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复调音乐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8:19:12 写作技巧
复调音乐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复调音乐

绪 论

一、复调音乐的定义:

1、 什么是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是与主调音乐所相对的一种多声部音乐形式,复调音乐中,构成主要因素且互相交织的旋律线条,是按照横向方式安排;而-主调乐则以和声为主,突出了纵向的效果。所以说,几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性声部,在音乐进行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织体形式,这种各自具备独立旋律意义的多声部音乐,叫~。

2、 织体:

是指音乐中声部组合的方式。我个人认为,是指音乐中,构成声部结构的音符的组合形式。

3、 复调音乐织体的两种常见形式:

A、 模仿复调:主要旋律(或主题)在不同时间分别出现在不同声部,有可能是完全一

致的重复,也有可能会有变化的重复,(这种变化有可能是节奏上、高度上、速度上、音色上的变化。)

B、 对比复调:各个声部的主要旋律(或主题)具有独立的、互相对比的进行。

4、 关于支声音乐:

支声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形式,但不属于复调音乐的范畴,其特点如下:

A、 几个声部共同演奏同一旋律;

B、 其中某个或某些声部有时与主要旋律出现分离,发生一些变化音调,从而形成旋律

的分支。

二、关于主调音乐:

1、 什么是主调音乐:

主调音乐是与复调音乐所相对的一种多声部音乐形式,在主调音乐中,主要旋律一般由一个或几个声部共同完成,并处与音乐的主要地位,与其它声部形成对比,而其它声部对旋律部分只起着烘托、补充的作用,处于陪衬(非主要)地位,这样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叫~。

2、 主调音乐的两种常见形式:

A、伴奏音型式:陪衬声部形成各种和声上的节奏化音型或华彩的琶音式及其它音型。

B、和弦式:陪衬声部是和弦式的织体。

三、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相互渗透性:

由于多声部音乐的声部多样,且变化丰富,使得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经常互相渗透在音乐进行中,即,多声部音乐有可能同时具备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因素,有可能是主调音乐为主的,也有可能是以复调音乐为主的,当然,也有可能相互参半。

四、复调音乐的表现作用:

1、揭示音乐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A、可同时表达多个形象;

B、可同时表达一个形象或一个形象的不同侧面

2、促进乐思形成连续不断地发展

3、加强音乐结构上的统一性

五、复调音乐的学习内容:

1、旋律的写作

2、二声部写作

3、三声部写作

4、多声部写作

5、复调乐曲的写作

第一章旋律的写作

一、旋律:

1、 在多声部音乐中,旋律是音乐的主要表现因素,在复调音乐中尤甚。这取决于复调音乐

的特点(见复调音乐的定义)。

2、 旋律进行的一般特点: 音乐的旋律,大多数都有起伏、有层次以及前进(使得音乐继

续发展)的动力,当然也有例外。

A: 旋律进行的方向:旋律的进行,不可能是横向保持不变的,必然要有方向上的变化,

从而形成旋律上的起伏,但绝不是毫无目的的徘徊(游走)。一般来讲,旋律向同一方向作向上或向下的连续进行时,尽量不要过长,应适时地反向折回,以取得平衡的效果;如果需要继续向同一方向发展,则,应有一处在时值上稍长一些,一个停顿,然后继续做同向进行;多次连续重复一个音,尽量少用。

B、 级进与跳进:二度进行是级进,三度叫平稳进行,四度及四度以上就跳进。在复调的

旋律发展中,这些进行都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级进是平稳的,但缺少变化;而跳进可以带给旋律变化,故往往通过跳进来促进旋律的发展。

C、 高点与低点: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所说的音域,在目前初学阶段,尽可以将旋律安排

在一个8度之内,当然也有例外。在音乐中,一般具备这样的情况,音的高度,往往暗示着强度,它们一般是正比。所以,旋律的高点,往往在力度上也是强点,预示或暗示着音乐的高潮。但,建议,不要将高潮安排在音乐的开始或中间部分,最好安排在中后后部。(黄金分割点上)

D、 线条起伏的平衡点:在音乐的旋律中,尽量充分利用每个音符,不要使大多数音符集

中在相对很小的音域中。音乐是有起伏的,很少在同一高度作长时间的逗留,当然,也有例外。

3、旋律的节奏:在复调音乐中,节奏是对位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多个声部互相结合

的时候,节奏上互相错开,往往更能体现出复调音乐的特点。

A、时值的安排

B、切分音的使用

C、休止符的应用

4、调式与调性:

A、西方音乐的大、小调为常用的调式

B、中国五声调式

C、其它非常见调式

D、调性布局比较自由,但是,还是应从比较保守、传统的学习。

5、变化音的应用:

