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辽朝的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1:28:07 作文素材
辽朝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契丹族的历史记忆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青牛白马”说为中心

作者:在水一方

自公元4世纪末叶以后,契丹族就在汉文文献中留下了活动踪迹,这些出自汉人的间接记载对于今天的历史学家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来说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契丹建国前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也没有留下本民族的历史记载,但是从契丹人的某些古老的传说中,可以发掘出这个民族早期历史的若干信息。在契丹本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青牛白马的故事。早在1930年代,日本学者田村实造就对这一传说进行了初步的梳理,80年代国内学者也曾撰文探讨过这个问题,但今天看来仍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除了青牛白马说之外,牵涉契丹族历史的其它一些传说也值得我们注意。本文将通过这些传说去探寻契丹族的历史记忆.

一、

尽管青牛白马的故事流传很广,但在辽朝方面的史料中却鲜有记述,仅有的一条记载见于《辽史》卷三七《地理志》(一)上京道“永州”条:

(永州)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这无疑是有关青牛白马传说的最权威、最准确的记述。虽然在目前传世的辽代文献中找不到更原始的史料依据,但我相信这一口头传说的文本化应该是相当早的。据《辽史·太宗纪》,会同四年(941年)二月丁巳,“诏有司编《始祖奇首可汗事迹》”,青牛白马传说大概就是在此时初次见诸文字记载的。但元朝修《辽史》时,恐怕已无从见到《始祖奇首可汗事迹》一书,《辽史》有关青牛白马的记述应是出自耶律俨《皇朝实录》。

在目前所见辽朝传世文献及石刻资料中,我只发现一条与此传说直接相关的史料,《兴宗仁懿皇后哀册》铭辞曰:“昔年偶圣,仙輧从水以下流;今日辞凡,龙辔拂霄而高驾。”此处上一句显然是用青牛白马典,“輧”是后妃所乘的一种有帷盖的车,这里用来比拟天女所驾青牛车。此哀册作者为耶律孝杰(即张孝杰),说明辽朝汉人对青牛白马的故事也是非常熟悉的。

宋代文献中有关青牛白马的记载,最早见于范镇《东斋记事》卷五:

契丹之先,有一男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相遇于辽水之上,遂为夫妇。生八男子,则前史所谓迭为君长者也。此事得于赵志忠。志忠尝为契丹史官,必其真也。前史虽载八男

子,而不及白马灰牛事。契丹祀天,至今用灰牛白马。予尝书其事于《实录·契丹传》,王禹玉恐其非实,删去之。予在陈州时,志忠知扶沟县,尝以书问其八男子迭相君长时,为中原何代。志忠亦不能答,而云“约是秦汉时”,恐非也。

《东斋记事》撰述于熙宁、元丰间。范镇既谓“此事得于赵志忠”,则很可能是出自赵志忠(或作“赵至忠”)所撰《虏廷杂记》。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三庆历元年八月载:“以契丹归明人赵英为洪州观察推官,……更名至忠。至忠尝为契丹中书舍人,得罪宗真,挺身来归,言庆历以前契丹事甚详。”赵志忠于庆历元年(1041年)八月叛辽投宋,撰有多种介绍辽朝情况的杂史、笔记、舆图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嘉祐二年(1057年)四月献上朝廷的《虏廷杂记》十卷,宋人有关辽朝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此书。《东斋记事》所称《实录》即《仁宗实录》,《仁宗实录》由王珪、范镇、宋敏求奉诏编纂,成书于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据范镇说,他曾将赵志忠所述青牛白马的传说写入《仁宗实录·契丹传》,但后来被王珪(禹玉)删去了。另据范镇介绍,他在陈州时,还与时任开封府扶沟县知县的赵志忠通信讨论过青牛白马的问题,——这大概是治平三年(1066年)的事情。

