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关雎改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3:30:46 体裁作文
关雎改写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关雎 蒹葭改写

(改写) 蒹葭

早晨,天空刚刚有一点熹微的白色。

深秋的晨露在瑟索的冷风中凝成了严霜,白茫茫的一片,分外萧条。

湖上,芦花飘荡,时而扬在秋风里,时而跌落水面上,激不起丝丝涟漪,却无奈地染白了秋水。

岸边,有一男子,独自立于严霜中,望着芦花掩映的湖水,神情漠然,无一丝流动的气息,只是孤独的站着,好似在守候着什么。

对岸,芦花丛外,隐隐约约有一座房屋,浅浅的瓦,淡淡的墙,在纷飞的芦花映衬下,也有了些许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或许这座房屋里住着一个风姿绰约娉婷玉立同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而她,或许不知此刻在芦花飞舞,银霜凝成一片惨淡的时节,对岸有一个愿倾其一生来守护她的痴心人。

他与她,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即呵......

芦苇依旧那么多,优雅地随风飘,舒展着纤细的腰肢。大片大片的白霜渐渐融成了浅露,雾气生起,他依旧是站在哪儿,没有别的神情,也无别的动作,眉宇之间,刻画着——坚定。 对岸的房屋,在一片朦胧中变得更加隐约,恍若是海市蜃楼一般,是真实的梦境。她在梦里,可是她是否知道呢?

他与她,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中坻,近了,但是仍然隔着一片湖。秋天,芦花飘荡,模糊了彼此的视线。

太阳已然露出了脸,芦苇在阳光下享受着温暖的抚摸,雾气渐散,晨露微干,水面上还氤氲着一片朦胧,他仍旧是那样站着,透亮澄澈的眼睛依旧是注视着对岸,那芦花掩映下娉婷的身影,似是闪过一丝黯然。

而她,立于秋风中,乌黑的长发和芦花一样飘荡,望着湖上宛如飞扬的雪海的芦花,那逐渐消散的水雾,却始终未看到那双眼睛,和那些许遗憾……

他和她,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中沚,相隔不远,却始终错过……

晚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他仍就是站在哪儿,对岸的影子却消失不见。

“夜了,看风景也该回了。”淡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蓦然回头,她转身,他未来得及倾诉自己的爱慕,她离开了……

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他怅然……

他与她,始终隔着一片湖啊!

他木然离去。

可是,他忘记带走他的心了,他的心始终在岸的那边啊。

她是他心头最美的景,芦花飞舞的季节,一颗心,破碎了……————————————————————————————————————————————————

篇二:关雎教学设计

关 雎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三、检查预习。

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的相关知识。这里强调三点:

(一)《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 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二)《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三)《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四、精讲点拨

1、一读,读准字音。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关雎》,篇幅非常短小。我们先来读一下。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2、二读,注意停顿。

3、三读,把握文意。

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一下诗的大意,然后思考这个问题。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同学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我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整理了一下,理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需要整理的记在课本上。

明确:诗中写一个年轻小伙子爱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姑娘,他朝思暮想、执着追求,然而求之不得,进而相思成梦,梦中与这位姑娘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歌抒发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4、四读,读出感情。

既然有痛苦,有喜悦,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不能一种语气读到底,我们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感情读进去。现在请大家自己尝试着带着感情读一遍诗歌。或喜悦,或悲伤,要把它读出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见“淑女”,一见钟情,心中充满了喜悦和爱慕之情,心旷到难以自抑。(读出心旷、激动、难以自抑的情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反复咏唱,来说明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读出淑女之美)

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读出长夜漫漫的那种坐立不安的焦虑、苦闷的心情)

一个人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想象着拥有。“君子”追求不到“淑女”,情极生幻,梦中出现了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情景,君子陶醉在愉悦中,沉浸在幸福里。 (读出君子的喜悦之情)

5、五读,读出韵味

看着同学们在那里一本正经的读,我突然想到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的那个教书的老先生,鲁迅先生在文中写到: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个时候的老先生,一定是和文章融为一体了。我现在看你们,面无表情,正襟危坐,读出来的东西硬邦邦的,一点让人陶醉的美感也没有。怎么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那种美?要先认识到诗歌美在哪里,然后把自己融进去。这首《关雎》美在哪里?你先思考一下,然后我找同学起来说一说。

