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0:23 高中作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中作文

篇一: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摘 要: 历史是迄今为止人类全部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包含人类全部的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经验和教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关自守是行不通的,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引领国家走越来越辉煌与繁荣的道路。 关键词: 以史为鉴 进步 兴替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迄今为止人类全部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包含人类的全部的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经验和教训。为了社会和个人更好地向前发展,了解历史、熟悉历史、学习历史一直是人们热切倡导的行动主题之一。诚然,历史不能复制,但学习历史、以史为鉴有它存在的必要。 “以史为鉴”,通常都是从正面积极地告诫人们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平时的日常琐事、人际关系,等等。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历史,所以才有“世界几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了下来,并且发扬光大”之说,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直接关系。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先人懂得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开拓前进。我国的历史,浩渺博大,蕴含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记载着先人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难。我们这一辈也在不断追随前人,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断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结合现代元素,使中华文明得以发扬光大。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这对推进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历朝历代一样,它经历了胜负兴衰。从努尔哈赤建立清朝,到清朝鼎盛时期的“康雍乾”盛世,再到最后鸦片战争清朝开始逐步走向灭亡,期间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清代的盛世出现在康熙、雍正、乾隆时代,属于清朝的前期。当时的君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居安思危,政治比较清明,轻徭薄赋,励精图治。但是,随着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发展逐渐陷于停滞状态,直至迫使低阶级人民不得不为求生存而起义。至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故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当代,我们只有以史为鉴,才能不断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业,以农业为本,大力发展农业,“精耕细作”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高度概括。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铁犁牛耕曾一度给人们带来安逸的生活。只是列强的炮火轰开了闭锁的大门,也从此轰毁了人们安逸的生活。刀剑已经不足以抵挡炮火,让国人逐渐自强自立。所以国家开始盛兴实业救国,期望用经济实力改变被欺凌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慢慢地,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关自守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到半封闭到全方位的开放。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小农经济不可行,所以我们重视经济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了国家综合实力。以史为鉴,我们吸取历史教训,自强不息,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引进外资,努力提高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在综合国力排行第二的今天,我们昂首挺胸地站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大国风范,展示了被欺凌后崛起的傲然。

我们伟大的祖国一路在风雨中前行,成长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但是我们相信祖国发展道路会越来越光明。几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对推进祖国的建设事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我们懂得了“一切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引领国家走越来越辉煌与繁荣的道路。

其实历史并不仅仅指那些有时代烙印的大事件,一些所谓小事也

是历史,应该引起重视与反思,并以它为鉴。不仅仅是指在行为表面上进行修改,更重要的是在意识文化上进行根治,这样才能从中汲取经验并很好地应用和解决问题。

当然,学习历史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首先,要本着学习古人的智慧与传统的态度去看;其次,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审慎和批判的眼光去粗取精,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五千年来的中华文化,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在经济发展如此迅猛、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21世纪,有人因为一意孤行,不屑学习、吸收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而吃尽苦头;也有人牢记:“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现在”的真理,时刻自省让他们获得无限的精彩。当前,中国要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必须牢记“以史为鉴”的真理,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篇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中国财税史有感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知连封建帝王都懂得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今天的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发展,只有科学地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才能使我们的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前途光芒万丈,才能使我们有力量力挽狂澜。

这学期我们所学习的中国财税史更让我有这样的感触,就像在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何尝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制定国家的发展方向,改革方向。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场关系。由此我想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治理大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

回顾中国历史,中国古代有七大经济改革家。春秋之管仲、战国之商鞅、西汉桑弘羊、唐朝刘晏杨炎、宋朝之王安石、明朝张居正。这几位伟大的经济改革家在改革道路上积累下来的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他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观念和《管子》的思想颇为接近。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他有几项改革措施:(1)承认土地的现实占有状况,改劳役助耕制为收取实物地租。(2)设“轻重九府”,通鱼盐之利齐国靠海,鱼盐资源丰富。(3)实行“叁国伍鄙”制,以整顿行政组织。(4)军事上,“作内政以寄军令”,实行兵民合一。这些措施为春秋时期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他的经济政策也十分完善。管仲相齐的经济政策是“遂滋民,与无财”,他的办法是“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以至“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管子熟练的运用轻重之术对外策划了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堪称古代货币战争的经典案例管仲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这种“准平”制,不但是一种平衡粮价的政策,并 且,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马克思级差地租与之相同。