A、装饰性的变化音:大多使用经过、辅助性的装饰音,当然,倚音也有可能。

B、调式、调性的变化音:变化音往往暗示着新调的进入,当然有有可能是离调。即:引如

新调的常用手段,是加入(非装饰性的)变化音。

B、一切音响都有可能暗示着某种和弦,而各种和弦都具备两种性质,即,功能性与色彩性,

这两种性质往往是向对的,当功能性增强时,色彩性便会削弱,反之也一样。

6、旋律的结构:由太繁琐,且没有固定的规律,只能在学习过程中,渐渐让大家体会、领悟,对旋律结构产生出自己的见解。

作业:1、创作 3 条旋律。要求: 8 — 10 小节,音域在一个8度之内。

2、在钢琴上弹奏作业 1。 1

第二章 二声部一对一的对位写作

一、节奏、节拍的使用:

常用 4/4、2/2、3/2,要求满足每小节拥有一个全音符。

二、调式与调性:

A、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目前可以使用自然音的离调,不用半

音离调和变化音。

B、中国五声调式。

三、旋律的进行:

A、级进:2度进行叫级进。

B、平稳进行:3度进行叫~。

C、跳进:4度及以上叫~。

D、尽量避免7、8度大跳,如遇见,大跳后,应该反向折回,一般为反向2度。

E、避免一切增音程的进行,如必须使用,可以反向进行,而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但,最好安排为下行。

F、可以出现的半音,但应尽量考虑在近关系调的可能。

四、声部进行:

A、目前只能使用3、6、5、8度(包括同度和复音程)。其中3、6度较常用。

B、因5度到8度时,音响会更加空洞,故尽量避免。

C、3、6度只能连续使用3次,第4次应禁止。因会削弱旋律的对比性。

D、目前禁止使用2、4、7度,以及一切增音程和变化音程。

五、关于平行、隐伏5、8度:

A、平行5、8度,禁止。

B、隐伏5、8度,禁止。

六、其它原则:

A、避免反功能进行(D——S方向)。

B、交叉三全音,不好听,应该避免。

C、禁止发生对斜。

C1、半音进行从一个声部转到另一个声部,就构成对斜。换句话说,这种半音进行,没有发生在同一个声部里。目前,对跨越一个和弦的对斜,也要禁止。

七、实践指示:

A、音域:按照和声习题的要求。即:E—a2。

B、终止式:经常被使用的是调式的II级音与VII级音进行到I级音。

八、例子:

九、作业:

A:

B:将完成的作业在钢琴上弹奏。

文献参考资料

1、《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 陈铭志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年9月第一版)

2、《УЧЕБНИК ПОЛИФОНИИ》 В.П.Фроенов ( Музыка 2006 г.)

3、《对位法 复调音乐教程》(上、下册)孙云鹰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4、《复调音乐基础教程》 赵德义、刘永平 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年12月 第一版)

5、《复调音乐》(上、下册) 段平泰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一版)

篇二:复调基础

陇东学院音乐学专业课程标准

复调基础

说明: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音乐专业及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复调音乐的理论知识,掌握分析各类复调音乐作品和写作二声部为主的复调音乐的基本技术的能力。

2.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正确认识音乐作品中各种复调现象和分析复调音乐作品,并能流畅地写作对比式复调二声部和模仿式复调二声部,学习综合应用各种复调手法为单声部民歌及青少年歌曲编写合唱。

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由复调音乐分析和复调写作基础两大部分组成,分四个单元、四章、十六节进行。

4. 总学时

本课程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学程为一学期。每周上课2学时,共36学时。

5、教学方法

教学采用集体课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乐谱分析和作品录音分析,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内 容

第一章 绪论(8学时)

要求和说明:

掌握复调音乐及其类型,基本特点及在作品中的应用形式。

第一节复调音乐的历史概况

1、 复调音乐的概念

2、 复调音乐发展简况

3、 复调音乐的类型

第二节复调音乐的各种类型

1、 复调音乐的基本特点

2、 复调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形式

第三节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关系

第四节复调音乐的应用形式及其表现作用

思考题:

1、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区别?

2、复调音乐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第二章 单对位基础训练(12学时)

要求和说明:

掌握复调音乐中单对位基础知识,基本特点及基本练习。

第一节单对位的基本原则

1、 对位的含义

2、 音程性质分类

3、 声部运动关系

4、 音点结合及声部运动的基本原则和禁忌

第二节一音对一音写作

1、 一音对一音的严格写作训练

2、 “一对一”写作练习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二音对一音写作

1、 经过音与辅助音

2、 经过音与辅助音的使用

3、 “一对二”的严格写作训练

第四节四音对一音写作

1、 一音对二音的综合练习

2、 一音对四音的综合练习

第五节切分音对位写作

1、 延留音

2、 延留音的常规处理

3、 延留音的装饰解决

第六节自由(华彩)对位

1、一音对旋律华彩的练习

思考题:

1、对位的含义是什么?

