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湖南,桃花水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8:10 高中作文
湖南,桃花水母高中作文

篇一:桃花水母分类、分布及江西桃花水母形态观察

桃花水母分类、分布及江西桃花水母形态观察

作者:万辛如 吴小平 欧阳珊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6期

摘要:综述了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分类和分布的新资料。结果表明,全球记录有桃花水母13种(亚种),但对部分种的有效性尚存在争议。目前,索氏桃花水母、伊势桃花水母和中华桃花水母被公认为有效种。中国作为桃花水母的模式种产地,已报道过该属12种(亚种),日本2种,全球1种。索氏桃花水母为广布种,分布在北半球亚热带、温带及中国黄河以南,日本及欧美也有分布,其生境多样,多活跃在水面至水下1~2 m处。从桃花水母的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已有19个省、市、区发现过桃花水母。对江西4地点桃花水母的形态参数进行了测量,认为其在形态上均为索氏桃花水母。

关键词: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分类;分布;起源;江西桃花水母

中图分类号:Q959.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6-3767-04 桃花水母属(Craspedacusta)属刺胞动物门(Cnidaria)水螅纲(Hydrozoa)淡水水母目(Limnomedusae)笠水母科(Olindiidae)。古人在《归州志》(1609)中记其为“桃花鱼”。1880年6月9日Lankester根据Sowerby在伦敦Regent公园中皇家植物学会花园所采标本[1],建立了桃花水母属,并将其定名为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ii Lankester)[2,3]。随后丘浅次郎、高尚荫、和振武等国内外学者在中国先后发现桃花水母12种(亚种),但对部分种的有效性意见不一。中国的桃花水母多偶然出现在一些水域,表现为来无踪、去无影,很少连年出现,国内虽有文献记载其分布但未描绘其分布图,使该属的分布更显得神秘。桃花水母作为生活在淡水中种类稀少的水母,具有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水质污染、水利枢纽建设等因素影响了桃花水母的生境,其生存越来越受到威胁,且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桃花水母分类和分布的新资料,且详细描绘其分布图,旨在为该属的深入研究、物种保护和利用提供资料。

1 桃花水母属的形态特征

桃花水母生活史有世代交替。无性世代中水螅体以出芽生殖方式形成水母体,有性世代中水母体产生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发育成水螅体。但桃花水母水螅体微小,附在水下的腐败植物、岩石和树枝等物体上,故不易观察。

水螅体:独生或2~4个(罕有7个)个体聚成小型匍匐状群体,不具触手。顶端具口(垂唇),口被乳头状刺丝囊环绕。水螅体基部有上皮覆盖,以附着栖息地[4]。

水母体:伞型,伞径6~24 mm,最大可达28~29 mm(采自广东乳源),含水量

98.76%~99.57%。口面有4条放射状辐管,与4条最长触手分别平行,这4条触手有保持平衡的功能。伞中部向下伸出一垂管,垂管通常呈四棱柱状, 末端具4片像裙边散开的唇。这一垂管与4条辐管组成消化循环腔, 该腔经4条辐管和沿伞下方周缘的一根环管相联,相联处悬挂着生殖腺。伞下方周缘沿辐管处向伞中部延伸, 形成环状缘膜[5],缘膜上未附着器官。该属所有种均具有均匀分布的缘生触手,触手数(以及平衡囊数)与伞径大小显著相关[6,7]。触手上有无数个刺细胞,内含刺丝囊(常集中在疣突上)能麻醉小型无脊椎动物以捕食

[2]。

2 桃花水母属的分类

2.1 分类依据

桃花水母的分类依据主要有刺丝囊疣形状,平衡囊形状及数目,生殖腺形状及颜色,触手数目及级数等。其中,刺丝囊疣有棒状、乳头状、半球形、圆锥状、球形、环状等;平衡囊形状有管状和球形,数目为78~162个不等;生殖腺有三角形囊状、小囊状、叶状、带状,颜色有褐黄、淡绿、粉红、淡墨;触手数有106~423条不等[8]。并且,近年有学者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如18S rRNA基因和COⅠ基因鉴别物种[9-11]。

2.2 种类组成

对桃花水母属的分类存在分歧(表1)。宋大祥等[2]认为桃花水母共有12种,和振武[8]认为有11种,而Dumont[12]认为有4种,Fritz等[13]认为有5种,Jankowski等[4]认为有8种。宋大祥等[2]、和振武[8]的研究认为,Lankester发现索氏桃花水母后,1907年,川井正方和丘浅次郎在湖北宜昌发现了宜昌桃花水母;1922年丘浅次郎在日本三重县发现了伊势桃花水母[11];1939年丘浅次郎在四川乐山发现中华桃花水母;同年,高尚荫、公立华在四川乐山发现乐山桃花水母;1959年Shieh和Wang在台北发现Craspedacusta kuoi;1971年Naumov和Stepaniants于俄罗斯萨哈林岛南部发现Craspedacusta vovasi,但不久被发现者移至另一属中。之后,和振武先后发现信阳桃花水母(1980)、杭州桃花水母(1980)、秭归桃花水母

