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诗歌鉴赏炼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16:19 体裁作文
诗歌鉴赏炼字体裁作文

篇一:诗歌鉴赏语言的炼字方法(非常实用)

诗歌鉴赏之语言

一、 古典诗词用语精妙无比,即使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甚至如今的流

行歌曲,一旦浸染了古典的气息,就会别有一番风味。所以首先我们在品味

几句流行歌词中体会一下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

例一:岁月难得沉默 秋风厌倦漂泊再回首 往事也随枫叶一片片落

…自嘲墨尽 千情万怨英杰愁 曲终人散 发华鬓白红颜殁 烛残未觉 与日争

辉徒消瘦

当泪干血盈眶涌 白雪纷飞 都成红——《逍遥叹》

例二:狼牙月 伊人憔悴 我举杯 饮尽了风雪 是谁打翻前世柜 惹尘埃是非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只恋你化身的蝶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

——《发如雪》

例三:旧梦依稀 往事迷离 春花秋月里 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漂来又浮去

君来有声 君去无语 翻云覆雨里 真情诺诺 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可逆风不解 挟雨伴雪 摧梅折枝去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 远去无痕迹

听梧桐细雨 瑟瑟其叶 随风摇记忆 ——《凤凰于飞》

这些洋溢着古典气息的流行歌词,让我们恍然回归到那个唯美的时代。我们常说,

好诗都被唐人写光了,好词都被宋人填完了,因此我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后代,

才会带着虔诚和仰慕之情去学习诗歌,正因为我们在仰视着古典诗歌,在高考中

诗歌鉴赏也就自然成为难点了。

二、 诗歌鉴赏的常见命题方式

其一.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其二、鉴赏诗歌用词之妙

今天我就从其中极小的一点切入,谈一谈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三、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1、[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

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4、答题示例:江雪 (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问: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参考答案:

① 最生动传神的字是“独”字。

② “独”是“独立”,“一个人”的意思。(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③ 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描述

景象)

④独”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然不群的形象。(效果)

四、 由学生答题而引起的思考:

思考:我们常说,答题模式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模式是万万不能的。因此我们总

会要求学生将我们所讲的几大答题模式牢牢记住。到了考试的时候,即使得不到

高分,老师也会对你的规范答题心生好感,多少给你一点分。在不断地实践中我

们发现,学生在运用炼字题的答题模式时往往能很快掌握第一步和第二步,形成

规范的答题步骤。但在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这个回答本来应是回答的问题的中心和重点,也

是老师阅卷时评分高下的关键所在,而学生们却没有正确的章法,因为对诗歌的

理解不够到位,所以回答的时候总是找不到重点,我们是否可以把第三步再分解

细化(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一下。下面我们通过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来研究一下怎样具体落实第三步

的规范答题。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暂去还来此,幽期②不负言。

这首诗其他几句还没有什么新意,偏偏就是这个到底用“推”还是“敲”的

问题成就了千古佳话。《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下九引《刘公嘉话》记载:岛

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

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

久,谓岛曰:“作?敲?字佳。”

于是“推敲”成了古人炼字的代称,大家也都同意韩愈的意见,认为“敲”

比“推”好,但是我更认同朱光潜先生的意见,他在《咬文嚼字》中认为这两个

字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所以他很怀疑韩愈的修改

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他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

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思考:诗中的这个字

想要表现的对象是谁?是人还是物?作者想通过这个字传达自己怎样的感情?

作者想要表现出对象的什么?或者说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既然诗言情,诗言志,

那么我们最终还是要落到对作者在写作对象的情感寄托上去。因此我们可以形成

这样的认识:我们做诗歌鉴赏的炼字型的题的时候,除了按照答题模式答出第一

步和第二步之后,第三步要思考和回答这样的问题:

想传达的感受→作者

想表现出谁的什么?→效果

一句话,某某字表现出了对象(人或者物)的什么(是人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是事物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状)。

例如:(2004浙江卷)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思考:作者想要表现谁?对象→思妇

想要表现出谁的什么?效果→思妇的情感

结论:“空”字表达了思妇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 。

例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2011天津卷)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问题: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思考:作者想要表现谁?对象→骤雨

