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作文校本教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8:33:44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校本教材小学作文

篇一:作文教学校(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本教材

第五部分 作文

作文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一 审题

复习提要

命题作文就是要根据指定的题目或范围进行作文。这是目前小学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的作文训练方式。写命题作文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审题的要求

审题一般要弄清以下几个内容:

⑴明确写作的对象,通过审题,要明确是写人还是记事,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状物为主。如《大家都夸他(她)》是以写人为主;《难忘的生日》是以写事为主;《可爱的校园》《我的故乡》以写景为主;《我最爱的一种小动物》则以状物为主。

⑵明确选材范围,选材范围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比如《印象最深的一堂课》,题目中的“一堂”是数量限制;《星期天中的一件快乐的事》“星期天”是时间限制,规定时间只能发生在星期天;《我的伙伴》重点写“伙伴”,《我与伙伴》重点写“我”和“伙伴”之间的事情。

⑶明确写作的重点,命题作文往往有些词语对确定作文中心和选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它称为重点或“文眼”,如《我长大了》重点在“长大”,《使我自豪的一件事》中“自豪”就是“文眼”。

⑷明确人称要求,如《这件事我做对了》显然写自己的事,要用第一人称写,《他笑了》是写别人的事,应用第三人称写。

2.审题的方法

明确了审题的要求之后,下一步就是怎样审题的方法问题了,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审题方法 ,供大家在学习时参考。 ⑴总体认知法

这是审题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 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磨、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

在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词语 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 的人,而 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再 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的宾语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 么样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 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最近”发生的。同时,“我班”又对事 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作这个题目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 要全面地进行分析。 ⑵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 题 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 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是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进行写作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⑶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类文题要仔

细寻 找其字面意义的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 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 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

此外,还可以采用作文给定的提示标记进行审题,即所谓标记法或采用求异的思维进行审题 ,即所谓化凡出新法等,总之审题的方法很多,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依据写作的内容与 表达思想等需要,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习题训练

1.比较下列题目写作对象有什么不同。

《可爱的家乡》 《可爱的学校》 《心爱的红领巾》

《敬爱的爷爷》

2.想想下列题目作文的重点各是什么?在写作范围上有什么限制?

《一个“三好学生”》 《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3.说出下列作文题的写作对象、重点、范围和人称。

《幼儿园时候的一件趣事》 《妈妈对我的一次教育》 《学校里的一天》

4.分析下面的题目,按照要求把题目分类。

《夏天的傍晚》 《同桌》 《关怀》 《放学路上》

《我的长辈》 《难忘的节日》 《这件事教育了我》

《夸咱们班的小明星》 《在温暖的集体里》 《我的愿望实现了》

分类:限制写人的题目有:

限制记事的题目有:

限制中心的题目有:

限制时间的题目有:

限制地点的题目有:

5.比较下面各题的写作范围、重点有何不同。

⑴《我的星期天》 《愉快的星期天》 《星期天的快乐与烦恼》

⑵《夏天的家乡》 《家乡的早晨》 《家乡的新貌》

⑶《我的老师》 《我最尊敬的一个长辈》 《我忘不了他(她)》

⑷《我的同桌》 《我与同桌》 《我与同桌二三事》

范例选登

(一)一个平凡的人

自从呱呱落地的那天起,谁没有受过母亲的哺育、抚爱?谁又不爱自己的母亲

?

母亲,每当人们提到这个亲切的称呼,一种自豪感便从我心底油然而生。我的母亲是一个小 学教师,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又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到我家去过的人,都会看到母亲房间的墙壁上挂满了看图拼音卡片,而且有十几个凳子、小 椅子堆放在墙角。那是母亲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每当下午放学后或星期天,你就会看到, 常有一群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我家院里做游戏或在母亲屋里看画、读拼音,围住母亲问这问 那,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答复他们。有时,谁的脸脏了,母亲就给他洗洗,鼻涕流出来了, 母亲就给他擦净。有一次,星期天我回家,看到院子被一群小孩儿弄得满地是柴棒,有几个 小板凳也躺在地上,气得我没走进屋就喊:“妈,看你把他们惯的,弄得院子里跟垃圾场似的 。”母亲笑着从屋里出来,说:“刚才他们学解放军打仗呢,这不,他们刚走,我还没有来 得及收拾呢。”“打仗哪儿打不行,偏叫他们在家打!”“他们高兴嘛!我也喜欢这些孩子。 ”唉,母亲就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呢?

