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小鹦鹉鱼怎么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8:34:39 字数作文
小鹦鹉鱼怎么养字数作文

篇一:如何养好鹦鹉鱼和鹦鹉鱼胆小的问题

浅谈鹦鹉鱼变白长黑斑和胆小的问题!(转) [复制链接]

一变白的原因。

其一,换水的次数: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4小时内,颜色

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

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所以,一般2-3天换一次水,一次换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

色。

其二,温度: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

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水温维

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

死亡。

其三,光照强度:鹦鹉对光线较敏感。需要定时、定量给

与强光照射。每天保持1-2小时的强光照射,.之后要让其在较暗的环境里度过一天中的其他时间。切记:灯光照射

时间不宜太长,关灯后要使鱼缸的环境一直保持比较昏暗。这样,一旦再有灯光的时候,你会发现鹦鹉比以前红了很

多。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

然后关灯。如果房间光线较充足,就要在灯光照射后,适

当遮挡房间里的光线,使鱼缸处在昏暗的状态。(每天光

照的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

其四,光色:换成发红光的灯管,可以充分显现鱼的红色

有利于忧色,普通荧光灯会使鱼的颜色看上去发青发白。

其五,你也可能曾经发现,鱼刚到你的缸里的头几天会有

一些褪色,那是因为不适应。随着它们适应能力的增强,

会逐渐好起来。所以,不要让他们受惊吓,是解决退色问

题的又一经验之谈。

其六,保持充足的氧气,因为血鹦鹉先天有嘴部愈合的情

况(尤其是特A级和A级的血鹦鹉),在引入水流经过鳃

部以供呼吸所需的能力上就少了一半。因此,鳃部的呼吸

作用成了明显的“致命伤”!一旦鳃部受伤或是吸取氧气

的过程不顺逐,会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理健康。

所以尽量保证血鹦鹉的高氧气供给~

也因此,饲养血鹦鹉时需要较其他的鱼类多了维持更优良

的水质和提供充足的氧气。尤其是降低水中的溶解的养分,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和引起鳃部疾病,维持鳃部细胞能有效

地吸引氧气的能力,相形之下变得相当地重要。

其七,加盐(工业盐,千万不可用含碘食盐,损伤鱼的呼

吸系统,这是鹦鹉的致命问题),计算缸内水重量,调节

含盐浓度为0.3~0.6%,勿超0.8%,杀菌防病,换水时

补加保持!

其八,禁止让鹦鹉受到惊吓,平时需小心翼翼,否则鱼变

白或长黑斑。

二,关于鹦鹉鱼长黑斑的问题

鹦鹉鱼为什么长黑

饲养鹦鹉鱼需要弱性且硬度较低的水。

鹦鹉鱼变黑和出现黑斑有几种可能:

鹦鹉鱼受到惊吓也会出现黑斑,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鹦鹉喜欢老水,如果刚换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水质不

适的原困。

一般水质不好才应该换水,水质不适的话应该马上把水换

了,重新调节好水质,水质要与以前相似

3 红鹦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但过一段时间

后会减褪。我以前的一条也是这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因为鹦鹉鱼是由慈鲷科鱼杂交出来的,在小时候出现黑

斑并不出奇。)

在这时期要多注意水质和饲料,想红鹦鹉色彩更美,多喂

养点虾或宝增红这样的增红饲料。

三,鹦鹉胆小的问题

鹦鹉的另一问题就是老聚在缸的一角,人一过来就乱窜,

是由于它们还没适应新环境。鹦鹉天生胆小、爱扎堆,有

时还会脱鳞,一是鱼有病了,但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这种

鱼胆子比较小,爱乱撞造成的。所以饲养中应注意5点:

1/可以喂之前先开灯,开灯五分钟后,等所有鱼都适应了,慢慢胆子大了,再喂食。时间长了,形成条件反射,一开灯鹦鹉就会自己过来。

2/一天喂一次,形成规律,每次喂食前,鱼儿感到饥饿了,他们就不得不出来找食物。有人会说,鱼不多喂,是不是

影响生长速度?首先,饿一些不会有问题,到是吃得多反

而容易生病。你设想一下自然界,鱼一天到晚要寻找食物,而且往往是弱肉强食,中小型鱼吃的少是很自然的。另外,在鱼缸中饲养观赏鱼,目的是观赏,而不是养大了再销售,所以鱼儿常有三分饥,是使其处于健康状态的要素。

3/别惊吓,接近鱼缸时,慢一点,鱼在缸里,看到人影就

跑,故靠近鱼缸前别让人影晃到鱼缸。投喂食物时,在缸

前呆一会儿,在其状态稳定时,轻轻拍一拍缸,训练一段

时间,就好了。

4/如果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可以准备点颗粒饲料(当然干

虾更好),和其他饵料一起放。颗粒饲料比较小,一时半

会儿大鱼吃不完,鹦鹉就能抢到了。而且颗粒饲料具有增

色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鹦鹉不褪色。

5/混养一些胆子大,不怕人的鱼,如:地图等,在别的鱼

的带动下,它们就会跑出来抢食甚至追逐别的鱼。

老水,硝化菌,抽水泵与循环的辩证

----养鱼心得之八

---鱼融水

当今养鱼讲究生态。其实,中国传统鱼经中许多常识涵盖了生态的说法。小时侯养金鱼,从前辈学来水的变化,讲来供大家玩味:

水不流动,阳光太多或无光照藻类会大量滋生,水冒泡,发绿其中绿色棉状物为水华,这种水叫绿水。待这种水仍不加循环,流动就变成了回清水。这时,藻类仍大量滋生,直到将水中氧气耗尽。于是藻类

篇二:鹦鹉鱼饲养的五个小技巧

鹦鹉鱼饲养的五个小技巧

1.水温的控制(就是保持水温)

重点:适合鹦鹉鱼饲养的温度在25-27度之间。

鹦鹉鱼对温度是相当“敏感”,这样讲并不是说鹦鹉鱼本身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差,而是因为在水温偏低或者水温变动非常剧烈的环境下,鹦鹉鱼会因为生理反应而退色,长时间下去会慢漫失去鲜红体色,严重的情况会使鹦鹉鱼出现黑色的条纹、斑纹等杂色情况,一句话:保持好水温就是胜利!在寒冷的冬天或换季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高品质的加热棒做保证。

2.选择优质的饲料

优质的观赏鱼鱼饲料,对于水族玩家是很重要的!饲养任何宠物都如此,吃的好,身体就壮,自然就健康。要想让自己血鹦鹉爱鱼保持鲜亮迷人的红色,投喂的饲料很关键。目前市场一般出售的出售血鹦鹉专用饲料很多,都打着增色的旗号,各类繁多!这些饲料中无一例外的都加入了增红的成分,使用过程中只要直接投喂就可以,坚持一段时间观察对血鹦鹉鱼体色维持的效果。这些鹦鹉鱼饲料的价格从十几块钱至几十块钱不等,经过长期实验便宜的增红饲料一般效果不好,建议鱼友们购买40-50元的饲料,买前比比看,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毕竟大量的饲养鹦鹉鱼会消耗大量的饲料。除了选择优质的鹦鹉鱼饲料外,在饲养过程中还可以定期加喂一些风干虾,因为虾的本身含有较丰富的“虾红素”,“虾红素”可以增强鹦鹉鱼的体色。

3. 保持饲养水质的清洁

养鱼先养水,这是每一位鱼友都知道、且必需要做到的!干净、清洁的水质是鹦鹉鱼健康保证(对所有鱼类来说都如此),饲养环境的水体中容易产生多种细菌,这些细菌常会引起血鹦鹉鱼及其它鱼类腮部和肠胃的疾病,清理鱼缸里的粪便胜于日常维护工作,这个不能偷懒。一般情况下可每隔3、4天就要对缸底的粪便进行必要的清理,并适量换水,添加硝化细菌

4.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对于鱼缸中鱼只的饲养密度问题,鱼友们一直都在讨论,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算法,总体来说,只要你看着舒服,鱼也舒服就好!饲养的数目不宜过多,血鹦鹉属于一种活泼好动的鱼,并且非常喜欢在鱼缸中追逐,因此为鹦鹉营造一个宽松空间是非常重要,举个例子,60厘米的鱼缸,一般养殖20只以内比较理想。

5. 尽量避免复杂造景

6. 对于饲养鹦鹉鱼来说,裸缸是优先选择的,因为血鹦鹉鱼生行活跃,喜欢上窜下跳,而且鹦鹉鱼冲撞力是不能小视的。因此如果对鱼缸进行造景的话,一是容易遭到破坏,二是不利于粪便的清理,所以祼缸是首选。

以上几点小窍门希望对热爱鹦鹉鱼的鱼友们有所帮助!感谢大家对德记水族的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为鱼友们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篇三:鹦鹉鱼怎么养

鹦鹉鱼怎么养 鹦鹉鱼的常见病 红鹦鹉鱼的饲养和价格

血鹦鹉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由于血鹦鹉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靠水流与鳃部交换氧气的能力较其父本与母本及其它鱼类就差得多了。因此,饲养血鹦鹉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血鹦鹉对温度适应性较 强,在20℃~30℃的水温中能自由生活。但是血鹦鹉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5℃~28℃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温差不宜超过0.5℃。血鹦鹉食性杂,人工饵料、薄片、颗粒、红虫、丰年虾、水虱等几乎什么都吃,而且相当贪吃,因此要养活血鹦鹉很容易,要养出体质健壮、体色艳的血鹦鹉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最好选用专门为血鹦鹉配制的人工饵料,这种添加了虾红素和D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血鹦鹉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 鹦鹉鱼相对来说比较皮实、好养。饲养时注意水温调节,如果饲养数量较多建议用充氧泵。

一、鹦鹉鱼怎么养

饲养鹦鹉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温度:

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

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

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

(1)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2)饲料要用增红饲料。“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3)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会不吃。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另外,要经常更换饲料的品牌,不能只喂一种。

(4)有人喂活虾、丰年虾当然很好啦,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些,但也要注意消毒,剪除活虾头上的硬剌,以免伤害鹦鹉。

4、注意光线:

鹦鹉对光线较敏感。需要定时、定量给与强光照射。每天保持1-2小时的强光照射,之后要让其在较暗的环境里度过一天中的其他时间。

房间里比较明亮,没有灯光,光线是足够的。但光线长期保持一样,也会使鹦鹉颜色变淡。即:给予定时、定量灯光照射而不是仅仅靠自然光。切记:灯光照射时间不宜太长,关灯后要使鱼缸的环境一直保持比较昏暗。这样,一旦再有灯光的时候,你会发现鹦鹉比以前红了很多。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然后关灯。如果房间光线较充足,就要在灯光照射后,适当遮挡房间里的光线,使鱼缸处在昏暗的状态。

5、光色:

有的鱼缸的灯是白色灯,可以换成发红光的灯管。换成发红光的灯管,可以充分显现鱼的红色,普通荧光灯会使鱼的颜色看上去发青。

6、环境:

鱼刚到你的缸里的头几天会有一些褪色,那是因为不适应。随着它们适应能力的增强,会逐渐好起来。所以,不要让他们受惊吓,是解决退色问题的又一经验之谈。

另外,鹦鹉如果颜色变浅超过三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颜色的程度。

二、鹦鹉鱼的常见病

1、白点病

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2、出血性腐烂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2)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15~30分钟。在病鱼箱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发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3、水霉病

是霉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传染途径:水蚤、病鱼。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反之,即刻可以发病。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鱼卵更易感染。

(2)治疗:

小鹦鹉鱼怎么养

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4、轮虫病

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2)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三、红鹦鹉鱼的饲养和价格

家养红鹦鹉鱼大的15厘米左右200元每条

小的大约12厘米左右150元每条

而红鹦鹉鱼的饲养可以参照前面的饲养方法。

小结:希望大家看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够明白鹦鹉鱼怎么养,了解鹦鹉鱼的常见病,同时对红鹦鹉鱼的饲养和价格也有一定的认识。

金龙鱼的基本疾病与治疗方案!分享~ [复制链接]

蒙眼这种疾病可引起眼睛受伤。症状: 最初,一只眼睛可能会出现混浊,然后霉点,如果膜是悬在。最终,眼睛有可能会发生膨胀,并获得覆盖着蓝白色的异物,如果龙鱼在这个阶段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或死亡。治疗方法:

在初始阶段中,换1/3的水,应加入的盐。水的温度应提高到30-33°C(86-91°F)。 观察龙鱼2天。

如果条件改善时,水应每三天更换一次(1/4的水),可以加入更多的盐,直到完全恢复。 在中间阶段,可能需要药物,以治疗的条件;这种药物都会有自己的使用方法,必须遵循适当用量进行治疗。如果肿胀消退,停止或减少药物。

如果有霉点的龙鱼的眼睛恢复可能需要三至五个月。恢复后,眼睛会显得更小,但他们应该在他们的正常大小。

什么是下拉眼,你怎么能阻止它吗? 要开始了,我想在下降,映入眼帘的是不是一种疾病,因为它不能传播或捕获。落眼的条件,导致龙鱼的眼睛往下看。有些龙鱼得到很轻的,如的眼睛稍微倾斜,

同时也有一些非常极端的情况下的眼睛看起来好像会掉出来

目前还没有什么可以预防或治愈的方案。唯一的“治疗”是把你的龙鱼在一个巨大的池塘,但这个过程还没有被证实,可能无法正常恢复,考虑到野生龙鱼也都不掉眼。也有人说,浮动的乒乓球在你的缸内将解决您的龙鱼他们会抬头看。但是,您的龙鱼会只会10秒对球感兴趣,然后回去做什么它总是它甚至可能是危险的,如果你有一个大的龙鱼,可以吞下乒乓球。总之,截至目前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龙鱼最易落眼吗?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因此,这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治愈的方法,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我们确实有很多的理论。 下面列出了最常见的误区及怎样形成的。

1、多余的脂肪所造成的。

2、是由头部外伤。

3、是缸内水反射的结果。

4、强光照射引起的。

5、的龙鱼低头的结果。

6、是由遗传造成的。

含义:

1、是由吃太多高脂肪的食物,如长吃金鱼的龙鱼。其结果是,脂肪积聚的眼睛后面并把它推从而使之发生。

D2、是由于由龙鱼击中水族箱太硬的两侧。

3、是由于由水族箱反射光。龙鱼的眼睛和光的反射原因。

4、是造成强烈的灯光。困扰龙鱼的光,因此看在不同的方向。

5、造成由龙鱼向下看。不论原因(食品等),当龙鱼看起来,它开始习惯这种行为,这种行为最终成为永久性的,因此它的发展。

6、是由遗传造成的。

什么不有意义吗?

1、是由脂肪的食物,那么为什么只有一些龙鱼得呢?为什么我们不能防止饲养瘦的食物,如果它是由多余的脂肪堆积呢?

2、是由头部外伤引起的,那么为什么会亚洲龙鱼是不容易发展,而不是银龙鱼?为什么野生的不容易发生?

3、进入眼内的光线反射所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不能是简单地关闭所有的灯,不要让任何光线的龙鱼治愈呢?

4、是造成龙鱼在不同的方向灯,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只是治愈它关闭所有的灯,同时封闭鱼缸进行治疗呢?

5、向下看,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只是采取了各方面的因素,使它不向下或少向下呢?