商鞅在大家的心目中更令人熟知的是政治家,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同时他

的经济政策也给后世人造成了深深的影响。第一,废井田、开阡陌。当时的秦国还实行周朝时期的井田制,把一块田地分成九块,中间的为公田,周围的八块为私田,必须优先把公田耕种、收割,然后把产品交给国家,相当于上交农业税。井田制在战国时代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秦国的废除井田制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近100年。重新分配土地,相当于把公田私有化。并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开荒,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以土地数量代替以家庭为单位计税。这些措施事实上起到了打击奴隶制度、扶持地主阶层的目的。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这个政策可以说流行到毛煮稀时代。以农为立国之本,以此保障战争时期的粮食供应。商鞅认为商人就是国家上的虱子,必须强迫他们改行从事耕织,否则就只有杀掉,因为国家只需要生产粮食和能打仗的人。第三,统一度量衡。这个措施可以说是商鞅了不起的功绩,后来秦朝李斯统一全国度量衡的做法就是从商鞅这里学来的,现代国际经济、技术交往,没有统一的计量单位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一点上就可以明白商鞅此举的功劳。

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他指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主张由政府经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他认为盐铁专卖作为国家统一的财政收入,可“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而不必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可防止豪商垄断生产经营,操纵物价,阻塞他们的“利途”;可缩小贫富差别,“以齐黎民”,缓和阶级矛盾。在实践中,他对盐、铁、酒实行专卖,利用垄断价格,收取高额利润;实行平准法。创设均输法,调节商品流通,平抑市场价格。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的理财思想和政策是从维护最高统治集团自身的利益出发的,但在当时封建国家财政因连年战争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能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制豪强之有余,因贫民之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负担,这毕竟是一件好事,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由于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千疮百孔,当时唐朝经济十分萧条,财政极为困难,刘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使唐代财政逐步好转。刘晏在任期间,办成了几件大事:一是改革漕运,二是改革盐政,三是改革粮价,四是推行常平法。他懂得增加财政收入的前提在于发展生产,安定人民生活,史书上称刘晏“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由于刘晏的理财方针、措施、办法适应唐王朝经济残破的局面和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的20年中,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也得以养息。他的贡献是很大的,无怪乎人们经常把刘晏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同为唐朝的经济改革家杨炎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向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 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一代文豪王安石同时也是位伟大的经济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另外1581年,明朝竞价改革家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以上都是古代各个经济改革家在经济政治上的一些理论及实践,正因为他们的理论实践是我们如今的经济政治改革才能更上一层楼,使我们的生活得以更安定。这正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完美体现!

篇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晓全

唐太宗李世民说丞相魏征“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意思是说用铜左镜子(古代都用铜镜)可以照出人的衣服和帽子,可以看到人的外部形象;用人的事情做借鉴可以知道凡事应该怎么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借鉴历史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兴。

近来评选大学生校花有用尺子量的:由中国模特网举办的湖北高校十大校花评选大赛在武汉启动。组委会表示,从半决赛开始,对选手外形进行测量。拟定的50条评选标准中包括:选手身高是头部的7.1倍;嘴巴与眼睛间距离是整个脸长的36%;两乳间距大于20厘米,且要求丰满匀称而不下垂等。选美标准一经公布即引发网友吐槽:这样选校花,“没有最俗只有更俗”、“很黄很暴力”、“简直就是耍流氓”!校花用尺量,到底量出了什么?

古代评选标准美女,除了美之外,主要还看她的作为,因此被认为历史上最美的夏姬没有入围四大美女。

书上给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排位次序是:西施、王昭君、貉蝉、杨玉环。这既符合她们所生活的年代先后,还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与每个人对上了。

但若论她们四位谁最漂亮,分打得最高,一般还是公推西施。据说西施漂亮到在河边浣纱,就是洗什么时,河里的鱼被她的美貌所吸引,都忘了游动,以至沉到水底(准是一群色鱼)。当然其他三位也不得了:王昭君北上和亲,汉元帝一见真人这么漂亮,可气坏了,回去就把画师毛延寿杀了,只因他提供的“玉照”(画像)既失真又添堵;貉蝉就更不用说了,让吕布与董卓反目,一副娇容挽救了汉朝;杨贵妃令三千粉黛无颜色,没事就洗澡,把个唐玄宗弄得神魂颠倒,人都死在马嵬坡了,日后又演绎了多少绝唱。说来各有千秋,然西施的名气终归还是比其他三人大,以至连鲁迅小说里都用“豆腐西施”,来形容平民对美的标准之界定。