并不是说摇头晃脑就能读出诗的韵味。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听听播音员的《关雎》。

五、拓展延伸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千年后的今天,在空气中有着丁香花味的雨巷中,有一位诗人逢着了一个和丁香一样的女孩,清澈的双眸中含着淡淡愁怨,在擦肩而过的时候,驻足停留??他就是诗人戴望舒。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戴望舒的《雨巷》,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现形式上,这首《雨巷》都有《关雎》的影子。

《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这一点对我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完全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模仿这种写法,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六、课堂总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开阔、丰盈;是初生天地的源泉,简单、洁净。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情去诵读,用心去传唱,让这古老的歌谣在祖国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熠熠闪光。

板书:

所闻:关关雎鸠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所见:在河之洲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所思: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所愿:君子好逑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所谓“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歌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篇三:关雎练习

? 关雎

? 关关雎(jū) 鸠(jiū)⑴,在河之洲⑵。窈(yǎo) 窕⑶(tiǎo)淑⑷女,君子好(hǎo)逑(qiú)⑸。 ?参差荇(xìng)菜(cài)⑹,左右流之⑺。窈窕淑女,寤(wù) 寐(mèi) ⑻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⑼。悠哉悠哉⑽,辗⑾转反侧。

?

? 关雎-国画狄少英作品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⑿。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⒀。窈窕淑女,钟鼓乐(lè)⒁之。

?

关关:《尔雅·释诂》:“关关、雍雍,音声和也。”

? 《说文·门部》:“關,以木横持门户也。从门, 声。”段注:“引申之??凡立乎此

交乎彼曰关,《毛诗传》曰:‘关关,和声也’,又曰:‘间关,设舝皃’,皆于音得义者也。”

? “肉食者谋,又何间焉。”

雎鸠:

? 《尔雅·释鸟》:“雎鸠,王雎也。”晋郭璞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

山边食鱼。”

? 《方言》卷六:“飞鸟曰双,鴈曰乘。”

州:《说文》:“州,水中可凥(居)者曰州。水周绕其旁。从重川者,尧遭洪水,民凥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诗》曰在河之州。”

窈窕 叠韵连绵字:

? 《说文·穴部》:“窈,深远也。”影纽幽部

? 《说文·穴部》:“窕,深肆极也。” 定纽宵部,幽宵合韵。

? 《說文·水部》:“清湛也。”又《人部》:“俶,善也。”此詩中淑爲俶之假借字。

逑雔 通假

? 逑 本亦作仇。逑、仇古音同。

? 《说文·人部》:“仇,雠也。”《言部》:“雠,犹应也。”

? 逑【辵部】斂聚也。从辵求聲

? 段注:逑仇古多通用。《關雎》君子好逑。亦作仇。

? 荇菜:

? 说文:荇,接余也。

? 《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潢汙行潦之水,筐筥錡

釡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 为龙胆科、荇菜属浅水性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漂浮于水面

或生于泥土中。荇菜叶片形睡莲小巧别致,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花期长,是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原产中国,分布广泛,从温带的欧洲到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地区都有它的踪迹。根茎可供食用,可做蔬菜来煮汤,柔软滑嫩,在上古是美食。

? 释诂:左右,勴也。(说文:勴,助也。)

? 义疏:左者,从手,手之助也。《说文》:“左,??相助也。”通作佐。??右者,从

手口,手口之助也,故《说文》右字分二部,《口部》云:“助也”,《又部》云:“手口相助也。”??通作佑。

? 寤寐:

? 说文:寤,寐觉而有言曰寤 。

?寐,卧也。

? 思服

? 思念,想念

? 《毛传》:服,思之也。

? 《广韵·之韵》:思,思念也,

? 服,也有思念之意。

? 《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 ”,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谓

也。”<

? 思服,同义连言

? 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古文作芼或“覒”(读音同“芼”)。今作“摸”??水中

参差不齐的荇菜,随流左右动荡,因而或左或右以摸索之。

二.古今字、通假字

1.窈窕淑女(淑通俶)

2.君子好逑(逑通仇)

3.左右流之(流通??捋也)

