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6要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17:36 字数作文
记叙文6要素字数作文

篇一:记叙文——六要素

记事文章“六要素”

记叙一件事情,一般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中事情的经过要重点写,写详细具体。

看看《车窗娃娃》的六要素。

《车窗娃娃》

今天下午放学,我坐公交车回家。

坐在车上很无聊,我就用手指在车窗上画画儿。

我先画一个圆,再在圆内点了三点,上面两点,下面一点。接着我又画上了嘴巴、耳朵和头发。哈哈!完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人头就这样画好了。于是我又开始画了,一个、两个、三个……

到家了,我怀着愉快的心情下车了。

找一找,《车窗娃娃》的“六要素”是什么呢?

时间:今天下午

地点:公交车上

人物:“我”

事情起因:坐在车上无聊,就在车窗上画画儿。

事情经过:“我”画了好些可爱的小人头,写得很详细。

事情结果:“我”愉快的到了家。

事情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记事情的时候,事情的经过要重点写,写具体。

怎样才能写得具体呢?

把事情的经过分解成几个步骤,最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首先……接着……然后……再……最后……

学会写游戏

游戏过程写清楚

游戏规则、准备写清楚:这个游戏需要…….

游戏经过写详细:先……再……又……最后……

游戏结果写明白:谁赢?谁输?平局?

游戏人物大亮相

主要人物:要找一两个表现最突出的人为主角。详细写写他在游戏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胖胖鼓着腮,瞪着眼,使出全身力气,满脸涨得通红。眼看快把小明的手压下去……)

次要人物:写游戏过程时要写参加游戏的人物及他们的活动。(有的……有的……还有的……

看!***在……***在……)

游戏过程写清楚:

游戏规则、准备:游戏经过: 游戏结果:

游戏人物大亮相: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写劳动“四部曲”

同学们都做过家务吧?洗衣服、打扫卫生、做饭、买菜……用文字把你这些“能耐”秀一秀吧!

写家务劳动是记事文章,一、二、三、四,要记住啦!

一、选择材料很重要。(选择你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一次家务劳动来写。)

二、写清事情“六要素”。(点明劳动时间、地点、人物,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等。)

三、劳动过程细细看。()

篇二:记叙文六要素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3、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5.记叙线索、作用及分类?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段意、层意的概括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6. 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结合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7.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8. 记叙顺序、作用及类型?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强调,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

9.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0.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常用具体如下: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的

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G、倒叙

11.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如: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各种修辞的具体作用所表达的意思

12.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3. 文章用典的赏析:

一是丰富文章主题,

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4.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

篇三:记叙文的“六要素”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六要素

时间。一般地说在文章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可用某年某月某日表示,也可用自然时令或节日表示,还可用景、物去表示。如“五月五日”、“一个夏天的傍晚”、 “大年初一”、“当荷花开了的时候”、“月儿爬上树梢”等等,都是对时间的交代。

地点。地点一般也应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明白。

人物。人物必须交代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构成叙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起因。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它是事情全过程的“头”,是不可缺少的。

经过。它是构成叙事文的主体,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突出文章主题的主要部分,是笔墨用力的重点。因此,不但要交代清楚,还要具体地、详细地写清楚、写完整。 结果。“结果”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它是鉴别文章完整与否的显著标志。

考点2 方法

准确交代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直陈和暗示。直陈就是直接交代时间。直陈看似简单,其实也应注意。你可以简单明了,但切不可落入俗套。如很多同学动辄:“记得那是XX年前??”同样也是直陈,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交代的:“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如果我们把它改成:“记得那是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很明显,改文就不能像原文一样体现事情对“我”的深刻影响了。当然,直陈时间你也可以使用一些运用了修辞的语言,如课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就是通过重复和拟人来交代时间的。运用修辞句子交代时间,要求同学们能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考点3 顺序

“六要素”的顺序安排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将时间放在最后一节,有的将事件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放在文章的开头,以求引起读者的悬念。至于六要素中某一要素何时“登场”更合适,这要看怎样“安排”使得故事情节更动人、更合理,切忌刻板的排列。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

