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语文记叙文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3:14:42 体裁作文
语文记叙文阅读体裁作文

篇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综合试题(二)

2013—2014学年度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题(二)

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8页,总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5分)

谁能让我忘记

侯德云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

①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我没有急着回家。没有。②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心急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

……

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 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③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

④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

也不能全怪爹。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 ⑤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

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耻。那是他儿子

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

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

那天很热,热得很不要脸。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

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太可恨了。

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爹看见了。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从筐里

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开,递给我。

我说:?爹,你也吃。?

爹说:?我不吃。我吃这东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

西瓜有点生。不甜,有一股尿臊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扔掉的瓜皮

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

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

土,又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我的眼圈红了。

那些日子,妈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很少说话,她喜欢盯着鸡屁股看。不光看,还经常

去抠,抠得一丝不苟。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学,而是鸡屁股。

爹说:?别理她,你妈跟鸡屁股有仇。?

妈的确跟鸡屁股有仇。那一天,她又去抠芦花鸡的屁股。按她的说法,这个挨千刀的

货,屁股里夹了一只蛋,两天了,还没生下来。是锈住了么?妈很生气。她把自己的手指头变成了挖掘机,在芦花鸡的屁股上开工了。她成功地从芦花鸡的屁股里挖出了一泡黄水和几小片鸡蛋皮。

我走出家门的那一天,可怜的芦花鸡死掉了。

公共汽车开出很远了。我回过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

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有删节)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画线句子②中“烟熏火燎”写出了父母等待录取通知书时焦急难耐的心情。

B.文章画线句子③中“背着手”、“一挺一挺”等动作写出了父亲的自豪与得意。

C.文章画线句子①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文章画线句子④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D.文章画线句子⑤中“清醒过来”的意思是:不能光想着高兴,要为儿子筹措学费。这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2.文中有两处描写父亲看我的眼神,请找出来,结合重点动词体味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4分)

①②

3.母亲为我筹措学费抠鸡屁股一段,幽默调侃,请分析作者当时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母亲这一举动的深刻内涵。(4分)

① ②

4.作者在结尾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与作用的?(3分)

5.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定会遇上许多让人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他们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请拟一条相关的公益广告。(字数在10字左右)(2分)

紫罗兰

纪伯伦

①幽静的花园里,生长着一棵紫罗兰。她有美丽的小眼睛和娇嫩的花瓣。她生活在女伴们中间,满足于自己的娇小,在密密的草丛中愉快地摆来摆去。

②一天早晨,她抬起顶着用露珠缀成的桂冠的头,环顾四周,她发现一株亭亭玉立的玫瑰,那么雍容而英挺,使人联想起绿宝石的烛台托着鲜红的小火舌。

③紫罗兰张开天蓝色的小嘴,叹了一口气,说:?在香喷喷的草丛里,我是多么不显眼啊,在别的花中间,我几乎不被人看见。造化把我造得这般渺小可怜。我紧贴着地面生长,不能像玫瑰花那样仰望蓝色的苍穹、转向灿烂的骄阳。?

④玫瑰花听到她身旁的紫罗兰的这番话,笑着摇了摇头,接着说:?你这枝花多么愚蠢呵!你简直不理解自己的幸福,造化把很少赋予别类花朵的那种美貌、那种芬芳和娇嫩给予了你。抛弃你那些错误的想法和空洞的幻想,满足于自己的命运吧。要知道,温顺会使你变得坚强,谁要求过多,谁就会失去一切。?

⑤紫罗兰回答道:?呵,玫瑰花,你来安慰我,因为我幻想的那一切,你都有了。你是那样美好,所以你用聪明的词令粉饰我的渺小。但是对于不幸者说,那些幸福者的安慰意味着什么呢?向弱者说教的强者总是残酷的!?

⑥造化听到玫瑰与紫罗兰的对话,觉得奇怪,于是高声问:?呵,女儿,你怎么了,我的紫罗兰?我知道你一向谦逊而有耐心,你温柔而又驯顺,你安贫而又高尚。莫非贪欲和虚荣占据了你的心??

⑦紫罗兰用充满哀求的声调回答她:?呵,你原是无上全能、悲悯万物的啊,我的母亲!我怀着满腔激情、满腔希望请求你,答应我的要求,把我变成玫瑰花吧,哪怕只一天也好!?

