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莱州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1:25:56 作文素材
莱州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莱州风景名胜故事

三山岛奇石故事

三山岛,位于莱州城正北27公里处,其三面环水,三峰突兀,像三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蜿蜒的金色海岸线上。

三山岛共有三山五峰。三山踞北,中峰稍前,东西两峰稍后拱立。小西山峰和黑石口峰位踞西南,与三山之西峰紧紧相连。三山五峰依临大海,气势壮严,山山奇异,峰峰秀特。更兼嶙峋怪石相辅,悬崖峭壁造势,惊涛骇浪助威,千古名胜,自然天成。

三山岛多奇石。早在唐宋之时,人至山前就常闻“石声丁丁”,是采石工匠们在“琢以售富室”了。岛上的每一处奇石,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中峰仙人炕

三山岛中峰阳坡腰际,有三块巨石,两石垫下,一石盖上,盖在上边的石头巨大而平坦,当地百姓都叫它仙人炕。

三山岛是个渔村,自古以来,家家都靠出海打渔为生。渔民们终年飘泊在海上,难免遇到大风大浪什么的,时常有男人出海一去不返,村里头年年都要增加几个甚至几十个寡妇。渔家人出海作业,风里走浪里滚,本来就够苦的了,一旦摊上条人命,那日子还有法过吗?所以,渔时季节里,男人一出海,家里的婆娘们的心就吊起来了,不断地烧香烧纸,祈求神灵的保佑。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灾难什么时候落到自家头上呢?有一天,岛上来了个披头散发,衣衫褴缕的赤脚大仙,疯疯癫癫地在海滩上转悠着找吃的。一边转悠着,嘴里头还呜呜噜噜地不住嘟念,谁也不知道他嘟念了些什么。见有渔船靠岸了,赤脚大仙就往船上爬,专拣大个的鲜鱼活虾往嘴里填,这只船上吃过了,再到另只船上去吃。照说,大仙这行事走哪也吃不开,偏偏三山岛这地方民风淳朴,渔民们没有一个厌恶他的。不但不嫌弃,人人还都主动地把最好的海物捧给他。过了一些日子,当赤脚大仙差不多在所有的渔船上都吃过一些海物后,口里又嘟念了一句,这会儿人们听清了,他念的是“人心向善呐,善有善报哇”这句话。念过之后,赤脚大仙蹒跚着爬到了中峰半腰的大石头上,倒头睡去,任谁呼喊,都不能把他叫醒。自此以后,出海的男人很少丧生的,即使遇了风浪,差不多都能化险为夷。岛上孤儿寡母的人家渐渐地减少了,渔民们日子好过了许多。

赤脚大仙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呢?传说是秦始皇来三山岛上祀阴主的时候。那一年刚开春,赤脚大仙突然醒了过来,急急地朝山下走去,有人看见了,追着问道,大仙哪里去?赤脚大仙头也不回,说,有贵人来了,我得倒倒地方。说话间,已不见了踪影。后来,人们就把赤脚大仙睡过觉的大石头叫做“仙人炕”了。

西峰飞来石

飞来石,西峰顶上的一块方圆不过十几米的巨石,石纵裂如刀劈为二,前后对贴,呈飞落状。

自古以来,大凡名山大川,都与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有着某种联系。三山岛探海而立,有一种特别的气势,一经方士们渲染,便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帝王们心目中的圣土。仅秦、汉两朝,就有三代君王的足迹留在了这里。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四曰阴主,祠三山”。这是公元前219年进行的一次举世瞩目的大型祭祀活动。西峰的飞来石,就是当年秦始皇祀阴主时的笺石。从此以后,这里便成了历代皇帝们礼祠阴主的重要场地。

传说,三山岛顶上原本无石,秦始皇为了求得神灵,一到临朐(今莱州市城港路朱旺村一带)境内的三山岛,便迫不及待地登峰祀阴主之神,到了峰顶,却发现连祀神置盏的坛都没设好。正当众大臣手忙脚乱的时候,突然间,晴天里响了声霹雳,一块石头从空中遥遥飞来,斜斜地插在了西峰顶上。朝上的一面,金樽玉著已经摆放停当。秦始皇心领神会,纳头便拜,由于使劲过猛,竟然将手模深深地印在了笺石上??