6、由遗传引起的,是什么让大多数,银龙鱼得,而只有一些特定的亚洲龙鱼能够得呢? 情理之中的事情吗?

1、当你想想看,当人类发胖,他们变得越来越大,笨重。如果龙鱼以同样的方式,那么有可能是身材肥胖,从而推动他们后面的眼睛。

2、通过电影推广,有人被击中的后脑勺,他们的眼睛来蹦出来,所以这也可能适用于一个龙鱼,龙鱼的鱼缸玻璃。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银龙鱼和澳洲龙鱼的人更容易比亚洲龙鱼得。考虑这样一个事实,银龙鱼和澳洲龙鱼是水性杨花的龙鱼,他们感到害怕(这是经常),并不奇怪,如果他们碰在水族箱的旁边时,而亚洲龙鱼是较为平静,不容易到惊吓,因此这个行为上的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亚洲龙鱼是不容易得。,非洲龙鱼是最平静的龙鱼这意味着,他们将很少碰到的水族箱,因此,他们很少有头部外伤。

3、灯是有害的,特别是对肉眼。如果人类的眼睛可以轻伤害,龙鱼的眼睛也可能是相同的。

4、您可以阻止你的眼睛或其他地方的东西是拍摄时在你的眼睛移动,这是一个基本的反应。龙鱼有没有什么可以保护他们的眼睛,所以他们会到别处寻找。

5、人类的习惯和鱼相同。如果我们开始没精打采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么我们将成为习惯了,可以说是相同的龙鱼也会低头。

6、遗传学可以解释为什么银龙鱼是很容易的,黑色龙鱼几乎无影响,即使他们有密切的关系。这也证明了为什么你不能预防或治疗。

寄生虫 大多数这些寄生虫被龙鱼的食物传染给龙鱼,这两种寄生虫,最常见的影响龙鱼的鱼虱,锚虫,鱼虱 鱼虱约3-5毫米长,肉眼可以看出,与外部机构。他们有一个扁平体和一个嘴有一个针状结构。所述针状结构用于吸出导致鱼失去光泽,同时也造成鱼的不舒服体液;鱼可能刮去水族箱或基板侧的在为了缓解不适。锚虫蠕虫:头是分叉的,它吸收的营养物质,蠕虫的长度约1厘米。锚虫主要发现周围的散热片或鱼的身体内,受影响的地区往往是红色和肿胀有血迹,衰减可能会发生在受影响的地区,如果不及时治疗鱼。受影响的鱼可能会出现烦躁,可能对双方的水族箱刮,擦,它也可能失去它的胃口。

治疗方法: 用硫酸铜药物,前面提到的可以被杀死寄生虫。鱼虱也被淘汰保持在浓盐溶液的龙鱼,在此浸泡,增加氧气含量应在水族箱中。

1、加入盐和水的温度提高到32-34°C(90-93°F);肯定还会增加水的氧含量。

2、换1/4的水,每3~4天,一定要和水族箱中的水稳定水温的温度。

3、添加硫酸铜的药物的水

“红点”的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被视为一个绝症,它主要是影响年轻的鱼。症状: 红点发生在身体的腰背部。红点的早期阶段形成和发展肿胀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如果不接受治疗鱼会慢慢腐烂死亡。

治疗方法: 水的温度提高到36°C(97°F),并添加适当的药物为好。

烂鳃病, 这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是由肉眼无法看到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隐藏在鳃吸吸收龙鱼的营养,这些寄生虫的细胞繁殖在25°C(77°F)。

篇四:血鹦鹉如何饲养

血鹦鹉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由于血鹦鹉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靠水流与鳃部交换氧气的能力较其父本与母本及其它鱼类就差得多了。因此,饲养血鹦鹉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血鹦鹉对温度适应性较 强,在20℃~30℃的水温中能自由生活。但是血鹦鹉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5℃~28℃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温差不宜超过0.5℃。血鹦鹉食性杂,人工饵料、薄片、颗粒、红虫、丰年虾、水虱等几乎什么都吃,而且相当贪吃,因此要养活血鹦鹉很容易,要养出体质健壮、体色艳的血鹦鹉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定期投喂鲜活的小虾、小鱼,最好选用专门为血鹦鹉配制的人工饵料,这种添加了虾红素和D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血鹦鹉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

鹦鹉鱼相对来说比较皮实、好养。饲养时注意水温调节,如果饲养数量较多建议用充氧泵。

鹦鹉鱼身体强壮,病痛少,所以想养活他们非常的容易,按照步骤来照做就行了

1、一个适合的空间:就拿80*40*50的缸来说吧,可以养12到15条

2、裸缸:鱼缸里底沙啊,水草啊,装饰物啊什么东西都不放,当然,放也不是不行,只是不便于清洗,所以个人认为最好是裸缸

3、要有一个良好的过滤系统:80*40*50的鱼缸一个25瓦的三合一过滤器就足够了,30块钱左右,24小时开着,不用怕浪费电,用不了多少电的,给你算算:0.025*24=0.6,意思就是说一天24小时开着也就只用0.6度电而已,不知道你那多少钱一度电,反正我这就4毛多,所以咯~~