母亲不但教学好,在家里也是个劳动好手,什么家务事她都做得来。

母亲会一手织布的技术,四邻八舍谁家织布时,掏头啦,安机子啦,总是找她帮忙,母亲不 论多忙,总要抽出一些时间给他们拾掇。有时,冬天来了,我还没穿上棉鞋,邻居们看母亲 太忙,就要给我做双棉鞋,可母亲总是不让,说人家劳动一天累得腰酸腿疼的,咱自己赶时 间做吧。母亲为了使我穿上棉鞋,白天上课、做饭,晚上备完课再做。棉鞋做出来了,母亲

母亲还经常教育我,要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尊敬老人,团结同学,向雷锋

母亲是平凡的,她的平凡之事并不为众人所知,但她的所作所为,使我看到了她那纯洁、美 好的心灵,忘我工作的精神。我爱我的母亲。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在写作文之前要明确所写的内容。从题目来看,是要求写人并且是写 “平凡的人”,因此写这个作文必须紧紧抓住“平凡”这个字眼,这是 文章的主题所在。从作文来看,作者写的是一位平凡的人的平凡小事,比较紧地抓住了“平 凡”二字。文中所写的母亲是一位极平凡的偏僻农村的乡村教师。文中写母 亲在家教一二年级孩 子学习拼音,领他们做游戏,帮他们擦鼻涕讲卫生;写“四邻八舍”织布时都找母亲帮忙, 而母亲却不想麻烦邻居帮着做家务;写母亲白天上课,回家做饭,晚上还要抽空给我做鞋等 。这 些全都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然而,作者就是抓住这位平凡人身上平凡的事,表 现了母亲纯朴、善良、勤劳、友爱的优秀品质。文中充满了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 也使读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

课堂上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是有趣的,但课余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有另一种乐趣。我想告诉您的

这一天和往常一样,一午第二节下课铃声响过以后,大家都拥出教室,各人奔向自己的乐园 。刚才操场还是静悄悄的,可现在到处是蹦蹦跳跳的同学。有的在玩单杠、双杠, 的在打 乒乓球,有的在跳橡皮筋??真是热闹极了。在爬竿的地方,围满了我们班的女同学。我体 质弱,从来不去爬竹竿。妈妈一再叮嘱说:“弄不好会掉下来的,你千万别去玩那些吊吊挂 挂的玩艺!

“珊珊,快来,你也来爬一次,别怕!”媛媛爬到竹竿中间,回头见我站在外边就冲我叫,

“怕什么,我们在下面保护你!

“别怕!你看,那些男同学在笑你呢!”芳芳走过来说。我朝双杠那旁边看去,只见班上那个 体育委员和男同学在议论我。我听到一句:

“嘿,真是个娇小姐,还敢爬竹

“哈哈哈??”男同学们都大笑起来,笑声中带着藐视的味儿。

手脚一 起使劲就上去了一截,再一使劲,又上去了二截??渐渐地,我没劲了,手在发抖,心在跳

“珊珊,使劲,加油!

“珊珊,坚持就是胜利!”

还有 一大截呢。这时,同学们的喝彩声和鼓励声特别是那个体育委员气人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 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到顶点,一定!我一用劲,又上去了一截。慢慢地离顶点越 来越近了。我又停下来歇一歇,看到脚下同学们一个个流露出喜悦、期待的目光;再看那伙 男同学,他们不再用藐视的眼光看我了。这时听到体育委员说:“真棒,娇小姐变成假小子 了。”听了他的话,我真气,一会说我娇小姐,一会说我假小子!不,我什么都不是,我就 是我。我一定要爬上去!我积蓄了力气,再一使劲,终于爬上了竹竿的顶端。下面响 起了一片叫好声和鼓掌声。我朝操场周围一看,真高啊,什么都能看见,你看,别班 的同学都停止 自己的活动在看着我呢。我笑了,好像从来没有这样自豪和开心地笑过。

味着刚 才的一幕,我像得到了一点启发:对,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和毅力!攀登科学高峰不也要有 爬竹竿一样的勇气和毅力吗?

您看,这天课间一刻钟发生的事有趣吧?

这篇文章就紧紧抓住了课余生活的一个场面:爬竹竿的“趣事”,来反映学生课余生

(三)校门口的那条路

那条路,陪伴我整整度过了三个年头;那条路,和我一样历尽艰难、坎坷;那条路,给了我 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记得上初二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到了期末考试,我也非常自信,总觉得在班上 名列前茅的我,就算不复习,也能考出好成绩。可是,到了考试的那几天,我由于复习得不 充分,拿到考卷时,许多题都不会做。

10

名都没有排上。

我哭了,哭得那么伤心,拎着书包,冲出了学校。我该怎么办?回家吗?不,我不能回去,那 样会刺伤父母的心!从小学到中学,我从没考过这么差的成绩,这会使父母失望的

!