秦始皇对神灵如此虔诚,求到不死之药了吗?当然没有。虽然,他一直在为求得不死之药东奔西走,终归还是一无所获。最后,竟然倒毙在求仙的路上。

神笔刘耳枝

明朝崇祯年间,莱州出了一位名叫刘重庆的著名书法家,因为耳朵前长了一颗俗称“拴马桩”的肉赘,便自号耳枝。

少年刘耳枝天资聪颖且志向高远,他非常喜欢读书,尤其酷爱书法艺术。因为家境贫寒,入不了学校,常常站在学堂墙外的窗下,静静地听先生讲课。有一天,他上山打柴,走着走着,竟然走到了大泽山上的一座围了红墙的寺庙跟前。不巧的是正赶上天下雨,于是,他便走进了红庙旁边的小石头房子里避雨。刚进了小石房子,刘耳枝一下子被惊呆了,你猜怎么着?房子里面一摞摞的放了许多书!刘耳枝小心翼翼地翻了翻,经、史、子、集都有,全是经典著作。谁在这儿放了这么多宝藏?刘耳枝心里纳闷,该不会是天书吧?正疑惑间,门口出现了一位白发老道。刘耳枝赶紧迎了上去,向老道作了个揖,说:“老师傅,我能看看这些书吗?”老道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个虽然衣着寒酸,但目光极清正的少年,说:“完全可以。你不但能看,还可以在这里住下来,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不过,得有个条件。”老道把刘耳枝领进红庙,指着一间房子说,“这是间库房,里头有柴有米。想在这里读书的话,得每天打一担柴放进库房,而后,可以从米缸里挖一钵米煮饭吃。记住,柴不能少打,米不能多挖,至于读书,就全凭你自己了。能做到吗?”老道问。“能!我一定能做到。”刘耳枝肯定地回答。是啊,有米吃,有书读,哪里有这等好事?对农家孩子来说,一天打一担柴又算得了什么!“那好吧,”老道说,“这几天贫道要去崂山走一趟,这里的一切就交给你了。”说罢,一转身就不见了。

于是,刘耳枝就在红庙的石室中住了下来,白天在山崖上打柴,一早一晚就在石室里念书习字。可是,刘耳枝很快就发现这座库房有些奇怪,他每天往里垛一担柴,柴总不见多。而每天从米缸里挖一钵米,米总不见少。奇怪归奇怪,刘耳枝始终坚持天天打柴,风雨不误。到缸里挖米,也是每天只挖一钵,从不过多取一粒。

在石室里读书的日子是很苦的。夏天热,有蚊虫叮咬,身上肿起了一片片的伤疱,有的地方破了皮,发生了溃烂,奇痒。刘耳枝默默地忍受着,一声不吭,实在忍受不住了,就用山泉水把伤口洗一洗。冬天的石室格外寒冷。冷倒不怕,就是习字不大方便,刚磨下的墨汁,

一会儿就冻成了冰冰碴。为了不让墨汁结冰,刘耳枝想了个办法,他把砚台放在灶堂里烘着,要写字的时候再取出来研墨,这样可以保持半个时辰不结冰。习字要用很多的纸,没钱购买,他便趁打柴的时候采集一些柿树叶子,先晾晒到半干,再一叶叶摞起来压平,储存起来,代替宣纸使用。三年后,他把石室里的书全读完了,并且全部背过了。字练得极见功力,不但自然流畅,也很有章法。有一天,老道从崂山回来了,对刘耳枝说,孩子,你该离开这个地方了,为国家为百姓效力去吧。刘耳枝叩头拜别了道家师傅,离开了独自居住了三年的红庙石室,一步步走下了大泽山。

