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谷节日风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2:41:09 作文素材
篇一:甘谷节日习俗
甘谷节日习俗
一、春节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 一直到过了元宵, 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天水市甘谷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 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网络书籍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 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1.腊月二十三—“送灶爷”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下午,家里的妇人,尤其是经常在家做饭的女人会准备好 “献饭”(是一种由小碗盛装的、用土豆丝,粉条,炸豆腐片,炸鸡蛋等做出来 的色香味美的饭菜),通常家里厨艺好的妇女会将它做的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 更多。不过,妇女们将会使出自己的最好的厨艺献给“灶爷”。让他上天言好事。 女人把厨房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在灶前放一碗水、一把草、一把五谷,这是给灶 神坐骑的草料。然后拿来献饭供奉在锅灶的正中心,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烧 香画马,磕头作揖打发灶神上天汇报主家一年的善恶好坏。在烧香化马时,念念 有词,最为普遍的颂词“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颂灶神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 供的糖果甜又甜,见到玉皇说好话,回到家里降平安”然后放炮以示欢送。之后 每天早晚要烧香磕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 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 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 会得报应。
2.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
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 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3.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家乡读音pàn’jián)”
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gai’shang)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 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甘谷县城里,有的还去天水市里面买。 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甘谷县人大多是自家养 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 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小伙子,姑娘们都打扮得神采飞扬、花枝招展。说不定就找个好对象,等到 年后初五、六就准备定亲。
4.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炸“块块(kuokuo)”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块块”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 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 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块 块”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
5.腊月三十日—“耙对纸(ba`dui`ci)”,“接先人”,“年夜饭”,“守岁”。
“耙对纸(ba`dui`ci)”即春联,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要贴上新的春联,其含义是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它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待,例如家里做生意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家里有当兵的:“人军属门上光荣匾,战士胸前英雄光 ” 等等。“对纸”一般是由村里的老师,老文化人写的。一清早孩子们就拿着由大人裁好尺寸的红纸,去老文化人家去写;
“接先人”是一种北方的祭祀活动,也是活着的人怀念先人的一种方式。届时,一个家族的男人和小孩在下午5、6点聚集在放排位的一家,年长者拿着香盘(有香,斟饯即浆水或者茶水,),中年人拿着纸钱(有印刷和自己用模印的),少年拿着鞭炮等等。人到齐后就出发到大路上朝着埋葬先人的方向,磕头祭拜。之后大家一起边放炮边回到那一家在门口跪拜并烧香放炮,表示将先人接回来了。之后知道十五将先人送走之前每天早上每家的女人都会做好献饭供奉在排位之前。 年夜饭有饺子,煮骨头(其实是煮猪肉),等等;
守岁是全家都在一起吃着瓜果,看着春晚,聊着这一年来的见闻及收获,青年们打着扑克,喝着酒,吃着菜,等着00:00点的到来。 等到00:00是准时放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6.大年初一—“去拜年”,“迎喜神”,“压岁钱”,“去庙里烧香”
“去拜年”:早上6点起来穿好衣服,青年和孩子们一起去各家的亲房(家族的人)给先人烧香,给长者拜年。
“迎喜神”其实是迎喜神和财神,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打麦场上拿着香,斟饯,去迎接喜气和财气。
“压岁钱”,“去庙里烧香”和平常一样。
7.大年初二到初六—拜丈人(changren),走亲戚
8.正月十五—元宵节,社火表演 过元宵节就是吃一个“饺团”也是一种面食,有浆水的(酸的),有汤水的。 秧歌社火汇演从县城南关什字开始,沿主干道行进式表演,吸引了城乡十多万群众 前来观看。本次秧歌社火汇演,共有乡镇和县直单位编排的节目100多个,演职人员达2000余名。演出阵容庞大,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全方位展示了甘谷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和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甘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建设丰硕成果。