4、充足的光照:所谓充足的光照可千万别误会了,一天有3到4个小时的光照就已经是充足的光照了,光照过多水会很容易变绿,变浑,而且鹦鹉鱼的颜色会变白

5、定时定量喂食:鱼饲料最好卖些大厂的,质量好些,不容易污染水质,一般一罐300克的饲料价钱在三十块钱左右这样就可以了,要那种有增色效果的,一天喂两次,一次3分钟内吃完,吃不完的及时捞出,否折会影响水质的

6、定时换水:夏天三到五天换掉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水,冬天可以适当延长些,一周换一次就行了,水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的是,水里含有对鱼有害的氯气,所以,换进去的水一定要困过的,也就是把水打出来后静置2两天以上,能够让太阳暴晒更好,这样的水才是安全的,才能使用,还有就是,换水时,新水和老水的水温要一致,温差不能超过2度

7、保证水温的恒定:鹦鹉鱼是热带鱼,所以冷天必须用恒温棒给水加温,通常冷天一直把水温保持在22到24度左右就行了,太高了耗电,太低了对鱼不好

8、尽量给鹦鹉鱼营造出一种深色调的环境,比如:背景纸尽量选深色的,如果是裸缸,就在鱼缸下面垫一层红色或是深色的东西,报纸也行塑料袋也行,如果想铺点沙底,最好选火山岩,这样可以促进鹦鹉鱼的颜色变红

基本上也就这些了,总之记住,鹦鹉鱼对氧气要求很高,所以不能缺氧,但你也没必要在买什么氧气泵了,因为只要你那个三合一的过滤器一直开着就已经足够了,还有一点,鹦鹉鱼领地性非常强,所以,一群鱼里你看不顺眼我我看不顺眼你就打起来的情况会经常发生,你要注意观察,打得实在厉害的话就把那条最牛

的给分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鹦鹉鱼在产卵后也是非常凶的,连人都咬,所以,产卵后该分就分吧,最后在说一点,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鹦鹉鱼的公鱼是没有生育能力的,但母鱼有产卵能力,所以,鹦鹉鱼和鹦鹉鱼是生不出小鱼的,想要小鱼的话有两种方法,1:从他们的祖先入手,红魔鬼和紫红活口,他们的结合可以孵化出鹦鹉鱼来 2:公罗汉鱼可以和母鹦鹉鱼交配生出麒麟鹦鹉来,好了就说这么多了,希望能帮到你。

鹦鹉鱼腮外翻而且腐烂,全身发白。嘴唇有小黑点,怎么办?

一、运输原因回导致脱鳞。

二、寄生虫也会导致脱鳞(不会很严重)。

三、营养不均衡、

四、病毒。

解决方法:

其一、二两种:可用高锰酸钾溶水浸泡消毒。

三、可以投喂食盐,以提高鳞片的紧密。可改善现状。根本问题需要改善鱼的饵料。

四、可以用消毒剂:如聚维铜碘液消毒。

换水。水质不好。

每周换水三分之一,水要静止24小时,将水里的氯气完全挥发掉,

感觉你说的发白,似乎是鱼的红色被氧化了。

不要用化学净水剂,要经常换水。

鱼粮选用红美丽血鹦鹉至宝就行啦,500g 15元 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你用了以后就知道了 厂家在淘宝上卖的,也有的地方有代理商。

鹦鹉鱼常见病,鹦鹉鱼一侧鳃边缘向内侧卷是怎么回事?

1形成:

血鹦鹉翻腮比较常见的,因为它是杂交产生的鱼,翻鳃是它的生理缺陷造成的,鹦鹉翻鳃分一下三种:一是翻鳃膜,即鳃盖后面那层薄膜外翻;二是翻鳃膜同时翻鳃盖,鳃盖边缘外翻;三是痄腮,即鳃部张得很大,不能平滑闭合,从后面、侧面可以看到红红的鳃丝。

2:危害

从前到后缺陷越来越严重,一旦缺氧最先死的一定是痄腮的,然后是翻鳃盖、鳃膜的。

3:治疗

翻鳃膜问题不大,可以手术修剪,将外翻的鳃膜部分剪掉,水质好的话都可以不用消毒,也可以抹一点黄粉避免感染,一个月后可以长好。翻鳃盖就比较麻烦,幼鱼也可以手术,将外翻的鳃盖连同鳃膜同时剪掉,过一段时间一般也可以长好,但也不排除复发的可能性。但是鱼大了之后(10公分左右甚至以上),往往剪掉的鳃盖不能再长齐,能看出来缺了一块。至于痄腮,我个人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即使是幼鱼也不行,痄腮的鹦鹉越大越明显,鳃部张得老大,很难看。 下面介绍鹦鹉鱼几种常见症及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白点病 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

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二.出血性腐烂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2)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15~30分钟。在病鱼箱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发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三.轮虫病 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2)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四.水霉病 是霉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传染途径:水蚤、病鱼。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反之,即刻可

以发病。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鱼卵更易感染。

(2)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五.疖疮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传播途径:病原体为杆菌。传播途径:水蚤,病鱼或工具。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红桃核、蔓龙。这类鱼特别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发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2)症状:鱼体从肌肉层长出硬泡,有时能流出大量脓血。

(3)治疗:待泡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包者捞出单独治疗。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六.烂鳃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

