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上海高考作文点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9:23:59 高中作文
上海高考作文点评高中作文

篇一:2015年上海卷高考作文点评汇总及优秀作文展示

名师解析2015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文题解析】: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直注重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今年的作文试题仍然保持了这一特点。今年作文题目跟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都是两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题目查考的是学生辩证的思考力,而这也是一些学生所缺失的。

从题目内容来看,探讨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培育精神和谐。精神培育这个话题,具有时代特征。

这个题目有写作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有高度可攀。从写法上,可以写统一性,培育和谐人格;也可以分开写,“坚硬”的力量和“柔软”的力量,同时兼顾另一方面。

作文题带有开放性,给学生的空间较大,容易上手,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来写。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随笔等。

从内容来说,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及和谐的自我,针对整个社会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内心的选择对整个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要走极端和偏激。

当考生在某一点上站稳,却仍需要将眼光涉及另一点,将两点结合,逼迫考生深入思考:“如何对待,才能造就和谐人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人生境遇去平衡“柔软”与“坚硬”,造就和谐自我。挖掘矛盾背后的逻辑合理性,体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至此,什么是“和谐人生”呢?健康、快乐、幸福、自适等就是一种和谐人生。故而,无论是“柔软”,还是“坚硬”以适度为好,适度才能造就一种幸福、自适的人生。

【2015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他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题目评价】

2015上海高考作文题继续延续了思辨类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仍然比较简练,有关键词的限制,也保留了灵活、开放的想象空间。题目与去年“自由的、不自由的”、前年“重要的、不重要的”在命题形式方面基本一致,都注重对学生结合关键词语与材料来整体发挥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能力方面的考查,以及对当下生活、社会、人生、自我等的关注。题目总体看来比较容易把握住关键词,和平时模拟考中的很多作文命题的形式都很相近,相对而言比2014年的“穿越沙漠”更容易把握。

【审题分析】

整体看来,题目延续了前一年“自由与不自由”的辩证统一的风格。就像西方人所说,人的内心同时住着一个天使和魔鬼,人的内心总是具有二重性。“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很容易从中找到“坚硬”与“柔软”两个对立的关键词。“如何对待他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便是“坚硬与柔软”两种内心世界的统一。“造就和谐的自我”是“坚硬”与“柔软”两方面合二为一的最终目标。

可以由“坚硬”联想到执念、底线、人性的坚守等正面的方向,亦可以是刻薄冷硬的性格等偏负面向的缺点。“柔软”则很容易联想到人之初性本善、对弱者的同情、对亲人的爱护、对天下的博爱等等正向,也可以延伸到人本性中的无奈与脆弱。二者的统一则可以是“刚柔并济”等等容易联想到的话题。相较去年的“穿越沙漠”而言,今年的作文题更容易切入重点并展开论述。

“和谐自我”又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和谐社会。而今年的作文题则是要由一个“造就和谐的自我”拓展到“建立和谐的社会”。以学生平时的练习积累来看,想要有较高的提升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和谐自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是让一个人经历矛盾挣扎趋于内心的安宁平和。进一步分析如何实现和谐自我,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人与 其实“和谐”自我的建立的深刻目的在于自我的认知,建立和谐自我的过程就是修整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认知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形成自己,孔子七十才“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这个过程是“认知自己”与“完善自己”的过程。只有明确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并建立起这样的和谐,才能有真正自我觉醒,才能自觉的从事各种事业,从而成为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自己。有了每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和谐的“自己”,一个社会的和谐就近在咫尺了!

【写作内容】

今年的作文题更多的是要从自身的情感角度来出发,由内而外的思考,以己度人或推己及人。学生考察这个材料的思路过程应该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体会这样的感受,然后再由自己及别人、及社会的思考,他关注的必定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更多的导向外界生活。包括他者的生活、包括生命的思考、包括社会的思考,所以这个材料需要学生较多的积累进行写作方能成就一篇大气之作、深刻之作。因此需要考生在写作文时不能真的“感情用事”,还是要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作文中的感性。

单纯的“坚硬”会容易让人觉得不近人情,而一味的“柔软”又很容易被忽视或弱化。既要有柔情的一面,又要有坚强的一面。所谓“和谐”其实是一种平衡,而平衡的支点,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能动能静、能屈能伸”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为了保护柔软的情感,必须穿上坚强的铠甲(例如母亲)

上海名师解读2015高考作文

2015年06月07日15:54 来源: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原标题:上海名师解读2015高考作文:"坚硬与柔软"是对理性思辨作文的延续

人民网上海6月7日电(葛俊俊)6月7日上午,上海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之后,作文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为此,本网记者专门采访了上海市光明中学高级教师李新,请他对今年的高考作文进行解析。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如下: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坚硬与柔软二元对立,考察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2013年作文题是重要不重要(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2014年作文题是自由不自由(你可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今年的作文题是‘坚硬与柔软’,可以看出,仍然是对前几年理性思辨作文的延续。”