9正月十六“送先人”
还有就是“送先人”:家族的人去原先接来的地方送别先人。
二、四月八春游会
人间四月风景好,正是春暖花开时,“携亲春游赶庙会”成了日前甘谷县举城欢庆的主题。庙会的浓重氛围晕染着一座山和一座城,弥漫在古“冀城”的街头巷尾。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期间,是甘谷县“浴佛节”庙会。
步入现场,远远就能听到时而悠扬忽而铿锵的西北大秦腔之声,这是由知名秦剧团演出的《火焰驹》、《法门寺》等,地道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陶醉了成千群众驻足欣赏,其中不乏耄耋老者、青春男女和三岁孩童,从专注的一副副表情判断,他们都是“好家”。
台下搭凉棚一字排开,本地特色小吃凉粉、圈圈、油炸洋芋和酿皮子,撒上一把甘谷辣椒面,青、白、黄、红各色相映,不亚于一场“饕餮”大宴;戏场外围现场书画演艺、吹糖人、破棋局、卖土产、做铁器、剪纸、编麻鞋等民俗绝活无不给庙会增色添彩,特别是古代文物展览、道情唱腔和姜维武术表演,让游客
充分感受到这里“春秋”、“三国”等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魅力。
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山水交辉相应,转山的同时游水成为又一新增的风景。大像山佛龛在云蒸霞蔚当中时隐时现,与白玉雕花、墨绿成形的水上公园相映成景;游人如织,在水上公园或是乘凉、或是拍照留影??一座兼具着“文化”和“生态”的开放式公园正在向人们展示着初具规模后的亮丽风景。
甘谷庙会的核心是佛教文化的一个缩影。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称“大象山”更为确切。
大象山庙会其实是“四月八”佛诞节庙会,除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及物资交流会外,远乡近村的善男信女便扶老携幼前来游山,人山人海。晚清吴可读曾诗赞大象山:“地因迭胜翻宜僻,景以深幽不压堂。一结更饶江上韵,万山深处白云封”。可见,大象山在当地历史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其庙会俨然就是渭河流域远古文明沉淀和现代精神核心的“人文纽带”,同时,庙会自古就担当着发展经济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甘谷县把“办庙会、促发展、求效益”作为发展县域文化、经济,带动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每年临近庙会,游子归乡,亲邻互访,商贩云集、艺人杂耍、书画切磋、搭台唱戏成了惯例。
篇二:(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关于甘肃甘谷的春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龙岩学院
社会调查报告
院系:物理与xx工程学院
班级:xx电子xxx程x班
姓名:杨文康
学号:xxxxxxxxx
教师:xxx
2012年2月10日
家乡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的调查报告
龙岩学院 电子xx工程xxx 杨文康
调查目的: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
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
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调查时间:2012 春节期间
调查地点: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xx乡贯寺村,xx村
调查对象:家中及附近男女老少,风俗习惯,网络,书籍
调查方式: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
网络,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 一直到过了元宵,
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天水市甘谷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
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网络书籍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
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1.腊月二十三—“送灶爷”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下午,家里的妇人,尤其是经常在家做饭的女人会准备好
“献饭”(是一种由小碗盛装的、用土豆丝,粉条,炸豆腐片,炸鸡蛋等做出来
的色香味美的饭菜),通常家里厨艺好的妇女会将它做的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
更多。不过,妇女们将会使出自己的最好的厨艺献给“灶爷”。让他上天言好事。
女人把厨房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在灶前放一碗水、一把草、一把五谷,这是给灶
神坐骑的草料。然后拿来献饭供奉在锅灶的正中心,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烧
香画马,磕头作揖打发灶神上天汇报主家一年的善恶好坏。在烧香化马时,念念
有词,最为普遍的颂词“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颂灶神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
供的糖果甜又甜,见到玉皇说好话,回到家里降平安”然后放炮以示欢送。之后
每天早晚要烧香磕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
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
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
会得报应。
2.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
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 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3.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家乡读音pàn’jián)”
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gai’shang)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
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甘谷县城里,有的还去天水市里面买。
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甘谷县人大多是自家养
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
