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国好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31:36 体裁作文
中国好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中国著名散文经典摘抄

经典诗摘录

一、汪国真

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2、《我(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喜欢出发》: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嫁给幸福》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4、《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5、《剪不断的情愫》:原想这一次的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

二、毕淑敏

1、《提醒幸福》: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他出现的频率并不比我们想象的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欢会为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世上有人预报台风,有人预报蝗虫,有人预报瘟疫,有人预报地震,却没有人预报幸福。

2《造心》: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覆盖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以缩的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他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时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容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的本领,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延绵的城堡。

3、《素面朝天》:是的,我并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看看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

实。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为何要把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的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副渐渐逼近的白帆,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是不相干的东西。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决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 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

三、余秋雨

1、《关于友情》: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看你之后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2、《突围》卜算子苏东坡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哗,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寂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是使他的艺术才能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成熟了----和古今往来往来许多大家一样,成书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重生,成熟与穷乡僻壤,成熟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近,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四、散抄

1、爱恨是玻璃板上的两滴水,有时混在一起,分不出彼此,有时经过时间的蒸发,全不见了。

2、泪,是情人心中,诗人笔下多么缠绵的字眼,高兴时,悲伤时,气愤时,感激时,泪都会不由自主的流出。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泪便是情感的结晶。思念的人流泪,应该;不思念的人也流泪,就是玩弄感情,为的是体面,不哭不行。我们的泪要流,但是流真心的泪,善良的泪,不要假恶丑的泪。我们的泪流的要有价值,不要只是一种形式。

3、我爱雨,爱着雨,爱听雨,爱想雨,也爱思雨。雨,像希望,像企盼,也像信念;雨,像誓言,像承诺,也像等待。等待再一次下雨,等待再一次失败,等待再一次重生,也等待再一次思雨。冷风拂起了颓废的柳枝,无力的在风雨中挣扎,像求生一样,它也在等待,等待新生,等待枯黄,等待生命的轮回。

4、树正在长成新叶,好像某事呼之欲出,初绽的嫩芽悄然绽放,点点新绿恰似某种幽怨。是否它们再获新生,我们却颓然老去。不,它们也会死亡,它们簇然一新,年年如是的把戏,正被刻写在树的年轮上。永不静歇的树丛依然摇曳,在成熟稠密的年年五月,去年已死,它们似乎在诉说,开始重生,重生,重生。

5、花是如此柔弱,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春红谢匆匆,只剩满怀愁情。 花却又是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绿肥红瘦,终究不肯低头。生命也是一样,像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生命

又常常像昙花,用许多年的泪与汗,掺上心血浇灌,才会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6、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的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欲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千,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冷眼看穿。

7、有人说,生活如一杯白开水,放点盐它是咸的,加点糖它是甜的。生活的质量靠心情去调剂。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颗水晶球,晶莹闪烁,忠于生命的人总是将五颜六色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个角落,让生活蓬勃生动,流光溢彩。快乐固然开怀,不快乐时也要开怀,经常生机勃勃,快乐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8时代在发展,如今,当我们不再从战火和铁血的角度看待紧张的时候,紧张便有了更多探讨的意义。 短时间的紧张,很好。会使我们焕发出非凡的爆发力。不过,世界上的事情,一触而就的,肯定有,但终是有限。大量的成功孕育在日积月累的跋涉中。紧张是一百米短跑,成长则是马拉松比赛。长久的紧张如同长久的鞭策一样,是不能维持的,它会导致反应的迟钝,紧张可以应对一时,紧张却无法达至永恒。

9、你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中,另一半在上帝手中。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手中缩掌握的。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久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时,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时,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在于: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篇二: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内容简介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是一套跨越整个世纪、值得长期保存的高品位散文选本。书中文章选自名家,内含随笔、杂感、小品、游记等;或记事或抒情,或写景或议论,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个人琐事,坦率地表达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记叙所见所闻,可谓字字珠玑,篇篇华章,它是一座智慧宝库,供您探索。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挚爱卷》为套书中的一本,选录了关于人间真爱的散文数十篇,以飨读者。 人生在世,事实纷扰,无论贫富贵贱,荣辱悲喜,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亲情、友情、爱情、乡情、陌生人之间的温情,以真情入文,发乎情性,自然出之,乃成天地玉文。