李新认为,坚硬与柔软属于二元对立的概念,考察的是学生理性思辨的能力。“从材料上看,关键词还是比较显性化,一个是坚硬,一个是柔软。关键是对待坚硬和柔软,应该如何进行思辨的,能够把它思辨好才能达到我们自身的和谐。”

思维拓展,对坚硬与柔软的本体进行界定

“和去年的自由不自由不同的是,坚硬、柔软是一个喻体。”李新觉得,考生在审题时要做到思维拓展,把坚硬东西和柔软东西的本体找到,即坚硬的东西是什么,柔软的东西是什么。同时,坚硬和柔软应该在一个逻辑层面上,心中有坚硬的东西也有柔软的东西,在审题的时候首先对两个概念进行界定。

“坚硬的东西一般理解为: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硬汉式的无所畏惧的精神??比如,《老人与海》里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形象。他相信人生不可以被打败,你可以消灭它,但不可以打败它的强者精神。当然还有一种,像女汉子一样强势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严厉。如,前段时间播放的《虎妈猫爸》,虎妈代表的是强势的一派,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相对而言,李新认为,心中柔软的部分跟坚硬的东西必须在一个逻辑层面上,比如讲到严厉,对应的词语应该是爱、爱抚等。再则,强悍的精神对应的柔软的部分,如儿女情长,往往在硬汉的形象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儿女情长的一面,柔情的一面。

前半句开放,后半句限制

因为“坚硬”和“柔软”是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呢?李新认为,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辨,从而达到我们自身的和谐。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牢固到,你必须依靠。”对此,李新进一步解释:“我们往往有自己的理想,我们怀着信念,来去实现我们的目标。有一种强者无谓的精神。但是,仅注意一个方面的时候,自身是不和谐的。比如说,某一个人非常强悍,但总是强悍的话,他自身是不和谐的,还要想到柔软的东西。”他表示,这其中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关照,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关照。我们去关照他人,他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可能是强者,或者说他在我们印象中是一个林黛玉式的人物。强者有儿女情长的一面,柔软的一面,往往不被我们发现;还有就是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弱者,所谓的柔情似水的人,他也有一种的内在的强悍的力量来去支撑他的人生。综上所述,理性的思辨,一定要注意最后的结果,从而达到自身的和谐。

“今年的作文题,从开放度上来讲,非常好,因为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本体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但是,开放中有限制,后半句就是限制,我们如何去对待它们,才能够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所以说,前面是开放的后面是限制的,是在开放和限制之间,这样也是符合我们对学生的思维考察的需要。” 命题分析及点评:

今年上海高考的命题依旧延续了之前五年来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从材料特点来看,将比喻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合二为一,并且是在设置好的范围中谈关系。例如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是在“沙漠”这个范围中谈“自由”和“不自由”,而今年的作文是在“造就和谐的自我”的范围中谈“坚硬”和“柔软”。

从形式上来看,今年的考题仍旧是“一行半”的形式。整个材料阅读起来不难,但是观点倾向十分清晰明了,却让同学们在落笔之前无限拓展思考的角度。材料变短了,审题的难度降低了,题目内容越来越科学,留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从命题思维上来看,上海高考作文仍旧体现了对人性和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塑造,同时体现了哲学的思辨性。那是不是上海今年的高考并没有体现出变化呢?其实并非如此,综观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别具匠心。首先是将常规的各种类型作文题考查点综合起来,这一综合,就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和写作的范围。比如今年的材料中,对于“坚硬”、“柔软”的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引发出去,也可以和社会现象、当今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这个材料写“活”,体现作文的思想性。

其次是观点倾向更清晰,本则材料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对待”自己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达到“造就和谐的自我”的目的,所以过程和方法是多样的,而最后的结果导向是明确的。这样看来,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于前几年就更加科学了。

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考生都比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这里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在材料中还有一句不可忽视,造就和谐的自我并不是把心中原有的东西随意组合就可以了,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拓展出去的,也是我们在设定立意时要重点思考的,能够体现创新的部分。

2.思考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

首先,要揭示这个题目探讨的实质:

大部分同学们都会从这个题目中想到人的性格对自我的塑造,这是材料本身向我们展示的内容——“人的心中”。那么进一步思考,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和谐的自我,具体来说就是更好的处世或者塑造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思考也是高考命题的最终准则。所以,其实坚硬和柔软对应的也可以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或者是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方式。其次,我们要根据以上探讨的实质,找到关键词句的深意:

从性格的角度:硬——性格的坚强;软——性格的柔韧。例如水,硬:水滴石穿;软:上善若水。

从处世的角度:硬——坚持原则;软——处事变通。

从思考方式的角度:硬——硬性的科学准则(理智);软——文学、艺术、情感(感性)。立意角度分析:

以上三种材料对应的就是该材料作文横向上的三种立意,对于这三种立意,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体现其中的关系,也就是在写作时注意思辨。因为本则材料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所以要辩证的取坚硬和柔软的长处,不要偏指一方。另外,还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选取一个角度,从历史谈到现实,重点在于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意义、价值。

可用素材推荐:

1、鲁迅说:“若举世唯科学是崇,则人生将归于枯寂”。

【分析】“唯科学是崇”是宾语前置,意思是“只崇尚科学”,“唯”字特别重要。鲁迅认为“只崇尚科学”,“则人生将归于枯寂”。那么,还需要什么东西才能使得人生有滋有味?——是文学,是艺术,是人性,是良知,是人伦,是情感,是善良。总之,是“人”!

2、林徽因——具有坚强精神的“小女人”。

篇二: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真题还原:写作 7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命题分析趋势及点评:

从2015年上海高考的命题来分析来看,今年的命题依旧延续了之前五年来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从材料特点来看,将比喻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合二为一,并且是在设置好的范围中谈关系。例如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是在“沙漠”这个范围中谈“自由”和“不自由”,而今年的作文是在“造就和谐的自我”的范围中谈“坚硬”和“柔软”。

从形式上来看,仍旧是“一行半”的形式。整个材料阅读起来难度不大,但是观点倾向十分清晰明了,让同学们在落笔之前无限拓展思考的角度。材料变短了,审题的难度降低了,但是题目内容越来越科学,依然留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从命题思维上来看,上海高考作文仍旧体现了对人性和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塑造,同时体现了哲学的思辨性。那是不是上海今年的高考并没有体现出变化呢?周老师认为并非如此,综观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别具匠心。

首先是将常规的各种类型作文题考查点综合起来,这一综合,就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和写作的范围。比如今年的材料中,对于“坚硬”、“柔软”的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引发出去,也可以和社会现象、当今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这个材料写“活”,体现作文的思想性。

其次是观点倾向更清晰,本则材料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对待”自己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达到“造就和谐的自我”的目的,所以过程和方法是多样的,而最后的结果导向是明确的。这样看来,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于前几年就更加科学了。

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考生都比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这里,周老师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在材料中还有一句不可忽视,造就和谐的自我并不是把心中原有的东西随意组合就可以了,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拓展出去的,也是我们在设定立意时要重点思考的,能够体现创新的部分。

2.思考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

首先,要揭示这个题目探讨的实质:

大部分同学们都会从这个题目中想到人的性格对自我的塑造,这是材料本身向我们展示的内容——“人的心中”。那么进一步思考,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和谐的自我,具体来说就是更好的处世或者塑造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思考也是高考命题的最终准则。所以,其实坚硬和柔软对应的也可以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或者是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方式。

其次,我们要根据以上探讨的实质,找到关键词句的深意:

l从性格的角度:硬——性格的坚强;软——性格的柔韧。例如水,硬:水滴石穿;软:上善若水。 l从处世的角度:硬——坚持原则;软——处事变通。

l从思考方式的角度:硬——硬性的科学准则(理智);软——文学、艺术、情感(感性)。

以上的材料分析方法,在我们之前的课程中,老师都有按步骤给同学们分析过,如果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够按这个思路来看材料,是不是觉得可以写作的角度更加广泛了呢?

立意角度分析:

以上三种材料对应的就是该材料作文横向上的三种立意,对于这三种立意,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体现其中的关系,也就是在写作时注意思辨。因为本则材料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所以要辩证的取坚硬和柔软的长处,不要偏指一方。另外,还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选取一个角度,从历史谈到现实,重点在于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意义、价值。

可用素材推荐:

1、鲁迅说:“若举世唯科学是崇,则人生将归于枯寂”。

【分析】“唯科学是崇”是宾语前置,意思是“只崇尚科学”,“唯”字特别重要。鲁迅认为“只崇尚科学”,“则人生将归于枯寂”。那么,还需要什么东西才能使得人生有滋有味?——是文学,是艺术,是人性,是良知,是人伦,是情感,是善良。总之,是“人”!