万历三十八年,刘耳枝参加会考中了进士,终于以渊博的学识踏上了仕途,先任献县令,后奉诏晋京,历御史、大理通政,至户部右侍郎。在任其间,刘耳枝的书法艺术誉满京师,朝野士子无不倾慕,坊间里闾则普遍尊他为“神笔刘耳枝”。

传说,故宫太和殿修葺时,工部尚书专门呈交了一份题奏,请求皇上着人重书匾额上的“太和殿”三个字,崇祯帝诏准,并责成工部提供书丹人的议案。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筑,自永乐以来,就是朝廷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其额匾犹如眼目,容不得丝毫含糊。工部尚书领旨,却犯了难为,谁有能力承担这一重任呢?要说,天下大定已经三百年,大明王朝并不乏书家,仅仅中央六部给事中以上的官员就逾千人。科考取士的年代里,写不好字的人能进得了紫禁城么?还有,翰林院里那帮整天舞文弄墨的进士们,个个才华横溢。论书法,各种风格流派都有,可以说书家如林,灿若繁星。可是,到底推荐谁合适呢?工部(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尚书将大凡熟悉些的官员逐个拨拉了一遍,觉得都合适,又都不合适,横竖没法选定。最后,他干脆从自认为写字最好的官员中挑选了十八人,写在了笏板上。

早朝的时候,就选举书丹人一事,工部尚书捧着笏板念十八个人的名字,没等念完,皇上就笑了,说:“朕叫你选人,你却推给朕来定人选,卿这是在跟朕玩空手道嘛!”工部尚书听罢,“通”地跪倒在地:“臣有罪,臣该死!”皇上又笑了:“起来吧,别捣蒜了,既然叫朕选,朕就选一位,户部右待郎刘重庆怎么样?朕看过他的许多奏章,刘爱卿的言辞不俗,字更不俗,本清源正,旷达而不放浪,凝重而不拘泥,有血有肉还有骨气,很有看头。众爱卿议一议,行不行?”

刘耳枝一听皇上点了自己的名字,赶忙跪了下去,说:“启奏圣上,同诸位造诣深厚的大人相比,微臣的字实在不敢称道,怕的是有负圣望。”崇祯帝也是个爽快人,说:“试试看,写得好了呢,就让工匠雕刻,写不好再换把手重写。明儿个早朝后众爱卿都到现场去长长眼色,就这么定了。”

三个大字,皇上给了一天的时间,按说也可以了。可刘耳枝心里头全满了,他觉得圣上派给他的不是三个字,而是三座山,要把它举起来,放下去,好沉重啊!散朝后,刘耳枝没回户部,跟着工部尚书直接来到工地。刘耳枝求尚书大人给安排了一间屋子,放好了匾版、笔墨,他便打发走了随从,一个人在屋子里待了下来。起初,他心里很乱,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笔。后来,他干脆将笔放了,象在大泽山红庙石室里读书的时候那样,席地打坐,双目微合,全身放松,渐渐地,有景象在眼前出现了??先是青青的草地,潺潺的流水,悠闲的牛羊,袅袅的炊烟。接下来,是高高的白云,湛湛的蓝天。再往后,他看见了滔滔的江河,巍巍的高山??大地、蓝天、江河、高山不断地交错变幻着,不知道过了什么时候,突然觉得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周身奔涌,要书写的大字已经跃然入目,赫然在胸,他旋即立起身来,提笔在握,将“太和殿”三个大字一挥而就。

