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褒斜栈道遗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6:37 体裁作文
褒斜栈道遗址体裁作文

篇一:石门栈道

石门栈道

探幽访古西安游(三)

双十退教协 温远坤

3月27日早六点,我们准时出发,探寻位于勉县的三国时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褒河凿建的褒斜栈道遗址、也是“千金一笑”的中国古代美女褒似的故里。

我们的专车到达景区时,一派新建的汉代风格建筑街道,空无一人,这是距汉中市北15公里的河东店镇。我们从景区西门进入,沿河岸是汉代故事群雕,大型且精制,对岸可见废弃的古栈道及褒口瀑布。我们边参观边拍照,一直走到七十年代建的中国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石门大坝。

汉中石门是东汉时期,采用“火烧水激”的办法开凿而成,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可通车的山体隧道,它是褒斜栈道上的一个山洞。褒斜栈道南自褒谷口,北到眉县斜峪关,全长二百三十五公里,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建,历代修复至明清,“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它是在悬崖上凿孔、架木,然后铺路,连成栈道。是古代沟通南北的要道。

现在参观的是在褒斜栈道原址上抬高八十二米修建的石门栈道,原型浓缩了褒斜栈道的石门、驿栈、邮亭、栈桥及栈道的七种构造形式。在石门水库上,山清水秀,颇为壮观的七盘古道。石门大坝下游东岸游客可穿越原有的石门及新建的情人桥。

为了节省时间回程坐电瓶车。

午餐后,我们在回程途中,顺路参观了“马超墓”、“武侯祠”、定军山和“诸葛亮墓”。 “旅游是对美的追求和体验”。

今天在三国故地,我们用双脚丈量石门栈道,用心灵探幽访古。寻访黄土高坡上美的故

事,收获美的影像。

篇二:汉中褒斜栈道和摩崖石刻介绍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汉中褒斜栈道和摩崖石刻介绍

知道石门的人也许并不多,但了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典故的人想必不会少。古褒斜栈道上有一个从厚厚的山岩石壁上凿出的洞,能行车马,那就是石门。

准备去石门的人,往往会惊异于这样一个问题:在没有炸药,甚至黑火药的年代里,人们是怎样从厚达40余米的花岗山岩上穿凿出如此规模通道的?到了石门,对于这个疑问更加觉得惊异,刀劈斧砍吗?不,不可能,那是疯狂的和匪夷所思的答案。据一位朋友介绍说,为了开辟出这个通道,工匠们想出了下面的方法:先用烈火煅烧石壁,待其达到很高的温度以后,突然泼上冷水,石壁就会裂出口子,再将黄豆填入裂缝中,加水,待豆子膨胀发芽,裂缝就会扩大。呵呵,老祖先们果真是用这方法凿出这个大石洞的么?我有些怀疑,但却找不到更加合理的解释,于是,只好由衷地赞叹人类的聪明才智,以及造物主赐予的倔强生命力。

连接石门的栈道有八百余米长,都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修复的,据说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貌。三米长、三尺见方的石条戳进岩壁上提前凿好的窟窿里,每两根石

条间的距离大约有1.5米,在石条间搭好木板,固定,外侧佐以护栏,连上铁链,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就这样修成了。哎,李夫子太白为什么只懂得大发“蜀道难”的感慨呢?老祖宗们为了追求安定与幸福而不惜冒着倾家荡产和生命危险的决心,是多么的惊心动魄和难能可贵啊!不幸的是,奴役与掠夺的魔影始终伴随着他们,桃花源般的梦想果真永远不能成真?

距离石门大约一百余米处,栈道形成一个大拐弯,崖上的石壁突兀而出,悬垂于栈道上方1.5米处。成年人走到这,难免不弯下身子,成大虾状。赶往石门时,脚步匆匆,一笑而过;返回时,对于这般的狭促不免心生疑窦。猛一回头,见那石壁上工工整整地书写着两个大字——平等。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汉中市北50千米 。

门票:30元。

交通:从汉中乘23路河东店下车即可到达。

住宿:住宿不是很方便,但是你1元钱就可以到市内。实际上褒河是一个古老的小镇,并没有说的上好的宾馆,如果你要住宿的话,还是回市内休息,那里的酒店宾馆相对比较好一些。

旅游小贴士

去褒斜栈道的最佳时间是10月左右!据汉中市市志记载,汉中褒斜栈道(石门水库)区域历年10月左右有鸳鸯出现,如果你觉着十一黄金周的人太多,过于喧闹的话,可选择黄金周左右,毕竟现在的的景点人太多了,过于喧闹的话是感觉不到大自然的美妙的!在这个时节来!你还可以碰到有零星细雨的天气,在雾中看着你脚下的一片云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另外您还可以看到雄伟的石门水库,全长30多公里,当然了!您还可以品尝到国宴产品“褒河鱼” 。

景点相关资料

褒斜栈道位于汉中市北面,南起汉中褒谷口,北至眉县斜谷口,是沿褒水、斜水川道依山傍水建成的栈道,它是古代由关中穿越秦岭、巴山通往蜀地的咽喉要道。由褒谷口经留坝县东北,越衙岭山,至眉县西南的斜谷口,全长250公里,是一条很古的通道。其修建渊源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纣时代(公元前 11世纪),后经历代的不断重修,不断毁坏,现仅存一些遗址。褒斜栈道把中国西北和西南连成一片,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有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事说的是: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即秦栈),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

