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1:58:36 字数作文
篇一:2010读后感中考满分作文
我读《西游记》 文/江西一考生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题记再读《西游记》,不再是当初的那份浅薄,也不是为了钦慕某个人或某项本领,而是一种对人生的领悟,对生命的升华。孙悟空,童年的纯真西游中孙悟空总是主角,让人不觉把目光投向了他,犹如磁铁对铁屑的吸引,却又觉得理所当然。粗看,他有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诸多本领,还有一根金光闪闪的金箍棒;细品,陡然发现那就是我们那纯真的童年,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充满纯真的顽皮,无畏,也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看着他,似乎你也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总勾起几丝甜蜜。猪八戒,青春的萌动八戒意味着戒去八项事,让一个青年戒去心中的萌动,却不可行。他就像人生的青春期,青春开始萌动,开始对异性的追求,也是开始创业的黄金时段。可身上却总是有着一些缺点,懒惰、贪吃。陡然发现其实这就是我们的青年时代,雄心万丈却又屡屡出错。沙悟净,中年的麻木沙悟净在西游中似乎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挑着担子走在最后面,脸上总是一个表情,却又充满干劲,勤劳似乎不好说,是一种逆来顺受吧!他脱去了稚嫩,也失去了激情,有的只有麻木。这就是中年人的真实写照啊!人到中年,尝过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历经了种种挫折,已经对它们麻木了,只是
扎扎实实地前行。唐玄奘,老年的顿悟唐玄奘,似乎眼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气质更是脱俗,每一句话都充满玄妙,令人再三品味,不得不称赞他是一名智者。但,我认为他更应该是一名老者,经历了沧海桑田般,就如老年对生命的感悟,充满了理性的光辉,眼中没有一丝迷茫,全然是一种淡然,一种智珠在握的感觉,即使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沧桑的眼神在他眼中偶现,看见他,犹如看见了自己爷爷辈的人一样。在西游中,演绎的不是西游,而是人生,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尽在其中,让人们有了一种对生命的顿悟。 在人生的路中,让我们充满悟空的蓬勃朝气,带着八戒的无畏,携着悟静的成熟,怀着唐僧的理性上路吧!未来永远属于我们![评点]《西游记》是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而小作者却写出了新意,呈现出了不少的亮点,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一、结构优美,众星捧月。文章采用了题记小标的总分总结构形式,以统一的小标题格式将各个片段组合在了一起,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二、触点独特,角度创新。小作者对《西游记》的感触点很独到,将四位主人公与人生的四个阶段巧妙地联系了起来,进而写人物,谈人生,启智慧。旧坛装新酒,视角很独特,很有创新之意。 我读《青鸟》
梦幻的天堂飞翔过青鸟它携带着幸福的微笑——引子当时光把所有的稚嫩涂成斑驳一片,当风儿早已把童年的风筝吹走,当我不知不觉地长大,那些野菊花,那些雪娃娃也都纷纷离开了。每当我孤单一人时,我都会捧起《青鸟》,让它带领我去寻找幸福,寻找童年。《青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梅特林克写的一篇话剧。写的是穷苦樵夫家的孩子蒂蒂尔和美蒂尔,在光神的指引下去寻找代表幸福的青鸟的故事,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幸福的真谛。读过它,我知道了,原来,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正如光神最后所说的:“回去吧,亲爱的孩子们,幸福的青鸟就在那里,在那间破旧的小茅屋里,在那温暖的炉火旁。和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正是这样,幸福不需要大把大把的金钱,幸福不需要奢华舒适的生活,幸福只是你能做着你喜欢做的事,和你所爱的人快乐地在一起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哀叹幸福的可望而不可即呢?这也就是《青鸟》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学会用乐观豁达的心,去看整个世界,去品味人生,那么你将永远是幸福的。每次翻开这本书,都有一种久违的温馨扑面而来。仿佛是陪蒂蒂尔、美蒂尔一起,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里,尽是童年天真的欢笑,单纯的愿望。像主人公一样,不管是在思念的故土见到自己深深怀念的爷爷奶奶,还是在未来的国度见到还未出生的孩子的灵魂,他们都用一颗童真而善良的心去对待。每每咀嚼着这些文字,都会想到我的童
