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19:09 优秀作文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小学作文:记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记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一个星期四的早上,杨老师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明天早上,我们要进行一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自我介绍”。

演讲的前一天,杨老师让同学们回去写好草稿,以备演讲。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有的在练习嗓子,有的现在才写稿,还有的在大声喧闹。我也不甘示弱,正在埋头修改作文 .

时间过得很快,'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杨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立刻雅雀无声。接着杨老师发话了,说:'口语交际正式开始。”

不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排山倒海的掌声。虽然我不认识他,但他那种勇敢。大胆的作风仍值得俺去学习。 他快步向讲台走去,他那急冲冲的样子,好像在害怕什么似的。 他站在讲台上,开始演讲了,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那位同学说;'我叫什么(名字早忘得一干二净了)……我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这时,教室里又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又一个同学举手了。他上去时好像也很紧张。演讲时,他左手拿稿纸,右手拿话简,两只手在不停地发抖,说话的速度也加快了,好像有十万天兵天将在追杀他那样,非常紧张,总想快点读完。过了一会儿,他演讲完了,他好像变得很开心,不太紧张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上台演讲的人也一个一个地演讲完了。 过了一会儿,轮到我了。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向讲台。开始演讲了,我的声音显得很渺小。突然,我一不小心读错了一个字,把羽毛

球读成羽(yu)毛球(第四声),这下惨了,同学们一定会嘲笑我的,我的心如刀割一样悲痛,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就在这时,杨老师那双慈祥的眼睛看着我,一个微笑的笑脸让我又有了信心。这时,我又振作了起来,继续读下去……

'我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这时,教室里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掌声,在教室里面回荡。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铃声响了,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大胆地去面对。我受益非浅!

篇二: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作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零零碎碎的琐事将六年的小学生活装点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可那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却在记忆中发光发亮,水波涟漪般的徐徐荡开,空中花瓣样的轻轻坠落。

还记得四年级时,班主任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而充满意义的课——《论三国英雄》。

当老师将课题写在黑板上时,全班欢呼雀跃、人声鼎沸。因为《三国演义》可谓是家喻户晓,里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义双全的关云长??更是人人倾佩的真英雄。而我更是对关云长情有独钟。

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三国人物人人都知道,芸芸众生中,你们都喜欢谁呢?”老师话音未落我就开了腔:“我喜欢关羽,关云长。”老师笑着问道:“你为什么喜欢关羽呢?”“因为关羽重情重义、勇猛无敌、除恶务尽。《三国演义》中写了他《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每次读这一章时,我仿佛看到了他在金戈铁马中与敌军英勇厮杀的英雄形象。”我滔滔不绝地说着,老师也会心的点了点头,继而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也做一个像关羽那样的人。”我诺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后来我才如梦初醒般地明白了,老师是想借三国告诉我们:人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但看你有没有目标与你同行,抓住眼前的机会才是毋庸置疑的。 这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我终生难忘!它将伴随着我一起走向成功。 高唐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刘云璇

篇三:一堂生动的作文课

一堂生动的作文课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满面春风地拿出鸡蛋问:“我手里有两个鸡蛋,谁能不打破蛋壳快速分辨出哪个是生的,哪个是熟的?”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开始议论纷纷。

突然,一个同学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跃而起,说:“老师,我知道,晃,哪个声音大,哪个就是生的,哪个没有声音,哪个就是熟的。”老师就照他的方法去做,老师把鸡蛋放在耳边晃了起来,说:“差别不大,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快速分辨生熟鸡蛋呢?”同学们不言语了。 沉默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把鸡蛋放在灯下照,透明的就是生的,黑糊糊的就是熟的。”老师照他说的把鸡蛋放在灯下,因为光线暗,所以看不出来。

同学们又开始冥思苦想,忽然,我们班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一位同学举手了,他就站起来说:“放在水里,沉下去的是生的,而漂起来的是熟的。”他刚说完,全班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因为鸡蛋根本不可能漂起来。

这几个同学的回答都不准,我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我们班平时学习最好的同学身上,他信心十足地站了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生的转得慢,熟的转得快一些。”老师示范了一下,果然如他所说,生的转得很慢,熟的转得快,老师把转得快的打碎了,果然是熟的。老师让大家齐动手,结果每位同学都证实了这种方法是对的。

