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初三借物抒情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17:06 体裁作文
初三借物抒情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作者:付祥平

来源:《学园》2014年第34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02-01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借物抒情作文缺乏自己的理解,能将借物抒情写作手法真正地应用于作文之中的人数少之又少,笔者基于自己多年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对借物抒情修辞方式的领悟,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学习。

一;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

小学期间一些语文教师机械的作文教学致使部分学生对作文厌烦,甚至惧怕,这些情况不利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地调整学生对作文的消极情绪。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借物抒情类作文的美感,我在教学中,会首先朗读一段优美的范文。如使用《青青草》一文让学生感悟借物抒情的意境。“美丽的草原上,铺设了人世间美丽多彩的绿绒毯……荒漠上孤独的小草以及都市城墙上纤弱的小草向人们展示生命的意义。”此时,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小草的世界,感受着小草的自强不息、倔强和坚持,领悟着小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坚强地笑看世界,即使只是一棵小草。

另外,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借物抒情作文教学中。在进行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中,让学生对“物象”有自主选择权。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话说自己心中最喜爱、最熟知的“物象”,学生们会争先发言讲述自己最喜爱的物品,并且用语丰富地描绘形态、神色,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成功地使学生的写作心理由被动转向主动,这样作文课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写作氛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愿意把作文写好,把学生的写作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

二;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

由于初中学生对借物抒情文章的写作手法还不熟悉,所以教师运用模仿的方法开展教学很有必要。

1.以课本为载体,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

语文教师在开展抒情作文课之前,要有意识地对课文中的抒情式散文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抒情式文章写作的脉络特点。如在初三上学期的教学中,第一单元《白杨礼赞》对白杨的描写和《井冈翠竹》对翠竹描写等特点。在描写白杨时,文章以白杨的不平凡精神为主线。作家

茅盾在文章开篇点题,抒发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接着描写白杨树是如何不凡、伟大,从而将由对白杨的赞美转为对抗日军民的歌颂。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感受茅盾进行借物抒情创作的思路,即开篇引物——由物绘神——由物及人,抒发深层的感情,解释“物”象征的含义,通常在借物抒情文章中会有一条主线引领全文。这样通过上述的教学,会让学生对借物抒情作文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思路,因此在以后的作文指导和写作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以课本为载体,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的要素

在文章中立意要深刻、鲜明并且贯穿全文之中成为文章的“主心骨”,并且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抒情文章写作过程中正确掌握这一技巧可以更好地抓住文章的立意。

联想是文学创作的来源,在借物抒情的作文中要将物象与表达的情感相连,联想要恰到好处,避免过分的雕琢。

三;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反面典型更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借物抒情散文写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书写借物抒情文章。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立意、描写、联想方法使用不当的借物抒情文章,让学生通过文章的修改,从不清楚如何写向应该怎样写的方面转变。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错练习,可以快速发现文章中的不足,吸取他人的教训,避免类似的错误在自己文章中出现,努力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更加完美。另外,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修改,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教师占据主角的情况,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科学的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教学中,首先要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要从以课本为载体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以课本为载体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等要素;最后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在新课程目标中,规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通过本文对借物抒情作文的教学指导中,可以看出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文章写作提供正确的写作方法。教师要改变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手段,避免空洞地教授学生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庞远燕〕

篇二:九年级借物抒情作文训练

九年级借物抒情作文训练

【技巧点拨】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写“绿”.,而且都把绿当做美好的事物加以表现,都对绿寄托了美好的感情,四篇课文都透露出作者对“绿”的喜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尝试学习借助“物”表达思想感情,阐释人生哲理的写作方式。物,包括植物、动物、静物等。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类作文呢?

