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285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26:16 字数作文
285字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关于中小学学生作文 (285)

关于秋天的作文:秋天也有个性

我的秋天,美丽、丰硕、快乐、清新。我喜欢秋天,喜欢她湛蓝的天空;喜欢她累累的硕果;喜欢她翩翩起舞的落叶;喜欢她凉爽的气候。没有夏天的闷热,也没有冬天的寒冷。

来到乡下,漫步在那乡间的小路上,寻找属于我的秋天。走在田野间,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整齐的高粱。微风吹来,高粱们摇着火红的头向我表示亲切的问候,并向我炫耀她那丰满的面庞,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望眼脚下,是一片枯黄的草地让我想到了那首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由衷的佩服这小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并期待她再一次披上绿色的新衣。草地上,稀稀疏疏的散落着几株蒲公英,风儿一吹毛茸茸的小白毛带着无数的幻想随风飘扬。

沿着小路穿过田野,来到一条小河旁,沿着小河往前走,河里不时的出现几条可爱的小鱼儿。如果幸运还可成群结伴的小虾米。还记得在夏天,我总是与爷爷在河里抓许许多多的黑溜溜的小泥鳅,回想起那段时光真是开心极了。

在河旁有一棵傲然挺拔的杨树。爬到杨树上,斜着倚着她,透过树冠望着那湛蓝的天空,和那抹淡淡的云朵。呼吸着杨树散发的新鲜空气,清新自然,令我陶醉在其中深深不能自拔。拿起几片落叶,扔在小河里,让那几片落叶带着我深深的思念飘向远方。

我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那湛蓝的天空;爱她那瑟瑟的秋风;爱她那金黄的大衣;爱她的丰满美丽。啊!美丽的秋天,这就是我的秋天,我的个性秋天。

.

篇二:中考作文题目 (285)

我想祖国表真情

亲爱的祖国: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2008年8月8日晚上,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听妈妈说,解放前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比不过其他的一些国家,但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东方的大国中国正在飞速发展,中国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腾飞与世界之林。

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命脉就是经济,如果经济问题不解决,中国就难以在世界立足。我曾经问过爷爷:您小时候中国是什么样的?爷爷说:当时我们住的是平房,破破烂烂的,不象现在都是楼房,一座座拔地而起;那时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人们外出就很不方便,孩子们穿着布鞋甚至光着脚去上学,到了学校满身泥浆。晚上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作业。那时候孩子们能穿暖就很不错了,一件衣服能穿上好几年,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那就轮流出穿,老大穿过了老二穿,然后再给老三穿,只能过年才能添一件新衣服,而这都还是大人们缩衣节食才换来的,衣服破了就补,补了再穿,就连吃饭都未必能吃饱。而你们现在都穿着皮靴、运动鞋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衣服讲究品牌,破了根本就不穿,天天买好吃的,有时还挑三拣四。听了爷爷的忆苦思甜的往事,真让我感到震撼!我现在也知道了30年前和30年后的巨大变化,我感叹地说了一句:中国的变化真大啊!

1949年我们国家刚刚解放时,像美国、苏联都看不起我们。所以每个中国人明白想要屹立于世界不能少了经济,同样不能没有科技。科技想发达就需要人才。那个时期,中国涌现出了大批爱国的科技人才,他们甚至大部分在国外留学,一听到祖国需要,都毫不犹豫的奔回祖国。如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是安庆怀宁人。他从青少年时期就怀有一颗科技强国的心。1947年,邓稼先赴美学习,不足两年便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当时只有26岁,所以人称娃娃博士。我也是怀宁人,我将以科学家邓稼先为榜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现在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但将来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少先队员必须从现在起,以发奋图强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去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索人生的新境界。在祖国将到来的六十周年的大庆中,我们唯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就是我们献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

亲爱的祖国啊!愿您永远腾飞与世界之林!

您的儿子:黄田昊

2009年7月16日

中小学生作文网

篇三:高考专业精品文档 (285)

第八讲

现代文信息提取

教学目标

1.掌握散文整体阅读的思路和方法;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基础热身

1.2011朝阳高三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赛季马刺以16胜3负开局,其中包括一个12连胜,湖人、热火等强队都无法望其项背,让

各路专家跌破眼镜。 ....

B.博客方兴未艾,微博又来了,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未来简直无法预料,职业媒体人必须努力....

追赶新技术的浪潮。

C.近日,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他们觉得此书中丰子恺先生的画和字

看着很赏心悦目。 ....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比赛中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很不理想,

简直就是差强人意。 ....

2.2011丰台一模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梦想自己也能像西单女孩一样上春晚走红,春节后许多草根歌手来到西单地铁站通道处卖艺,

管理部门只好张贴告示加以劝阻。

B.目前中国足球界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明星队员恃才无恐,僭越法规,出现了职

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C.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夺得199枚金牌,取得了

中国代表团在亚运史上的最好成绩。

D.近几年来我国石油的生产,越来越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这给我国这样的石油消费

大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2011年·高三秋季·目标班·学生版·第8讲 1

例题精讲

2011年福建卷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样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德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 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一株草,还有这充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会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满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虫一样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节)

2

2011年·高三秋季·目标班·学生版·第8讲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不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因此,“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B.第④段连用“爬”、“漫”、“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和个人的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第⑦段写月亮与无限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作者借此暗示,人和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D.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从沙漠返回等片段,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14.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5(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文章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巩固精练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下笔不觉师造化

①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②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③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2011年·高三秋季·目标班·学生版·第8讲 3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④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⑤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⑥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4 2011年·高三秋季·目标班·学生版·第8讲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大显身手

2011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数学奇才华罗庚

①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②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加入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该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③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④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⑤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 2011年·高三秋季·目标班·学生版·第8讲 5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