睁开眼的时候,天已经放亮了,工部的官员们也带着工匠来了。工匠们把书写好的匾板抬出屋子,拴好绳索,开始吊装,计划先安置在特定的位置上,待会儿请皇上来审查效果。匾板慢慢地升高了,一丈,二丈,三丈??突然,有人发现书写在匾额上的“太”字少了一个点,这件事可是非同小可。刘耳枝也发现了,他想,明明是点了这一笔的嘛,怎么就不见了呢?快快,先放下来,刘耳枝对工匠们说。就在这时候,御道上传来了“皇上驾到”的吆喝声。放下来不及了,不放下来又够不上补笔,这可如何是好?眼见着皇上在文武百官的拥簇下朝着这边走过来了,无关的工匠正在被清离现场,工部的官员们纷纷跪地迎驾,所有的人都在为刘耳枝捏着一把冷汗。刘耳枝也慌了,情急之下,赶忙取出随身携带的提笔,在旁边木工们用的墨斗里润了润,返了身,全神贯注地瞄准了吊在半空中的匾板,奋力地将笔投了过去。说来也奇,饱醮着墨汁的提笔摇摇飞升,不偏不依地点在了“大”字上,一瞬间,“大”字就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太”字。这时候,崇祯皇帝已经到了跟前,匾板也恰好安置停当。崇祯皇帝近看远看,觉得这三个字写得庄重肃穆,云蒸霞蔚,其独特的神韵同整个大殿非常和谐,真真是美仑美奂,连声赞道:“神笔!刘爱卿真乃神笔也!”

近四百个年头过去了,在莱州,刘耳枝飞笔添点的神奇故事依然在民间传诵着。有人说,少年刘耳枝在大泽山红庙石室中读书的时候,曾救下了一只遭霹雳追击的狐狸,已经修炼成仙的狐狸感恩知报,在刘耳枝有难的时候赶来帮了他一把。也有人说是风神相助,风过大地,带来了寒暑交替,却常常无辜地遭到人们责骂,惟有刘耳枝,无论严寒酷暑,总能够默默地忍受,从不骂天骂地,风神便时时佑护着他。关键时刻,是风托了笔帮着刘耳枝点到“大”字上去的。

狐仙报恩也罢,风神显灵也罢,毕竟是民间传说,不足取信。老百姓在颂扬刘耳枝超群的书法艺术的同时,更敬仰的是刘耳枝的为官之道和高尚的人品。

云峰山的传说

莱州城南有一座形似笔架的山,叫笔架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当地百姓发现笔架山上飘起了白云,洁白的云彩像一匹长长的白绢,把三座高耸的山峰绕了一圈又一圈,美丽而又壮观。云雾缭绕中,黛青色的山峰愈发钟灵,从此以后,人们就把笔架山叫做云峰山了。

如果有人问道,云峰山为什么飘起了白云?当地人一定会说,去找巧儿姑娘吧,她会告诉你的。

巧儿姑娘在哪里?在云峰山的南麓。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柞树林子。春天来了,满山遍野的柞树都发了新芽,巧儿把蚕放到树上去喂养着,收了蚕茧后,便着手缫丝纺织。巧儿姑娘用柞蚕吐的丝织成了各种绫、罗、绸、缎。于是,天空飘起了七彩云霞,蓝天、大地、山川和河流,都显得格外秀美。

离柞树林子不远的村子里,有个心灵手巧的青年石匠,叫谷雨。谷雨是个专事石头雕刻的匠人,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师傅和乡亲们应征晋京做夫役了。皇宫里的好多龙啊凤啊还有石头狮子什么的,都是他们一钎一锤雕琢出来的。其实,谷雨最擅长的手艺是用山上的石头雕刻花卉鸟虫,刻什么象什么。刻只鸟,象正在空中飞着。刻棵花,象正在土里长着,活灵活现。有一天,他正在山上开石头,山顶上咕噜噜地滚下块翠绿色的石头来。谷雨仔细地看了看,认定这是块宝石,心里非常高兴。他小心翼翼地把宝石扛回家中,用了九九八十一个日日夜夜,将石头刻成了一棵翠白菜。谷雨精心雕刻的翠白菜要多神有多神,舒展展的绿叶,白嫩嫩的菜心儿,托在一块黑油油的象泥土一样的石盘上,整棵白菜青翠欲滴,简直像

