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国殇。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27:00 体裁作文
国殇。观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国殇读后感

品《国殇》之感

《国殇》学罢,脑海中还萦绕着“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骑兵连,进攻!”的语句,似乎依旧被那些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将士们所感染,胸腔热血正充盈着。

《国殇》是屈原作品《九歌》中的一篇,不像其他篇章一样,祭天神、地祇,它祭的是人鬼。为何?为“旌蔽日兮敌若云”时,将士们仍奋勇争先,冒着飞蝗般的箭雨,和敌人短兵相接。就算“左骖殪兮右刃伤。”也依然擂响最后的战鼓,向敌人威严地宣告,楚国的将士个个是好汉,他们至死拼搏!“出不入”、“往不反”,这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战死后,依然保持着战斗的雄姿,他们凭什么不能让作者颂扬?“终刚强兮不可凌。”、“子魂魄兮为鬼雄。”是作者怀着极大的敬意祭奠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有对死者的颂扬,也有对生者的激励。在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屈原当然希望自己的作品、爱国之心能感染他人,让更多百姓、官员爱国,为国奉献。

古有《国殇》精神,今有《亮剑》精神。战争、爱国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精神来支撑。提到《亮剑》,人们心中都有几个印象深刻、满怀感动的画面,比如,骑兵连片段。为保护更多人撤退,骑兵连要去阻挡敌军。那是多于自己数倍的敌人,骑兵连没有丝毫的畏惧。一次次的冲向敌人,“骑兵连,进攻!”直到最后一位骑兵的最后一次冲锋,他依然高喊着:“骑兵连,进攻!”无人不为

他们的坚持、大无畏所感动。这就是《亮剑》精神,这就是中国军人的精神。

同样的精神,也能在《集结号》中看到。《集结号》中,谷子地奉命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出发前,团长与他约定以“集结号”为令,决定撤退时间。团长为了顾全大局始终没有吹响号角,而谷子地和战士们浴血厮杀,战至最后一人,没有退后一步。这样付出鲜血、生命的战士还有很多,他们都在用行动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屈原、司马迁、文天祥、鲁迅等,他们都对祖国有一颗赤子之心。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爱国主义已经淡漠,人们是不是应该多品析《国殇》、《亮剑》这样的作品?“位卑未敢忘忧国”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人生舞台的主旋律,将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国志相结合,将会更有价值。

而现在很多年轻人缺少坚持和拼搏的精神,有点困难和压力就逃避、放弃,这样难成大事。我们应该学习《国殇》精神、《亮剑》精神,遇到挫折迎难而上,勇敢面对挑战,不抛弃、不放弃,无论结果如何,坚持到最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这个社会,需要你努力和拼搏。

11播音 唐冰琪 118304122

篇二:名著读后感酒臭国殇

酒臭国殇

——读莫言之《酒国》有感

每一次读一本小说,都好像随作者去了另外一个国度。

没有深刻的见解,没有到位的赏析,可读完这本书,的确想说点什么。 《酒国》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一本讽刺小说,其借助酒这种饮料,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混乱。主人公丁钩儿作为一个特级侦查员被派往酒国市调查食婴案件,在酒国发生了一系列荒诞的故事。调查未果,反而因酒而惹上官司,最后醉死在茅厕里。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的一个感觉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导致我当晚都没睡好觉。我不知道所食男婴真的是男婴还只是做成的像婴儿形状的东西,我不知道丁钩儿是正义的化身还是邪恶的载体,我不知道为什么每个章节后面都会穿插李一斗与作者莫言的书信往来,我甚至对莫言最后出现在酒国市感到非常吃惊。似乎它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有丁钩儿是虚构的人物。又好像酒国市什么都没发生,这一切只是在丁钩儿的梦里。总之,我带着满腹疑惑又重新读了一遍,当然,我也上网查找了这本小说的赏析,使它能更好地帮我理解作者的目的。

读完第二遍后,我渐渐有所领悟,之所以我这般模糊,恰恰是作者巧妙的安排。我不禁为作者缜密的构思、娴熟的技巧、以及洞察官场腐朽的睿智所折服。

《酒国》由三重文本组成,检查员丁钩儿调查“红烧婴儿”的全过程;酒国市酿造大学的写作爱好者李一斗与作家莫言的一组信件;李一斗寄给莫言的一系列小说。三重文本相互穿插,相辅相成,构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文学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你摸不清,道不明,感觉得到现实的映射,却又惊叹于不可能的荒诞。例如“食婴”案件,听完令人作呕,却又不得不怀疑它的真实性。在那样混乱腐败的年代里,人吃人就没有发生的可能?