借物抒情类文章以其情感表现真挚,表现手法多样而成为同学们喜欢选择的写作样式。根据写作要求,如何选择最恰当的“物”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1.在寻常“物”中挖掘新奇。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生活、学习所触及的对象往往都是常见的,但是,生活恰恰就是如此,越是平常的东西,越易被人忽略,从而丧失了表达情感的最好依托。有人说“一花一世界”,其实,只要我们细致观察事物,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又何尝不能折射人类丰富而多变的情感呢?如《爱莲说》一文,作者借“莲”表达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在寻常“物”中萃取精神。

借助平常的“物”抒发感情,最重要的是需要用一份厚重的情感承托起一个值得珍视的“物”,在对“物”的细致描写或者描述之后,自然而然地从中萃取需要表达的情感。用这种写法时,需注意找出所写事物与人的相似点,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需要对相似点反复摹写,让二者能一步步融合,自然升华。茅盾为抒发他对抗日根据地抗日军民的热爱、崇敬之情,以白杨树作为描写对象,突出地描写了它那象征抗日军民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形象和气质,显示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的“伟丈夫”的“性格”。把物与情,物与意糅合在一起,达到了物与情和物与意的统一。

3.在“物”与“情”之间需要一根“红线”。

借物抒怀的文章往往以“物”或与“物”相关的对象为线索,围绕这个“物”所要抒发的感情,则成为一篇文章的主旨,显性的“物”和隐性的“情”的完美结合。写物是为了记事,物在这里是串珠的线,是舞台的道具,是说书的惊堂木,虽不是全文的重心,却必不可少,否则文章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写此类文章时,我们应找好某一事物,然后自然展开联想,由此串起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奏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如《背影》一文,作者以“背影”为线索,通过对父亲四次“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4.写作中要理清写“物”与抒“情”的关系。

写好这类文章,借物是虚,抒情、言志、寄意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由于抽象、空乏的情、志、意,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事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和理解,使读者乐于阅读。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意”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意”的表现自然、恰当,“水到渠成”。对“物”的描写具体是指: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描写要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既然描写的目的在于寄意、言志、抒情,那么,在进行具体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中心思想的需要,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习作要求】 以“绿”为中心来拟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题目:1.我心中的绿色世界

2.绿——生命的色彩

3.我留连那片(点)绿色——记(街心花园、生物角、校园一角、案头盆景、花草)

【写作指导】

这个话题的开放度较大,审题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学生可以写充满生命活力的“绿”(或“绿色”)给人心灵的陶冶,美的遐想,应该说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便于学生的发挥,且也较能检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但也可能出现就“绿”而写“绿”,思路狭窄、泛泛而谈的作文来。因此,把握住话题前材料的内涵是审题的关键。

“我心中的绿世界”,可以写自己对绿世界的畅想,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绿世界; “绿——生命的色彩”,要写出绿和生命的关系以及绿对于生命的意义;

“我留连那片(点)绿”,可以主要写我对绿的喜爱,也可以着重对绿进行描写。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记叙文。写记叙文,则要写清楚这片绿与自己的关系,说明为什么喜爱这片绿;写散文,则要对这片绿进行细致的描绘,并抒发自己对这片绿的喜爱。

【素材集锦】

一、描写植物的好词好句

1.经过我的精心照顾,美人蕉的长势越来越旺盛。过了不久,嘿!美人蕉的叶子渐渐地由绿带白,变成了浓绿,浓得几乎要流下来。美人蕉的顶端更增添了异彩,成串的花蕊像蜡烛,像火炬,越长越大,抿嘴欲笑。要开放了,要开放了……一天早晨,花终于盛开了,那鲜艳的花朵似红莲映水,红得耀眼。微风吹来,片片花瓣

像是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那美呀,简直醉了我的心。

2.水仙花开之时,五六朵小花从花苞里相继跃出,白瓣黄蕊,真像玉盘托着一个金色小碗。

3.桃树上的小骨朵一天天鼓起来,露着红嘴圈儿,像抿嘴含笑的小姑娘。

4.桃树上挂满了花骨朵,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仿佛是一群胆怯羞涩的小姑娘,谁也不肯第一个绽开笑脸。

二、描写动物的好词好句

1.兔子的耳朵又大又长,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地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寻找发出声音的地方,直到声音没有了,才恢复常态。