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小伙子,姑娘们都打扮得神采飞扬、花枝招展。说不定就找个好对象,等到
年后初五、六就准备定亲。
4.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炸“块块(kuokuo)”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块块”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
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
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块
块”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
5.腊月三十日—“耙对纸(ba`dui`ci)”,“接先人”,“年夜饭”,“守
岁”。
“耙对纸(ba`dui`ci)”即春联,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要贴上新的春联,其含义是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它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待,例如家里做生意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家里有当兵的:“人军属门上光荣匾,战士胸前英雄光 ” 等等。“对纸”一般是由村里的老师,老文化人写的。一清早孩子们就拿着由大人裁好尺寸的红纸,去老文化人家去写;
“接先人”是一种北方的祭祀活动,也是活着的人怀念先人的一种方式。届时,一个家族的男人和小孩在下午5、6点聚集在放排位的一家,年长者拿着香盘(有香,斟饯即浆水或者茶水,),中年人拿着纸钱(有印刷和自己用模印的),少年拿着鞭炮等等。人到齐后就出发到大路上朝着埋葬先人的方向,磕头祭拜。之后大家一起边放炮边回到那一家在门口跪拜并烧香放炮,表示将先人接回来了。之后知道十五将先人送走之前每天早上每家的女人都会做好献饭供奉在排位之前。
年夜饭有饺子,煮骨头(其实是煮猪肉),等等;
守岁是全家都在一起吃着瓜果,看着春晚,聊着这一年来的见闻及收获,青年们打着扑克,喝着酒,吃着菜,等着00:00点的到来。 等到00:00是准时放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6.大年初一—“去拜年”,“迎喜神”,“压岁钱”,“去庙里烧香”
“去拜年”:早上6点起来穿好衣服,青年和孩子们一起去各家的亲房(家族的人)给先人烧香,给长者拜年。
“迎喜神”其实是迎喜神和财神,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打麦场上拿着香,斟饯,去迎接喜气和财气。
“压岁钱”,“去庙里烧香”和平常一样。
7.大年初二到初六—拜丈人(changren),走亲戚
8.
正月“抬老人家(神像)”
“抬老人家”的具体时间各个村子都不一,我们火石屲组是在大年初三。我们村子里没有“老人家”的神像,我们村人信仰的是龙王爷,去隔壁河南村“抬”, 这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一辈人说是认为将神像抬出来游街,与民同乐,神保佑四方百姓和驱散邪魔。
9.正月初九—烟花表演及社火,耍秧歌表演
篇三:文化甘肃作文素材
文化甘肃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在全国屈指可数,在全球影响巨大。 按照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和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甘肃的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四类资源丰度列全国第五。2013年2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为全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敦煌学是国际上的显学,有成千上万人在研究。 目前,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部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等6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甘肃花儿、甘南藏戏(部分)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也是中国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有“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之美誉。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天下雄关嘉峪关、道教名山崆峒山、夏河拉卜楞寺等,堪称民族和世界文化的瑰宝。“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甘肃文化总体以丝路文化为主,从旅游角度看,具体可概括为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9类。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20世纪初以来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以及悬泉置汉代简牍的考古发掘,由此发展出国际东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敦煌学,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显学。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旅游胜地,是中国旅游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保存着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700多个洞窟,有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唐宋窟檐木构建筑5座,珍贵文物5.6万件。在我国四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