(1985)、四川桃花水母(1984)、楚雄桃花水母(2000)、短手桃花水母(2001),李维贤发现云南桃花水母。至此,全球已报道的桃花水母共计13种(亚种),其中仅索氏桃花水母、伊势桃花水母和中华桃花水母被公认为有效种,近年来已有学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试图解决桃花水母的分类难题,2009年, Zhang等[11]对28个地点7种(亚种)桃花水母的ITS rRNA、COⅠ序列比对和系统分析后确定乐山桃花水母是有效种,而楚雄桃花水母、宜昌桃花水母、信阳桃花水母是索氏桃花水母的同物异名种,杭州桃花水母是索氏桃花水母的亚种,四川桃花水母、秭归桃花水母为乐山桃花水母的同物异名种,短手桃花水母是中华桃花水母的异名种且中华桃花水母可能是桃花水母属的祖先;同年,Fritz等[10]利用采自德国和澳大利亚13个地点的标本,分析其ITS、COⅠ序列,并与中国的31个标本6种(亚种)桃花水母相应序列比较,认为乐山桃花水母与索氏桃花水母是同一物种,且德国的索氏桃花水母起源于中国的乐山桃花水母。

3 桃花水母的起源

桃花水母作为原始的刺胞动物。因其身体柔软,故缺乏化石材料,给桃花水母起源的判断带来困难[14]。最初学者认为其源于南美,因为在Lankester首次发现索氏桃花水母的水塘中种有巴西大王莲。并且之后又数次在种有王莲的水池中发现桃花水母[3],但南美直到1930年才在巴西发现桃花水母,而中国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桃花水母。Fritz等[10]和Mereno-Leon等[15]都认为桃花水母是中国的土著种,Bekleyen等[16]认为,长江流域是桃花水母起源地。因为在这里桃花水母周年有两性个体出现,它们往往单性[16],并且与其他地方相比,其种群密度可能在不同年份变化极大,他们认为这是抽样数量少(反映出种群数量大)的缘故。Ferreira[3]认为,长江有极其大量的索氏桃花水母,与之共存的还有中华桃花水母,而在日本还有伊势桃花水母,这些事实都支持桃花水母源于亚洲,Dumont[12]认为桃花水母属源自西太平洋的海洋祖先,和振武[8]也认为桃花水母属起源于中国有充分证据,且易为人们接受。由此可见,中国桃花水母种类、数量最多,最为独特,是桃花水母的起源地。

4 桃花水母属的分布

4.1 世界分布

全球共有桃花水母13种(亚种),中国有12种(亚种),日本有2种,全球1种。仅索氏桃花水母为广布种,多分布于纬度30°-60°的亚热带、温带地区,赤道附近罕有分布,南北极没有分布。中国、日本、美国(31州)和中、西欧为桃花水母集中分布地,但欧美等国虽分布广泛却种类单一,只有中国和日本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生境包括淡水湖泊、水库、人工池塘、采石场、河流等开放及封闭水体[7,16],活跃在水面至水下1~2 m处,最深达3 m,水温为18~32 ℃[7,17],能显著影响浮游动物丰富度和群落结构[15,18],桃花水母的分布与人类活动[15,19]及纬度有关,可随水生植物、鱼、鸟和人类活动而传播。见图1。

4.2 中国分布

中国共有桃花水母12种(亚种),遍及19个省、市、区。东至台湾省台北市,西至云南省保山市,南至广东省珠海市,北至北京市。海拔主要在700 m以下,最高分布在海拔1 600 m的云南省保山市。

综合有关文献及媒体报道得到100余个桃花水母的分布地,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集中分布在长江、珠江流域。其中分布较多的省份有江西(11地,括号内数字为出现地点数量,下同)、四川(11)、浙江(9)、山东(8)、湖北(7)、河南(7)、江苏(7)、广东

(6)、湖南(5)、云南(5)、安徽(5)。见图2。

4.3 江西省分布及4个地点桃花水母的分类学研究

目前江西已有11个县市发现桃花水母。笔者测量了采自南昌市前湖、南昌市博物馆、南昌市广州路、庐山西海4个地点桃花水母形态参数。在解剖镜下观察桃花水母的触手、平衡囊、生殖腺。用双规尺测量其伞径(精确到0.5 mm),测量数据见表2。

江西4个地点的桃花水母伞径7.0~12.0 mm,触手188~400条,平衡囊76~200个,刺丝囊疣形状有乳突状和管状。将其与和振武描述的11种桃花水母形态特征及形态参数范围比较,结果与索氏桃花水母较为相似,应为索氏桃花水母。

参考文献:

[1] DUGGAN I C,DUGGAN K S. Are botanical gardens a risk for zooplankton invasions[J]. Biological Invasions,2011,13:2997-3003.

[2] 宋大祥,张 超,吴 岷.桃花水母[J].生物学通报,2002, 37(10):1-3.

[3] FERREIRA M T. Occurrence of the freshwater medusa 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 1880(Hidrozoa:Olindiidae) in protuguese reservoirs[J]. Boletim da Sociedade Portuguesa de Ciências Naturais,1985,22(2):41-46.