作者简介

王兆胜,男,1963年生,山东蓬莱人。1982年至1989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已出版著作《林语堂的文化情怀》、《闲话林语堂》、《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真诚与自由——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逍遥的境界》等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光明日报》、《美文》、《散文海外版》等刊物发表散文随笔80多篇。另外,还编著出版了《20世纪中国文化论争》、《百年中国性灵散文》和《享受健康》等多种文化和散文选本。曾获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

序言 林非/001

藤野先生 鲁迅/001

我的母亲 邹韬奋/006

一个人在途上 郁达夫/010

背影 朱自清/015

赠李唯建 庐隐/017

墓畔哀歌 石评梅/019

奠六弟 台静农/023

怀念萧珊 巴金/025

老哥哥 臧克家/036

苏州拾梦记 柯灵/040

祖父 萧红/044

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049

我的嫂子 李辉英/054

亡人逸事 孙犁/058

祭马思聪文 徐迟/062

外祖父的白胡须 琦君/065

阳光 林海音/069

梦里依稀慈母泪 秦牧/072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077

妻颂 丁耶/080

绵绵土 牛汉/085

父亲 新凤霞/087

哭小弟 宗璞/090

离别 林非/095

我吻女儿的前额 阎纲/098 小小的篝火 潘旭澜/103 凝视孙犁 从维熙/106

乡情三味 石英/110

碗花糕 王充闾/113

人间重晚晴 肖凤/120

与相爱的人共赴天涯 范曾/125 嫂镜 王宗仁/130

母亲的河 尧山壁/135

晶莹的泪滴 陈忠实/140 土地梦 周同宾/145

那一脉蓝色山梁 梅洁/153 云姑 董桥/158

八月的故乡??你好 郭保林/161 姐姐 路遥/163

母子 薛尔康/174

摇曳秋风遗念长 孙晓玲/179 祭父 贾平凹/188

想爱你到老 胡发云/196 耳光 杜卫东/205

轮回 孙建平/208

养母 杨新雨/215

悠悠心会 韩小蕙/219

凝眸 斯妤/224

儿子 何立伟/226

卖白菜 莫言/229

父亲 素素/233

人生麦茬地 张炜/238

情感的秘地 丁建元/242 爱情的守望 蔡桂林/246 不要吵他 烈娃/254

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 李汉荣/264 针 鲍尔吉·原野/270

去看母亲 李登建/272

从俗如流 朱寿桐/275

寸断柔肠 冯秋子/280

四姑 苇岸/288

一次没有表白的爱 朱鸿/291

悠悠长旅妈妈伴我走 丁亚平/302 母亲的阳台 彭程/305

生命打开的窗口 熊育群/308 他乡望月 陈瑞琳/316

大姐 高维生/320

皑如山上雪 张清华/324 与姐姐永别 王兆胜/329 悼三姨夫 迟子建/335

一对沉默寡言人 吴鸿/338

我不认识你,但我记得你 张国龙/340

篇三: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杨朔的散文,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情景交融,清新优美,善于以小见大;秦牧的散文,题材广泛,博见多识,言近旨远,妙趣横生,有寓教于乐之感;至于刘白羽的散文,则激情澎湃,雄浑豪放,波澜四起,以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见长,政治宣传味浓。他们的艺术特色,创作风格各有千秋,即使是用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也常表现为不同的个性风格。因此,将他们进行比较,对研究和欣赏散文都很有帮助和启发。下面,就容我浅浅地谈一下这三大家的异同吧。

一、从选材方面来看。由于每个作家的经历不同,审美意识有所差异,决定了他们选材范围各有不同。杨朔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且大都充满诗意及唯美色彩,诸如:《浪花》中飞溅的浪花,《金字塔夜月》中皎洁醉人的月色,《荔枝蜜》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的荔枝林,《香山红叶》中吐香的红叶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秦牧的作品有如一座收藏丰富,包罗万有的博物馆,无论是山川植物,生活艺术,还是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几乎称得上“宇宙之大,无所不谈”,让人大开眼界,目不暇接。《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刘白羽的选材,则多立足于火热的战斗和建设生活,多以大事物为重,用大镜头、转换来摄取大事物。如:《长江三日》记叙“江津”号轮船冲破惊涛骇浪,绕过暗礁险滩的三天历程;《红玛瑙》中提出的从延安起步的革命者应永葆战斗青春的主题,都体现出作者的选材倾向及五六十年代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思考。