无奈,我便坐在校门口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独自伤心流泪。我慢慢地抬起头, 向小路 的尽头望去。啊,这条小路居然没有尽头!它弯弯曲曲地一直伸向了远方。我慢慢地站起身 来,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我心想:难道我连这条小都不如吗?难道我碰到一点挫折就退缩 了吗?你看那条小路,虽然路的两旁已长满青苔,路身也被人们踩得凹凸不平,但是,它有 顽强的毅力,能够穿过车来人往的大马路,继续它的生命!我想着想着,忽然觉得小路正在 开口跟我讲话呢!它说:“你不要灰心,也不要气馁,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点小小的挫

折 。只要你鼓起勇气,面对现实,改掉骄傲自大的坏毛病,你就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对,我 会成为生活的强者,我鼓起了勇气,增强了信心,迈开大步向回家的路走去。

我永远也忘不了校门口的那条路!

到处都有路,但是作者偏偏选定校门口的那条路,这就意味着这路与人必然有着某种关联, 也就是校门口那条路与作者的学习、生活之间有着某种关系,这篇作文就是抓住了这一点, 叙述了校门口那条路在“我”初二期末给予我的启示:“不要灰心、不要气馁”成为生活的

二 选好材料,突出中心

复习提要

1.选择材料的标准是:⑴要选择最能说明中心的材料。⑵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好是亲身经历的)、真实可信的材料。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既然文章是要向人倾诉跟寻常不同的经验意思,那所选的材料就不能是广泛的,流于一般化,而应该有它特别的地方,也就是在某一方面有其突出的代表性。⑷要选择新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2.要使中心思想明确,首先在动笔之前,自己就要搞清楚文章究竟想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或什么感受,观点明确。其次,一篇文章有了中心,全篇文章都围绕这个中心写。 习题训练

1.写《愉快的劳动》选择下面哪一个材料更加合适,请在括号里打“√”。

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在山上野炊,还采集了许多动植物的标本。我们玩得很愉快。()

⑵我和几个同学在体育场分为两组,学着武打演员的样子打起来。虽然衣服撕破了,头上也起了包,但是我们玩得很愉快。

⑶学校组织我们去打扫“文明街”。

2.下面的题目,你准备选择哪些材料来写,请列出来。

《记一位成绩优秀的同学》

《校园新风》

《同学之间》

《友谊》

《一件意外的事》

3.根据题目和中心,用“√”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材料。

题目:令人佩服的中队长

中心:赞扬中队长为同学服务的精神

材料:⑴中队长对同学很和气,从不发火。()

篇二:小学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11-2012学年度)

**学校

2011年9月

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作文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大范围,一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学校的作文课程开发属于第二个范畴,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计划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

架空的道德体验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国家作文课程不可能顾全到每个地方每个学校具体的特点与需要。尤其是不能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学生身边的资源,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所以,目前的作文教学很多情况下只是把作文当作一项语言技能来训练,很容易造成脱离儿童生活,脱离儿童心理发展需求。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同时提高思想觉悟、发展智力技能、扩大知识视野、陶冶审美感情的综合训练。小学作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结合着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但我们再来反思现有的作文教材,如为了让学生感受母爱,教材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出现的。孩子只是在空洞的想象中感受亲情,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学生能怎能真正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与可贵呢?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内化,使道德素质成为人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改变这种作文与育人脱节的现象,把这篇想象作文改为让学生实地观察母亲在一两个星期里为自己所做的点滴小事,为进行记录,让学生在道德践行中真正感受母爱,感受亲情。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即使母亲严厉的批评与责骂,也是对自己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脱节的生活体验

教材中让学生写参观记,都是以名胜古迹作为例文,而这些名胜古迹大部

分学生没见过。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生也无法感觉例文的精妙与游记的写法。所以,我们结合当地的地方资源,如白龙寺、鳄鱼馆、体育馆等等名胜,让学生实地参观,并以前面学生优秀的作文作为例文,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感受作文的精妙,真切地掌握游记的写法。待到他们实地浏览时,就会做个有心人,既会观察又会描写了。