[4] JANKOWSKI T. The freshwater medusae of the world——a taxonomic and systematic literature study with some remarks on other inland water jellyfish[J]. Hydrobiologia,2001,462:91-113.

[5] 刘亚云,陈桂珠. 桃花水母及其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4,23(1):73-76.

[6] 高 谦,张立强,姚卫建,等.两个新的桃花水母形态度量学参数的建立及其在种类区分上的应用[J].水生生物学报,2007, 31(1):78-82.

[7] BOOTHROYD I K G,ETHEREDGE M K,GREEN J D. Spatial distribution, size structure, and prey of 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 in a shallow New Zealand lake[J]. Hydrobiologia,2002,468:23-32.

[8] 和振武. 中国桃花水母属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

(1):100-105.

[9] 徐善良,周剑君,王丹丽,等.浙江省桃花水母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物种鉴定[J].淡水渔业,2010,40(2):14-18.

[10] FRITZ G B,PFANNKUCHEN M,REUNER A,et al. Craspedacusta sowerbii, Lankester 1880-population dispersal analysis using COI and ITS sequences[J]. Journal of Limnology,2009, 68(1):46-52.

[11] ZHANG L Q, WANG G T,YAO W J,et al.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medusae in the genus Craspedacusta(Cnidaria: Hydrozoa: Limnomedusae) in China with the reference to the identity of species[J]. 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2009, 31(5):563-570.

[12] DUMONT H J.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fresh-and brackish-water medusae of the world[J]. Hydrobiologia,1994,272:1-12.

[13] FRITZ G B,SCHILL R O, PFANNKUCHEN M,et al. The freshwater jellyfish Craspedacusta sowerbii Lankester, 1880 (Limnomedusa: Olindiidae) in Germany, with a brief note on its nomenclature[J]. Journal of Limnology,2007,66(1):54-59.

[14] JANKOWSKI T,COLLINS A G,CAMPBELL R. Global diversity of inland water cnidarians[J]. Hydrobiologia,2008,595:35-40.

[15] MORENO-LEON M A, ORTEGA-RUBIO A. First record of 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 1880 (Cnidaria: Limnomedusae: Olindiidae) in Mexico (Adolfo Lopez Mateos reservoir), with notes on their feeding habits and limnological dates[J].Biological Invasions,2009,11:1827-1834.

[16] BEKLEYEN A,VAROL M,GOKOT B. A new record of the freshwater jellyfish Craspedacusta sowerbii Lankester,1880 (Hydrozoa) in Southeastern Anatolia (Turkey)[J].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1,29(2):366-368.

[17] STEFANI,F,LEONI B,MARIENI A,et al. A new record of Craspedacusta sowerbii, Lankester 1880 (Cnidaria, Limnomedusae) in Northern Italy[J]. Journal of Limnology,2010,69(1):189-192.

[18] JANKOWSKI T. Predation of freshwater jellyfish on Bosmina: the consequences for population dynamics, body size, and morphology[J]. Hydrobiologia,2004,530-531(1-3):521-528.

[19] JANKOWSKI T,STRAUSS T,RATTE H T. Trophic interactions of the freshwater jellyfish Craspedacusta sowerbii[J]. 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2005,27(8):811-823.

篇二:桃花水母

创新助手报告

——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6-27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湖南 桃花水母

.................................................................... 6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 6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 9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 13

3.2 学位论文 .............................................................................................. 18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18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 19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 19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20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20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20

3.3 中文会议论文 ...................................................................................... 20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20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21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 22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22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 22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 23

3.4 外文期刊论文 ...................................................................................... 23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23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24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 24

3.5 外文会议论文....................................................................................... 31

3.5.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31

3.5.2 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32

3.5.3 最近相关外文会议论文 ........................................................... 33

四、主题相关专利、科技成果及基金产出状况.............................................. 33

4.1 专利 ...................................................................................................... 33

4.1.1 近十年专利情况 ....................................................................... 33

4.1.2 专利类型分布 ........................................................................... 34

4.1.3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 ............................................................... 34

4.1.4 专利较多的人物 ....................................................................... 34

4.1.5 最新专利 ................................................................................... 34

4.1.6 失效专利 ................................................................................... 35

4.2 科技成果 .............................................................................................. 35

4.2.1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 ............................................................... 35

4.2.2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 ................................................................... 36

4.2.3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 ....................................................... 36

4.2.4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 ....................................................... 36

4.2.5 最新科技成果 ........................................................................... 37

4.3 基金 ...................................................................................................... 37

4.3.1 近十年基金情况 ....................................................................... 37

4.3.2基金类型分布 ............................................................................ 38

4.3.3 获得基金较多的机构 ............................................................... 38

4.3.4 获得基金支持较多的人物 ....................................................... 38

4.3.5 最新获得基金支持的期刊论文 ............................................... 40

五、主题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 42

5.1 国家法律法规 ...................................................................................... 42

5.2 中外标准 .............................................................................................. 43