2、林徽因——具有坚强精神的“小女人”。

3、沈从文——坚守内心的“桃花源”,创作流水般的“湘西情歌”。

总的来说,只要同学们能够准确审题,做到不偏题,并能够眼观社会,发掘人性,从情感性、思辨性入手写出材料蕴含的深意,做到语言流畅、思维清晰,就能够写出非常好的考场作文。

上海作文材料: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范文:

软硬相和,自我谐和

洋洋五千言神秘而辽远的《老子》中有这样的话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只有音与声相和,才能交织出和谐的韵律;作为独立的人类个体,我们的内心也是坚硬与柔软并存,必以合适的方式面对这种存在状态,方能造就谐和的自我。

我们的内心可以柔情温婉,也可以坚韧刚劲。民国时期有很多养尊处优的大家小姐,在温存雅致的氛围中成长,柔情似水,温情楚楚,后来战争突起,风云忽变,在生存环境的剧烈摇摆下,很多大家闺秀都不是软弱绝倒,而是调动起内心坚韧的一面,支撑起家人的生活。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界的叶嘉莹先生、复旦校花严幼韵女士,无不如此。正是这种刚柔相济,使她们内心谐和,叶嘉莹先生才能在高龄之下精神矍铄,身体已老,但心灵还在诗词研究上生生不已;严幼韵女士才能始终保持高雅仪态,身体也已年过百年,精神依然自在活泼。

我们的内心应该要追求柔软的感性,也应该握住冰冷的理性。我们可以带着丰富的情感来体验人生,情感的悸动会给我们生命的惊喜,然而,一味跟着感觉前行,人必定会迷失自我,不知所来为何。当然,如果只以绝对理性作为自己的导引,固然可以活得清晰,目标明确,但似乎也会错失柔软的呵护,也会失去体验感性之美的契机。莎翁的剧本,以理性的角度看,处处都是张扬的激情与夸张的文采,但正是这种永恒的艺术的感性之美,“引导我们上升”。英国的罗素研究数学与哲学,对一个事物总有犀利澄澈的分析,是非黑白,过往将来,至今看来仍震彻人心,但他同时也是感性发达的人,他有“对知识的渴求”,更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人类苦难不可抑止的同情”,他是一个非常和谐的个体,因此才在学术研究上十分出色,更在人际交往中张弛自如。

人人心中都有柔软与坚硬,如何调动软硬,才是终极的大智慧,它会造就一个真正和谐的人。而老子的“音声相和”中,音与声的比重,也是最后是否能奏出和谐旋律的重点。其实本能的反应会帮助我们调和软硬的比例,但要更精进,每个个体必须从自己的特性出发,去感悟,去试炼,去无限接近最和谐的自我。

一个和谐的自我,里面必定深藏着一份高贵独立,还深藏着一份亲切可依。

范文:

女汉子:刚柔并济,内心和谐

古老的传统崇尚男子要坚硬如磐石,而女子应柔情似水。孰不知,正如材料所言,人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不管男女,坚与柔,共存于我们的内心。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让内心的刚与柔有效地为我们所用,塑造出和谐的内心。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我提倡做一个刚柔并济,内心和谐的女汉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让传统的性别角色发生改变甚至模糊化。“女汉子”在内在方面应注重修炼“汉子”的“神”,即有独立的精神、坚强的内心、大度的气质,即“坚硬”的一面。同时,又要具备一颗善解人意和温柔的心,在“形”方面,不忘记自己是女性角色,刚柔并济,软硬兼备,相得益彰,这样才会不忘初心,内心和谐,人见人爱。

自古以来,中国不乏名垂青史的“女汉子”,如花木兰、武则天、穆桂英等等。每每提到这些“女汉子”,我想我们的内心不会不涌起赞叹与崇敬。但在众多“女汉子”中,杀气、勇猛给我们的印象更多,因此,我更喜欢木兰。木兰是“美少女战士”,表现了巾帼英雄的本色,而她也是一个好女儿,对父亲有一颗滚烫的爱心,善于理解当时家庭的困境,重视家庭的温暖。驰骋疆场荣归故里时,她不忘自己是女儿身,婉拒功名,她尊重了自己的内心,该刚时刚,该柔时柔,兼容并包。

我们还看得到另一种“女汉子”,她们表面柔弱,但内心里,却有一根“东西南北风”都吹不断的精神脊梁,使他们伫立在我们的视野中,不动不摇。比如林徽因,“形”方面,她文文弱弱一体态,具有着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但一旦走出“太太的客厅”,林徽因便成为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即便因多年结核病,两肺布满空洞,肾脏被切除一侧,她也拼着生命在事业之路上不止脚步地前行,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徽,呼吁文物保护,与梁思成一起上书国务院,陈词呐喊,殚精竭力。林徽因,因美丽温柔与顽强实现建筑家的才华而流芳百世。

一个美丽的女子流传下来的如果单纯是美丽温柔,那么这种美丽温柔难免单薄并苍白;一个女子如果只懂得在生活的洪流中战斗,那又与男子何异?确实,女子的身份,要扮演好,确实不容易。

女权时代,“女汉子”时代,我觉得我们对女子的理解或多或少有一些偏差。网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有记者街头采访“你妈逼你相亲了吗?”遭遇一位扛着水桶的“女汉子”的神回复“你觉得我需要男朋友吗?”。一时间,这位扛水桶女汉子在网上收获无数点赞。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女汉子”中的“战斗机”“给我听好了,:男人对我来说是没用的,因为钱我会挣,地我会扫,饭我会做,架我会打??”。这样演变下去,这个社会就太剑拔弩张了,将造就更多不可一世的女子,还有什么内心和谐可言?