“学得”式的指导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我们的学生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自然课上可以动手实践,在微机课上可以上网查询资料,在音乐课上可以听老师用钢琴弹奏美妙的音乐,可以??电视、游戏、书籍、网络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各种资料。但学生就是不会写作,不喜欢写作。那么,其根源就不是学生的生活问题,而是学生没有掌握感受生活,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没有掌握描写生活的方法。我们的作文国家课程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回忆与想象的过程中,要小孩子再现生活是不能想象的。生活经验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但不能保证生活丰富的学生就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文字表达,还需要比较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和转换过程。语言是“习得的产物”。“习得”与“学得”是不同的,“习得”要求主体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有自身的言语行动,在言语实践中“得”到言语能力;它强调主体的亲历性。因而,在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无论教师讲解、分析得如何精彩,学生在作文能力上的提高也是甚微的,因为它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它把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当成了一个“学得”的过程。就像妈妈们告诉女儿要如何做饭,却永远也不让女儿下厨作饭,进行实践操作,结果只会“纸上谈兵”一样。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一部分学生是永远不会写作了,也不会喜爱习作的。如果利用学科整合,利用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所经历的事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在具体可观的情景中习得观察与描写的方法。如我们选择自然课中的实验,选择体育课中的比赛,选择美术课中的劳技制作??把这些资源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并用摄像机拍摄下画面,教师利用画面进行写作的指导,为三四年级的学

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会了观察与描写,也学会了体验生活,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无处不是写作资源,也增强了乐于表达真实情感的愿望。

当然,我们对国家作文课程并不是全盘否决,而是有其中的内容进行充实,重组或改造,形成具有本校特征的作文校本课程。

二、开发作文校本课程具备的条件

在2010年我们学校就作文教学定为学校校本教研主题,从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多方面研讨探索,并多次前往作文教学名校东方红小学学习交流。在这三年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学科整合和作文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我们提倡每次作文前学生都必须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如写一株植物,教师要让学生对该植物观察两个星期以上,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感受亲情之后,我们会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去回馈养育之恩。再写习作。写游记类的文章,我们会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再进行习作。学科整合就更不要说了。其次,我们改变了先教再写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在习作先读例文,掌握方法,再进行体验活动,体验活动之后学生就自行习作。教师根据学生的第一次习作进行阅读,对学生提出具体的修改方法,并出示教师的下水文,学生根据要求再行修改。这便是作文教学的主要过程。第三,充分利用学校与地方的资源。除了各个学科最有效的资源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运动会等活动,把这些活动直接编入作文教材中作为习作内容。这三年的作文教学研究,为我们的校本化的作文课程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这几年,我们在国家、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作文论文。又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一直在教研组中进行,所有的语文老师又掌握了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所以是无论从教育教学理论,还是师资力量上,我们开发校本化作文课程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课程目标

1、进一步验证本校作文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

2、努力建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3、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

学生目标

1、 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提升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

2、 在情景再现式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掌握描写的方法,提升习作的技

能。

3、 在作文实践中真正学会做人,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

教师目标

1、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2、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建构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

3、培养教师充分利用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水平。

实施设想

作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从一年级起全面展开,以学期为单位编制作文教材。首先是对参与课程的教师进行理论的辅导,学习了国家课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及各年级段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编制教材时心中有度。学习了吴立刚编著的《校本课程开发》,让教师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方法。我们首先编写了春学期的作文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说完整通顺的话。三四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入手,体现学科整合的理念。所以,在三四年级写学科整合的作文较多。要求语文教师带着摄像机进入学生的学科课堂,与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情景,捕捉写作画面。之后让学生在再现的情景中具体地指导如何观察如何描写。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习得方法。五六年级以道德体验为主,讲究实践与体验,把作文与育人结合起来。期间,我们会把一些作文常识穿插到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去,如想象性作文,看图写话、书信、读后感等作文的形式,会相机地进行渗透。教材的内容也会根据学校的具体活动作适当地调整。

四、关于评价

篇三:河头中心小学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河头中心小学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作文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大范围,一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学校的作文课程开发属于第二个范畴,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计划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

现有国家作文课程的弊端

架空的道德体验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国家作文课程不可能顾全到每个地方每个学校具体的特点与需要。尤其是不能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学生身边的资源,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所以,目前的作文教学很多情况下只是把作文当作一项语言技能来训练,很容易造成脱离儿童生活,脱离儿童心理发展需求。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同时提高思想觉悟、发展智力技能、扩大知识视野、陶冶审美感情的综合训练。小学作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结合着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但我们再来反思现有的作文教材,如为了让学生感受母爱,教材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出现的。孩子只是在空洞的想象中感受亲情,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学生能怎能真正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与可贵呢?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内化,使道德素质成为人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改变这种作文与育人脱节的现象,把这篇想象作文改为让学生实地观察母亲在一两个星期里为自己所做的点滴小事,为进行记录,让学生在道德践行中真正感受母爱,感受亲情。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即使母亲严厉的批评与责骂,也是对自己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脱节的生活体验