六、提供主题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机构.............................................................. 43

七、主题学科渗透性.......................................................................................... 43

八、主题共现词.................................................................................................. 43

九、主题研究领域创新实体.............................................................................. 46

9.1 相关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 46

9.2 研究领域推荐机构 .............................................................................. 46

9.3 研究领域推荐人物 .............................................................................. 46

十、媒体相关报道.............................................................................................. 47

10.1 近十年媒体关注度 ............................................................................ 47

10.2 最新媒体报道 .................................................................................... 47

附录一 报告研究背景及目的............................................................................ 48

附录二 报告研究方法及原理............................................................................ 48

附录三 报告相关定义说明................................................................................ 49

1. 数据源 .................................................................................................... 49

2. 数据呈现方式 ........................................................................................ 49

3. 相关定义——报告中的术语解释 ......................................................... 49

4. 其他说明 ................................................................................................ 49

附录四 法律声明................................................................................................ 50

附录五 联系方式................................................................................................ 51

图表目录

图表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表 .............................................................................. 1

图表2 文献总体产出饼图 .................................................................................. 1

图表3 学术关注趋势图 ...................................................................................... 2

图表4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图表5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3

图表6 发文较多期刊 .......................................................................................... 4

图表7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及数量 .......................................... 4

图表8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及数量 .......................................... 6

图表9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18

图表10 近十年学位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19

图表11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饼状图 .......................................................... 19

图表12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20

图表13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20

图表14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20

图表15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21

图表16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图 .......................................................... 22

图表17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22

图表18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22

图表19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23

图表20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 .................................................. 24

图表2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31

图表22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32

图表23 近十年专利情况分布图 ...................................................................... 33

图表24 专利类型分布饼状图 .......................................................................... 34

图表25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34

图表26 获得专利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34

图表27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曲线图 .............................................................. 35

图表28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图 .......................................................................... 36

图表29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36

图表30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36

图表31 近十年基金情况统计图 ...................................................................... 37

图表32基金类型分布图 ................................................................................... 38

图表33 主题学科渗透性 .................................................................................. 43

图表34 主题共现词词频 .................................................................................. 43

篇三: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

作者:丁湘宁

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5期

初中生物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科技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性学习实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指导学生开展“桃花水母的发现与习性研究”这一课题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桃花水母的发现与研究”的课题指导

⒈课题的确定及研究过程

在2008年9月2号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中的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在展示腔肠动物时,我结合湖南台报道的衡阳桃花水母的情况和2007年在湖南怀化舞水河发现了桃花水母,着重介绍了淡水腔肠动物——桃花水母的珍贵性和现存的情况。下课后,有一个学生找到我,说最近在小区见过类似的动物,我感到很惊喜,并详细询问她发现的情况,第二天,她便采来了样本,我一看到样本便知道应该是珍贵的桃花水母。我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表扬了她善于观察的精神,并引导她们就此开展一项课题研究。这些是桃花水母吗?目前还没有在小区发现的记录,怎样确定这些“小精灵”的身份?这些“小精灵”是怎样来到这个“家”的,如果是桃花水母,我们能做些什么?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

如何确定这些“小精灵”的身份?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初步认定应该是珍贵的桃花水母,为了确定它们的真实身份,我启发并协助他们先后带上样本去请教环保局和水产局专家,最后我为他们请来了怀化学院生物学向教授,来到现场鉴定与指导。专家一致认定这就是被誉为“水中熊猫”的桃花水母。电视台报道后,很多人来到小区想一睹水母的容颜并采集,很多小学生来抓水母,那么该如何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呢?目前还没有在同一个地方两次发现桃花水母的报道。这些“小精灵”明年还能否在这里出现?保护桃花水母就成了他们的一项使命,于是他们成立了保护小组,并联系了小区的门卫加入保护的行列,阻止人们来水池抓水母,同时保护这里的水生环境。能否让这些桃花水母有一个新的家?学生发现学校的南校区和这里的环境也差不多,是否可以将一些迁移到南校区的水池?于是学生将10多只桃花水母搬到了新的家园,希望它们能在这里“安家落户”。桃花水母为什么能在能这一水池中生长?我引导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学生对水池内的环境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他们采集水样请怀化学院生物学向教授进行科学的测定,另一方面在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如用显微镜测定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测定水中的PH值、水体重金属的测定,同时调查居民了解水池环境状况。桃花水母还有哪些习性呢?他们在保护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每天记录气温,测定

水温,观察和桃花水母早中晚的活动状况,在家中进行小实验探究光、水温对水母的影响,水温与水母的脉冲关系等。最后我引导学生完成了实验报告。

⒉课题的研究收获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他们了解了桃花水母的特点和习性,明白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知道什么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将近一个月的观察,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坚持,学会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了对照实验,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的探究精神,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树立了团队协作精神。在调查、采访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如何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设科技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解决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小组的组建,二是指导学生确定课题,三是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指导。