年那些单纯而调皮的往事,都令我含着泪微笑。如同生命沙滩上那些闪闪发亮的贝壳,不能忘记。也许我们在慢慢长大,也许我们离那些灿烂的故事越来越远,但我们永远都不会忘,最初的最初,我们是如何让阳光尽情地在笑脸上踩着舞步。梅特林克曾说过,青鸟之所以是青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珍贵与美丽,它还代表了人类亘古不变的幸福和单纯。是的,不管如何,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总有一片美丽的净土,那里承载着的,是幸福,是单纯,是那只美丽的青鸟。我由衷地珍爱着《青鸟》这本书,愿青鸟这只可爱的鸟儿,可以把快乐幸福带给所有人!我静静地闭上眼,那只青鸟,在梦幻的天堂里,飞翔着,飞翔着??[评点]这篇文章犹如一只在考场上放飞的青鸟,深深地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终评为满分作文。它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材新颖,材料丰富。小作者选取了名著《青鸟》来作为写作的素材,选材上就占据了新颖独特的优势,同时,行文中巧妙地穿插介绍了《青鸟》的主要内容及主人公的有关事迹,小作者对《青鸟》的理解和认识是深刻的。二、领会主旨,感悟“幸福”。文章重在谈自我读《青鸟》的感受与启迪,围绕《青鸟》的主旨“对快乐幸福的追求与向往”,联系自我感受启发,由此,感悟出幸福的真谛。三、诗化语言,文采斐然。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几行小诗的引子,比喻排比等修
辞手法的运用,启迪哲思的语句等,使得这篇文章的语言才情顿显,文采出众。 我读《骆驼祥子》
此情莫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题记 大家评老舍,评这本《骆驼祥子》总是离不开所谓的“三起三落”之说,着眼的永远是旧社会吃人的面孔,灼人的日头。但我从这本书中,却读出了三段情,读出了让人伤怀有感慨的“莫待之情”。此情之中,给予我们平等、自尊、宽容的力量。
倚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这第一情,出自一双锐利的眸子,她毒辣,她倔强,她执着,她敢爱敢恨。她出嫁时娘家没来一个亲人,她难产而死时也没等到希冀中的美好生活。
她——虎妞,她在腹中藏了个小枕头,骗祥子已有身孕时,就注定夺走了祥子的幸福与自己的未来。
三十多岁的女子,膀大腰圆,她执着追求的爱情只不过找个伴,找一个肩膀,找一份温存,但她自私地为自己着想时,夺走了他人的自由和快乐。
平等地追求幸福与快乐,才应该是这段感情的真谛,虎妞以为自己心中寂寥便强加以人的爱情,只能换以一个自己消
篇二:2007年中考作文《读后感》
? 2007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真题回放】:
同学们都读过下面的名著和课文,请从中任选一部(篇),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名著:《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鲁宾逊漂流记》(笛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朝花夕拾》(鲁迅) 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散步》(莫怀威)、《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海燕》(高尔基)
提示:①题目自拟。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满分卷一】:
悲剧的发生
——读《水浒》有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神勇的一百零八将,就在历史的叹息中流传着悲哀的结局。
《水浒》是一部动人的小说,讲述了一百零八位绿林好汉与封建统治者英勇抗争最终走向失败的悲剧。可爱率真的李逵、英勇无畏的武松、身世可怜的林冲……无数英雄好汉都成了这次失败抗争的牺牲品,人们批评甚至咒骂着那一心想着招安的宋江。
但是,这出悲剧真的是由宋江一人造成的吗?
不,不是的,从秦始皇开始,皇权主义便在中国人的心中扎下了根。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不得侵犯,这种观念被一代代传承了下去。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实行,这种就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了,此后便很少有下层人民率先对统治者进行抗争了。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下,宋江便成了典型的牺牲品。他提不起任何力量去抗争那高高在上的皇权,他只能选择服从,选择招安,这就是所谓的“愚忠”。但看看他麾下的好汉们,除了几位激烈的反对者,便没有人再站出来说话了。他们只是安静地待命,在强权的消磨之下,他们丧失了自己的抗争能力,只能接受或许他们不愿接受的命运。悲剧就在这些有血性却没思想的人群中产生了。
其实,梁山好汉们并没有弄清自己抗争的最终目的,他们以为劫富济贫就可以为百姓谋求幸福。他们没有看到,连吴用也没看到,贫苦百姓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永远无法翻身的,只有推翻这黑暗的政权,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好汉们只看到了“小惠”,忽视了“大惠”,在这样“短浅”的目光中,他们只能走向失败。
许多人都把《水浒》当作反面教材。其实不然,在当今的中国,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义无返顾地站出来维护公平正义的人还不多。我想,这也是我国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之一吧!只有精神思想发展了,社会才会进步,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听着历史的叹息,也许现代人可以得到别样的收获。
【满分卷二】:
义薄云天
是谁,在昏庸暗淡的年代里行侠仗义,疾恶如仇?