二、从语言风格来看。杨朔很注重语言的美感和文字的锤炼,他的文字凝练而优美,往往使人低徊吟诵,不能忘怀。《雪浪花》着力表现浪花咬礁石的“咬”字,相当生动传神;《海市》以寻海市的“寻”来经纬全篇,甚有新颖奇巧意味;两者都很好地借鉴了古代散文“文眼”的经验。秦牧的语言亲切动人,潇洒自如,并且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读起来有一气呵成的快感。他还注意吸收古典当中的一些语言精华,使文章情浓意满,气势酣畅,显示新的活力。而刘白羽的语言风格则是激情充沛,词句亮丽峭拔,声音铿锵,浓墨重彩,气势雄浑豪迈,富有充实感。有人说:“读刘白羽的散文,就好像听到嘹亮的军号,催人上阵。”

三、从艺术结构方面来看。杨朔追求构思上的新颖与奇巧,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抓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联想,洞隐烛幽,见微知著,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因而具有诗的视角和容量。如《樱花雨》写日本人不忘美国投掷原子弹的惨痛史实,反对《日美安全条约》而展开的一场全国性的罢工斗争。作品没有正面去描写这场罢工运动的波澜壮阔,而是以一家旅店的侍女君子作为视角予以表现,着力渲染、透视她在罢工前后那颗深受美国兵伤害的心灵所发生的微妙的变化。她似乎生性怯弱,不敢对作恶的美国兵说三道四,但忽然间停电,宣告罢工斗争已正式开始,她忽而判若两人,变得异常的镇定和无畏,柔和的眼睛里,“隐藏着日本人民火一样的愿望”。整个罢工游行队伍意气激昂、呐喊奔腾的情景便可从君子身上以斑见豹。这样,作品便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地揭示了这场罢工运动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达到了“当诗一样写”的艺术效果。杨朔还讲究“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他采用曲径通幽,“卒章显志”园林式结构,层层叠叠,变化多端,缜密精巧。如《荔枝蜜》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我”对蜜蜂由畏惧厌恶到乐意“变成一只小蜜蜂”的变化历程,将内心感受的起伏步步推进,在结尾处升华到最高点,取得了峰回路转,引人入胜的效果。

秦牧的散文则是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放纵时,笔如奔马驰骋,叙事、联想、类比游刃有余,表现出情溢于言,理胜于辞的气势;控制时,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贯穿着思想的线索。他的散文线索是内在的凝聚力,时时处处都紧扣住说理或抒情的中心,散而归一,杂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例如《社稷坛抒情》借助古坛发思古之幽情,写到五色土的含义,屈原的《悲回风》、《天问》的诗篇,地球的土壤和华北黄土高原的形成,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和被羁绊的命运,四方五行观念与古代思想家的探求,藩镇割据和新中国的高度统一……这些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联想,看似纷乱,实际上以一条抒情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即以“一个历史的民族的子孙”的激情,抒唱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文章始终从不同方面汇流着、升华着作者为伟大祖国引以自豪的诗情,不失控制分寸。

刘白羽个人认为“好的结构,应当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波澜四起”。因此,他的散文结构富余变化,格局汪洋恣肆。他的笔下,有的是以对照手法制造波澜,时写历史,时写现实,时写战争,时写建设,在相反中造成结构的错落有致。有的是用重复手法,让一个诗句、一个情思、一个形象在一篇散文中多次出现。如《青春的闪光》中的“红彤彤的笑脸”、“亮晶晶的眼睛”的反复,在时空的跳跃中使几个时间、空间不相关联的生活片段,围绕着“青春”的立意而缀合起来,并显露出作者感情的节奏。刘白羽还运用艺术辨证法设计文章的波澜,例如《日出》,写了五幅关于日出的画面,先引用海涅散文和屠格涅夫小说中两段描写日出的文字,接着记叙自己两次在日出胜地想看日出未能如愿的情景,造成悬念和蓄势后,才从容地把自己在飞机上看到的日出奇景推到读者面前,产生了异峰突起的美感。