(1)活动小组的组建。我们成立活动小组,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让学生自行组织,然后上报老师。学生每学期自主选择参与一个课题,教师对学生开学选定的课题进行统计,并将表格打印张贴在教室,及时督促提醒学生开展研究;因为学生课题与生物教学进度有关,教师清楚学生小组的课题研究项目,能及时督促学生完成课题,并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汇报、展示。每学期末,对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如小论文、小制作、学生制作的网页、课题进行评比,对做得比较好的,由学校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发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学有榜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课题的确定。按照“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生物学科,从生物学科走向生活”的理念,结合教学任务从教材中和教学中让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身边的、有价值的信息为研究线索寻找课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我们的生物学科中隐藏着大量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题材值得我们去研究。例如:食品安全及营养问题、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等都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生活问题。初中生物学的课程标准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我们围绕这一思想来开发。如7年级上生物中重点内容是学会开展探究性实验,掌握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师生结合生物课程标准和7年级上册的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如结合“种子的萌发”,师生共同开发了“制作种子萌发的过程标本”“种子萌发自身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实验装置的改进”等课题,学生从用黄豆、绿豆种子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到发豆芽菜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又开展“市场上花生芽的出售情况调查及花生芽的培育”“豆芽苗菜的培育”;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开展好实验,学校专门将一块长满灌木的丛林开辟成了一个生物园地,同学们将其命名为“开心农场”,师生利用这一“开心农场”开展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如栽种不同的蔬菜与花卉、为了解决蔬菜的肥料问题,同学们尝试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为了做到培育绿色有机蔬菜,同学们开展“自制有机肥”的研究。围绕“植物贴画”主题,同学们尝试了“用植物种子、果皮作画”“制作叶

脉书签”“落花落叶不是无情物、用作贴画、书签更传情”等。学生不但制作了小的书签,还大胆地与室内装饰联系起来,制作了室内装饰画,倡导绿色装修。学生制作了大量的贴画、书签等进行义卖,学生的作品受到了热捧,他们将义卖所得的善款共742元全部交给了怀化市教师基金会捐助怀化贫困山区的同学。还开展了“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植物学具的制作”“参观怀化学院植物标本室”等多个课题活动,在学习植物的类群时,学生尝试调查校园植物种类,坚持用相机拍摄校园植物不同时期的照片,制作怀铁二中校园电子植物志,开发了“怀化铁二中校园电子植物之志”等课题。结合生物学科开展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教师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生物学科教师首先要有相当扎实的专业生物知识与生物实验技能,特别是社会热点所涉及到的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生物基础知识、生物史及生物展望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让学生在生物教学中找到适合的课题开展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事必躬身才是深”。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科技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也是我们进行新课改,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必然。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市铁路第二中学)

篇四:桃花水母分类、分布及江西桃花水母形态观察

桃花水母分类、分布及江西桃花水母形态观察

摘要:综述了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分类和分布的新资料。结果表明,全球记录有桃花水母13种(亚种),但对部分种的有效性尚存在争议。目前,索氏桃花水母、伊势桃花水母和中华桃花水母被公认为有效种。中国作为桃花水母的模式种产地,已报道过该属12种(亚种),日本2种,全球1种。索氏桃花水母为广布种,分布在北半球亚热带、温带及中国黄河以南,日本及欧美也有分布,其生境多样,多活跃在水面至水下1~2 m处。从桃花水母的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已有19个省、市、区发现过桃花水母。对江西4地点桃花水母的形态参数进行了测量,认为其在形态上均为索氏桃花水母。

关键词: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分类;分布;起源;江西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属(Craspedacusta)属刺胞动物门(Cnidaria)水螅纲(Hydrozoa)淡水水母目(Limnomedusae)笠水母科(Olindiidae)。古人在《归州志》(1609)中记其为“桃花鱼”。1880年6月9日Lankester根据Sowerby在伦敦Regent公园中皇家植物学会花园所采标本[1],建立了桃花水母属,并将其定名为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ii Lankester)[2,3]。随后丘浅次郎、高尚荫、和振武等国内外学者在中国先后发现桃花水母12种(亚种),但对部分种的有效性意见不一。中国的桃花水母多偶然出现在一些水域,表现为来无踪、去无影,很少连年出现,国内虽有文献记载其分布但未描绘其分布图,使该属的分布更显得神秘。桃花水母作为生活在淡水中种类稀少的水母,具有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水质污染、水利枢纽建设等因素影响了桃花水母的生境,其生存越来越受到威胁,且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桃花水母分类和分布的新资料,且详细描绘其分布图,旨在为该属的深入研究、物种保护和利用提供资料。

1 桃花水母属的形态特征

桃花水母生活史有世代交替。无性世代中水螅体以出芽生殖方式形成水母体,有性世代中水母体产生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发育成水螅体。但桃花水母水螅体微小,附在水下的腐败植物、岩石和树枝等物体上,故不易观察。