想要表现出谁的什么?效果→骤雨的情态

骤雨的声势之大。

五、练习

(1)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音“栾”)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题: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思考:作者想要表现谁?对象→(人或物) 诗人自己

想要表现出谁的什么?效果→(是人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是事物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状)。去年的现在我在家里,现在再一次的在天涯遥望家乡,什么时候才能与妻儿相聚煮茶夜谈呢?可见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无奈与愁苦啊。

结论:“又天涯”,一“又”无法与家人团圆的愁苦与无奈。

(2) (2012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问: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思考:作者想要表现谁?对象→(人或物)

想要表现出谁的什么?效果→(是人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是事物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状)

结论: “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

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答案:“恨”字表现出思妇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总之,通过以上这个简单好记的模式,我们会对诗歌炼字题的第三步的答题模式有了更明确的知晓,学生也更容易通过抓住对象来有针对性地回答有关于人物情感和事物情状的问题。做到回答问题重点突出明确,进而拿到应得的分数。

篇二: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

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

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

四、理解炼字

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板书)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板书)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3、名词。(板书)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在这里就代表了思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名词(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数量词。(板书)

数量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

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千万百”的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再如乾隆皇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宋人邵雍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5、虚词(板书)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语气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再如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又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一句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五、感受高考:

1、高考考查炼字的题型: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

2、具体实践

(2010年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010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六、鉴赏思路

步骤一:释词义 明手法(板书)(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步骤二:描景象、摹情态(板书) (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

步骤三:点作用、表感情(板书)(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例如:“映”是动词,映衬的意思,在这里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苹红蓼新绿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对比鲜亮丰富,沉潜不一,冷暖交融的美景。衬托出作者愉快自由的心境。

例如:“蓑”是蓑衣,草或稻草做的披在身上雨具,长短不齐,名词,在这里用作了量词,写出了两岸绿草的长短参差,绵延润泽。

例如:“红”和“翠”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诗句中用作了名词,指红花和绿叶。用色彩代替花和叶,就很鲜明形象地写出春天花红柳绿的生机。

例如:“斜”和“叠”用作形容词,斜写出了花的姿态摇曳多姿,叠写出了叶的形态茂盛繁密。

七、课堂练习

1 .(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2(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篇三:诗歌鉴赏炼字题

高二语文练习

1、 何谓炼字?

所谓炼字,指锤炼词语,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

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多以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2、有关炼字的名句

(方干·唐 ) 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

(杜甫·唐)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唐)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顾文炜·唐)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卢延让·唐)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2、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的常见题型:

①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它的妙处)在哪里?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3、答题步骤:

①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某种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④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结合二、三两联说明诗人如何来表现“幽”的。(3分)

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第3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 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徙封宣平侯。 ①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

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

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

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

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

“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

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

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数年卒,无子,国除。

(选自《后汉书》)

注:①赤眉:赤眉军,王莽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因起义军以赤色染眉,故名赤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致:获得 B、御坐新屏风 坐:通“座” ..

C、帝即为彻之 彻:认为透彻 D、贵易交,富易妻 易:更换,改变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将令相举以法乎 掭以尖草..

B、不与席而让之曰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C、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D、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A、宋弘和他的父亲宋尚对朝廷都十分忠诚,其父因不阿权贵而获罪,宋弘为逃避赤眉军的

征辟投水装死。

B、宋弘举荐了桓谭,但发现光武帝只是喜欢桓谭弹奏的郑卫淫乐,于是认为桓谭非忠正,

便严词以斥,并且勇于承担责任,光武帝也大为感动。

C、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光武帝发现她对宋弘有意,便与之谈论朝廷大臣,

而且努力从中撮合,没想到被宋弘婉言拒绝。

D、本文以几件小事的叙述,以光武帝、桓谭、湖阳公主等几个人物的烘托,便把一个恪守

礼义、忠直不苟的封建官吏刻画得淋漓尽致。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2)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

(3)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1、【答案】“抱”字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一弯清流绕宅而过,够了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1分)