栽在菜畦里。更为神奇的是刻在白菜上的那只绿色的蝈蝈儿,不仅能叶上叶下地跳动,还能唱歌。天空晴朗的日子,蝈蝈儿跳到菜心,振动着翅膀欢快地歌唱着。如果风雨将要来临,蝈蝈儿就会从菜心里跳出,到菜叶的背面躲起来。自从有了翠白菜,村人们就提前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不论出门探亲,上山砍柴,还是下田耕种,再不会遭遇大风大雨。人人都打心底里感激谷雨。

都说是良缘天赐,一个偶然的机会,巧儿和谷雨在柞树林子里相遇了。两个人一见钟情,当场就订了终身,并选定了成亲的良辰吉日。春去秋来,该种的种了,该收的收了,喜日子也数着指头来到了。九月初六日这天,四邻八村的乡亲都赶来了,一来是向巧儿和谷雨这对新人贺喜,二来是要亲眼看一看为大伙带来了幸福和吉祥的翠白菜。可是,正当乡亲们拥簇着巧儿和谷雨拜喜堂的时候,谷雨家的院子突然被官兵团团包围了。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个叫胡寺茂的钦差大臣,是个极其阴狠贪婪的家伙,一心想做更大的官。为了讨取皇上的欢心,到处搜罗美女和珍宝。这次到山东来办差,走到莱州地界,听说了巧儿是个天下绝色的女子,也听说了翠白菜的神奇,就又打起了坏主意。官兵围住了谷雨家的院子,不讲长三短四,上手就要把巧儿姑娘和翠白菜抢走。谷雨见官兵们撒野,眼珠子都急红了,随手捞起了开石头的大锤同官兵们撕打起来。可是,猛虎怎能敌得过群狼?没几下,谷雨就被凶恶的官兵砍倒了,鲜血溅到了枫树上,满山遍野的枫叶都被染成了血红色。乡亲们全被激怒了,纷纷捞起了农具家什,要跟官兵们拼命。悲痛欲绝的巧儿正扑在谷雨身上哭着,一见这阵势,马上止住了哭声,对胡寺茂说,我可以跟你们走,翠白菜也可以带走,但是,得应我三件事:不能伤害我的乡亲们;得等我殡葬了丈夫谷雨;三呢,走的时候,翠白菜得由我随身携带。不然的话,你们抢走的只能是我的尸体和翠白菜的碎块。胡寺茂看出巧儿是个刚烈女子,不顺着点未必有好果子吃,就答应了。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巧儿姑娘把谷雨的遗体安葬在山上的柞树林子里,抱起翠白菜坐进了胡寺茂专门为她准备的车辇,踏上了进京的驿道。一路走着,胡寺茂心里头那个乐呀,就像开了花。美女抢到了,珍宝也抢到了,献到皇上面前,不得封他个更大的官吗?为了邀功请赏,他派了快骑,早早地赶往京城报信去了。

在大队官兵的护卫下,钦差胡寺茂押着美女和珍宝日夜兼程,很快就望见了京都。遵照皇上传来的旨意,胡寺茂进城后,把巧儿乘坐的车辇直接送进了皇宫。胡寺茂贪婪,皇上比胡寺茂还贪婪,早就等在皇宫里的大殿门前了。车辇在丹墀下停住,皇上快步迎了上来,胡寺茂赶紧趋前伺候着。车门帘掀起来了,既没有美女,也没有什么珍宝,车厢里扑扑楞楞跳出了一群癞蛤蟆,“呱呱”地叫着四处乱爬,不一会,皇宫大院里到处都爬满了癞蛤蟆。皇上气坏了,指着吓得抖成一团的胡寺茂吼道,砍了他!给我零刀砍了他!卫士们一齐挥刀朝胡寺茂砍去,眨眼间,就把他剁成了肉泥。