水螅体:独生或2~4个(罕有7个)个体聚成小型匍匐状群体,不具触手。顶端具口(垂唇),口被乳头状刺丝囊环绕。水螅体基部有上皮覆盖,以附着栖息地[4]。

水母体:伞型,伞径6~24 mm,最大可达28~29 mm(采自广东乳源),含水量98.76%~99.57%。口面有4条放射状辐管,与4条最长触手分别平行,这4条触手有保持平衡的功能。伞中部向下伸出一垂管,垂管通常呈四棱柱状, 末端具4片像裙边散开的唇。这一垂管与4条辐管组成消化循环腔, 该腔经4条辐管和沿伞下方周缘的一根环管相联,相联处悬挂着生殖腺。伞下方周缘沿辐

管处向伞中部延伸, 形成环状缘膜[5],缘膜上未附着器官。该属所有种均具有均匀分布的缘生触手,触手数(以及平衡囊数)与伞径大小显著相关[6,7]。触手上有无数个刺细胞,内含刺丝囊(常集中在疣突上)能麻醉小型无脊椎动物以捕食[2]。

2 桃花水母属的分类

2.1 分类依据

桃花水母的分类依据主要有刺丝囊疣形状,平衡囊形状及数目,生殖腺形状及颜色,触手数目及级数等。其中,刺丝囊疣有棒状、乳头状、半球形、圆锥状、球形、环状等;平衡囊形状有管状和球形,数目为78~162个不等;生殖腺有三角形囊状、小囊状、叶状、带状,颜色有褐黄、淡绿、粉红、淡墨;触手数有106~423条不等[8]。并且,近年有学者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如18S rRNA基因和COⅠ基因鉴别物种[9-11]。

2.2 种类组成

对桃花水母属的分类存在分歧(表1)。宋大祥等[2]认为桃花水母共有12种,和振武[8]认为有11种,而Dumont[12]认为有4种,Fritz等[13]认为有5种,Jankowski等[4]认为有8种。宋大祥等[2]、和振武[8]的研究认为,Lankester发现索氏桃花水母后,1907年,川井正方和丘浅次郎在湖北宜昌发现了宜昌桃花水母;1922年丘浅次郎在日本三重县发现了伊势桃花水母[11];1939年丘浅次郎在四川乐山发现中华桃花水母;同年,高尚荫、公立华在四川乐山发现乐山桃花水母;1959年Shieh和Wang在台北发现Craspedacusta kuoi;1971年Naumov和Stepaniants于俄罗斯萨哈林岛南部发现Craspedacusta vovasi,但不久被发现者移至另一属中。之后,和振武先后发现信阳桃花水母(1980)、杭州桃花水母(1980)、秭归桃花水母(1985)、四川桃花水母(1984)、楚雄桃花水母(2000)、短手桃花水母(2001),李维贤发现云南桃花水母。至此,全球已报道的桃花水母共计13种(亚种),其中仅索氏桃花水母、伊势桃花水母和中华桃花水母被公认为有效种,近年来已有学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试图解决桃花水母的分类难题,2009年, Zhang等[11]对28个地点7种(亚种)桃花水母的ITS rRNA、COⅠ序列比对和系统分析后确定乐山桃花水母是有效种,而楚雄桃花水母、宜昌桃花水母、信阳桃花水母是索氏桃花水母的同物异名种,杭州桃花水母是索氏桃花水母的亚种,四川桃花水母、秭归桃花水母为乐山桃花水母的同物异名种,短手桃花水母是中华桃花水母的异名种且中华桃花水母可能是桃花水母属的祖先;同年,Fritz等[10]利用采自德国和澳大利亚13个地点的标本,分析其ITS、COⅠ序列,并与中国的31个标本6种(亚种)桃花水母相应序列比较,认为乐山桃花水母与索氏桃花水母是同一物种,且德国的索氏桃花水母起源于中国的乐山桃花水母。3 桃花水母的起源

桃花水母作为原始的刺胞动物。因其身体柔软,故缺乏化石材料,给桃花水母起源的判断带来困难[14]。最初学者认为其源于南美,因为在Lankester首次发现索氏桃花水母的水塘中种有巴西大王莲。并且之后又数次在种有王莲的水池

中发现桃花水母[3],但南美直到1930年才在巴西发现桃花水母,而中国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桃花水母。Fritz等[10]和Mereno-Leon等[15]都认为桃花水母是中国的土著种,Bekleyen等[16]认为,长江流域是桃花水母起源地。因为在这里桃花水p

4 桃花水母属的分布

4.1 世界分布

全球共有桃花水母13种(亚种),中国有12种(亚种),日本有2种,全球1种。仅索氏桃花水母为广布种,多分布于纬度30°-60°的亚热带、温带地区,赤道附近罕有分布,南北极没有分布。中国、日本、美国(31州)和中、西欧为桃花水母集中分布地,但欧美等国虽分布广泛却种类单一,只有中国和日本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生境包括淡水湖泊、水库、人工池塘、采石场、河流等开放及封闭水体[7,16],活跃在水面至水下1~2 m处,最深达3 m,水温为18~32 ℃

[7,17],能显著影响浮游动物丰富度和群落结构[15,18],桃花水母的分布与人类活动[15,19]及纬度有关,可随水生植物、鱼、鸟和人类活动而传播。见图1。

4.2 中国分布

中国共有桃花水母12种(亚种),遍及19个省、市、区。东至台湾省台北市,西至云南省保山市,南至广东省珠海市,北至北京市。海拔主要在700 m以下,最高分布在海拔1 600 m的云南省保山市。