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褒斜道。

褒斜道位于汉中市北50千米,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汉代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与勉县交界处)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褒斜道为秦昭王时所开,当时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以业,多次增修。褒斜道开凿建成,沟通了秦岭南北的联系,加强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公元前206年,刘邦经褒斜道赴汉中就汉王位。

石门在褒斜谷两端。北端为大石门,在眉县;南羰为小石门,在今汉中市北约17千米处。小石门简称石门,大约于战国时期,为修褒斜栈道而凿,后经历代修凿,方告开通。石门洞长13.6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当时施工是采用古代的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是中国最早的人工隧道之一。

摩崖石刻在石门遂道的两壁和石门南褒河两崖上,有汉魏以来历代文人学士留诗题名百余方,通称为“石门石刻”。其中“汉魏十三品”、“李君表”、“石门颂”等最为著名。1969年石门修水库。因石刻在蓄水线下,汉中市将《石市十三品》完整地切割下为。保存于汉中博物馆展出。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褒斜道石门坐落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北17公里的褒河水库内。

褒斜道是古代著名的跨越秦岭的通道,它贯穿秦岭山脉,道的南口是“褒谷”,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北口称“斜谷”,在陕西省眉县,全谷长250公里,统一名为“褒斜道”。褒斜道自战国时就凿石架木,路路续续地修起了栈道,后来又经果历代增修加凿,道才畅通无碍。道的两端有石门,北端名为“大石门”,南端是“小石门”,现在的褒斜道石门是指小石门。

褒斜道石门位于峡谷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褒斜道石门是汉代开凿的,北魏永平二年(509年)重新修建。门洞通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8米,北口高3.75米。石门上雕刻有许多汉魏以来历代名人的留诗题名,统称为石门石刻。1970年因为石门附近要修建褒河水库,所以全部的石刻被转移到了汉中市博物馆,并在那里进行复原、展览。

石门摩崖石刻中保存有大量的题咏,最为著名的是“汉魏十三品”,其中又以东汉建和二年(148年)所刻的《石门颂》最为珍贵。石刻的额题为:“故司隶校尉楗(犍)为杨君颂,汉中太守王升立”,铭文赞颂了杨孟文开通褒斜道石门的事迹;《石门颂》是隶书石刻,书法古朴雄健,堪称汉代书法的珍品。 刻于石门东壁的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的《石门铭》,记载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石门故道的事迹,铭为楷书,王远书写,字体流畅飘逸,秀丽隽永。

石刻中最早的是创立于东汉永平六年(63年)的《鄐君开通褒斜道碑》,记述了汉中郡守鄐君及其部属开通褒斜道的情况,碑的字体界于篆隶之间,十分雄浑古朴。

《衮雪》摩崖

《衮雪》摩崖:原刻在石门南约半里褒河水中一巨石上。此处石多,水浪冲激,状如“衮雪”。高七O厘米,宽一五O厘米,右行横刻隶书“衮雪”两大字,字径四十五厘米,右侧有竖刻隶书“魏王”两小字,传为三国曹操过此触景而书。 曹操一生,曾两次来过汉中,一为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而来;一为二十四年(219年),与刘备争夺汉中而来。清代罗秀书在《褒谷古迹辑略》中对“衮雪”二字评论说:昔

人比魏武(曹操

)为狮子,言其性之好动也。今见其书如此,如见其人矣”!后人又有诗赞之曰:“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顷波”。 景点图片

石门水库

篇三:浅谈褒斜栈道及诗选的美学价值

浅谈褒斜栈道及诗选的美学价值

作者:王汉滨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5期

摘 要:汉中位于陕西西南部,秦岭、巴山之间,崇山峻岭,危峰如林。秦岭高大险峻,巴山群峰并列,古代劳动人民在秦岭、巴山上劈山斩荆,凿岩断壁,利用河谷川道凿石架木,相继修筑了一些栈道,褒斜栈道是修凿最早、保持时间最长的,它沟通了汉中与关中交通的联系,创造了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历史文化名城汉中被誉为“栈道之乡”。从美学视角对褒斜栈道及诗选的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褒斜栈道;诗选;美学价值

登临栈道,寻觅古道遗址,使人思绪万千,仿佛又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开山凿石、架桥修栈的壮观场面和栈道上车马行旅络绎不绝的繁荣景象。褒谷“二十四景”诗形象逼真的描摹,再现了褒谷的神奇景致。我认为诗选中最显著的特点及审美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形象鲜明,联想丰富,善于从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独特瑰丽绚烂的色彩 在《堰口镇珠》中我们看到了“石犀治水”的典故。

云根地脉结珠园,闪烁晶光古堰前。

真似石犀能治水,花村千载浪恬然。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恬适安然的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虎石啸风》中我们听到了西汉高隐郑子真垂钓龙潭的传说。

山君牙爪势峥嵘,高居能数百兽惊。

雾豹何年同柄变,大王风自谷中生。

虎石啸风:褒谷龙潭之东,有一山峰,形如下山猛虎,呈弓腰欲扑呼啸之状;对面山峰又形似大象,皆逼真、威严。相传西汉高隐郑子真垂钓龙潭,见此石似虎且栩栩如生,乃书“石虎”二字于山崖上,为“二十四景”之一。