这一堂生动的作文课既让我们获得快乐,又让我们懂得了要多读课外书籍和遇事多动脑的道理。

篇四:让语文课变得生动起来论文

让语文课变得生动起来

听了很多语文教师上课,从一开始到课堂结束,一个人讲一个人答,整堂课一个腔调没一点变化,连使用的语言也是老百姓口中最常用的口语。有的甚至还是一口地道的方言。一堂课下来,不仅学生恹恹欲睡,就连部分听课的教师也进入了梦乡。这样的教学,我认为课堂不生动是导致其失败的首要原因。如何让语文课上得生动有吸引力,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言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重复罗嗦

教师分析文章如同我们作文,切忌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尽量重点突出,精练明了。作家写文章,讲究推敲,讲究“立片言以居要,为一篇之警策”。教师在讲解分析文章时,首先要弄清文章的重、难点所在,然后仔细斟酌。如在讲授《海燕》一课的象征手法时,有位教师先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想想海燕与现实中的哪些人相似,再让同学们回忆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最后让学生想想海燕的品质与当时的哪些人有共同点,末了还大讲特讲这篇文章的政治意义。教师的一番长篇讲述,将学生绕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教师的语言要重点突出,提纲挈领,其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准确理解课文。惟有如此,教师才能按照文章表达的中心进行选择,做到讲课时语言的精练简洁。

二、讲课时使用的语言尽量声情并茂

很多教师上课,进入不了角色,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语言平淡寡味,没有吸引力。教师在讲解文章,特别是在讲解名家

名篇时,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才能让学生产生灵感引起共鸣。要做到这点,首先要认真领会课文的精髓,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和创作背景,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品吻合。其次是教师要善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来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形容词或修辞格,语调要讲究音律美,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说话的节奏,切忌整堂课一个调,一个节奏。

三、注重提问的艺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问答法是教学中采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便于师生间相互了解信息,也便于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导向。但有些教师上课的提问方式确实有待改进,如有教师上课问学生:这是一个千古什么句?(学生: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几课?(学生:12课)等,问得毫无价值,更不用说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了。

提问要讲究艺术,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含蓄,尽量不要把要说的话讲完讲透,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有思考的兴趣,想象的余地,思维的空间。例如我们在讲解鲁迅的《藤野先生》时,为了进入对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一环节,我们便可以说: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是1902年——1904年的事,而写作《藤野先生》却是1926年的事,为什么时隔20多年,鲁迅却对这位只教了他两年左右的日本教师如此念念不忘呢?学生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就要分析文中对藤野先生详细刻画的四件事情的性质。有了对这些问题的全面了解,才能准确而深刻地回答这一问题。

四、注重教态美,让语文课变得生动形象

很多教师钻研教法学法,却惟独忽略了教态的钻研。其实美的教态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个人认为要提高教态美,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神态。教师的面部表情要轻松丰富。教师要善于用眼睛说话,用眼睛表露自己的内心情感。

2. 仪表姿势。教师要有整洁得体的衣着,不赶时髦,不穿奇装异服,不化妆。

3. 动作。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姿势是手势。富有感染力的手势是指挥学生有节奏地进行学习活动的最佳手段,比语言更省时更直观。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果的一些粗浅体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有助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断涌现,只要我们掌握更多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就一定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品位到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篇五: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

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5篇)

【真题回放】

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章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写作点拨】

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也是一道倡导关注生活之念,树立“大语文学习”之意,激发热爱语文之情的好题。写好这道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抓住题眼,审题求准。“也是一堂语文课”明白晓畅,回顾自己的语文学习历程,搜寻生活记忆,捕捉生活感悟,对考生来说,可谓人人不陌生,个个有话写。但如疏于对文题的理解,就有可能跑题。题目借助“也”“语文课”这两个词作开放与限制的暗示。“语文课”限制考生不能写其他课,要写出语文的特点。“语文课”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文课就是指学校每天安排的40分钟的课堂学习。这里所说的“语文课”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考生信笔写前者,一般就属于跑题作文。题目中的“也”正强调了这一点,表示这不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其开放度大,人、事、物、景、理均可入文,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本好书、一番思考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皆可入文。