巧儿姑娘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翠白菜也不见了踪影?谁都不知道,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巧儿的乡亲们却自有说道。他们说,巧儿姑娘哪里也没去,就守在谷雨的坟墓旁边,她还在柞树林子里养蚕纺织。看见山顶上的缭绕白云了吗?那就是巧儿姑娘亲手织出来的白绢。翠白菜也没丢失,被巧儿姑娘藏在山上的一道石缝里了。无论春夏秋冬,只要风和日丽的日子,走进云峰山上的林子里,随时都能听得见蝈蝈儿的欢叫声。

云峰山卧虎石

云峰山上多奇石。

篇二:莱州市应知应会手册(正文)

情 概况

1·市·

1. 地理区划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东与招远市接壤,东南与莱西市为邻,南依大泽山与平度交界,西南隔胶莱河与昌邑市相望,西、北濒临渤海莱州湾,南北纵贯53公里,东西横亘68公里,海岸线长108公里,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素有“三山三岭三平原,一分沙滩拥海天”之称。全市现辖11个镇、5个街道,1000个行政村(截至2009年8月),有汉、满、回、朝鲜等10个民族,共87万人口。

2. 历史概况

莱州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经有人类聚居繁衍。夏时寒浞封子浇建立“过国”,是当时胶东半岛最早的封国;商代为“莱侯国”;春秋时期为“莱子国”;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以“掖水”命名设置“掖县”。此后二千多年,始终是胶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为东莱郡、东莱国、光州、莱州、莱州府的治所,其辖地几乎包括整个胶东半岛。新中国成立后,掖县行政隶属烟台市,198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并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

·2·

市。

3. 文化名胜

莱州文化底蕴丰厚,山海风光绮丽,被誉为“龙的故乡、金的海岸”。史册记载,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云峰山摩崖石刻气势雄伟,其中“荧阳郑文公碑”出自北魏大书法家郑道昭的手迹,被誉为“魏碑鼻祖”、“隶楷之极”。大基山道士谷松柏苍郁,幽静绝俗。东海神庙追溯到西汉时期,龙文化源远流长。金元时期的寒同山石窟造像,明代首辅大臣、大学士毛纪墓石雕群,皆为古代艺术瑰宝。宋代祖籍掖县的吕蒙正家族先后三代为官宰相,“一门三相”成为传世佳话。此外,百里海岸、怡人沙滩、三山岛、芙蓉岛等皆为人间佳境、旅游胜地。

4. 自然资源

莱州拥山抱海,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和开采的矿产资源50多种,黄金储量居全国首位,滑石、菱镁石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卤水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是中国北方石材出口基地。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葡萄、大葱、月季花等农副产品,以品种优、产量高闻名遐尔,

·3·

素有“山东粮仓”的美誉。海产品有鱼、虾、贝、藻等300余种。对虾、梭子蟹、文蛤和大竹蛏被称为莱州“四大海鲜”,驰名中外。

5. 综合经济实力

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亿元,增长15%;境内财政总收入44.9亿元,增长27.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5亿元,增长23.9%;在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中位列第二名。

6. 莱州名片

改革开放以来,莱州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获得了“两强”、“两都”、“三乡”、“三城”、“三基地”的美誉。“两强”,就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两都”,就是“中国石都”、“中国草艺品之都”;“三乡”,就是中国月季之乡、中国玉米良种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三城”,就是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绿化先进城;“三基地”,就是中国黄金生产基地、盐化工生产基地、北方石材出口基地。1990年3月,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决定月季花为莱州市花;1993年4

·4·

月,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将银杏树确定为莱州市树。2005年首批进入全省文明城市行列;2008年11月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9年5月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成为我国北方唯一获此称号的地区。

7. “一二三七”总体工作思路

“一”就是突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二”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城乡一体化两大战略;“三”就是抓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三件大事;“七”就是突破扶强做大、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创业、文化建设七项重点工作。