前两句说:石虎高俊雄伟,形象逼真,高踞在山崖,使百兽惊畏。后两句写深藏在褒谷中的隐士郑子真,什么时候和山君同时隐入深谷的呢?所谓石虎啸风原来是从谷中吹来。

据《汉中府志》载:“玉盆”距褒城县北八里褒水中,乃石生成,不费斧凿,光洁如玉,上有“玉盆”二大字,为褒谷“二十四景”之一。

珍贵的玉盆圆圆地浮在水面,彰显大气,突出了“玉盆”。水流击石,圆润流畅,万里滚滚的褒水像一盆容收,夸张使“玉盆”动感十足。后两联以河神相托,仙人流连突出了褒水和“玉盆”的神奇。以神话传说渲染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褒谷的人杰地灵。

二、语言自然奔放,创造出幽远神奇的意境,用炽烈的情感感染读者

例如《翠屏夕照》。

倒影斜阳景色殊,春岚碧翠映霞朱。

锦屏环列山城外,一幅天然古画图。

翠屏夕照:褒谷南口东岸的翠云屏,夕阳斜照时,晚霞如虹,倒影生辉,与春山绿水交相映射,为“二十四景”之一。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以春岚、碧翠、丹霞来衬托倒影斜阳,后两句抒情。“锦屏环列山城外,一幅天然古画图”仿佛色彩艳丽的丝织屏风,环列在古褒中城外,如锦的天然美景宛若一幅古色的山水画屏。意境开阔,真是诗情并茂,诗中有画,给人以感染。

褒斜栈道遗址

又如《七盘古道》。

褒斜栈道辟奇观,曲曲蛇行蹬七盘。

客到鸡冠石上望,恍疑身在翠云端。

七盘古道:在旧褒城县北的鸡头关北山,即七盘山。原褒斜栈道南端的鸡头关山下,沿褒河经石门通行。

大约隋唐时期改道,由石门以北登山南行,盘峭磷石山,绕褒山涧流,依山临水,蛇行一线。出山拗到山顶共盘旋七回,经鸡头关下山始达褒城,故曰七盘关,为“二十四景”之一。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说:褒斜栈道险峻奇绝,陶鳞石径,蛇行一线,迂回七旋才达鸡冠顶。后两句说:登上鸡冠顶,居高远眺。汉中美景尽收眼底,恍惚身在云头仙境。天外有天,怀疑自己走入了云端、仙境。梦幻般的感觉来自诗的美妙意境。

三、比喻准确、精练、传神,更具艺术魅力

诗歌对褒谷景物的细心观察揣摩,用语准确,比喻生动、传神,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堰口镇珠》的前两联“云根地脉结珠圆,闪烁晶光古堰前”描绘了巨石突起,经百年来激流冲刷己浑圆如珠,洒落在古山河堰前。巨石不但圆而且像具有质量、形态、色泽的宝珠,洒落在堰前,“洒”得如此轻盈,真是神来之笔,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例如《银涛衮雪》。

衮衮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

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倾波。

银涛衮雪: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曾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和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两次来到汉中。登临褒谷故地,一览大好河山。见石门外幽谷深滩中石多浪激、飞流奔泻,银涛作窝,犹如白雪翻滚时,豪情难抑,挥毫即书隶体“衮雪”二字于谷中巨石,以喻褒谷山水之美。飘逸俊挺的字迹,不仅表现了褒谷博大的气势,更显示了魏武帝宽阔的气魄与壮志。

古人为褒扬古迹,固有“银涛衮雪”的诗句,为褒谷“二十四景”之一。

曹操性格豪爽,气度非凡。他不但有盖世之才,纳贤之德,而且善于书法,长于军事,乐于进取。世人久慕其名,久仰其德,赋诗题句,赞颂曹操。

“银涛衮雪”正是清代诗人面对褒谷胜迹,为魏王“衮雪”手笔所吸引,凭吊怀古之中诗兴顿发写景抒怀,褒扬古人。诗句不但对滚滚飞奔的波涛从气势、形态色泽方面作了逼真的描写,而且对魏王妙笔生花的运笔神态及飘逸峻挺的笔力,作了传神的描绘。特别是对魏王豪放的气魄,勇于进取的乐观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

前两句紧扣“衮雪”二字。写出了波涛滚滚,瀑布飞泻,形似白雪翻滚,势如银河泻落的气势。翻滚的浪涛与白雪翻滚的浪涛非常神似,似乎用手都能捧起一样。后两句是对魏王的赞扬、评价。曹操妙笔生花,“衮雪”二字,刚劲峻挺,随浪花飞舞。他乐观进取的精神,犹如滔滔江水勇往直前。

纵观褒斜栈道的雄奇险峻,褒谷“二十四景”诗,真实地再现了汉中的山川风貌。诗风雄奇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既为我们诗歌鉴赏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和资源,又在美的欣赏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正是栈道及诗的美学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刘作忠.褒斜栈道[J].寻根,2006(03):125-126.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宗营中学)

篇四:试论栈道旅游及其开发

试论栈道旅游及其开发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蔡云辉?