正如老鹰也有栖息柳枝的时候,消毒用的酒精并非越浓越好,最有效的浓度,应调得柔和些,渗透进去,效果才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当是刚柔并济,在不同的情形,不同的事态下选择合(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适的应对方式,这样才能尊崇内心和谐。

尤其是一个“女汉子”,仅有刚的生活,极乏温情,难免让人望而生畏;仅有柔的生活,也只能沦为不曾向前而碌碌无为的一生,唯有刚柔并济,让刚与柔完美调和后的生活才能在风雨中冲破重围,看见绚烂的彩虹。“我想成为一棵树,站成永恒,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让我们谨记三毛的这句箴言,让内心和谐,做一个坚柔并济有至高智慧的“女汉子”。

坚硬的科学与柔软的人文

人们总以为,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科学家们、各专业研究者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仅是板上钉钉的律条、坚硬如石的真理。殊不知,世间除了坚硬的科学理性,还有一些东西不可缺失。老子所说的

人生“大成”与“大盈”,还有些“缺”和“冲”需要填补。

爱因斯坦曾说:“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尊严与幸福。”鲁迅亦称“若举世唯科学是从,则人生将归于枯寂。”仅仅追求科学、追求知识、追求理性,人类社会终将如同冬日树木,仅剩枯槁的枝条;人生的滋味也将苍白如纸,无甚色彩。那么,究竟添些什么能使世间枯木再逢春、纸上空白再生色呢?

就像一具刚强的躯壳,科学将人们引入真理与思辨的殿堂后,就正襟危坐,雍容弘大却又冰冷艰涩。而人文情感,则是一股股暖流,穿透了寒冷彻骨的深潭,到达尘世抚慰人心;又是一枝枝藤蔓,萦绕着科学殿堂的冰冷墙板,生出绿色的希望之花。它使人生瞬息间活色生香,也给人们带来暖意。人终其一生不懈地追求的,应是坚硬的知识理性与柔软的人文情感之兼容并济,达到人生的“大成”与“大盈”。

所以哲学家罗素会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深情,是支配他一生单纯而强烈的情感。人生中,既应追求坚硬的知识理性,亦不可放弃柔软的人文情感。古今中外之大成者,概莫能外。假若张衡一生专注地震仪而无暇他顾,那么《二京赋》的华篇便永寂太古;假若钱钟书仅埋首浩瀚书堆专研学问,那么《围城》之嬉笑怒骂趣味横生便不为我辈所识。达芬奇的奇妙画笔下,除了精细的人体解剖图,还有神秘的蒙娜丽莎;爱因斯坦的超人大脑中,除了枯燥的物理公式,还有美妙的乐谱。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不只是单调无味的科学知识拼凑体,而是充满了丰富多姿的色彩与情感。

我们夜观天象,看到的不应只是五行北斗等天体的运转,还可体会老杜发自肺腑的“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感喟。我们仰望星空,除了探索霍金“多重宇宙”的可能性,仍可想象缪塞眼中的星星是如何为夜的外套悬上“一滴银色的伤心泪珠”。

身披科学理性的坚锐,心持人文情感的柔软,人生之路,既漫且长。

篇三:2013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及点评

上海市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上海市崇明中学 潘峰(202150)

心中常存“孰为重”

上海考生

1994年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经轰动一时。它记录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瘦弱的非洲小女孩奄奄一息,瘫卧在地上,无力移动自己的身体。在她身后,一只秃鹫虎视眈眈、伺机扑上前来??这张照片很快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它也招来了大众的质疑与批评:摄影者卡特为何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一个敬业的摄影记者,卡特本能地按下了快门,这为他带来了职业生涯的最高成就,但也成为他后来自杀的根源。因为作为一个人,良心的自责一直纠缠着他,让他痛苦不堪。

这个残酷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会对“重要的事情”有不同的认识。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者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又会对“重要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判断。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有的人选择了一条安稳平淡的人生道路,羡慕那些冒险创业而飞黄腾达的同辈人,可他们或许不知道,后者在创业艰难几近崩溃时,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有的人年轻时为事业拼搏而忽略了尽孝,到了中年,虽然事业有成,但只能对着亲人的遗物空叹“子欲养而亲不待”。可见,人们在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时,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更重要的事情,而当时并不自知。所以我们在执着追求一个目标的同时,也需要一个声音不断提醒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处处被呵护的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是幸福的,但我们也是“不幸”的——往往不懂得妥协和换位思考,纠结于个人的得失。如果走出家庭,走出校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还有很多的人在受苦受难,需要帮助和关心。时常想想“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吗?也许能帮助我们远离自我中心的沼泽。怀有对他人的悲悯之心,会驱散我们个人烦恼的乌云。因为我们会发现比之天空的广大,它们是多么的渺小!