当我越是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时,作者愈是横加阻拦,他偏要把事情的原委搁置一边,转而叙述其它的东西。例如丁钩儿与女司机的艳遇,与买馄炖老头的纠葛以及与老革命家的偶遇,一系列发生在丁钩儿身上的事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一方面是觉醒一方面是沉沦,一方面是义愤一方面是堕落。直到最后他也还是没有调查清楚案件的真相,连主人公都置身事外,我们这些读者更无从得知事实。这同样让我不忍心读完这本书。按照我的性格特点,到了文章的末尾,作者总该给我一个交代吧。

我始终在强调读这本书时内心的困惑,面对它,仿佛置身于一场大(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雾中,或者是一个梦境,无法自明。找不到方向,寻不到出口。这样一个飘渺、海市蜃楼一样的被酒淹醉了的国度里,发生的一切情节,都充满了梦幻色彩。每一个人物、细节、场景,都让我觉得那么真实可靠,可是所构成的叙述、整体效果却含糊不清、似真似假,让我摸不清头脑。

小说对于细节的描写甚是关注。众所周知,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如文章在第一章对于丁钩儿的形象描写就非常细致,充分展示了这样一个人物身上的矛盾性,也暗示了人物最后的结局。在第二章中,党委书记和矿长对丁钩儿的款待甚是奢华,讽刺了当代官场的奢靡生活。而对于宴会上仙人掌的独特安置巧妙地引出了肉婴这个荒诞的菜肴,其间的场面描写令人作呕的同时也不断让我猜想是真是假。在第二章中金刚钻的出场让丁钩儿的地位有所下滑,而金刚钻的狡猾又让这个可怜的丁钩儿一步步走向沦陷的深渊。对于喝酒、劝酒的场面描写

无不反映了当今社会喝酒应酬的无奈之风,字里行间充满了讽刺、对比、虚实结合,处处埋下伏笔,让人觉得危机四伏,莫言虽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可在这篇小说中却又不是单纯地叙述真实的客观世界。

“酒”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酒能使人癫狂、亢奋,也使人萎靡。在觥筹交错之间,有多少人抵制不住诱惑而酿成大错。如今的官场、职场、各种应酬,又何曾少得了酒这一奇妙东西?酒国,以酒名市,故所有生活都与酒有关,酒国市拳头产品是酒,为研究名酒设置大学、研究所,招收博士、研究生,为佐酒开发新食品、创全驴宴,饲养并烹制肉孩,喝名酒、吃驴肉,是酒国市的日常生活;而品佳肴、食肉孩,则是市领导引来送往的正常工作。莫言之笔触,令人惊骇。

若不是文章最后莫言出现在酒国,我会难将书信的内容与小说本身放在一起连着看。直到最后,我才意识到那些文字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在第二遍的阅读中,我将它们结合在了一起。作者莫言与小说人物的见面,让我觉得增加了故事叙述的真实性,同样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混乱和腐败的年代里,弟兄们,不要审视自己的亲兄弟。”喝酒误事,酒醉人醉国,酒使人逃避现实,酒若是弥漫整个国度,然酒臭国殇。

篇三: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读后感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国殇》读后感

战国时期,南北方文化的汇合促使诗歌在楚国获得重大发展。战国末期,在南方的土地上产生了以屈原的创作为主体的《楚辞》,把先秦文学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创造了一种新诗体“楚辞”,使诗歌获得了饱满的生命力,与《诗经》一起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

《国殇》选自《楚辞·九歌》。在其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表现了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高尚品格。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文学中最早表现出悲壮的美感的杰作。

全诗可分两大段。从开头至“严杀尽兮弃原野”为第一段,是叙写将士们与敌人激战及壮烈牺牲的经过。诗的最后四句,作者怀着极大的敬意,对为国牺牲的将士作了热血沸腾的颂扬。既颂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犯;更颂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这最后四旬,是写实,也是祝祷;是对死者的颂扬,也是对生者的激励。全诗激昂慷慨、悲愤壮烈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这首祭歌之所以如此悲壮动人,除了以上的原因,作者能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楚国将士的英雄形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操吴戈今被犀甲”,“带长剑兮挟秦弓”二句,一写生前,一写死后,均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楚国将士的勇武姿态和至死不屈的气概,增强了诗歌的悲壮色彩。

通过战场景象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楚军将士牺牲的英勇悲壮,是本诗的又一成功之处。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外,我们再看“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二旬。“严杀尽兮弃原野”虽然景象很悲惨,但“天时坠兮威灵怒”一句使人想象此时战场上狂风怒吼,飞沙走石,好像天神在为楚军将士的壮烈牺牲而悲怆,而愤怒呼号。这就有力地渲染烘托出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接下去该“严杀尽兮弃原野”一句,感觉上就不是悲惨、不是恐怖,而是一种英勇献身的悲壮。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象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体裁作文