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女人,叫夏姬,按理说她才应该是第一美女。夏姬是春秋时期郑国郑穆公的女儿,名叫素娥。这素娥长到十五岁时,就已经美得无与伦比了。在此之前但凡有名有姓的美女如骊姬、息姒、妲己、文姜,已全被她“拿下”。什么玉骨冰肌、花容月貌,轻移莲步,恍如飞燕之舞;兰室静坐,疑是仙女之居。凡是能用得上的最好的词,都给她用上也不算多。假如那时有选世界小姐的活动,看来桂冠是非她莫属。

如此这般的美女,可为何登不上中国古代美人排行榜呢?莫非自有了四大发明,往下就只能有“四大美女”、“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就不许有“五大、六大”,现今不是

都搞十大杰出人物了吗?说来都不是。原因就在于夏姬的本人“档案”中(素娥后嫁夏御叔,人称夏姬)有不良的品行记录。不过,记录中有关贪污盗窃骗婚行贿利用色相腐蚀官员承揽工程这类问题皆无,她的问题主要是生活作风不好:她先后嫁人数次(七次),还累死男人若干(九人),为争她,还弄出了区域战争。既然有这等历史问题,那你夏姬长得再好也不行了,你年近四十容颜还像十六七一样也不能算美女。评美女你就失去资格。

本来是评论古代长得漂亮的美女,但实际上还得讲政治。西施为救越国献身吴王,把敌国给毁了;王昭君为了民族和睦,把自己给毁了;貂蝉为报答王允,把董卓、吕布爷俩都毁了;杨玉环为了唐玄宗能逃命,把老杨家满门都毁了。这些都是能摆到大面上的。于是她们在评美时就不断得高分,尤其是西施,上升的若干档次比旁人高得多,进而荣登榜首。王昭君就有点冤,其实她在这四人当中命最苦。进宫三年皇上没召见,等见面了也该出塞了。也怪她自己,自恃漂亮,又讲原则,不肯向毛画师行贿,结果毛在她的像上点了丧夫落泪痔(不知在何部位),让皇上一看就撇到一边。哎呀,可叹这一江南美女子哟,秋风阵阵,看着天上南翔的大雁,自己却朝北走。她就在马上当当弹琴,弹得大雁都哗哗掉下来了,跟她一块儿倒霉。往下更可怜,她先嫁单于,单于死了又嫁单于的儿子,还生了儿女。结果,尽管她所承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担的担子很重,命比苏武还苦,可由于嫁得有点乱(尽管从胡人习俗,可理解),在评美的得分上还是打了折扣。

貂蝉呢,漂亮是漂亮,但她身世可疑。貂蝉是《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不知姓什么原籍在哪日后又落到哪的人。电视剧还挺能琢磨,最后让她坐一小车上顺着青草地走远了。尽管她舍己救了汉朝,但一想曾委身猪一般的董卓,还是令人难忍。加上吕布也不是好鸟,朝三暮四没个准主意。于是给她块铜牌,评委也算开恩了。

最不能让人容忍的,则是杨玉环。她很肥胖不说,还让比她大十多岁的安禄山当干儿子。安禄山过生日,这干娘还给他“洗三”,用婴儿筐装着,恶心透了。“安史之乱”,有很大程度上就是她杨家一门惹的祸,否则也不能出了马嵬坡军变,硬逼皇上杀了杨国忠和他的贵妃。“安史之乱”死了多少人!连大书法家颜真卿都死于此乱。如此,比起夏姬的问题,不知要严重多少。故让杨玉环并列季军,夏姬肯定是不服气。但不服气也得服气,这就是选美。美不美,靠评委。评委内部的事,外人谁说得清。

但是现在呢?用尺子量出的美女,到底量出了什么? 量出了变异的审美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感,是有共同性的,但个体审美元素是多元化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不同时期的美女形象也风格迥异。英国谚语云: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女千篇一律,只能

是雕塑群吧?著名作家王小波曾经写道:一切指标都是浪漫主义的死敌。是的,且看被奉为描绘美女的最美之作《登徒子好色赋》,是这样写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乐府民歌《陌上桑》在描写采桑女罗敷的美貌时,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时,是这样描写那位美貌牧羊姑娘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乃至使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愿变一只小羊,躺在她的身旁,每天让她用皮鞭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这样呼之欲出、荡气回肠、余味袅袅的美,哪一个有具体的尺寸标准呢?这样的美,让人如沐春风,遐想联翩,回味无穷。现今,组委会已将“校花”的三围标准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三位,嘴巴与眼睛、身高和头部的比例要求黄金分割,与其说是毁灭了美的想象,不如说是对选手的变相羞辱和美丽歧视,这样的“美丽指数”只能沦为笑料矣。