(2)症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

(3)治疗: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用红汞治疗,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1~2ppm。还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90×45×60(厘米)1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愈。

七.感冒 非病毒性,没有传染性。由于水温突然变化造成的,倒箱最易造成此病。

(1)症状:鱼倒入新箱很快夹尾,不爱游动,或轻度地左右晃动。有个别鱼沉入箱底而又马上窜上来。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可造成大批死亡。

(2)治疗:掌握水温恒定,停食2~3天,以1%的食盐洒入箱内,一般1~2天即好转。

八.水螅 是一种腔肠小动物,常随鱼虫带入箱内,在水温22~26℃大量繁殖,对成鱼无大害,对幼鱼是天敌。它与鱼争水族箱中氧气及食物。一旦发现很难根除。水螅对鱼虽有害,但可做为中、小学生生物实验的教材。

(1)症状:水螅尖端有吸盘,另一端带有触手的口,吸盘能在玻璃、水草上吸附,身体与触手在水中晃来晃去,争吃喂鱼的饵料。几天之间繁殖满箱,更易传入其他鱼箱。

(2)治疗:特效药为硫酸铜,90×45×60(厘米)箱可放绿豆粒大小结晶块将它们杀死,但对养有水草的箱就不方便了。这种情况在发生初期(数量不太多,可放几捆紫铜丝,3天左右可将它们杀死。紫铜丝可与水族箱中的酸根作用,生成铜的化合物,杀死水螅。目的达

到后尽快取出铜丝,过多铜对鱼有毒。

九.鱼虱 是传染性寄生虫病。病原体为鱼虱,途径是在喂鱼虫时常带入鱼虱或有病鱼存在。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鳞片缝中吸取营养使鱼逐渐消瘦,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较易治愈。

(1)症状:虫体寄生鱼体表鳞片缝之中。病鱼表现不安,到处蹭。有的虫体被蹭掉,有的蹭不掉。传染较快。如发现几条鱼有虫体,全箱要下药。

(2)治疗:大型鱼,把鱼捞出用镊子镊掉虫体,患处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剂。小型鱼类,绝大部分已得鱼虱,可用1ppm晶体敌百虫液体浸鱼或遍洒鱼箱,高锰酸钾治疗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变色即可。

十.水鼓病 无传染性。

病原体尚不清,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症状:鱼腹鼓大,最初有食欲,后期无食欲。最后浮水面或沉箱底不动。用手挤腹部流出黄色液体,病程较长,最后死亡。无法治疗。

11. 立鳞病 为病毒性传染病,但传染性不大。

(1) 病原体:病毒。诱因是用低于原箱水温的水,直接冲到了鱼体受凉而引起的。

(2) 症状:鱼的鳞片都竖起来,是因为皮下有水肿而引起。严重时鳞片脱落而死。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3) 治疗:无特效药。但可用1A3~2A3的海水养浴数日,可恢复健康。也可用抗生素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疗效。

鹦鹉鱼常见病的防治鹦鹉鱼常见病的防治鹦鹉鱼常见病的防治鹦鹉鱼常见病的防治 鹦鹉鱼属于大中型鱼,应该把它放入较大的缸里饲养,并且加强水的清洁和输氧。 你根据以下文章判断你的鱼的状况: 热带鱼寿命短,一般只有2~3年(小型鱼)。鱼患病及时治愈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其常见病的防?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闳缦拢? (一)病态表现 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 (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 (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 (4)食欲不振,不抢食。 (5)体表颜色不鲜艳。 (6)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例如:斑点、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7)热带鱼患传染病须具备3个条件: ①病原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②传染途径:被污染的水、用具、水蚤、病鱼等。 ③易感动物(鱼):同种鱼大部分同时得了相同的病。 ((((二二二二))))发现病鱼的措施发现病鱼的措施发现病鱼的措施发现病鱼的措施 (1)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2)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

(3)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 (4)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也可酌情淘汰病鱼。 ((((三三三三))))介绍几种常见鱼病介绍几种常见鱼病介绍几种常见鱼病介绍几种常见鱼病1....白点病白点病白点病白点病 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

篇五:鹦鹉鱼饲养方法

还缺照明设备,另外备瓶硝化细菌还有粗盐。

饲养鹦鹉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

A/ 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B/ 饲料要用增红饲料。“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C/ 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会不吃。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另外,要经常更换饲料的品牌,不能只喂一种。

D/ 有人喂活虾、丰年虾当然很好啦,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些,但也要注意消毒,剪除活虾头上的硬剌,以免伤害鹦鹉。

4、注意光线:鹦鹉对光线较敏感。需要定时、定量给与强光照射。每天保持1-2小时的强光照射,之后要让其在较暗的环境里度过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房间里比较明亮,没有灯光,光线是足够的。但光线长期保持一样,也会使鹦鹉颜色变淡。即:给予定时、定量灯光照射而不是仅仅靠自然光。切记:灯光照射时间不宜太长,关灯后要使鱼缸的环境一直保持比较昏暗。这样,一旦再有灯光的时候,你会发现鹦鹉比以前红了很多。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然后关灯。如果房间光线较充足,就要在灯光照射后,适当遮挡房间里的光线,使鱼缸处在昏暗的状态。此方法我屡试不爽,请各位不妨试试。