2.小花猫早上起来先伸一下懒腰,然后再坐起来,用两只前爪在舌尖上舔一点唾沫,像人一样地洗着脸,再用舌头不停地舔着自己的毛皮,直到有一点光亮为止。

3.小鹦鹉尾巴又细叉长,上半截是绿色的,下半截是黑色的。因为它从头顶到翅膀上的羽毛有一条一条的黑斑,像老虎身上的花纹,所以又叫“虎皮鹦鹉”。

4.那条小黑狗,一身乌黑发亮的皮毛,就像黑缎子一般油亮光滑;雪白的小爪儿,像4朵梅花;那条撅着的小尾巴,总是悠闲地、不停地摇摆着。

【佳作展示】

绿色的跃动

绿,它是大自然的本色;绿,它是我们心灵的颜色。

不必说“草色入帘青”的优雅,不必说“绿树村边合”的美妙,不必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境,不必说“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宏阔,单说江南春之绿就足以让我们陶醉。

每当我们徜徉在嫩绿的初柳下,每当我们流连于苍翠的树影下,每当我们…… 我们是否能感受到绿给心灵的震动?

朝阳斜斜地照射着,留下长长的亭亭的倩影。那古老的墙壁上似乎有什么在跃动。它到底是什么?是并不鲜艳的绿苔。人们可能会疑惑:这有什么美的?不错,绿苔的绿淡淡的,若隐若现,却给古老的江南古墙平添了一丝生命的气息!看,它正在跃动,慢慢地融入了城市的血液。它带来的绿是如此独特,使古城的沧桑显得如此年轻……

提起江南,不能不提典雅的小桥,而谈到小桥,则无法不提桥下缓缓流动的绿! 这绿色的河流像一条绸带环绕着苍苍古城,使古城显得如此妩媚多姿。

如果不是水的流动,谁不会把它当成绿色的宝石长带。

如果说我们生活在江南,不如说江南活在我们心中;如果说绿色充满了我们的眼睛,不如说绿色在我们心中。

绿,它是大自然的本色;绿,它是我们心灵的颜色。

绿代表着青春,绿代表着生命,绿色的跃动,正是我们青春的跃动。

绿代表年轻,绿代表活力。倘若读着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谁能分清是绿使百草因显得如此年轻还是顽皮的孩子使百草园的草更绿?那正是绿色的天堂,那正是

“我”儿时的乐园。

在这个越来越现代化的都市里,大自然的绿是如此的宝贵,但是我们并不缺乏绿色,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绿色的领地,人性愈纯愈真,绿色也愈翠愈明。

我们年轻的心灵不是绿色的吗?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古城不是绿色的吗?

绿,它是大自然的本色;绿,它是我们心灵的颜色。

篇三:九年级借物抒情作文导学案

九年级借物抒情作文训练导学案(二) 时间: 组别: 姓名: 【技巧点拨】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写“绿”.,而且都把绿当做美好的事物加以表现,都对绿寄托了美好的感情,四篇课文都透露出作者对“绿”的喜爱。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尝试学习借助“物”表达思想感情,阐释人生哲理的写作方式。物,包括植物、动物、静物等。

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类作文呢?借物抒情类文章以其情感表现真挚,表现手法多样而成为同学们喜欢选择的写作样式。根据写作要求,如何选择最恰当的“物”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写作成功的关键。1.在寻常“物”中挖掘新奇。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生活、学习所触及的对象往往都是常见的,但是,生活恰恰就是如此,越是平常的东西,越易被人忽略,从而丧失了表达情感的最好依托。有人说“一花一世界”,其实,只要我们细致观察事物,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又何尝不能折射人类丰富而多变的情感呢?如《爱莲说》一文,作者借“莲”表达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在寻常“物”中萃取精神。

借助平常的“物”抒发感情,最重要的是需要用一份厚重的情感承托起一个值得珍视的“物”,在对“物”的细致描写或者描述之后,自然而然地从中萃取需要表达的情感。用这种写法时,需注意找出所写事物与人的相似点,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需要对相似点反复摹写,让二者能一步步融合,自然升华。茅盾为抒发他对抗日根据地抗日军民的热爱、崇敬之情,以白杨树作为描写对象,突出地描写了它那象征抗日军民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形象和气质,显示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的“伟丈夫”的“性格”。把物与情,物与意糅合在一起,达到了物与情和物与意的统一。