2、单对位写作训练。

第三章 对比式二声部(8学时)

要求和说明:

掌握复调音乐中对比式二声部的基础知识,基本特点及写作练习;分析复调音乐中对比式二声部的代表作品。

第一节 对比式复调写作的基本原则

1、 在“一音对华彩”基础上生成的对比式二声部

2、 复调二声部的对比因素

第二节 对比式复调的织体类型

1、 不协和音程的处理及类别的放宽

2、 声部运动禁忌的放宽

第三节 对比式复调写作训练

1、 为既定旋律配写对比式的第二声部

2、 两声部都由自己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思考题:

1、复调二声部的对比因素有哪些?

2、对比式二声部写作训练。

第四章 模仿式二声部(8学时)

要求和说明:

掌握复调音乐中模仿式二声部的基础知识,基本特点及写作练习;分析复调音乐中模仿式二声部的代表作品。

第一节 模仿式复调写作的基本原则

1、 模仿的概念及模仿式复调的声部关系

2、 模仿式复调的两种类型

第二节 模仿式复调的织体类型

1、 倒影模仿

2、 紧缩模仿

3、 扩大模仿

4、 逆行模仿

5、 联合模仿

第三节 模仿式复调写作训练

1、 以八度模仿为条件的写作指示

2、 写作技术要点

3、 五声性调式模仿

4、 节奏模仿

5、 自由模仿

思考题:

1、模仿式复调有哪些类型?

2、模仿式二声部写作训练。

成绩考核

1. 考查。以平时作业成绩、上课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等综合记成绩,采用百分制

2. 考试。以全部课程主要内容分理论知识问答、写作和分析三方面进行考试,采用百分制。

参考书目

常少文《复调常识》讲义

赵德义《复调基础》讲义

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

刘福安《民族化复调写作》

丁善德《赋格写作技术纲要》

篇三:浅谈复调的发展史及风格的演变

浅谈复调的发展史及风格的演变 多声部音乐一般分为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两种形式,主调音乐是以旋律与伴奏声部的结合为主要形式;复调音乐则是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为主要形式。 复调音乐分为三类:1、支声复调(常见于民间多声部音乐中,它的主要特点是:同时进行的几条旋律都是表达同一旋律的变体),2、对比复调(几个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旋律结合,称为对比复调),3、模仿复调(动机、旋律片段或主题在不同声部依次出现时,旋律仍继续进行,出现了对位的结合,由此构成的多旋律结合称为模仿复调)。 9~13世纪的复调音乐: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做奥尔加农,乐公元9世纪末一篇佚名的论著《音乐手册》对复调进行描述。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奥尔加农分为三种形式:1、平行奥尔加农:盛行于九世纪,在已有的格里高利圣咏的下方加入相距四度或五度的平行声部,上面的主要是圣咏旋律,下面附加的旋律是奥尔加农声部。2、自由的或反向的奥尔加农:把原有的圣咏作为旋律,置于低音声部,上方的附加声部除了于低音声部构成平行或斜向外,还常常构成音对音的反向进行。上诉两种复调在当时当时只是局部使用于礼仪活动的某些部分。这些复调在声部结合上只要是以八度、四度协和音程为主,重要结构部位总是协和音程占据,其他的音程在在从属地位出现。 3、华丽奥尔加农:出现于12

世纪左右,附加了声部运动到了上方成了主旋律,于低音声部形成一音对多音的关系,低音的圣咏曲调中的单个音被拉长,减弱了旋律感。大约到了12师姐或13世纪初,一种于华丽奥尔加农的风格迥然相异、被称为迪斯康特风格的复调开始越来越具有重要影响,它于奥尔加农的区别在于,迪斯康特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奥尔加农的即兴式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当时还流行着一种叫孔杜克如斯的复调音乐,它不在依赖于圣咏,而是自创的旋律为基础,一般为2-4个声部,常见的为三个声部。13世纪,孔杜克图斯逐渐消失,经文歌称为当时最重的复调体裁,追溯经文歌的产生要从克劳苏拉(clausula)说起。克劳苏拉实际上就是华丽奥尔加农中以第斯康特风格写成的圣咏复调段落,莱奥南和佩罗坦的奥尔加农作品中就有许多克劳苏拉,二声部居多,上方声部没有歌词或仅有几个音节。后来克劳苏拉从奥尔加农分离独立出来,并且为上方声部添加新的拉丁文歌词或法文歌词,加上歌词的克劳苏拉就成为了motet经文歌。

