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三首宋词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5:33:05 体裁作文
三首宋词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诗词三首

《诗词三首》学案

一、 学习目的

1、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3、体会陆游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掌握陆游诗的艺术特色。

4、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二、 学习重点

1、宋词婉约派低沉伤感、音韵和谐的风格特点

2、感受李煜词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和将抽象的愁绪用形象的表达方式

3、感受陆游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壮阔气象

三、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诵读、赏析、点拨、讲析相结合。

【学习新知】

知人论世:

李煜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他精于书谙画,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少随父宦游,往来沔、鄂几近二十年。父死,流寓湘、鄂,诗人萧德藻赏其才,以侄女妻之,携之同寓

湖州,因与苕溪白石洞天为邻,故以之为号。往来苏杭间,与名人多有交游,范成大、杨万里对其诗文人品多有称赞。姜夔通音律,精赏鉴,工翰墨。为诗初学黄庭坚,而自拔于宋人之外,所为《诗说》,多精至之论。尤以词著称,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

古诗文中描写扬州繁华的诗句:

1、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3、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4、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5、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6、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自我检测】

1.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2.下列诗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实写的是: ( )

①渐黄昏清角吹寒 ②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一片神鸦社鼓 ④墙橹灰飞烟灭 ⑤枫叶荻花秋瑟瑟 ⑥茅飞度江洒江郊 ⑦青冥浩荡不见底 ⑧秋天漠漠向昏黑 ⑨暮霭沉沉楚天阔 ⑩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②④⑧⑩ B.①②③⑤ C.⑤⑥⑧⑩ D.③⑥⑦⑨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3-4题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春花秋月无尽无休、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今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况味。

4.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下列四首诗词中划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B.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苏轼《南歌子?游赏》)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秋浦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句诗正常的语序是怎样的?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篇二:29课 诗词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

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4、拓展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今天我们学习古诗,那我们就来对诗。“洛阳亲友、、”、”“随风潜入、、、”

“两个黄鹂、、、”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你对大诗人杜甫有多少了解?(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杜甫)

2、师: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人格高尚,诗意精湛,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

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

思乡难归。他的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动荡,人民的疾苦,因此,被誉为“史诗”。

3、同学们,试想一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杜甫和唐朝老百姓都在渴望着什么?

4、这样渴望八年了。忽然,传来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讯。这一喜讯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

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读(生读题)

二、读题,解读题意

1、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指的是黄河两岸)谁来说说题目的意

思——(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喜讯。)

2、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胜利的喜讯告诉前来听课的老师吧!(齐读诗题)

三、初读,弄懂诗意。

1、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整首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要

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不明白的打上问号。

2、生自由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随机教学:读准生词“即”“妻子”,了解意思;出示“卷“的

两种读音及意思,选择这句诗中“漫卷”的正确读音。

(2)再指名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试着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来。

(3)齐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生提出质疑的地方,师相机理解词义:

剑外 蓟北 巴峡 巫峡襄阳洛阳

(找出这些地名,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它们所处的省份。)

5、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不要看资料)

四、品读,感悟诗情

1、.师:古诗读了几遍,你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什么心情?诗中哪个词直接告诉

了你?(板书:喜欲狂)

2、.理解;什么叫“喜欲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你有遇到过让你高兴得发了狂的事吗?

回忆那时的你有怎样的言行举止?2012年有没有什么事令你高兴的?

3、指导朗读“喜欲狂”。

4、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一找,诗中哪些字词令你感受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5、汇报交流:

a.“初闻涕泪满衣裳”。

(1)这是什么样的泪?(激动、高兴)

( 2 )请你带着这种情绪读一读。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晚年去看看。(出示课件)

(4)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诗人站在街头看着曾经繁华的长安城,如

今已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出

示《春望》,配乐读。

(5)诗小结:本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儿的鸣叫也感到揪心。

当时,诗人流的是什么样的泪?(伤心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的痛苦的泪,别离的泪,思乡的

泪)

(6)这样痛苦,伤心了8年,终于盼来了这个喜讯,这怎能不让人喜极而泣啊,读(生齐

读这句)

b.“却看妻子愁何在”。

(1)妻子和孩子曾经有怎样的忧愁?(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贫困流离而愁,

为生命时常受到威胁而愁)

( 2 )想象:诗人听到喜讯后会怎样告诉家人呢?

(3)过渡:听到喜讯后的家人一扫愁云,看到此情此景,诗人又是怎样的呢?(生:“漫卷

诗书喜欲狂”)

(4)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是“喜欲狂”啊!

齐读这两句。

c.“白日放歌须纵酒”。

(1)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是“喜欲狂”了。因为诗人听到(生:

“剑外忽传收蓟北”),想象马上就要(生:“青春作伴好还乡”),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千杯万盏也不醉”。

(2) 男生们,端起酒杯与杜甫一起放声歌唱,尽情喝酒吧(男生唱:白日放歌须纵酒,青

春作伴好还乡。)女生们,你们也端起自己的酒杯,加入这支快乐的队伍吧!(唱)

d.体会最后两行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诗人太高兴了,高兴得刚听到这个喜讯就想好了回家的路线。谁来说说诗人将要从哪

出发,经过哪些地方,最终目的地在哪?(借助课件了解行走路线)

( 2 )地图上看起来就几个厘米,但实际上那是千里之遥啊!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峻岭,

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

没有飞机,同学们,猜猜这一路可能走多久?多么漫长的一条路啊!