“更重要的事情”,就像位于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引人追寻却难以企及。它并不是个人在某个当下就能领悟到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过分执着于它而忘记脚下的道路并不可取,但时时以此叩问自己的心灵,就不会丢却自我反省的能力,也能让我们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抱有敬意。

【点评】

本文能不触及敏感问题,却又体现出深刻,发人思考。在如今的考试中,这样的文章就能占到优势,既稳当又亮眼。

一开头举的例子为文章加分不少。究竟是作为记者的职业道德重要,还是作为一个人的人性道德重要?一下子就让抽象的“重要和更重要”蜕变成了一个厚重、严肃而又现实的人伦问题。其实这个新闻画面不少学生都看到过,但是为什么考试时就想不起来呢?这就是平时阅读和思考积累打造的敏感性。利用画面感的冲击力是一个很有用的作文技巧。学生们应该学着写一写这样带有艺术性的议论文。

其实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做过类似“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的题目。然而即使做过,在叙述中,平时思想的积累、语言根底的锤炼,还是高下判然。这篇文章语言干净利索,又有文采。八百字的小文章里从人伦问题谈到社会现象,再谈到“我们这一代”,行云流水,非常精致,反映出小作者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

富于责任而不盲目

上海考生

我们都只是凡尘中的凡人啊。

我想,大多数人的心底都有过一个英雄梦吧,梦想着能拯救世界。这个世界也确实有太多的不足之处和不公之地,负面新闻总是层出不穷,足以把人淹没,让人恨不得冲过去身体力行替他们解决,可是自己的能力又实在有限,于是愈加急躁,愈加不安,愈加焦虑。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并不丢人。有些时候,当你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心中重要的事时,也就是在帮助解决其他人心中“更重要的事”。

拥有兼济天下苍生的胸襟和抱负固然很好,就像鲁迅,为了整个中国的未来弃医从文,以他的犀利笔触深深震撼影响了几代人。就像十五世纪的布拉格大学校长胡斯,为了唤醒民众于愚昧无知中而致力于宗教改革,纵使最终遭受残酷火刑亦无怨无悔。为了整个人类更重要的事,他们以自己的身躯作为指路石,把我们带进更光明的新世界中。

没有这样的胸襟或没有这样的能力也并不丢人,君不见那位拯救了全车乘客性命的大连公交司机,君不见那位在美国校园枪击案中以身殉职的小学校长,他们都只是在尽忠职守,可是他们把本职工作做到了极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做出了最重要的事,挽救了多少家庭的希望和支撑。

最恐怖最值得我们警惕的,倒是那些能力不足还盲目幻想的人。捷克的作家总统哈维尔说得好,“盲目狂热使理性蒙尘,使生活简单,似乎想解救苦难其实反而增加了苦难,等到最后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我想起了萨福纳洛拉,想要为了他所谓“更重要的事”带领民众推翻掌控佛罗伦萨多年的美第奇家族的统治。当他最终做到这一切之后,推行宗教极端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他焚毁了佛罗伦萨的大量艺术珍品,使曾经支持过他的群众忍无可忍,反过头来推翻了他。我无法简单评说萨福纳洛拉的功过,毕竟这是一个太复杂的人,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盲目狂热使佛罗伦萨的文学艺术倒退了数十年。

像萨福纳洛拉这样的人毕竟也只是少数,生活中更多的人不是盲目狂热,而是盲目焦虑。这个世界,负重前行。物欲横流的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的选择和太多的欲望,似乎永远有更重要的事值得你去做,似乎永远有更好的事情值得你去期待。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连手边的事情都做不好,又如何做好更重要的事?世界这么大选择这么多,属于我们的寥寥无几。可是,只要你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事,你的人生必将绽放出独属于你的夺目光芒。

【点评】

考场作文,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构思出一篇好文章,不仅体现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同时也展示了多年的阅读经历和思考。这篇“富于责任而不盲目”确实属于此类佳作。小作者认为我们做好自己心中重要的事情,也是帮助解决他人心中“更重要的事”,构思巧妙。开篇一句“我们都只是凡尘中的凡人啊”道出了世人皆是普通人,无论鲁迅,无论最美司机,他们都做着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难道没有更重要的事了?名利?社会地位?成功的事业?这些外在的东西看似重要,实则只是“浮云”。喧嚣的社会,浮躁的时代,我们疲于奔波,但是小作者却鲜明地告诉我们: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人生必将绽放属于自己的夺目光芒。

