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学生负担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30:35 字数作文
学生负担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不要让作文成为学生的负担

浅谈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写好作文

钦北区长滩镇古勉小学

颜少灵

【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事情,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如何写作文,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点问题。农村小学生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学习途径也十分有限,书本就是他们学习与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对于作文,学生知之甚少,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写好作文是十分困难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命题 格式段落安排 创设情景 说真话,表真情 指导修改讲评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作文的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写作文要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学生才不会感到困难?我认为有两点:一是要学生写熟悉的人和事,从学生的视觉出发去命题,让学生感到写作文就像平常说话一样,只是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而已,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为难,才会有写的内容。比如,写人我们可以写爸爸、老师。学生对所写的事情十分熟悉,作文的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发生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熟悉作文内容,才会大胆地写。二是教师在给出题目后,要给学生交代清楚写作的范围,即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要写的主题。要给学生一定范围,学生能想到的东西很多,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该重点抓住哪些方面来写,如何才能写清楚。比如,写《我家的小狗》,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范围,可以从小狗的外貌、性格,以及小狗与“我”发生的小故事三方面来写,小狗与“我”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也可以说说。这样,学生写起来思路会很清晰,对内容的安排也会遵循一定顺序,写出的作文就会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二、要注意作文格式及段落的安排

初次写作文的同学很难把握作文的主次,本次作文主要写什么,学生心里没有概念。怎么办呢?我认为:一要重视作文格式的规范。初写作文的学生对作文格式的概念模糊,须向学生交代清楚。要求学生在格式正确的基础上,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学生明确了该怎样分段,才能够把内容一层一层写清楚。二给学生规定一种作文套路,把作文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每部分可以写成一段。每段中写什么也给一定范围,比如,要写一 1

件难忘的事,开头一段一般先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中间具体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写这件事情给我的启发或感想。待学生写作水平有所提升以后,再让学生加以发挥,突破教师规定的套路,写出有创意的作文。三要给学生交代清楚主次,主题是什么,所有写的内容最后要统一到一起,做到主次分明。比如写快乐的暑假,就要突出“快乐”二字,不能作文写到最后,写成一件伤心的事或变成其他的事情了。由于学生语言组织及思维能力不足,写作文往往没有整体观念,随心所欲,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所以教师必须加以规范。

刚开始对学生作文训练时,我设置了种种限制,但通过后来的训练发现,这些限制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每次习作以后,学生都会不断突破内容方面的限制,写出的作文显得更加充实、丰富。因此,我认为,作文训练必须从不自由走向自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写,那可能学生最终无法达到自由发挥的写作境界。

三、注意词语、句子及材料的积累

平时让学生多积累好词好句,注意运用到作文中。初学写作文的学生,表达方面往往会出现意义含糊、词不达意的问题,如果平时在课本上注意学习好词语并加以积累,既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巩固,又能为作文增添色彩。平时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学生描写段落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认为让学生写日记是一种不错的办法,既能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把当天学到的新词、好句能运用到日记中,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会学到许多知识。坚持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四、借助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应当让学生明白,写作能力的提高仅靠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善于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有重点、有计划地阅读。小学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强烈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并且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读了大量课外书籍之后,学生才能在作文中自如地加以运用,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初学者而言,要着重培养其浓厚的作文兴趣,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同时要注重平常语文知识的积累,注意摘抄好词好句,加强课外阅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盲目读书,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广泛阅读,激发读书兴趣。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2

五、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2.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六、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3

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七、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 4

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八、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初学者而言,要着重培养其浓厚的作文兴趣,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同时要注重平常语文知识的积累,注意摘抄好词好句,加强课外阅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盲目读书,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广泛阅读,激发读书兴趣。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5

篇二:不要让作文成为学生的负担

不要让作文成为学生的负担

文昌一小 白正琼

许多语文教师一谈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

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街上搞公益劳动(打扫清洁),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这次劳动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

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篇三:不要让作文成为学生负担

不要让作文成为学生的负担

——曾 涛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创新的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一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呢?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就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小学生的本能,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