5、光色:有的鱼缸的灯是白色灯,可以换成发红光的灯管。换成发红光的灯管,可一充分显现鱼的红色,普通荧光灯会使鱼的颜色看上去发青。

6、环境:你也可能曾经发现,鱼刚到你的缸里的头几天会有一些褪色,那是因为不适应。随着它们适应能力的增强,会逐渐好起来。所以,不要让他们受惊吓,是解决退色问题的又一经验之谈。

另外,鹦鹉如果颜色变浅超过三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颜色的程度。

鹦鹉的另一问题就是老聚在缸的一角,人一过来就乱窜,是由于它们还没适应新环境。鹦鹉天生胆小、爱扎堆,有时还会脱鳞,一是鱼有病了,但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这种鱼胆子比较小,爱乱撞造成的。所以饲养中应注意5点:

1/可以喂之前先开灯,开灯五分钟后,等所有鱼都适应了,慢慢胆子大了,再喂食。时间长了,形成条件反射,一开灯鹦鹉就会自己过来。

2/一天喂一次,形成规律,每次喂食前,鱼儿感到饥饿了,他们就不得不出来找食物。有人会说,鱼不多喂,是不是影响生长速度?首先,饿一些不会有问题,到是吃得多反而容易生病。你设想一下自然界,鱼一天到晚要寻找食物,而且往往是弱肉强食,中小型鱼吃的少是很自然的。另外,在鱼缸中饲养观赏鱼,目的是观赏,而不是养大了再销售,所以鱼儿常有三分饥,是使其处于健康状态的要素。

3/别惊吓,接近鱼缸时,慢一点,鱼在缸里,看到人影就跑,故靠近鱼缸前别让人影晃到鱼缸。投喂食物时,在缸前呆一会儿,在其状态稳定时,轻轻拍一拍缸,训练一段时间,就好了。

4/如果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可以准备点颗粒饲料(当然干虾更好),和其他饵料一起放。颗粒饲料比较小,一时半会儿大鱼吃不完,鹦鹉就能抢到了。而且颗粒饲料具有增色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鹦鹉不褪色。

5/混养一些胆子大,不怕人的鱼,如:地图等,在别的鱼的带动下,它们就会跑出来抢食甚至追逐别的鱼。

换水的重要性:

饲养中我还发现:换新水后鹦鹉很活跃,颜色也比较鲜亮。 血鹦鹉的祖先生长在南美洲,所以其所需的水质条件和一般中南美洲慈鲷无二,需要弱酸性和硬度较低的水质。鳃部的脆弱是此鱼先天的缺憾,水质恶劣会首先使鳃部受伤,并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命。 因此,血鹦鹉比其他的鱼更需要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氧气。尤其是水质不能太老,所以定期、定量换水也是养好鹦鹉的关键。我的经验是,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水不要超过缸水的四分之一。换水前先擦缸,过滤几个小时,等水清亮了再换水。鹦鹉比较喜欢新水,这里说的新水是困好的水。有些饲料会使水发红或发黄。常换水还可以解决饲料所产生的水的颜色问题,同时, 要准备高效率的过滤系统,使水充分循环,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引起鳃部疾病。

鹦鹉究竟会不会孵化?

鹦鹉会产卵,但不会孵化出来。一些养殖者已经讲过这个问题。鹦鹉是两个种类的鱼杂交而来。就好象是驴和马交配后 产生的后代,骡子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鹦鹉鱼赫骡子还是不完全一样的。此鱼雄的没有能力,母鱼却常有产卵的记录。但是母鱼就算产卵 也无法孵化。因为雄鱼不能使卵受精。有的人非常希望鹦鹉产卵后可以孵化。其实也不难做到。如果有兴趣可以试试增加几条寿星、红魔鬼、紫红火口等。兴许能够繁殖,也就是为母鱼准备红魔鬼、寿星、紫红火口等的公鱼,这样一来就可以繁殖了.红魔鬼等公鱼应该能和鹦鹉母鱼繁殖出来小鱼,少数的母鹦鹉还能和罗汉杂交后孵化出短身的罗汉,但不是所有的母鹦鹉都可以.有兴趣有耐性的话可以试试。

血鹦鹉的混养:

此鱼可以和许多种鱼混养,菠萝、火口、战船、龙鱼、地图等中南美慈鲷科中大型鱼都可以混养,既有多样化的体色搭配,还能和平共存,但在选择上要注意几点:

1、血鹦鹉和罗汉要从小就混养,一旦长大了,就很难再混在一起了。他们都属于领地意识很强的鱼。从小养,也要让血鹦鹉比罗汉大些,这样一来就不会打架.如果罗汉大,那罗汉就不会容忍鹦鹉了.