从宋代文献来看,宋人有关青牛白马的记载,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赵志忠。除上引《东斋记事》外,这一故事还见于两种宋人著作,一是《类说》,一是《东都事略》。曾慥《类说》卷二二“青牛白马”条与《东斋记事》的文字相当接近,此书系抄撮群书而成,我怀疑这条内容就是抄自《东斋记事》。《东都事略》卷一二三附录一《契丹传》的记载则与《东斋记事》略有不同:“初,契丹之先,有一男子乘白马,一女子驾灰牛,相遇于辽水之上,遂为夫妇,生八男子,一男子即大贺氏也。八子为八部。”这或许是出自《虏廷杂记》,但更有可能是出自《两朝国史·契丹传》。

最后需要讨论的是见于《契丹国志》卷首《契丹国初兴本末》的一段文字:“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号八部落。……立遗像(原注:始祖及八子)于木叶山,后人祭之,必刑白马杀灰牛,用其始来之物也。”《契丹国志》是元人所作伪书,但其成书早于《辽史》,上述记载应该是取资于宋代文献。从这段引文本身来看,也能够说明一点问题:凡有关青牛白马的记载,辽朝方面的史料均作“青牛”,而宋朝方面的史料均作“灰牛”,《契丹国志》则同于后者。所以不妨将《契丹国志》的这条史料也列入赵志忠《虏廷杂记》的系列。

在青牛白马的故事形成为文本之前,它显然已经在契丹人中间流传了很久。那么这一传说究竟出现于何时?赵志忠认为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大约相当于秦汉时期,不过是姑妄言之,故范镇就不以为然。蔡美彪先生提出这样一种推断:“这个传说显然没有他们的历史那么古老,至多是反映着父权制时代迁来这里的一段记忆,……我们可以推断,传说的产生,当是在北魏初年或者较早一些时候。”这个推论从时间上来看仍嫌太早,因为北魏时代的契丹部落主要游牧于白狼水(今大凌河上游)一带,还没有迁至潢河和土河流域。台湾学者王

民信先生则认为青牛白马的故事最早不会早于开元、天宝之际,最晚可以晚到阿保机时代,并对这一故事的产生背景做了如下解释:在阿保机取代遥辇氏担任可汗之后,“畏惧他部人不服,遂捏造?神人?、?天女?的故事,以示迭剌与回纥人的合作完全是顺天应人”。按他这种解释,似乎认定了“青牛白马”是阿保机时代凭空杜撰出来的故事。此说带有较多的臆想成分,青牛白马是契丹人的图腾崇拜,像这样一个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传说,很难相信是由阿保机随意编造出来的;况且从“神人”、“天女”的故事联想到迭剌部与回鹘人(指述律后)的合作,也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田村实造认为,从青牛白马故事中所包含的契丹人住地、八部同源说和木叶山信仰三个要素来看,这则传说大致出现于公元8世纪中叶。我觉得这个意见比较可取。其一,既谓神人、天女生八子而衍生为八部,则理应在唐初大贺氏八部部落联盟形成以后(所谓的“古八部”是后起的说法,7世纪以前的契丹未必正好是八部,而且在契丹形成部落联盟之前也不大可能有八部同源的意识);其二,契丹人迁至潢河和土河流域大概是在开元、天宝间,所以这一传说只能是在这之后形成的,但决不会晚到阿保机时代。

青牛白马故事中乘白马浮土河而下的神人,就是传说中的契丹始祖奇首可汗。《辽史》曰:“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12]《辽史》卷二《太祖纪·赞》说:“奇首生都菴山,徙潢河之滨。”都菴山不知在何处,《辽史·地理志》上京道龙化州下谓“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此,称龙庭”云云,想必都菴山与龙化州不会相去太远。太祖七年(913年)六月甲申,“上登都菴山,抚其先奇首可汗遗迹,徘徊顾瞻而兴叹焉”。可见这一传说也是由来有自的。“奇首”在契丹语中究为何义,目前还无法给予解释。乾隆朝官修《辽史语解》根据满洲语将此词改译为“奇善”,谓“奇善,鲜明也”,正所谓强为解人。方壮猷先生则谓奇首之“奇”与契丹之“契”音通,并解契丹之“丹”为“斯坦”,大概是将“契丹”一词理解为“奇首之领地”了吧。这恐怕比《辽史语解》的附会更不着边际。

