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成语故事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9:29:14 作文素材
成语故事文章作文素材

篇一:内容最全的成语故事

*1杯水车薪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释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徒劳无功。

【故事】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

成语故事文章

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在屋里

刚坐下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但丝毫不起作用,火越来越大,最后柴车化为了灰烬。

2 井底之蛙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义】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故事】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 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 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 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 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 “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 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 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 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 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 井栏卡住了。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 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 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 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

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 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3 一败涂地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

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释义】一旦失败就肝脑涂染遍地。形容惨败。也形容处境十分狼狈或事情坏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故事】秦末,各地诸侯起兵抗秦朝暴政,农民领袖陈胜在大泽乡也发动了起义。这时,沛县县令

见局势不稳,心里恐慌。县吏萧何、曹叁建议把逃亡在外的刘邦召回来。县令派人去召请刘邦,可是当刘邦的人马来到城下时,县令又怕刘邦回来罢自己的官。因此,他不但下令关闭城门,还打算杀掉萧何、曹叁。萧何、曹叁逃出城外,得到了刘邦的保护。

刘邦写了一封信射进城里,号召百姓响应起义。城里百姓果然齐心响应,杀死了县令,打

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城,并请他做县令。刘邦推辞说:"现在天下大乱,如果当县令的人推举不 当,一旦失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请你们另外推举更合适的人吧。"虽然刘邦多次谦让,最 后还是担任了县令,被尊为"沛公"。

*4 囫囵吞枣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释义】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多指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

接受。

【故事】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

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

但是吃了伤胃;

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

*5 取长补短

【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

处。

【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

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6 雪中送炭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

【故事】北宋宋太宗继位之后,生活十分节俭,但对百姓却毫不吝啬。有一年,冬天,天下大雪,太宗披

着狐皮还觉得冷,他回到宫中,命人端来火盆、美酒。他独自喝酒,抬头见宫外大雪飘飘,他想到这么冷的天,那些缺粮少炭的人家会更加难过。想到这,他命人带上木炭和粮食去送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家。

*7 叶公好龙

【出处】出自《新序·杂事》。《新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采集舜、禹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

【释义】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

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故事】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 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非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8 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

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释义】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

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

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 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 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9 一目十行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及《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兼爱文学,读书敏

速,十行俱下。”

【释义】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三儿子萧纲聪明过人,六岁时就能写文章,而且语句流畅,辞采华美。父亲称 赞他说:“我这个儿子快赶上七步成诗的曹植啦!”

萧纲非常喜欢读书,而且看得极快,一眼可以看完十行文字。萧纲读遍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学识十 分渊博。他尤其喜欢诗辞歌赋,下笔就能写出一篇,而且写得很精彩。他办事也很干练,十几岁就能 独立处理事务。后来萧纲继承了王位,做了梁简文帝。

*10 比肩接踵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下》 【释义】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故事】春秋的时候,齐国的国相晏子,名婴

,

字平仲,身材矮小,但是极有口才。 有一次,晏子出访楚国。楚王仗着楚国国势强大,对齐国的使

臣很不礼貌,一见晏子,竟然傲慢地问道:“你们齐国难道没有人了,怎么派你这个矮子来呢?”晏子答道:“我们齐国的人民比肩继踵而在,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怎说没人!不过我们齐国的规矩是,体面能干的使臣,出访上国,去拜见才高德重的君王,而像我这样的人,就只好派到这里来见你了!”

楚王本想讽刺嘲笑他,想不到反而被讥讽,自讨没趣。

篇二:成语故事作文

成语故事作文

成语>故事作文(一)

星期六下午,我和妹妹一起坐在家里看成语故事。

妹妹看了一会儿就显得不耐烦了。她一会儿要喝水了,一会儿又说要出去玩了,还一会儿跟我吵了。我想看来她是因为成语故事上的生字多,看不来,所以才会显得那么不耐烦,如果我读给她听,她一定会要听的。于是,我就对她说:“妹妹,你不要吵了,我来读给你听。这一些成语故事非常好看。”妹妹拍手说:“好呀,姐姐快读给我听!”于是,我就给妹妹读了起来。这一下,妹妹可认真了,一直听我读故事,再也不吵了。

我一边读给妹妹听,一边把成语故事中的一些好的段落摘抄下来。我把那些精彩的内容抄下来,那是因为老师布置我们的回家作业。整整一个下午,我就这样边读边摘抄,妹妹坐在边上静心听我读故事,专心看我抄段落。这个下午我读了十则成语故事,其中有《拔苗助长》、《抱薪救火》、《闭门思过》

我读得有点累了,但是心里却非常高兴,因为学到了许多知识,还让妹妹听到了许多故事。

成语故事作文(二)

小时候,妈妈经常讲动听的故事给我听。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叫《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姓叶的人,人们都叫他“叶公”,叶公很喜欢画画,特别喜欢画龙,他画的龙出神入化,就像真的一样。

有一天,天上的龙知道了叶公很喜欢它们,高兴得不得了,为了让叶公能更清楚地看清它们模样,于是就飞到了人间,当叶公真的看清了龙的真面目时却晕了过去,不久叶公由于惊吓过度病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启发,叶公不是喜欢真的龙,他喜欢的是想像中的龙。这个故事也因此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成了今天的成语故事。

怎么样,《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故事好听吧?我还听过好多好听的成语故事,以后在讲给你们听吧!

成语故事作文(三)

今天我读了一个叫《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

故事中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有两座大山正好挡住他家门口的去路,全家人白走许多冤枉路。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愚公对大家说一定要把这两座大山给移开。几个儿子都说行。

第二天开工了,全家人男的开山,女的送饭,忙了一上午。邻村有个叫智叟的先生见了笑呵呵地说:“我看你就算了吧,何年何月才能把这两座大山移开?”

愚公听后说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智叟听后走开了。

这件事感动了天帝,天帝忙派神仙把这两座大山搬到别处去了。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有了战胜任何困难的决心。

篇三:成语故事

前度刘郎

成语 前度刘郎

发音 qián dù liú láng

解释 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事例 安公子是~,何小姐是司空见惯,倒也用不着十分羞涩,便举案齐眉,同吃了一顿饭。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 用法 作宾语;泛指去了又来的人[1]

近义词 刘郎前度

金屋藏娇

指汉武帝幼时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汉武故事》以此史实为基础,讲述了一个青梅竹马的美好童话:馆陶长公主抱着小刘彘问:“彘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小刘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侍女百余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小刘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小刘彘(彻)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长公主非常高兴,于是数次请求景帝,终于定下了这门亲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后汉书

【典故】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但到了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他关心百姓疾苦,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he音同合 )思远翥 (zhù)”的志向,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陶渊明妻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守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他对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荣华富贵,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于是他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有失必有得,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并流传百世的诗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生,充满了对人生真谛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歌如《饮酒》、《杂诗》等,质朴无华,清丽自然,寓绚于素,韵味隽永,或者咏史抒怀关心时局,或者充满“性本爱丘山”的生活志趣。他的辞赋如《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他的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表现了返朴归真、高远脱俗的意境,对美好未来充满了向往。后人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誉。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

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现在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出《《晋书.谢玄传》)

编辑本段现义

后世用成语“草木皆兵”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以“风声鹤唳”来形容人极度恐慌以致于自相惊扰的样子。

人面桃花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