⑧造化说:?你不知道你的请求意味着什么。你不明白外表的华丽暗藏着不可预期的灾祸。当我把你的躯干抽长,改变了你的容貌,使你变成了玫瑰花,你会后悔的,可是,到那时,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⑨紫罗兰答道:?呵,把我变作玫瑰花吧!变作一株高高的玫瑰花,骄傲地抬着头!日

后不论发生什么事,都由我自己担承!?

⑩于是,造化说:?呵,愚蠢而不听话的紫罗兰,我满足你的愿望!但是,如果不幸和灾祸突然降落在你的头上,那是你自己的过错!?

⑩造化伸开她那看不见的魔指,触了一下紫罗兰的根——转瞬间紫罗兰变成了盛开的玫瑰,伫立在众芳之上。

⑩午后,天边突然乌云密布,卷起旋风,雷电交加,隆隆作响,狂风和暴雨组成一支不计其数的大军突然向园林袭来。等到风停云散,满园零落,唯有躲在篱边的紫罗兰,在这场风暴的袭击之后,安然无恙。

⑩一株紫罗兰抬起头来,看着花草树木的遭遇,得意地微笑了一下,招呼自己的女伴:

?瞧呵,暴风雨把那些自负为美的花朵变成了什么哟!?

⑩另一株紫罗兰说:?我们紧贴着地面生长,才躲过了狂风暴雨的愤怒。?

⑩第三株喊道:?我们是这般脆弱,但龙卷风并没有战胜我们!?

⑩这时紫罗兰皇后向四周环顾了一下,突然看见昨天还是紫罗兰的那株玫瑰花。 ⑩暴风雨把她从土里拔起,狂风扫去了她的花瓣,把她抛在湿漉漉的青草上。她躺在地上,像一个被敌人的箭射中了的人一样。

⑩紫罗兰皇后挺直了身子,展开自己的小叶片,大声召唤:?看呵,看呵,我的女儿们!看看这株紫罗兰,为了能炫耀自己的美貌,她想变成一株玫瑰,哪怕是一小时也可以。就让眼前这景象作为你们的教训吧。?

⑩濒死的玫瑰叹了一口气,集中了最后的力量,用微弱的声音回答道:?听我说吧,你们这些愚蠢而谦逊的花儿,暴风雨和龙卷风都把你们吓坏了!我曾听见更高的世界对我们世界说,‘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比生活更高更远的东西’。我做了一小时的玫瑰花,我用玫瑰花的眼睛观察过宇宙,我用玫瑰花的耳朵倾听过私语,我用玫瑰花的叶片感受过光的变幻。难道你们中间找得到一位,蒙受过这样的荣光么??

⑩不久,玫瑰卷起自己的叶子,微微叹了一口气,死去了。她的脸上浮着超凡绝俗的

微笑——那是理想实现的微笑,胜利的微笑,上帝的微笑。

6.第①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7.在②~⑤段中,“紫罗兰”对自己有哪些不满?对玫瑰花有哪些艳羡?(2分)

8.本文是一篇对话体散文,请结合⑥~⑩段分析“对话”这种手法的好处。(2分)

9.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暴风雨把她从土里拔起,狂风扫去了她的花瓣,把她抛在湿漉漉的青草上。 ...

②她的脸上浮着超凡绝俗的微笑。 ....

10.文章的题目不完整,你认为在“紫罗兰”前面应该加个怎样的修饰语,并说明理由。(3分)

11.文中有很多格言警句,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加以阐述。(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8问题。(20分)

门 铃

⑴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

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⑵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处了。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⑶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

?您好,先生。?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她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⑷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好吗,咱们看看,?帕皮说,?想

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⑸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袖珍手表怎么样?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他自

豪地说。

⑹小女孩没有回答,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看到女孩兴奋的微

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就是这个。?小女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听音乐。?

⑺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变了。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对不起,

小姑娘,那东西不卖。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的。?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如何在自己家里这些年以及不想卖的原因。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⑻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

⑼?等等,小姑娘。?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

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她,?我决定卖铃铛了。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⑽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好啦,小姑娘,好

篇二: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同情的眼神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

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

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

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

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

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

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

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

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

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

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

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1. 第②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3. 第⑤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____________

4. 分析第⑤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1)“美好的品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谁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②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

6. 第⑥段“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一句中“触动”的是什么?