3.在“物”与“情”之间需要一根“红线”。

借物抒怀的文章往往以“物”或与“物”相关的对象为线索,围绕这个“物”所要抒发的感情,则成为一篇文章的主旨,显性的“物”和隐性的“情的完美结合。”写物是为了记事,物在这里是串珠的线,是舞台的道具,是说书的惊堂木,虽不是全文的重心,却必不可少,否则文章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写此类文章时,我们应找好某一事物,然后自然展开联想,由此串起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奏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如《背影》一文,作者以“背影”为线索,通过对父亲四次“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4.写作中要理清写“物”与抒“情”的关系。

写好这类文章,借物是虚,抒情、言志、寄意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5.由于抽象、空乏的情、志、意,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事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

易于领悟和理解,使读者乐于阅读。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意”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意”的表现自然、恰当,“水到渠成”。

对“物”的描写具体是指: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描写要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既然描写的目的在于寄意、言志、抒情,那么,在进行具体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中心思想的需要,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例如: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

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片绿;写散文,则要对这片绿进行细致的描绘,并抒发自己对这片绿 的喜爱。

【素材集锦】

一、描写植物的好词好句

1.经过我的精心照顾,美人蕉的长势越来越旺盛。过了不久,嘿!美人蕉的叶 子渐渐地由绿带白,变成了浓绿,浓得几乎要流下来。美人蕉的顶端更增添了异彩, 成串的花蕊像蜡烛,像火炬,越长越大,抿嘴欲笑。要开放了,要开放了 ??

(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

一天早晨,花终于盛开了,那鲜艳的花朵似红莲映水,红得耀眼。微风吹来,片片花瓣 像是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那美呀,简直醉了我的心。

2.水仙花开之时,五六朵小花从花苞里相继跃出,白瓣黄蕊,真像玉盘托着一 个金色小碗。

3.桃树上的小骨朵一天天鼓起来,露着红嘴圈儿,像抿嘴含笑的小姑娘。

4桃树上挂满了花骨朵,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仿佛是一群胆怯羞涩的小姑 娘,谁也不肯第一个绽开笑脸。【佳作展示】

绿色的跃动

绿,它是大自然的本色;绿,它是我们心灵的颜色。

不必说“草色入帘青”的优雅,不必说“绿树村边合”的美妙,不必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境,不必说“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宏阔,单说江南春之绿就足以让我们陶醉。

每当我们徜徉在嫩绿的初柳下,每当我们流连于苍翠的树影下,每当我们?? 我们是否能感受到绿给心灵的震动?

朝阳斜斜地照射着,留下长长的亭亭的倩影。那古老的墙壁上似乎有什么在跃 动。它到底是什么?是并不鲜艳的绿苔。人们可能会疑惑:这有什么美的?不错, 绿苔的绿淡淡的,若隐若现,却给古老的江南古墙平添了一丝生命的气息!看,它 正在跃动,慢慢地融入了城市的血液。它带来的绿是如此独特,使古城的沧桑显得 如此年轻??

提起江南,不能不提典雅的小桥,而谈到小桥,则无法不提桥下缓缓流动的绿! 这绿色的河流像一条绸带环绕着苍苍古城,使古城显得如此妩媚多姿。 如果不是水的流动,谁不会把它当成绿色的宝石长带。 如果说我们生活在江南,不如说江南活在我们心中; 如果说绿色充满了我们的眼睛,不如说绿色在我们心中。 绿,它是大自然的本色;绿,它是我们心灵的颜色。

绿代表着青春,绿代表着生命,绿色的跃动,正是我们青春的跃动。

绿代表年轻,绿代表活力。倘若读着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谁能分清是绿使百草

因显得如此年轻还是顽皮的孩子使百草园的草更绿?那正是绿色的天堂,那正是 “我”儿时的乐园。在这个越来越现代化的都市里,大自然的绿是如此的宝贵,但是我们并不缺乏 绿色,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绿色的领地,人性愈纯愈真,绿色也愈 翠愈明。

我们年轻的心灵不是绿色的吗?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古城不是绿色的吗?绿,它是大自然的本色;绿,它是我们心灵的颜色。:家乡的银杏树

家乡的银杏树

清晨,晨曦把笼罩在天地间的灰褐色帷幕拉开。一阵清凉的晨风,带来无比的快意。我抬头向家乡的方向望去,朦胧中,那重重叠叠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的视线。但我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怀,哪能挡得住呢?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草一木就像电影似的一幕幕呈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那棵高大的银杏树,好像越长越高,越长越大,高大的直插云天。它正迎着喷薄而出的红日,舒展它那美丽的身姿……