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包括好词好句的收集和运用,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就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

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农活,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写作思想,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

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学生多样的作文写作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

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

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的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学生作文虽然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都会有漏洞,都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学生负担的作文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

篇四: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负担

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真情实感,学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写作本来就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写作却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痛苦的表情就浮现于脸上。写作对于教师来说难教,对于学生来说难写,写作教学整体效率低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为各科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迷茫中的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希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对作文教学进行全面改革,逐步落实,让学生爱上写作,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写作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是学生学习强大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兴奋点,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想写的欲望。

1.以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将写作与趣味活动结合起来,以活动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激起学生写作的激情与欲望。在写作前,我不是急于让学生动笔,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彰显个性,激发体验,让学生生发出更多的体验与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2.以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为感兴趣。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优美的图片、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精彩的视频这些都是小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写作教学充满期待,并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来。

3.以说话训练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说话训练形式灵活,更具随意性,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我们可以借助教学的间隙来进行,也可以在写作前让学生针对特定的话题来展开说话训练。这样,学生所受的限制与束缚更少,会积极地参与到说话训练中来,并将这种积极性转移到写作上来。

二、观察生活丰富积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好学生难写无内容的文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写作的源泉是什么?是生活,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优秀的文章无一不是观察生活、提炼生活而成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开拓写作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光让学生仅就字面意思来理解文章,而应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在品味中领悟到生活是写

作的源泉,唯有留心生活,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扣人心弦。

2.让学生留心生活,学会观察。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许多感人的场景,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用独特的视角来审视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大自然的景与物,将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生活场景、画面等收录在脑海里。时间长了,便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便可以信手拈来。如开完校运动会后,我让学生就此来写一篇文章。由于学生都亲身参与了运动会,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学生便就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等展开了细致的描写。有的学生描写运动会激烈的竞争,有的学生描写获奖时喜悦的心情,有的学生描写比赛中体现的友谊等等。不管学生写的什么内容,描写得都非常生动、形象而真实,再也不是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胡编乱造,无病呻吟。

三、加强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写

文章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作者的精心构思,运用生动的语言、巧妙的结构、深刻的立意来将这些孤立的材料整合成富有特色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写作。

1.在平时的教学加强方法指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所选的文章都经过编者的精挑细选,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与写作,都是学生学习的最好例子。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

学生进行细细品味,加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还要让学生通过这些例子来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布局、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与体验中进行内化,将优美的词语、经典的例子等进行内化,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真正达到为我所用。

2.进行写作的专题指导。教师可以集中时间对学生的写作进行集中指导,向学生讲清各种体裁文章的具体要求。当然,教师在讲解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既要与学生所学过的课文结合起来,收集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同时又要与学生的习作结合起来,选取好与差两类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四、改革作文修改环节,让学生乐写

修改并不是教师的任务,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文学大家的创作都非常重视文章的自我修改,如贾岛的推敲美谈,曹雪芹增删数十次终成《红楼梦》。好的文章是写出来,但也是改出来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当学生完成作文时,我们应告诉学生不要急于收笔,而是应该再阅读,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对文章的标点、错别字、语句、结构、立意等进行全面修改。我们应让学生努力做到用词准确精练、语句通顺,要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要不断在“骨架”上加“血肉”,让文章的人物形象更鲜活、事情更具体、场面更生动、细节更感人。当然,教师的批改仍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将面批面改与书面批改相结合,批改的内容要具体,

要明确指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优缺点。在必要时,教师可以开展全班的互批互改,让每个学生既是被评者,也是评价者,使得学生可以更为客观地看待与修改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与修改水平,让学生真正写好作文,乐于写作。

总之,对于写作教学,我们要以新理念为指导,从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素材的积累、写作方法与修改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写作、学会写作、爱上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 (责编 张翼翔)

篇五:学生乐于写作文,不要让作文成为负担

学生乐于写作文,不要让作文成为负担 作者:刘淑珍

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11期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①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②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③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

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