14~15世纪的复调音乐:

14世纪,在法国出现了新艺术一词,意思是采用与以往不同的音乐语言和手法(主要是节奏),创作的新复调音乐艺术。人们对早期的复调音乐形式已不满足,新的发展是在格列高利圣咏上添加曲调时采取自由处理,或固定歌调与新调均为自由创作,从而打破过去的刻板作法。为使歌者能准确演唱新的曲调,就需专用乐谱。该时期出现对位一词,用以称呼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对

位原意为音对音,亦即几个曲调的结合。在这些结合中,协和音为主,对不协和音开始时予以否定,直至15世纪才逐步认识到不协和音的价值,并认为对位就是艺术化的音乐组合,在写作上应力求富有变化;如节奏的变化、切分音的处理以及模仿的运用等,从而将复调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5~16世纪的复调音乐:

15世纪后半期~16世纪是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模仿复调一词,在这时期中,人们对歌词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音乐的节奏基础;同时运用许多丰富变化的音调组合,在声部进行中力求避免五度、八度的空洞效果;确定了不协和音的使用原则。再这时期,模仿手法被系统的运用。总的来说,声部进行上的平衡与相互关系间的协和,是当时复调音乐风格的特点。

16~18世纪的复调音乐:

16世纪以后,由于社会变革而施于音乐艺术的影响,音乐为了适应日益发达的歌剧、器乐艺术中个性的要求,主调音乐逐步取代了复调音乐的统治地位,但主调音乐的发展特别是于此密切相关的大、小调式的确立,功能和声体系的初步完善、平均律的推广等,又推动了复调音乐的发展,由此迎来了复调音乐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复调音乐的第二个高峰时期是巴洛克晚期以巴赫(J.S.Bach 1685--1750)和亨德尔(H1685--1759)为代表的自由复调风格。其调式基础是大小调式,纵向上以功能性和声进行为主,是在和声基础上衍变而成

的复调音乐,表现形式有器乐曲和带伴奏的声乐合唱等,复调音乐无论在结构方面或技术手法方面都已日趋完善,为器乐复调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巴赫非常重视和弦外音的处理,从此造成曲调节奏与和声节奏的不一致,增强了对位的效果。在发展赋格曲的形式方面,巴赫的贡献更为卓越,后世的作曲家们都把他的作品视为复调音乐技术的楷模。

18~19世纪的复调音乐:

18世纪后半叶起,主调音乐占优势,对位受到和声的制约,写法上从自由节奏的线条织体转变为动机式的旋律短句与和声结合。复调技术与主调音乐的形式特别在奏鸣曲式的乐曲中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赋格与赋格段在古典派与浪漫派作曲家的创作中成为发展主题展开乐思的有效手段。尤其在F.门德尔松复活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后,不少杰出的浪漫派作曲家也努力仿效巴赫的复调创作手法。J.勃拉姆斯在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巴赫式的对位写作,而且企望能返回到16、17世纪的音乐中去,这表现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对卡农的喜爱甚至超过了赋格。到浪漫派后期,由于分解和弦的大量使用,旋律线条变为和声性,致使对位愈来愈和声化,甚至成为分解和声的一种装饰。R.瓦格纳在对位的运用中一方面更强调不协和和弦的各种手法与半音的变化,另方面也像W.A.莫扎特那样运用几个主题的同时结合,如《纽伦堡的歌唱师傅》序曲的再现部。总之,在浪漫派后期,复调音乐虽居于?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匚唬允谴醋髦胁豢扇鄙俚囊恢直硐质侄巍?0世纪的复调音乐:

2

复调音乐写作技巧

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风格,比之上一世纪来有巨大改变,调性、调式与和弦结构的复杂化取代了已往的基本自然音体系的技法。自1910年后,许多作曲家都热衷于完全自由地使用半音音阶的全部12个音,有的具有调性中心,如P.欣德米特;有的否定调性中心,如

A.勋伯格;有的采取双调性、多调性的结合,如D.米约。双调性或多调性,由于几个曲调调性不同,有着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从而加强了对位的效果。无调性音乐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动机的组织,它将旋律线条置于显著地位,而使和声退居其次。近代的线条对位一词,原是形容早期复调音乐形式的,现在则常用来形容一个与和声无关,纯由旋律线的交织而形成的结构。比起19世纪来,20世纪中复调音乐又居优势,但不是帕莱斯特里纳或巴赫时代的意义,写作技法上,旋律多采取自由的与有伸缩性的发展;主题常作倒影或逆行的处理;在组成对位时,更多地使用复杂的节奏组合,这是现代复调音乐的主要特征。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