第二,精心选材,立意求深。就这道题来说,能写的材料是信手拈来,但要使文章出彩,就必须选择独特新颖的材料。可以从正面选材立意:“也是一堂语文课。”拒绝平庸,树立“大语文学习”的意识,感悟并体会多元化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热爱语文的情感。譬如师生“同行万里路”,走上街头找广告,踏遍石城思语言;师生同读万卷书,读孔孟老庄,与诸子百家一起争鸣;师生同建QQ语文群,聊的是语文,聊的是师生情等。也可从反面选材立意:“也是一堂语文课?”讥刺时弊,含而不露地批判“也是一堂语文课”的浮华作秀之风。譬如课堂上音乐悦耳动听,画面精彩纷呈,学生能歌善舞,然而“字词句章、语修逻文”不见了;学生买教参,抄答案,密密麻麻,然而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不见了等。总之,创新,使语文鲜活在生活里;创新,使师生融化在课堂中。

第三,巧妙布局,形式求新。把写作重点放在“也”上,写清楚“也是一堂语文课”是怎样的一堂语文课。从结构布局安排来看,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也是一堂语文课”给我的震撼,让我终生难忘,它激发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然后再写“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特点,并抓住有特色的地方精雕细刻。也可以采用并举分承的结构方式:先总说“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特点,然后分说其特点,最后总结,谈真正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多彩,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感受。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可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从文体形式上来看,可根据个人情况,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有把握写好的文体来写。如果你擅长叙事,那就可以娓娓地讲述“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经过;如果你擅长散文,那就用优美的文笔畅谈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的体会;如果你擅长议论,那就可以讥刺时弊,反思“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索然寡味,重塑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如果你想象力丰富,那就大胆勾画你理想中“也是一堂语文课”的框架;如果你写作功底较扎实,也可以用分镜头式、列小标题、日记体或书信体来构思此文。

佳作一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诗,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是想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想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也是一趟语文课,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构思十分精巧,作者从旧书摊上的《古代诗词选集》写起,先写“我”给爸爸上了一堂语文课,详写了父子俩关于苏东坡其人其名争论的镜头,而后略写了“我完全信服”,点明“这确实也是一趟语文课,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从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阅读课外经典切忌粗心。这样写有详有略,有张有弛,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眸。全文尽去雕饰,语言朴实,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觉。

佳作二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题记

放学前,语文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蒜头,要同学们回家栽到盆子里,每周观察一次蒜头的变化。一个月后,到班级汇报蒜头的成长情况。

同学们都奇怪了,语文老师怎么不务正业,干起生物老师的行当了?但要我们动手实验,谁不愿意?于是全班同学各自回家悄悄忙开了。

一月后,同学们把栽蒜头的盆子搬到了班级。小张同学实验失败了,因为他把蒜头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水没有泥土,蒜头埋在水里,还盖上盖子,蒜头在瓶子里烂掉了。我的实验成功了,而且我栽的蒜头长得最好,嫩嫩的,绿绿的,直直的,自豪地从泥土中钻出来。失败的,心情沮丧。成功的,心情喜悦。但无论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同学们每周观察的记录写的都很具体、生动、精彩。

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今天大家写的文章都很成功?”

我们各抒己见,贪玩的小王说:“我们没有交作文的压力。”

好动小明回答:“这是我们喜欢做的事。

我也争先恐后地答道:“写我们亲身经历的,当然会生动。”

老师又紧跟着追问:“那么,我们过去经历过许多事,但写的却不生的呢?”

语文科代表振振有辞:“许多事我们虽然经历了,但没有留心,没有积累,所以我们虽有生活,但大脑里没拥有生活素材。”

老师笑了:“对,这就是语文,它从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走过,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真切记录,才会学好它。”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老师让我们栽蒜头,原来这也是一堂语文课呵!