2、鹦鹉不能和孔雀、七彩凤凰等小型鱼养在一起,鹦鹉属于中大型鱼,长大会吃孔雀等鱼。还有就是大、小型鱼,投喂的食物不同,容易造成水质恶化。

3、鹦鹉鱼和银鲨、白鲳、红尾黑鲨等游动较快的鱼混养效果也不好。从搭配的角度我不太喜欢,一个游泳很快,另一个比较慢,所以有些不般配。两者的体形不能相差太多。七彩凤凰如果还是幼鱼就不能混养,鹦鹉会吃他们的。

血鹦鹉,真是一只令人又爱又恨的鱼。她易养、可爱、活泼、逗趣的外型令人喜爱,但是在许多特质都名列前矛的同时,却又带着脆弱的呼吸器官,成为唯一的罩门。在这先天罩门下,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

关键期喂食扬色饲料

通体血红大家或许知道血鹦鹉的由来,是由红魔鬼(Cichlasoma synspilum)父亲和紫红火口(Cichlasoma citrinellum)母亲所得的第一子代(F1),但是你是否知道每一只血鹦鹉依嘴型、头背部和体色来区分,居然没有一只是完全相同的!!在小血鹦鹉苗出生后,没有任何血鹦鹉的特色,反而有点像是一般中南美洲的慈鲷鱼种。经过约20天的养育,小血鹦鹉的外型会慢慢转变,头背部肌肉渐渐地隆起,厚度也开始增加,体色也由条纹黑慢慢变成灰银色。此时血鹦鹉体内的红色色素已经开始有累积增生的趋势,但是此时约3公分的小血鹦鹉体色不是红的,大约在出生后50天、大小约5公分时,才会显现出红色的体色。建议饲主在此时以“扬色饲料”喂食,不但能充分的提供小血鹦鹉营养所需,还可以加速血鹦鹉及早转成火红的红色。在这段时间血鹦鹉在营养上若未得到妥善照顾,体色没有变红,也不用期待她有变“天鹅”的一天了,因为此时是决定她一辈子体色的重要关键期。

血鹦鹉另一个特色是浑身圆滚滚的可爱造型,但是并不是因为他吃了很多饲料才造成的,想要培养如此浑圆饱满的血鹦鹉应该由两大方向着手:一是在小鱼苗阶段时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其发育,其二是饲料的选择应取蛋白质含量于32%上下的高蛋白饲料(一般产品外包装皆会注明成份),如此将能拥有血鹦鹉圆滚且约1:1的标准身材喔!!

水含氧量不足血鹦鹉第一个喊救命一般市面上的血鹦鹉大?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治叮直鹞谹级、A级、B级。当然会随着等级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价差,血鹦鹉的寿命可长达4年至5年之久,但是大约三岁的血鹦鹉已经算是高龄了。不过根据亲鱼的年龄推算,我们评估血鹦鹉应该可以有

十年左右的寿命。四、五年的血鹦鹉大约15至20公分,随着而来的将会是鱼只衰老的各种症状。一般鱼儿衰老的症状大致为体色褪色、脊椎骨弯曲、鱼鳞脱落、活动力降低等等,一旦这些症状出现在血鹦鹉中,饲主应该已经让这些逗趣可爱的血鹦鹉陪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了。鱼是以鳃部和水中氧气行呼吸作用为主,但因血鹦鹉有着先天呼吸器官的功能缺失,只有半套呼吸器官,进入鳃部的水流大减,因此血鹦鹉在呼吸方面就比其它鱼种更显艰难,一旦水中溶氧不足,血鹦鹉会是第一个感受到的;也就是说要有足够的氧气,否则水族缸中的血鹦鹉群们将会一起say goodbye。虽然氧气的不足,血鹦鹉不会马上全部死亡,但是她对环境的耐受力与病毒的抵抗力将都会急遽降低,一缸病焉焉的鱼,看了也心疼。

因为呼吸器官的问题,现在将血鹦鹉常见的疾病大略简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疾病:1.细菌性疾病:大致以鳃的溃烂与体表的损伤最常见。症状是鱼只的活动力降低、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这时的鳃其实已经严重告急,但是外表却还是看不太出来,惟独将鳃盖掀开检查,方能看到溃烂的组织,在治疗和预防可用抗生素(Antibiotics)治疗,一般治疗烂鳃的药水可做简单的预防与防治。2.真菌性疾病:这类疾病主要以霉菌为主。一般鱼只被真菌覆着,大都是生长在体表,此时鱼只会有磨底砂或缸壁的动作,一般以治疗水霉菌的药水就能简单的预防与治疗了,不过只要给予良好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反而能减少真菌的问题。3.寄生虫性疾病:在水质极差的水族缸中会有寄生虫疾病发生,主要以白点虫、鞭毛虫为主。一旦身上寄生虫过多,血鹦鹉会逐渐变瘦、体色褪色,不过一般寄生虫疾病比较好治疗,只要来个药水浴,辅以市售的治白点虫病药水,白点虫自然就药到病除了喔!

简介:血鹦鹉并非是天然鱼种,而是以人工方式品种改良杂交而成的。据说是在1986年左右,台湾省台北市郊,有一位名叫蔡建发的水族饲养业者,无意中在自己的渔场中将红魔鬼(Cichlasoma citrinellum)和紫红火口(Cichlasoma synspilum)杂交所获得的“新品种”。就是这种不经意之间的偶然性,雄性的红魔鬼和雌性的紫红火口居然杂交产出了这一个稀奇古怪的品种。在很多专业水族研究者的研究和再度进行品种改良的情况下,又创造出姿态、色彩更为丰富的变种血鹦鹉。现如今的水族市场除了原始的血鹦鹉种类之外,出现了更多色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