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中作文题材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36:22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题材有哪些高中作文

篇一: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个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家教教育”

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用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 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分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话题:“忧患意识”“知己知彼” 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分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话题:“忧患意识”“成功的因素”爱迪生的灾难

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牛24岁的儿子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爱迪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他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分析:①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能给人带来创新的动力,关键在于你应该怎样对待它。

②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④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话题:“挫折与成功”“坚守与放弃” 游向高原的鱼

水从高原由两向东流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它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鱼网,也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逆行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堪称奇迹;又穿过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博得鱼们的众声喝彩;它不停的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礁石,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

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上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分析:一方面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最后得到的只有死亡。另一方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昭显的是一种奋力追求的信念,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话题:“成功与方向”“信念”

二. 个性秉赋 弱 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官员伯尼·费德曼,在一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国军虏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施出了种种手段:严刑拷打,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国审讯员无奈地道:费德曼大概愿意我们折腾他,这样给他机会成为英雄。但这位铁打硬汉,最终却被出卖了——出卖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弱点,

原来德国人后来把他送入德国一所培养领导间谍的干部学校去,并让他每人陪同一个教官上课。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讲给学员的东西大都是错误的。起初,费德曼极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实人忍无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驳了德国人一通,并谈了美英机关一些工作的内幕,还向德同人提了一些应该怎样搞清通讯网的建议。自然,这些正是德国人希望知道的。

费德曼的悲剧,在于他不容亵渎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欲取之,乃先诱之,刺激得他“一时技痒”,在维护他的职业尊严中落入对方的圈套。

分析:费德曼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本是优点,但优点有时却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弱点,德国人正是抓住这一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话题:“优点与弱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巴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等,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三.道德修养 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 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

分析: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感谢蒂利,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母,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感谢蒂利一家,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蒂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及其巨大威力,当我们整天为未成

年人教育忧心忡忡时,蒂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在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嘎嘎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座小学。她从丈夫与自己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拉纤县令何易于

唐人孙樵写过一篇《书何易于》的文章。说的是:四川有一太守,喜游山玩水。一日,他泛舟宜昌县时,因船大水小,屡屡搁浅,便令县里派农夫拉纤。无意间,这太守发现纤夫中有一白面书生 ,就问是何人,那人答道:“下官是宜昌县令何易于,因春耕时节,农夫忙甚,抽人不易,故下官也来充一名纤夫。”太守听了,羞愧难当。

何易于平日勤政爱民,穷苦百姓无钱办丧事,他拿奉银赠与;见到老弱病残等来官仓完粮,每每邀之进餐;自己的随从,不过两三人。因此,三年内把宜昌治理得“狱无系民,民不知役”。

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说,何虽“不得志与生时,必将传名于死后。”果然,《新唐书》把他作为廉吏为之立了传。

分析:做官仅仅代表必须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县令”像何易于一样为民“拉纤”。

话题:“为官与为民”“关于权力的看法”

“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天”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一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四.科技之道 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_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变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分析: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科学中没有懒惰,只有勤奋和严谨。

话题:“真知来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 科学家的价值

美国一位将军在他的《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同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抵得上德国10个师的军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称:“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分析: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掌握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力量。因为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话题:“人才”“科技的力量” 十英镑的遗憾

蒸气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气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

篇二: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赏析

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个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家教教育”

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用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 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分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话题:“忧患意识”“知己知彼” 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分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话题:“忧患意识”“成功的因素”爱迪生的灾难

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牛24岁的儿子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爱迪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他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分析:①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能给人带来创新的动力,关键在于你应该怎样对待它。

②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④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话题:“挫折与成功”“坚守与放弃” 游向高原的鱼

水从高原由两向东流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它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鱼网,也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逆行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堪称奇迹;又穿过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博得鱼们的众声喝彩;它不停的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礁石,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

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上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分析:一方面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最后得到的只有死亡。另一方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昭显的是一种奋力追求的信念,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话题:“成功与方向”“信念”

二. 个性秉赋

弱 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官员伯尼·费德曼,在一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国军虏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施出了种种手段:严刑拷打,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国审讯员无奈地道:费德曼大概愿意我们折腾他,这样给他机会成为英雄。但这位铁打硬汉,最终却被出卖了——出卖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弱点,

原来德国人后来把他送入德国一所培养领导间谍的干部学校去,并让他每人陪同一个教官上课。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讲给学员的东西大都是错误的。起初,费德曼极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实人忍无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驳了德国人一通,并谈了美英机关一些工作的内幕,还向德同人提了一些应该怎样搞清通讯网的建议。自然,这些正是德国人希望知道的。

费德曼的悲剧,在于他不容亵渎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欲取之,乃先诱之,刺激得他“一时技痒”,在维护他的职业尊严中落入对方的圈套。

分析:费德曼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本是优点,但优点有时却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弱点,德国人正是抓住这一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话题:“优点与弱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巴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等,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三.道德修养

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 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