综合有关文献及媒体报道得到100余个桃花水母的分布地,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集中分布在长江、珠江流域。其中分布较多的省份有江西(11地,括号内数字为出现地点数量,下同)、四川(11)、浙江(9)、山东(8)、湖北(7)、河南(7)、江苏(7)、广东(6)、湖南(5)、云南(5)、安徽(5)。见图2。

4.3 江西省分布及4个地点桃花水母的分类学研究

目前江西已有11个县市发现桃花水母。笔者测量了采自南昌市前湖、南昌市博物馆、南昌市广州路、庐山西海4个地点桃花水母形态参数。在解剖镜下观察桃花水母的触手、平衡囊、生殖腺。用双规尺测量其伞径(精确到0.5 mm)。

江西4个地点的桃花水母伞径7.0~12.0 mm,触手188~400条,平衡囊76~200个,刺丝囊疣形状有乳突状和管状。将其与和振武描述的11种桃花水母形态特征及形态参数范围比较,结果与索氏桃花水母较为相似,应为索氏桃花水母。

参考文献:

[1] DUGGAN I C,DUGGAN K S. Are botanical gardens a risk for zooplankton invasions[J]. Biological Invasions,2011,13:2997-3003.

[2] 宋大祥,张 超,吴 岷.桃花水母[J].生物学通报,2002, 37(10):1-3.

[3] FERREIRA M T. Occurrence of the freshwater medusa 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 1880(Hidrozoa:Olindiidae) in protuguese reservoirs[J]. Boletim da Sociedade Portuguesa de Ciências Naturais,1985,22(2):41-46.

[4] JANKOWSKI T. The freshwater medusae of the world——a taxonomic and systematic literature study with some remarks on other inland water jellyfish[J]. Hydrobiologia,2001,462:91-113.

[5] 刘亚云,陈桂珠. 桃花水母及其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4,23

(1):73-76.

[6] 高 谦,张立强,姚卫建,等.两个新的桃花水母形态度量学参数的建立及其在种类区分上的应用[J].水生生物学报,2007, 31(1):78-82.

[7] BOOTHROYD I K G,ETHEREDGE M K,GREEN J D. Spatial distribution, size structure, and prey of 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 in a shallow New Zealand lake[J]. Hydrobiologia,2002,468:23-32.

[8] 和振武. 中国桃花水母属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00-105.

[9] 徐善良,周剑君,王丹丽,等.浙江省桃花水母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物种鉴定[J].淡水渔业,2010,40(2):14-18.[10] FRITZ G B,PFANNKUCHEN M,REUNER A,et al. Craspedacusta sowerbii, Lankester 1880-population dispersal analysis using COI and ITS sequences[J]. Journal of Limnology,2009, 68(1):46-52.

[11] ZHANG L Q, WANG G T,YAO W J,et al.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medusae in the genus Craspedacusta(Cnidaria: Hydrozoa: Limnomedusae) in China with the reference to the identity of species[J]. 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2009, 31(5):563-570.

[12] DUMONT H J.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fresh-and brackish-water medusae of the world[J]. Hydrobiologia,1994,272:1-12.

[13] FRITZ G B,SCHILL R O, PFANNKUCHEN M,et al. The freshwater jellyfish Craspedacusta sowerbii Lankester, 1880 (Limnomedusa: Olindiidae) in Germany, with a brief note on its nomenclature[J]. Journal of Limnology,2007,66(1):54-59.

[14] JANKOWSKI T,COLLINS A G,CAMPBELL R. Global diversity of inland water cnidarians[J]. Hydrobiologia,2008,595:35-40.

[15] MORENO-LEON M A, ORTEGA-RUBIO A. First record of 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 1880 (Cnidaria: Limnomedusae: Olindiidae) in Mexico (Adolfo Lopez Mateos reservoir), with notes on their feeding habits and limnological dates[J].Biological Invasions,2009,11:1827-1834.

[16] BEKLEYEN A,VAROL M,GOKOT B. A new record of the freshwater jellyfish Craspedacusta sowerbii Lankester,1880 (Hydrozoa) in Southeastern Anatolia (Turkey)[J].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1,29

(2):366-368.

[17] STEFANI,F,LEONI B,MARIENI A,et al. A new record of Craspedacusta sowerbii, Lankester 1880 (Cnidaria, Limnomedusae) in Northern Italy[J]. Journal of Limnology,2010,69(1):189-192.

[18] JANKOWSKI T. Predation of freshwater jellyfish on Bosmina: the consequences for population dynamics, body size, and morphology[J]. Hydrobiologia,2004,530-531(1-3):521-528.

[19] JANKOWSKI T,STRAUSS T,RATTE H T. Trophic interactions of the freshwater jellyfish Craspedacusta sowerbii[J]. 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2005,27(8):811-823.