[摘 要]栈道旅游开发是一种特殊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正确的资源开发知道思想,坚持特色开发、系统开发、产品开发与市场促销相结合和产品的合理定价的基本原则。认真做好资源发掘、整合与评价,科学制定资源开发规划,做足资源开发的系列文化,并以良好的促销手段和产品质量、消费服务为突破,实现栈道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做大作强栈道旅游品牌。

[关键词] 栈道;旅游 ;开发

栈道(trestle road along cliff):指我国古代先民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古人为了在深山峡谷中通行道路,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棱形的孔穴,孔穴内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这就是栈道。为了防止这些木桩和木板不被雨淋变朽而腐烂,又在栈道的顶端建起房亭(亦称廊亭),被称为“阁”,亦称“栈阁”。相连贯的称呼,就叫栈阁之道。“栈道”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国内专家称其为“与长城、运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杰出建筑”。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栈道为始建于战国时期,其中以沟通关中和巴蜀间交通的陕西境内的褒斜栈道和四川省广元市境内的明月峡、清风峡栈道(古金牛道之重要组成部分)等最为著名。《战国策·秦》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由于古代战火焚烧和历经2000年的风雨蚀毁,古栈道留下的只有斑斑历史痕迹,无不令人扼腕慨叹。

栈道遗迹(址)作为我国古代交通史重要实证材料,述说着昔日沟通天堑的辉煌,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聪明与智慧,是书写在山水之间,峭壁与悬崖之上的中华民族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栈道”久远的历史,以及本身的“奇”“险”,开凿者的巧夺天工,以及附着于栈道崖石之上的历代珍贵摩崖石刻、美丽的传说等,为栈道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内涵。

一、栈道旅游开发的基本现状与局限

1.基本现状:从目前国内旅游开的现状来看,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三种:①资源展示型(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为主);②资源开发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主);③创意+资本型(主体公园类)。旅游资源的产品开发首先受制于旅游资源,同时资源所处地区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等,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存在很大影响。

栈道旅游资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人文旅游资源。从属性上讲,为人文旅游资源;从地理区域分布来讲,基本处于欠发达地区的高山峡谷,或崇山峻岭之中,峭壁悬崖及河流湍急之所;从现有遗存量来讲,经过历史岁月的沧海桑田,大多已成历史烟云(如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境内的明月峡和清风峡栈道,今日唯有崖壁上洞孔犹存),现存遗址遗迹也非常有限;栈道遗址属文物保护范畴,从《国家文物保护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要求出发,其旅游开发在客观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开发模式也基本以“资源展示”型为主(如位于“栈道之乡”的陕西留坝县境内褒水之畔的褒斜栈道之孔雀台、黑羊坝等栈道遗址)。基于上述原因,目前的栈道旅游开发还远远未达到“物尽其用”的资源开发目标。

2.局限:从现有的以栈道旅游资源开为主体的景区(点)来看,无论是广元的明月峡景区,还是汉中的石门(栈道)景区,其资源开发从层次上来讲,处于较低水平,在两大景区内,著者简介:蔡云辉,男(1966.8—),祖籍浙江绍兴,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基本上只是在特定区域内对昔日栈道进行的“复原”再现,同时在景区(点)添加相关摩崖碑刻等。从产品构成体系来讲,目前已有的栈道旅游产品主要局限于“展示”型,产品构成比较单一,游客的旅游活动过程也因此局限于“观光”,缺乏体验型旅游产品。从景区(点)的空间氛围来看,大多较为狭小。以广元的明月峡栈道景区为例,可游览的仿古栈道不足200米(门票15元,含乘船观栈道费),景区内另有部分碑刻等,一般游客30分钟即可结束景区(点)游览。

由于栈道景区(点)大多以山临水,且地处险峻,空间拓展受限,加之景区(点)产品结构单一,因此,就导致资源的价值很高,但产品所带来的附加值不高。单一的产品结构,使游客无法较长时段全面而深刻地体现和感受栈道及栈道文化本身所富有的非凡魅力,只能以观光客身份“走马观花”。而附加值低、产品单一、区位边缘等,又导致产品市场的品牌效益差、深度开发的市场吸引力不足,从而导致此类景区(点)的低水平、单一化、低价值循环。

二、栈道旅游科学开发的举措

栈道旅游的科学开发、全面开发、系统开发不仅是新形势下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多元化旅游需求市场的客观需要。实现栈道旅游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资源开发的“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不断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成为区域旅游的亮点和产品体系中的核心,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基本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灵魂。栈道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种特殊的、市场条件下的不可再生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科学的指导思想是资源开发的根本保障。从资源、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出发,栈道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思想应包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规划为先,政府统筹,区域协调,多方参与,开发与促销并举;以丰富产品体系,完善产品结构,全面提升栈道旅游市场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栈道旅游资源的属性以及新形势下旅游需求市场的发展需求我们,其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特色开发原则;系统开发原则;产品开发与市场促销相结合原则;产品的合理定价原则等。

