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战火中的小英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0:27:52 字数作文
战火中的小英雄字数作文

篇一:战争中的小英雄

抗日战争中的小英雄

中国抗日战争,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指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 日本向中国投降 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 抗日战争纪念馆 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或十五年抗战之说。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这样算,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击日本,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

平洋战争的一部分。最后,日本节节败退,战争以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同盟国胜利而结束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奋战,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最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最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又以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芦沟桥发动的“七〃七事变”为起点,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华北地区,中国的历史由此进入抗日战争阶段。此后,由红军主力改编的第八路军进入华北,抗击日军,南方红军也改编为新四军进入华中战场。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抗日军民经受了严峻考验,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战,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于1945年8月14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冀中冀是河北省的别称,冀中即指河北省的中部平原地区。 扫荡在抗日战争中,由于我抗日军民团结一致,全民皆兵,日本侵略者根本分不清哪是正规军,哪是游击队,哪是老百姓,因此,在进攻我解放区时,采取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妄图把抗日力量铲除净尽,所以叫“扫荡”。我抗日军民则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灵活多变地进行还击,因此叫作“反扫荡”。 游击战争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在党的领导下,许多地方都成立了有武装的组织,称作游击队、独立大队、武工队等等。他们由于人数较少,装备也轻便,因而行动灵活,神出鬼没,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

打完就走等灵活多样的战术,需要时聚零为整,必要时又化整为零,小组作战或单兵作战,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又保存自己的实力,配合正规部队作战,保护地方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碉堡也叫“炮楼”,是建在交通要道和关卡上的军事设施,主要用于打仗时的保护、射击和了望,底层也可住兵员,简单的仅作射击掩体用。一般建在既可杀伤对方,卡住对方前进路径,又隐蔽,不易被对方发现摧毁的地方,多为砖、石、混凝土结构。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

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

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大多是10-15岁的

篇二:在战火中成长

在战火中成长——中国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

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

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

—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消息”树上的小哨兵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是抗

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

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 以沪东临青学校为

主的一部分中小学

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

勉励儿童团员。 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三个小英雄:张

玉芬(左)、牛中才(中)、温三郁(右)

儿童团的主要

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

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篇三:在战火中成长

在战火中成长——中国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

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

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

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

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

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

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

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

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

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

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

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

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

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

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

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

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

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

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

改编成了电视剧。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

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战火中的小英雄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是

抗日战争时期由

中国共产党和爱

国知识分子创办

的儿童艺术团体。 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消息”树上的小哨兵

1937年

8月13日,日本

帝国主义侵犯上

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

篇四:口语交际 抗日战争中的少年小英雄

口语交际: 抗日战争中的少年小英雄

教学目标:

1、借助嘹亮而又雄壮的国歌由此引出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以及“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提出质疑,并通过两组旧照片简要读懂国歌中的含义。

2、认识一些抗日小英雄,以“张嘎”为例了解其英雄事迹,从而读懂小英雄所具备的聪明、勇敢、机智等优秀品质。

3、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以及抗日小英雄的英勇事迹。

4、通过对抗日小英雄英勇事迹的了解,感受小英雄聪明、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认识抗日小英雄的英勇事迹,以及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并能进行讲述。 教学难点:

读懂国歌中的歌词,简要理解中国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述:小朋友们,今天这堂口语交际课,咱们东师南湖校的老师们相聚在201班,将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段中国的历史,并且一起来认识一群可爱而又可敬的小英雄。

1、出示:口语交际主题(这是我们今天口语交际的主题??师生共读)

2、交流:读了口语交际主题的提示语,你知道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哪些话题?

二、重温国歌,引发质疑并读懂歌词含义。

1、师:我们来重温一下嘹亮而又雄壮的国歌吧!

(全体起立,面对国旗唱国歌)

生:(礼毕请坐)说说你唱国歌时的感受!

2、师:我与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你知道咱们国歌的创作缘由吗?今天老师要展示一组老照片,想通过它帮助你们更深的理解国歌的含义:

欣赏照片(一),逐一解说:

①这是日本侵略者来到我们村里扫荡的情景;

②这张照片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用火烧毁了百姓的房屋;

③这是侵略者来到我们的城市,私闯民宅,来抢东西了;

④这是被抢一空后的场面;

⑤这张记录了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后的场面,当场炸死了200多人,这是一名被炸伤的幼童; ⑥ 这张照片上的哥哥从废墟中找到了幸存的妹妹,他们的父母被杀害,房屋被烧毁;

(1)看过老照片,听了老师的解说,你能说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2)师:这些苦难都发生在70多年以前,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和耻辱,小朋友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段历史讲给大家听吗?

(3)点评:小朋友们讲得很好,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表达有顺序;倾听的同学神情专注,听得用心,让老师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情中看到了你们对侵略者的不满与憎恨。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这段历史介绍得更加清楚有序吗?(同桌说,指名说)

(4)师:小朋友们,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我们需要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歌词“??”。

欣赏照片(二),逐一解说:

①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八路军叔叔正在宣誓,我们读一读这六个字“打日本,救中国。”

②这是八路军在进行操练;

③ 这支队伍没有统一的着装,是一支新建的队伍,来自不同的行业,有叔叔,有伯伯,甚至还有一些大爷;

④ 这是阿姨和婶婶们组建的医疗队伍,正运送着医疗器械前往前线救治伤员;

⑤ 这是战壕里的八路军,正与侵略者勇猛作战;

⑥这是后方的大娘和孩子们正在给八路军纳鞋底做军衣;

⑦这是毛泽东同志和战友们正在商量作战计划;

⑧这是我们小朋友的队伍,叫“儿童团”,他们也要帮助八路军抗击敌人的侵略。

(1) 师:小朋友,刚才的老照片里你看到了哪些人?

(板书:叔叔、伯伯、大爷、阿姨、婶婶、大娘、小朋友)

(2)看了这组老照片你想说什么?你又是怎样理解“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3

(4)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抗日战争中的少年小英雄,出示主题:

三、认识小英雄“张嘎”,读懂小英雄聪明、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1、师:上个星期我们一起观看了“小兵张嘎”的电影,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

孩子?课件:张嘎是一个( )的孩子。

张嘎是一个(聪明)、(勇敢)、(机灵)的孩子。

2、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小兵张嘎的电影吧!(拿出你的调查表)

(1)电影中的人物有哪些?

(2)少年英雄谁谁?

(3)你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张嘎很聪敏,很勇敢,很机灵,用上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

3、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的确看到了张嘎是一个聪明、勇敢、机灵的孩子。

四、认识其他抗日小英雄。

1、小朋友,上个星期老师还推荐了许多抗日小英雄的小人书给大家看,我们也来聊一聊(课件)

(1)读一读书名

(2)从书名中我们可以知道哪几位小英雄?

3)《鸡毛信》《芦荡小英雄》《一次伏击战》这三本小人书中的小英雄分别是谁?

2、师:咱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雨来”的故事片段吧!

(1)师读,生边听边看画面;

(2)你觉得“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张嘎是一个聪明、勇敢、机灵的孩子,雨来也是一个( )的孩子。

3、小结: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交流讨论,我们知道了祖国妈妈曾经经历的一些苦难,还知道了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在这中间我们的抗日小英雄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瞧,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啦??

五、揭示“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年”的主题。

1、出示课件:日本递交投降书的照片;

2、读读上面的文字;

3、小朋友们,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你可以去询问八九十岁的爷爷奶奶吧,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正像你们这样大小,他们会把自己经历的苦难讲诉给大家听的。

篇五:抗日战争 小英雄

抗日战争小英雄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大多是10-15岁的孩子,他们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