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描写朝阳,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1:18:49 体裁作文
描写朝阳,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诗歌欣赏

一、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11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5分)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 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2)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

8.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

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

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幹(注)

篇二: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

双鲤、尺素(远方来信)

月亮(思乡或团圆)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

寒蝉(悲凉)

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

芳草(离愁别恨)

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

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

关山(思家)

长亭短亭(送别)

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

莲(音同“怜”表达爱情)

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

菊花(清高)

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

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

桐(象征悲凉)

鸦(衰败荒凉)

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抓住典型意象的意义

●花草类:

(1)菊:隐逸 高洁 脱俗(2)梅:傲雪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 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 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

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 坚强 生命力(5)竹:气节 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9)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 凄恻(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 追求(4)猿猴:哀伤 凄厉(5)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 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10)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 脱俗(2)簪缨 (冠):官位 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 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 喜事(3)绿:希望 活力 和平(4)蓝:高雅 忧郁(5)黄:温暖 平和(6)紫:高贵 神秘(7)黑:黑暗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 自省 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8)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11)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5页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答题示例:

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概括南柯子 王炎

式回答)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若没有可以略过)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3)抒发什么情感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

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

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常用的表达诗词主旨的词语有:心旷神怡 热情洋溢 豪情满怀 慷慨激昂 得意洋洋 徜徉山水 欢快 欣喜 喜悦 舒畅 自由 恬淡 闲适 惬意 仰慕 追慕 坚守节操 留恋 同情 孤独 寂寞 思念 郁闷 空虚 烦闷 抑郁 感伤 辛酸 悲痛 悲愤 忧愤 激愤 悲壮 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 消极避世 讽刺 指斥 控诉

2/5页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答题示例: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早行 陈与义

了这种手法。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人怎样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

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小总结:(1)写作方法:起兴,虚实,结合,用典, 化用,联想,想象,烘托/衬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托物言志

(2)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重点是描写抒情)

描写有:正侧结合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眼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具体形象为实,想象联想为虚。

抒情方式有直接(正面)抒情和间接(侧面)抒情。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物,情景交融。

(3)表达技巧:

铺陈其事 浓墨重彩 托物起兴 对比比较 映衬比较 虚拟写实 象征暗示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化用典故 以古讽今怀古伤今 以动写静 以乐写哀 烘云托月直抒胸臆 白描勾勒 议论点染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小中见大 欲扬先抑 巧设悬念 前后照应 联想想象 含而不露

(4)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借代,对偶,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5)构思:

方法:起承转合 首尾呼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过渡 铺垫 伏笔

作用:独辟蹊径 独出心裁 自出机杼 别开生面 别具一格 不落俗套 突兀而起 笔锋一转 严谨完整 3/5页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答题示例: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南浦别 白居易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描述景象。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

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

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

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该词(句子)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作用:答题示例: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从该词(句子)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虑。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 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 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篇三:2015北京一模城六区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5北京一模城六区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

一、东城一模

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6题。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宋·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

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

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②客,何必独沾衣。

【注】①隐括: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在今山东临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附】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6.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江水浸云影”,描写江水倒映出天空之云。一个“浸”字写出了一江秋水的澄澈。

B.“风景今朝是”两句,意即美好的自然现在依然存在,而曾经登临的昔人已成为过去。

C.“无尽今来古往”三句,词人从时空变换角度抒发了人生短暂、时有危机的无奈之感。

D.富有理趣,是宋代诗词的特点之一。此词由景入情,表达了词人对人生、世事的理解。 ②下列画线诗句的意境,与“空翠渺烟霏”一句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B.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C. 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D.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③隐括之作,贵在翻新。比较杜牧原诗,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朱熹此词的新意。(5分) 答案:16.①(3分)C②(3分)B

③(5分)可从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角度比较。

二、2015朝阳一模

本大题共1小题,共19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⑴—⑷题。(19分)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①

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 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⑴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⑵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⑶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5分)

⑷根据提示写出诗文的原句。(8分)

“头上纶巾醉堕”写词人借酒浇愁。酒,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与忧愁相伴。白居易的《琵琶行》中“①,②”之句,刻画了送别之际,宾主举杯,想要将离别之情与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的场景;范仲淹在《苏幕遮》中有“③,④,化作相思泪”之句,借酒抒发相思之愁;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低吟着“⑤,⑥”,将自己的苦闷与释然都融在这一杯酒里。当然,也不乏借酒助兴的作品。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⑦,⑧”,写出他在辞官归田后,和家人团聚的温馨与快乐。

答案: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9分)

15.(19分)

⑴(2分)C(“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有误,“把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⑵(4分)C、D

【评分参考】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⑶(5分)这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1分):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1分)。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1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1分),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

思念之情(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⑷(8分)①主人下马客在船②举酒欲饮无管弦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④酒入愁肠

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

⑦携幼入室⑧有酒盈樽

【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三、2015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5~18题。

过辛稼轩神道①

(明)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注】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②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③《阴符》:兵书。④宰:坟墓。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

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

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和不甘。

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

16.下列诗句与“英雄已尽中原泪”所表达的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无人会,登临意。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7.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情节和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18. 从古至今赞美英雄的作品不可胜数,在作家笔下英雄人物各具风采:屈原诗中的将士“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堪称鬼雄;苏轼笔下的一世之雄曹操“酾酒临江,______________”

英武豪迈,雄姿英发的周瑜“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神潇洒。(3分)

答案:15.(3分)A

16.(3分)D

17.(6分)评分要点:结合诗歌相关内容(2分),分析其苍凉的意境(2分)和悲壮的情怀(2分)。

18.(3分)终刚强兮不可凌横槊赋诗 樯橹灰飞烟灭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

四、2015西城一模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③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②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③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4分)

上片末尾,周邦彦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境况。二人所处环境均为低湿之地:周邦彦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白居易则是“住近湓江地低湿,”。二人仕途所遇也均有困顿之感:周邦彦是“憔悴江南倦客”,被外放为官;白居易则是“ ”,被贬为江州司马且困居九江。故周邦彦凭阑,大有二人同为苦命之人的感慨,这就应了白居易所说的“,”。两位诗人隔空交会,可谓宦海漂泊,古今同一。 答案:①(3分)D(“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于诗无据)

②(6分)

手法:比喻(类比)(或托物寄情)。

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或: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颇为含蓄。 评分标准:本题6分。手法2分;形象特点与作者心绪,各1分;妙处,2分。

③(4分)黄芦苦竹绕宅生谪居卧病浔阳城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五、2015石景山一模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8—21题,共18分。 ①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注,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此句出自《孟子》,是说有一个齐国人每天外出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余下的酒 饭,回家后洋洋自得,竟然向妻妾夸口说是权贵请自己吃饭。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

描写朝阳 诗歌

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8.《清明》诗中“士甘焚死不公侯”一句表现了介子推的名利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 , ”两句也表现出相近的态度。(2分)

19.下列诗句中,与“人乞祭余骄妾妇”一句所使用表现手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E.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两首诗都描写了清明时令的郊野景象,但呈现的氛围与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 合诗句进行比较。(4分)

21.现在的清明节是古代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日)、寒食节与清明节气融合的结果,汇 聚了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综合《介夫传》、两首宋诗和链接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分条概括。 (8分)

【链接材料一】

①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旧俗以介推焚骸,国人哀之,至其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犯之则雨雹伤田。

②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南朝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

【链接材料二】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唐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链接材料三】

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