【点评】

这篇考场佳作构思新颖独特,立意高远非凡。文章记叙了一次难忘的语文实践活动“观察蒜头的成长情况”,以小见大中感悟了“语文即生活”的道理。运用题记别具匠心,题文和谐,十分贴切,篇末点题,浑然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没有华丽词句的堆砌,没有虚伪造作的矫情,考生用朴素的文字,淡淡地叙写着自己对语文的独特感受,却让我们的心深深地被打动,这是文章的又一亮点。

佳作三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又是春来时,我偷偷约了伙伴,骑着单车来到草长莺飞、流翠泄玉的大自然中。我们的闯入打破了原野寂静,听着无数飞鸟鸣叫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愉悦,我的心一下子贴近了大自然!

我曾经无数次闷坐在令人窒息卧室里,望着窗外吐着黑烟烟囱,用自己枯燥的笔触描写婉转的鸟鸣。可我哪里知道,这原野里的天籁之音是在任何文章里都无法体验到的。我曾经无数次抒写潺潺的流水,也曾经写过凋零的红花,哪知道原野中柔软的泥土里,总有这样一个声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曾经无数次为大自然而讴歌,却从未如此细心地观察过大自然:蚂蚁在共同搬运食物时表现出的顽强与团结;鸟雀巢里母鸟喂雏鸟时流露出的温馨;树木草藤创造出得盘根错节??一切的一切又岂能是简简单单地从课本中就能领会得到的?即使是生花的妙笔,也未能诠释大自然的奥秘。

假使没有那一次出游,那次“胆大包天”的举动,我不会如此兴奋,不会写出充满激情的优美文字。只有在此时,我可以骄傲而又诚恳地说:“在莽莽原野中,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发现了许多,领悟了许多。呵,这也是一堂语文课,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谁敢否认:亲近大自然不是一堂语文课!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亮点主要有三:一是选材新。作者另辟蹊径,从大自然的课堂里学语文这个角度切入,体现了“人无我有”。二是写法新。作者淡化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语文课”具体情节的展开,而用散文式抒情的笔调写出自己在大自然课堂里学语文的体验与感悟,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议论水到渠成,结尾干脆简练,不落俗套。三是语言新。文章篇幅不长短小精悍。

佳作四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前不久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搞了一次“走上街头找语文”的社会调查。利用星期日对南京市的六条街道的沿街门面招牌、路牌用字情况进行了仔细调查,结果发现,我市的街头用字不规范情况还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街头用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繁体字招牌明显增多。不少字早已废除,有的字一般的词典上根本没有收录。这类字大多出现在专卖店的招牌上,共有24家,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二是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与汉字使用上问题很多。有的招牌没有一个汉字,且字母书写潦草,不知所云;有的字母与汉字不一致;有的所取的洋名不知何意。这一类共有17家。三是错别字不少。有一家单位的通告把“根据上级部署”,写成了“布署”;有的餐饮店把“炒肉丝”写成了“抄肉丝”。四是不规则的简化字,在字数较多的小招牌上多见。有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交错使用,人看了很别扭。

街头用字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其商业价值,更主要是在社会价值上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试想一个连母语都写不好、写错的招牌,让人自然想起店主素质与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应该是不会高到哪儿去的,这势必影响城市的形象。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提高对街头用字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好广大经营者正确使用汉字、写好汉字,让他们懂得规范用字的重要意义。二是工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时,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仅要审核标牌的内容,而且要审查书写形式,从源头上制止街头的不规范用字。三是有关部门要严格检查街头用字规范化情况。按照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定期清查街头不规范用字。四是加大对不规范用字的清查处罚力度。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是经营者故意追求时髦或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的,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能放任,要坚决查处。五是发动社会力量监督街头汉字使用情况,达到教育与监督双重效果,使不规范用字无处可逃。

调查街头用字,这也是一堂语文课。它让我们懂得:街头用字,关乎素质,关乎形象,切莫等闲视之。规范街头用字,人人有责,个人有份。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从另角度切入,独辟蹊径用调查报告形式来写,新颖别致。考生严格按照调查报告写作顺序行文,因而全文逻辑思路清晰。结尾写“调查街头用字,这也是一堂语文课”既照应标题,又自然引出作者的呼吁:“规范街头用字,人人有责,个人有份”。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