3.基本模式:①项目开发模式。项目开发模式是指通过对区域内栈道资源的挖掘、遴选、整合与重组,在科学规划基础上,推出区域栈道旅游资源的品牌项目或经典特色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经营,实现栈道特色资源的整体型资本转化和价值增值。这种开发转化模式需做大量的前期项目规划论证工作,但容易使诸多资源系统要素得到全面统筹和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塑造。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资源基础上的项目遴选与包装,以及项目的招商。②运营商开发模式。所谓运营商开发模式,是指通过委托或承包方式,以资源换资本,通过资源经营权的转让,由运营商来进行具体的资源旅游产品开发。这一模式适应了当前中国快速发展的地方经济和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需求,也有利于资源向产品转化的市场运作,且易于操作。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运营商的选择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管城监管。[1]

4.具体措施:栈道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思路,全面统筹,科学规划,系统开发。具体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做好栈道旅游资源的充分发掘、整合与评价,为栈道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良

[2]好的基础条件。“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旅游活动体系构成

[3]所涉及的三大要素之一。”由于旅游资源形成的动态性,构成的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

所在特定区域的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和可创新性等。尤其是栈道旅游资源除了具有具有资源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如区域分布空间的独特性、形成时段的定性、地面存量的有限性、内涵的丰富性等,更需要我们在栈道旅游开发过程中认真做好资源的全面发掘,不仅地面资源依存进行发掘和整理,还要大量借助历史文献、民间乡土资料、以及海外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和发掘。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GIS、GPS、3D技术等进行资源的综

合分析、整合与模拟仿真和历史再现。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趋势,从旅游产品的客观要求出发,按照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动态观察与静态分析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对区域栈道旅游资源做出全面科学的资源评价。

第二,科学制定资源开发规划,为栈道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永续利用创造基础条件。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旅游经济收入的来源,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才能发挥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旅游资源,尤其是栈道旅游资源开发是在特殊地理区段(位)对特殊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一种综合开发。同时它又是一种资源的产品转化过程,是一种经济性技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其资源的产品开发过程中,从区域资源的特点与市场需求出发,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通过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智力资源作用,将开发对象的各种现实和潜在资源极其价值,按照资源特点、属性、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和旅游地发展规律,对开发对象做出全面安排和总体方案的制定。栈道旅游资源规划的制定应注意几个重点环节:①规划制定委托单位的选择应业内高水平、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②全面吃透资源的属性、构成、特点;③资源的现实价值与潜在价值均应充分体现;④投资效益的准确分析;⑤必须注重新科技、新技术在规划中的利用;⑥总规、详规、专项规划等相互匹配。

第三,做足资源文章,充分延伸资源价值的外延与内涵,多元化打造栈道旅游产品。栈道旅游产品开发不仅要注重资源本身做文章,还应就资源所处的特定区域,从自然、人文、民

②风民俗、餐饮娱乐等全方位入手,开发出有资源内在联系的产品系列。同时,应从旅游消费

方式的多元化需求出发,积极进行资源开发模式和开发手段的创新。例如,在栈道旅游开发中,除了通过建仿古栈道,再现昔日栈道的各种形制(标准式、斜架式、无柱空悬式、阁桥式等),仿刻历代相关栈道摩崖、碑石之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做文章:①广泛搜集有关栈道的历史文化资料、遗存物等,建立栈道主题博物馆 ,并通过声光电技术,通过3D影像手段,立体

③而逼真再现昔日栈道雄姿;②创立栈道探秘与科考、栈道文化节、国际栈道考察与学术研究等,

扩大栈道旅游品牌的市场知名度;③ 对栈道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多层次挖掘,打造出系列栈道文化产品,如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音乐、歌舞、纪念品等。同时结合资源特点,开发出供旅游消费者参与、体验型的旅游产品。如有关栈道“石门”的开凿执法——火烧水击,摩崖石刻的雕凿和重走栈道路,探索古代交通,感受自然神秘之旅等,使游人身临其境,感受先民们的智慧与伟大;④对区域内的民间文化与传说,民俗风情等进行充分挖掘,如名人、典故、神话、习俗等通过物质性载体进行充分的特色展现。其中诸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可演绎出系列相关旅游产品;⑤对栈道及其区域内曾出现过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演绎性再现;⑥ 结合栈道区域山水资源特点,打造出有特色的水上和山崖参与性项目。如在栈道典型区域设置有特色的趸船,并依托趸船进行歌舞演出和餐饮娱乐项目的开展。借助栈道区域内的摩崖石刻书法艺术魅力,举办不同层次的旅游书法大赛④,还可利用自然斜坡,对坡面进行平面化处理(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景区内人文历史环境的前提下)后开展现代书法与摩崖旅游项目。此外,还可开辟专门板块,供前来旅游的情侣们书刻自己的爱情宣言与诗文佳作等(收取费用,可根据区位、面积收费);⑦对栈道资源区的宗教文化遗存进行再建和重现,吸引消费者“拜山”、“拜水”、“拜英雄神仙”;⑧围绕栈道资源特点及其内涵,在资源富集区域精心打造具有现代①①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应用“遗产廊道”理论,注重栈道资源集合线性特色的整体打造。栈道资源开发必须坚持“遗产廊道”的开发模式,打破行政地域界限,整合资源,共同开发,才能形成整体品牌优势。在这方面,我们应借鉴2010年8月1日“中国丹霞”“申遗”成功的经验。