(二)马戏团

①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隔着

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8个在12岁以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来虽然没

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

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②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

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

你说的那个样子。”

③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

马戏。”

④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⑤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⑥售票员又报一次价格。

⑦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⑧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⑨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事实上,我

们一点儿也不富有!),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

出来的!”

⑩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

了忙。他看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

泪水忽然滑落他的脸颊,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⑴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1. 第⑩段“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中的“原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⑨段括号里补充说明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⑧段“但他怎能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中“兴致勃勃”在文中具体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②段“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说“他骄傲”是因为:____________

5. 第⑩段“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候帮了忙。”说“这人”“绝望”是因为没有足够

的钱买票;说他“心碎”是因为____________;说他“困窘”是因为______

6. 第⑦段“这人的钱显然是不够的”依据是:(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7. 第⑴段“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看成马戏,却又说:“没有徒劳而返”,他们

得到的是什么?

(三) 海中救援

①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

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

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

亮他们回家的路。

③过了一个小时,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

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

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④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

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

在音(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⑤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

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

中。

⑥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

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

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1. 第①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

2. 第②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中的“应声而出”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⑤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____________

5. 第⑤段中“汉斯吻了他的母亲”中的“吻”一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⑥段中,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

7. 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

(四)难忘那张圆脸

七个春夏秋冬,送走过几百个中学生,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

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

那张稚气的圆脸,是我曾经伤害过的。

这件事,发生在7年前的9月3日,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

靠前门的课桌后,坐着的是这个圆脸少年。一开始上课,他的两手就抄在袖筒里,平放在桌子上,头

枕在上面,并且不时地抬起衣袖去抹那淌出来的鼻涕。他的举止惹恼了我。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一堂试讲课,内容是茅盾的《白杨礼赞》。为了这堂课,我足足准备了3天。更何况,教室后排还坐着那位年长的教务主任,他是在考评我的教学能力。

圆脸的表现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我的轻视。

我的心境被破坏了。努力地不去看那张“可憎”的圆脸,继续讲我的课。可是不行,接连发出的抽吸鼻涕的声音已经把课堂上一半的目光吸引过去了,间或传来低声议论,“啧啧”的嗤笑。教务主任也在盯着我,似乎在看着我怎样对付这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我暴怒了,对着圆脸大喝一声:“你,站起来!”圆脸慢慢地抬起头,迷茫的眼睛闪了闪,然后低垂下

头,缓缓地站起。我有些懊悔了。说他什么呢?总不能说他流鼻涕吧。于是,我指着板书,问:“茅盾的《白杨礼赞》在开头为什么没去写白杨树,而写的是黄土高原的壮观景象呢?”话一出口,我被自己的机灵陶醉了。这是我刚讲过的问题,我想他应该回答出来,然后让他坐下,告诫他坐端正,注意听讲,也就算解了围。“我不会。”圆脸回答,声音很低,但很干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圆脸的头垂得更低了:“你刚才讲的我没听明白。”我恼怒起来,厉声质问:“那么,你听什么了?”几十双眼睛凝视着我,其中也有教务主任。圆脸没说话,只是深深地垂着头。“你出去!”话一出口,连我也奇怪自己何以有这个念头。圆脸猛地抬起头,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双愤怒的眼睛,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哀怨。“你出去!”他终于离开了座位,拉开教室的门,跑了出去。

课堂恢复了平静,可静得让人感到压抑。

我继续上课。这堂课好长啊!

课后,教务主任找到了我。没有评论这堂课上得怎样,只是给我介绍那个被我赶出教室的学生。“他

也是够可怜的了。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生活,现在奶奶病了,他很需要关怀,但从来不把苦告诉同学。他太孤独,他需要理解,尤其是来自教师的理解。”说完,教务主任长久地看着我。

我的心被刺痛了,也想起了那颗被我刺痛的心。我知道,这第一堂课是彻底失败了。我不配在学生面

前自称老师,也不配让学生叫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下午,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折得正正方方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第一次登上讲台,我能理解您做的一切;我也多么希望别人能理解我呵!我的心好苦。被您从课堂赶了出去的学生。” 我被震动了。

从这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师”这个词的含义。他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人”,而要“教

人”,首要的是先教自己,教自己去理解学生,这样才可能教好人,教好书。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7年了,但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即使在离开讲台的今天,仍然如此。

1. “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第一段)

(1)句中“有些”、“只有”两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有人说,第四段写“我”为这堂课足足准备了3天,再写教务长来听课,似乎与引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无关。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3. 第六段所说的“突发事件”指什么?这一“突发事件”在整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

4. 教务主任并没有议论“我”的课,“我”为什么认为“这堂课彻底失败了”?