量出了浮躁的教育观。选校花,可以活跃学习氛围、丰富高校文化、增进校园文明,原本无可厚非。校花,原本是一个多么纯洁无暇的词语啊。曾几何时,那长发飘逸、一袭长裙、回头一笑、娇媚顿生??漫步在校园林荫道上的女孩,多少次翩跹在大家的美好回忆里?自然美与内在美的有机

篇四: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中国共产党员应该了解党的历史,共产党人更应该注重对历史的研究。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而学习党史也有着必然的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因为人类对社会组织形式的研究是一项不可回避的责任,我们通过历史可以看到未来,现在是历史的延续,未来是现在的延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就是寻求导致国家兴衰存亡或个人成败得失的原因,也就是试图探寻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我们在中学时代就学习过《社会发展简史》,这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但不是凭主观的直觉去总结,而是根据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分析和总结。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为人们科学地认识过去和现在,科学地预见未来,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在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引下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才能科学地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一路走来,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突飞猛进,各个领域发展都超越了前代总和。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并存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学习历

史,使我们了解到,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不是社会组织的终极形式。因此我们还要通过学习和实践继续探寻更高级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也是每位共产党员的责任。

为什么要学习党史?中国共产党从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8000万党员的大党,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党派。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拥有着90年光荣历史,通过历史的镜像,使我们看到了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前辈们的崇高信仰,使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为信仰而战,共产党员为民族独立、自由而战。通过历史的镜像,使我们看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我们走进社会主义,只有共产党才能彻底改变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只有共产党才能使中华民族从此不再受外敌欺侮。通过历史的镜像,使我们还看到了只有共产党才有智慧、有力量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解决温饱,实现小康。90年的历史已经一再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智慧的党、科学的党。因此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可以使每位党员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坚定沿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信念,更加坚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现实的实践,共产党人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如果不知道从哪里来,也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迷失方向。如果不知道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也不

会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如果不知道闭关锁国的危害,那么也不会坚持改革开放。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连封建帝王都懂得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今天的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发展,只有科学地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前途光明万丈,才能使我们有力量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固废公司 陈云鹏)

篇五:【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带一路”的顶层思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带一路”的顶层思维(强烈推荐)

阿里国际站正能量 | 2015-07-30 06:54

一金融帝国崛起

1944年7月,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是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美国人认为,我有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大,尤其是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差不多打掉了八千亿美元的军费。随着战争花费越来越大,美国有点吃不住劲了。因为按照美国的承诺,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着1盎司黄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国人手里的黄金大概还有8800多吨,这时美国人知道有点麻烦了,与此同时有些人还在给美国人制造新的麻烦。比如说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不相信美元,他找来法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要他们看一下法国有多少美元储备,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亿—23亿美元。戴高乐说,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来交给美国人,换成黄金拿回来。法国人对美国人的这一击,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其他一些外汇盈余的国家纷纷向美国人表示,我们也不要美元,我们要黄金。这样就逼得美国人无路可走。

于是,在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开始,也是美国人对世界的一次背信弃义。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讲,当时人们还不能完全理清楚头绪。原来我们相信美元是因为美元背后有黄金,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已经实行了20多年了,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美元。 现在美元突然刹车,它的背后不再有黄金,从理论上讲,它变成了一张纯粹的绿纸,这个时候我们还要使用它吗?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国际间结算时用什么对商品的价值进行衡量?因为货币是价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难道还能信任别的货币?比如人民币和卢布之间,俄罗斯人(当时的苏联人)如果不认人民币,我们不认卢布的话,就只能继续拿美元做为我们之间的交换介质。

所以,美国人就利用世人的惯性和无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接受了美国人的条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但是从1973年10月以后,一切改变了,欧佩克宣布,必须用美元对全球的石油交易进行结算。

这样,美国人在使美元与黄金贵金属脱钩之后又与大宗商品石油挂钩。为什么?因为美国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欢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欢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任何国家要发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国家都需要石油,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石油就等于需要美元,这是美国人非常高明的一招。从1973年开始美元与石油挂钩以后,其实是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就伴随美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

整个世界当时并没有几个人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他们不能够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别的,不是一战、二战,也不是苏联的解囘体,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