学界普遍认为,青牛白马是契丹人的部落图腾。但它们究竟具有什么象征性意义呢?《辽史》卷七一《太祖淳钦皇后传》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淳钦皇后)尝至辽、土二河之会,有女子乘青牛车,仓卒避路,忽不见。未几,童谣曰:?青牛妪,曾避路。?盖谚谓地祇为青牛妪云。太祖即位,群臣上尊号曰地皇后。”田村实造根据这条史料,指出青牛代表地祇,象征女性;白马代表天神,象征男性。我们从辽代文献中可以找到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这种观点。据《辽史·太祖纪》记载,太祖元年(907年)正月庚寅,“燔柴告天,即皇帝位,……群臣上尊号曰天皇帝,后曰地皇后”。这条史料将耶律阿保机即可汗位误记为即皇帝位,天皇帝、地皇后的尊号未必是此时所上,但这两个尊号却绝非后人杜撰,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萧韩家奴上疏云:“昔我太祖代遥辇即位,乃制文字,修礼法,建天皇帝名号。”《宋史·真

宗纪·赞》也说:“契丹其主称天,其后称地,一岁祭天不知其几。”辽朝举行祭山仪时,须“设天神、地祇位于木叶山”,这是因为传说中神人(白马)、天女(青牛)相遇于木叶山而结为佳偶的缘故。《辽史·圣宗纪》统和十六年五月甲子有“祭白马神”的记载,白马神就是天神。《辽史·地理志》上京道怀州条讲述了一个太宗的传奇故事:“太宗崩,葬西山,曰怀陵。大同元年,世宗置州以奉焉。是年,有骑十余,猎于祖州西五十里大山中,见太宗乘白马,独追白狐,射之,一发而毙;忽不见,但获狐与矢。是日,太宗崩于滦城。后于其地建庙,又于州之凤凰门绘太宗驰骑贯狐之像。”这个故事虽荒诞不经,但它可能暗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在契丹人的心目中,白马神是契丹可汗的化身。

在研究契丹族的婚姻制度时,不免要牵涉到青牛白马的传说。关于契丹族的婚姻形态,我国学者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以蔡美彪为代表的部落外婚制,一种是以向南、杨若薇为代表的氏族外婚制、部落内婚制。前者认为,契丹人的先祖出自以白马和青牛为象征的两个原始氏族,它们各自发展,到大贺氏时代,白马氏族繁衍分裂为互为兄弟的八个兄弟部落,它们之间禁止通婚,而是与八部之外的青牛氏族的部落通婚。后者认为,不应将青牛白马的传说作为部落外婚制的依据,因为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契丹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的情况,不能说明契丹族的起源问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契丹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在大贺氏和遥辇氏部落联盟时代,并没有游离于八部之外的契丹部落,与大贺氏世代通婚的孙氏(审密)氏族也是八部部落联盟的组成部分,而且从辽朝的情况来看,迭剌部及后来的五院部、六院部和乙室部、突吕不部都兼有耶律氏和萧氏二姓,说明契丹族实行的是氏族外婚制、部落内婚制。

对于这一统计结果,爱宕松男解释说,迭剌部和乙室部分别属于耶律氏、萧氏,它们之中的少数异姓应视为例外;突吕不部虽然耶律氏、萧氏各3例,但考虑到属于耶律氏的突举部是从突吕不部中分析出来的,因此突吕不部也应属于耶律氏。他的最终结论是,契丹族是由耶律、审密两个胞族及八个氏族(八部)组成的,其中迭剌、突吕不、品、突举四部属耶律氏胞族(半族),乙室、楮特、乌隗、涅剌四部属萧氏胞族(半族),两个半族之间世代通婚,白马、青牛分别是这两个半族的图腾。