篇五:水母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泸州市梓橦路学校的科学教师,王婉璐,今天我要答辩的内容是,对泸州地区桃花水母的认识与保护。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的方案进行阐述。

一、活动背景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无脊椎浮游动物,分为咸水和淡水水母。淡水水母种类较少,全世界一共发现了11种淡水水母,其中在中国发现九种。而在我们泸州,就存在一种世界级濒危淡水水母——“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生活在清洁的江河、湖泊之中,对水质要求极高,周边环境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其消失。适宜其生存的温度为25℃到32℃,每到暮春,桃花怒放时,它们就相继出现。又因桃花水母有粉红色的生殖腺,透明的伞顶,在水中浮沉漂荡,就像落水的桃花,因此,称它为桃花水母。

带着这样疑问,我写下了这样一份关于认识、保护桃花水母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通过这个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1、以认识和了解水母为科技实践活动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和学习兴趣;

2、通过科学课外活动和主题班会活动,弥补学科课程中学生对泸州地区桃花水母知识的不了解及环保意识的不足;加强他们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活动计划(怎样开展活动)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活动指定了以下的活动计划)

首先确定参加活动人员

第一、确定参加人员为五年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自主的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相对丰富。学习的紧张程度相较六年级要低一些,课余时间更多。)

第二、确定活动内容。

⑴ 收集有关桃花水母的资料。

⑵ 实地考察。

⑶ 总结如何保护桃花水母的方法。

⑷ 关于保护桃花水母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

第三、活动的方式

⑴ 自行通过书籍、电脑、期刊等收集有关桃花水母相关信息。

⑵ 向景区相关负责人咨询桃花水母的信息。

⑶ 走访与考察,向张坝景区周边的居民咨询和调查桃花水母的信息;

四、活动过程(活动的流程)

(在具体实施这项活动时,设定了以下活动流程)

1.确定活动主题,成立科学兴趣小组。

以自愿报名的原则从五年级学生中选择出纪律性高、动手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与他们的家长组成“探索桃花水母兴趣活动小组”,确定活动的主题为“探索桃花水母,共建美好家园”。

2.播放纪录片让大家初步了解桃花水母

在课堂上通过播放纪录片,让学生对桃花水母有一个初步认识。观看之后,组织学生撰写一篇观后感,阐述自己对桃花水母的认识,如何保护桃花水母。并在课后自行查阅与桃花水母有关的信息。

3.组织学生及家长到实地进行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活动或者周末的时间到张坝风景区水母湖进行观察,并通过照片和录像的形式记录下观察过程。

4.开展科技探究活动

在全年级开展一次以“探索桃花水母,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科技大讨论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的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感悟。

5.开展问卷调查和环保宣传

根据活动情况设计问卷,让学生把问卷拿给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进行填写,了解调查人群的环保意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一次环保宣传活动,将学生的观察日志和照片、录像在全校进行展示,达到环保宣传的目的。

五、预估成果及呈现方式

经过2-3次去张坝对桃花水母进行实地考察,学生撰写了关于保护和认识桃花水母的日志,拍摄记录了桃花水母生活环境相关图片和录像以作研究。通过办海报展、宣传栏和知识问卷等方式向全校师生乃至校内外的各级人员普及和宣传保护水母、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理念。

六、预估活动收获

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让一部分学生认识了这种生物,了解了这种生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地球的生态系统是靠多种生物长期影响环境而改变的,我们不能过度的去破坏水母的生活环境,打破生态平衡,如若此我们便失去了这位美丽的朋友。好的生活环境是桃花水母生存的重要条件,从科学教育的角度让学生受到启发,提高大家保护桃花水母、保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大家在活动过程中采取了借阅图书资料、网络搜索、拍摄照片、录像、发放问卷等形式,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在活动中让一部分家长参与进来,不仅使学生实践活动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对家长也进行了水母知识的普及和环保理念的宣传。

八、创新 泸州地区桃花水母虽然存在已久,但直到现在都没有相关的人员对这一个生物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考察。学生可能知道的关于桃花水母的信息也许只停留在知道有桃花水母这样一种生物这一层面上。以科技实践为中心对桃花水母进行考察,已然就是一个新的话题和开始。学生从对桃花水母的零认识,到经过实践、考察,积累和了解桃花水母的相关知识,最后升华到明白人人要保护环境的大理念上。那么这次的科技实践活动教育意义和创新理念就达到了。

九、应急预案?

(补充)自然界的桃花水母在低温、富营养及饥饿的不利环境条件下,螅状体可收缩,分泌一层坚硬的保护膜包被身体,成为休眠体。

桃花水母的水螅体能通过水生植物、动物(如鸟)或人为的因素,而使其传播。环境条件改善时,水螅体重新发育为水母,其生活史得以继续。所以桃花水母也能在房顶水箱中被发现。我们也可能在温暖、富有营养、干净的池塘中发现它的踪迹,寡营养的大湖泊、江河中缺少浮游植物,当然也影响小型浮游动物的繁殖,桃花水母就没有了生存的饵料条件,只要不是长期的严重的富营养化的水域,还是有可能出现桃花水母的。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