②2007年12月完成的《陕西省凤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旅游产品与建设项目规划》之“南岐山—连云栈道景区”规划设计理念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③事实上,有关此类活动的开展,汉中等地已有成功尝试,而且效果良好。如,由中共汉中市汉台区委、汉台区人民政府主办、汉中市博物馆承办,于2008年11月18日至20日在汉中举行的“栈道历史研究与3S技术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等值得借鉴。

④如在汉中栈道景区举办“千人临摹《石门铭》”等大型活动。这样即可扩大景区点市场知名度,还可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11月6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举办的“千人足浴之美”体验活动(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是值得借鉴的。

性与历史性兼具的栈道综合“驿站”,为旅游消费者提供独具特色的栈道餐饮、住宿和娱乐活动项目,使游客“身临其境”,真切感受栈道旅游产品的独特魅力。①

总之,在栈道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围绕“栈道”这一主线,通过其资源的外延与内涵的系统挖掘,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的巧妙利用,通过“拼景成团”的表现手法[4],在旅游资源地空间范围内,进行产品的纵深性或延广性开发,以形成链式产品组合,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创造性地开展栈道旅游产品的促销活动。旅游产品开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产品的价值,即产品被售卖出去,获得投资回报。在当前日益成熟的旅游买方市场条件下,旅游产品的促销,是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又一关键环节。做好这一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点:①进行准确的产品市场定位,科学确定产品目标市场,并就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分级;②多种促销手段同时并用。如直销方式,在目标市场设立产品直销处;委托销售,如以招标方式选择知名旅游产品销售服务商进行产品销售。从手段上可坚持传统销售手段与现代网络销售并举,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产品开发经营企业、媒体等全员参与等。③产品必须合理定价。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要紧密跟踪旅游市场的消费水平,结合市场需求动态,从长远的发展目标出发,科学制定出栈道旅游产品的价格,建立起动态的价格管理体系;④全面建立产品质量与消费服务保障体系,牢固树立“游客是上帝”的理念,以质量和服务来赢得市场,赢得效益。

此外,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投资开发活动,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因此,在栈道旅游资开发过程中,还必须通过在机制和融资渠道上的大胆创新,积极吸引多元资本参与开发,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科学发展的资源开发目的。

参考文献

[1]蔡云辉: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问题,《经济理论研究》,2007(03)。

吴宜进主编:《旅游资源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版,第11页。

[3]李天元主编:《旅游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版,110页。

[4]蔡云辉: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拼景成团”问题,《商场现代化》2006(03)。

通讯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朝阳路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邮编:723000 电话:(0916)2641902;手机: 13991626533

电子信箱: QQ:495813949

[2]

①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一基本理念,充分挖掘资源内涵,让资源特色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篇五:汉中历史

汉中历史

(一) 主要内容

1、 悠久的历史

汉中历代均属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不仅为古城增添了光彩,也在中华民族的史页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依据现有的资料分析,名城建设发展主要有西汉、蜀汉、南宋、清代、近代五个重要时期。

西汉时期的历史遗迹,主要有汉台、拜将坛、饮马池;蜀汉时期的历史遗迹,主要有武侯墓、张良庙等;南宋时期的历史遗迹主要是古城址;清代、外籍客商在汉中修建了许多商业会馆,如两湖会馆、河南会馆、山西会馆等,并形成了许多制作销售的专家街巷,如碗铺街、丁字街、伞铺街等;另外,还有许多民居街巷、庭院,如窦家巷、山西会馆巷、康家花园、吴家花园、陈翰林庭院等,至今仍保留着传统风貌;近代,1927年,中共陕南特委在汉中成立,古汉台是陕南特委书记陈浅伦居住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1932年冬,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路过汉中,召开了著名的小河口会议。

1933年,经中共地下党员武志平和爱国人士杜斌丞先生的努力,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17路军在汉中山西会馆巷康家花园达成了“互不侵犯,共同反蒋”的协定,并建立了三条由汉中城通往川北红军总部的秘密红色交通线,现伞铺街禹王宫(7号)即为陕南红色交通线联络站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确定了非沦陷区的三个重点城市——昆明、重庆、汉中作为战略基地,以便统一布置指挥抗战。汉中当时又是第五战区行营所在地,李宗仁为汉中行营总司令,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川、陕、鄂区司令祝绍周就住在汉中。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等均在汉中有过活动。由于东北和华北相继被日军占领,高等学府纷纷南迁,在汉中组成了西北联合大学,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汉中市历史文物遗存丰富。1950年在城西南6公里处发现的龙岗遗址,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和具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特点的古人类生产工具,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广,居国内首位。近年来,又在毗及市郊的武乡、褒河、龙江等地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著名的西汉三遗址——饮马池、古汉台、拜将台,我省最早的水利工程——山河堰,东汉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均分布在城区和近郊区。此外,以古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延伸,形成了放射散布群落。

东:张骞墓、李固墓、蔡伦墓。

西:武侯墓、武侯祠、马超墓、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灵崖寺等。

南:圣水寺、小南海。

北:褒斜栈道遗址、褒姒故里。

这数十处名胜古迹组成了系统完整的人文景观,反映了汉中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其特点主要是:

① 反映汉代史实的数量多而密集。

② 以古城为中心向外形成一个汉代古迹群。

③ 市区内汉代古迹(如古建筑、古园林)遗留很少,只是古迹的具体位置尚能考证。

3、恢弘的城市规模和基本完好的旧城格局

汉中古城始建于战国,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为史料记载全国最早筑城者之一,今天

的汉中城并非故城,曾三筑两迁。首次筑城为秦历公二十六年(前451年),此城在今汉中市东北二里新桥至陈家营一带,规模无考。公元前206年刘邦为汉王时,对当时的城池进行了扩充,当时“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内有小城,南凭津流,北结环雉,金镛漆井,皆汉所筑。 汉以后,历代还有多次修城之举,城址无较大变动。隋唐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历经1063年的汉中城第一次迁徙,在原城西择址第二次修筑,城址南临汉水,距汉水一百米,新城定址后,历经唐、五代、宋朝早期共597年,城址无变化。

汉中城第二次迁徙,即第三次修筑为宋朝嘉定二年,从原址迁往现址,至此即现汉中城址。 宋代以后,明、清两代对城池进行了多次维修和扩建,明洪武三年,知府费震又在宋城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建。这次修筑,基本奠定了今汉中城区的格局,即南北、东西主要街道形成垂直相交的中轴线,其它街巷与此平行,构成井田方格式的街区网。

汉中城墙,始于南宋,先是土城墙,明时两面砌砖为衣,清朝中期增修城垛、炮台及城楼。城墙高10米,上宽5米,基宽为11.5米,城上周长4120米,基外沿周长5592米,为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各方有门均定名石刻镶于城门的上方,东曰“朝阳”,西曰“振武”,南曰“望江”,北曰“拱晨”。其城墙布局独特,东、北、西互为垂直,唯有南面城墙成三角状,与汉江流向基本一致。

清代除沿用明城墙作防御外,还在商业繁荣的东关地区修筑围城,谓之“土城”,并与府城相连,均引山河堰水入护城河,构成了城外有城的特殊形制。

时至今日,古城墙虽已拆除,但位置界线基本清楚,古城的布局结构基本上仍保持传统的方格式布局。一些古老的行店大院及道路状况,至今仍保存完好。反映着城市专业街区特色的伞铺街、碗铺街、皮坊街等等,现今仍沿称其名,民居街巷、庭院,尚有许多仍保留着传统风貌。

4、众多的风景名胜

汉中市位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的汉中盆地中部。

在城市的北部有自然景观奇丽的天台山,山势险峻,景色奇特,林木茂盛,鸟语花香,泉水淙淙,山上布局乃至景点的命名均与东岳泰山相似,故有“小泰山”,“陕南第一名山”之称。还有宗教及旅游胜地哑姑山,集险奇秀为一体,引人入胜。

市域内江河渠道纵横、水库遍布,古护城河即引褒河水作水源,形成了相互连贯的天然与人工水系,增添了城市的景色。

5、浓厚地方特色的民居及民俗文化

由于汉中地处我国南北分界处,其民居兼有南北特色。其平面布局多为四合院形式,平面一般为窄长方形,院落少则两进,多则三进、四进,户与户之间有山墙,前有门楼,每进院落有上房,两侧为厦房,上房一侧有一窄道通向后院,院落大的有几十平方米,小的则只有一个多平方米,地面有水口、呈方形,里面铺以卵石。

民居建筑一般为砖木或土木结构,青砖青瓦,木梁木椽,大坡屋顶,阴瓦直接放椽上,明瓦覆其上。由于当地气候较热且又潮湿,为了通风、隔热,一般都有阁楼,阁楼有高有低,高者可以上人,低者可以贮藏东西。一进门或二进门处,有照壁。门楼的木雕、砖雕、工艺精湛,门窗图案别具一格,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中地处陕南,离四川较近,其民俗习惯表现和关中地区不全相同。古代,冠、婚、丧、

祭都有传统的习惯和表现形式。如冠礼,15岁就戴礼冠,一般在元旦拜宾开始。成婚一般分四步:问名、纳征、请期、亲迎。由于汉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物产极为丰富,南方、北方农副产品兼有,地方小吃,如浆水面、大米面皮、粉皮等别具一格。

汉中传统戏曲种类很多,有京剧、秦腔、汉剧、歌剧、话剧、汉调桄桄,汉中曲子、相声等。清代和民国先后有数十个专业班社在城镇演出。较有地方特色的汉剧,清咸丰年间传入汉中,以后演变成两大流派,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语言风趣,表演细腻。

龙灯社火,流行于全市的形式有:跑旱船、狮子舞、跑竹马、龙灯舞、社火(分高跷、芯子),逢年过节开展演出活动,解放后又增加了秧歌舞和腰鼓雾等。

民谣:近似顺口溜,生动有趣,易传易记,鼓动性强,在全市普遍流行,内容有劳动、生活、爱情、时政、儿歌等。

汉中茶馆较多,分布在街头巷尾,漫步汉中古巷,常见茶馆酒肆中人们成聚,品茶听评书或高谈阔论,乡间有纠纷时,常约有威望之人去茶馆或社庙论理。理屈者常为理直者挂红布,燃爆竹以平息,有古人负荆之意