更重要的是一双会判断的慧眼

上海考生

生活中,我们总在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殊不知,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重要的事情,重要是相对的,何事重要需要一双会判断的慧眼。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不管你选择什么,都应该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与拼搏,都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中年时的乔布斯在遭遇挫折后去了印度,并在那里接受了洗礼,在他看来,调整心态远比硬撑下去工作更重要,他做了正确的选择并在之后重新站上了事业的巅峰。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别忘了社会的良心与责任。当大红大紫的明星三番五次代言假冒伪劣商品时,当一些名人利用地震灾难进行自我宣传时,不知他们有没有扪心自问:“金钱、名声与对社会的责任哪个更重要?是不是为了追求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践踏了做人的底线?”的确,判断什么事情重要需要一双慧眼,但对“重要”一词的认识却有高低,怎样看待“重要”取决于个人的胸次与怀抱。

有时,“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唯一的,某一阶段会有几件重要的事情。对学生来说,努力学习知识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当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但这并非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培养个人的能力与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同样至关重要,倘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如同坐井观天的青蛙,只能欣赏有限的风景了。因此,适当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调节了身心,又培养了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学习诚重要,能力亦重要,这样把当前的几样重要事情一起做,正反映了当代青年开阔的胸襟与视野。

“重要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重要的事情”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及时的转换也尽显一个人的智慧与胸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东坡居士的豁达,政治的风雨将他一贬再贬,但泯灭不了东坡的乐观心态。他明白居庙堂之高,重要的是忧民济穷,遭遇贬谪,重要的是保全身心。不同的人生时期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及时转换心态,轻挥衣袖,即或苦难也是歌。好一种智慧与大度!

世界上重要的事情很多,时时需要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去判断,如果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做完了一件件对社会有益的重要事情,那么,我们就做完了许多世界上重要的事情,我们的人生必定充实而美丽。

【点评】

这篇文章的难度系数确实较高,作者把主题定在“何事重要,需要一双会判断的慧眼”,然后是一连串的动作: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怎样看待“重要”取决于个人的胸次与怀抱;“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唯一的,不同阶段都会不同;“重要的事”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转换需要智慧;努力做完一件件对社会有益的重要事情,就做完了许多世界上重要的事情。这些分论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论述有理有据。短时间里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属不易。

从重要的到更重要的

上海考生

亘古长河,大千世界,人有多少种,“重要”的定义便有多少种。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或现世安稳,或追名逐利,但若站得高一些,或许你会发现这世上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人难脱自私之嫌,故而努力做的往往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把自己的切身利益视作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你是否追问过自己,你认定的重要之义是否真正源自你的内心,而非外界为你做下的决定?在物欲至上的今天,“重要”的意义是否需要重新被审视?

在这个讲究标准的社会里,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价值”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标

准来衡量的,比如:车子房子票子??现实物质很重要;理想、风骨、灵魂??,好像没那么重要;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和自己似乎没什么关系,自然也没什么重要??但梁文道却说,在他看来,生活中那些更重要的事就是相信理想,顺从内心的呼唤,即使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花一些看似无用的时间也无妨,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来自这些更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事,或许不重要于一时,但绝非不重要于永恒;或许不重要于个人,但也绝不意味着不重要于群体。

更重要的事,不是活着就算了,不是周遭世界的蝇营狗苟,不是因盲目追逐而日渐干涩的生活本身,而是要从厚厚的历史尘埃中挺起胸,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抬起头,向内心深处的自己俯下身去,活得热烈而真实,相信理想并兑现理想。更重要的事,就是不能臣服于现实的一隅,而应相信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在枕戈达旦中锐意进取。

回望百年前的中国,先贤们筚路蓝缕,他们自常人心中的“重要”的俗念中超脱出来,相信还有更重要的事,他们建兵工厂以御外辱,建学校以期未来,引入德先生赛先生为古老的民族带来复兴之光。如今,时间的指针已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是否还能重拾那些更重要的事?

现实困境在所难免,但总该有人能肩负使命,努力于此,所以我们不能犬儒,不能抱怨一切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要寻找最热诚的信念,相信理想,燃灯前行,即使只是莹莹之光,也不中途而返。

诚然,更重要的事需要我们守望,但眼下我们认定的重要之事也需完成,唯有做好重要的事,才有能力有机会去思考去实践更重要的那些事,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堕入凌空虚蹈的险境。

我们别无所资,唯有对精神、理想这些“更重要”事情的执着。在追寻的过程中,或许艰辛伴随着苦难,但蓬勃向上的心灵永远不会被生活之灰尘封。

【点评】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考察学生的重点并非在认识论上,实乃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近年来,年轻一代对金融房产、公务员等职位群体性的追捧已经多少折射出有一定偏颇的社会价值取向,大家在万人竞上“独木桥”的热闹中往往将“更重要的事”抛诸脑后。而本文小作者却能以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自己的文化理想,追问人生价值、生活意义、精神传承,显得独具器识与情怀。看到“90后”学生群体中仍然有能传承儒家精义与五四精神的佼佼者,这不能不说是我从教多年最值得欣慰的事。