5. 结尾处说,“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你认为他在提醒“我”什么?

6. 你认为故事中的“我”在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

(五)赏 画

(1)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

(2)画很小,用一个精致、镶有金边的画框嵌着,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到山岗、树林、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苏老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画。

(3)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都在思索着??

(4)风度潇洒的吕林对这幅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他是一个西方画派的崇拜者。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发出啧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点燃一支烟。①

(5)“谁能谈谈体会?”苏老师问,眼睛里闪耀着狡黠的光芒。

(6)没人回答。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

(7)卢华涨红了脸,讷讷地说:“我还没有看出什么来。”他镇静了一下,又坦然地说:“真的,我没看懂,——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是幅画??”

(8)“什么,这不是幅画?”吕林几乎从沙发上跳起来。

(9)“那就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卢华诚恳地说。

(10)“外国人有惊人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11)“我只请你谈谈这幅画!”卢华截断吕林的话。

(12)“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吕林滔滔不绝地说着,“这幅画色彩之灿烂、强烈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颜色,这就充满了想象。这是一幅绝妙的画。真是太美了,多么深刻的思想呀!”

(13)“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14)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②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那并不是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1. 用“/”线标出本文的层次

? ? ? ? ? ? ? ? ? ? ⑴ ⑵ ⑶ ⑷

2. 划线句①表现了吕林怎样的心理状态?

3. 仔细阅读文章,找出为文中画线句②打下伏笔的一个词:_____________

4. 苏老师这出人意料的设计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5. 就这篇小小说的内容或写作特点,请你简要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六)轻 点 关 门

石 文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即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

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 (选文有改动)

1.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

3.文章第三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4.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写出最后一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意思对即可)

试题答案

同情的眼神

1. 写出老人在寻找一个肯帮助自己的人

2. 为什么放过其他骑手,而单单只找我

3. 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4. (1)仁慈与同情,肯帮助别人 (2)凭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仁慈和同情之状

5. 因为老人能从那人的眼睛中看出仁慈和同情

6. 以前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以后我要多多做这方面的事。

马戏团

1. 这钱不是他的,是别人在帮助他

2. 更突出父亲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和大象

4. 他有8个孩子,并有力量去带领全家来看马戏表演

5. 他没有力量带领孩子们看马戏 他无法向孩子们解释原因

6. (1)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 (2)这个父亲的嘴唇发抖了

7. 父亲把买票的钱给了别人 帮助了一个人,解决了人家的困境

海中救援

1. 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2. (1)突出汉斯的精神 (2)救援工作的困难 (3)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

3. 突出汉斯参加救援的坚决

4. 自愿救援队员

5. (1)安慰母亲,不要为他担心 (2)突出汉斯去救援的决心

6. 突出母亲担心汉斯回不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7. 略

难忘那张圆脸

1. (1)好。“有些”学生名字记不住,隐含着“有些”学生的名字记住了,而唯独“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只有”对此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反衬“这张圆脸”给自己的印象之深

2. 有关系。这两点也是引发自己“暴怒”、“恼怒”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务主任的谈话也是“我”认识变化的原因之一

篇三: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人教版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二.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指导

(一)记叙文有关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人、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的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发展、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掌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文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了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追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追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就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

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阅读时注意第一人称中的“我”有些是作者本人,写的是真人真事,而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作品中的人物。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有些文章人称转换较多,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使用三种人称,要仔细体会转换的技巧。

7. 记叙的中心和材料

记叙的中心就是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景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中心的建立要有足够的材料作基础,材料要为中心服务,材料要典型,新颖,有代表性,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1)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做到深入“三分析”:即分析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品质;分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揭示人物性格;分析作品中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

(2)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分析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也要做到“三分析”:即分析记叙要素;分析事件;分析事件中的人物。

8.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是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各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有不同的作用。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和议论中抒情。

9.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二)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1. 要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析文章题目

(2)分析文章开头

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因此分析文章的开篇,对分析文章中心作用很大。

(3)分析文章结尾

有的文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注意分析收篇的语段,往往也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4)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

(5)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2. 记叙文中心思想的表达方法,通常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概括文章内容,后一部分概括文章的思想意义,一般的表达法是:

本文记叙(描写、描述)了??,表现(反映、歌颂,赞扬)??的思想(精神、品质)??表达了(抒发)了??

