对客人的祝福。真诚朴实的蒙古舞蹈有即兴行,多少与蒙古族人民的豪爽有着相似之处。人们拍打着节奏跳舞,气氛热烈而亲切,这种根据即兴发挥的节奏舞蹈的叫做“打盅舞”,后来又增加了其他形式称为“盅碗舞”。可见酒文化在蒙古舞蹈发展中起着不小的作用。

新疆是一个众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在十六世纪时,伊斯兰教称为维吾尔族人民普遍信仰的宗教。由于物产丰富,民族融合,又在很长一段时期受到西域乐舞的影响,维吾尔族舞蹈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维吾尔族顶碗舞的中心舞者多是美丽的姑娘,舞姿从舒缓的舞步逐渐变为令人眼花缭乱的旋转起舞,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性。而这种场面热烈,美不胜收的的民间舞蹈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它可以在葡萄架下表演,也可以在巴扎和茶馆中进行,在场的无论是表演者抑或是观看者都会为舞姿所带来的热烈情绪所感动,这种舞蹈不但充满青春的朝气,而且具有华丽的美感,一代代舞者将维吾尔族顶碗舞发挥至极,使它成为各种节日里人们最喜爱的舞蹈。

(三)舞台形式的呈现

蒙古族顶碗舞对于人数并没有什么硬性的限制,表演者可以是男性和女性,不过在舞台表演中女性舞者比较多。舞蹈由于不断的发展而增加了例如人跪转,板腰等难度较高的技巧性动作,使观众对它的印象更加深刻。现在,蒙古族顶碗舞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等,呈现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有《顶碗舞》,《乳飘香》,《伊茹勒》,《盅碗舞》,都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的优秀代表作品。

维吾尔族顶碗舞主要注重表演性与欣赏性,突出民族的年轻朝气,女性舞者是主角,一般都是群体舞蹈。舞蹈中的技术性要求相对较高,很多舞者都有非常过硬的功底,因此旋转技巧的运用,圈数多、转速快是舞蹈中的特点。维吾尔族的盘子舞与顶碗舞可以是同台表演

的,也可以单独分开表演。演员身穿长裙,手拿盘子,舞蹈欢快热烈,令舞台的气氛达到沸腾。代表作品有《顶碗舞》、《盘子舞》。

三、顶碗舞的继承与发展

无论哪一个民族的顶碗舞都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长久以来征服无数观者,得到了历史的继承。看似(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顶碗舞作文)即兴的舞姿,其实舞者背后所付出的辛苦是观者所看不见的。而这样美丽的舞蹈能够流传也经过许多优秀舞者的努力,令它成为艺术文化中一颗光亮的珍珠。如今,顶碗舞表演者越来越少,我们提倡让舞蹈走进课堂,走近年轻的学生,摸索研究出一套系统的教学训练模式,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这种舞蹈上升到另一个新的高度,使它能够散发出更多的余韵,也让更多年轻的舞者能够继承到古老文化中的精髓。这样才能推出更好的舞蹈作品,使舞蹈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四、结语

由于蒙古族与维吾尔族不同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不同的精神依托,形成了两种看似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从而又创造出两种风格不同的民族舞蹈。然而无论表面如何不同,顶碗舞的本质是生命的自我体现,是人类心灵震颤的自然宣泄,这一点是相同的。在漫漫历史中,人类对信仰的渴望和情感的自娱自乐产生了优美的舞蹈。它的产生反映了一定的民俗习惯,以及人们当时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是古老游牧民族人民生活写照的流传。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巨大艺术价值。顶碗舞在一代代舞者中不断传承和发展,说明这一古老的民族舞蹈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它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也体现了人类对生活的一种美的寄语,这种情感是所有人类所共有的,这种共通的情感又为这一舞蹈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得它将人类的精神带至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 乌兰杰. 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18.

2. 董锡久. 缤纷舞蹈文化之路[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22.

3. 彭松,于平. 中国古代舞蹈史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45.

4. 纪兰慰,邱久荣.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28.

5. 罗雄岩.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406.

6. 乌兰杰. 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18.

7. 罗雄岩.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404.

8. 纪兰慰,邱久荣.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74.

9. 王景志. 中华舞蹈志@内蒙古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0. 期刊论文 兼容并蓄因地而异--蒙古族与维吾尔族顶碗舞之比较 - 魅力中国 - 2014(13)

11. 期刊论文 浅谈蒙古族“盅碗舞”的表演特点 - 音乐大观 - 2012(6)

12. 期刊论文 踮足舞蹈的蒙古少女 - 课堂内外(初中版) - 2013(10)

13. 期刊论文 大美蒙古舞 - 魅力中国 - 2013(6)

14. 期刊论文 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魅力中国 - 2014(14)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