上述论点实际上是另一种部落外婚制。两说的区别在于,蔡美彪先生认为八部均为白马(父系)氏族,青牛(母系)氏族在八部之外,而爱宕松男氏认为八部中青牛、白马氏族各半,但他们的共同出发点是同部不婚。用青牛白马的故事来解说契丹族的部落外婚制,其主观架构的痕迹较为明显。从前述统计结果来看,迭剌部虽以耶律氏为主,但萧氏多达6例,似乎很难用例外来解释;把突吕不部归入耶律半族更是显得极为勉强;至于品、突举、楮特、乌隗、涅剌五部,虽然在《辽史》中都只能见到一个姓氏,但也很难说不是史料匮乏所致,因为这些部落比较弱小,其部人很少见于历史记载,根据每部仅有的一两个例证,难以断定它们是否真的只有一个姓氏。如果不能解释这些问题,部落外婚制说就难以成立。 关于青牛白马与耶律氏、萧氏两个半族的关系,爱宕松男还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认为契丹

语中“耶律”和“审密”两词,即是分别出自这两个半族的图腾马和牛。请看他的论证过程:“耶律”的中古音:ia-ljiue#t →蒙古语“驯马”(应指牡马):Jala-ga

“审密”的中古音:si[m-mie#t →蒙古语“牝牛”:sir-mut

由此得出契丹语“耶律”即牡马、“审密”即牝牛的结论。

这项论证很不严密。首先,蒙古语“驯马Jala-ga”是一个动词,不能附会为牡马;其次,耶律、审密的中古音与蒙古语驯马、牝牛的音值有十分明显的差距。

在20世纪50年代,学界对契丹语言文字所知甚少,故爱宕松男不得不借助于蒙古语对耶律、审密的音义加以推测,而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直接利用契丹小字的研究成果来讨论这个问题。目前契丹小字中的十二生肖均已得到解读,其中马(午)作,此字由两个原字组成,已知第一个原字的音值为[m],第二个原字的音值为[ri]。牛(丑)在契丹小字中作 ,刘凤翥先生将此字的音值构拟为[ni]。而契丹小字中耶律作 或 ,审密作“ ”,尽管我们还不知道这两个词的原意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契丹语中,耶律、审密的音义与马和牛真正是风马牛不相及。

虽然关于青牛白马的具体阐释还存在分歧,但谁也不否认它对契丹人所具有的图腾崇拜的意义。以青牛白马作为祭祀时的牺牲,是契丹人的一种传统习俗。《辽史》曰:“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本末》谓辽朝立奇首可汗及其八子遗像于木叶山,“后人祭之,必刑白马杀灰牛,用其始来之物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青牛白马所具有的原始宗教信仰形态下的图腾崇拜性质。

在契丹礼俗制度中,以青牛白马祭天地是一种很隆重的大典。辽朝前期,凡国有大事,尤其是兵戎之事,照惯例都要行此祭礼。《辽史》卷三四《兵卫志》(上)说:“凡举兵,帝率蕃汉文武臣僚,以青牛白马祭告天地、日神,惟不拜月,分命近臣告太祖以下诸陵及木叶山神,乃诏诸道征兵。”宋代文献中也有一段与此类似的记载:“将举兵,必杀灰牛、白马,祠天、地、日及木叶山神。”又《辽史》卷五一《礼志》(三)记皇帝亲征仪曰:“将出师,必先告庙,……刑青牛白马以祭天地。”直到西辽时代仍能看到这种传统的孑遗,耶律大石康国元年(1134年)三月遣兵东征时,即“以青牛白马祭天”。

从辽代文献来看,以青牛白马祭天地当是契丹人的一种古老的传统礼俗,并不是辽朝建国以后的发明。《辽史》中有关这种祭仪的最早记载,见于《太祖纪》太祖七年(913年)五月丙寅,当时辽朝尚未建国。——实际上,这种祭仪很可能是自遥辇氏时代以来相沿已久的旧俗,只不过当时没有留下记载罢了。