教材中让学生写参观记,都是以名胜古迹作为例文,而这些名胜古迹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生也无法感觉例文的精妙与游记的写法。所以,我们结合当地的地方资源,如白龙寺、鳄鱼馆、体育馆等等名胜,让学生实地参观,并以前面学生优秀的作文作为例文,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感受作文的精妙,真切地掌握游记的写法。待到他们实地浏览时,就会做个有心人,既会观察又会描写了。

“学得”式的指导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我们的学生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自然课上可以动手实践,在微机课上可以上网查询资料,在音乐课上可以听老师用钢琴弹奏美妙的音乐,可以??电视、游戏、书籍、网络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各种资料。但学生就是不会写作,不喜欢写作。那么,其根源就不是学生的生活问题,而是学生没有掌握感受生活,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没有掌握描写生活的方法。我们的作文国家课程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回忆与想象的过程中,要小孩子再现生活是不能想象的。生活经验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但不能保证生活丰富的学生就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文字表达,还需要比较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和转换过程。语言是“习得的产物”。“习得”与“学得”是不同的,“习得”要求主体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有自身的言语行动,在言语实践中“得”到言语能力;它强调主体的亲历性。因而,在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无论教师讲解、分析得如何精彩,学生在作文能力上的提高也是甚微的,因为它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它把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当成了一个“学得”的过程。就像妈妈们告诉女儿要如何做饭,却永远也不让女儿下厨作饭,进行实践操作,结果只会“纸上谈兵”一样。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一部分学生是永远不会写作了,也不会喜爱习作的。如果利用学科整合,利用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所经历的事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在具体可观的情景中习得观察与描写的方法。如我们选择自然课中的实验,选择体育课中的比赛,选择美术课中的劳技制作??把这些资源与作文教学进行整

合。并用摄像机拍摄下画面,教师利用画面进行写作的指导,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会了观察与描写,也学会了体验生活,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无处不是写作资源,也增强了乐于表达真实情感的愿望。

当然,我们对国家作文课程并不是全盘否决,而是有其中的内容进行充实,重组或改造,形成具有本校特征的作文校本课程。

二、开发作文校本课程具备的条件

在2001年,我校就申报了常州市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开放式作文教学》,扎扎实实地研究了三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在课题结题时获得了常州市三等奖。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挖掘作文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顺利实现内容语言向外部言语的富有个性的过渡。2004年我们又继续了该课题的研究。申报了江苏省级课题。在这三年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学科整合和利用多媒体的作文教学模式。首先,我们提倡每次作文前学生都必须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如写一株植物,教师要让学生对该植物观察两个星期以上,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感受亲情之后,我们会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去回馈养育之恩。再写习作。写游记类的文章,我们会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再进行习作。学科整合就更不要说了。其次,我们改变了先教再写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在习作先读例文,掌握方法,再进行体验活动,体验活动之后学生就自行习作。教师根据学生的第一次习作进行阅读,对学生提出具体的修改方法,并出示教师的下水文,学生根据要求再行修改。这便是作文教学的主要过程。第三,充分利用学校与地方的资源。除了各个学科最有效的资源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运动会等活动,把这些活动直接编入作文教材中作为习作内容。这五年的作文教学研究,为我们的校本化的作文课程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这几年,我们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作文论文,并有几十篇学生习作在省级刊物发表。又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一直在教研组中进行,所有的语文老师又掌握了新了作文教学模式。所以是无论从教育教学理论,

还是师资力量上,我们开发校本化作文课程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尤其是这几年在实验班推行的新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很快,对作文的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课程目标

1、进一步验证本校作文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

2、努力建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3、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

学生目标

1、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提升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

2、在情景再现式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掌握描写的方法,提升习作的技能。

3、在作文实践中真正学会做人,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

教师目标

1、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2、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建构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

3、培养教师充分利用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水平。 实施设想

作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从三年级起全面展开,以学期为单位编制作文教材。首先是对参与课程的教师进行理论的辅导,学习了国家课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及各年级段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编制教材时心中有度。学习了吴立刚编著的《校本课程开发》,让教师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方法。我们首先编写了春学期的作文校本课程。三四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入手,体现学科整合的理念。所以,在三四年级写学科整合的作文较多。要求语文教师带着摄像机进入学生的学科课堂,与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情景,捕捉写作画面。之后让学生在再现的情景中具体地指导如何观察如何描写。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习得方法。五六年级以道德体验为主,讲究实践与体验,把作文与育人结合起来。期间,我们会把一些作文常识穿插到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去,如想象性作文,看

图写话、书信、读后感等作文的形式,会相机地进行渗透。教材的内容也会根据学校的具体活动作适当地调整。

具体安排如下

三年级校本教材计划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