(3)可在这里诗人却想得如此轻松,说得这样简单,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生:归心似箭),

这与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4)谁来读读这两句。(语速要稍快)

(5)是啊,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心里,故乡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生齐读)

(注:a-----d部分学生对诗句的品悟要随机教学)

五、整理,叙说故事

1.师:同学们,都说杜甫“百年歌自若,未见有知音”,我觉得今天你们都是杜甫的知音。

如果把刚才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那将是一篇叙事抒情文。可诗呢,浓缩的都是精华,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下面请你们根据刚才的理解、品悟,再适当加些合理的想象,用第一人

称,练习说说诗意,把它叙述成一个小故事。

2.老师给你们一些帮助。(出示一段话:“唉,8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啊!”我

独自走在街上,唉声叹气。忽然,人们如潮水般地朝街头涌去。“发生什么事了?”我心生

疑惑,又看看人们的表情--------是喜悦的!莫非??

3、生练习后指名说说。(有时间师就总结写法)

4、师引读:于是我心里一激动,随口吟出:(出示整首诗)

六、再读,升华情感

1.诗人喜欲狂了,我们也喜欲狂了,而所有的喜悦都是因为(生:“剑外忽传收蓟北”),听

到这个喜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为什么会如此高兴,这喜极而泣的“涕泪”中包含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到杜甫为人民、为国家而高兴,体会他的爱国之心)(板书:爱国)

2.师:诗人的这一份爱国情怀激动着我的心,我相信同样也激动着你的心。因为他忧也为

国,喜也为国啊!读(出示整首诗配乐朗读)

3.练习背诵。

七、积累,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师总结:杜甫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也很多。这些诗内容丰富,

但又明白如话,而且还洋溢着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可以说是动地歌吟,感动千

古。

《丽人行》:描述的是杨贵妃姐妹骄奢淫逸的生活,反映了君王的昏庸,朝廷的腐败;《兵车

行》是杜甫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

成了巨大的灾难;“三吏”“三别”:均是描述安史之乱时期朝廷征召军士,百姓骨肉分离的

悲惨场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得到亲友的资助,在成都西郊外盖起了一草堂,后为

秋风所破。许多孩子扯下茅草,耻笑杜甫。杜甫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诗。在诗中,诗人描写

了本身的痛苦,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

代的苦难。杜甫这种炽热地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课后同学们

可以去收集相关的诗文读一读,以后开展一次“杜甫诗文交流会”,你一定会有更多的理解

和收获。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喜欲狂

爱国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生字;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风景如画的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

鸣叫的音乐背景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大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在

家想知道吗?板书课题《滁州西涧》

二、内容研讨:

1、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2、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自学要求会写的字,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3)谁愿把《滁州西涧》读给大家听,边听边想:作者写了水边、水中哪些景物?

板书:草鸟 水 舟

(4)这青草、黄鹂鸟、湍急的河水,横来荡去的小船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呢?能用自己的

话描述一下?

(5)河边碧绿的小草让人怎么样? “独怜”

(6)树上还有黄鹂鸟在鸣叫呢,想一想一场春雨过后,河水怎么样了?

(7)水面上的小船呢?

生:小船在河上漂来荡去的

师:从哪知道小船在河上漂来荡去的?(生:横??)

师:如果把“横”换成“停”可以吗?

生:停就是停在水面上,没有动感,横在水面上,是横来荡去的,自由自在的

(8)这么美的图画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9)生:喜爱之情

(10)想象着画面,读出喜爱之情生自己练习读诗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

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

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3、总结诗意

4、悟诗情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

西涧的美景长留有我们的脑海中吧!

5、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

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

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三、实效评价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约客》

1、了解赵师秀,领悟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所展示的孤寂者深夜期客不至的特殊感受。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约客”本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

三首宋词诗歌

没来。

二、整体感知:

1、作者:赵师秀(?~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

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推官。晚年宦游,

逝于临安。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二妙”。

作诗尚白描,反对江西派的“资书以为诗”。然而他自己在写诗实践中,对姚、贾诗及与姚、

贾风格近似的诗,往往或袭其命意、或套用其句法。他比较擅长五律,中间两联描写景物,

偶有警句,如《桐柏观》中的“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之类。然而通体完整者不多。

2、背景资料:《约客》:作者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梅雨之夜。可是大半夜过

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至,于是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1、“黄梅时节家家雨”——交代这是江南梅雨季节,“家家雨”,以叠词形式写出单调而寂寞

的气氛。为客人不至埋下伏笔。

2、“青草池塘处处蛙”——写夜晚池塘蛙声四起,“处处蛙”,似闹而实静,更衬托出单调、

寂寞的氛围。

前两句既将梅雨季节的特征描绘得形象逼真,又为诗人约客不至时的焦急、无聊作了铺垫。

3、“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点明了诗题,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

4、“闲敲棋子落灯花”——此句是绝妙佳句。一个“闲”字,把主人热切期待客人而客人却

迟迟不来时的失望与无聊,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敲”一“落”,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心情

表现得极为生动,主人此时的急、气、失落、无奈,都在这一“敲”一“落”中流露出来。

后两句点题,形象地刻画了约客不至的那种又气、又急、又失落、又无奈的内心感受。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佳句“闲敲棋子落灯花”?

明确: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这个动态却将诗人焦躁但期望的心情刻

画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得,但用来

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

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五、教师小结:

《约客》:前两句写景,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后两句点题,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

至的心境,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约客》:是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本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描写,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

至的心境:着急、生气、失落和无奈。

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约客

时令:江南夏夜梅雨时节、环境喧闹处处蛙鸣;(点名时节)

心情:约客不至独埃夜半、闲极无聊棋落灯花;(点明诗题)

————失意怅惘、因客未至。

篇三:古诗词三首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