据冯家昇先生统计,辽朝用青牛白马祭天地者共计24次,其中太祖朝3次,穆宗朝1次,景宗朝6次,圣宗朝12次(实际应为11次),另西辽德宗朝2次。值得注意的是,自圣宗统和二十三年(1005年)以后直至辽朝末年,包括兴宗、道宗、天祚帝三朝在内,却再也看不到这种记载,这当作何解释?冯氏认为这与契丹人的佛教信仰有关。辽朝佛教的

篇二:a19辽朝、西辽、东辽、北辽君主世系

1.作者简介

王衍钊:男,汉族,中国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柳林镇张表村东街人,祖籍浙江绍兴,当代知名网络作家、百科词条积极撰稿人。

先后发表网络作品《新生活友情梦》、《乡恋》、《续<祝福>》、《冬之感》、《回眸往昔》、

《那夜,那月》、《<乱世佳人>中斯佳丽的爱》、《论曹操》、《情系兰河》、《又是杨柳青》、《青

春断想》、《儿时的胡哨》、《盼望》等。同时,他还积极撰写《历代帝王家谱》、《名人家谱》等。

2.辽朝、西辽、东辽、北辽君主世系

(1)辽朝

耶律涅里

耶律毗牒

耶律颏领(yē lǖ kē lǐng,唐朝中期契丹迭剌部领袖)

辽肃祖耶律耨里思

辽懿祖耶律萨剌德

辽玄祖耶律匀德寔

辽德祖耶律撒剌的(耶律的鲁)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耶律亿,辽朝建立者)明王耶律安端(东丹国第四任君主)

┣━━━━━━━━━━━━━━━━━━━━┳━━━━━━━━━━━━━━━━━━━━━┓

辽太宗耶律德光(耶律德谨/耶律尧骨) 辽义宗/辽懿宗/人皇王耶律倍(东丹国首任君主)辽章肃帝耶律李胡

┃ ┃

辽穆宗耶律璟[耶律述律/耶律明(待考)]辽世宗/永康王耶律阮(本名耶律兀欲,东丹国第三任君主)

辽景宗耶律贤(本名耶律贤宁,又名耶律明)

辽圣宗耶律隆绪(本名耶律文殊奴)

┣━━━━━━━━━━━━━━━━━━━━━━━━━━━━━━┓

辽兴宗耶律宗真(本名耶律夷不,又名耶律只骨)耶律重元

┣━━━━━━━━━━━━━━━━━━━━━━━┓┃辽道宗耶律洪基(本名耶律涅邻,又名耶律查剌)耶律和鲁斡 耶律涅鲁古

辽顺宗/昭怀太子耶律濬[jùn]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本名耶律延宁,又名耶律阿果)

┣━━━━━━━━━━━━━━━━━━━━━━━┓

梁王耶律雅里(本名耶律撒鸾,次子,北辽神宗) 秦王耶律定(第五子)

(2)西辽

※※※※※※※※※※※※※辽朝、西辽、东辽、北辽君主世系---- 作者:王衍钊※※※※※※※※※※※※

辽嗣元帝(姓名失考)

辽嗣元帝之子

辽德宗耶律大石(本名耶律重德,辽嗣元帝之孙,辽太祖第八代孙,西辽建立者,其妻辽感天后萧塔不烟曾称制)

┣━━━━━━━━━━┓

辽仁宗耶律夷列 辽承天帝/承天后耶律普速完(耶律大石之女,耶律夷列之妹)

辽末帝耶律直鲁古

辽恭帝耶律屈出律(耶律直鲁古之婿兼义子)

(3)东辽

辽元帝耶律留哥(东辽建立者,其妻辽元后姚里氏曾称制)

辽世祖耶律薛阇

辽嗣宗耶律收国奴

辽末帝耶律古乃

(4)北辽

北辽历代统治者

1.辽宣宗/孝章皇帝耶律淳(1063-1122):小字涅里,契丹族,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孙,南京留守、宋魏王耶律和鲁斡之子,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堂叔,北辽第一任皇帝。年号建福,1122年三月十七日-1122年六月廿四日在位。

