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关心的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1:31:31 体裁作文
关心的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用一双慧眼,关注散文的美

用一双慧眼,关注散文的美

作者:姜海玲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12期

摘 要:近几年来中考青睐于考散文阅读,而散文又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有些语文教师不够重视散文教学,导致学生散文阅读失分较多。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用散文味的语言教学散文,突出散文教学的特色,并引导学生鉴赏散文的形式美,体味散文的情感美,感悟散文的哲理美,才能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散文;美景;美情;美理

依据新课程理念,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文质兼美。教师在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时,应吃透文本,从审美的需要出发,挖掘散文中的美,精心酝酿美语串联,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活动。

一、授之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在散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审美的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鉴赏散文的形式美

黑格尔说:“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最终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中的形象,才能掌握得到,才能表现出来。”

1.创设美的情境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创设美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审美意识,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教学《行道树》时,教师可以出示行道树的图片,然后设置这样的情景:“炎炎夏日,当你走在光秃秃的道路上你的感觉是什么?烈日当头,当你走在城市的水泥路面上时,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呢?”这样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初步感知行道树的形象,形成与文章感情相一致的价值倾向。

2.有感情地美读课文

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美读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以其声、情、意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如,《夏感》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围绕“读”字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读中悟,悟后读。领悟作者抓细致描绘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体会作者抒发的赞美之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3.联想美的画面

在阅读散文时要激发学生捕捉一些意象展开联想,鼓励学生说出有创意的理解,才能把学生带到美的境界。如,摇篮安睡图——摇篮给人的感觉很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肯定是非常的幸福、温暖。再加上“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学生就会发现“温情”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学生用这样优美的语言描述更增添了散文的韵味,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体味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的情感是散文的核心、灵魂,体味散文的情感美也就成为散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散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察情、悟情而入情,最终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经典散文,平中见奇,语言朴实无华,在生活的琐事中却传达了无限的深情。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说父爱如山,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感受到父亲的爱?本文是如何体现父爱的?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关注文章刻画了父亲四次背影,其中父亲蹒跚着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这一背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禁不住与作者一起热泪盈眶,被父亲对儿子至亲至爱的深情以及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所打动,达到入情的效果,自然对文章的情感把握就非常准确了。

(三)感悟散文的哲理美

优美的散文不但形式优美,而且富有深刻的哲理,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才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鉴赏散文这种独特的美意,需要多角度地理解散文的哲理。如,杨绛的《老王》中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作者不但赞美了车夫老王善良厚道的品质,还用善良体察善良,含蓄提出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的社会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对待生活中不幸者?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轻易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受到启发和感染。

二、迁移训练

随着教学的改革,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所以拓展迁移训练特别重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灵活性,加强课外的迁移训练,可以找同类的散文进行比较练习。如,学习《背影》时,可以与《父亲的驼背》进行对比训练。《背影》中作者为什么写

父亲的背影?《父亲的驼背》中“父亲”和像“父亲”一样的人驼背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文章的主题就很容易理解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也随之就提高了。总之,要想让学生在中考的大军中取胜,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应借给学生一双慧眼,引导学生想象、联想,品味美的语言,才能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感悟美的哲理。

(作者单位 江苏省睢宁县李集初级中学)

编辑 武浩然

篇二:关爱美文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心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心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我们是跨世纪的少年,我们是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好好的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

献,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一、永恒的关爱

瑟瑟的秋风,无情地驱赶着枝头仅存的一点点绿意。一个个寒战过后,你轻轻地,静静地告别了枝头,飘落——战斗化为泥土,化为清

香与纯情。

无奈的枝头零落着悔恨的泪光:“叶呀,你为什么留下我,独自而去,你忘了明媚的阳光下,我们曾一同嬉戏?‘约黄昏以为期兮,恙中道而改路’?” 你沉默。

你真的无动于此?不!你懂得真正的关爱是

沉默,真正的关爱是无私,真正的关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真正的关爱是“香如故”。 于是,你咽下了心中的泪,独自去承受秋风的无情。

万里晴空,是你伟岸的身躯。

一只苍鹰飞翔于其间,

显得有此疲惫,更加几分无奈的神色。

鹰说:“天呀,为什么不给我歇脚的地方?你看,鱼儿有水的承载,游得多痛快!马有大地的支撑,跑得多豪迈!为何只有我,只这在空空的地方游荡?” 你微笑,只送给了他一丝清风。

篇三:散文基本知识

【散文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 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

义”就是象征意义。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借物喻人

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基础强化】

绝唱

①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

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

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

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

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

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

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

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答案 1.(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巩固提高】

独钟牵牛花

母亲爱花,我家的小院里,开着各种母亲栽种的并非名贵的花,使农舍小院增添了无

限色彩。在这些花中,我感情最深的要数那些爬满了窗子的牵牛花,倒不是因为它开的花朵美丽,而是因为它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闹钟。

那时候没有闹钟,母亲叫我早了,怕影响我的睡眠时间,叫晚了又怕我上学迟到。后

来,母亲发现了牵牛花总是在凌晨时分开花,而且花期也很长,从春天开到深秋,于是,母亲在靠窗子的地方种了几棵牵牛花。很快,牵牛花的藤便爬满了整个窗子。

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可是却明白考大学对女儿多么重要,在我高考的前一天,操劳

了一天的母亲生怕误了我的考试时间,于是就坐在窗前为我剥核桃仁,那是母亲怕夜深人静时砸核桃声影响我的睡眠在白天挤时间敲碎的。有了母亲的守夜,我的心情一点都不紧张,睡得很香甜,很踏实。当牵牛花开花的时候,我从母亲手里接过热乎乎的鸡蛋和一包核桃仁,看着母亲又红又涩的眼睛,我的眼睛顿觉湿润了。 ..

大学毕业后,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母亲买了一个闹钟,“娘,它会打铃叫醒您,这回

您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母亲摸摸这小东西怀疑地问:“这么一个小东西,又没长嘴还能叫人?”我点点头回答:“娘,您放心,它一定会叫您,而且您让它几点叫它一分都不会差。”母亲又问我:“那它叫太阳几点出来?”我说:“大概5点吧。”母亲说:“那就让它4点叫我吧。”母亲睡了,有生以来母亲第一次睡得这么踏实,看着熟睡的母亲,我思绪万千,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为儿女们操劳,从来没有谁过一夜完整的觉,于是我把闹钟偷偷定到了6点。第二天凌晨,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母亲正在给我盖被单,见我醒了,母亲笑笑指着闹钟说:“等它叫醒,恐怕屁股都被太阳晒干喽。”我看看表才4点一刻,原来母亲多年的早起,已经形成了比闹钟还准确的人体生物钟。

如今,母亲不但有了闹钟,而且还有了手表,而母亲的窗前依然爬满了牵牛花,母亲

与牵牛花之间已经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受母亲的影响,我对牵牛花也情有独钟,不论在哪里,只要看见牵牛花,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那是任何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的一份人间真情。

⒈本文以为线索,写出了作者成长路上 ,表现了“我”对母亲的 之情。

⒉第三段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当时 的心情。

⒊本文主要的写法手法是 ,写出一篇你所学过的类似的文章及其作者。

1.牵牛花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关心、爱护、感激

2. 对母亲感激

3. 以小见大朱自清《背影》、丰子恺《母亲》等

【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