平凡的感动

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很压抑。送女儿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早晨走得匆忙忘记带雨具了,又急着赶时间上班,结果淋得透湿,狼狈不堪。

紧张忙碌了一天,又累又困。去接放学的女儿,心情也不好,女儿想到游乐场去玩,我不同意。女儿看到我一脸的倦意,拉着我的手要和我说话,我只好蹲下来。女儿用小手捧着我的脸,盯着我的眼睛说:“妈妈,你早上是不是淋雨了?”我有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女儿认真地说:“早上我看到同学的妈妈送他来上学时衣服都淋湿了,我好着急,知道妈妈在路上,担心你淋湿感冒了。”女儿说着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上,以前女儿感冒我都是这样试探的,不想只有五岁的小人儿却记得这些细节,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以前我一直以为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没想到小小年纪她就会关心人。

我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说:“宝贝儿,你想去哪儿,妈妈带你去。”女儿忽闪着大眼睛说:“妈妈,我到奶奶家去。”我把女儿送到奶奶家,就赶紧回家睡了,头疼的厉害,可能真的感冒了。不知睡了多久,女儿回来了,她站在我面前,用小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时不时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试探着,我感到口干舌燥,心里像着了火一样,可能真的是发烧了。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说:“宝贝儿妈妈生病了,你自己去看电视吧。”女儿说:“我从奶奶家给你带饭了,你起来吃吧。”我摆了摆手表示我吃不下,我看到女儿离开了卧室,心里很难过,可是我实在是爬不起来,炎热的酷暑紧张的工作烦琐的家务,我太累了,我要休息一会儿,就一小会儿,我就可以支撑着起来,陪伴我的女儿。我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女儿又来了,她站在我面前,声音哑哑的,:“妈妈,我给你泡了药,你起来喝吧。你还没吃饭呢?”女儿说着,但她不敢哭出声来。我赶紧坐起来一边接过女儿手里的碗,一边替她擦眼泪。她找了好久只找到“护彤”,是一种小儿退烧药,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昂起头把药喝光了。说也奇怪,不一会儿,出了一身汁,烧居然退了。

我欣慰地抱着女儿,觉得她突然长大了。

第二天,太阳透过我们的窗户,照在熟睡的女儿身上。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关心别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我们都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上,要在平凡中体会感动,在感动中享受平凡的幸福。

记叙文6要素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时间:一个雨天

地点:有变化,主要是接女儿回家的路上,家里

人物:“我”、“我”的女儿

起因:送女儿淋雨

经过:“我”送女儿上学淋雨,下班后接放学的女儿,女儿关心“我”,送女儿去奶奶家后,“我”发烧了,回家的女儿照顾“我”,为我泡药。

结果:感受到平凡的幸福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课堂运用

【基础】

【题干】

词典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适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有删改)

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 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巩固】

【题干】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烂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广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的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从文中看,本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季。可以从文中“凉云”、“萤光”、“苦雨”等词语中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时间。选文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月儿”“凉意侵入”这些景物和感受都是秋季常用的话题。

【拔高】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瑞士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

“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 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 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 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 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瑞士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填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瑞士大多数人都愿意作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瑞士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

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的老器官不知道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题目“礼物”指的是什么?但它内在的含义又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描叙中,设置伏笔和悬念,试举二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议论文和记叙中的议论是有区别的,文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4. 请概括出文中三处使用了对比手法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最值得“那个青年的母亲”骄傲和自豪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1)捐献器官 (2)奉献出自己的器官给他人以帮助。

2. (1)我认为母亲会认为捐献器官“不作兴”、“太残酷”。

(2)想象中我遭到不测的情景。

3. 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4. (1)母亲对捐器官前后态度的对比。

(2)母亲和我对捐器官态度前后的对比。

(3)故事中青年人的母亲和我母亲态度的对比。

5. 他的儿子的器官,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并且她儿子的生命在四个人的身上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解析】根据文中的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课程小结 寻找记叙文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第一种情况:用自己的话去概括;第二种情况:根据文中的隐含信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

课后作业

【基础】

【题干】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