【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

2、【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诗首联写景,颔联、颈联叙事兼描写,尾联抒情。“事事幽”统摄全诗,幽,僻静、安闲之意。如何表现这一特点,就涉及到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二三联,一句一景,用的是赋的铺叙手法,用描写角度来说,也可说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第三联,写妻子“画纸”,稚子“敲针”,属细节描写;第二联属环境描写,第三联是人物描写,以环境的安闲衬托人物的安闲,用的是衬托手法。反之也成立,所以可以说是互相衬托或映衬。

3、“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一个“空”字表达了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4、 C 5、 D6、C7、见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宋弘,字仲子,京兆郡长安县人。父亲宋尚,在成帝时官至少府;哀帝即位,宋尚因为不愿阿附董贤,被董贤以不敬之罪将他抵罪。

宋弘年轻时便很温顺,在哀帝、平帝朝中做过侍中,王莽当朝时他还当过共工。赤眉军攻入长安,派来使者征辟宋弘,宋弘受逼迫,不得已只好从命。行至渭桥时,他便跳了河。家里人把他救了起来,他便装死,这样才免于治罪。

光武帝即位,授予宋弘太中大夫的职务。建武二年,宋弘代替王梁担任大司空,并被封为栒邑侯。他把所得到的租俸都分送给了远近亲族,家中却没有一点积蓄,这种清廉的风格受到了世人的好评。后来又改封为宣平侯。

光武帝曾经向宋弘了解国内通博之士,宋弘便推荐了沛国的桓谭,称他才学广博,几乎可以赶上扬雄与刘向、刘歆父子。光武帝于是任命桓谭为议郎、给事中。此后光武帝每次宴会,总是叫桓谭弹琴,因为他很喜欢那种美妙的轻音乐。宋弘知道后,心中便不高兴,后悔当初推荐了桓谭,(有一次,)宋弘等到桓谭从宫中退出,自己则把朝服穿戴整齐,坐在大司空府堂上,便派一名属吏去传唤桓谭。桓谭进来后宋弘并不请他入坐,责备道:“我之所以推荐您,是希望您以道德辅佐君王,但你现在几次向皇上演奏郑卫淫声,损害了《雅》《颂》正音,这不是忠正之士应当做的。你能够自己改正吗?还是叫我依法纠举呢?”桓谭一再叩头认错,过了好久,宋弘才让他离开。后来光武帝大会群臣,又叫桓谭弹琴,桓谭看见宋弘也在座,便显得非常不安,弹得也不像平常那样熟练自如。光武帝奇怪,便问其中的缘故。宋弘便离开座位,摘下官帽,向光武帝认错:“臣下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够以忠正之节引导君王,可是现在他叫朝廷耽迷于郑卫淫乐,这是为臣的罪过。”光武帝一听,表情发生了变化,马上向宋弘道歉,让他重新戴上官帽,此后便不再让桓谭担任给事中的职务了。宋弘共推荐贤士冯翊、桓梁等三十余人,其中有一些人相继担任了公卿大臣。

有一次,宋弘适逢光武帝设宴会集群臣,席间,他看到皇帝御座旁边有副新屏风,上面画着许多美女,光武帝几次回头去欣赏它。宋弘便严肃地说:“没有看见好德像好色一样深的人。”光武帝听后,当即令人撤去了屏风,并笑着对宋弘说:“我听了你的道义就服从,还可以吧?”宋弘答道:“陛下道德进步,臣高兴得不得了。”

那时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刚死了丈夫,光武帝便与她一起谈论朝廷群臣,悄悄地揣摩公主的想法。公主说:“宋公的威容与道德,所有的朝臣都比不上。”光武帝说:“待我想一个办法。”后来宋弘被光武帝引见,光武帝便叫公主坐到屏风后面,于是对宋弘说:“谚语讲人升了官就换朋友,发了财就换老婆,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答道:“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遗忘,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光武帝便回头对公主说:“事情不好办了。”

宋弘在位五年,因为拷讯上党太守没有什么证据,便被免去了司空的职务,回到了自己的邸舍。几年以后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取消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