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泥塑和壁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1987年,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首批候选者获得“世界文化遗产”认定。在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981项遗产中,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6条标准的遗存仅有2个,敦煌莫高窟是其中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玉门关遗址现为敦煌阳关玉门关景区,位于敦煌西南70公里处,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丝绸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维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正是今天的敦煌阳关玉门关景区,也正是因为《阳关三叠》和《凉州词》的绝世咏唱使阳关玉门关名垂千古。阳关玉门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险要地势,现存的城垣完整。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您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悠然而生。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途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10个省、市、自治区,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全长8851.8公里(17703.6华里)以上,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在几百年前,万里长城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约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修筑长城,长城修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信、团结统一精神的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
秦、汉、明三代修筑的长城都以甘肃为起点,象一条巨龙,穿越戈壁,翻山越岭,蜿蜒东行。甘肃境内保存的长城总计超过3600公里,占全国现存总量的60%以上,除阳关玉门关外,主要有“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距嘉峪关关城2.5公里的官园、距嘉峪关关城20公里的横沟屯庄、金塔县汉长城、山丹县汉明长城、民勤县汉长城、永昌县汉明长城、景泰县明长城、临洮县秦长城、渭源县秦长城、通渭县秦长城、陇西县秦长城、岷县秦长城等遗址。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北方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金戈铁马、逐鹿战场方面的军事斗争,都会反映在这些作为边关防卫要地的甘肃长城遗址上。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甘肃省长城内外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唐代诗人李白的“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硕的“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柳中庸的“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今天,虽然烽火狼烟不再,但历史边关和烽燧墩台仍令人追思,正如王维《陇西行》诗中描绘:“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部分),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关城景区,包括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黑山峡等。嘉峪关关城两翼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整个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五里一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的“第一雄关”城楼,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14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良,气势雄浑,建筑精良,显示了古代边关将士的杰出军事才能和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嘉峪关关城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是长城沿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2座关隘之一,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名“天下雄关”。“天下第一雄关”、“天下雄关”分别系陕甘总督左宗棠和肃州总兵李廷臣所书。如今登关楼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瀚沙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天晴之日,或海市辰楼,或塞上风光,奇特景色,尽收眼底。沿戈壁滩南行,至讨赖河北岸陡壁边,与祁连雪峰隔河相望,就是明代长城西端第一个台墩起点——万里长城第一墩,由明代甘肃镇肃州兵备道李涵筑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在古代军事报警中起过重要作用。今天,游客参观茫茫戈壁上的万里长城第一墩,仍可凭吊苍凉冷穆的边关历史,遥想当年狼烟四起,鸣炮报警的肃杀之气,还可以欣赏讨赖河绝壁天险,寻捡大漠风雨奇石,领略戈壁的浩瀚风姿。悬壁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左翼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北侧的黑山坡上,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顺城墙顶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陡峻处如攀绝壁,有诗赞云:“万里长城万里长,叠嶂黑山暗壁悬”。黑山峡位于悬壁长城南侧150米,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真正交汇处。置身黑山峡中,可以领略原始荒蛮的自然风貌,感受黑山岩画的古老、多样和神秘。 佛教文化——摄人心魄的佛国世界,绚丽多彩的石窟长廊
甘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甘肃的武威、天水就有佛教传入,比一般认为佛教传入内地的时间早了300多年。两汉时,有明确记载大月氏国王的使者口授佛经给秦景宪。此时,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东来西往的高僧在甘肃传播佛教,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然后又向内地传播。魏晋南北朝时,五凉政权特别是前凉以佛教为国教,敦煌和凉州成为
佛经翻译中心和到洛阳、江南一带传佛高僧的输出地。 这一时期,佛教在甘肃的发展和传播已经由小乘向大乘过渡,佛教宗派也开始出现,而且,佛教石窟和寺庙也在甘肃大量建造,佛教艺术初显其独特的光辉。唐朝时期,甘肃佛教文化进入鼎盛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佛教艺术从内容到艺术都有新的创造,达到了高峰。五代、宋、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甘肃大发展,不少佛寺改宗为藏传佛教,重塑佛像或壁画重绘,加入密宗元素。