2.秦王耶律定: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第五子,封为秦王。辽天祚帝因金兵入境而带耶律定西逃,天祚帝的堂叔耶律淳在南京析津府称帝,建立北辽政权。耶律淳不久去世,命耶律定继位。但耶律定不在南京,所以由萧德妃摄政,直到金兵攻克南京。而耶律定也在青冢泺被金兵捕获。(实际上,此人未在位)

3.辽神宗/梁王耶律雅里(1094-1123):字撒鸾,契丹族,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次子,北辽第二位皇帝。耶律雅里七岁受封梁王。1123年四月,从金兵势力下投奔天祚帝,此时天祚帝西奔,耶律雅里被耶律敌烈与特母哥等人劫夺向北奔逃。同年五月二十九日,百官拥立耶律雅里为帝,改年号为神历。同年十月,耶律雅里病逝,时年三十岁。

4.辽英宗/显武皇帝耶律术烈:辽兴宗曾孙,梁王耶律雅里于1123年10月病死后,耶律敌烈等立他为帝。同年11月,耶律敌烈的部下发动兵变杀死了耶律敌烈,耶律术烈也为乱兵所杀。在位仅20余日。葬处不明。

5.萧普贤女(?-1122):契丹族,北辽宣宗耶律淳的皇后。

1122年三月,萧普贤女的丈夫耶律淳在南京(

辽朝的名人故事

今北京)称帝,建立北辽政权,是为北辽宣宗。北辽宣宗继位后,封萧普贤女为德妃。同年六月,北辽宣宗病死,遗诏立天祚帝第五子秦王耶律定为皇帝,但耶律定在天祚帝身边,只能遥立。德妃萧普贤女被尊为皇太后,称制摄国政,改建福元年为德兴元年(1122年六月廿四日-1123年二月初二)。

萧普贤女当政不久,就击败宋军刘延庆、郭药师部对燕京的进攻。此时,大臣李处温父子见前景不妙,便打算私通宋朝太师童贯,准备劫持萧普贤女,归附宋朝。与此同时,李处温还私通金国,为金国的内应。萧普贤女发现后,立即将李处温处死。同年十一月,萧普贤女五次上奏表给金国,说只要允许立耶律定为北辽皇帝,其他条件均答应。然而,金国坚决不准耶律定当北辽皇帝。无奈之下,萧普贤女只好派兵把守居庸关,以防金军袭击。但是,居庸关最终失守,金军杀入居庸关后,直奔南京(今北京)而来。萧普贤女仓皇逃走。她思忖:既已立耶律定为帝,天祚帝不至于降罪于她。于是,萧普贤女便出古北口,经天德军,赶到四部族(今地不可考)投奔天祚帝。天祚帝怨恨耶律淳自行称帝,还废自己为湘阴王,于是当即命令左右,将萧普贤女捆绑后杀死。追废耶律淳为庶人,并将他从宗室谱籍中除名。

※※※※※※※※※※※※※辽朝、西辽、东辽、北辽君主世系---- 作者:王衍钊※※※※※※※※※※※※

篇三:关于法库县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XX县关于民族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推动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7月11日对全县民族文化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法库,满语音译,意为“鱼梁”,即捕鱼的矮堰。全县区域面积2320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法库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县,除汉族外还有蒙、满、锡伯、回、朝鲜、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有一个民族乡(四家子蒙古族乡),18个民族村,共有少数民族人口45997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2%。其中,蒙古族、满族、锡伯族和回族较多(回族大部分集中居住在法库县城西北角的“回回营”,蒙古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四家子蒙古族乡)。在历史的长河中,蒙、满、锡伯、回等民族完成了与汉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渗透,从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文化基本架构,其文化渊源和历史经历所浓缩或转化为的民俗风情,既丰富了我县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内涵,也凝炼了民族文化所特有的精髓。

(一)民族文化资源现状、特点

1、我县民族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民歌、故事、音乐、舞蹈、服饰、古民居、民族工艺、民族习俗、医药 1