分析: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感谢蒂利,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母,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感谢蒂利一家,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蒂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及其巨大威力,当我们整天为未成

年人教育忧心忡忡时,蒂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在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嘎嘎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座小学。她从丈夫与自己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拉纤县令何易于

唐人孙樵写过一篇《书何易于》的文章。说的是:四川有一太守,喜游山玩水。一日,他泛舟宜昌县时,因船大水小,屡屡搁浅,便令县里派农夫拉纤。无意间,这太守发现纤夫中有一白面书生 ,就问是何人,那人答道:“下官是宜昌县令何易于,因春耕时节,农夫忙甚,抽人不易,故下官也来充一名纤夫。”太守听了,羞愧难当。

何易于平日勤政爱民,穷苦百姓无钱办丧事,他拿奉银赠与;见到老弱病残等来官仓完粮,每每邀之进餐;自己的随从,不过两三人。因此,三年内把宜昌治理得“狱无系民,民不知役”。

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说,何虽“不得志与生时,必将传名于死后。”果然,《新唐书》把他作为廉吏为之立了传。

分析:做官仅仅代表必须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县令”像何易于一样为民“拉纤”。

话题:“为官与为民”“关于权力的看法”

“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天”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一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四.科技之道

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_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变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分析: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科学中没有懒惰,只有勤奋和严谨。

话题:“真知来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 科学家的价值

美国一位将军在他的《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同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抵得上德国10个师的军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称:“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分析: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掌握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力量。因为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话题:“人才”“科技的力量” 十英镑的遗憾

蒸气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气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

篇三:高中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高中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中学生写作,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素材的缺乏,想表达观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写作的素材就如一颗颗贝壳,在沙滩上闪闪发光,只看有心人是否捡起它,成为自己写作中最亮丽的点缀。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有意识的积累,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文思泉涌,亮点多多。

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操作,我琢磨了几点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立足课堂,高效地利用好教材。

首先,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意识。我们绝大部学生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如何让用的时候不少,很少去考虑。所以,从进入高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课内素材积累本。其实,语文课本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14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5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如何让这些浩瀚海洋中的贝壳成为自己的点缀,我们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有意识的训练过程。

(一)多角度深入挖掘文本主题,一材多用。

一篇课文,它所传达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可以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如果遇到相关主题的作文就可以有效利用了。

比如学完《跨过百年的美丽》后,我就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可以诠释出哪些道理?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大家得出以下想法:

①居里夫人不看重外表的美,更看重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也是她成功的关键。

②居里夫人能够抵抗为外界的诱惑,内心坚定,这也是科学研究者最宝贵的品质。

③容颜的美丽只是暂时的,居里夫人的美可以跨越百年千年,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留下精神财富。

④容颜、个体甚至物质终将过去,唯其精神才能永恒,永远不会过去。 这样总结一番,学生知道在诸如此类主题下: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内心坚定、抵制诱惑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外表总是一时的,内在美

才能永放光彩;物质是短暂的、易逝的,精神才能永恒。我们都可以使用到居里夫人的材料。

再如学习《秋水》时,笔者以为这篇文章较为浅近,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不大,不如稍深入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作为一次作文素材的积累。于是我补充了关于庄子的几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思想和为人:超然于物外,逍遥自得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庄子一般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庄子一般,宁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做供起来的神龟,不愿去追求功名利禄;当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如庄子那般云淡风轻,坦然面对。

可喜的是,三年下来,学生的素材积累本丰富了不少,从中我们知道,多角度地深入挖掘文本,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又可以有效的积累素材,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积累素材的意识和方法,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二)以点带面,积累专题素材

我们教材的编排是依据内容划分单元的,实际上一个作家或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作品可以做一个纵向或横向的整理,既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又可以作为专题素材的积累。

比如在学习高三第五、六单元的内容时,针对高三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将《<论语>七则》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及《<孟子>二章》放在一起学习,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儒家的思想,理解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理解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在遇到修养自身或有关道德修养和浩然正气的主题时都可以运用到这些素材。不仅如此,还趁热打铁让学生积累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这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再如我们高中阶段学过苏轼的不少作品,有文《石钟山记》《前赤壁赋》、词《水调歌头》,还有他的弟弟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苏轼的经典小事例、人生大事件、苏轼的诗词名句以及苏洵、苏辙的有关事例。

立足课堂,高效利用教材积累素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深入挖掘了文本主题,帮助学生形成了深入主题和纵向横向分析的思路方法,又有效地积累了素材。应该说教材里的这些耀眼的贝壳非常值得我们捡起,放进我们的素材篮里。

二、观察生活,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既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就是空谈。我在这方面

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进行规定:必须是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或者历史上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并给出等第,点评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一方面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

这个演讲要完成,学生必将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再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发生互动,这将让他们对这些素材的印象更深刻。