它生长在我们坪上最显眼的地方。两块巨石犹如两只巨掌,将它托起。它那粗壮笔直银灰色的身躯,高大挺拔,活像一把巨伞,直插云霄。

她那美丽的叶子,就像一柄柄梅花型的小彩扇,翠绿嫩黄。

夏天,树叶绿得更加浓郁。那正是银杏的开花季节。你想看它的花吗?那可麻烦了,你得等到半夜子时。漆黑的夜晚,它偷偷地开花了。洁白的花如同满天的星星,耀眼发光。那难得的奇丽景象,很少有人看到,因此也就抬高了它的身价,使人感到珍奇。

金色的秋天,慢慢降临大地。黄灿灿的银杏,缀满枝头。一阵萧瑟的风,把熟透的杏儿哗啦啦地吹落下来。这可忙坏了附近的小朋友,他们就蹶着屁股在那里争相拾缀。可你要当心,切莫捡起就吃,那可就上当了。银杏外表果肉又苦又涩,但你也不要灰心,只要在水里去掉果肉,就会露出洁白的果仁,有指头那么大,形似核桃,它的名字叫白果。你放在火里烧熟,轻轻咬破,吃起来清香可口,味道可美呢!

银杏树本质细腻、坚实,是出名的木材,用它做的家具,光洁美观,谁见了都喜爱。 啊!家乡的银杏树,你永远也不会在我脑海中消逝。

篇二:淡淡的花香

走在乡间小路,你是否闻到了路边的野菊花?蒙蒙细雨后的春天,是否夹着重生的气息?捧起一本书,轻轻地嗅一下,是否会有扑鼻而来的梅花香,那样的朴素,那样的幽静,那样的坚强与不屈。

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路旁的野菊花映入帘里,分布领路的排放,显然就能感到它不受人们的关注,相反他被人们忽视了它的存在。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因为它坚信即使自己不会像温室里的花那样受人们的关注,但自己也可以活得更好,活得更精彩,绽放属于自己的芬芳。

接受雨的洗礼的野菊花是不是开放的更加的绚丽呢?

雨,朦朦胧胧的下着,拍打在人的脸颊,痒痒的感觉,漫步在乡间小路,也有别有一番趣味,在这块要迎来春天的大地上,大自然与我共同吸收滋润生命的宝物---雨,脚旁的小草勇敢的露出自己的脑袋,野菊花姐妹们在雨天下飞舞,可谓生机,有活力,充满芬香的世界。

梅花在这时,可以说是正在是绚烂之时,忍受着寒冷,在漫漫大雪中伫立而战,大老远看去,是一抹红,正当人们所好奇是何方神圣之时,扑面而来的香气,已暴漏了他的行踪。它不与其它花争宠,想必他是认为:只要是保持坚持,坚强保留自己傲骨的气息,就不畏前方的艰难。

连这些花都有自己的执着与追求,而我们这些人呢?我们是否有同样的执着与追求呢?

社会上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是否尽职尽责,坚持,不畏困难呢?是否有后悔儿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情怀呢?

【习作要求】

以“绿”为中心来拟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题目:

1.我心中的绿色世界 2绿——生命的色彩

3.我留连那片(点)绿色——记(街心花园、生物角、校园一角、案头盆景、花草) 【写作指导】

这个话题的开放度较大,审题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学生可以写充满生命活力的“绿”(或“绿色”)给人心灵的陶冶,美的遐想,应该说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便于学生的发挥,且也较能检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但也可能出现就“绿” 而写“绿”,思路狭窄、泛泛而谈的作文来。因此,把握住话题前材料的内涵是审题的关键。

“我心中的绿世界”,可以写自己对绿世界的畅想,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绿世界;“绿——生命的色彩”,要写出绿和生命的关系以及绿对于生命的意义;

“我留连那片(点)绿”,可以主要写我对绿的喜爱,也可以着重对绿进行描写。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记叙文。写记叙文,则要写清楚这片绿与自己的关系,说明

为什么喜爱这片绿;写散文,则要对这片绿进行细致的描绘,并抒发自己对这片绿 的喜爱。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