四、从表现形式来看。杨朔的散文注重创造诗的意境,他曾经说过:“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练的古典诗章……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他提出了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认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在他的《香山红叶》、《荔枝蜜》、《茶花赋》等作品中,借用古典诗歌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在现代散文中寻求诗的意境,形成了当时被人称道的独特的“杨朔模式”,即由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与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颂歌这一抒情主题。

十七年间,秦牧提出了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散文知识化、艺术化等有悖于当时文学观念的创作主张,熔丰富的知识性与深刻的思想性于一炉,把自然历史知识、风土人情等纳入散文写作中,并通过直接对历史、人民、生活等抽象的概念议论的方式来抒情。如《花城》,熔广州年宵花市的风俗、节日的气氛、南国的情调、赏花人的心境于一体。此外,他的散文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他张扬散文的艺术个性,大多数散文作品虽然是知识性的杂感、随笔,但仍属杂文的性质。一些传说、故事和知识趣谈新颖怪诞,使知识题材本身具有喜剧色彩,因而令散文产生了情趣性和幽默感,赏心悦目,增强了寓教于乐的趣味,如《不老》。 刘白羽的散文与贺敬之相似,即以歌颂“随着时代脉搏而跃动”的“大我”作为主体抒情的寄托,只是他不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而是通过大自然的雄伟景象与大我的战斗激情融合起来的方式获得一种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崇高”的抒情风格,也就是“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如《长江三日》中的巍巍群山、浩浩江流、灿烂灯光等描写,灌注了作者情感的生气,豪迈的激情与华丽的辞藻达到了一致。有时,他在文中也实处写景,虚处生情,时而插入以情驭理的议论,如《冬日草》、《平明小札》。作者在这些近于散文诗的小札中追求意境和诗意,托物言志,状物取神,显示其短章借景抒情的又一作风。

散文三大家的作风的确有差异,但是彼此运思的一致却十分惊人。他们的作品同属于“教训文学”,他们乐于充当文学侍臣,在一个充满谬误的时代里,热衷于正统意识形态的盲目乐观的宣传和说教。在这里,先不说他们的敏感和勇气问题,因为他们决意委身权力政治,因此不可能具备独立的心智,甚至起码的认知。杨朔的《蓬莱仙境》、《海市》等还乡散记,粉饰严重,与“彭大将军”的还乡报告及搜集的民谣适成鲜明的对比;秦牧的《花城》也是三

面红旗的赞歌,并非真正的风俗实录;刘白羽的名篇《长江三日》,记乘坐江轮游赏三峡山水,驰目骋怀,但其时值红旗漫天,饿殍塞途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此外,散文三大家仍是不可避免存在着不足与局限性。杨朔的散文笔调、色彩不够多样化,文字上由于过度矜持显露人工斧凿的痕迹,构思多沿袭“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的结构模式,路数比较单调。秦牧散文存在取材过“富”,似有不忍割舍之嫌;而同一材料,又往往异文互见,给人以雷同之感。有些抒情之作,往往因涉猎材料过多而显得知识性有余,抒情反而不足;强烈的政治宣传意识,使一些作品流露出说教气,所表现的哲理失之肤浅。刘白羽的散文,有时对生活的观察尚欠辨证眼光,易为一时光明的表象所迷惑,而不能看清隐蔽着的问题。执着地强调散文是“壮丽的生活赞歌”、“战斗生活的号角”,太多的豪言壮语和政?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槁巯魅趿松⑽牡乃枷肓α亢?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yish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艺术魅力。艺术上,感情的宣泄有时失去节制,含蓄不够;疏于修辞,语言有些冗繁,个别行文不够清晰,难免失去散文艺术语言应有的洗练与清通。 其实,不管怎样,散文三大家还是各有千秋,且对当代散文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读者将会从他们的作品中品尝到各自的风格、韵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