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

上海考生

常常想起孟子关于鱼和熊掌、生与义孰轻孰重的言论。大千世界中,重要的事情之外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不只是战国那个动荡纷争的时代有这样的取舍之难,重要与更重要的分叉路亘古长存,而鱼和熊掌古往今来往往都不可得兼。

如今,生活的压力无形却无处不存。出于无奈,人们在追求安稳与功利中,渐渐磨淡了性子与情感,往往努力做着眼前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安逸活。

诚然,安稳的生活是现代人普遍认为的重要“肥鱼”,可多元化的社会总有更重要的“熊掌”,需要我们作出“更重要”的选择。

我以为处世先修己,做真我方是重中之重。吴为山先生刻的弘一法师像,一身青布单衣,身影瘦削,感悟世事,沧桑而饱满。弘一法师前半生可谓姹紫嫣红开遍,饱满如繁花盛开的春天;而后半生宛若一位大家的山水画,山寒水瘦,素洁、安然。他率真,因而内心的性情

丰润。褪下功利社会虚假的面具,我独为我。尝得个“悲喜交集”的人生,在弘一法师看来,似乎比先前的生活更为精彩。

当然,处世独我不可。我为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孔子云:“仁者爱人”,近至父母双亲,远至世界万物,内心之爱尤为重要。曾几何时,我们是否因忙于生计而忽略了早已青丝染上白霜的父母?是否因一己私心而漠视了身边摔倒的老人?是否因快节奏生活而忘却了身边的生灵与风景?想起那个屈膝拍花的男子阿来,一部《尘埃落定》让他名声大噪,可他不被名利之鱼所诱,毅然舍鱼而取熊掌,取那份内心之爱。他请全团的人喝酒,歪戴着帽子,唱藏族的《祝酒歌》;在墨西哥想到为母亲买一串珊瑚项链,以满足一个藏族女人的梦。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面对安稳功利之鱼与自身真性情之熊掌,吾取“更重要”之熊掌也!亲爱的朋友,你呢?

【点评】这位考生赋予“鱼”和“熊掌”以时代新意,在安稳功利之“鱼”和真性情之“熊掌”之间作出了自己认为“更重要”的选择。文章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对先贤的言论作了思考与理解,有自己的心得。文中议论好似朋友之间说古道今的交谈,心平气和而毫无说教式的强加于人。可见,思辨固然要“辨理”,但同时也要注意“怡情”。

哪些是更重要的事

上海考生

我是一个爱狗之人,十分痛恨那些虐杀狗并以此牟取利益的人们。所以,我致力于动物保护,尽自己之力去拯救、爱护那些可爱的狗狗们。然而,当我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动物保护组织的信息时,却偶然发现了这么一条评论:为什么都想着去救狗,世上那么多贫困无助的人为何不去救?这不免引发了我的沉思。保护狗狗是我认为重要的事,可是救助那些生活悲惨的人们又像是更重要的事。那么,如何在其中取舍和平衡,便是我们一直应该思考的事。

世界上看似更重要的事是没有底的,我们也不可能做好所有“更重要的事”。所以,我们应当注重眼前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再去瞻望那些看似更重要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顺利利地过好生活。

这就好比一名小职员,若他成天思考着要干一番大事业,而没心思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那等待他的不会是升职反而是“炒鱿鱼”。三国时期的东吴大都督吕蒙也曾是个不识字、空有一身武力的小将,当所有人认为更重要的事是辅助主公打天下时,他却投身于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就这样,他闭关苦读,鲁肃的一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随后的白衣渡江、擒关公,都是他苦读之后的“更重要的事”。像他这样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无疑是明智的。我们也应该这样,先做好自己手头的重要之事,才能进一步做更重要的事。

然而,没有对“更重要的事”的前瞻与期待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名职员若是没有伟大的目标,那他的一生便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小职员。乔布斯曾对百事可乐最年轻的总裁斯卡利说:“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显然,斯卡利如梦初醒般地意识到了些什么。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在干自己认为重要的事,那他是不是应该考虑考虑那些“更重要的事”呢,甚至是他以前从没想过的事?所以,我们同时也要具有对更重要的事的预判和前瞻能力,并且要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前行。

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悲伤太多,一颗心承受不了。而我想说,这个世界的“更重要的事”太多,我们不可能全都做完,也不可能一下就做到那个最重要的事。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先做好眼前自认为重要的事,再去放眼那些看似更重要的事,这样才能做好重要的事,再做好更重要的事??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