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3:10:26 体裁作文
篇一:《论语》经典名句
一、《论语》中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语·卫灵公篇》)
3、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篇》)
4、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篇》)
6、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篇》)
9、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篇》)
10、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八佾篇》) (八佾(yì):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二、《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的经典名句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 (《论语·为政篇》)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篇》)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篇》)
7、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
而篇》)
8、 子曰:“不愤不汽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愤:心求
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论语·述而篇》
9、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
灵公篇》)
1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三、《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事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2、子曰:“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篇》)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尔》)
12、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篇》)
1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
也篇》)
(译文: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轻浮。文采和朴实想适当,这才是个君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多用来指人
文雅有礼貌。)
14、 知者乐水,仁这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
也篇》)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篇》)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篇》)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篇》)
1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篇》)
1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篇》)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篇》)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1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篇》)
19、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篇》)
20、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篇》)
2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篇》)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
2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
2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
26、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
27、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篇》)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
四、富于情感生命鲜活的孔子
1、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篇》)
(杇:wū,泥工抹墙的工具叫杇,把墙壁抹平也叫杇。 何诛:责备什么呢?)
2、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篇》
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篇》
4、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篇》)
(译文:孔子道:“没有人知道我呀!”自贡道:“为什么没有人知道您呢?”孔子道:“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知道我的,知识天吧!”)
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言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篇》)
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1” 《论语·雍也篇》
(译文:孔子去和南子相见,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道:“我假若不对的话,老天厌弃我!老天厌弃我!”)
据说汉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不知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不过现代人取名字确实很喜欢引经据典。这是好事。今人多有数典忘祖的倾向,外国语大学遍布全国,却不曾听说有一个国学学院(据说有还是有的,不过都相当低调)。取名的时候,终于想到祖宗了,于是临时抱佛脚的不在少数。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乱伦,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篇二:《论语》经典名句
一、《论语》中关于儒家思想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篇》)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
语〃卫灵公篇》)
3、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
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篇》)
4、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篇》)
6、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
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篇》)
9、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篇》)
10、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八佾篇》)
(八佾(yì):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
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二、《论语》中关于教育思想的经典名句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
(《论
语〃学而
篇》)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篇》)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 (《论语〃为政
篇》)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篇》)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
为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篇》)
7、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篇》)
8、 子曰:?不愤不汽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愤:心求通
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论语〃述而篇》
9、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
公篇》)
1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篇》)
三、《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事的经典名句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
语〃学而篇》)
2、子曰:?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
仁篇》)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论
而篇》)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篇》)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
尔》)
12、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
篇》)
1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篇》)
(译文: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轻浮。文采和朴实
想适当,这才是个君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多用来指人文雅
有礼貌。)
14、 知者乐水,仁这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篇》)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篇》)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篇》)
1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篇》)
1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篇》)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篇》)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1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篇》)
19、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篇》)
20、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篇》)
2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篇》)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
2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
2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
26、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
27、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篇》)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
四、富于情感生命鲜活的孔子
1、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篇》)
(杇:wū,泥工抹墙的工具叫杇,把墙壁抹平也叫杇。 何诛:责备什么呢?)
2、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篇》
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篇》
4、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篇》)
(译文:孔子道:?没有人知道我呀!?自贡道:?为什么没有人知道您呢??孔子道:?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知道我的,知识天吧!?)
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言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篇》)
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1? 《论语〃雍也篇》
(译文:孔子去和南子相见,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道:?我假若不对的话,老天厌
弃我!老天厌弃我!?)