是谁,在官逼民反的岁月中奋勇抗争,替天行道?
是谁,在血光四溅的江湖上肝胆相照,团结互助?
是谁……
梁山好汉!是他们!他们在朝廷混乱、暗淡无光的时代里谱写了一首义薄云天、永垂不朽的壮丽诗篇!
梁山好汉!在不义之道前行侠仗义,在黑暗邪恶中疾恶如仇。鲁智深三拳痛打镇关西;武松怒杀狼狈为奸的西门庆和潘金莲;行者快活林醉打蒋门神;李逵负荆请罪救回老翁之女……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仍能保持自己的一身正气,助老扶弱,在黑夜里点燃正义之火,照亮四方。正如马克思所说:“能一生都保持正义之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义薄云天,快哉!
梁山英雄,在无奈中奋勇抗争,在官逼民反时替天行道。林冲逃过了野猪林的“灾难”,躲过了草料场的熊熊烈火,终于在山神庙忍无可忍,怒杀奸臣;武松在发配路上折断枷锁,回头打杀蒋门神;李逵在接到诏书时,一把撕碎,不也体现他“天生反抗”的精神?他们,并非天生好杀人,只是为昏庸的奸臣逼迫,无奈之下,才奋袖子出臂,为自己讨回公道。义薄云天,奋哉!
梁山英雄,在狭路相逢中变得肝胆相照,在血光四溅的战场上携手并进。鲁提辖大闹野猪林救回林教头;宋江率领大军破曾头市,报了托塔天王的一箭之仇;李逵忠心肝胆随宋江入葬地府……他们怀着一颗颗“侠心”,在战争中团结互助,大破辽军,平定方腊,在江湖上同生共死,互帮互助。义薄云天,壮哉!
或许,有些路的终点,在启程之前就被定在了悬崖边,但他们都愿为这“奇迹”放手拼杀。他们输掉了结果,却赢得了过程,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在那个不属于他们的岁月里,梁山好汉共演了一出义薄云天的伟大戏剧!
【满分卷三】: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读《海燕》有感
听!在狂风暴雨中,是谁在呼喊?看!在浊浪排空时,是谁在翱翔?是海燕!在企鹅慌乱地到处躲藏时,只有海燕迎风而上;当海鸭惊恐地相拥发抖时,只有海燕乘风破浪,发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号角。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令人荡气回肠的《海燕》。海燕那种迎难而上,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挑战的精神令我折服。面对可怕的暴雨疾风,不像企鹅、海鸭那样懦弱,而是勇敢接受挑战,毫无服输,实在是可歌可泣。
仔细想想,其实人生就是那一片变幻莫测的海洋,有风和日丽、波澜不惊的时候,但同时也一定会有暴风雨来临的时候。那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是要做吓得发抖只会退缩的企鹅、海鸭,还是要做一飞冲天勇敢乐观的海燕呢? 在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人选择了海燕。从古至今,并不缺乏海燕一般的英雄人物。人皆熟悉的司马迁,惨遭不为人道的酷刑,依然在狱中完成了史家之绝唱。面对如此不幸,依然能够如此坚强刚毅,好一只伟大的海燕。
“感动中国”的丁小兵,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失去了右臂,他没有因为完成任务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为失去右臂而放松自己,十几年来他一直是英雄。在他失去右臂后,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折被子一样又快又好。他的身上不是有一种海燕的精神吗?羽毛被雨水打湿了不要紧,抖一抖就干了;翅膀被暴风雨打折了不要紧,伤口好了就要继续飞翔。好一只坚强的海燕。
在百家讲坛讲《史记》的王立群,又有谁想得到这位满腹经纶的学者竟因家境贫寒,两次辍学,连大学都没得上呢?他的求学之路遍地险阻,但也成就了他不怕困难的品质。假若他怨天尤人,从此堕落,他还有今天吗?假若他放弃求学,从此绝望,他还能成功吗?好一只坚持不懈的海燕。
记得以前有人朗诵《海燕》,竟用《童年的回忆》来做配乐,我对此一直不满。我想海燕自己也不愿意在如此柔弱的音乐中飞翔,因为海燕会唱出自己的歌,在暴风雨中怒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满分卷四】:
暴风雨中诞生的美丽
在苍茫的大海上,风卷着乌云,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黑云压城,电闪雷鸣。在乌云和闪电之间,一个黑色的精灵,一个不羁的灵魂,在自由地飞翔,在高傲地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句震人心魄的话就出于高尔基的《海燕》。为何海燕拥有着让企鹅们惊羡的羽翼?那是因为当暴风雨来临时,海燕们不慌也不逃,经受着风雨的洗礼,所以练就了这一副晴天碧海间丰满的羽翼。
面对人生突袭的风雨挫折,自然界的生灵尚且能坦然面对、笑傲风雨,我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冰心说:“那些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殊不知,当初它的芽儿洒遍了奋斗的泪水。”于是,我想起了他们——
亡国之痛,丧夫之悲,流离之苦,如黑夜中的寒风骤雨一起向娇弱的易安居士袭来。她,独处深院,独沐忧伤,“花字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再回首,那春日泛舟湖上的快乐往事;再回首,那与明诚共饮酒同赋诗的闲情岁月……往事已随风去,如今,只剩下她独自在黑夜中感受秋风秋雨的凄凉。可她并没有因此而倒下,“人比黄花瘦”的她又坚强地站起,在一个个孤灯冷雨之夜,勤修《金石录》,苦著《漱玉词》,以婉约之风飘送去清新之韵,在一个又一个黑夜中蹒跚走过,走向了美好的春天,成为了中华文苑里一朵娇艳的奇葩。当塞北的风雪一季又一季地吹起,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渐渐退成发黄的历史,匈奴单于的一纸婚书便随风而至。于是,漠漠黄沙中出现了昭君那茕茕孑立的身影。为了汉室王朝的安宁,为了胡汉两地的人民安居乐业,她捧着橄榄枝,走出了宫墙,走向了大漠,去承受着本不该她承受的风雨。岁月悠长,只有雁群知道那一缕缕青丝如何变成白发;岁月悠长,只有雁群知道那姣好的面容如何被风雨肆虐成两鬓的白霜。但她在我们心中却是永远美丽的。她的温柔、坚强,她面对风雨挫折的勇敢不屈在黄沙四起的大漠震慑苍穹,永垂青史。海燕、易安居士和昭君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人生因风雨才会更加美丽。踏过荆棘,眼前会是鸥翔鱼集的水天一色;走过风雨,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感谢海燕,那个不屈的灵魂,让我明白:
风/不能使我忧伤/雨/不能使我彷徨/狂风暴雨都不能使我的心迷茫/在艰辛中涅槃/在奋斗中成长/呀知道/暴风雨中才会诞生真正的美丽。
【满分卷五】:
挑战自我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当人面对困难的时候,只有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才能获得成功。
篇三:直击中考:读后感写作技巧
直击中考:读后感写作技巧
知识要点:1、读后感是读了别人的文章或著作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2、读后感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读和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引发的,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3、读后感有叙有议,以议为主,属议论文范畴。考试说明:我们平时读书,读文章,思想上有时会受到启迪,懂得了某个道理;感情上有时会受到触动,产生某种联想??懂得的道理,产生的想法,统称为读后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并加以阐述,便是读后感。
读后感写作方法
(1)吃透原文有感而发
要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原文的基本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另一个是有一定的文字表达的能力。而就这两个条件的关系来说,前者是基础,是前提。因为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如果对原文的内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够准确,那就无感可写或者感而不当了。
要想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就必须在动笔之前,沉下心来,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阅读原文,对原文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并搞清层次和层次、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看一看这些层次和段落是怎样围绕着中心论点展开的。
当然,考生临场作文,时间紧迫,是很难对原文进行过细地分析的。不过,作为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上述要点是必须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功”,吃透了原文,才能有感而发,也才能写得比较顺手。有的考生写作水平本来不差,但不去仔细地阅读原文,还没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内容,就匆匆忙忙动笔写作,结果成绩很不理想。
(2)抓注重点精心立意
近几年中考作文平分标准都提出了“立意新颖”的要求。就一篇议论文来说,“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论点的确立。而“新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新鲜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内容要深刻,有独到之处,不能浅尝辄止。要达到这些要求,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要抓注重点,生发开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谋篇,固然算紧扣了原文;而从原文的内容出发,抓住某一个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未尝不算紧扣了原文。事实上,我们常见的许多写得好的读后感,并不是篇篇都紧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必须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写好。如果对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无知,那么,对文章的各个侧面的理解也就不会深刻,当然也就不可能写出动人心弦的读后感来。
(3)联系实际议而不空
凡是写过一些读后感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了一篇文章,在某一点上有深刻的感触,便很自然地联想到与之有关的许多事情,许多问题。这种联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联系实际的过程。
许多考生在联系实际方面是能做得很好。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谈自己的感想,读来亲切生动。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写的读后感尽是一些空洞的说教、政治口号、誓言之类,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于联系哪些实际,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大体说来,无非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联系主观的实际,即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二是联系客观的实际,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实际情况。只要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联想哪方面的实际都是可以的。