从此之后,人类真正看到了一个金融帝国的出现,而这个金融帝国把整个人类纳入到它的金融体系之中。实际上所谓美元霸权的建立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到今天大约40年的时间。而从这一天之后,我们进入到一个真正的纸币时代,在美元的背后不再有贵金属,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撑并从全世界获利。简单地说:美国人可以用印刷一张绿纸的方式从全世界获得实物财富。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人类历史上获得财富的方式很多,要么用货币交换,你要么黄金或者白银;要么用战争的方式去掠夺,但是战争的成本非常巨大。而当美元变成一张绿纸出现后,美国获利的成本可以说极其的低廉。

因为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拖美元的后腿,美国可以随意印刷美元,这时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国国内,将造成美国的通胀;如果美元输出去,那就意味着全世界替美国消化通胀,这就是美元通胀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美国向全球输出美元,也就稀释了它的通胀。但是美元向全球输出之后,美国人手里就没有钱了,这个时候如果美国人继续印刷货币,美元就不断贬值,这对美国没有好处。所以说美联储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得那样,是一个滥印

货币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实际上懂得什么叫克制。从1913年美联储成立到2013年100年,美联储一共发行了多少美元?大约10万亿。

这样一比较,有人开始指责中国的央行。为什么呢?我们的央行从1954年发行新货币——新人民币到现在,已经发行了120多万亿人民币。如果按汇率6.2跟美元折算的话,我们大概发行了20万亿美元。但是这同样并不意味着中国乱印货币,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挣到了大量美元,同时这期间还有大量的美元做为境外投资进入中国。

但由于外汇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须发行与进入中国的美元及其他外币相应的人民币,然后以人民币在国内流通。可是国外的投资在中国挣到了钱以后,可能就撤走了;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拿出大量外汇,从境外够买资源、能源、产品和技术,如此一来,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币留了下来,你又不可能将相应数额的人民币销毁,只能让人民币留在中国继续流通,所以我国人民币的存量必然大于美元。这也反过来佐证了这30多年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中国央行承认近年来大概超发了20多万亿人民币。巨量的超发最后全都留在了中国,这就牵扯到我后面将要谈到的问题——人民币为什么要国际化。

二美元指数周期律与全球经济的关系

美国之所以没有通胀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美元的全球流通。但是美国又不能无节制地发行美元,让美元不断贬值。所以要节制。可节制后手中没有美元了怎么办?美国人有另外一套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发行国债,通过发行国债又让输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但输出去的通过债务资本重新回到美国,美国人开始玩起一手印钱,一手借债的游戏,印钞能赚钱,借债也能赚钱,以钱生钱,金融经济比实体经济赚钱来得痛快多了,谁还愿意出大力流大汗去干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加工业实体经济?

1971年8月15日之后,美国人逐渐放弃了实体经济而转向虚拟经济,渐渐变成一个空心化的国家。今天美国的GDP已经达到18万亿美元,实体经济为其GDP的贡献不超5万亿,剩下的大部分全都是虚拟经济带来的。美国通过发行国债,让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进入美国的三大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和证券市场。美国人通过这个方式钱生钱,然后再向海外输出,这样循环往复地生利,美国由此变成一个金融帝国。

美国把全世界纳入它的金融体系之中。很多人认为在大英帝国衰落之后,殖民的历史基本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因为美国成为金融帝国之后,开始用美元进行隐性的殖民扩张,通过美元隐蔽地控制各国经济,从而把世界各个国家变成它的金融殖民地。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主权独立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你尽可以有主权、有宪法、有政府,但是你脱离不开美元,你的一切最后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用美元来表达,并最终让你的实物财富通过与美元的兑换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

这一点,通过40年来美元指数周期图表,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1971年8月15日美元跟黄金脱钩,意味着美国人摆脱了黄金的束缚,可以随意地印刷美元了,美元发行量大增,美元指数自然要走低。从1971年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美元指数就一直在走低,这就说明美元印多了。如此这般大约持续了近10年时间。美元指数走低对于世界经济来讲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美元的供应量增大,也就意味着资本的流量增大,大量的资本不留在美国,要向国外出溢出。第一次美元指数走低之后,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给拉丁美洲带去了投资拉动,也带来了繁荣,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经济繁荣。

美元泄洪期大约持续了近10年左右的时间,直到1979年,美国人决定关掉泄洪闸。美元指数走低相当于美国人开闸放水,而关闸实际上就是减少美元的流动性。1979年美元指数开始走强,意味着向其他地方输送美元减少。拉丁美洲本来因为获得了大量的美元投资,正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