篇三:常考《论语》名句30则
高考备考名句默写:《论语》名句30则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2003全国)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004天津)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004湖南)
——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2005全国)
——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04全国、2005上海)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005江苏)
——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2009全国)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聪明的人明理通达,随机应变,和水的流动畅通、随岸赋形相似,所以爱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静不移,同山的肃穆屹立、岿然不动相似,所以爱山。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军队的统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强迫改变的。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发布命令,别人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如果自身
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不善于讲话,但办事很敏捷。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有三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篇四: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论语》经典名句解读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能听到有关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更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力
则学文。”——《论语·学而》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知道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孔子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就像大牛车没有輗,小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行走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
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不迁怒,不二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孔子说:“君子通常襟怀坦白心气宽广,小人则一般心气局促忧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在某些方面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便改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不能的时候,我不会启发
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阐述不清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教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多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道义不能跟随着去尊崇,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就是我的忧虑啊!”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喜欢古代文化,敏锐勤奋地学习追求而得来的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厚重吗?坚持到死才终止,不也长久吗?”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唯恐再落下。”
篇五:《论语》千古名句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篇)
孔子提出自己的修学报告,其实想是借他本人的修学经验,来表达与为政以德相关的几层含义:
其一,人人皆可成圣贤。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事实上人们遵守社会礼法,能更好地通达天命,彻悟道体,成就道德学问。
其二,借以表明以德导民的效果,并不会限制人的自由。孔子三十而立——能融于社会礼法作一番事业,可见德政非但不影响人们建功立业,而且能帮助人们成就。到七十岁更是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表明德治的极致效果正是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其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政以德仍需要时间来完成,人心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参考《傅佩荣解读论语》)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
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看见德行卓越的人,就要想怎么努力像他一样;看见德行有亏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同样的毛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其过人之处,善于汲取他人的优点,努力完善自己,在行为与思想上希望能够与之持平甚至有超越,这是人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的内在动力。很多人不愿意向优于自己的人学习也不屑于向某些方面劣于自己的请教,总是闭门造车,不追随先哲的脚步,不追求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同样,他人的失误与过错对自己而言同样需要反思和内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样是一种进步,不能讳疾忌医。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值不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相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别人不了解我,不但不会减损我的才学与品德,反而促使我更努力进德修业。当然,我也可以循正当途径让别人认识我。我不了解别人,这才是大问题。年轻时,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年长时,要提拔正直有为的后辈;若不知人,难免造成许多错误,悔之莫及。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孔子积极鼓励弟子从政,而从政的一个基本门路在于使别人了解自己。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他星辰环绕着它而展布。”德:古代有德治、礼治、法治的分别。德治的基础,主要在于帝王本身的高尚品德,因此帝王责任重大,而效果据说也十分理想,几乎像是无为而治了。事实上,德治与无为而治不同,但是为何天下自然而然归于太平?这是因为孔子对人性有一个基本信念,就是人性向善,所以百姓会自动回应德治的帝王。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人们的客观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治理国家时,暴力和强制手段只是治标却不是治本之道。为政者的德行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使人们见贤思齐,从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感化,使每个人都知礼义廉耻,行为有格,这才是治世根本之道。同样,希望获得别国的尊重与青睐,仅仅靠武力和硬实力是不可以的,人的归顺必然是心的归顺,仅仅依靠行为上的归顺而不得人心,这种所谓的局面必然不能长久。相反,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昭然于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邻为善,用平等的地位和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国家,既不颐指气使也不奴颜婢膝,不卑不亢,和而不同,这样才能赢得人心,赢得真正的尊重。
5、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孔子说:“早晨听懂了人生理想,就算当晚要死也不妨。”理想是人存于世上的一精神寄托,没有理想,人多一切活动可以说的都是盲目的,都是毫无计划的。古今中外,对于理想可以说
都是十分珍贵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的话"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 ",正是有希望在指引,安迪才能在经过20年冤屈囚禁生活后安然从肖申克监狱
成功逃脱,开始崭新的人生。希望和人生价值是理想是明确人之所以为人,?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晕说闹匾际Α?鬃拥恼饩浠熬褪侵荚谇康?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ixiang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理想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了解人生应该如何的理想。了解人生的价值何在,可以依此而行,死而无憾。这也是“守死善道”的意思。同时这句话也深刻反映着孔子的生死观,显示孔子知生也知死,而这种贯穿生死的道,无异于他一再强调的仁。孔子将人生的理想、对真理的追求都置于生死之上,可以说他的生命因为他的灵魂而闪光。相对于周围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孔子的这种态度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学习和反思的。不少人认为只有获取知识拥有好的人生才是个人应该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也将之作为人生的理想,拥有这些只是为了活着,而孔子认为生命不是最终的归宿,而是一种媒介,人拥有生命就是为了明确自已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为了汲取更多的真理和学问,是为了传到授业解惑,是为了将仁爱之道普度众生。这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根本。这让我反思,作为大学生我的学习和探索的根本动因何在,是为了拥有一个好的人生还是为了汲取更多有用的东西来回报社会,创造生产力。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君子关心的是规范,小人在乎的是利润。”君子与小人对举,可以看出小人是为了产业而忽略德行,并且为了利润而不惜破坏规范。反之,君子则以德行与规范为重。换言之,小人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君子则进到“人我互动”阶段,还须努力朝向“超越自我”阶段提升。德行与产业,规范和利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冲突的,如何取舍就是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了。是见利忘义还是恪守规范,是合法经营还是投机倒把,不仅仅实在古代,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众多资本家企业家在创业初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可以说,很多都是在违法经营、投机取巧的,可以说,这会使财富迅速膨胀和积累,但是却有违社会功德,更是违背自己良心的。
7、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作为君子,就要努力在言语上谨慎迟钝,而在行动上敏捷有效。”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有失,人在言语上应该严谨,不应图一时口舌之快,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可以说,只有充分闪耀着智慧和思考的言论才是真正值得一说的,空洞的毫无价值和营养的话语只能谓之泛泛之谈,不经过深思熟虑贸然开口的人不是真正明智的人,是轻浮的,稳重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