在甘肃境内的大量佛教窟龛,自河西向陇东, 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把当时甘肃境内佛教文化的辉煌,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统计,甘肃境内丝绸之路沿线佛教石窟有70多处,除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外,著名石窟主要有:1、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以精美泥塑艺术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陈列馆”,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2、永靖炳林寺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创建于西秦建宏元年(公元420年),现存窟龛196个,造佛像近800身,壁画约900平方米,是保存有国内最早墨书纪年题记的石窟寺。3、瓜州榆林窟。被誉为“莫高窟姊妹窟”,开创于隋唐之前,现存完整壁画的洞窟42个,壁画5650平方米,塑像272身,壁画佛神像10826幅。4、肃南马蹄寺石窟。建于北凉,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存窟龛70余个,各类塑(雕)像300余尊,壁画约450平方米,寺中有国内仅有的、古朴稚雅的大型浮雕飞天。5、祁丰文殊寺石窟。建于北凉时期(公元401—433年),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存窟龛100多个,有些壁画内容可弥补敦煌莫高窟之不足。6、武威天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创建于十六国北凉王沮渠蒙逊时(公元401—432年),现存3层,大小洞窟17处,雕像100多尊,壁画数百平方米,以及北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初唐画像等珍贵文物。7、武山水帘洞石窟。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拉稍寺那陡峭的崖上有一尊释迦牟尼像结痂趺坐于莲花台上,高达40余米,是中国最大的摩崖浮雕。8、甘谷大像山石窟。凿于北魏,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甘谷大佛释迦牟尼佛造于盛唐,为石胎泥塑,身高23.3米,腰宽10.4米。9、庄浪云崖寺石窟。始建于北魏,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山崖悬空而得名。其他著名石窟还有:瓜州县东千佛洞、武山县木梯寺石窟、泾川回山王母宫石窟、泾川南石窟寺、庆阳北石窟寺等。
著名佛教寺院主要有:1、夏河拉卜楞寺。世界最大的藏学学府、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始建于1709年,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是藏书最多的寺院,是 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节庆及法会有:正月祈祷法会、二月法会、四月“娘乃节、七月法会、九月“禳灾法会”、十月宗喀巴逝世纪念等。2、泾川大云寺。现为国家4A级
旅游景区大云寺·王母宫的一部分,历史上是武则天敕令珍藏《大云经》的皇家寺院。1964年,随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发掘出盛装14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金棺、银椁等,被称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69年,大云寺遗址范围内发现北周宝宁寺地宫,再次出土石函、二重鎏金铜函、琉璃瓶供养佛舍利32粒。2012年12月,大云寺遗址内先后两次发现大量窖藏佛像。2013年1月,又在佛像窖藏旁发现宋代龙兴寺地宫1处,第三次出土琉璃瓶盛装佛舍利2000余粒,被认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 3、张掖大佛寺。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槃像而得名,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寺内有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4、山丹大佛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内设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泥塑坐像一尊,高35米,被海内外佛教界高层人士誉为”天下第一佛“。据考证,为世界室内坐佛之最。5、武威白塔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元代忽必烈时期(公元1260—1295年)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萨班)与蒙元代表、西路军统帅阔端举行“凉州会谈”的地方,这一历史性的会谈决定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标志着西藏从此纳入了中国版图。6、碌曲县郎木寺。素有东方“小瑞士”和香巴拉“小江南”美誉,是安多地区闻名遐迩的大寺院之一。郎木寺镇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走进了前20名。其他著名佛教寺院还有:永昌圣容寺、武威海藏寺、敦煌雷音寺、张掖木塔寺、天水南郭寺、卓尼禅定寺等
黄河文化——九曲黄河绕陇原,甘肃黄河风情之旅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自青海东流,进入甘肃,在长达913公里的黄河干流甘肃段上,形成了黄河玛曲第一弯壮美奇观和刘家峡、八盘峡等高峡平湖。 在甘肃境内的黄河流域,诞生了灿烂辉煌的大地湾、马家窑等彩陶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 游客沿着黄河甘肃?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北上,可以欣赏河水清澈、溪流纵横、草场丰茂的黄河首曲美景; 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情景再现;饱览高峡平湖、绝壁万仞的壮观景色,并体验独特的乡风民俗,探究中华民族文明之源。
始祖文化——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在天水,在此演绎八卦、教化众生,开创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黄帝诞生在天水轩辕谷;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回中山;周、秦、唐王朝的先祖由此创业兴邦;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 木有本而根深叶茂,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