(4)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读后感既然属于议论文的范畴,那么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当然是议论和说明。不过,它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一些具体事例,所以又常常用叙述这一表达方式。一般来说,读后感的写法是这样的:从读了某一篇文章谈起,摆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而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这是就文章的整体来说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来说,也往往是叙议相间,两相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在这里,议是叙的纲领和统帅,而叙是议的根据和佐证。前者是论点,后者是论据,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这里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坚持以议为主的原则。我们在联系实际、引用事实的时候,要始终不忘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需要对事实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义。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说来,引述不宜过多过细,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还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行了。
“四字诀”技巧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考试时,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
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以上说的是读后感,如果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思想上受到触动,也要写篇感想,那就是观后感了。观后感的写法和读后感一样,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篇读后感。
唐黎是河南省1996年高考女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她家很穷,正为上大学那数千元费用发愁。有一厂家上门允诺,只要她在电视上说一句是喝了该厂的口服液才使头脑敏捷,就可得到一万元的广告费,可是唐黎拒绝了。她说:“俺家穷,从来没喝过那健脑的口服液。如果我贪钱说瞎话,今后我在社会上怎么做人呢?”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根据材料写读后感的作文题。写作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定感点。读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读后感”的感点往往是多样性的,既可以就原作的主旨发表感想,也可以从某一个侧面发表感想,甚至就其中的某一句话谈感想。如抓住上述材料的主旨可确立“要舍利取义”、“要实事求是”一类的感点;从另一个侧面则可确立“要抵制住金钱的诱惑”、“做人要诚实”、“虚假广告做不得”等感点;抓住唐黎说的一句话则可确立“莫为金钱说瞎话”的感点。
2、阐述感点。“读后感”的生命在于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在论证过程中要生发联想;可以联想到上下数前年,纵横数万里;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正面的,反面的,通过横向的旁征博引来阐发观点。例如由“唐黎做人诚实”可以联想到:汉朝季布一诺千金;彭德怀在蒙受不白之冤时也敢于说真话,为民请命。
3、选择论据。可以选用我国古代的优秀思想言论,如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这类名言,作理论论据,论证“要拒绝金钱的诱惑”这一类感点;也可以列举当今社会上少数人被金钱牵着鼻子走的若干典型事例,作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要拒绝金钱的诱惑”这一感点。
练习二:写一篇读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课之后的感想,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正确,中心突出,扣住两篇课文,联系实际,有叙有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这个命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读后感,与一般的读后感不同的是,要读两篇文章而后写感想。
1、既然有两篇文章,必然有不同之处,但两篇连读,又一定有共同点,这就是这篇读后感要写的内容。
2、《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都是同学们熟悉的,每篇之中的主题都很深刻,所以考生一定要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异中之同,由此引发感想。
3、根据题目的要求,感想不能只限于对文章的感想,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写出这篇文章在现实社会能给你什么启迪,也就是说既要扣住两篇课文,又要联系实际,这是本文的写作重点,考生在动笔前,一定要先把握住这一要点,同时,要把题后要求切实贯彻到作文之中。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