(二) 主要特色

汉中是西汉王朝的发祥地,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时期内,出现在汉中的名人轶事举不胜举,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被封为龙亭侯,封地就在汉中以东洋县龙亭镇,现有墓供后人凭吊;“开通西域第一人”、闻名中外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生在汉中,葬在汉中;生在隆中著名的军事家,作为智慧的象征者——诸葛亮也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下;位于市区以北,举世闻名的褒斜栈道石门以及摩崖石刻,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其中精品——汉魏十三品书法水平较高,位于东关净明寺之内的古东塔在《大英百科全书》中也有记载。

据此,汉中之所以在全国乃至世界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主要在其“汉史”、“汉文化”、“汉水之源”,因而名城保护规划中应突出“汉”,充分体现“汉”的特色。

游汉中

绿色汉中游

1、小南海——南湖——红寺湖

2、圣水寺——南沙河——桔园——张骞墓

3、枣园湖(鹿龄寺)——午子山——茶园——七星湖

4、天台森林公园——宗营花卉基地——石门风景区

5、褒河漂流——张良庙——紫柏山

6、汉江源头——卧云山庄——天湖——牢固关森林公园

7、灵崖寺——八渡河旅游带——五龙洞森林公园

8、龙岗寺——黎坪森林公园

珍稀动物观赏游

1、朱鹮保护区(站)——长青自然保护区——佛坪自然保护区

2、城固古楼坝——鸟山

宗教文化游

1、古汉台——哑姑山——天台山

2、小南海——圣水寺——地母庙

3、鹿龄寺——午子山——太白洞

4、古汉台——石门遗址——灵崖寺(郙阁颂)——成县(西狭颂)

三国遗迹游

1、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虎头桥

2、石门栈道——武侯墓——定军山——马超墓(祠)——武侯祠——古阳平关

3、石门栈道——寒溪夜涨碑——张良庙

以汉中市汉台区为中心形成四条旅游线路

东 线

张骞墓——桔园——宝山遗址——智果寺藏经楼——朱鹮保护站——蔡伦墓——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安方向

````````````````````````````````

张骞墓——桔园——宝山遗址——午子山森林公园——七星湖——樱桃沟——茶园观光——安康——湖北

西 线

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古战场——灵崖寺——五龙洞国家级森林公园——卧云山庄——汉江源头——广元方向——九寨沟

南 线

小南海——南湖——红寺湖风景区——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原牧场——诺水河风景区——巴中地区

北 线

天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褒河石门风景区——古栈道——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高山草甸——嘉陵江源头——太白山森林公园——宝鸡方向

拜将台

拜将坛亦称拜将台,位于汉中石城南门外。南环中路南侧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7840平方米,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西碑阳刻“韩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两碑相望,更为古坛增添色彩。北台上建有一亭,顶部是斜山式。斗拱飞檐翘角,下边枋檩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苏式彩画。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安放于拜将台的汉中世纪大中,重达11吨,属中国西北最大的铜钟,其声宏亮,气势壮观,与拜将台相应交辉。

行知提示:

1、门票:2元

2、撞世纪大钟:5元(撞钟券附世纪大中铭文,可了解汉中悠久历史以及今天的发展) 褒斜栈道

褒斜道因南口名“褒谷”(位于汉中市城北),北口名“斜谷”(在眉县),沿谷成道而得名。它是我国古代横跨秦岭,连接关中、巴蜀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又叫阁道。由褒谷口经留坝县东北,越衙岭山,至眉县西南的斜谷口,全长250公里,是一条很古的通道。古书称:“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至唐宋褒斜道是兵家行军必经之路,同时又是商旅的要道。巴蜀的物产,通过栈道运抵关中。唐在褒斜道上建了11个驿站。唐宋以后,由于连云栈道的畅通,褒斜道逐渐衰落。

褒斜道地处秦岭深处,在崇山峻岭之中。水流湍急,树密草深,开凿极为困难。从现存的遗迹看来,铁器的出现方使褒道斜道的开凿成为可能。始建褒道时,火药尚未发明,“石坚不受斧凿”,人们只好采用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施工方法是:先用火烧石面,待石温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激冲,热石受冷裂肃。“遇大石塞路,则所锤碎而通之;遇峭壁悬崖,则在崖壁上凿孔,架横木,上复木板,钳钉以通之;遇沟险涧,则石栏以通之。”楼阁的建造,大多是在崖壁上凿成30公分见方、50公分深的孔洞,洞中插木柱、石柱,分上、中、下三排,上排铺板成路、下排支木为梁。榫卯结合,远望如空中悬阁。有的仅安横梁,没有立柱,即《水经注》中所说的“干梁无柱式”,多用于危险难以施工的地方。 另有“逢水架桥”的桥道。为水中埋没木柱,木柱底端牢牢插入预先凿成的石基孔洞中,上设梁木,再铺木板,即“梁柱桥”。这种建筑形式迄今为沿褒斜道而居的群众架桥时所采用。修筑褒斜道的木材是沿途就地取材,这为建道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

古褒斜道的走向为由今汉中褒城北入秦岭,溯褒河而上,经马道、武关,抵留坝县江口镇,再沿红崖河入太白县王家塄、白云,横穿太白县而东,达五里坡源头。东下五里坡入斜谷。经桃川、莺鸽嘴到眉县斜峪关。

褒斜道的开凿建成,加强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巴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它的开凿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与才能,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