在写批判、揭露这一类时,格式往往是:通过??,揭露(批判、抨击、斥责)了??

3.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

划分段落方法

(1)按时间和情节发展变化来分

(2)按照地点的转换来分

(3)按照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分

划分层次方法

篇由段组成,段由句子组成,一个自然段可能包括几个层次,划分层次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看这个自然段内有几个句子,然后看哪几个句子是讲同一内容的,讲同一内容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并前后连贯的一个句子,跟前后各句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那么这个句子就可以自成一层次。

4. 怎样概括段意

要准确地概括段意,首先要抓住全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炼精彩又能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中心句多在段首和段尾,也有个别在段中,有些段没有中心句,需要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

(1)摘句法:有中心句的摘出本段中心句。

(2)归纳概括法:一个段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可把若干层次的意义结合起来得出段意。

5. 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关键词语

关键词是指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理解关键词就要联系语境,也就是要紧密联系上下文。不能单独只看一句话,要对上下文进行综合了解才能准确理解关键词语。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住文章中心思想来考虑如何解答。理解语句中带点词语是初中语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要防止答题时不得要领或不着边际。

【模拟试题】

(一)忆父亲

① 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走了,但..

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 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歉。

⑤ 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使我、妻、母亲面面相觑,全家怪....

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么?”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哩?”“嗐,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练台词。

⑥ 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个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么?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儿?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么?”

??

⑦ 是啊,父亲所“演”的,不过就是些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1. 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 的神情。

2. 父亲提到导演时,总在前面加“我们”两字,这表达了他的心情。

3. 第⑤、⑥两段画线的句子,反映了“我”对父亲

4. 这篇短文写了父亲的两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 。 ② 。

5. 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赞不绝口的原因是

(二)掌声

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

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报告教师,您看黑板上!”班上最活泼的女生王娜娜边站起来边喊道。

我一下子惊呆了,脑子一片空白——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来还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这是我教学近10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怒发冲冠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收效甚微,很多学生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

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趁热打铁,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说完,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晶莹,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长长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我潇洒地在“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是个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个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a. 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

是个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教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的掌声又一次响起来。我十分欣慰!

6. 对文中加线句子a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赞赏李晓勇于承认错误。

B. 赞叹李晓敏锐地发现了老师对他的怀疑。

C. 为李晓说话练习的题目新颖别致而感叹、吃惊。

7. 对文中加线句子b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时时回响”虽是虚写,但反映了“我”的真实感受。

B. 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主要在于一次比一次更热烈、更有意义。

C. 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不仅褒奖了三位说话人的口才,而且褒奖了三个人的坦诚。

D. 这句话指出三次掌声给“我”的印象之深。

8. 有关选文写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文章的开头采用了设悬念的手法,引人入胜。

B. 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C. 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 文章构思巧妙,究竟是谁在黑板上写字的谜底揭开以后,出人意料。

9. 下面有关“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按文中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我非常惊奇② 我完全陶醉了③ 我十分欣慰 ④ 我就感到有些蹊跷 ⑤ 我颇感意处⑥ 我一下子惊呆⑦ 我控制住了自己

A. ④⑥⑦②⑤①③ B. ④⑦⑥⑤②①③

C. ④①⑥②⑤⑦③ D. ④①⑥⑤②⑦③

10. 请从教学和性格两方面简要概括文中高老师的特点。

教学特点: 。

性格特点: 。

(三)弹琴的姑娘

⑴ 不论清晨,夜晚,我在这条长长的胡同里,有时往东,有时往西,走着,走着的时候,老是听到寓所斜对面高楼的窗口里,传出一阵阵好听的琴声——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⑵ 那楼窗口挂着的榴红色的窗帘,不时地飘出窗口,?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鹗撬押锰那偕窆妥鸸蟮目?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似地送了出来。

⑶ 春在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淅沥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它们多么淘气呵,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⑷ 我老在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⑸ 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然而在那摇曳着荷绿色窗帘的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⑹ 我在长长的胡同里走着,听着,想着,钦佩着这个弹琴的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啊!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