8. 2009年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实际到账外资增长8%,外贸出口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各项控制性指标均达到上级目标要求。

·5·

篇三:10-11学年莱州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莱州市第一学期初一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历史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整个试卷满分l00分。

2.答题时,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第Ⅱ卷相应的答案表格内。将填空题的答案写在第Ⅱ卷相应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案表中。

1.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这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元谋人遗址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2.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3.货币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大事。下图所示货币是由中央政府铸造的,这制度开始于

A.秦朝B.隋朝

C.西汉

D.北宋

4.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B.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5.史书记载,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汉武帝如此尊重他,主要是因为董仲舒

A.率领军队,打击匈奴 C.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

B.推动实现大一统 D.编成了《史记》

6.“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这句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两汉

A.通西域,北击匈奴C.通夷洲,西击党项

B.通吐蕃,南击南蛮 D.通南中,东击东胡

7.董必武在《谒昭君墓》中有“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的诗句。这里的“胡”指的是

A.匈奴

B.大月氏

C.犬戎

D.西域

8.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9.西汉末年,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儒教

10.清朝著名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书斋有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和上联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刘邦

B.秦始皇

C.项羽

D.汉武帝

11.从夏、商的灭亡,可以说明一个朝代的衰亡往往与下列的哪个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A.外族的入侵 C.当政者的暴政

B.国家的分裂

D.民族关系不融合

12.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的标志是

A.孙权称王建立吴国C.刘备称帝建立蜀国

B.曹丕称帝建立魏国 D.赤壁之战结束

13.“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建立县制

14.2009年8月新疆库车县发现了中原风格的砖式墓群,考古专家推测,这些墓群的建造时间大约在距今1600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新疆出土尚属首次,对了解中原与西域的交流

意义重大。请你判断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的物产传入内地 D.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15.从春秋时期成百上千的奴隶在一起耕作到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青铜器代替石器 D.奴隶获得自由

16.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17.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②草木皆兵——( )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18.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的“仲景”商标,用医圣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他写了哪部书?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19.230年,卫温等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D.《麻沸散》

20.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21.成语典故生动形象,通过成语可以了解历史,下列帝王与历史典故“鸿门宴”有直接关系的是

A.汉高祖

B.秦始皇

C.齐桓公

D.光武帝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特点有

①政权更替频繁 ②北方战乱多③江南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④民族融合形成高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曾给人画肖像却不点眼睛,就怕点了眼睛画中的人会说话,”引文叙述的这位画家及其生活时代是

A.顾恺之、西晋C.王羲之、西晋

B.顾恺之、东晋 D.王羲之、东晋

24.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B.使北方趋于平静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2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对知识与实践关系的精辟理解。你认为下列哪部著作的出版体现了作者的这种精神?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缀术》

D.《农政全书》

二、本大题4小题8空。每空l分。共8分,请把答案填在第Ⅱ卷的横线上。

26.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国家是___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_________。

2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里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_______________;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____________。

29.孙膑和庞涓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著名的战役。这个战役是________;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名医,他总结出了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他是______________。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0、31题12分,第32题7分,第33题11分,共4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

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1)材料一《史记》引用的是战国时期哪一政治家的言论?(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不法古”的一些做法。(3分)

(2)指出材料二的“诏”令(禁用鲜卑语)的颁布者和他的其它改革措施(三项即可)。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概述上述二人的历史贡献。(3分) 31.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外贸易的两条重要通道。(2分)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1分)丝绸之路开通有何历史意义?(4分)

(2)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哪一原因?(2分)江南地区的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1分)

(3)据材料一、材料二中两种经济现象,指出促进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分) 32.观察、比较下图并回答:

(1)哪一幅图是战国形势图?并说出你判断的最主要依据。(3分)

(2)从上图中找出春秋时最早称霸的国家、国王并找出战国时期修建长城的国家。(3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