4.左右芼之(芼通覒。《爾雅·釋言》)

语法

修辞

? 钟鼓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 关关雎鸠

? 参差荇菜

? 都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 隔句押韵

? 首章首句入韵

? 幽部,鸠 洲 逑

? 宵部,芼;药部,乐。押韵。

《关雎》同步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

(90分钟 100分)

一、课文阅读题(40分)

(一)《关雎》(8分)

1.本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分)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分)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二)《蒹葭》(6分)

1.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2分)

2.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2分)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三)《黄鹤楼》(7分)

1.本诗选自 ,作者。(2分)

2.本文用典的句子:, 。(2分)

3.写景的两句诗是, 。(2分)

4.唐代诗人 见到这首诗后,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1分)

(四)《钱塘湖春行》(5分)

1.本文写了几种早春的景象?(3分)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2分)

(五)《相见欢》(5分)

1.本文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 , 。(3分)

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9分)

1.这首词巧用典故的句子:。(3分)

2.本词

关雎改写作文

的作者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中秋吟月的词是 。(3分)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 , , 。(3分)

二、类文阅读题(23分)

(一)(5分)

行经华阴 崔颢

岧绕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词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睛。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畴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1.本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1分)

2.你知道“咸京”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吗?(2分)

3.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赏析:《行经华阴》和《黄鹤楼》都是崔颢的七言绝句。两首诗都是咏景抒情之作。《行经华阴》通过描写华阴奇险的景物,高峻的山峰,表达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黄鹤楼》中,通过对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相比而言,《行经华阴》中的对仗句子没有黄鹤楼中的自然、妥帖。

(二)(7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毕竟

(2)别样

2.本诗是一首(体裁)诗。(1分)

3.这首诗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 , 。(2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赏析:此诗和《钱塘湖春行》都是描绘西湖景色的名篇。两首诗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的描绘。不同之处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的西湖。《钱塘湖春行》描绘的是早春的西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抓住了荷花一种景物进行描绘,而《钱塘湖春行》既有对静景“水面”“云脚”“乱花”“浅草”的描绘,也有对“早莺”“春燕”的动态刻画。

(三)(6分)

浪淘沙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潺潺:

(2)一晌:

2.“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中,“流去”的内容指什么?(2分)

3.本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2分)

赏析:这首词与《相见欢》都是李煜被囚时的作品。《相见欢》抒发的是孤独寂寞之感,而《浪淘沙》却表现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悔恨、对逝去的故国的怀念以及囚居的凄婉之情。全词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四)(5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疏桐:

(2)省: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品格?(2分)

3.词人以为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1分)

赏析:此词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苏轼的作品。《卜算子》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江城子》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的壮志。在写法上,前者写得比较清冷,静中有动,寓意深长。后者写得豪放,豪情洋溢。

三、中考题(12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1)羽扇纶巾( )

2.解释加粗词语。(2分)

(1)乱石穿空 (2)故国神游

3.本词的作者是 ,他是 (朝)的文学家。(2分)

4.描绘气势磅礴的景色的句子:,,。(3分)

5.“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创新片段作文题(25分)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你对别人信任,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别人对你信任,你会感到幸福??请以“信任”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Ⅵ.合作探究题

浣溪沙

野人家。

1.找出文中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的词语。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你能举出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吗?

单元语法知识归纳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有下列知识点。

1.比兴手法的运用。比是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诗经》多用这种手法。

2.律诗,是一种格律诗。分四联,即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律诗有五言、七言之分。每句是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每句是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

3.词,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叫词牌,如《水调歌头》、《念奴娇》、《菩萨蛮》之类。从结构上根据分段的不同,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单调只有一段,多为小令。双调中有两个段落,由上、下两片组成。三叠、四叠都是慢词,数量不多。词在句式上长短不齐,因此词也被称作长短句。

4.骈文,因多用四六句又称“四六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其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其次是讲究平仄搭配,上下联要平仄相对。三是讲究使用典故。我们学过的《陋室铭》就是骈文。

5.赠序,是古代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以“送??序”的格式为题。

口语交际

Ⅰ.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论辩能力。

Ⅱ.口语交际指导

1.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主辩人。 苏轼(2)一樽还酹江月(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