和武术还有军事文化、名人文化、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等。

2、民族人文资源:辽代北府宰相萧义、萧袍鲁(契丹族),清代三世达尔罕王班弟、博王僧格林沁(蒙族),现代著名女作家王愫筠(锡伯族),著名导演张惠中(回族)等等。

3、民族旅游资源

(1)巴尔虎山风景秀丽,充满独特蒙族风俗民情,具有独特的开发价值。

(2)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葬有清亲王僧格林泌的王爷陵记载着这个铁帽子亲王的戎马生涯,葬有和硕端柔公主的公主陵记录了满蒙联姻的史话。

(3)丁家房的湾柳街被考证是3400年前发人的都城,2300年前胡人的都城。

(4)圣迹山的辽墓群遗址记录了契丹的兴衰,以辽代北府宰相萧义墓为代表的辽墓群遗址已被国家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前景十分广阔。

(二)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我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建立了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300㎡。有活动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1套,配置音响等器材1套,图书2000多册。成为四家子蒙古族乡开展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活动、传播先进文化、陶冶情操的重要阵地。

(三)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

2

我县文化部门积极采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提高全社会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在县文化馆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板。萨满神歌、回族肖氏中医正骨外科被确定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四)民族语言文字发展情况

我县民族语言文字一直得到健康发展。

1、四家子蒙古族学校利用悠久的蒙古族历史渊源和蒙古族文化底蕴,从一年至九年全部开设蒙语课,从孩子抓起,保护蒙族语言,确保民族语言的长足发展。

2、法库回族住房门楣上贴的“杜阿”(是阿訇用阿拉伯文句勒成各种文化图案),在饭店、副食店牌匾上附有的阿拉伯文,是回民居室和店铺的明显标志,也是我县保护发展回族语言文字的一种体现。

(五)开展民族群众文化活动情况

我县大力挖掘、保护、传承我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大力推进我县民族文化健康蓬勃开展,使更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1、在文化馆设立民族舞蹈培训基地,聘请专业舞蹈老师来教授,创作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精品、培训民族传统音乐舞蹈。

2、四家子蒙古族学校组建民族艺术表演队,多次在市、县等各级活动中获奖。

3

3、我县文体部门组织队伍参加沈阳市2012年第四届“神州一欻”锡伯族嘎拉哈节比赛,并获得好成绩。

4、在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出精彩的民族舞蹈,体现民族的风韵,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地位。

5、鼓励县剧团、民间文艺团体、乡土文化能人创作以“辽文化”为主的地域文化作品(辽代故事、辽戏、辽歌、辽舞)。打造“辽文化”品牌。

二、民族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开发建设情况

1、辽代风情小镇建设,是2012年法库文化产业开发重点。修建契丹城,重现历史契丹民族风貌,布置具有民族、历史特点的餐饮、酒店、文化艺术、旅游、商业、居住等建筑,打造旅游观光区。修建辽朝帝王雕像,文化艺术人物长廊,展示辽朝历史文化,帝王的丰功伟绩。体现契丹游牧文化,建设蒙古包,骑马场,射箭场,狩猎场等,打造文化娱乐区。建设辽代风情建筑,展示辽代农、牧、渔文化,建设农庄、放牧园、采摘园、垂钓园、捕鹅园、瓷器手工作坊、契丹服饰坊等,回归契丹文化,尽享田园生活,打造辽代生活体验区。

2、创建民族特色旅游文化。法库地貌多姿,山川灵秀、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的旅游资源已经得到了初步开发利用,形成了以蒙族特色四家子巴尔虎山为代表的“四山三水一都一城”的旅游文化格局,成为沈阳市生态旅游经济的重 4

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我县历来十分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工作,做到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既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又促进文化发展,做到在继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之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1、领导重视,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

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对民族文化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将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列入《法库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为我县开展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工作依据。

2、成立辽文化研究会

为深入挖掘、整理、固化和传播辽代文化,丰富城市建设文化内涵,发展辽文化产业,法库县委、县政府举办了主题为“大辽福地、宰相故里、白鹤之乡、人文法库”的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沈阳辽文化研究专题论坛。

3、投入专项经费,民族文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抢救、保护和修复

我县文物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加强民族文物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据统计,叶 5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