正如之前一名学生的演讲中提到:有媒体报道,在如今的“终南山”还居住了5000多名隐士,他们过着与现代文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同学就在下面喊道:“他们是在炒作,想走终南山捷径,趁机出名”。我意识到这些想法很危险,甚至很有代表性: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再相信任何干净纯净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适时引导,我问同学们,对于这些隐士大家是羡慕还是敬佩,还是不以为然?大家都说如果是真的,还是很敬佩。为什么不相信是真的呢?因为难得,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我在这时趁机引导,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主观的认为别人也不会做,别人也做不到。没有人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尚,但是我们不要轻易怀疑他人能做到,要相信这个世界终有看淡名利的人,终有高风亮节的人,终有舍身取义的人。我们可以敬佩,可以仰视,但不要动不动就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趁机回顾了王维的《终南山》,理解了“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也懂得了去敬佩和仰视高尚。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生活反思和素材积累。

三、开展训练,有主题的搜集素材

进入到高三,同学们的学习日益紧张起来,课堂的容量明显加大,节奏也加快,而此时零散的素材积累正如沙滩上一路走一路捡起的彩贝壳已有了一定的量,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收集整理,串起来,串成一串串美丽的贝壳风铃。

于是针对高三的这一特殊时期,我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素材归类整理。 1前期:有针对性的积累。

每周由我给出一定范围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这一主题下的相关素材。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根据主题搜集,就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审读,进行筛选。所以在一个主题范围内,还是有学生选择的素材并不是很切合,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指出和引导,并且通过再整理让他们去思考——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呢?

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搜集,学生对各个主题的素材是有所积累的,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

1. 最能为主旨服务的材料。如果不注意对材料的取舍,偏爱喜欢的材料,不管能否为主旨服务,执意写进文中,结果必然是:一切有利于主旨的材料,越是写的精彩,越会冲淡主旨。

2. 真实具体的材料。我们学生喜欢写自己身边就是自己同学的例子,认为这是最真实,但考试中不能直接写姓名,所以就用××代替。这却是对真实具体的误解,真实意味着不能捏造,但不代表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可以用作材料;具体意味着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3. 典型、有意义的材料。这也是对上一点的延续,选材要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常见的典型、有意义的材料有:名人事迹、名人名言、寓言成语故事。

4. 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很多老生常谈的材料虽然很切合主题,但已经缺乏新意,缺乏时代气息,让文章看不出来是什么时候写的,这无疑也是失败的。

接下来附上的是我这八周作文素材积累的主题:

第一周:搜集并整理关于“立志、信念、尊严、荣辱、苦乐”的写作材料。 第二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谦逊、诚实、守信”的写作材料。

第三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自信、奋斗、机遇”的写作材料。

第四周:搜集并整理关于“好学、惜时、勤奋、刻苦”的写作材料。 第五周:搜集并整理关于“思考、效率、创新”的写作材料。

第六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自尊、自立、友谊”的写作材料。

第七周:搜集并整理关于“习惯、兴趣、追求、事业”的写作材料。 第八周:搜集并整理关于“廉洁、守正、爱民”的写作材料。

2中期:每周给出相关主题的素材,请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提了出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

这个过程的素材主要是一些现实热点问题,基本上是同一问题下的素材集合,有主旨相近的材料,也有主旨相异甚至相背的事件或现象,这个程既存在对材料的审读,又存在观点的提炼,还可以进行思维创新训练,同时还可以继续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从前期的自我搜集到这一阶段的同一热点下的归类阅读,是一种认识提升,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提升。

3后期:运用储备的素材进行相关的语段训练。

在前面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素材,古代的、当代的、课内的、课外的,可谓“胸中有货”,而如何将这些原料或辅料进行恰当的组织运用,也是我们要做到的,不然就是“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

也”。所以我每周进行一个话题训练,及时点评反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总结——材料到底如何用?

1. 整合材料。围绕同一主旨,从不同的人与事中选取类似或相互补充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我们的认识与观点。这是最常见的,因为不同事件中的人与事的共性,能够以充分的理由,有力支持我们的看法。

2. 运用个性化素材。抓住最熟悉、喜爱的一个人、一本书或一件事,从现象到本质,或由经历到原因,对材料进行深度开掘,从中发现材料新意。对材料开掘的深度,常常可以体现认识的深度和文章的新意。

3. 学会引用。引用的好处是:恰当使用,能展示文学积淀,是文章色彩浓厚。

4. 学写概括性描述的语段。有些材料,人们已熟知,无需详尽阐述,但为了使文章厚实,需要从点面结合角度,增加文章的力度。对大量面上的事例就可以进行概括性描述。

5. 在阐释过程中引材料。不能孤立的举例子,应在说理过程中对材料信手拈来,是至于说水乳交融。

这个过程做下来,看上去耗时不短,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积累素材,又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学。既让学生意识到教材的重要,有培养了学生的积累素材的意识。从这里我看到,“积累素材”不再是一句高屋建瓴的空谈,而是有章可循的实践过程。也许只是些粗浅的想法,希望不会贻笑大方。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